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害性分析及预防
2.1 虚假 安 全
不挣 扎 了。小 象是 被 细 细 的链 子 栓住 的 ,大 象是 被
“爬树高手 的故事”告诉人们的就是一种“虚假 习惯 栓 住 的。 在生 产 上 要 养 成 好 的安 全 习惯 ,努 力
安全 ”。爬树高手 看着徒弟在树 的高处干活,什么 改掉 恶 习 ,不 然 终究 要吃 亏 。
余 长 生 (南昌钢铁有 限责 任公司 ,江西 南昌 330012)
摘 要 :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实例论述其中几个因素的危害,并阐明预 防其危害要从 整个公司 出发 ,形成 自己的企业安 全文化 ,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
关 键 词 : 不 安全 行为 ;危害 ;预 防 ;安 全文 化 中图分 类号 : X91 文 献标 识码 : C
也没有说 ,当徒弟干完活从树上下来 ,下到一半高度
在 印度 、泰 国 随处可 见 到这场 情景 ,一根 小 小 的
们带 来 的危害 及应 采取 的对 应措 施 。
柱子 ,一截细细的链子就可 以栓住一头几千斤重 的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首先,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原因是多样的。一方面,员工可能出于
侥幸心理或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知不足,忽视并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这种
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和管理机制,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
和监督。
另一方面,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还与组织文化和管理方式有关。如
果企业文化不强调安全优先,或者管理方式过于严苛,给员工造成过大的
工作压力,容易造成员工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疏忽和错误。这种情况下,
企业要积极营造安全文化,将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安全是企
业的核心价值。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适当减轻工作压力,提
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安全行为的合规性。
其次,针对员工不安全行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首先,要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企业可以通过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对安全规章制度的了解和遵守能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纪律、安全督查等。通过制定
明确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建立严格的监督和执行机制,对员工的不安全行
为进行约束和督促。此外,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引导员工正确的行为。
对于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员工,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员工遵守安
全规章制度的积极性;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员工,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
的纠正措施,以保障安全生产。
最后,应该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员工
不安全行为。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比如安全监控摄像头、智能安全设备等,对员工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像,以便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分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不安全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本文将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不足、安全意识薄弱、操作规程不规范、疲劳或压力过大、缺乏监督和考核、风险评估不足、安全文化缺失、缺乏紧急预案、违规操作或擅自改动设备、忽视警告或安全提示、防护措施不足或缺失、缺乏统一的标准或流程等方面。
一、人员培训不足
人员培训不足是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员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导致操作失误、判断错误等问题。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包括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二、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意识薄弱是指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的重视。为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应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如定期组织安全讲座、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开展安全文化活动等,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三、操作规程不规范
操作规程不规范可能导致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引发事故。企业应制定清晰、明确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确保员工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对于不遵守操作规程的员工,企业应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员工对操作规程的重视。
四、疲劳或压力过大
疲劳或压力过大是不安全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长时间的工作或过度压力可能导致员工精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企业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
避免员工长时间连续工作,同时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员工压力。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1. 忽视安全规定:一些工人可能会由于疏忽大意或者对安全规定的忽视而导致不安全行为
的发生。比如不戴安全帽、不穿防护服、不系安全带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
死亡事故发生。
2. 违反操作规程:在煤矿生产现场,有些工人可能会因为急于完成任务或者其他原因而违
反操作规程,比如在没有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机器维修,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或
者人员伤亡。
3. 酗酒和药物滥用:一些工人可能会在工作中饮酒或者滥用药物,这样的行为不仅会影响
工作状态,还可能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4. 忽视环境变化:煤矿生产现场的环境变化常常是突发性的,比如瓦斯超标、顶板垮塌等,但有些工人可能会忽视这些情况,继续进行工作,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针对以上不安全行为,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不安全
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加强安全监管,加大对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有效地减
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员工也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共同努
力降低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风险。煤矿生产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
为举止对于预防事故至关重要。本文将继续探讨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
5. 疲劳驾驶:煤矿生产中,有些工人可能需要长时间操作重型机械或者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会导致疲劳状态下的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疲劳驾驶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更会对工人及周围同事的安全构成威胁。
6. 不良的工作态度:一些工人可能对安全规定持不负责任的态度,认为事故发生与自己毫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介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源头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和有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我们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危害程度也最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驾车超速
•疲劳驾驶
•手机、音乐等电子产品的使用
•酒后驾驶
这些不安全行为都会极大地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因此,在驾车时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疲劳驾驶、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切勿酒后驾车。
2. 工业生产的意外事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争分夺秒地赶进度,如果在工
业生产中对安全掌握不当,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例如:•操作不当,导致机器故障或其他损坏
•使用不规范的工具或设备
•忽视环保安全规定,导致地下沉降、地震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应事先制定工业安全方案和要求,以确
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时期的不安全行为和生活习惯,也是这个世界上最脆弱的一群。如果缺乏关爱和引导,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意外伤害。例如:
•玩具太小,不适合年龄
•面对不明事物研究,喜欢尝试
•到陌生或危险的场所玩耍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和
健康,需要得到家长和社会全力的支持。
预防措施
•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疲劳驾驶、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以及切勿酒后驾车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577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析
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1.1机器防护缺陷因素
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重要性。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未设计封闭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
高压线下施工安全隐患及预防
高压线下施工安全隐患及预防
高压线下施工是指在高压输电线路上进行的施工作业,其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对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下面将从不安全行为、物理危害、电击危害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一、不安全行为
1. 不戴安全帽:施工现场高空坠物可能会导致头部受伤。
2. 不穿绝缘服:绝缘服能够阻挡高压电流,减少电击的危险。
3. 未戴绝缘手套:高压线路施工中,如果不戴绝缘手套,接触到高压设备或导体,会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事故。
4. 不正确使用工具:施工人员未正确使用工具,如梯子不稳定,会导致高空坠落事故。
5. 违规操作:不按程序操作设备,超负荷运行设备,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物理危害
1. 被物体打击:施工现场可能有坠落物、草木颠倒等情况,如果不戴安全帽,可能受到致命伤害。
2. 被机械夹伤:施工现场可能有大型机械设备,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夹伤施工人员。
3. 高温灼烧: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可能会导致中暑、失水等身体不适。
三、电击危害
1. 直接触电:如果触摸到高压设备导体,电流会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事故。
2. 感应电流: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由于电磁感应,未触摸到导体的人也有可能受到电击。
四、预防措施
1. 培训教育:对高压线下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了解高压线下施工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注意事项。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帽、绝缘服、绝缘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正确佩戴和使用。
3. 隔离措施:在施工现场周围进行隔离,采取围栏、警示标识等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人的不安全行为辨识及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的不安全行为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
杂化。为了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安全,需要对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并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下面将从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不安全行为的辨识
不安全行为一般可分为两类: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个人行为是指个
体的个人行为,如吸烟、不系安全带、酒驾等;集体行为是指群体的行为,如群体聚集、示威游行等。不安全行为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观察行为:通过观察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例如,观察一个人是否有酒精味道或疲劳驾驶的痕迹,可以判断是否存在
酒驾或疲劳驾驶的行为。
2.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不安全行为往往有其背后的原因。例如,一
个人可能吸烟是为了缓解压力或疲劳,通过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可以辨识其
不安全行为。
3.利用科技手段:借助科技手段如监控摄像头、人脸识别等技术,可
以对一些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辨识。例如,在交通领域可以利用摄
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来辨识不系安全带的司机。
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措施
辨识出不安全行为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防范和减少不安全
行为的发生。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控制措施。
1.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不安全行为的认识和警觉性。例如,在交通中通过公开教育和宣传活动宣传交通规则,提醒人们系好安全带和拒绝酒驾。
2.设计安全措施: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将安全因素纳入考虑。例如,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增加安全逃生通道,为高层建筑提供消防设备等。
3.制定法律法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的行为,对不安全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例如,交通法规中规定酒驾和疲劳驾驶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
浅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
浅析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与控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人员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员工违背相关安全规定或者
采取不安全行为,可能会导致事故或者伤害发生。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人员不安全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
的损失和危害。如何管理和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员不安全行为已经
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值得重视的问题。由于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足、
技能水平的不足以及工作环境的不安全等原因,导致了人员不安全行
为的频发。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
及员工的生命安全,对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如何有效管
理和控制人员不安全行为,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已经成为一个
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特点、影响、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法,可以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预防和避免不安全
行为的发生,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员工的健康。加强人员教育培训、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持续改进管理方法等措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频率,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水平。
1.2 研究目的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通过研究人员不安全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系统,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生产力。研究人员不安全行为还可以促进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改变,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安全文化,从而减少工作伤害和生产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明确研究目的,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调查和分析工作,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
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使得我们越来越
依赖互联网来处理个人信息、进行社交、收发电子邮件等。然而,我
们不得不面对事实,那就是网络安全威胁是存在的。为了保护我们的
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必须避免和预防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本文将会讨论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避
免和预防这些行为和状态。
不安全行为
使用弱密码
弱密码是指易被破解的密码,例如“123456”、“password”等。使用
弱密码会使得账号被黑客攻击的风险大大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
防范这种情况呢?
首先,不要使用过于简单和容易猜测的密码。一个安全且容易记住
的密码应该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且长度至少
为8个字符。同时,不同的账号应该设置不同的密码,这样即使某一
个密码被黑客攻击,其他账号的密码也不会受到影响。最后,可以考
虑使用密码管理器来保存密码,不要直接将密码保存在浏览器中或者
记在笔记本中。
下载不明来源的应用程序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恶意软件,其中一些伪装成正常的应用程序并
且会捆绑一些安装包。如果您从不可靠的来源下载应用程序,就有可
能下载到这些恶意软件。因此,要了解应用程序的来源并且在下载前
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最好在官方网站上或者应用商店中下载应用程序。
不定期更改密码
我们在应对安全威胁时很容易陷入安全假象。例如,如果一个人认
为其密码足够安全,就不会考虑更改它。这样一来,如果黑客入侵,
我们的账号就会很快被攻破。因此,定期更改密码是非常必要的。如
果您经常使用同一个账号,建议每隔一段时间更改一次密码。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对策
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从众心理
个体由于群体规范所施与的心理压力,而在知觉判 断、信仰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 现象。 从众心理是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是一种直接的情 感上的心理反映,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程度的 影响。 一般而言,在企业安全生产较好的群体中,可起到积极 推动作用,反之在较后进的群体中往往对安全生产起 着消极作用。(随大溜、跟风) 如我厂“2、15”其它伤害事故。(链接)
检修区域
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作业时嬉笑、打闹
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侥幸心理 麻痹心理 无知心理 从众心理 爱美心理 疏忽心理
惰性心理 经验心理 盲目自信心理 冒险蛮干心理 轻视心理
应付心理
三、影响职工安全行为的心理分析
安全管理化
(二) 激励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监督和管理是被动的使职工能够遵守劳动规程, 虽然是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必须管理手段,但不 能激发职工的主动性,有时还会引发逆反心理。 只有职工能够自觉的履行各自的职责,在企业 范围内才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在 根本上能够主动的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管理化
安全管理化
(二) 激励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一、行为定义
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在工作场所、家庭、公共场所或任何其他环境中进行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未遵守安全规定、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工具、不正确的操作流程或行为等。
二、行为识别
识别不安全行为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类型和发生场景:
1.未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2.在禁烟区域吸烟,或在危险区域进行明火作业。
3.操作机器或设备时,未遵守操作规程或安全注意事项。
4.在高处作业时,未使用安全带或未正确使用脚手架等高空作业设备。
5.驾驶车辆时,违反交通规则或存在疲劳驾驶等不安全驾驶行为。
6.在工作中分散注意力,如看手机、聊天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7.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或设备,如使用破损的工具、设备带病运转等。
8.在密闭空间内作业时,未进行通风或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9.未经过适当培训或指导就进行危险性较高的作业。
10.在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物质区域,未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三、行为分析
不安全行为的成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安全意识和知识,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不了解或认识不足。
2.疏忽大意或侥幸心理,认为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3.疲劳、情绪波动或工作压力过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操作失误。
4.缺乏监督和管理,导致员工在无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不安全行为。
5.经济利益驱使,为了追求效率而忽视了安全。
6.历史事故的影响,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可能使员工产生恐惧和不安,导致过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与控制
引言:
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
损失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是由于人们的疏忽、无知、马虎等原因造
成的。为了保障个人和集体的安全,预防和控制不安全行为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认识不安全行为、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培养安全意识三个方
面进行详细讨论。
一、认识不安全行为
1.1 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
损失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规章制度、操作失误、使用
不合格设备等。
1.2 不安全行为的危害
不安全行为会给个人和集体带来严重的危害。个人可能会受伤甚至丧命,集体可能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灾难性事故。
1.3 不安全行为的表现形式
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识别。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违章操作、无视安全警示、忽视个人防护措施等。
二、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学校或单位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
和工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每个人都能遵守规章制度。
2.2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培
训内容可以包括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方法、个人防护知识等。
2.3 安全设备和装置的使用
合理配置并正确使用各类安全设备和装置,如消防设备、防护用品等。同时,要定期检查维护这些设备和装置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2.4 加强监督与检查
通过加强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监督可以通过巡查、评估或隐患排查等方式进行,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不安全行为预防措施与对策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公众对安全行为的看法和建议。可以通过设立投诉电话、网上留言板等方式,收 集公众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对不安全行为的举报者进行奖励,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 安全行为的监督和改进中来。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不安全行为的预防措施
个体预防
提高安全意识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个体对危 险和风险的认知和警觉性,使其
能够主动避免不安全行为。
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例 如遵守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工具 设备等,以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
生。
心理健康关注
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避免因情 绪波动或心理压力引发的不安全
事后处理与教育
严肃处理
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安全行为,需要进行严肃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 法律责任,以起到震慑作用。
教育宣传Baidu Nhomakorabea
针对不安全行为,需要进行相关教育和宣传。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制 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安全行为的认知和意识。
持续改进与反馈
完善制度
针对不安全行为,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规章制度。可以通过对现有制度的梳理和评估,找出漏洞和不足,及 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事故追溯法
在事故发生后,通过追溯 事故原因,识别导致事故 的不安全行为。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的分析与控制
安全管理的内容很多,面也很广,但从事故因果分析来看,事故产生主要有人、环境、设备、工艺、原料等五大因素;然而,据统计70%以上的事故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分析、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控制事故的有效手段.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近几年来,全国重特大事故频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给无数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例如: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市市民在东都商厦欢度圣诞节时,一场特大火灾给他们带来了灭顶之灾,309条生命被大火吞噬.再如:2004年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的氯气泄漏大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15万人大转移的恶性事故。在事故相继发生后,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虽三申五令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形势也略有好转,但从效果来看是收效甚微,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们没有在思想上、安全意识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人的思想、安全意识决定人的行为,思想上不重视安全,安全意识差就必然导致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不安全行为又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
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分析
人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具有排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本能和本领。例如:当人们看到自己上方有物体掉下时,就会迅速躲避。大人打小孩,小孩本能地用手去挡护.实践证明,除去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外,各类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论中曾论述过,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当人们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他们会为人的生存而不择手段.例如:2000年3月11日,江西萍乡上栗县东源乡石岭村鞭炮作坊爆炸案,除了管理方面等因素外,就是贫困.这起事故中共有33人死亡;其中16岁以下小学生有13人,他们每天的打工收入只有2块钱.但是,当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随着享受、清闲欲望的升高,又会忽视安全,出现安全意识下降、违章行为增多,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洒后驾驶汽车酿成的各类事故便是最好的佐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可以看到,人虽有安全的本能,但随着安全需要早已满足或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的安全行为就会被忽视,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最易发生.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
员工不安全行为是指在工作中违反安全规定、操作不当或疏于对安全
问题的重视,从而导致工作场所安全风险增加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可能
给员工自身带来伤害,还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危害,甚至导致财产损失、环
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和解决办法,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1.忽视安全规定:员工可能因为疏忽、马虎或心存侥幸心理而对安全
规定不予遵守。比如,不佩戴防护用品、违规接近危险区域、未按规定使
用工作设备等。
2.借酒消愁:一些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生活压力过大,选择在工
作时或工作结束后饮酒解愁,导致酒后驾驶、酒后工作等,增加了工作安
全风险。
3.驾驶不安全:如果员工需要使用车辆进行工作,不遵守交通规则、
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等不安全行为将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4.擅自改变工作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员工可能因为便捷、快速或方
便等原因,擅自改变工作程序或规定,从而引发意外事故。
5.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员工可能对安全意识认识不足或轻视安全风险,存在对安全问题的漠视和忽视,从而引发不安全行为。
二、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分析
1.人为因素:员工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等个人因素直接影响着不安
全行为的发生。如果员工没有对安全意识的重视,或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
对安全风险,就会发生不安全行为。
2.组织管理因素:工作任务过度、工作量过大、工作压力过高、时间
紧迫等都会导致员工对安全问题的忽视,甚至忽略安全规定。
3.技术设备条件:如果工作场所存在安全设备缺失、设备老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
预防讨论
不安全行为分析及预防讨论
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分析
但从人机工程学的观点看,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瞬间机器和作业环境对操作者的要求超过了操作者的负荷能力—客观上产生了不安全行为,下面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1.1机器防护缺陷因素
设计不良的机器是带有事故隐患的机械设备。机器在设计、制造时未充分考虑安全防护装置的重要性。例如,设计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及操作习惯定型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安装位置不当的显示器和控制器,对于机器的危险未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等设计、制造缺陷都极有可能引发人的不安全行为。如聚乙烯包装线吸袋器部位未设计封闭防护围栏,在发生编制袋滑落时,就可能引发操作人员下意识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1.2环境不良因素
不良的作业环境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压力,会导致操作者产生不良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降低人的行为的可靠性,诱发各类人为差错。如石化企业涉及的不良生产作业环境包括高温、振动、噪声、寒冷、不良的照明、有毒物质、粉尘、作业空间狭窄、通风不良、作业地面脏乱、潮湿、地面滑溜等等。高温对人体的影响很明显,在高温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处于体表循环状态,而内脏与中枢神经则相对缺血,这时人的大脑反应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心境不佳,易于发生人为差错;作业场所采光照明条件不良时,作
散,感到心烦意乱,特别是报警信号、行车信号,在噪声干扰下不易被注意;强烈的振动会引起作业人员视觉模糊,影响手的稳定性,使操作者观察仪表时增加误读率,操作机器时控制力降低,甚至失控;狭小、拥挤的作业空间,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各种工具、器具杂乱无章的堆放,作业地面脏乱、有油污或积水等不良作业环境,不但使作业人员感到紧张、压抑、烦噪不安,而且使作业人员在处理和躲避危险时失去应有的空间和安全通道,从而增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以上都是触发不安全行为产生的环境不良因素。
1.3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
人失误的因素很多,可是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3.1不安全的操作动作
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高难)动作。习惯性动作是人的一种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自动化(本能性)的行为模式,在紧急状态下,人的习惯性行为会顽强地表现出来,彻底冲跨经训练而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因此,当操作者的习惯性动作与工作时要求的动作相左时,在紧急情况下,极易造成事故。减少由此而引起的事故的办法是使工作时要求的动作与操作者的习惯性行为模式相协调一致。无意动作是在作业中当操作者大脑意识水平暂时性下降或动作路线不佳,动作用力不当,身体平衡失调时,都可能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进而导致事故发生。防止发生无意识动作失误的对策是将机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具有连锁装置或利用监视器、动作警报器进行误操作监视,以阻止人为差错发展为事故。高难动作问题,操作越复杂,难度越大,需要操作者反应的时间过长,反应动作过多,这样,造成差错而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于操作难度大的机器,必须利用各种编码方式,
给操作者非常明确的提示。类似所阐述的方式都是克服不安全操作动作产生的冗余条件。
1.3.2不良的情绪状态
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幸时,会产生愤怒、忧愁、焦虑、悲哀等不良情绪。在这些情绪状态下,人的意识混乱、注意范围狭窄、精神难以集中、自控能力下降、最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引导上岗作业人员克服不良情绪,排除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引发不安全行为。
1.3.3性格
从作业的安全性考虑,机器如设计得当,就能使大多数人减少失误。但对某些特定的人,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出的事故比一般人都要多。有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类易出事故的人是因为她的性格特征决定了她的失误率高。对于这类人应根据其性格特点安排在相对较安全的工序上作业。人的性格的另一个方面是所谓的外向型与内向型。对于外向型性格者适合担任集体性工作任务,而对于内向型性格者宜于单独作业。因此领导者应根据员工个人适应性格检查结果,按作业者不同的性格特点安排作业类型,以提高作业的安全可靠性。
1.3.4疲劳
疲劳一般是指作业者在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后,其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一种状态。疲劳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疲劳,是由高强度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所引起。一般表现为承担作业的部位的肌肉酸痛、操作速度变慢、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降低,工作效能下降,人为差错增多,进而易导致事故发生。心理疲劳多发生在过于紧张或过于单调的脑力劳动和脑力、体力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