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五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五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009-10-12 15:4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它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本人围绕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现结合案例来谈一谈。
一、案例课题: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年级:高三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答题模式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先请同学回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教师板书。
然后下发两首古诗,把班级同学分成两大组四小组,要求两个大组各自研究一首诗,先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弄懂诗歌,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考纲要求各小组设置2—3道题目,并附有答案及详细的评分标准。
接着研究同一首诗歌的两个小组进行竞答,甲小组提出问题,乙小组回答,甲小组评判并打分;乙小组提出问题,甲小组回答,乙小组评判并打分。
这样进行两三个回合,评出最佳设题小组、最佳答题小组、最佳答题能手、最差答题小组。
对最佳的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幅画,一个本子等;最差的要惩罚,惩罚可以是诵读一首诗,或在鸡蛋壳上画一个笑脸,或在树叶上抄一首诗等。
最后教师总结,对两首诗作一简短的分析,对古诗词鉴赏的要领进行重申,对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一点评。
二、分析这堂课有下列几个特点:1.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运行的是一种师对生的单向传输,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给,学生收。
教多少,学多少,不教则不学。
即使以学生为主体,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下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平等、没有民主,只有权威和专制,只有传授和被动接受。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消磨,甚至被扼杀。
而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与生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像这一课,教师完全处于次要地位,整个课堂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新课程案例及参考分析
新课程案例及参考分析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新课程案例,探讨新课程的特点、实施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新课程案例1.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案例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了解植物的适应性和生态环境。
2.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案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新课程中,学生将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讨论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新课程的特点1. 综合素质教育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程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学科整合新课程鼓励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提供更加综合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3. 学生主导学习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导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主导学习,新课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新课程的实施方法1. 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实施方法,它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与同学一起进行研究和实践。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 案例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
2.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呈现: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理解感悟:讨论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案例二:《寓言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寓意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思维训练: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2. 主旨提炼:学生尝试概括文本的主旨,教师点评指导。
3.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 写作技巧:教师总结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初三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剖析与改进
初三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剖析与改进教学案例一:古诗词教学案例描述:在初三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教授古诗词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但是,由于课堂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剖析:1.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并未明确指出学生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无法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古诗词的意义和韵律。
2. 缺乏互动和合作:课堂中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默听,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缺乏情感体验: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形式,应该通过情感传达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被忽视。
改进策略: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比如学生要能理解古诗词的意义、韵律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创设互动环节: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互动性和学习的趣味性。
3. 引导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并鼓励他们分享个人情感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教学案例二:阅读理解教学案例描述:在初三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阅读理解题目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是,由于题目难度不适宜和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学习效果有限。
剖析:1. 题目难度过大:教师选择了一些与初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习惯不符合的阅读理解题目,导致学生在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困惑和压力大。
2. 缺乏思维导引:教师未进行足够的思维引导,仅仅让学生回答问题,缺乏对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的引导和训练。
3. 缺乏巩固和拓展:教师未安排相关练习或拓展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策略:1. 选择适宜难度: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阅读理解题目,既能保证一定的挑战性,又能让学生有信心解答。
2. 深化思维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
语文教学新课标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
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答: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出台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原则1.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贴近学生。
2.注重学科素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学鉴赏、思维创新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这些素养的培养,将它们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
3.突出实用性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强调创新精神新课标鼓励语文教学创新,提倡教师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阅读教学案例(1)教学目标与内容阅读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要涵盖文学作品、实用文本等多种类型,关注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独立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个性化解读,提倡批判性思维。
(3)教学评价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和批判思维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问答、读书报告、作品评论等。
2.写作教学案例(1)教学目标与内容写作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创新素养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要涵盖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关注写作技巧和创作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我国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以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为例,分析其成果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实验背景及目标该小学位于我国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共有600名学生,师资力量雄厚。
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前,该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决定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改革措施及成果1.改革措施(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
(5)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成果(1)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优秀率达到了40%。
(2)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三、实验不足及改进建议1.不足之处(1)部分教师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3)部分家长对改革实验持怀疑态度,认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改进建议(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执行力。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并支持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某小学位于我国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共有600名学生,师资力量雄厚。
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前,该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案例分析六篇
语文课程案例分析六篇案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果经过这些培养方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案例二:写作能力的提升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范文,研究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提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
- 定期组织写作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结果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案例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引导他们多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提供口语训练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研究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技巧。
- 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朗诵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结果通过这些培养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案例四:课外阅读的推广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推广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解决方案- 丰富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 组织课外阅读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分享阅读心得和体验。
-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读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深度。
结果通过这些推广措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兴趣得到了提升,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摘要:一、背景介绍- 教育改革背景- 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二、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三、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年级识字教学- 案例二:古诗文教学-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教学四、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五、总结与展望- 新课标下的教学挑战与机遇- 未来教学设计的趋势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科目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关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关注学科交叉,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一年级识字教学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游戏、儿歌、故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二:古诗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案例三:现代文阅读教学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表现、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评价标准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
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第一篇: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陈山山: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儿,嵌在树的年轮里,随着流年,一圈圈长成参天的记忆……新课改:语文案例分析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新课程教学实践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本文以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为例,对新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月光下的凤尾竹》。
这是一篇描写家乡美景的散文,通过描写月光下的凤尾竹,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家乡美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描写家乡美景的句子,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
(4)展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5)背诵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课文,让学生在背诵中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家乡的美好。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教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结果性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背诵情况等,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教学反思(1)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实施1. 案例一:阅读教学(1)教学内容:鲁迅的《阿Q正传》(2)教学目标:1)理解阿Q的形象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阿Q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阅读,完成阅读笔记。
3)合作交流:各小组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主题。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与《阿Q正传》相关的电影、纪录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案例二:写作教学(1)教学内容:写一篇以“家乡变化”为题的作文(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指导: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结构等。
3)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指导,完成作文。
4)互评:学生分组互评,互相学习、提高。
5)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6)修改完善:学生根据教师和同伴的建议,修改作文。
3. 案例三:口语教学(1)教学内容:辩论赛(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语文实践课教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
语文实践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实践课为例,分析教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次语文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荷塘月色》。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荷塘月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起感受它的美。
”(2)自主学习教师布置以下学习任务:①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②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荷塘月色如此喜爱?③思考:荷塘月色与作者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探究。
例如,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总结和评价。
(5)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荷塘月色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荷塘月色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景,我们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好的生活。
”三、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欣赏荷塘月色,感悟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体验、运用语言。
新课标语文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案例以《背影》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新课程标准。
二、案例目标1. 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对《背影》一课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策略的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内容:《背影》2.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掌握《背影》一课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赏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如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背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思考以下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②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③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说明父亲在故事中的关爱,体会父爱如山。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父亲的形象和父爱如山。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的是某市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课。
该课程以《新课标》为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中的一篇课文——《小马过河》。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马在过河时遇到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功过河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小马过河的过程和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旨和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培养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春夏秋冬》2.案例二:《古对今》3.案例三:《动物儿歌》四、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四季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四季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案例二:《古对今》《古对今》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生活用品,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代的礼仪,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案例三:《动物儿歌》《动物儿歌》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动物的卡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展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根据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案例研究的要求,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和韵律。
2. 学习并背诵一首古代诗词。
3. 掌握诗词的基本解读方法。
教学内容:古代诗词《静夜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夜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夜晚的思考和想象。
2. 导入:播放一段夜晚的自然音乐,让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3. 导入:教师朗读《静夜思》,让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和美感。
4. 学习诗词:教师逐句解读《静夜思》,让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5. 学习诗词:教师分析《静夜思》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
6. 学习诗词: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静夜思》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7. 背诵诗词:学生分组背诵《静夜思》,并进行小组展示。
8. 拓展活动: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进行解读和背诵,并进行个人展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个人展示时,教师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背诵准确度。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教师评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夜晚的图片和音乐。
2. 《静夜思》的诗词原文和解读材料。
3. 学生分组合作的讨论和写作材料。
4. 学生选择的古代诗词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能够在感受和理解古代诗词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解读和表达。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展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背诵准确度。
这样的教学案例能够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语文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语文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案例分析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的几点建议: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
案例的选取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这样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注重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分析的结果,更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
5.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案例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6.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案例分析更加生动和直观。
7.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完成案例分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8. 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上述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案例分析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案例分析
语文课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在当代教育中,语文教育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之一。
然而,许多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将以一位小学教师的案例为例,分析其语文课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在改进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分析1. 课堂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在案例中,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2.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评价形式和方法,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这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清楚,无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3. 学习资源匮乏在案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资源有限,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
这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难以满足他们对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1. 提高互动性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 完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和作业评价,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课堂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学习档案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3. 丰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视频、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
通过使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实施步骤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拓展性、探究性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个案研究等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语文案例分析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你赞成哪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最好。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6、[案例] “零距离接触”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 ‘特殊的奖励’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
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8、[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
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
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
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
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9、[案例] “瞎捣乱”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2陈山山:那些说给树听的话儿,嵌在树的年轮里,随着流年,一圈圈长成参天的记忆……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0、[案例]广播操比赛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
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11、 [案例]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
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
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2、[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
”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3 3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5、[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