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五篇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五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2009-10-12 15:47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是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它和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本人围绕这方面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现结合案例来谈一谈。
一、案例课题: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年级:高三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答题模式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先请同学回忆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和注意点,教师板书。
然后下发两首古诗,把班级同学分成两大组四小组,要求两个大组各自研究一首诗,先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弄懂诗歌,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考纲要求各小组设置2—3道题目,并附有答案及详细的评分标准。
接着研究同一首诗歌的两个小组进行竞答,甲小组提出问题,乙小组回答,甲小组评判并打分;乙小组提出问题,甲小组回答,乙小组评判并打分。
这样进行两三个回合,评出最佳设题小组、最佳答题小组、最佳答题能手、最差答题小组。
对最佳的进行奖励,奖励可以是一句名言,一幅画,一个本子等;最差的要惩罚,惩罚可以是诵读一首诗,或在鸡蛋壳上画一个笑脸,或在树叶上抄一首诗等。
最后教师总结,对两首诗作一简短的分析,对古诗词鉴赏的要领进行重申,对这堂课同学们的表现作一点评。
二、分析这堂课有下列几个特点:1.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常常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运行的是一种师对生的单向传输,即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给,学生收。
教多少,学多少,不教则不学。
即使以学生为主体,也是以教师为主导下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平等、没有民主,只有权威和专制,只有传授和被动接受。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消磨,甚至被扼杀。
而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师与生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强调的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像这一课,教师完全处于次要地位,整个课堂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参与,自主评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
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新课标语文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案例实施1. 案例一:阅读教学(1)教学内容:鲁迅的《阿Q正传》(2)教学目标:1)理解阿Q的形象特点,把握作品的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阿Q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分组阅读,完成阅读笔记。
3)合作交流:各小组分享阅读心得,讨论作品主题。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与《阿Q正传》相关的电影、纪录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2. 案例二:写作教学(1)教学内容:写一篇以“家乡变化”为题的作文(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变化图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指导: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如立意、选材、结构等。
3)学生写作:学生根据指导,完成作文。
4)互评:学生分组互评,互相学习、提高。
5)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6)修改完善:学生根据教师和同伴的建议,修改作文。
3. 案例三:口语教学(1)教学内容:辩论赛(2)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新课程小学语文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
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
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
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
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
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
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
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雪地里的小画家》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理念能否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
公开课作为架设教育观点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最鲜明地折射了教育观点的最新走向,成为教育改革最生动的表情。
当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经历了几年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反思之后,似乎逐步归于某种“平静”。
不过,冷峻地审视当前举行的各类语文公开课,依然,我们不难发现存有于这种“平静”之下的教育观点与教学行为的种种悖离。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师:同学们,咱们平时是怎么画画生:我们平时画画要用纸和彩笔。
生:……师:那,小动物们又是怎样画画的?生:他们用脚在雪地里踩,没用纸和笔。
师:真轻松,真简单,走一走,跑一跑,几步就成了一幅画,太了不起了!难怪大家都说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咦,青蛙为什么没参加?生:它在洞里睡着啦!师:多好玩的冬天啦!青蛙为什么要在洞里睡觉呢?生:青蛙身上没毛。
生:青蛙怕冷。
生:……师:大家说的都没错。
青蛙的确怕冷,冬天它只能睡在暖和的地方,不吃也不动,一直睡到第二年的春天,天气暖和了,才出来活动,这种现象叫冬眠。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一年级课标教材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用诗歌的形式将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想象成在雪地里画一幅幅美丽的画。
诗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儿童的想象世界。
它有利于唤醒儿童的本真,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观。
试想:在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里,“小画家”们丹青妙笔,无拘无束尽情地写意作画,若梅花,似枫叶……多么美丽的画卷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令人遗憾的是,在这里,教师缺乏一种超越于科学精神之上的人文关怀。
教学中,完全从成人的经验世界出发,从科学的角度去解构文本,生硬地将学生从理想的童话王国拉回到现实的科学世界。
于是,小画家画画,就成了动物在雪地里走路,画笔就是它们奇形怪状的爪子;青蛙的恬然入梦,被科学地解构为动物的冬眠。
语文新课改案例分析
一位教师在教学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温和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 XX 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匡助者和学习的火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 XX 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 XX 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者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者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位教师在教学 X 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 XX 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 XX 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索,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 (1) 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让我们同忧喜~共呼吸——新式周记,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红肚兜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语文组李艳梅在诸多语文教学形式与活动中,周记这种形式最容易让老师与学生沟通。
所以新课程改革后,我在教学改作业改作文之外,又着重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了周记这种形式的“作业”。
我让学生把一周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思绪或者自己的心情感悟或者自己的疑问困惑写出来,学会去发现,去体验,去描述,甚至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而我则会用心去阅读他们的心灵,用笔做出我们的回应。
虽然以前也有周记这种形式,各个学校。
但在新课改的基础上,评价角度要体现多元化,坚持情感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制定多元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标准。
要贯彻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留出选择余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发展的评价原则,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价值观念,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平时的授课、作业、训练,都分别或全部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而这其中,周记是作为语文科目里最能体现这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而又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
对我来说,对学生来说,周记,就像是古代女子贴身穿的红肚兜一样,贴心而又温暖。
新方式——小组形式~每日一组我收周记不再是以前那种每周收一次,一次改上几天。
而是每天都收,只不过一天收一个值日组的。
正好,从周一到周六,六个组固定交周记的日期,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很自觉地在值日那天早晨交到组长那里,组长再拿给我。
不出意外的话,每次都是当天改好就发下去,这样周记在学生个人手里的时间几乎是整个周,任何时间想写就可以写了。
而如果一下子收上全班的来改,教师本身看着也会有压力,一时不会改完,往往一拖好几天改不完。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
新课标案例小学语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 案例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文。
2. 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3.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的画像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呈现: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古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3. 学生诵读: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理解感悟:讨论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
5.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 案例二:《寓言故事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1.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寓言故事,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 寓意探讨:引导学生讨论故事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变化。
5. 思维训练: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现代文的主旨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教学过程:1. 文本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现代文,教师提供阅读指导。
2. 主旨提炼:学生尝试概括文本的主旨,教师点评指导。
3. 写作训练:根据阅读材料,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读后感或续写故事。
4. 作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
5. 写作技巧:教师总结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新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实施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如童话、寓言、科普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如动画、图片、音频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
2. 引导探究,培养阅读能力(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互相启发,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开展阅读指导,教授阅读方法,如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
3. 融入实践,拓展阅读视野(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如环保、科技创新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发展(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设立阅读奖项,如“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
(3)定期总结阅读成果,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案例效果1. 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高,阅读量明显增加。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3.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 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语文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四、案例反思1. 新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创新。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语文教学新课标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20分)1、一位教师执教《太阳》时,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后,安排了表演的环节。
教师假扮后羿射日,当正要射下第十个太阳的时候,学生纷纷阻拦,说出“慢着!”“等一等!”“别射!”而当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射?”时,学生却哑口无言,连忙翻书,但一时难以组织好语言。
如此安排表演,你认为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10分)答 :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着为老师在教学中颇费心思,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
他的本意我想应该是创设这个情景让学生表述太阳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想的程度,课堂上出现了冷场。
另外,既然已经学完了“关系密切”了,这个表演只是让学生来复述文中的内容,这种情景的意义性已经不大。
我想,把这个表演安排在教学“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内容之前,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带着问题去探究“为什么这第十个太阳不能射?”比较合理。
2、一位教师在教学冀教版一年级下册《遥远的恐龙世界》一课前,请学生回家搜集元宵节的相关资料。
下面是开始上课时的一个片断:(10分)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遥远的恐龙世界》,老师课前让你们收集恐龙的资料。
你们收集了吗?生(齐答):收集了。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谁先来。
生(一男生):老师,我收集的是三角龙的资料。
接下来,这个男生手捧着搜集来一张张的资料,读起来。
刚读几句,遇到生字,读不下去了。
课堂上顿时沉寂了,教师只好信手拿过来资料开始进行讲解。
问题一:你认为上课一开始老师这样处理搜集的资料可取吗?为什么?答:明显是不合理的。
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在新课程中作为拓宽学习课程的一种方式,为老师和学生所欢迎,它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但是,上述案例中,课一开始就交流,学生在没有很好地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像是一个个被架空了的高楼,立足不稳,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是很正常的。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应该让学生自己展示给大家,这个分享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学生重中体会成就感,能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在诸多语文教学形式与活动中,每周一记这种形式最容易让老师与学生进行沟通。
所以新课程改革后,我在教学改作业改作文之外,又着重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了周记这种形式的“作业”。
我让学生把一周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或者思绪或者自己的心情感悟或者自己的疑问困惑写出来,学会去发现,去体验,去描述,甚至只是为了发泄情绪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而我则会用心去阅读他们的心灵,用笔做出我们的回应。
虽然以前也有周记这种形式,各个学校。
但在新课改的基础上,评价角度要体现多元化,坚持情感评价与知识能力评价并重的原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制定多元内容融为一体的评价标准。
要贯彻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给学生指出发展方向,留出选择余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发展的评价原则,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价值观念,激励和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平时的授课、作业、训练,都分别或全部注意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而这其中,周记是作为语文科目里最能体现这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而又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
语文科目不同别的科目,我们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所以有些加强学生这方面的“作业”会时不时地提出来,会布置一些软性作业。
这些作业需要平日里的观察,或者某件事后的想法,我们也会让他们写在周记上。
举例来说,我们发觉学生大部分自怨自艾的多,挑自己毛病的多,很容易就否定了自己。
所以我们便都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软性作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越多越好,写在周记上。
每天再收上来的周记,最少一周内每个组我们都会看到他们写到自己的优点,或多或少,但这一行动本身却给了他们不少信心。
发现自己竟然还有不少优点。
我让他们继续挖掘,什么时候想到什么时候就写到周记上。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语文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语文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案例分析成为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对新课标小学语文案例分析的几点建议:1.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
案例的选取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这样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更容易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结合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化等多个领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来分析案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 注重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不仅要关注分析的结果,更要注重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
5. 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案例情境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6.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案例分析更加生动和直观。
7.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完成案例分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8. 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反馈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通过上述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案例分析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出台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根据新课标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原则1.学生为本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方法贴近学生。
2.注重学科素养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学鉴赏、思维创新等方面。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这些素养的培养,将它们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
3.突出实用性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强调创新精神新课标鼓励语文教学创新,提倡教师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三、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案例分析1.阅读教学案例(1)教学目标与内容阅读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素养和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要涵盖文学作品、实用文本等多种类型,关注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可采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独立思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个性化解读,提倡批判性思维。
(3)教学评价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审美鉴赏和批判思维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课堂问答、读书报告、作品评论等。
2.写作教学案例(1)教学目标与内容写作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素养、创新素养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要涵盖记叙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关注写作技巧和创作过程。
语文实践教学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语文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语文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二、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2. 教学内容(1)活动一:校园风景摄影大赛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摄影技巧。
活动过程:学生分组,每人携带一部手机或相机,在校园内寻找美景进行拍摄。
拍摄结束后,各小组将作品上传至班级微信群,全班同学进行投票评选,评选出最佳摄影作品。
(2)活动二:校园文化节征文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
活动过程:学生以“校园文化节”为主题,撰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字数在500字左右,内容积极向上,富有创意。
(3)活动三:经典名著读书分享会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过程: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名著,进行阅读。
阅读结束后,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分享内容包括:作品简介、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3.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评价激励法: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1)知识目标: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摄影技巧、写作方法等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
(2)能力目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观察力、表达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入,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我国教育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本文将以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为例,分析其成果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实验背景及目标该小学位于我国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共有600名学生,师资力量雄厚。
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前,该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决定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改革措施及成果1.改革措施(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
(5)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实验成果(1)学生的语文成绩明显提高,优秀率达到了40%。
(2)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4)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班级氛围更加和谐。
三、实验不足及改进建议1.不足之处(1)部分教师对改革措施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课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3)部分家长对改革实验持怀疑态度,认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2.改进建议(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执行力。
(2)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并支持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案例分析某小学位于我国北方一座繁华的城市,共有600名学生,师资力量雄厚。
在开展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之前,该校的语文教学一直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
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小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新课标小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的是某市一所小学的三年级语文课。
该课程以《新课标》为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中的一篇课文——《小马过河》。
这篇课文讲述了小马在过河时遇到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功过河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你们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2. 课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小马过河的过程和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旨和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能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培养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程案例分析六篇
语文课程案例分析六篇案例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 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辩论活动,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果经过这些培养方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案例二:写作能力的提升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作文范文,研究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提供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他们提升写作能力。
- 定期组织写作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结果通过这些措施,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案例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解决方案- 组织学生进行口语练,引导他们多参与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 提供口语训练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研究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技巧。
- 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朗诵活动,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结果通过这些培养方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案例四:课外阅读的推广背景该案例研究了如何推广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解决方案- 丰富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 组织课外阅读俱乐部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分享阅读心得和体验。
- 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读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深度。
结果通过这些推广措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明显增加,阅读兴趣得到了提升,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评价策略探微一、对案例的认识1.什么是案例“案例”一词源于英文,翻译成汉语可以是“个案”、“个例”、“事例”、“实例”。
所谓“案”,这里应作“事件”解释;而“例”则理解为“可以作依据的事物”。
“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和研究的手段,源于美国。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最早运用于哈佛法学院。
后来,又扩及哈佛医学院、工商学院和教育学院。
这种“现身说法”式的教学涉及实践中的种种现象、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更加生动形象,使人兴趣盎然,理解也特别深刻,教学效果突出。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还没有形成被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
劳伦斯认为“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境的记录。
”汉森认为“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能足够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富有启发性。
”舒而曼则认为“一个案例,正确理解的话,不单单是一个事件或事故的报道。
称某事为一个案例就相当于做一个理论断言——断言它是某事的一种情况或更大类中的一个例子。
”我国著名特级老师陈钟梁认为“案例是对实际情境的叙述。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案例研究专家郑金渊是这样认识案例的:“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问题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
……对事物的静态的缺乏过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称之为案例;信手拈来的没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案例;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案例。
”由此可见,案例具有真实性、情境性、典型性、启发性、叙事性的特点。
2.案例的类型案例可以从不同的教读进行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有不同的类型。
从案例研究的内容和功能去分,可以分为单一型案例、复合型案例、专题型案例和综合型案例。
⑴单一型案例。
通常是描述一个具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典型事件,对其进行理性的分析,给人以某一方面的启发。
这类案例内容比较简单,一事一议。
⑵复合型案例。
通过几个事例作对比,或类举几个事例,说明某一方面的问题。
⑶专题型案例。
是反映某一专题的案例,讨论分析比较深入,研究面大但主题集中。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摘要:一、背景介绍- 教育改革背景- 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二、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三、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年级识字教学- 案例二:古诗文教学- 案例三:现代文阅读教学四、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结果五、总结与展望- 新课标下的教学挑战与机遇- 未来教学设计的趋势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新课标的出台,对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科目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关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内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关注学科交叉,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新课标下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一年级识字教学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游戏、儿歌、故事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汉字,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二:古诗文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案例三:现代文阅读教学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我们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表现、课堂问答、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评价标准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新课标语文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案例以《背影》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新课程标准。
二、案例目标1. 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2. 通过对《背影》一课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策略的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案例内容1. 教学内容:《背影》2.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3.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掌握《背影》一课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赏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爱如山,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背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引导学生关注《背影》一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思考以下问题:①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②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③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 合作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形象,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赏析。
(2)学生举例说明父亲在故事中的关爱,体会父爱如山。
4. 课堂展示(1)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
(2)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父亲的形象和父爱如山。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4.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摘要:一、引言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春夏秋冬》2.案例二:《古对今》3.案例三:《动物儿歌》四、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特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四季的美丽景色。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四季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四季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案例二:《古对今》《古对今》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对比。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古代与现代的生活用品,了解古代与现代生活的差异。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代的礼仪,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案例三:《动物儿歌》《动物儿歌》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动物的卡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与展望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语文案例分析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孩子说出了原因。
“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
”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
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
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改变了传统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
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
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问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案例]“坐下”三例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
谁来帮他?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时你听得很认真。
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问题:你赞成哪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最好。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6、[案例] “零距离接触”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
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
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 “千克的初步认识”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 ‘特殊的奖励’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
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
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
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
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
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
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
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
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
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
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 “瞎捣乱”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
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操比赛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
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12、[案例]会了,可以“不听’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
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
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