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合集下载

马克思论述题

马克思论述题

论述题题库1论述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

(2)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3)自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论述实践何以成为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受实践检验的。

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核心和实质,这是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4)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马克思问答题

马克思问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3、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论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摘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发源地,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文章从实践的科学含义,包括实践构成了人类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本质内容,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是杜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等发面论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包括着人类全部社会生活。

关键词:实践概念; 人类社会; 亚里士多德正文:在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后来人们从马克思的这段话中抽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其他思想,把该命题确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对于实践范畴的研究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在此借鉴前人的经验,从实践的本质上论述实践和人类社会生活关系。

一.实践的内涵一般来说,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来自于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即把实践理解为人们为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把生产活动看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此外还有阶级斗争、政治活动、科学试验、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人类的全部历史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成;社会实践即实践等等。

而西方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理解也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

鉴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近现代西方学者对实践概念的不同使用。

由于现代社会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精神因素在各种社会生产、管理工作、教育和科研活动、艺术创作、交往行为以及新兴产业开发等实践领域中的作用加大,致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实践问题产生了种种的争论。

因此,重新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考察,并把实践概念的内涵与当今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之,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 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 践活动。 行的社会实践, 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 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 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 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瓦特发明蒸汽机
贝尔发明电话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 史前提, 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 实基础 •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的区分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 然统- 然统-的关键
实践的形式
•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 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生产实践:
农民在田间劳作
科学实验
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 标志的。 标志的。 •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社会发展史不同于自然发展史,社会的运动、变化及其规律是通过社会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历史存在,人类实践的过程创造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但动物的生存活动没有使它们产生“历史”的概念。

因为动物的活动不具备实践的特性,只是对当下外部环境的刺激做出反应,它既不能接受先前活动的成果,也不会考虑和预测未来。

人类社会则不同。

人的能力和生存方式都是后天的,是在自己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是历史的。

没有历史就没有人类社会本身.这正是社会过程基于实践的独特本质。

第二,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生产实践不仅生产出物质产品,而且直接和间接地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成为全部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发源地。

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的产物.在生产实践中,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即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人们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建立起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生产关系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围绕这一关系,又派生出许多其他社会关系,由此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生产实践的发展,必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化向政治、思想和其他社会关系传递,并不可避免地引起全部社会关系的转型。

可见,生产实践不仅生产出物质产品,而且直接和间接地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成为全部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发源地.第三,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的实践活动,包括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答: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愿望。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

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

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精品文档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在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这是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全新的社会历史观之初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

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及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

第二、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所以社会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包括行动和意识两个方面。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行动来源于意识,而意识来源于认知,认知又来源于于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实践活动。

所以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意识和行动的依据。

2.人们为了适应自然和运用自然,以便长久和更好的的生活,必须要不断的发现和研究自然规律,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不断的去实践。

3.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人们在运用规律的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再次发现其不足的地方,使其更趋完美。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一种适应自然、发现自然、运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这一切活动的过程中始终需要实践作为一切活动的基础。

否则就会很容易的违背自然规律。

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所以说,社会活动本质上是实践。

1.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看,实践是决定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根本原因,即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既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也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2.从社会生活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看,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都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3.从社会发展的过程看,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而社会基本矛盾是直接由生产实践引起的,且社会矛盾的解决也有赖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分析,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集体层面,实践都贯穿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个人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实践。

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个人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挑战。

其次,集体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实践。

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需要集体的努力和实践。

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来改变现状、推动进步。

比如在政治领域,民主选举、政府管理等实践活动是推动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经济领域,创业、创新等实践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文化领域,艺术创作、文化交流等实践活动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动力源泉,是人们在社会中不断前行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推动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答: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愿望。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

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

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首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马克思问答题

马克思问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分别表现在什么方面。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3、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

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在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这是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全新的社会历史观之初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

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

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这一界定包括两层相互联系的涵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的及物质性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根据,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的生命活动所特有的性质和特殊的运动形式,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更不同于纯粹自然物质形态的运动形式,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这是由实践在人类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决定的。

第二、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实践把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和提升出来,形成了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以自身的活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过程。

(二)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社会实践
回归
决定
社会生活
社会关系
社会生产力发展- 创立的社会根源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及其发展— 阶级
根源
个人素质— 创立的主观条件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的时间本质
1.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 的。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
◆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活动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 ◆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 分化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过人的实践活 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统-的关键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论文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是人类共同存在的基础,它是每个个体与集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因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首先,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体现在人们通过实践来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

从最简单的生活技能到最复杂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实践。

比如,人们通过实践掌握了农业、手工业、工业等生产技术,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同时,人们也通过实践创造了文化、艺术、科学等精神财富,丰富了社会生活的内涵。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践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还体现在人们通过实践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而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一个医生通过实践来治疗病人,帮助他们恢复健康;一个教师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才能;一个企业家通过实践来创业,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

无论是哪个领域,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还表现在人们通过实践来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各种社会关系,如亲情、友情、爱情、师生关系等。

这些社会关系不仅满足了个体的情感需求,还为社会生活提供了稳定和秩序。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共同的目标。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正是因为人们通过实践来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总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实现自身价值、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

通过实践,人们不断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实现个体和集体的发展。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社会生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总称,是人们在社会中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
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改变自身和改造社会。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满足自
身的需求,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无论是生产劳动、文化艺术、政治活动还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实践。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动力源泉。

在生产劳动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要。

在文化艺术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丰富精神生活。

在政治活动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参与社会事务,维护自身权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正是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动力源泉。

正是通过实践活动,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类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文明成果。

因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动力源泉。

只有不断地加强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中,实践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生活,还是整个社会的运转,都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和推动。

首先,个人的社会生活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言行
举止,都是通过实践来形成和塑造的。

比如,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就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工作来积累经验和技能,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又比如,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的。

其次,整个社会的运转也是依靠实践来推动的。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领域,都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来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比如,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和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更是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丰富和拓展。

因此,可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

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
力源泉,也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践,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为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

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有目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全部生活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作为实践主体的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随着人与世界关系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是一切社会历史的基础,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

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存在,就必须解决人们吃、穿、住、用的问题,为此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如果停止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人类社会自然就会灭亡。

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其他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

物质生产实践的持续进行,使生产力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劳动者持续进行的生产实践不仅创造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

在生产劳动基础上,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矛盾的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各种社会关系又推动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通过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如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维持和巩固那些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调整和改革那些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得到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生产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因而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就必须从事调整和改变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以促进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理论哲学影响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往往将抽象的物质看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用实践取代了抽象的物质并以此为核心范畴重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探析从实践 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刘淑 兰 西南科技大学
摘 要: 从实 践 出发 去理 解社会 生活 的本质 是 马克 思主义 世界观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本 文通过对 马克 思哲 学革命 、人 之界定、实践之界定 的探讨,分析 了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本质 的内涵以及意义,以期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 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物质实践;社会生活;马克思哲学
马克思哲学实现 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根 本转换 从 实 践 出 发 去理 解 社 会 生 活 的本 质 是 马 克 思 主 义世 界观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要真 正理 解和 掌握这 个 马克 思主义 思想 ,就 必须 从马 克思 的思 想逻辑 中 去探求 其蕴 含 的深层 意义 。首 先要 理解 马克 思哲 学与 以往 哲学 的根本 不 同在于 马克 思哲 学实 现 了从理论 哲 学到 实践哲 学 的根本 转换 。理 论哲 学始 于希腊 ,早 期 的希腊 人认 为 “ 始基 ”是 万物之 同 后来巴门尼德将实实在在的感性世界剔除出去,认为 思想 性 、理 智 性的 “ 存 在 ”才 是永 恒 的 “ 真理” ,这 就 奠 定 了整 个理 论哲 学 的基础 。其后 柏拉 图在 巴 门尼德 开辟 的 道 路上 继续 前进 ,在完 全意 义上 彻底 超越 感性世 界 ,提 出 著 名 的纯 粹超 验 意义 上 的 “ 理念世界” ,理 论 哲学 由此 得 以确 立 此 时的 “ 存在” 、“ 理 念 ”都还 是 一种客 观 的 “ 存
而 人本 能 的器官相 比动 物非 常贫 乏 ,大 自然 没有 给人规 定 任 何确 定 的生活 方式 ,人就 不得不 通过 对环 境 的改造创 造 自己 的存在 方式 ,维持 并不 断地发 展 自 己。正是这 种物 质 改造 、创造构成人 与动物 的根 本 区别 ,构成人 的绝对 本质 。 三 、如何理解从实践 出发把握社 会生活的本质 马 克思 有句 名 言 :“ 哲学 家 们 只是 用 不 同的方 式 解释 世界 ,而 问题在 于 改变 世 界 。 ”马 克思 哲 学的 根本 宗 旨在 于“ 改变世 界 ” ,改变 世界 是马 克思哲 学把 握世 界 的方 式 , 而 以往 的哲 学是 以 “ 解 释世 界 ”的方式 来把 握 世界 ,其根 本 旨趣在于探求变动不 已的现实事物背后所谓的 “ 终极存 在” 、“ 终极 真 实 ” 。受 理 论哲 学 影响 ,传 统 的 马克 思主 义 哲 学理 论往往 将 “ 抽象 的物质 ”看 做马 克思主 义哲 学 的基 石 ,后来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研 究取得 了突 飞猛进 的发 展 ,用 “ 实践 ”取 代 了 “ 抽 象 的物 质 ” ,并 以此为 核心 范畴 重构 了 马克 思主义 哲学体 系 。 那 么 ,什么 是实践 ?如 果我们 将 实践看 做 马克思 主义 哲 学体 系 的奠基 性范 畴 ,那 么实 践仍 是一个 概念 、一 个范 畴 ,是 一个在 观念 上、 思想上 的虚 幻存 在 ,马克 思主 义哲 学 就仍是理论 哲学 ,仍是 在用实践 范畴的方式来解 释世 界。 在 《 德意 志意 识形 态》 马克 思宣 告 “ 实 际上 ,而且 对 实 践的 唯物主 义者 即共产 主义 者来 说 ,全 部 问题 都在于 使 现存 世 界革 命 化 ,实 际地 反对 并 改变 现 存 的事物 。 ”此 处 特别 强调 “ 实 际地 反 对并 改变 ”即是 指 出这一 改变是 通过 实实在 在 的具体 的 、现实 的、感 性 的人 的活动 而改变 ,是 现 实 层面 上 的 改变 而不 是 思想 层 面上 的 “ 解 决” ,不 是通 过概念范畴的运动而实现的思想上、观念上的解释。马克 思 主义理 论 的主要 内容在 于深 刻地 批判 “ 人 的异化 ”生 存 状态 ,关 注人 的价值 、人 的解 放和 全面 发展 。 显然 ,在 马克 思 的逻 辑语 境 中 ,实践 不 是 一个 范 畴 , 实 践是 人 的感 性 的活动 ,是实 实在 在 的人 类 的现 实 生活 。 所 谓 从 实践 出发就 是从 现 实生 活 出 发。“ 现 实 ”是 一个 相 对于 “ 思辨 ” 、“ 观 念 ”的 词,意 味着 不是在 概念 、范 畴 的 层 面 ,而 是 实 实在 在 的、 具体 的、感 性 的实 存 层面 。“ 生 活 ”这 个 词 说 明实 践 不 是 在 人之 外 、 人之 上 、人 之 一 部 分 ,而是 人本 身 ,人 的存 在 本身 。人不 可能 跳 出生活之 外 来 把握 生 活 ,人 也不 可 能把生 活 当 作现 成 的对 象来 把握 。 生 活本 身是生 成 的、历 史 的,它本 身 内涵着 否定 性的辩 证 法 。从实 践 出发就 是从现 实生 活 出发 ,就 是从 人 自身 的存 在 出发 ,从主体 方面 出发 ,从将 人类 历史 看成 为一 个永 不 停息 的发生 和发展 过程 出发 。 如 何从 实践 出发 理解 社会生 活 的本质 ?首先 ,实 践创


,Leabharlann 在” 。后 来 笛 卡尔 以其 著 名 的 “ 我 思 故我 在 ”开 创 了理 论
哲学 的 “ 主 体性 ”转 向,康德在 笛 卡尔 的基础 上进 一步 提 出两个 根本 不 同的 “ 存在” :一个 是逻辑 意 义上 的思想 性、 观念性存在,一个是感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存在。黑格 尔则跨 越 思想存 在和 实在存 在 的鸿沟 ,将 一切 存在 都统 一 进 “ 绝对 理念 ”这 个有机 的概念 系统 中 。 马 克思通 过对 黑格 尔哲 学 的分析 ,批判 理 论哲 学从范 畴 、精神 出发 来把 握世 界 的 “ 颠倒 ”性 ,使 哲学 的基 点从 范畴 、思 想转 到现 实, 强调从 实存 的现 实关 系 出发来 说 明 范畴 和 思想 :紧接着 ,马克思 批判 费尔 巴哈 以及 一切 旧唯 物 主 义从 “ 物质 ”概念 出发来 把握 世界 ,指 出其所 研 究的 物 质其 实质 仍然 只是 思想客 体 、纯粹 逻辑 概念 。在 批判 的 基 础上 ,马 克思建 构起 马克 思 哲学 的基 点,那 就是 从人 的 感 性活 动 ,从物质 实践 出发 来把 握世 界 。这样 马克 思就 实 现 了哲学基 点 的转换 ,从 理论哲 学转 向 了实践哲 学 。 二 、马克思哲学对人的界定 社会 是人 与人 组成 的共 同体 ,认识 社会 生活 的本 质首 先要 回答什 么是人 ? “ 人是 谁 ”这 一 千古 之 谜在 哲 学 史上 是 一个 巨大 的引 力 场 ,吸 引着无 数哲 学家 的探 索和 反思 。在马 克思 哲学 之 前,几乎所有的理论哲学家都将人看做一个思想性、观念 性 的形 而上 学 的存 在 。 比如, 古希腊 的哲 学家 们都 强调理 性 是人 与动 物 的根本 区别 ,笛 卡尔提 出人 的本 质就 是 “ 我 思” ,康 德认 为虚 幻 的 “ 先验 自我 ”就 是人 之为 人 的根 据 , 黑格 尔甚 至将人 仅仅 看作 是绝对 理性 自我实 现 的工具 。 马克 思认 为,理 解人 的本 质应 该从 人 的生命 活动 及其 特殊 性质 中去 探究 。动物 凭借 它本 能 的器 官在大 自然 中维 持 生存 ,动 物 与大 自然直 接 同一 , 只是 大 自然 的 一部 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