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第七章水泥基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硅酸盐水泥为基体,以耐碱玻璃纤维、通用合成纤维、各种陶瓷纤维、碳和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金属丝以及天然植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为增强体,加入填料、化学助剂和水经复合工艺构成的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可以分为水泥基和增强体两部分,目前比较热门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它通常是指以水泥净浆,砂浆为基体,以非连续短纤维或连续长纤维为增强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也叫纤维混泥土。
在混泥土中加入纤维,可以强化水泥砂浆,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拉伸、弯曲及冲击强度,控制裂纹的扩展,改善失效模式和成型时材料的流动性,是改善其性能的最有效途径。
纤维在水泥基体中至少有以下三个主要的作用:1,提高基体开裂的应力水平,即使水泥基体能承受更高的应力;2,改善基体的应变能力或延展性,从而增加它吸收能量的能力或提高它的韧性,纤维对基体韧性的改善往往比较显著,甚至在它对基体的增强作用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3,能够阻止裂纹的扩展或改变裂纹前进的方向,减少裂纹的宽度和平均断裂空间。
其次纳米水泥基复合材料,水泥硬化浆体是由众多的纳米级粒子和众多的纳米级孔和毛细孔以及尺寸较大的结晶型水化产物所组成的。采用纳米技术改善水泥硬化浆体的结构,可望在纳米矿粉---超细矿粉---高效减水剂---水溶性聚合物---水泥系统中,制的性能优异,高性能的水泥硬化--纳米复合水泥结构材料,并广泛应用于高性能或超高性能的水泥基涂料、砂浆和混泥土材料中,在不远的将来,继超细矿粉之后,纳米矿粉将有可能成为高性能混泥土材料的又一重要组分,这也是传统水泥材料的改进和又一次革命。
水泥基复合材料
混凝土概述
水泥基复合材料指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体作为基体与其他各种无机、金属、有机 材料组合而得到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混凝土材料发生了几次重大变革,其中三次最为突出。19世纪中叶法国首 先出现了钢筋混凝土、1928年法国发明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近30年来聚合物复合混凝土及混凝土外加剂的出现。
①流动性:指混合料在本身自重或在机械振捣的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或坍落能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质。
②黏聚性:指混合料具有一定的黏聚力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不致出现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③保水性:指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保水能力保水性好的混料不易产生严重泌水现象。
高性能混凝土
混凝土:由胶结材料水泥和粗细集料石子和沙按适当比例拌和均匀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 复合材料。高强混凝土(high-strength concrete,HSC)与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 concrete)的首 要区别是后者强调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要具备高的强度而且应具备高密实性和高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 土在微观结构方面的特点:由于存在大量未水化的水泥颗粒浆体所占比例降低浆料的总孔隙率小,孔径尺寸较小, 仅最小的孔为水饱和浆体-集料界面与浆体本体无明显区别消除了薄弱区游离氧化钙含量低。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 有自密实性;体积稳定性好;强度高,其抗压强度已有超过200MPa;水灰比较低,水化反应终止得较早,水化热 总量相应降低;在较长的持续期后,高性能混凝土的总收缩应变量与其强度成反比,早期收缩率随着强度的提高 而增大;徐变变形显著低于普通混凝土;Cl-渗透率低于普通水泥更符合环保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抗化学腐蚀性显著优于普通强度混凝土;高温作用下会产生爆裂、剥落 。
复合材料整合期末复习资料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它既保持了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点又显示了原组分材料所没有的新性能
复合材料的特征:
▪可设计性:即通过对原材料的选择、各组分分布设计和工艺条件的保证等,使原组分材料优点互补,因而呈现了出色的综合性能;
▪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所组成;
▪非均相材料:组分材料间有明显的界面:有三种基本的物理相(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
▪组分材料性能差异很大:组成复合材料后的性能不仅改进很大,而且还出现新性能。
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基体材料分类
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有机聚合物(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等)为基体;
②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铝、镁、钛等)为基体;
③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陶瓷基、碳基和水泥基复合材料。
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a.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作为分散相的长纤维的两个端点都位于复合材料的边界处;
b.非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晶须无规则地分散在基体材料中;
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微小颗粒状增强材料分散在基体中;
③板状增强体、编织复合材料:以平面二维或立体三维物为增强材料与基体复合而成。
其他增强体:层叠、骨架、涂层、片状、天然增强体
按用途分类
①结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受力构件;
②功能复合材料:具备各种特殊性能(如阻尼、光、电、磁、摩擦、屏蔽等)
③智能复合材料
混杂复合材料
增强体是结构复合材料中能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组分,在复合材料中起着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
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综述
学号:079024444 姓名:王柳班级:无机072
水泥基复合材料概述:
最早的、最常见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混凝土。自八十年代美国将混凝土定义为水泥基复合材料以来,这个称法已逐渐地被各国学者认同。该定义赋予了水泥更多科技内涵,也为水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将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引入水泥领域,将大大推动水泥科学的发展。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形、异性的材料复合形成的新型材料,一般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所组成。
混凝土其实就是采用复合材料中的颗粒增强手段来提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水泥将砂、石等增强体胶结在一起,这就大大提高了单个材料的性能,这也是复合材料的优势!
但是单纯的将沙石等颗粒材料胶结在一起形成的混凝土抗压但是不抗拉,其抗拉强度较低,韧性较差。所以后来人们才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混凝土类似我们在复合材料中所学的纤维增强,只不过钢筋比较粗还不能称作纤维,钢筋在混凝土中钢筋主要承受拉应力,这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就出现了钢筋混凝土,我们现在大量运用的我其实就是这种!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组成:
一、水泥
水泥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是一种胶结材料,与水拌合形成水泥浆,以其很高的粘结力将砂、石和钢纤维胶结成一整体。目前,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水泥强度主要为等级为32.5和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二、砂
砂又称细骨料,用于填充碎石或砾石等粗骨料的空隙,并共同组成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骨架。砂的粗细程度用砂的细度模数表示用细度模数大的砂,即粗砂进行拌制容易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用细度模数小的砂,即细砂进行拌制,则水泥用量较大!需要较多的水泥浆包裹在砂的表面。因此,砂的细度模数应适中。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体作为基体,以不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脆性材料,在受荷载之前内部已有大量微观裂缝,在不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并最终形成宏观裂缝,导致材料破坏。
加入适量的纤维之后,纤维对微裂缝的扩展起阻止和抑制作用,因而使复合材料的抗拉与抗折强度以及断裂能较未增强的水泥基体有明显的提高。
二、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主要作用在于阻止微裂缝的扩展,具体表现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抗裂、抗渗及抗冲击、抗冻性等。
• 2.1 抗拉强度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力过程中纤维与基体共同受力变形,纤维的牵连作用使基体裂而不断并能进一步承受载荷,可使水泥基材料的抗拉强度得到充分保证;当所用纤维的力学性能、几何尺寸与掺量等合适时,可使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
• 2.2 抗裂性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新拌的初期,增强纤维就能构成一种网状承托体系,产生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从而有效的减少材料的内分层和毛细腔的产生;
在硬化过程中,当基体内出现第一条隐微裂缝并进一步发展时,如果纤维的拉出抵抗力大于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荷载,则纤维能承受更大的荷载,纤维的存在就阻止了隐微裂缝发展成宏观裂缝的可能。
• 2.3 抗渗性
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可以有效控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干缩微裂以及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减少材料的收缩裂缝尤其是连通裂缝的产生。另外,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析水现象与集料的离析,有效地降低了材料中的孔隙率,避免了连通毛细孔的形成,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一、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概述
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水泥与水发生水化、硬化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体作为基体,以不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是脆性材料,在受荷载之前内部已有大量微观裂缝,在不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并最终形成宏观裂缝,导致材料破坏。
加入适量的纤维之后,纤维对微裂缝的扩展起阻止和抑制作用,因而使复合材料的抗拉与抗折强度以及断裂能较未增强的水泥基体有明显的提高。
二、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在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的主要作用在于阻止微裂缝的扩展,具体表现在提高复合材料的抗拉、抗裂、抗渗及抗冲击、抗冻性等。
• 2.1 抗拉强度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力过程中纤维与基体共同受力变形,纤维的牵连作用使基体裂而不断并能进一步承受载荷,可使水泥基材料的抗拉强度得到充分保证;当所用纤维的力学性能、几何尺寸与掺量等合适时,可使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有明显的提高。
•
• 2.2 抗裂性
在水泥基复合材料新拌的初期,增强纤维就能构成一种网状承托体系,产生有效的二级加强效果,从而有效的减少材料的内分层和毛细腔的产生;
在硬化过程中,当基体内出现第一条隐微裂缝并进一步发展时,如果纤维的拉出抵抗力大于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荷载,则纤维能承受更大的荷载,纤维的存在就阻止了隐微裂缝发展成宏观裂缝的可能。
• 2.3 抗渗性
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可以有效控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干缩微裂以及离析裂纹的产生及发展,减少材料的收缩裂缝尤其是连通裂缝的产生。另外,纤维起了承托骨料的作用,降低了材料表面的析水现象与集料的离析,有效地降低了材料中的孔隙率,避免了连通毛细孔的形成,提高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渗性。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性能及应用 (2)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性能及应
用
所属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
学号 32415240
姓名徐振
指导教师杨若冲
起讫日期 2018.12 -- 2019.5
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性能及应用
摘要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指的是一种新型的纤维增强型水泥基复合材料。本文主要分析了ECC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对其发展特点及性能进行了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ECC的具体工程应用,并展望了ECC的发展前景。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混凝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极限受拉荷载下的脆性破坏。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当受到拉应力作用时极易发生脆性破坏,如剥落、破碎等。二是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如混凝土收缩、化学侵蚀以及热效应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耐久性问题,同时混凝土表面不断扩展的裂缝也会极大地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缩短结构的服役寿命。
近年来,以ECC ( Engineering CementitiousComposites) 为代表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与普通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相比,其在韧性、耐久性和抗疲劳性能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及地区,ECC 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边坡加固、桥面修复、桥梁连接板及高层建筑连梁等领域。在国内,ECC 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试验室条件下的材料性能研究,尚没有ECC的工程应用实例。
关键词:ECC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多缝开裂;应变硬化;耐久性;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PVA纤维;抗压强度;应用;抗震性能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2)
《复合材料》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材料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
①发现新的物质,测试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能;
②由已知的物质,通过新的制备工艺,改善其微观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
③由已知的物质进行复合,制备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定义(名词解释)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3、复合材料的分类(填空题)
⑴按基体材料分类
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②金属基复合材料;
③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⑵按不同增强材料形式分类
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②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③片材增强复合材料;
④叠层复合材料。
4、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层次(简答题)
⑴一次结构:是指由基体和增强材料复合而成的单层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取决于组分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相材料的形态、分布和含量及界面的性能;
⑵二次结构:是指由单层材料层合而成的层合体,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几何(各单层的厚度、铺设方向、铺层序列);
⑶三次结构:是指工程结构或产品结构,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几何。
5、复合材料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填空题)
①单层材料设计;
②铺层设计;
③结构设计。
第二章
1、复合材料界面对其性能起很大影响,界面的机能可归纳为哪几种效应?(简答题)
①传递效应:
基体可通过界面将外力传递给增强物,起到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②阻断效应:
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的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③不连续效应:
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
复合材料
(2)表面效应:指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 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 大后所引起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5nm的粒子,表面原子占50%; 而2nm的粒子,表面原子占80%。 表面原子增加,使表面能增高,大大 增强了纳米粒子的化学活性,使其在催化、 吸附等方面具有常规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 性。
(3)量子尺寸效应:随着粒子由宏观尺寸 进入纳米范围,准连续能带将分裂为分立的 能级,能级间的距离随粒子尺寸减小而增大, 这种能级能隙变宽的现象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这种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纳米粒子具有与 宏观物质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 例如,粒径为20nm的银微粒在温度为1K 时出现由导体变为绝缘体的现象。
纳米材料的制备
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按反 应性质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 按制备系统和 状态又可分为气相 法、液相法和固相 法三大类。
1)物理方法
a、真空冷凝法 块体材料在高真空条件下挥发,然后冷凝 成纳米颗粒。 b、机械球磨法 以粉碎和研磨相组合,适合制备脆性材料 的纳米粉
c、喷雾法 通过将含有制备材料的溶液雾化以制备 微粒的方法。 d 、冷冻干燥法 首先制备金属盐的水溶液,然后将溶液 冻结,在高真空下使水分升华,原来溶 解的溶质来不及凝聚,则可以得到干燥 的纳米粉体。
d 、 溶胶-凝胶(Sol-Gel)法的基本过程是: 一些易水解的金属化合物(无机盐或金属醇盐)在 某些溶剂中与水发生反应,经过水解与缩聚过程, 首先生成溶胶,再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然 后经过干燥、烧结等后处理工序,制成所需材料。 例如, TiCl4 + 4NH3. H2O →Ti(OH)4 + 4NH4Cl Ti(iso-OC3H7)4+4H2O →Ti(OH)4 + 4(CH3)2CHOH Ti(OC4H9)4 + 4H2O →Ti(OH)4 + 4C4H9OH
水泥基复合材料
C-S-H gel grain
10-5~6m
Gel pore S donates the internal pore spaces within a C-S-H gel grain(<3nm) and is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deformation. Gel pore L donates the inter-particle spaces where new hydrate grains can form conditionally(>=3nm) and is related to the shortterm deformation.
Vapor transport gel
10-5~6m
Liquid transport dV/d log r Condensed water Trapped water in inkbottle pores
Gel water 10-9~7m Interlayer water 10-10m
Viscoplastic k sl strain
Wittmann 1982 and Bazant 1988
1.5Å 1.3nm
meso pores
Capillary pores
Gel pores
Daimon et al. 1977
6.0Å 1.6nm
水泥基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
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一种以水泥为基础材料,在其中添加各种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的新型材料。由于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相对较低,加入复合材料能够显著提高其性能,使其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可塑性。
水泥基复合材料主要由水泥基体和复合材料组成。水泥基体是指水泥基材料中的主体,一般为水泥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而复合材料是指在水泥基体中添加的改性材料,如纤维、颗粒、胶凝材料等。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碳纤维增强材料、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等。
水泥基复合材料相比传统的水泥材料,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由于添加了各种复合材料,水泥基体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应力作用下,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抵抗拉伸、压缩、弯曲等不同形式的力,从而增强了材料的整体强度。同时,复合材料还可以提高材料的抗裂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其次,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抗渗透性和抗化学侵蚀性。由于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耐腐蚀性,能够有效地阻止水分和化学物质的渗透,从而减少材料的老化和腐蚀。这使得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潮湿环境和酸碱腐蚀环境中具有更好的性能,适用于海洋工程、化工工程等特殊环境。
最后,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和施工性能。由于复
合材料的添加,水泥基材料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得到了改善,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要求。同时,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与钢筋和其他结构材料良好结合,在工程中的适用性更广。
总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为水泥材料的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和添加不同的复合材料,可以达到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全面提高,增强其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可塑性,从而拓宽了水泥材料的应用领域,也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复合材料.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复合材料
1-1复合材料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
1-2复合材料的特征:
可设计性;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所组成;
非均相材料。组分材料间有明显的界面;
有三种基本的物理相(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
组分材料性能差异很大
组成复合材料后的性能不仅改进很大,而且还出现新性能.
1-3复合材料的分类。
按性能高低分类:先进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以碳,芳纶,陶瓷的纤维和晶须等高性能增强体与耐高温的高聚物,金属,石墨,陶瓷等构成的复合材料)按增强体种类分类:纤维增强体复合材料;晶须增强体复合材料;颗粒增强体复合材料;板式增强体复合材料。
1-4复合材料的命名
复合材料可根据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名称来命名,通常将增强材料放在前面,基体材料放在后面,再加上“复合材料”而构成。
1-5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层次。
一次结构:单层设计--- 微观力学方法二次结构:层合体设计--- 宏观力学方法三次结构:产品结构设计--- 结构力学方法
单层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增强相、基体相和结合界面的力学性能,增强相的含量、分布方向等。设计内容包括正确选择原料的种类和配比。
层合体的性能:取决于单层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铺层方法(厚度、纤维交叉方式、顺序等)。设计内容包括:对铺层方案作出合理的安排。
产品结构性能:取决于层合体的力学性能、结构几何、组合与连接方式。
设计内容:最终确定产品结构的形状、尺寸、连接方法等。
第二章增强体
2-1增强体的定义
增强体是结构复合材料中能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组分,在复合材料中起着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
7水泥基复合材料-1
24
7.3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以水泥、水、细(或细粗混合)集料形成的混合物为基体, 以各种短切纤维为增强体组成的材料称为纤维增强水泥基复 合材料。
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纤维之后,材料的行为发生了变 化:在基材开始断裂后,桥连的纤维承担了全部载荷,并把 载荷传递给与之黏结的基体。
复合材料的性能除与水泥基体有关外,还与纤维的特性和加 入量有关。
33
2) 喷射脱水法
经减压,脱去多余水份,提高密度和强度。
34
3)预混料浇铸法
35
4)压力法
预混料铸模后,加压脱水。
5)离心成型法
离心成型 + 脱水。 适合于回转体构件,纤维可进行表面集中增强。
36
37
WC 和高铬铁粉、硼砂、NaF、 B4C 和水玻璃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做成合金膏块,预先放置 在砂型底部。
2、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型工艺有哪些?请谈 谈哪种工艺最有发展前景。
复合材料习题集
复合材料概论习题集一、解释名词与术语
1.碳/碳复合材料
2.纤维增强水泥
3.先进复合材料
4.片状模塑料
5.凯芙拉纤维
6.环氧树脂
7.安全系数
8.氧指数
9.ABS树脂,
10.团状模塑料11.缠绕工艺
12.湿法缠绕
13.干法缠绕,
14.复合材料
15.酚醛树脂
16.复合材料的界面
17.聚酰胺树脂
18.拉挤成型
19.表面处理
20.碳纤维
水泥
水泥基复合材料
二、简答题
1、复合材料通常有几种分类法?
2、与传统材料相比,复合材料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3、热塑性酚醛树脂与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区别?
4、RTM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那些特
点?
5、间苯型不饱和聚酯与邻苯型相比具有那些特性?
6、接触低压成型工艺的特点?
7、简述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复合材料常用热塑性树脂有那些?
8、作为先进复合材料基体的高性能树脂有几类?并举例。
9、制造玻璃纤维及其制品时浸润剂的作用是什么?
10、注射成型相对于模压成型的特点:
11、制作碳纤维的五个阶段是什么?
12、简述复合材料界面的机能。
三、论述题
1、写出一种不饱和聚酯合成反应式以及交联固化反应式,指出各步反应的反应机理,为了降低交联密度可采取哪些措施?
2、论述界面的作用机理及界面的表征方法。
3、以玻璃纤维为例说明增强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原因及方法。
4、论述聚合物基复台材料成型工艺的发展概况。
5、影响玻璃纤维化学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6、简述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
四、综合应用题
1、举例说明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迅速且广泛应用的原因。
2、请详细说明要使用复合材料的理由。
3、论述复合材料制品成型的工艺特点和成型工艺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复合材料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2基体:在复合材料中,有一相是为连续相的, 复合材料中起到粘接增强体成为整体并转递载荷到增强体的主要组分之一
3增强体:在复合材料中,有一相是分散相, 为复合材料中承受载荷的组分
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以有机聚合物基为基体,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
5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基体,以高强度的第二相为增强体而制得的复合材料.
6陶瓷基复合材料:基体为陶瓷,以纤维,晶须,颗粒为增强体,(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硼纤维)
7水泥基复合材料:以水泥为基体与其他材料组合而得到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8碳/碳复合材料:由碳纤维或各种碳织物增强碳,或石墨化的树脂碳以及化学气相沉(CVD)碳所形成的复合材料,也称为碳纤维增强碳复合材料.
9玻璃钢: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GFRP)是以玻璃纤维做为增强材料,热固性塑料(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做为基体的纤维增强塑料.
10脱模剂:为使制品与模具分离而附于模具成型面的物质.
11复合材料的蠕变: 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12CVD:化学气相沉积
13玻璃纤维: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纺纱 ,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
14碳纤维:由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15硼纤维:一种将硼元素通过高温化学气相沉积在钨丝表面制成的高性能增强纤维,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也是制造金属复合材料最早采用的高性能纤维.
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丙烯
击性能;
高弹性模量
钢纤维、玻璃纤 维和碳纤维
2.作用方式
a短纤维 b网状纤维 c异形化纤维 d表面涂层改性纤维
改善强度和韧性;
影响纤维增韧增强的因素:
1.纤维种类; 2.纤维的表面性能; 3.纤维与基体界面的粘结强度; 4.纤维的掺量;
缺点:价格高、分散性差、与基体粘结强度低等。
二、常见的纤维ຫໍສະໝຸດ Baidu强水泥基材料
钢纤维增强作用机理示意图
钢纤维混凝土搅拌试验
喷射试验
钢纤维在桥墩工程应用中
钢纤维在隧道中的应用
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
水利工程的面板
钢纤维砼桥面大修施工
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GFRC)
GFRC广泛应用非承重或半承重制品, 特别适用于包裹钢结构来提高其防火性能。
GFRC可抑制开裂,配置在GFRC中的高 强钢筋,能够有效地避免锈蚀,可用于受动 力作用的领域,如设备基础、海上构筑物等。
通常情况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钢 纤维体积率不宜小于0.5%,也不宜大于 3%,以1%~2%为宜。
纤维间距理论
纤维间距理论是1963年美国学者J.P.Romualdi和 G.B.Baston在Griffith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 Griffith理论认为,一些脆性材料(如混凝土)之 所以为低应变脆断,原因在于材料微结构的不均 匀性和存在一定量的缺陷,如微裂纹或亚微裂纹 及各种尺度的孔。当受到应力作用时,裂纹尖端 产生应力集中,裂纹迅速扩展,裂纹的数量、长 度、开度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裂纹贯通,形成大 的裂缝而使材料结构发生崩溃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混凝土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基体,加入水、粗细骨料、
钢筋,按适当比例拌和均匀,经搅拌振捣成 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复合材料;
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 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 使用范围广泛,如土木工程、造船业、机械
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
水和水泥形成 水泥浆,起胶 结作用;
最终配方满足耐久性要求
钢筋混凝土的成型-----预应力技术
主要用于铁道的枕木、空洞隧道、桥梁等
主要用于高架公路路面,大跨度桥及 建筑物的横梁等。
2、纤维增强水泥的成型
(1)、直接喷射法 砂浆配比:W/C = 0.3~0.4 ; S/C =0.5~1 耐碱短切纤维:12~50mm ;含量约3~5% 。
也就是说高性能混凝土要求高的强度、高的流 动性、良好的体积稳定性与优异的耐久性。
4、我国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
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 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 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 不同用途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加以 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 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粗骨料粒径≤20mm,砂率40-60%,W/C 比小; 纤维长径比40-80,纤维有高拉抗强 度; 纤维与水泥的性能必须匹配:钢纤维 适宜碱性大的水泥,GF适宜碱性小的 水泥。
3.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缺点:脆性材料,刚性大,柔
性小,抗压强度远远大于拉伸强度;
聚合物混凝土是设法将聚合物掺入混凝土而
(2)、喷射脱水法 直接喷射法经减压,脱去多余水份,提高 密度和强度。
(3)、预混料浇铸法 纤维与砂浆混合,铸模成型。
关键:
(4)、压力法 预混料铸模后,加压脱水。 (5)、离心成型法
离心成型 + 脱水。
适合于回转体构件,纤维可进行 表面集中增强。
碳纤维增强水泥可用来代替木材,制成 住宅的屋顶、构架,地板,梁以及隔板 等,但是价格昂贵。
1.2 混凝土高强化的技术途径:
1、从混凝土工程学角度 搅拌用水要少;浇筑捣实要充分;混凝土硬化 后要充分养护。 2、从材料学的方面 材料的组成,内部结构及其对混凝土材料性能 (包括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考虑混凝土内部的界面结构与孔结构对强度与 耐久性的影响。
1.3 制备高强度水泥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优质的水泥
(低水灰比)
浇筑捣实
养护
(温、湿度)
硬化混凝土
优质的骨料
高流动性
(高效率)
超细矿粉 掺合料 高效减水剂
坍落度损 失的控制
强度
耐久性
1.4 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1)水灰比宜小于0.35,对于80~100MPa混凝
土宜小于0.30,对于100MPa以上混凝土宜小于
0.26,更高强度时取0.22左右。
可现场应用于混凝土工程快速修补、地下管
线工程快速修建、隧道衬里等,也可在工厂 预制。
(3)、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以聚合物(或单体)
和水泥共同作为胶凝材料的聚合物混 凝土。
其制作工艺与普通混凝土相似,在加
水搅拌时掺入一定量的有机物及其辅 助剂,经成型、养护后,其中的水泥 与聚合物同时固化而成。
(2)水泥用量400~500 kg/m3 ,对于80MPa以上
混凝土可达500kg/m3,更高强度时也不宜超过
550 kg/m3 。应通过外加矿物掺合料来控制和
降低水泥用量。高强混凝土必须采用优质水泥。
(3)选择高强度和低吸水率的碎石,最大粒 径不超过15~20mm,并尽量排除针片状石子。 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是很高可以放宽到 25mm,并尽量排除针片状石子。 (4)砂率可降低到0.3,甚至更低.
水泥特点: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在拌和、运输、浇筑过程 中,便于施工的技术性能。 它是一项综合的技术 性质,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 。 流动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机械振捣的作 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 性能。 粘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 的粘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 析现象的性能。 保水性是指在新拌混凝土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 在施工过程中,不致产生严重泌水现象的性能。
§7-2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水泥基复合材料是指水泥与水发生水化、硬 化后形成的硬化水泥浆作为基体与其他各种 无机、金属、有机材料组合而得到的具有新 性能的材料。
§7-2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基本性能 按照增强体的种类分类:
混凝土、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
将已硬化的混凝土构件,浸入聚合物单体或预聚体溶 液中使其渗入空隙,通过加热聚合、固化形成聚合物 填充。提高密度、强度和韧性。
(2)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完全取代水泥,作为集料的结合剂。
常用聚合物:环氧、脲醛、糠醛、聚酯树脂等。性
能好,价格较高。应用:如人造石 (3)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部分取代水泥。要求聚合物具有亲水性,在
杨浦大桥
九江长江大桥
钢筋混凝土防护门 日本高强混凝土桥梁 美国高层建筑用高强混
凝土 瑞典的Tjorn大桥
高强超轻陶粒混凝土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 高性能混凝土(HPC)
建筑物越来越向着高层、超高层化、超大跨化方向发
展;
各种严酷环境下使用混凝土结构也越来越多,如:海
水泥及水泥基复合材料常用符号
CaO:C Al2O3:A
SiO2:S Fe2O3:F H2O:H W/C:水/水泥 (水灰比) S/G: 沙/石
水泥特点:
水硬性,与水迅速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
逐渐变硬,强度随龄期延长而逐渐增长; 水泥桨有很好的可塑性.与砂、石拌和后仍能使混 合物具有必要的和易性; 适应性强,可用于海上、地下、深水、严寒、干热 的地区,以及耐侵蚀、防辐射、核电站等特殊要求 的工程; 匹配性,可与纤维或者聚合物等多种无机、有机材 料匹配,制成各种水泥基复合材料; 与普通钢铁相比,水泥制品不会生锈,也没有木材 易腐朽的缺点,更不会有塑料年久老比的问题,耐 久性好,维修工作量小。
§7-4 先进的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强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 无宏观缺陷水泥基材料 均布超细颗粒致密体系 活性粉末混凝土
1. 高强混凝土
我国通常将强度等级超过C50的混凝土称为 高强混凝土(HSC);抗压强度在100Mpa的称 为超高强混凝土(SHSC)。 混凝土强度类别,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 国家有不同的概念和划分: 50年代以前, 30Mpa以上; 50年代,35Mpa以上; 60年代以来提高到41~52Mpa;
2.1 高性能混凝土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一词是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 各国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 1、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定义:HPC 应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例如高体积稳定 性(高弹性模量、低干缩率和低的温度应 变)、高抗渗性高工作性。 2、日本学者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将高 工作性、低温升、低干缩率、高抗渗性和足 够的强度,属于水胶比很低的混凝土家族。
形成混杂复合材料。由于少量聚合物的掺入, 填充了混凝土内部的孔隙和微裂缝,大大的 提高了混凝土的性能。例如: ①抗折强度和柔韧性提高。 ②内部孔结构有所改善,趋向连续密实。 ③建筑物耐久度大大提高。
聚合物作用:增韧、增塑、填孔和固化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1)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7-1 水泥概述
凡细磨成粉末状,加入适量水后成为塑性浆体, 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将 砂石等散粒或纤维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的水 硬性胶凝材料,通称为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是由硅酸三钙 (3CaO· SiO2)、硅酸二钙(β-2CaO· SiO2)、 铝酸三钙(3CaO· Al2O3)和铁铝酸四钙 (4CaO· Al2O3· Fe2O3)四种矿物组成的. 水化:3CaO· SiO2+H2O→CaO· SiO2· YH2O(凝胶) +Ca(OH)2
可作为高效能结构材料应用于特种工程,例如腐
蚀介质中的管、桩、柱、地面砖、海洋构筑物和路 面、桥面板,以及水利工程中对抗冲、耐磨、抗冻 要求高的部位。 也可应用于现场修补构筑物的表面和缺陷,以提 高其使用性能。
(2)、聚合物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聚合物混凝土(PC)
以聚合物(或单体)全部代 替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聚合物混凝土。 常用一种或几种有机物及其固化剂、天然或人工 集料(石英粉、辉绿岩粉等)混合、成型、固化而 成。 聚合物在此种混凝土中的含量为重量的8~25%。 与水泥混凝土相比,它具有快硬、高强和显著改善 抗渗、耐蚀、耐磨、抗冻融以及粘结等性能。
(5)为改善工作性,必须掺加高效减水剂。
1.5
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日本:在60年代,在制桩和桥梁工程
广泛应用;美国在高层建筑中应用高 强混凝土;
我国近年来在铁路、公路、桥梁建设
中广泛应用高效减水剂制造高强混凝 土,港口工程中应用高强混凝土制造 管柱、桩和管道等。
应用实例: 黄石长江大桥
红水河大桥(广西)
3、1990 年 5 月在美国马里兰州 ,美国主办的第 一届高性能混凝土讨论会,高性能混凝土被定 义为:
靠传统的组分和普通的拌和、浇注、养护方法 制备出的具有所要求的性能和匀质性的混凝土, 这些性能包括:易于浇注、捣实而不离析;力 学性能强,耐久性好;早期强度高和体积稳定 性好;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寿命长。
上石油平台、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污水管道,核废 料容器,核反应堆外壳,盛有有害化学物的容器等;
这些工程结构的特点是性能要求高,包括高强度、高
的耐久性和高的体积稳定性,若要现场浇注施工,要 求水泥混凝土的流动性很高。——高性能混凝土(HPC)
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混凝土工程界研究与应用的最
热点之一,被认为是有别于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的一种 新型水泥基材料。
目前:50Mpa以上。
1.1 高强混凝土的特点:
有效地减小结构自重;
大幅度提高混凝土耐久性;
减少掺料用量及建筑成本,降低生产、运
输和施工能耗。
例如:60MPa取代35MPa的混凝土,可节 约混凝土40%,自重减轻35%,钢筋混凝土 的配筋率为6%时,可使用钢量减少240kg/m3.
砂和石子为细、 粗骨料。
2. 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定义:由不连续的短纤维均匀的分散于水 泥混凝土基材中形成的复合材料。
目的:克服混凝土耐拉伸外力差,破坏前的 许用应变小的缺点。
方式:
纤维交叉牵制,形成遍布结构整体的网络; 纤维和基体共同承受拉力直到基体裂损,然 后总的力都转移到纤维上。
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可做雕塑、门窗、花盆等
3.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成型
(1)、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使混凝土中空隙和裂缝被填充,是原来的多孔体系 变成较密实的整体,提高了强度和各项性能。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由于良好的力学性能、
耐久性及抗腐蚀能力,主要用于受力的混 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因浸渍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混凝土构 件需要预制并且尺寸受到限制,因而主要 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水中或能溶解或能分散成乳液。
加入状态可以是单体、聚合物乳液、聚合物粉末。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特点:
抗折强度明显↗,抗压强度↘。 韧性↗,刚度、脆性↘。
抗渗透性、耐侵蚀性↗。
粘补性好。
工艺简单,成本低。
§7-3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1、混凝土设计与成型 设计过程: 原料选择 → 工程计算 → 实验校核调整 初定配方:水 : 灰 : 砂 : 石 0.5 : 1 : 1.5 : 3 实验校核:强度实验与和易性实验 调整:提高水泥标号或用量,可提高强度。 提高水量、降低石料用量,可提高和易性。 最终配方中水泥用量、W/C需满足耐久性要求。
聚合物掺加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
5~20%。 使用的聚合物一般为合成橡胶乳液。此外环 氧树脂及不饱和聚酯一类树脂也可应用。
由于聚合物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改进
了普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耐磨、耐蚀、抗 渗、抗冲击等性能,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可应用于现场灌筑构筑物、路面及桥面修
补,混凝土储罐的耐蚀面层,新老混凝土的 粘结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的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