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古典诗歌的深入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哲学和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典诗歌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古典诗歌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 古典诗歌的审美观念与鉴赏方法。
4. 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5. 古典诗歌在高考中的考查要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概念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诗人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古典诗歌的主题、意象、手法等进行探讨。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古典诗歌,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对古典诗歌知识的掌握和鉴赏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锻炼其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检验其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运用。
4. 高考成绩:关注学生在高考中的古典诗歌鉴赏表现,总结教学成果。
1. 课时:本课程共计3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依次讲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审美观念、鉴赏方法和代表性诗人作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鉴赏交流活动,提高实际鉴赏能力。
4. 高考辅导:针对高考真题,分析古典诗歌的考查要点,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典诗歌鉴赏教材作为主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一批古典诗歌鉴赏的参考书目,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古典诗歌鉴赏资源,如诗歌网站、学术论坛等。
4. 教学软件: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辅助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诗人的故居、纪念馆等,感受诗人的生活环境。
2. 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体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必要的知识、方法及技巧。
3、构建诗歌鉴赏的知识网络。
重难点: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即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简要分析学情,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劣、得失;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和趋向,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学习。
一、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范围大都是唐诗宋词。
2、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鉴赏诗歌的形象;品味诗歌的语言;奖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或作者的观点。
二、考点说明1、鉴赏诗歌形象要注意了解窗同的审美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点:(略)2、鉴赏语言即语言特色特点:(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部落俗套。
(2)平淡,也称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3)绚丽。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道破。
(4)含蓄。
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表达,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5)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3、鉴赏表达技巧概念:表达技巧指的是表现手法和抒情方式。
(1)表现手法主要看看诗歌想象是否丰富,联想是否恰当,特别要看有没有运用衬托、反衬、象征等手法。
①因事即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说明某种道理。
苏轼《题西林壁》“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②情景交融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竟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③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说明某一中心。
如虞世南《蝉》“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④借助修辞看它们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黄漪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诗歌的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诗歌。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的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角度。
教学方法与思路: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2、掌握阅读和解题的具体方法;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一)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以下类型1、人物形象:诗人形象,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
例:《寻隐者不遇》中有隐者(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和寻隐者(诗人)的形象。
2、蕴含某种思想或品质的物例:虞世南的《蝉》,蝉的形象就蕴含了“不需外界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品质。
塑造这类形象的诗歌往往是托物言志。
3、景物古诗中的景有乐景和哀景。
以写景为主的这类诗歌往往是借景抒情。
(二)诗歌语言1、诗歌语言结构特点:(1)叠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个叠词除了产生音韵效果外还分别写出了落叶纷飞秋天景象和江水涛涛的壮阔景象。
(2)倒装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语序应该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但原诗是写作者晚上赶路,一抬头看见星星,接着头上淋到雨,所以最先进入他视觉的星星,而后感觉到的是雨滴,然后看见群山。
(3)意象名词的罗列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通过九个意象名词的排列,使描写的景物像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2、诗歌语言的内容(1)意象语言:写景、物等的语言。
(2)情感语言:流露出诗人情绪、情感的语言--悲、孤、独、愁、强、不堪等等。
(3)特定称谓的语言:多指典故、前人诗句。
3、诗歌语言的风格平淡朴素工整华丽委婉含蓄质朴真率清新自然雄奇奔放苍凉慷慨沉郁顿挫(三)诗歌内容大体概括为:1、风景诗2、咏物诗3、田园诗4、送别诗5、思乡(羁旅)诗6、怀古诗7、伤春(叹年华易逝)诗8、悲秋诗9、边塞诗10、讽刺诗11、爱情诗(四)诗歌的思想感情1、忧国忧民2、建功报国3、思乡怀人4、超尘脱俗5、感时伤事6、怀古讽今(五)诗歌的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诗歌中多采用描写、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记叙多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对古代诗歌的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以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和鉴赏技巧,能独立分析古代诗歌的节奏、韵脚、对仗等。
2. 培养学生通过古代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理解诗人情感和作品主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韵律知识、鉴赏技巧及审美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古代诗歌选集、《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用一句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知识:讲解古代诗歌的平仄、对仗、韵脚等基本概念。
(2)古代诗歌的意象: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等,引导学生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3)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讲解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并通过例句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春”为主题的古代诗歌,要求运用所学的韵律知识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从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古代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基本韵律知识:平仄、对仗、韵脚。
2. 古代诗歌意象:山水、花鸟等。
3.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 鉴赏技巧:从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从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鉴赏。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学习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和技巧;3. 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针对具体古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包括先秦诗歌、汉魏六朝诗歌、唐宋诗歌等;2. 分析古代诗歌的特点,如意境深远、表达简练、意蕴丰富等;3. 讲解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诗歌的整体感受、注重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如杜甫的《登高》;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3.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人理解和鉴赏。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代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提供更多古代诗歌的鉴赏材料,让学生继续进行鉴赏练习;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形成个人的鉴赏笔记。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撰写鉴赏文章;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鉴赏文章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3. 口头评价: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2. 古代诗歌鉴赏材料:包括经典古代诗歌的文本、注释和研究资料等;3. 学生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古代诗歌鉴赏书籍,供其自主学习和参考。
古代诗歌鉴赏(二)(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二)(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
一、了解意象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
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
1、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2、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或写景则借景抒情,或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
3、意象色彩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般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丰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客观物象原本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
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二、常见意象举例1、树木类松柏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第2课时)
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色彩。
作者将天姥山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
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研读·鉴赏
教学过程
补充内容
一、理清全诗结构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仙境出现
梦醒
留别
梦游之 由(起)—— 叙述
梦游之 景(见)—— 描写
梦游之 吟(叹)—— 议论、抒情
二、解读“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这锵铿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3、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从现实到梦境由过渡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衔接,既写出梦之所源,又写出了梦之所向。“之”代指越人语,承上;“飞度镜湖”这一神来之笔突出梦境,从而引出下文对梦境的描写。由梦境到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
2、本诗题为“留别”,而作者却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渲染梦境,这表现了什么主题?
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的。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导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古代诗歌不仅有着优美的音韵、独特的意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和文化。
本专题旨在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3.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要素,学会利用这些要素鉴赏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之达到“文化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
3. 通过学习古代诗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之能够从多方面观察和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①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一次课上学过的内容,与古代诗歌有关的内容,并请同学们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上一节课内容。
② 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告知学生将听一首名叫《七步诗》的古代诗歌,回答一些问题,了解其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
2. 学习过程① 听课:学生合上书本,听课时着重注意理解每句话,思考每个词汇和句式的意义。
老师要停顿一些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结构。
② 看文:让学生重新阅读这首诗歌,并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鼓励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一些关键词,并思考如何描述和解释这些词语表达的意思。
③ 分组探讨: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比较每个人所划的关键词。
并请他们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作者通过强烈的意象表现了哪些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中有哪些情感元素?并请同学们就自己所了解到的内容,从多个层次进行论述,通过各自的观点去研究这部分的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诗歌鉴赏(一)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我指的是体裁方面的知识,因为很少考及而且以前讲过,此地处不再涉及。
一.鉴赏用词之妙(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
(静夜思是个例外吧!)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
)本篇描写与友人惜别的情景。
"夜雨"二句渲染与友人话别时的环境气氛,是历来傅诵的名句。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诗歌散文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述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介绍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如关注、作者、注释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古代诗歌散文,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其主题和意境。
2. 分析一首古代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简要阐述其作用和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诗歌散文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并能分析其音乐美感。
2. 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诗歌散文中的意象创造,以及如何通过意象塑造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修辞手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效果。
七、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韵律特点,举例分析。
(2)通过具体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3)讲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掌握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欣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诗、词、赋、论、辨、序、书、表等。
2. 鉴赏方法: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情感、分析技巧等。
3. 经典作品欣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详细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鉴赏方法。
3. 示范:以经典作品为例,演示如何进行鉴赏。
4.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作品进行鉴赏练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品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其对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水平。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鉴赏能力。
3.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诗歌散文,提高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实践1. 课堂实践:教师示范鉴赏方法,学生跟随实践,共同分析作品。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要求学生回家进行鉴赏练习。
八、教学拓展1.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加深对古代诗歌散文背景的了解。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古代文学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2)分析并理解经典古代诗歌散文的意象、意境、情感和手法;(3)提高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代诗歌散文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2. 经典古代诗歌散文作品的阅读和分析;3. 古代诗歌散文的意象、意境、情感和手法的鉴赏;4. 古代诗歌散文的批判性思维训练;5. 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的活动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2)分析经典古代诗歌散文作品的意象、意境、情感和手法;(3)进行古代诗歌散文的批判性思维训练。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经典古代诗歌散文作品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 课堂分享:(1)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经典古代诗歌散文作品进行分享;(2)分享小组的鉴赏过程和心得体会;(3)其他小组对分享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散文的阅读和鉴赏;(3)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社团和活动,拓展文学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分享,评价学生的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能力;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散文时所表现出的批判性思维;4. 合作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2)运用解读、品味、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3)结合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全面把握古代诗歌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分析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散文的深层含义和独特风格;(2)结合文化背景和历史环境,全面把握古代诗歌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和热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2)学生通过解读、品味、比较等方法,深入理解作品;(3)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和技巧;(2)每组选取一个作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分享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复习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分析课后古代诗歌散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六、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展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品分析: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于古代诗歌散文作品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各种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散文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散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3. 诗歌散文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4. 诗歌散文的鉴赏方法5. 高考真题解析与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鉴赏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诗歌散文的深层意义解读,高考题型的应对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讲解: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概念与特点,分析诗歌散文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3. 鉴赏:指导学生运用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鉴赏经典古代诗歌散文。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练习:解析高考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3. 针对高考题型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方面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古代诗歌散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3. 任务驱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诗歌散文鉴赏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 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一、诗歌常识(一)古诗的分类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和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④乐府和新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二单元《山水田园诗》。
具体内容包括《山居秋暝》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歌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及其意蕴。
重点:分析《山居秋暝》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的意境,引入课题。
2. 讲解:分析《山居秋暝》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歌的背景、作者、内容、艺术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两幅山水画,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对比鉴赏。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鉴赏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山居秋暝》和《乡村四月》两首诗歌的意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田园诗的背景与特点2. 《山居秋暝》与《乡村四月》的艺术特色诗歌手法:对比、象征、寓意等意象:山水、田园、自然景象等3.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意象,并阐述其艺术特点。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山水田园诗作品,如《江雪》、《鸟鸣涧》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创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3. 板书设计。
4. 作业设计。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考知识点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及其人文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提高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鉴赏方法:关键词句分析、背景了解、作者思想感情把握等。
3. 人文内涵:古代诗歌散文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历史事件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及人文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鉴赏方法深入理解古代诗歌散文,把握其深层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代诗歌或散文为例,引导学生感受其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鉴赏方法及人文内涵。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交流鉴赏心得,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3. 收集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心得,评估其鉴赏能力和理解深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以具体古代诗歌散文作品为例,让学生在实际分析中掌握鉴赏方法。
3. 情感教育:通过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古代诗歌散文选修教材。
2. 参考资料:相关古代诗歌散文的解析、评论、背景资料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选修)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达成目标】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2、探究命题特点与规律3、分步骤积累各点的相关知识,了解解题的技法【课时安排】总说一课时,形象两课时+训练1课时,语言两课时+训练1课时,表达技巧三课时+训练2课时,思想感情及内容2课时+训练1课时,合计15课时第一课时总述一、考纲总览二、探究2006年诗歌题的特点和规律17套试卷体现如下的特点和规律:1、选材丰富,题材广泛共选用诗歌20首,其中晋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2首,元词1首,清诗5首,近代诗1首。
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
唐诗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诗的地位正不断加强,其他时代的诗也悄然进入了出卷人的视线。
题材广泛体现在既有山水田园的,也有闲居逸趣的,有羁旅怀乡的,有咏物抒怀的,也有送别友人的,有写边塞风光的,还有写农村生活的。
2、作者熟悉,诗歌陌生3、题型稳定,分值灵活。
4、考查内容全面,综合性设题成为共性。
(1)划分层次,分析句子的结构、作用渐次走向前台。
(2)意象把握仍是重点。
(3)综合性命题已成为共识。
5、答案多元化,开放性渐强。
三、考向预测及复习建议(一)考向预测1、取材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2、答题仍会是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导。
3、设题题量维系在2―3题,单首为主,比较阅读为辅,综合性设题,突出整体理解,设问具体,切入口小。
4、品味语言将是首选,包括关键词的品评、诗眼的设置、重点句(包括标题)的赏析、描绘画面的品评等。
5、情感的考查将是重头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上:分析某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诗的内容,指出诗中的感情;结合诗词的感情,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情感类别主要集中在思念劝勉、吊古伤今、借古讽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乡厌战、报国无门、思远怀人、羁旅行役等方面。
6、表达技巧的考查将常考常新。
主要围绕衬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比比喻、夸张拟人等展开,将从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人教版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鉴赏诗歌形象一、感性认识诗歌的形象“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例1、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
例2:蝉虞世南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注]垂矮:指蝉。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状好像贵族仕宦下垂的冠缨(帽带)。
请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这首诗的首句写的是蝉的形态与习性,含有象征意义。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尊贵”与“清廉”的特点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蝉的形象中。
次句写蝉的远传之声。
“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
—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分析之后可以这样表述: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习性、鸣声的(自然属性)描写,表明了立身尊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说理-寓意),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3: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人来,袜躔金衩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请分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天真纯洁、活泼娇媚、感情丰富(含羞躲避)而矜持的少女形象。
首句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第二句写神态,展示了她娇媚的风姿;第三句写少女见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第四句展示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复杂心理。
这首诗从动作行为、神态、心理等方面对抒情主人公作了细致描写。
作业:阅读《名师领航》1、练习: P43的“名师精讲”的6道例题。
2、看书: P58的“诗歌意象附表”。
二、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1、抓意象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
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
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
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
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描绘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羁旅愁怀。
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2、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
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联想与想像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诗歌鉴赏中必备的一种能力。
“形象大于思维”的艺术现象就是读者、鉴赏者发挥了其联想与想像力的结果。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
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像思维。
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刺勒歌)。
读到这句诗时,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想像成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这是一种再造想像。
然而不止于此,读此句诗,我们也不难想像到,在无比壮阔的自然美的面前,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劳动,是何等的欢乐和美好!这句诗又是一首多么快乐而又优美的草原牧歌!这“人”的内容在诗中是没有的,这是在诗歌鉴赏中的创造想像的表现。
如此吟诵着这诗句,读者就仿佛被带入神奇美丽的北方大草原,领略千里草原、牛肥羊壮的绮丽壮阔的美;审美的主客体有机地融和在一起,人和自然达到了最美妙的和谐。
例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等,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即:本诗通过“月落”“ 乌啼”“霜”“ 江枫”“ 渔火”“钟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幽寂清冷的水乡秋夜图,从而表达出诗人孤孑清寥的愁情。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析】分析感情只能从人物的形象特点中来。
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另:可参考《点绛唇》和崔颢《长干曲》附1:《点绛唇》见第二页。
附2:长干曲崔颢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其一)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其二)[注]长干,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靠近长江边,为吏民杂居之所。
聚居于此的多为市民阶层,较少封期礼教的束缚,有较多的市民意识。
横塘,地名,此地也在今南京市,与长干接近。
九江,泛指长江。
这两首诗形式上是两篇,实质上是由一问一答组成的一个整体,必须补出其中跳脱的部分,这样才能理解诗意。
一条船从一位女子身旁经过,女子偶尔听到船上人说话,操家乡口音.于是把船停住打问:“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并自我介绍:“我家在横塘。
”再往远处想一想,女主人公家住横塘,与长干接近,她从小生活在市民中间,没有过多受到“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仪范的熏陶,所以直言发问。
再者,这位女子恐怕是长年累月看着这单调寂寞的江流、两岸的山峦平畴,也许非常寂寞,所以听到家乡口音觉十分亲切,便直言发问,因而无丝毫恤陀之态。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再看第二首,这是对方男子的答问,从第一首的首字“君”可看出。
男子并没马上回答女子问话,而是自我介绍:我住在长江岸边,长年奔波在外,经常在长江上来去。
直到后来才告诉对方两人是同乡,可见他对对方很有好感。
“生小不相识”,很惋惜;为什么惋惜呢?恐怕是甜甜的乡音、美好的容貌,使他觉得有点相见恨晚。
但初次相见,只能用如此平静的话语和口气作答。
由此可见,本诗展示了朴素的人情美、人性美,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业:1、杜甫的《登高》中,写景和抒情是如何巧妙结合在一起的?答:通过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萧萧下的落木、滚滚来的长江等八个意象,描写出了苍茫辽远、凄冷萧瑟的深秋景象,烘托出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悲苦、忧国伤时的情怀。
情和景的和谐统一,创造出了一种悲凉沉郁的意境。
2、《一鹭图》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3分)答:描绘出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②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3分)答: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
“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清高)、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
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
“斜阳”以景衬情。
3、《名师领航》中的练习1、2题。
补充资料:附1: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怎样的特征?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喜爱和恋恋不舍附2:简析意境。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析:首句“溪涨”暗示此诗所写为夏夜情景,着一“拂”字写风之轻柔,给人以闲适恬静之感;次句写月落而繁星满天,描绘出晴朗的夏夜氛围,给人以舒适之感;第三句写船“横”,最具诗情画意,状幽静、闲适,末句以“一声笛起”来得娴静,写出夏夜的清幽自然。
全诗则描绘出一个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美好意境。
附3: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朱熹,宋代______家,有作品___________等。
2、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