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思考——德国双重教育体系之镜鉴
教育论文: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关键一环。
目前我国工程师的绝对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一位,但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
德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制较为先进,特别是德国高校“双元制”教育模式使得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加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为产业结构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教育保障。
双元制教育模式已然成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以此为由,目前我国对德国高校教育“双元制”模式与机制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和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结合具体工科专业的研究却鲜有涉及。
笔者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师,除担任本专业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本科生专业导师、学生班主任等工作。
2013年,笔者在德国相关高校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在此期间,对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尤其是对其“双元制”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希望借此对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有所借鉴,并推动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途径的更新与改革。
二、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征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由国家立法支持、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办学制度,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共同合作实现对学生进行双管齐下的教育和实践的体制。
也就是说,双元制中的一元是指高等院校,主要承担的是学业中的理论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部分;另一元是指作为双元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岗位。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企业互为交替,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能将所学熟练地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高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高校和企业作为“双元制”的两个核心的学生培养场所,是相互分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训的,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工程实践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德国十二条教改建议与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2 . 德国高等教育立足人性化改革, 体现教育体制全面化 方向, 教育体制改革应与时代需求相吻合 , 不断提升我国高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 引领作用。
发展新方针。 德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在于立足人性化改 等教育的内在价值。这是我 国高等教育改革思想引导下对
2 0 1 5年 第 4期 总第 2 5 2期
黑龙江高教研 究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H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No . 4, 2 01 5
S e r i a l No . 2 52
德 国 十 二 条 教 改 建 议
与我 国高校 教 育体 制 改 革
马 骅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翰林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6 )
摘要 : 高等教 育的社会 价值 是 " 3今高等教 育发展的 时代主题 , - 我 国高等教育发展 具有较 为明显的 国际代表性特征 。从 高 等教 育发展 目标 角度 而言, 中德 两 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具有一 些共性特 征 , 而在 改革思 想层面上 , 又存 在一 定的差 异。分析
1 . 我国高等教育特色性发展 , 强调对国际高等教育发展 展新动态的出现而不断转变, 因此 ,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 革步伐不断加快 , 创新发展思想不断产生, 对人才培养的根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前进道路的方向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国泛 化认 知存在 差异 性
1 . 我国高校教育体制发展着重于针对性构建, 体现出教 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科学构建,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社会发展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双元制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通过将学生分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两个不同的路径,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
由于双元制教育的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和学术知识教育之间的分离,导致了德国教育中一些问题的存在。
德国开始思考如何在双元制本土化的实施中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德国教育体系中的双元制教育存在一些不平衡的问题。
在学术教育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学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相对较低。
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术教育的兴趣和动力不足,以及学术教育的声誉下降的问题。
在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实施中,需要重视提高学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学生对学术教育的兴趣和动力。
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德国双元制教育过于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一些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的实施中,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德国可以进行以下探索和实践: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学术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和职业教育中的学术知识培养。
在学术教育中引入实践性的项目课程和实习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运作和应用。
在职业教育中增加一些理论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建立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桥梁,促进两种教育的交流和融合。
可以鼓励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教师交流和合作,让学术教育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的需求和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教育。
也可以鼓励职业教育的教师参与学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可以建立学校的职业规划和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教育路径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教育选择。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随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转变,双元制高等教育理念在德国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其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和注重实践的课程类型成功地使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相衔接。
文章分析了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最新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提出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可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提供借鉴,并对我国高校转型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2013年德国注册上大学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开始双元制职业学习的人,这表明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近年来在持续增长。
[1]德国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深度的变革期。
经济形势的挑战、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工作领域的调整使得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日益苛刻,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复杂的工作任务也让企业重视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近年来,就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已逐渐成为德国高校的共识,大学教育也应适当由基础理论知识向应用型知识迁移。
企业为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需要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
近四十年来,在德国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界处涌现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双元制高等教育,该理念将德国享誉全球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职校的理论学习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交叉进行)成功地移植到大学教育体系当中。
无论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技术大学,其双元制大学课程赋予实践领域更大的空间,理论和实践不仅在大学层面上做到有机的结合,大学常规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也获得了紧密的衔接。
一、新时期德国高校的角色定位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提出,大学的角色在于它是“知识的总合”。
现代大学理念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在学术自由的口号下,大学是以知识学术的获取为最终目标,而非培养应用型人才。
1999年欧洲29国正式签署的博洛尼亚宣言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明晰了德国高校体制的区分维度:既有着眼于培养科研能力的综合性大学,又有注重实践能力的高等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还有多维模式并举的私立大学和其他高校。
德国两类高等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关键词 : 高等双元制; 教 育模 式; 实践
Ke y wo r d s :” d u a l s y s t e m”v o c a t i o n l a e d u c a t i o n ; e d u c a t i o n a l mo d e l ; p r a c t i c e
Ge r ma n” d u a l s y s t e m”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i n t h e a r t i c l e .An d i t wa s e n l i g h t e n e d t o e x p l o r e a n d b u i l d s p e c i a l l y t r a i n i n g mo d e l o f e n g i n e e i r n g c o l l e g e , b a s i n g o n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w e l l t h e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Ge r ma n” d u a l s y s t e m”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陈诚 C HEN Ch e n g ; 王光辉 WANG Gu a n g — h u i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 , 十堰 4 4 2 0 0 2 )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 H u b e i A u t o mo t i v e I n d u s t i r e s I n s t i t u t e , S h i y a n 4 4 2 0 0 2 , C h i n a )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德国双元制教育是指德国高等教育中大学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即大学与职业学校并行并重。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德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其特点是学生可以选择从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双元制在德国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便是本土化的实施问题。
本文将就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进行探讨。
一、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基本情况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德国高等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育体系,其特点是大学教育与职业学校教育并重。
这种教育体系的实施既保证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法定职责的前提下,实行学历双轨制,学生既可以选择由大学教育的硕士学位,也可以选择由职业学校获得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双元制教育,德国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对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尽管德国双元制教育在德国实行多年,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本土化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本土化实施时需要面临来自政策、制度、法规方面的问题。
依法保障双元制教育的实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的配套保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许多地方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并不符合实际需要,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双元制教育的持续发展。
双元制教育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学校师资力量、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未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这就使得双元制教育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双元制教育在社会认知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双元制教育的实施还不够成熟,部分社会群体对双元制教育的认知程度不够,对双元制教育持有一定的质疑态度,这对双元制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针对双元制教育在本土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实施进行深入的思考。
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保障双元制教育的顺利实施。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索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索德国的教育体系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尤为引人注目。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德国独特的教育制度,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和实用的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出了大批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最近,一些中国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包括学校教育和公司培训两个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企业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
德国的企业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偏好,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专业技能。
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培养出了大批技术工人和专业技能人才,还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国际上也备受瞩目,成为了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借鉴对象。
而在中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些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希望通过改革教育模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探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德国的教育体系和企业文化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要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的教育体制较为僵化,各种利益关系纠缠复杂,改革教育模式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人才培养的机制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难题。
要想让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得到本土化,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不过,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并没有退缩,他们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本土化途径。
首先是完善教育体系,通过改革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
T HEORY理论研究编辑 祁 娜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的认识与思考文/陈元高2017年12月3日至12月1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省人社厅组织的技师学院院长赴德国进行职业教育体制的培训学习。
通过上课学习、教育实践、参观考察、交流座谈等方式,笔者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时间虽短,但感受颇深,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理念。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工作。
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企业和职业学校都是他们的培训场所。
“双元制”培养方式为德国经济腾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使德国成为世界装备制造第一强国。
“实体经济+职业教育”,正是德国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1.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制企业必须是要营利的,学校必须是要育人的。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通过教育调节、法律法规的约束等,使得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体现教育的人本性目标。
2.教育部门主导、众多部门合作的职业教育体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得以运行,是因为它由教育部门主导,经济部门和劳动部门协同,由地方和行会实施,由科研机构支撑的。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学习场所和稳定的生活保障。
3.由法律法规保障的教育体制尽管德国16个联邦州享有文化、包括教育的主权,但“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企业职业教育,则由德国教育部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权限予以指导。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对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开发,其本质是一种教育调节的、以企业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制度。
4.政企共担资金支持的教育体制德国的职业学校实行全额拨款制度,对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政府与企业共同承担职业教育成本。
学校教学设备、教材由州政府统一安排采购,确保教材和设备标准统一,软硬件设施水平先进。
充足的财政经费供给,也保证了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实训条件的改善。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及启示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及启示当人们的视线跨越国界,聚焦于全球教育领域时,我们不难发现,德国融合课程改革正在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教育革新。
德国,这个以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为傲的国家,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这篇文章将带大家深入了解德国融合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措施及其对全球教育改革的启示。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德国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和更新。
德国政府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率,缓解职校生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的计划。
德国民众对现有教育体制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诸多质疑,希望能有更为完善的教育方案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课程设置上,德国融合课程改革推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同时,还增加了许多新兴领域的课程,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以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在教学内容上,德国融合课程改革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项目合作等方式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还呈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方式上,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导向、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作为一次重要的教育革新,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启示和建议。
注重跨学科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新兴领域和行业的发展。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紧密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了许多新兴领域的课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它具有多个优点,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教训也有很大启示。
一、教育的目标以企业需要为导向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企业需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导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要与企业紧密协作,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做法能够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获得收入的水平。
在中国,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发现自己的专业并不适合现实工作中的需求,导致了不少人才浪费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考虑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所培养的人才真正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最终可以在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二、企业参与评价和管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还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评定等重要环节。
同时,企业也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确保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的标准相匹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管理和文化,适应职业的发展道路。
在中国,企业参与教育的过程还不够深入,企业文化和管理也很难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来。
因此,在今后的职业教育中,我们应当加强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联系,并进一步增加企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实践过程中各种因素的适应性和最终效果的有效性。
三、实践教育优先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通常与企业和教育机构紧密合作,确保在学期中安排大量的实践课程,同时还会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和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从德国“双元制”看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也是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被誉为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典范。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符合实际市场需要、具备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1 双元制理论概述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初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当时,德国为了重新振兴工业、发展经济,对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
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初具规模,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也逐步成熟,为德国经济的重新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所谓双元,一元指职业学校,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另一元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负责提供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践培训。
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做到企业一线实践和学校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以培养符合实际市场需要、具备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是一种兼具明显市场行为与企业行为的教育模式[1]。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2.1 充分的法律保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在立法先行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的。
一方面,德国政府为了保障双元制教育模式顺利有序运行,为双元制教育的需求量身定制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
在法规制度先行的情况下,强制规定双元制教育的企业元和学校元必须紧密联系、深度合作、相互监督,自觉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先进、有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另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2/3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
整个培养周期内,学徒会不断在学校和企业间交替学习和培训,使得企业和学校必须共同为学徒制定培训计划、培训目标。
校企之间必须深度合作,才能完成对学徒的培训任务。
2.3 准确的专业设置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即职业工种或者叫职业群,如水电工、泥瓦匠、面包师等。
职业工种来源于职业分析。
通过职业分析,可以了解构成任何一种职业的主要职业活动,能够厘清支撑该职业所必须的知识需求和技能需求,然后通过职业活动、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相关性分析,可以将多个职业纳入某个职业群内,为专业设置提供依据。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观察与思考【摘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结合学术学习和职业培训的教育体系。
它的特点包括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选择学术或职业教育方向,以及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
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劣势在于缺乏普遍性和灵活性。
学生需要在早期做出职业选择,适应压力较大。
这种教育体制挑战传统学术导向的教育模式,但也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与中国的教育体制相比,德国更重视职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
启示是教育应更注重学生个性和实际技能培养。
未来趋势可能是更多国家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
个人观点是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教育,特点,优势,劣势,学生,选择,适应,挑战,体制,比较,启示,发展趋势,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介绍德国“双元制”教育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体制,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从学生进入中学开始,持续到他们完成学业,确保他们获得全面的教育培养。
学生在此体系下既能接受学校课程的传授,又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中接触实际工作,从而更好地了解职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的引入,不仅使学生拥有更丰富的就业技能,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经验,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对此教育模式的关注和借鉴,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教育制度。
1.2 背景信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德国独特的教育体系之一,采用了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教育体系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背景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立的,旨在解决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问题。
这种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在德国得到了广泛实践和认可,并被视为成功的教育体系之一。
德国教育改革浅析
德国教育改革浅析化学学院孙鹏志201111151948 一、背景介绍:从19世纪开始,德国教育现代化之路走了约两个世纪。
19世纪的时候德国的工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英国,政治与军事也在普法战争中遭到重大损失。
当时的一些教育家、教育决策者如洪堡德等纷纷振臂呼吁教育救国,国家主义、新人文主义的精神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国民学校的建立、教育行政国家化、柏林大学的筹建、文法高中与会考制度的革新、普通教育与职业训练概念的分化等,都是这个时期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中再次觉悟到教育革新与国家强大的重要关系,于是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改革。
民主思潮、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以及其他欧美国家所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都对魏玛时期的德国教育产生了影响。
取消大学预备学校制度、以基础学校代替双轨制度、提倡与改善师范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并确立“义务职业教育”等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果。
通过这些教育改革措施不但建立了当前德国学制的基本框架,而且也为社会经济打下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使德国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迅速复原并崛起。
在以后的60、70年代,德国又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修订和制定了一些规范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使德国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80到90年代初期,德国教育在表面上似乎在稳定发展中显示出迟滞现象,而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在教育思潮上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多元风貌;另一方面在教育实践中历经不同政党、社群与利益团体间无数次的辩论与修正,使教育继续发挥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的作用。
德国是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之一,它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早期现代化进程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典型。
历史上的德国曾长期四分五裂,落后保守,直到19世纪才迅速崛起,但在短短几十年里实现了国家统一,完成了工业革命,较快地赶上了英法等国,并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头号强国。
德国现代化之所以后起而迅速,且成效卓著,原因是多方面的。
德国双轨制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本文拟从德国双轨制教育的成功来寻
求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教育现状的不足, 继而探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迪.
【 关键词】 国; 德 双轨制教育; 职业教育
二战后的德国在废墟上创造 了一个举 世瞩 目的经济奇迹 , 适的工作。二是就业选择 多样化。职业培 是通往职业生涯的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之所 以取得如此辉煌 的成绩 , 与德
一
条重要途径 , 选择何种职业培训完全 自 , 以参加的培训 愿 可
国高水平、 高起 点的中等职业教育—— 双轨制教育分不开 。正 职业多达 30 5 多种。 三是从业资格 分层化。 学生中学毕业后, 有 如德 国前 总理科尔所说 : 经过 良好 的职业培训 的青年是我 国 “ 到高校继续学习和参加职业培训两条渠道 , 只有约 4%的成绩 O 最大 的资本, 是我国经济稳定的保障 ” 。德国推行的“ 双轨制 ” 职 优秀 者可 以成为大 学生, 而约有 6% 0 的中学毕业生参加职业培 业教育, 为德 国培养 了大量技术 型、 应用性人才 , 民族经济迅 Oa不同的职业培训岗 使 I l 位对培训生有不同的资格要求。 如科隆
高等教育 和职 业教育 的认识有 一种误 区 , 为职 业教育是“ 认 二 对合理的分布, 一定程度上避免 了“ 高不成低不就 ” 的问题 。四
流 教 育 ” 。
一
是国家的重视, 突出法律地位。 国家把职教纳入法制化轨道。 对 职业技术教育高度重视是职教发展的前提.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
、
德国的双轨制教育
二、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不足 1 .对职业教育的偏 见。 9 8 19 年发布的《 中华人 民共和 国高
论课, 其他时间到企业集中学 习实践课。企业 与学校密切配合 , 等教育法》 第十六条: 高等 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 本科教育和 共同负起培养企业员工 的责任 在学习培训 中享有一定数量的 研究生教育 。而 目前 中国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位, 是以技师、 技工
基于德国教学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
基于德国教学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摘要: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欧洲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
中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借鉴、学习到创新的过程。
在多种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BTEC教学在现阶段尤为高职院校所推崇。
如何批判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本土情境融合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其在相应学习领域上的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双元制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传统教育工具随着中国商业市场的国际化,中国的教育体制也逐步向国际化迈进。
西方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造就了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
比较典型的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北美的CBE和英国的BTEC。
其中,德国的双元制和英国的BTEC教学因其鲜明的实用性、参与性、主动性特色而被我国高职院校广为推崇。
相对而言,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与方法选择给笔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德国的双元制是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职教模式。
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职业院校的管理则由各州负责。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从教育思想到教学实践的系统变革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德国双元制模式以提升学生职业实践能力为中心,形成了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技术手段等紧密结合的完整体系。
在柏林参加培训时,培训教师特别强调指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性不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旧的培训大纲,教师考虑的是内容,很少考虑学生今后的职业及在今后职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
教师只讲授孤立的知识,没有跨学科的课程。
这恰恰也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
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包括:1.在教学计划中取消各个专业之间的界限,增加课程开放程度,强调与实践得结合,从工作实践中导出的实践情景。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
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施的思考与探索双元制教育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并行的教育体系。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全世界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也成为德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等其他国家实施德国双元制教育时,需要思考与探索本土化的实施方式。
要认识到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与本国的教育体制相结合。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贯穿于全体职业学校和企业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德国,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两个方面进行教育。
在实施中,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教育可以根据中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将社会企业等相关资源纳入形成一种更加贴近本土需求的教育体系。
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学生直接连接到企业实践中,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学习到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
在实施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职业发展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实施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通过职业发展规划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要设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成功得益于其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在实施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时,要设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教育质量。
可以建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对双元制教育的学校和企业进行监督和评估。
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的质量。
德国教育体系之借鉴与思考
德国教育体系之借鉴与思考作者:孙淑华来源:《职业·中旬》2017年第11期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评价等,并对照我国职业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方法,重点是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师资队伍培养,形成学校、社会、企业三方共同育人的氛围,以及创造适合技能型人才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研究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在德国,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继续获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或者进入大学及高等技术学院深造,成为高技能人才。
而综合性大学及专业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前也大都需要进入到职业学校接受培训。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基本情况德国教育是五级教育体系,即小学、中学、高级中学、高等院校或专业院校、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五个等级。
多数学生从升入中学开始,就初步确定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中学毕业以后实行第二次选择,比如一般进入文理中学的学生今后大部分进入综合性大学学习,实验中学的学生大部分选择进入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学习,普通中学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双元制培训或其他职业培训。
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1.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一元”是指企业,“一元”是指学校。
它是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协作完成的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
进入到双元制体系学习的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 30%。
双元制学生的选拔程序一般是实科中学的学生在毕业前申请某企业的培训位置,企业经过筛选,录取学生成为企业的学徒,进入双元制学习。
双元制学生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学生,在职业学校参加学习;又是企业的学徒工,享有一定数量的津贴和劳动合同保护。
2.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学组织德国的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在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持久保持生命力,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并作为一种软产品出口,是基于这种职业教育体制有深厚的物质和精神的教学准备以及特色鲜明的管理及考核制度。
关于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思考--德国双重教育体系之镜鉴
关于高等教育体系改革的思考--德国双重教育体系之镜鉴顾莹【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改革面临严峻形势,大学生就业难,经济发展形势、维护社会稳定和根除教育弊端等均要求高等教育体系改革。
学习借鉴德国双重教育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优化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4页(P131-134)【关键词】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德国双重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者】顾莹【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所有领域、所有层次、所有范畴、所有要素的相互关联、相互照应、相互协同的改革”[1],但仅寄希望于“在对过去、现在、未来有一个全面认识和透彻领悟的基础上,抓住大纲大本,兼顾枝末,进行系统的设计,完备的规划”[2]是不够的。
面对长期的历史积弊、复杂的利益纠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环节,扎扎实实推进。
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只有深化高等教育体系改革,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和向往。
1.1 大学生就业难倒逼高等教育体系改革201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的调查数据,截至2013年4月底,在即将毕业的这届大学生中,只有35%找到了工作。
研究生的情况更糟,签了就业协议的只占26%[3]。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远甚于往年。
随着毕业生人数上升导致的供给增加,以及经济形势不佳导致的社会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当读大学不能为就业增添底气,反而变得“高不成,低不就”时,高中生选择弃考渐成规模。
教育部门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高考的弃考率在1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金 项 目: 南 京 邮 电大 学 校 级 课 题 ( X C 2 1 3 0 0 4 ) 。
作者简介: 顾莹 ( 1 9 8 2 一 ) , 女, 江 苏南 京 人 , 南 京 邮 电 大学 通 信 与信 息 丁 二 程 学 院讲 师 , 研 究 方 向 为高 校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和 教 育 教 学 理 论 等 。
1 . 2经 济发展 形 势迫切 要 求加 快 高等教 育体 系改 革
1 高 等 教 育体 系 改 革 面 临 严 峻 形 势
1 . 1大 学 生就 业 难倒 逼 高等教 育体 系改革
中 国经济增 长 率在 下 降 。 已经 成为 一个 不争 的
事实。 经过 3 0多 年 的高速增 长 之后 , 经济 转型成 为
实 现持 续健 康发 展 的唯一 途 径 。 中国依 靠 改革 开放 3 0多年 来 积 累 的实 体经 济 的优 势 ,制 造 业产 值 已
占世界 比重 的 1 1 5 .成 功抵 御 了 国际金 融危 机 的冲
2 0 1 3年 全 国普 通 高 校毕 业 生 规 模 达 到 6 9 9万
顾 莹
(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3 )
【 摘要】 我 国高 等教 育体系 改革 面临严峻形势 , 大学生就 业难 , 经 济发展形势 、 维护社会 稳定和根除教 育弊端等均要 求高等教育体 系改
革 。学 习借 鉴 德 国双 重 教 育 体 系 , 从宏观 、 中观 、 微 观 层 面 优 化 高 等 教 育 体 系结 构 , 推 动 高等 教 育 内涵 式发 展 。
的期 盼 和 向往 。
与市 场 需求 的倒 置 使 大 学 的角 色 越 发尴 尬 起 来[ 5 1 。
一
些高 校人 才 培养 模式 与社 会 需求 脱节 , 毕 业生 在
就 业市 场 四处碰 壁 . 高 等教 育 与市 场实 际需 求之 间
的“ 结构 性 失衡 ” 趋 于加 剧 。
教 育 部 门统 计 显 示 .近 年来 我 国每 年 高考 的弃 考 率在 1 0 %左 右 。 据 此 测 算 , 2 0 1 3年 全 国有 近 百 万 高 三 学生 弃 考[ 4 ] 。一些 高 中生弃 考 、 大学 生就业 难 , 原 因肯 定是 多方 面 的 , 但高 等 教育 体系 内在 的结 构
较 坚实 是重 要原 因。实 体 经济 是经 济发 展 的根基 。
作。 研 究生 的情况更 糟 , 签 了就业 协议 的只 占 2 6 %m ] 。
大 学 生 就 业形 势 严 峻 程度 远 甚 于 往 年 。随 着 毕 业 生 人 数 上 升导 致 的供 给增 加 ,以及 经 济 形 势 不 佳
实 体经 济 的发展 水 平 , 是一 国之 经 济实 力和 国际 竞
争 力最 根本 体现 。 实业 之于解 决 危机 问题 的重要 性 已重新 成 为共识 , 重 视实体 经 济 已成 全球 大势嘲 。 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导 致 的 社会 需 求 减 少 , 大 学 生 就业 没 有 最 难 , 只 有
更 难 。 当读 大 学 不 能 为就 业 增 添 底 气 ,反 而 变 得
人. 是 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人数 最 多 的一 年 。根据 麦 可 思 数据 有 限公 司 的调查 数 据 , 截至 2 0 1 3年 4月底 , 在 即将 毕 业 的这 届 大 学生 中 ,只 有 3 5 %找 到 了 工
击 。 国际金 融危 机 中我 国受冲 击较 小 , 实体 经济 比
制 造业 为核 心 的实 体经 济 呼唤 大批 产业 工人 , 急 需 大批 具备 高 级技 术 的实 用 型人 才 。而现 实情 况是 , 很 多 应届 大 学 生 知识 陈 旧脱 节 、 工 作 上 手慢 、 适 应
“ 高不成 , 低不就” 时, 高中生选择弃考渐成 规模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 l 1 — 2 O
“ 在 对 过去 、 现在 、 未 来 有一 个 全面认 识 和 透彻 领 悟 的基 础 上 , 抓住 大纲 大本 , 兼顾 枝末 , 进 行 系统 的设 计. 完 备 的规划 ” f 2 1 是 不够 的 。 面对 长期 的历史 积 弊 、
复 杂 的利益 纠葛 . 教育 领域 综合 改 革必 须 找准 突 破 V I . 抓住 关键 环 节 , 扎 扎实 实 推进 。 高 等教 育 是整 个 教 育体 系 的龙头 ,只有 深 化高 等教 育 体 系改 革 , 才 能 办好 人 民满 意 的高等 教 育 , 满足 人 民对 更好 教 育
【 关键词】 高等教育体系改革; 德国双重教育体 系;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 中图分类号】 G 6 4 O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1 1 0 4 ( 2 0 1 4 ) 0 2 — 0 1 3 1 — 0 4
党 的 十八大 报 告提 出“ 努 力办 好人 民满意 的教
州嗲院乡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4年 4月 第 2 8卷 第 2 期
Ap r .2 01 4 Vo 1 . 2 8 No . 2
关 于高等教 育体 系改革 的思考
— —
德 国双重教育体 系之镜鉴
性 弊端 难逃 其 责 。我 国是 制造 业大 国 , 市场 上需 要 大 量 的大专 、 中专 职业 院校 培 养 出来 的蓝领 技术 工 人 。可 上世 纪末 以来 , 我 国大 专甚 至好 一点 的 中专 都 升格 为本 科 . 大专 、 中专几 乎沦 为鸡肋 。 人才 培养
育” 的要 求 。 以及 “ 全 面 实施 素 质 教 育 , 深 化 教 育 领 域综 合 改革 ” 的任务 。 深 化教 育 领域综 合 改革 是 “ 所 有领域 、 所有层 次 、 所有 范畴 、 所 有 要 素 的相 关 联、 相互照应 、 相互协 同的改革” 【 ” , 但 仅 寄 希 望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