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亚锡催化合成PTT的研究
草酸亚锡 催化剂
草酸亚锡催化剂草酸亚锡是一种常见的催化剂,它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草酸亚锡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草酸亚锡,化学式为SnC2O4,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它是无色晶体,在常温下不溶于水。
草酸亚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草酸亚锡的制备方法有多种途径。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将氯化亚锡与草酸反应得到草酸亚锡。
具体步骤是将氯化亚锡溶解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草酸钠溶液,通过滴加氯化铵溶液使反应逆转,得到草酸亚锡沉淀。
经过干燥和纯化处理后,即可得到纯净的草酸亚锡。
草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种重要的应用是在醛和酮的加氢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草酸亚锡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锡的氢化物,该氢化物能够与醛和酮反应,将它们还原为相应的醇化合物。
这种催化剂具有高效、选择性好的特点,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完成反应,使得醛和酮的加氢反应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
除了醛和酮的加氢反应,草酸亚锡还可以催化其他有机反应。
例如,在有机酸的酯化反应中,草酸亚锡可以与酸反应生成酯,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草酸亚锡还可以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羰基化合物的合成等。
草酸亚锡催化剂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催化反应。
其次,草酸亚锡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催化剂,可以大规模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此外,草酸亚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循环使用,减少催化剂的浪费。
草酸亚锡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使用量,可以实现高效、选择性好的催化反应。
随着对催化剂的研究不断深入,相信草酸亚锡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氯化亚锡催化“一锅法”合成1-氨甲酸酯基烷基-2-萘酚衍生物的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0 6 2 5 . 6
文献标志码 : A
氯 化 亚锡 催 化 “ 一锅法” 合成 1 一 氨 甲酸 酯 基 烷基. 2 一 萘 酚 衍 生 物 的 研 究
王 敏 , 宋吉磊 , 刘 洋 , 杨 忠勇
( 渤海大 学化 学化 工 与食 品安 全学 院 , 辽宁 锦州 1 2 1 0 1 3 )
p o n e n t c o n d e n s a t i o n o f 2 - n a p h t h o l w i t h a r o ma t i c ld a e h y d e s a n d a l k y l c rb a a ma t e s t o p r o d u c e 1 - c a r b a ma t o lk a y l - 2 - n a p h t h o l s u n d e r
Ab s t r a c t : S t a n n o u s c h l o i r d e d i h y d at l e wa s u t i l i z e d a s a h i s h l y e f i f c i e n t a n d i n e x p e n s i v e c a t a l y s t t o p r o mo t e t h e o n e ・ p o t t h r e e - c o m-
s o l v e n t - f r e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t 6 0℃ .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r e p o r t e d c a t a l y s t s . s t a n n o u s c h l o i r d e d e h y d r a t e s h o we d h i g h e r c a t a l y t i c a c t i v i t y .
超声波辐射下草酸催化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
Ba s rno n公 司 ) 。
时间长 , 且产率 低 。近 年来 , 们对该 反应进 行 而 人
了 大 量 研 究 和 改 进 ,主 要 集 中 在 使 用 Lws ei 酸 [7、 ( A )[ I 、 H O [] 5]Mn O e 引、 [ K S 4 。等催 化剂 , . 2 此
以化 合物 4 a的合成 为例 : 在圆底 烧瓶 中加 入 5 3 (0m o) 甲醛 、 .1g 5 m 1 乙酰 乙 .1 5 m 1 苯 g 6 5 ( 0m o)
剂 的使 用 、 应时 间较长 、 反 反应温度 较高 等 。
本 文首次 以来 源 广 泛 、 污 染 的草 酸 为 催化 无
32 7
化
学
试
剂
21 0 0年 4月
化学试剂 ,0 0 3 ( )3 2 7 2 1 ,2 4 ,7 ~34
超 声 波辐射 下草 酸催化 合成 3 4二 氢 嘧啶.(H) ,. 21 . 酮
王 勤 , 裴文 一 ,
( . 州 工 业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化 学工 程 系 , 苏 0 ; vne 0型核磁 共振仪 ( M 4 D .
S .6 O d 为溶 剂 ,MS为 内标 , 国 Bu e 公 司)3 0 T 德 rkr ;7 丌. I 外光 谱 仪 ( B 压 片 , 国 T em i l R红 Kr 美 hr oNc e ot
反应体 系 的微 环 境 不 同于 溶液 中 , 造成 反 应物 能
局部 的高浓度 , 使反 应速度 加快 , 效率提 高。 同时
也有效 避免 了 由于溶 剂 使 用而 带来 的危 险性 、 对 环境 的不友好 及增加 生产成 本等 缺点 。
以草酸为电子给体在Pt-TiO2上光催化生成氢
以草酸为电子给体在Pt-TiO2上光催化生成氢
以草酸为电子给体在Pt-TiO2上光催化生成氢
以草酸为电子给体,研究了在Pt-TiO2上光催化生成氢的`反应.草酸的存在明显促进了生成氢的反应;二氧化钛负载Pt也明显提高了反应速率,Pt的最佳负载量为w(Pt)=0.5%.草酸浓度对氢生成反应的影响符合Langmuir关系式.最佳pH值为2~4.
作者:李越湘吕功煊李树本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00 刊名:催化学报ISTIC SCI PKU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年,卷(期):2001 22(2) 分类号:O643 关键词:草酸铂二氧化钛光催化氢生成。
ptt合成方法
ptt合成方法一、PTT简介。
1.1 PTT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呢。
它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PTT其实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简称,这名字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它的性能可是相当厉害的。
1.2 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就像一个强壮的小战士,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
而且它的化学稳定性也不错,不会轻易被一些化学物质腐蚀,就像一个坚守阵地的卫士。
二、PTT的合成原料。
2.1 要合成PTT,首先得有对苯二甲酸这个原料。
这对苯二甲酸就像是盖房子的砖头一样重要。
它是一种白色的晶体,从石油化工等途径可以得到。
没有它,就像做饭没有米一样,根本没法开始合成PTT。
2.2 另一个关键原料就是丙二醇。
丙二醇是一种带有甜味的液体,它在合成PTT 的过程中就像一个活跃的小助手。
它能和对苯二甲酸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二者缺一不可。
这就好比是一对好搭档,少了谁都演不出好戏。
三、合成方法。
3.1 直接酯化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合成PTT的方法。
把对苯二甲酸和丙二醇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在反应容器里。
这个过程就像厨师做菜时要按照菜谱放调料一样精确。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
这温度和压力的控制可是很有讲究的,高了或者低了都不行,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
温度太高,可能会产生一些副反应,就像一个调皮的小鬼在捣乱;温度太低呢,反应又进行得很慢,就像乌龟爬行一样。
3.2 酯交换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先把对苯二甲酸制成酯类化合物,这就像是给对苯二甲酸穿上了一件新衣服。
然后再和丙二醇进行反应。
这个过程中要使用催化剂,催化剂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让反应更快更顺利地进行。
要是没有催化剂,反应就会变得懒洋洋的,效率很低。
四、合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在合成PTT的时候,纯度是个大问题。
原料的纯度一定要高,如果原料里有杂质,那就像一锅好汤里掉进了苍蝇一样,整个合成过程都会受到影响。
可能会导致PTT的性能下降,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4.2 反应的环境也很重要。
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发布于:2006-6-8 点击次数:163秦志忠蒋雪璋秦传香(苏州大学材料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采用Dsc方法对PTT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与PET进行了对比,其结晶动力学用MandelKem方法来处理。
结果表明PTT相对于PET更易成核结晶,PTT半结晶时间比PET长,冷却速率对PTT的半结晶时间影响大,并且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曲的线性较PET好,能够更好的遵循Mandel Kem方法。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Q342.2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0041(2005)06-0015-03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聚酯,其大分子中每个链节上3个亚甲基在大分子链间会产生“奇碳效应”,这使得PTT大分子链形成螺旋状分子结构,而这种螺旋状结构赋予了PTT纤维诸多优异的性能,如优异的回弹性和易染等。
由于高聚物的非等温结晶理论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结晶过程主要用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方程来描述[1]。
很多学者利用基于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假设,对Avrami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校正,如Ozawa法、Ziabicki理论方法和Mandelkern法[2~4]等,这样可以得到结晶动力学参数的信息。
PTT作为一种新型聚酯材料,由于PTT在熔融纺丝、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结晶在非等温条件下进行的,国内对PTT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PT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非常必要。
1 实验。
1.1 原料PET: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特性粘数([η]-为O.665 dI /g,熔点(Tm)为258°C。
PTT:美国sheli公司生产,[η]为0.774dL/g,Tm为236℃。
1.2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实验在Perkin EelmerDSC-7E型差示扫描量热仪上进行氮气保护护,取剪碎PTT,PET试样(8.3±0.2)mg以20℃/min速率从25℃匀速升温至290℃;再恒温5 min后,然后分别以2.5,5,10,20°C/min速率冷却,得到不同结晶过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曲线。
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草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2O4。
它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清洁剂、缓蚀剂、染料、纺织品、皮革、制药和电镀等领域。
草酸的衍生物也有很多重要的用途,例如苯甲酰草酸(BAC)和亚甲基丙烯酸草酸酯(MAPT)等化合物,在医药行业中被广泛地应用。
一、草酸以及衍生物的化学合成1. 草酸的合成草酸的制备方法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有几种方法:1)通过熔融反应合成;2)通过浓硫酸的氧化反应制备;3)通过水杨醛氧化合成;4)使用EDTA合成反应。
其中最常用的是熔融反应法。
熔融反应法是指将焦炭放在纯草酸溶液中,然后在氧化铁的催化下进行加热,得到草酸。
这种方法体现了熔盐电解的特点,是一种有益的熔盐化学反应实验。
2. 苯甲酰草酸的合成苯甲酰草酸(BAC)是一种常用的酸化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它的制备方法有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即将苯甲醛和草酸在氧化铁的催化下热合成。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化学试剂进行合成,如碳酸氢钠和苯芳磺酸,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反应时间长、产物浪费多等。
3. 亚甲基丙烯酸草酸酯的合成亚甲基丙烯酸草酸酯(MAPT)是一种常用的乙烯基单体,可以用于聚合物合成、电池材料制备等领域。
MAPT的主要制备方法有三种:1)喹啉催化下的巴氏酸甲酯缩醛反应;2)草酸酐和丙烯醇反应;3)草酸塔巴廷反应法。
最后一种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在常温下得到高产率的MAPT。
这种方法有着简单、易操作、低成本的优点。
二、草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1. 清洁剂草酸和草酸衍生物可以用作清洁剂,因为它们具有很强的酸性,可以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铁锈。
此外,草酸还可以用于清洗污垢、污染和沉积物等。
2. 缓蚀剂由于草酸具有强烈的还原性,可以使金属离子还原成原子或离子的形式,从而起到缓蚀的作用。
此外,草酸衍生物如BAC还可以通过抑制电子的转移来延长金属的寿命。
3. 染料草酸及其衍生物可以用作染料,因为它们可以与纤维素和其他物质结合,从而产生特定颜色。
ATRP法合成弹性蛋白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
Vol.28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4 2007年4月 CHE M I CAL JOURNAL OF CH I N ESE UN I V ERSI TI ES 789~793ATRP法合成弹性蛋白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王晓丽1,甘甜甜1,张 敏2,侯 信1,姚康德1(11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21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摘要 弹性蛋白经α2溴异丁酰溴化制备了大分子ATRP引发剂溴化弹性蛋白(E2B r),再以E2B r作为引发剂,在CuCl/2,22联吡啶催化体系下,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弹性蛋白2g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接枝聚合物.用红外光谱(FTI 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 A)、扫描电镜(SE M)、离子色谱和动态接触角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E MA键接到了弹性蛋白表面;SE M显示接枝改性后弹性蛋白的表面比未改性前光滑,但改性后样品的热性能均比未改性样品的低,起始热分解温度由改性前的307℃变为265℃;动态接触角实验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后的样品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反应72h后,其前进角由接枝前的130145°下降到29180°.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 RP);弹性蛋白;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接枝中图分类号 O63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120790(2007)0420789205弹性蛋白(Elastin)是细胞外基质中不溶性的、高度交联的大分子纤维状蛋白质,在体内可与微原纤维结合形成弹性纤维,主要功能是被动伸缩,赋予所在组织和器官以伸缩性和可逆的变形能力,因而大量存在于韧带、动脉、肺和皮肤等以弹性为基础的器官和组织中[1,2].目前,国内外对弹性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弹性蛋白的水解产物α2Elastin[3]和K2Elastin[4,5]制备组织工程支架和生物降解弹性体及基因工程产物类丝弹性蛋白聚合物(SELP)的合成和应用等方面[6],而弹性蛋白高度不溶,难以加工成型,不易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加工和生产,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表面改性已成为传统材料转化为具有可设计的特定性能的新材料的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众多的表面改性方法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 om Transfer Radical Poly merizati on,AT RP)以其反应条件温和、适用单体广和聚合过程可控而备受关注,已成功地应用于无机硅石[7]、纤维素[8]、壳聚糖微粒[9]、淀粉微粒[10]、W ang树脂[11]、多肽[12]及部分合成聚合物等[13~16]的表面改性.本文利用大分子引发剂引发ATRP聚合,将亲水性的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引入到弹性蛋白表面,旨在不改变弹性蛋白结构和功能(弹性功能)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探索弹性蛋白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研究其性能的方法.弹性蛋白的改性为其在药物控制释放和组织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弹性蛋白按文献[17]的方法制备;α2溴代异丁酰溴按文献[18,19]的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分析纯,天津化学试剂研究所,使用前减压蒸馏除去阻聚剂;氯化亚铜按文献[20]的方法合成提纯.离子色谱仪(D I O NEX DX2120型,美国);红外吸收光谱仪(FTS3000,B i o2Rad,美国);X射线光收稿日期:20062082241基金项目:天津市攻关培育项目(批准号:05yfgpgx06600)资助.联系人简介:侯 信(1969年出生),女,博士,副教授,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研究.E2mail:houxin@;张 敏(1964年出生),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活性/可控聚合研究.E2mail:z m tj@电子能谱仪(PH I 21600,Perkin El m er,美国);扫描电子显微镜(XL 230,Phili p s,荷兰);热重分析仪(NETZSCH TG 2209,德国);表面接触角测试仪(DACT21,Dataphysics,德国).1.2 实验过程1.2.1 大分子AT RP 引发剂(E 2B r )的制备 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20mL 二甲基亚砜(DMS O )和5100g Elastin,溶胀2~3h .在N 2气保护下,加入60mL 四氢呋喃和20150g 三乙胺,经恒压滴液漏斗缓慢滴加46150g α2溴代异丁酰溴,反应24h .将产物用二氯甲烷、丙酮、无水乙醇及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后,于室温真空干燥24h,得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1.2.2 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将250mL 三口瓶用高纯N 2气除水除氧后,在N 2气保护下加入50100g HE MA 和50mL 无水甲醇,然后依次加入0115g CuCl 、0147g 2,22联吡啶(Bpy )和5mL DMS O 充分溶胀的1150g E 2B r,于室温反应到预定聚合时间.接枝聚合物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E 2g 2PHE MA )依次用二甲基甲酰胺(DMF )、二氯甲烷、无水乙醇及大量去离子水充分洗涤,于室温真空干燥24h .整个反应如Scheme 1所示.Sche m e 1 Syn thesis route of macro i n iti a ted el a sti n and ATRP of HE M A2 结果与讨论2.1 大分子ATRP 引发剂的定量分析弹性蛋白的AT RP 接枝改性首先要将引发剂引入弹性蛋白的结构中.通过α2溴代异丁酰溴(α2B I B B )与弹性蛋白表面的—NH 2进行酰胺化反应完成大分子引发剂的制备.固定弹性蛋白用量为5100g,改变α2B I B B 的用量控制溴代异丁酰基在弹性蛋白上的含量,从而获得不同引发剂浓度的大分子引发剂.经X 光电子能谱(XPS,定性)和氧焰燃烧2离子色谱(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已成功地制得可用作AT RP 反应的弹性蛋白大分子引发剂(表1).Table 1 Effect of us age am oun t of α2B I BB on bro m i n e con ten tSamp le n (α2B I B B )/molB r om ine content (%)I on chr omat ographyXPS Sa mp le n (α2B I B B )/molB r om ine content (%)I on chr omat ographyXPS E 2B r1010101730130E 2B r5011341125110E 2B r2010211371110E 2B r6011741125110E 2B r3010411842110E 2B r7012241125110E 2B r4010821322170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α2B I B B 用量的增大,大分子AT RP 引发剂(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的溴含量持续增大,当α2B I B B 用量达到0113mol 时,溴的质量分数增加到4112%.但继续增加α2B I B B 用量,溴的含量趋于恒定.这是因为本实验是在非均相反应体系中进行的,当α2B I B B 用量达到0113mol 时,已达到本实验条件的最大溴化程度.2.2 红外光谱分析图1是弹性蛋白、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反应时间为24和48h )的红外谱图.由图1可以看出,弹性蛋白在330918,1651,153911和123812c m -1处有特征吸收峰,分别对应于酰胺A 带中的N —H 伸缩振动吸收峰、酰胺Ⅰ带中的C O 伸缩振动吸收峰、酰胺Ⅱ带的C —N 伸缩振动吸收峰和酰胺Ⅲ带的N —H 弯曲振动吸收峰;306219c m -1处的弱吸收峰归属于N —H 变形振动吸收峰[21,22].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的330918,306219和123812c m -1处的N —H 吸收峰强度减弱,655179c m -1处出现C —B r 吸收峰,说明α2溴代异丁酰溴已固定到弹性蛋白上.此外,在168119c m -1处出现一吸收峰,归属于酰胺中的CO 伸缩振动吸收峰,这是由于生成了酰胺键的9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 .28 F i g .1 FT I R spectra of el a sti n (a ),E 2Br5(b ),E 2g 2PHE M A522(c .24h;d .48h)n (HE MA )0:1mol,n (E 2B r5)0:5mmol .缘故.AT RP 接枝共聚HE MA 的弹性蛋白在356414,1732,117217和744~748c m-1处出现了4个新的吸收谱带,分别归属于—OH,C O 和C —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和—CH 2—的摇摆振动吸收峰,表明PHE MA 键已接到弹性蛋白表面,而C —B r 的振动峰没有出现,这可能是由于PHE MA 链键接到弹性蛋白上后,使得PHE MA 链致密地覆盖在弹性蛋白表面的缘故[23,24].从弹性蛋白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的红外光谱图还可看出,随聚合时间从24h 增加到48h,356414c m -1处—OH 和172812~1732c m -1处C O 吸收峰的峰强度有明显增大,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链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4].2.3 光电子能谱分析图2中溴丁异丁酰化弹性蛋白在26617e V 处出现B r 3s 结合能峰,182和70e V 分别出现B r 3p 和B r 3d的结合能峰,表明引发剂已固定到了弹性蛋白表面上.但在E 2g 2PHE MA522(24h )的XPS 谱中没出现溴的3个结合能峰,而O 1s 结合能峰的强度却明显增加,这种现象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相一致,即图1中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在655179cm -1处的C —B r 吸收峰在E 2g 2PHE MA522(24h )和E 2g 2PHE MA522(48h )中都没有出现,这可能由于PHE MA 链的覆盖[24]所致.F i g .2 XPS spectra of el a sti n (A),E 2Br5(B)and E 2g 2PHE M A522(24h,48h)(C)表2是以[C ]/[N ]的形式表示的弹性蛋白、溴丁异丁酰化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的表面元素组成数据.由表2可以看出,E 2B r5的[C ]/[N ]值小于Elastin 的[C ]/[N ]的值,这可能是小分子α2溴异丁酰溴无规地键接在弹性蛋白表面[23]上的缘故.而E 2g 2PHE MA522的[C ]/[N ]远比接枝前大,说明弹性蛋白表面接上了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随着聚合时间从24h 延长到72h,E 2g 2PHE MA522的[C ]/[N ]值明显增加,这是因为弹性蛋白表面接枝的PHE MA 链长变大[24].Table 2 Surface ele m en t a l co m positi on i n ter m s of [C]/[N]of el a sti n ,E 2Br5and E 2g 2PHE M A522fro m XPSSa mp le Reacti on ti m e /h[C ]/[N ](A t om concentrati on,%)Sa mp le Reacti on ti m e /h[C ]/[N ](A t om concentrati on,%)Elastin -17116E 2g 2PHE MA5222456154E 2B r5-9160489518872961022.4 热性能分析弹性蛋白主要由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与羧基脱水缩合成酰胺键而组成,受热时其失重主要发197 No .4 王晓丽等:AT RP 法合成弹性蛋白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F i g .3 TGA ther m ogram s for el a sti n (a )andel a sti n 2g 2PHE M A522(72h)(b )生在307~39911℃之间.33117℃时热失重率为5517%,为其肽链的氧化分解和解聚过程[25].而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的失重区间主要在265~41312℃之间.34916℃时热失重率达到9311%,主要为PHE MA 的热裂解造成[26,27].由接枝共聚物的热分解曲线(图3)可以明显看出,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的热稳定性较弹性蛋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5 亲水性分析本文利用动态接触角数据来反映材料表面的亲水/疏水性能.由表3可见,弹性蛋白的前进角在130145°左右,表面呈现疏水性;接枝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后,样品的接触角均小于90°,表面呈亲水性.图4是弹性蛋白、溴代异丁酰化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2g 2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反应时间为24h )的扫描电镜照片.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改性后弹性蛋白的前进角、后退角和接触角滞后均在不断减小,72h后前进角达到29180°.其中前进角和后退角逐渐减小是由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弹性蛋白上PHE MA 的链长逐渐增大,引入了更多的极性基团的缘故;而接触角滞后逐渐变小是由于随着PHE MA 的链长的逐渐增大,弹性蛋白表面逐渐变得平整、均匀所致.Table 3 Result of Advanc i n g angle of el a sti n and E 2g 2PHE M A522Sa mp le Reacti on ti m e /hAdvancing angle[θa /(°)]Receding angle[θr /(°)](θa -θr )/(°)Elastin -1301456010370142E 2PHE MA52212791292718951140187211921197401222449110111003811048371055100321057229180010029180F i g .4 SE M i m ages of el a sti n (A),E 2Br5(B)and E 2g 2PHE M A522(24h)(C)2.6 表面形态分析由图4可见,弹性蛋白在电镜下为外形不规则的单条纤维状[28],由于制备弹性蛋白时绞碎及切割等外力作用及本身的高度疏水性使其表面显得很粗糙;经α2溴异丁酰溴溴化后,弹性蛋白表面粗糙度增加,这是由于无规地接枝上小分子物质所致;经AT RP 聚合,接枝上聚甲基丙烯酸2β2羟乙酯后的弹性蛋白出现光滑的表面,并有一层覆盖物.还可能是由于PHE MA 链上的—OH 与弹性蛋白中的—NH 2,—COOH 等基团或PHE MA 链上的—OH 之间形成强烈的氢键作用,使产物表面的形态光滑.参 考 文 献[1] Gillan Francis,Rhys John,John Thomas .B i ochem.[J ],1973,136:45—55[2] KouserM.Baig,Marianna V laovic,Rashid A.Anwar .B i oche m.[J ],1980,185:611—616[3] Jennie B.Leach,Jesse B.Wolinsky,Philli p J.St one,et al ..Acta B i omaterialia[J ],2005,1:155—164[4] Dut oya S .,Verna A.,Lefe bvre F .,et al ..B i omaterials[J ],2000,21:1521—1529[5] Tamas Ful op J r,Anis Larbi,Axelle Fortun,et al ..Pathol ogie B i ol ogie[J ],2005,53:416—423[6] Roberta Fla m ia,Giuseppe Lanza,Anna M.Salvi,et al ..B i omacr omolecules[J ],2005,6:1299—130929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Vol .28 [7] Abdesla m El Harrak,Ge raldine Carr ot,Julian Oberdisse .Macr omolecules[J ],2004,37:6376—6384[8] Anna Carl m ark,Eva E .Mal m str om.B i omacr omolecules[J ],2003,4:1740—1745[9] L i Nan,Bai Renbi,L iu Changkun .Lang muir[J ],2005,21:11780—11787[10] L iu Peng,Su Zhixing .Carbohydrate Poly mers[J ],2005,62:159—163[11] Stephanie Angot,Neil Ayres,Stefan A.F .Bon,et al ..Macr omolecules[J ],2001,34:768—774[12] Ying Mei,Kathryn L.Beers,M ichelle Byrd H.C .,et al ..J.Am.Che m.Soc .[J ],2004,126:3472—3476[13] L iu Peng ,L iu Yushan,Su Zhixing .I nd .Eng .Che m.Res .[J ],2006,45:2255—2260[14] L I U B ing (刘兵),L I U Feng (刘峰),LUO N ing (罗宁),et al ..Chem.J.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0,21(3):484—487[15] AN L i 2Juan (安丽娟),L I Zhao 2Q iang (李兆强),WANG Yan 2Ping (王燕萍),et al ..Che m.J.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6,27(7):1372—1375[16] CHE N Yi 2W ang (陈义旺),N I E Hua 2Rong (聂华荣),CHE N L ie (谌烈),et al ..Che m.J.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J ],2005,26(10):1978—1980[17] GrantM.E .,Steven F .S .,Jacks on D.S ..B i ochem.[J ],1971,121:197—202[18] S m ith C .W.,Nort on D.G .,Checked by Cairns T .L.,et al ..O rganic Syntheses[J ],1953,33:29[19] S m ith C .W.,Nort on D.G .,Checked by Cairns T .L.,et al ..O rganic Syntheses[J ],1963,Coll .4:348[20] Dari o Landini,Franco Rolla .O rg .Che m.[J ],1980,45:3527—3529[21] Laurent Debelle,A lain J.P .A lix .B i ochi m ie[J ],1999,81:981—994[22] KouserM.Baig,Marianna V laovic,Rashid A..Anwar .B i oche m.J.[J ],1980,185:611—616[23] David Plackett,Katja Jankova,Helge Egsgaard,et al ..B i omacr omolecules[J ],2005,6:2474—2484[24] L i Nan,Bai Renbi,L iu Changkun,et al ng muir[J ],2005,21:11780—11787[25] Sa mouillan V.,Dandurand 2Lods J.,La mure A.,et al ..J.B i omed .Mater .Res .[J ],1999,46:531—538[26] Tuncer Caykara,Cengiz ;zy ürek,;mer Kant o ˇg lub,et al ..Poly mer Degradati on and Stability[J ],2003,80:339—343[27] A tsushi A sano,Takuzo Kur otu .Poly mer Degradati on and Stability[J ],2002,78:137—141[28] Daa men W.F .,N illesen S .T .M.,Haf mans T .,et al ..B i omaterials[J ],2005,26:81—92Syn thesis of El a sti n Graft Copoly m er via ATRP and Its Properti esWANG Xiao 2L i 1,G AN Tian 2Tian 1,ZHANG M in23,HOU Xin13,Y AO Kang 2De(1.School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ianjin U 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D epart m ent of Che m istry,N ankai U niversity,T 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Elastin was modified with 22br omois obutyryl br om ide t o p repare macr o 2initiat or and subsequently poly (22hydr oxyethyl methacrylate )was synthesized by at om transfer radical poly merizati on (ATRP )method initiated by the macr o 2initiat or .The graft copoly mers were exa m ined by using FTI R,XPS,TG A ,SE M ,i on chr omat ography and dyna m ic contact angl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E MA has been covalently bound t o the elastin .A lthough SE M suggested the surface of AT RP 2modified elastin was much s moother than that of the un modified sa mp les,the ther mal stability of modified sa mp les was slightly l ower than that of unmodified sa mp les,and the initial te mperature of ther mal decompositi on changed fr om 307℃t o 265℃.The dyna m ic contact angle test shows that the modified elastin was hydr ophilic and after poly merizati on f or 72h,the advancing angle of elastin decreased fr om 130145°t o 29180°and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reduced fr om 70142°t o 29180°.Keywords A t o m transfer radical poly merizati on (ATRP );Elastin;22Hydr oxyethyl methacrylate (HE MA );Graft(Ed .:W ,Z )397 No .4 王晓丽等:AT RP 法合成弹性蛋白接枝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
《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性能的研究》
《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性能的研究》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性能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CuO/CeO2催化剂因其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在众多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中的性能。
二、CuO/CeO2催化剂的制备1. 材料与设备制备CuO/CeO2催化剂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氧化铜(CuO)、氧化铈(CeO2)、载体(如氧化铝)以及其他必要的化学试剂。
设备包括搅拌器、干燥器、烧结炉等。
2. 制备方法本实验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O/CeO2催化剂。
首先,将CuO 和CeO2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在搅拌条件下形成均匀的溶液。
接着,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沉淀,经过滤、干燥、烧结等步骤,最终得到CuO/CeO2催化剂。
三、催化剂性能评价1. 实验方法采用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反应评价CuO/CeO2催化剂的性能。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有机硅单体原料以及其他必要的试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
通过分析反应产物的组成和产量,评价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2.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发现,CuO/CeO2催化剂在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较高,且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稳定。
此外,催化剂的制备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四、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的性能研究1. 反应机理CuO/CeO2催化剂在有机硅单体的合成反应中,主要通过提供活性中心,促进反应物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此外,催化剂还能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2. 性能评价通过对比实验和文献资料,发现CuO/CeO2催化剂在催化合成有机硅单体中具有以下优点: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强、制备成本低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酯化 过程 : 采用 反 应 - 馏 一 体 化 实 验 装 置 , 精 向配 有 搅 拌 器 的 三 颈 烧 瓶 中 加 入 一 定 配 比 的 P A、,-D T 13P O和 催化 剂 , 人高 纯 氮气 , 拌 , 通 搅 升
呈现 出较 高的催 化活性 。
1 实验
作者简介 : 贾树勇 ( 94 ) 男 , 17 一 , 博士 生, 师 。主要 从事 讲 聚酯合成及催化剂研 究工作 。 基金项 目: 0 6年度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科 学与社会实践资 20 助专项 ( 创新研究类 ) 。
通讯联系人。
1 1 试剂 .
子新 材料之 一 , 仅应用 于合 成纤 维领域 , 向工 不 也 程塑 料等领域 迅 速发展 .。 4 J 合 成 的 方 法 有 酯 化 法 和 酯 交 换 法 。
酯 化法 以对苯 二 甲酸 ( T 和 1 3丙 二 醇 ( , 一 P A) ,一 1 3 P O) D 为原 料 , 酯 交 换 法 以对 苯 二 甲酸 二 甲酯 而
贾树 勇 张 , 丹 胡 , 静 曾 毅 王公应h
10 3 ) 00 9
( .中国科 学院成都 有机化学研究所 , 1 成都
摘
6 04 ; .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 , 10 1 2 北京
要: 采用对苯二甲酸(T ) 13丙二醇( ,-D ) P A 和 ,- 13P O 为原 料 , 自制 的草酸亚锡 为催化剂经酯 化、 以 缩
聚对苯 二 甲酸丙 二 醇 酯 ( m ) 2 是 0世 纪 9 0
析 纯 , 州迈 博 化工 有 限公 司产 ; 酸亚 锡 : 泰 辛 分析 纯, 如东 县盈 丰轻 化厂产 ; 氯化 亚锡 : 分析 纯 , 湖北 省 天 门市 化学 试 剂 厂产 ; 酸 : 析纯 , 塔 化工 草 分 兴
在 10mL圆 底 烧瓶 中加 入 0 0 o 草 酸 , 0 .6m l 0 0 o 氯 化 亚 锡 和 5 L蒸 馏 水 , 热 回流 .4m l 0m 加 3, h 冷却 至室 温后 抽 滤 , 大量 蒸 馏 水 洗 , 白色 用 得 粉末 状 固体 , 10C烘 干 5h 得 草酸 亚锡 , 度 于 1 ̄ , 纯 大 于 9 .% , 70 置于 干燥器 中备用 。
厂产。
年代 中期开 发成 功的一 种极具 发展 前途 的新 型热 塑性 聚酯 。 由于 其 独 特 的结 构 而 具 有 优 异 的 性
能¨ J兼具 尼龙 的柔 软性 、 纶 的蓬松 性 和涤 纶 , 腈
的抗 污性 。
已成为 当前 国际上 最热 门的高 分
1 2 草 酸亚 锡的 制备 .
聚, 制得 聚对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 1 。探讨了反应 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 P T) 草酸 亚锡 的催化活 性优于丁基锡酸和辛酸亚锡 。1 3P O P A的摩尔 比为 15 1 草 酸亚锡 用量 为 5×1 m lm l( 对 , -D / T ./ 、 0 o o 相 / f A) 酯化反应温度 2 0C, r , r 6 " 反应时间 2h 缩聚反 应温度 2 0C, ; 6 " 反应时 间 2 h 可 制得 PT, , 1 其特性 产 ; ,-D A 进 T 分 A rs 13 P O: R,
口分 装 , 京华 冠 贸易 有 限公 司产 ; 南 丁基 锡 酸 : 分
1 3 P T的合成 . T
( M ) 13P O为 原料 。 随着 P A 生产 技 术 D T 和 ,-D T 的进步 和人们 环 保 意识 的增 强 , 化 法 已成 为 制 酯 备 聚酯 的主 流 。 用 于酯化 法制 备 聚 酯 的催 化 剂 有钛 、 锡 和锑 的化合物 J 。其 中 , (V) 合 物如 丁基锡 锡 1 化 酸 等对 酯 化 和 缩 聚 过 程 均 具 有 较 高 的催 化 活 性, 成的 m 合 具 有 白度 好 的 优 点 。但 对 于锡 特 性 粘 数 (1) 1 化合 物只有 关 于辛酸 亚 锡 的报 道 , 用其 作 催化 剂 , 应 速 度 慢 , 成 的 反 合 合 成 了 ( [叼] 很 低 。作 者 以 自制 的草酸 亚锡 为催 化剂 , ) , 到 了具 有 高 [ ]、 端 羧 基 含 量 得 叼 低
式 中 : , —— 生成及理 论 出水 量 。
缩聚过 程 : 反应 体 系 降温 至 20C左 右 , 待 0 ̄ 停
止通 氮气 , 进行 减压缩 聚 , 度减 压至 6 a 再缓 梯 0P ,
收 稿 日期 : 0 6 1-9 20 — 22 ;修 改 稿 收 到 日期 :070 —2 20 -32 。
温 , 制 反 应 液 和 柱 顶 温 度 , 别 为 设 定 温 度 和 控 分 10C, 录馏分 ( ) 0 ̄ 记 水 的体 积 与 时 间 的关 系 , 无 至
馏分 流 出 , 停止 加热 。 按式 ( ) 1 计算 酯化率 ( ) R :
R, = . i2×10 % / V 0 % () 1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期
合
成
纤
维
工
业
V0. 0 No 3 13 .
Jn 20 u . 07
20 07年 6月
CHI NA YN S THET C FI I BER I NDUS TRY
草酸 亚 锡 催 化 合成 P T的研 究 T
0 8 5 d / , 羧基 含 量 为 1 lt .90 L g 端 5mo 。 /
关键词 : 聚对苯二 甲酸丙二醇酯
草酸亚锡
13 ,- 丙二醇
酯化法
合成
中图 分 类 号 : Q 2.1 T 334
文献识别码 : A
文章 编 号 :10—0120 )300—4 0104 (070 —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