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代谢路径及路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杨酸(SA)的合成来自于不同的前体和路径:一个是在细胞质中以苯丙氨酸为合成前体的莽草酸途径/苯丙氨酸解氨酶途径(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thway);另一个则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异分支酸途径(isochorismate synthases pathway)[1]。但在多数植物中发现莽草酸途径是SA合成的主要路径。莽草酸的转化产物苯丙氨酸,经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合成反式肉桂酸,后再转化为香豆酸或苯甲醛。香豆酸可直接转化为SA,苯甲醛需先转化为苯甲酸(BA),在苯甲酸羟化酶(BA2H)的作用下才能转化为SA[2]。Serino等人发现细菌SA生物合成通过异分支酸合酶(sochorismate synthase,ICS)使分支酸异构化为异分支酸,再经过异分支酸裂解酶(isochorismate pyruvate lyase,IPL)合成SA。在拟南芥中发现有两种ICS基因即ICS1(sid2)和ICS2,通过ICSI(sid2)突变体感染病原体后,叶片中总SA含量只有野生型的5%~10%,这说明其SA可能是通过ICS2或其他途径合成的[3]。虽然在植物中发现了ICS基因并加以研究,但至今尚未发现存在于植物体的IPL基因,在拟南芥中也未发现编码类似于于细菌IPL蛋白的DNA序列[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