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形态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研究
潭地 区人口对 资源 、环境及经济的压力较大 。由于 人 口基数庞 大, 且随着 人 口的不 断增长和 城镇化 的 推进 ,导致人均耕地面积锐减、人地矛盾突 出。 3 . 产 业 结 构 欠 优 长株潭地 区尽 管各个城市产业各有特色 ,然而 城市之 间的联 系不够密切 ,最终使得与此相关 的企 业 实 力 太小 、规 模 不 大 , 相 应 的 技 术 太 低 。并 且各 大城市之间的合作意识薄弱、 各 自的利益观 点不 同, 导致 了不同地 区的财政收入制度 、金融投资制度等 的不 同 。各 大城 市 都 以 自身 利 益 为 中 心 与 其 他 城 市 进行激烈 的竞 争,中心产 业过剩 ,如啤酒厂 、白酒 厂 、水泥厂等企业几乎存在于各个城市 。 长株潭 的产业 之间没有形成密切联 系的 主要原 因就是各大城 市的产业 之间没有取长补短 、分工不
长株 潭城市群 区域发展研究
E x p l or e t h e Re g i o n a l De v e l o p men t o f Ch a n g s h a — Zh u z h Ou — Xi an g t an Ur b a n Ag g l o me r a t i o n
合 理 ,产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不 密 切 。 这 样 无 形 之 间就 扩
系的逐渐完善 ,在城市群 内逐渐 形成 了集 公路、水 路、铁路及航空与一体 的交通 网络 。不仅 能够把 城 市群 中的每个城市彼此相连接 ,而且实现 了城 市群 与外界 的有效相连 。这对于城市群 的进步 与前行具 有关键性的作用 ,能够加大城市 间的关联 作用,实 现城市的共 同前行与进步 。
u - Xi a r I g t n a a r e a n e t wo r k i n u r b a n a r e a s
中国城市群的新模式--长株潭地区案例研究
中国城市群的新模式--长株潭地区案例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探索建设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跨越城市和地区的综合体,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形成一个以经济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区域协作网络。
长株潭地区则是中国城市群建设中的经典案例,在城市群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长株潭地区的发展现状长株潭地区位于湖南省中南部,由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组成,总面积2.9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0 万人。
长株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城市群之一,也是湖南省最为发达的城市集群。
长株潭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制造业门类齐全,涉及钢铁、汽车、电子、化工、建材等多个行业,拥有众多跨国公司和大型国企,如苏州新日铁、通用汽车、长虹电子、湖南中车等。
现代服务业也发展迅速,金融、物流、信息等都有显著的进展。
此外,长株潭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张家界武陵源、岳阳楼、岳麓山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二、长株潭地区的城市群建设长株潭地区城市群建设始于2004 年,从最初的“三市一体”到现在的“三城两区”,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高度精密的城市群建设体系。
(一)深化区域合作长株潭地区在城市群建设中,完善了区域内的协作机制,不断推动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优化区域经济结构。
在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长株潭三城加强了深入合作,互通资源,实现了共赢发展。
(二)发展特色产业长株潭地区坚持以基础制造业为发展重点,积极推动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产业带、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产业扶持等手段不断推动城市群的产业进程,加速了城市群的经济转型升级。
(三)推进交通建设长株潭地区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城市群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物流网络进一步优化。
城市群的路网密度越来越大,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相互连接,交通配套不断强大,为区域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7 . XI 1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9 9 .s.0 7 0 0 .0 20 . 8 03 66i n10 — 9 72 1.1 4 s 0
文 章 编号 :0 7 0 0 (0 20 — 0 8 0 10 — 9 72 1)10 8 — 3
Z HAO T n — i g ig t n
f ea met f eoreadE v omet c n e u a om l nvri,hn sa 4 0 8,hn) D p r n o suc n n i n n S i c , nnN r a U i syC a gh 10 C ia t R r e H e t 1
Ab t a t h sp p rt k n c l g , e g a h ,s co o y e o o c t e r s a g ie s se t l n y e t e man p o lms sr c : i a e a i g e o o y g o r p y o il g , c n mi h oy a u d , y tmai y a a z h i r b e T c l o C a g- h f h n Z u— a u b n g l me ai n c lgc s ai l tu t r a d h i mp c a tr a d h w t e t cu a T n r a a g o r t e o o ia p t sr cu e n t er i a t f co o l a s n s o s h s u t rl r o t z t n o e e o o ia p c ft e g as a d a i o s T e r s a c e u t s o h t c - ti a o e o e ; p i a i f h c l gc ls a e o o l n mb t n . h e e r h r s l h w t a:E o mar h s n ty t r d mi o t h i s x fm g e n p t h s l c o n cin ew e t e r e a c e a k c n e t s b t e n h m d r g n t r l c l gc l p o e s s h i ot n n t r l s a e ord r i o u n au a e o o ia r c se ,t e mp r t au a p c c r o s i a i s me h tb o k d, n l w t h a a i fr s u c s a d e vr n n r d al a e e . e f r f h s r be r o w a l c e a d as o, i t e c p ct o e o r e n n i me tg a u l we k n d T m o e e p o l msa e h y o y h o t t e c mp e e s e c n e u n e fC a g Z u T n u b n a g o r t n p o c lg c ls ai l t c u e o e ma n p o lms h o r h n i o s q e c so h n - h - a r a g lme ai o re oo i a p t r t r ft i r be v o asu h t a h a u a a t r f h o ma in o ls d a d t e c mb n d ef cs o o i — c n mi f co .Go e n n h u d h t te n t r l fc o s o t e f r t co e n h o i e f t f s c o e o o c a tr o f e s v r me t s o l t r u h v r u a s t mp o e e i n l i f sr cu e e h n e t e a v n a e o h n Z u- a ,a d t r u h r go a h o g a o s me n o i r v d r go a nr tu t r n a c h d a t g f C a g- h t n n h o g e i n l i a p l y r a ln ig u h a co- o t lme n g i e t e C a g Z u— a o a h e e t e o t l s a il sr cu e o o i ;u b n p a n n ,s c s ma r c n r a s u d h h n - h t n t c i v h p i p t t t r f c o ma a u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研究汤放华;苏薇【摘要】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期刊名称】《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6)004【总页数】6页(P483-488)【关键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长株潭【作者】汤放华;苏薇【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3城市群是区域内众多城市通过紧密联结和有序分工后形成的城市有机体,是经济、社会和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具有动态性、空间网络结构性、连续性和开放性[1].城市群空间结构是城市群社会经济活动结构在空间上的投影,其演化过程是经济转型升级与社会制度变迁的综合反映.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湘中偏东,是由长沙、株洲、湘潭3个主要城市及其周围众多职能各异的大小城镇形成的地域综合体,是湖南省城镇最密集的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区域,处于中国“弓箭型”经济发展格局中的经济增长点和南方重要的十字路口(图1).图1 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位置Fig.1 Spatial position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二战”后,世界城市群空间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高度发展的地区,且侧重于网络城市内部水平联系的描述和测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群空间研究向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中国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发展的,如罗海藩等[2]、朱有志等[3]、秦尊文[4]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规模重构进行了研究;曾万涛[5]、李立辉等[6]对长株潭的空间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朱翔等[7] 、周国华等[8]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及优化进行了分析,王良健等[9]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以上研究主要是关于长株潭空间结构的范围、特征及定性的优化策略等,对新出现的空间结构要素的研究尚浅,从形成、发展过程的角度,动态地研究其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较少.笔者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及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并对其演变趋势进行展望,对长株潭城市群健康、合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1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条件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以自然环境为载体,受社会文化特征、工商业发展基础、社会制度等影响.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受区域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很大,且随着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经济社会体制的变迁,其空间结构演变的条件发生着变化(表1).表1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条件Table 1 Evolution ondition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Changsha, 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agglomeration 时代自然条件经济体制经济水平经济政策户籍政策土地政策基础设施农业经济时代(1949年以前)自然条件对区域空间初始格局产生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自给自足以小农经济为主,经济水平低计划经济时代(1949—1977年)自发生产无城乡户籍差别,允许人口自由流动土地私有交通落后,主要是马车和船水路、铁路、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市场经济时代(1978—2000年)自然条件中的资源条件成为影响生产分工的主要因素计划经济以计划调控来分配经济要素,经济水平有所提高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城乡户籍差别大,人口流动受限土地非商品,靠行政划拨水路、铁路、公路等水陆复合交通线信息经济时代(2001年以后)自然条件受技术改造的作用很大,出现了环境问题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格局和低碳城市影响空间结构信息经济信息化与全球化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和倾斜发展农民工流动量大,为“半截子”进城土地有偿使用,农村土地联产承包“两型社会”的建设农民工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差别缩小土地流转,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一纵两横”复合交通格局2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阶段根据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界定标志(一是新中国的成立,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三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和演变条件,将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分为传统经济时代(1949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1949—1977年)、转型经济时代(1978年以后)3个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区域空间格局.2.1 低水平离散点状的传统经济时代在传统经济时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条件对区域空间初始格局的约束较大,区域间关系受封建社会严格的行政区划层次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结构影响,区域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关系没有建立起来,城镇之间也不能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发展,整个区域城镇横向的经济联系度不强,空间分布的凝聚态特征不明显,呈现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区域空间格局.这种格局主要反映在产业空间格局和交通网络的空间格局上:产业空间格局以农业为基质,种植的农作物和主要农副产品几乎没有区际差别,虽然不同城市的手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生产规模小,区际间交换量少,因而导致了城镇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交通运输主要以湘江及其支流的水运为主,各城市之间无联系或联系比较弱.古长沙因“川泽之阻”的自然防卫优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了楚国的军事重镇,之后随农业、商业、手工业而发展起来,并一直是湖南的政治中心.湘潭因涓水、涟水、湘江下游的水运优势曾一度出现繁荣,在很长一段时期是区域乃至整个湖南的商业中心.2.2 低速均衡的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制度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行政区划的变更、交通设施的改善,促进了长株潭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核心城市的迅速形成.国家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采取“重点建设,稳步推进”的城市发展方针,大大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在此期间,湖南省工业和城镇建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长沙、湘潭、株洲等地.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提出全面大办工业,使得工业化迅猛扩展,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长株潭区域成为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引擎和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最高级节点,长株潭城市群开始显现雏形:长沙为首要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轻工业基地;湘潭是以电机、钢铁为特色的工业城市;株洲因交通和工业的发展,迅速崛起为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区域的交通枢纽和重工业城市.分布格局由历史上长期的两城(长沙、湘潭)共存的局面变为三城鼎立(长沙、株洲、湘潭)的格局,地方城镇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骨干城镇.计划经济下,长株潭区域空间结构呈现出城乡二元隔离的格局:城乡分治,城乡之间缺乏流动,城市及其工业得到有限发展,乡村因缺乏积累而得不到发展,城乡产品价格出现“剪刀差”,城市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布局等都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区域空间结构完全由政府一手塑造.在大约 30年的计划经济年代,受自上而下力量管制的长株潭区域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是一种计划空间,也是一种生产性空间.2.3 非均衡极化的转型经济时代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对外开放,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非农人口比率迅速上升,非农活动频繁,城乡第三产业得以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使得城市郊区的土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城市产业、商业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向外扩散,人口就业空间从郊区向市区转移.人口集聚的城市化和人口扩散的郊区化大大加快了城市中心区和近郊区的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人与商品强烈、频繁交互作用”[11]的城乡一体化区域,从而促进了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进.伴随经济体制转型、城市与乡村发展战略转型、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以及区域与城市规划调控手段的转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得以重组:空间差异不断扩大,空间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产业和企业布局快速调整和优化,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可见,转型经济时代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格局.3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是由点、线、面、网络、等级、流六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各要素各自演化规律的综合作用形成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整体的演变规律.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时期,主要是点、线、面等实体要素起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等级、网络、流等软要素对空间结构演进的作用越来越大.3.1 城镇节点的演化规律从传统经济时代到转型经济时代,长沙、株洲、湘潭等城镇个体规模不断扩大,内部功能不断分化演进;区域城镇之间的分工与联系不断加强,从孤立离散的状态演变成为有机联系的城镇体系,其综合演变形成城市区域化与区域城市化的格局(表2).表2 城镇节点的演化规律Table 2 Evolutionary rule of urban node演变阶段城镇发展与规模结构城市功能与结构城市间联系城市空间拓展节点类型传统经济时代长沙、湘潭等城镇只是区域商品交换的据点,行政等级决定城镇结构,规模较小单一消费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发展较快,但受计划调控制约,国有大型企业和交通运输带动了部分城镇壮大联系很弱基于自组织原理的空间缓慢生长孤立城市生产功能加强,特别是株洲成为工业城市转型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与乡镇企业促进了小城镇发展,城镇极化发展特征明显以经济计划和行政联系为主基于大中型企业、交通带动的空间个体有序生长和整体无序扩张干线城市城市新功能空间出现,工业和住宅开始郊区化各种联系不断加强基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空间蔓延,规划调控作用大.廊道城市表3 城镇通道的演化规律Table 3 Evolutionary rules of urban channel演变阶段通道的演化通道对空间扩展的带动传统经济时代湘江等河流及陆上驿道河流及驿道对区域的空间拓展作用很小,城市单一、分散、规模小计划经济时代公路为主单一交通线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发展转型经济时代高速公路与铁路为主高速公路或铁路沿线城市迅速发展,沿交通线形成区域发展轴线3.2 通道的演化规律通道的演化主要表现为通道类型的演化和通道质量的提高,对空间演化的影响,由传统经济时代的河流及低等级公路发展到计划经济和转型经济时代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对空间扩展的带动作用也不断增强(表3).3.3 空间域面的演化规律长株潭区域空间发展由均质型地域演变成非均质型极化空间,城乡二元性加强,城市核心区向外围扩散,导致二元性削弱,出现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态势(表4).表4 城镇空间域面的演化规律Table 4 Evolutionary rule of urban spatial domain surface演变阶段区域发展过程区域空间特征空间的开放性传统经济时代低水平离散发展相对均衡封闭,城镇、城乡之间隔离计划经济时代低速均衡发展区域均衡,核心城市发展转型经济时代极化不均衡发展空间极化加剧,空间扩散加强相对封闭,对外联系较少部分开放,对外联系加强区域产业特征城乡关系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关联不强城乡孤立小而全的产业体系,区域联系相对较少城乡二元产业水平分工、集群发展,区域联系加强城乡互动,但差距大3.4 等级的演化规律随着长株潭区域的发展,城市节点、轴线、域面、网络、流的等级不断增加,空间结构各要素等级在不同的尺度空间发挥作用,最终形成区域的协调发展(表5).表5 城镇等级的演化规律Table 5 Evolutionary rules of urban grade演变阶段等级分化等级载体等级作用尺度传统经济时代树枝状等级体系点各个城镇计划经济时代行政等级的垂直体系点-线-面长株潭区域转型经济时代扁平的网络等级体系点-线-面-网长株潭以外区域等级支配关系自由支配垂直支配,计划调控网络关联3.5 网络的演化规律随着长株潭区域演化条件的不断变化,区域的网络要素从无到有,功能越来越强,各网络节点的网络权力不断增大,网络功能不断完善(表6).表6 城镇网络的演化规律Table 6 The evolutionary rule of urban network演变阶段网络的形成网络的联系形式网络特征传统经济时代轴线网络封闭的近域联系地缘网络计划经济时代点-轴网络分割的计划联系行政网络转型经济时代城市群块状网络开放的市场联系经济网络3.6 流的演化规律长株潭区域低速发展时期的流非常低,流速很慢,流的内容少,主要表现为人流(人口的迁移)和初级的物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的空间逐渐扩大,流的速度加快,流的内容也不断丰富.在转型时期,科技的进步使得技术流和资本流快速增长,区域由封闭走向开放,人口和生产要素处于快速流动之中,信息的传递和转移也随之加快(表7).表7 城镇流的演化规律Table 7 Evolutionary rules of urban flow演变阶段流的主要类型流的载体流对空间的作用传统经济时代人流湘江及驿道小范围的生活物质配送,对空间影响甚小计划经济时代物流铁路、公路大范围的生产物质配送,促进区域的功能分化转型经济时代资金流、技术流水、陆复合交通资本、技术流导致空间集聚与扩散,空间重组与产业集群4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4.1 各要素的演化趋势在信息时代,超越任何距离限制的信息传输使得城市发展的要素流动更加便捷,生产和居住的所在地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进而使城市空间的集聚和分散变得更容易[12].其空间结构各要素的演化也将呈现出新的特征(表8).表8 未来时代城市群空间结构各要素的特征Table 8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lement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 future要素趋势特征节点节点类型为枢纽城市,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市场化、全球化与信息化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发育高度完善;长株潭一体化程度提高,城市之间呈网络状联系和枢纽-节点联系通道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地铁等复合交通成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通道,航空运输与信息高速公路发达,生态廊道作用明显;多条复合交通廊道形成多个发展走廊,区域空间扩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域面长株潭区域空间一体化发展阶段,开始出现高水平的空间均衡,全方位开放,参与全球竞争,城乡关系趋向融合等级点-线-面-网-流的等级不断丰富,在空间关系上,各等级城市的空间结构融入区域整体结构之中,等级分化为平等的节点与功能枢纽关系网络准确迅速的信息网络取代了物质交通网络的主体地位,区域不同地段的空间区位差异缩小,空间结构发生重构,从传统的圈层式走向网络化、大都市区化趋势,并向相对均质的网络化结构转变流流的内容、质量、水平日益增长,流的载体名目繁多,流向错综复杂,流速空前发展4.2 整体演化趋势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市场化、全球化与信息化促进城市群发育完善,长株潭区域空间将呈现出新的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网络结构特征,区域一体化程度提高,城市之间呈网络状联系和枢纽-节点联系,基于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化的空间紧凑发展与空间重组,大城市呈组团状发展:从全球化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看,长株潭城市群将形成流动空间-承转空间-地方空间,并沿区域发展轴线形成长株潭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衡阳、醴陵五大牵引空间体系;从信息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将基于流程再造,实现空间重组,形成长株潭核心城市群,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大地方都市圈以及各自的特色城镇带的空间格局;从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看,长株潭城市群在步入后工业时代后,会出现高水平的城市群景观,也会出现区际和谐、城乡和谐、人地和谐的空间结构格局,未来的城市群将走向城镇连绵带形成阶段.5 结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的综合作用体现出演变过程的规律与特征,形成城市群空间的整体格局.未来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将强化三大基础工程,即完善社会公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科学配置政府职权、完善行政程序与规范政府权力[13].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化会受到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各个城市原有的“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将消失于一个高度发达的区域网络之中,城市与区域之间不再是一个静止空间,而是一个在地域和功能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的动态弹性空间,形成“一心(指长株潭三市交界的三角地带)、一带(指湘江生态风光带)、多廊道多斑块(指利用区域内的河流、山体及丘陵串联城镇绿化隔离带、农田等)”的立体化、复合型网络状生态空间结构,在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生态基础设施保护的基础上,按照组团方式对区域的各种功能空间进行重组,促进区域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人类自身的宜居性,形成具有国际品质的宜居生态组团式城市群.英文编辑:罗文翠【相关文献】[1] 姚士谋.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1-5.[2] 罗海藩,童中贤,韩未名.湖南城市蓝皮书——长株潭城市群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9.[3] 朱有志,童中贤.长株潭城市群重构——“两型社会”视域的城市群发展模式[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0.[4] 秦尊文.首位城市与捷夫法则的验证——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0-23.[5] 曾万涛.向心发展:我们的必然选择[N].湖南日报,2006-12-05(01).[6] 李立辉,杨志.长株潭交汇区的农村城市化建设问题研究[J].台声﹒新视角,2006(1):274-275.[7] 朱翔,周国华,贺清云.推进湖南城市化进程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258-276.[8]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长株潭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热带地理,2002,22(4):330-334.[9] 王良健,周克刚,许抄军,等.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6):74-77.[10] 汤放华,陈修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特征、格局和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39.[11] 马昂主.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联系——亚洲发展中地区空间经济转变的新理论框架[J].经济地理,1994,15(1):11-15.[12] 甄峰.数字化时代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构想[J].人文地理,2000,15(2),49-52.[13] 彭澎,刘焕.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强化三大基础工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4.。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及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及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进入到了“两型社会”阶段,其中城市化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和较高的综合竞争力。
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居环境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噪音污染、水质污染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对长株潭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居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城市人居环境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对策,以期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了解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获取一手资料。
2. 数据分析法:通过分析数据和相关文献,掌握城市发展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趋势,以及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3. 实证分析法: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结果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三、选题的预期效果本文的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长株潭城市的人居环境现状,掌握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
2. 分析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和对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3.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动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4. 为其他城市的人居环境评价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文章编 号:10. 3(000. 8.6 071 2 1)40 3 0 2 4 0
S ta t u t ee l to fCha s ・ pa i l r c ur vo u i n o s ng ha・ Zhu h u- i n t n z o - a ga X
ur n a g o e a i n ba g l m r to
D0I1 . 7 4 S .. 2 8 2 .0 8 : 3 2 / PJ 1 3 . O 0 4 3 0 l 0
长株 潭城 市群 空 间结构演 变研 究
汤 放华 ,苏 薇
(. 1湖南城市学 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 院,湖南 益 阳 4 3 0 ;2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 学学 院 ,湖南 长沙 10 0 .
t r u h t er g o a p ta tu t r o o e f6 ee n s n d , h n e , ewo k d man s ra e g a ea d f w. h o g e i n ls a i l r cu e c mp s d o lme t: o e c a n l n t r , o i u c , r d o h s f n l Ur a g lm ea i n i a i o a g iu t r l c n my e a h sf au e fl w-e e ic ee s ai tu t r u h a : b a g o r t t d t n la r l a o o r a e t r so n o n r i c u e o lv l s r t p a sr cu e s c s d tl i a e u t o t c n tr c i n a n i e ,mp re t h n e s i d sic ir r h c l tu t r , n d q aen t o k n d q aec n a t d i ea t mo gc t s i e f c a n l, n it t e a c i a r cu e ia e u t e a n o i c n h s w r,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一、长株潭实验区大体情形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的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4110万,别离占全省的%和60%。2020年,城市群实现GDP 8761亿元,占全省79%。其中,作为城市群核心的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散布,两两之间半小时车程,总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1334万,去年实现GDP4565亿元,占全省%。
三、对我省的启发与建议
长株潭实验区的建设已初显成效。一体化进程加速,项目建设强力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两型“品牌聚焦效应慢慢显现。在座谈中他们以为长株潭城市群实验区在改革进展中与武汉城市圈实验区建设相较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在调研中咱们发觉,长株潭城市群实验区在进展中有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解放思想,先行先试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调研报告
省政府研究室(进展研究中心)调研组
2020年12月3日至6日,省政府研究室(进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一行赴同为“两型”社会实验区的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湖南省发改委、“两型办”、政府研究室等部门就“两型”建设的推动机制和考评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形报告如下:
(四)推动十大改革。一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长株潭是湖南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也是资源消耗相对较高的地域,目前,80%以上能源靠外输入。四个方面重点推动:第一,加速清水塘等重点区域、冶金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将长株潭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群;第二,充分发挥市场的调剂功能,健全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和交易市场;第三,增强政策的鼓励与约束作用,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提高新建项目准入门坎,促使掉队产能退出;第四,成立城市群统一的资源节约治理体制,建设节约型城市群。
基于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_以福州市为例_詹庆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表现在城市空间上则是城市空间的外向扩展以及同时发生的城市内部空间的重组[1]。
在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研究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对于梳理城市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科学进行城市规划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城市规划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
1 城市形态及其研究方法城市形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城市形态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2];狭义的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空间物质形态,是由结构(要素的空间位置)、形状(城市外部的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所组成的一个空间系统[3],是城市空间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规律的显像特征[4]。
针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在方法上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
定性方法主要是对城市形态演变进程进行图像比较、文字表述等。
定量研究城市形态的主要方法有特征值法、分形研究、网络拓扑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物理学方法等[5]。
定性研究城市形态具有形象、生动等优点,但难以抽象成参数在时间序列上做量化比较[6],而单独使用某一定量方法,很难对城市内外部形态进行全面的分析。
因此,本文以狭义的城市形态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提出结合分形研究和空间句法的方法,对城市空间的外部轮廓和内部结构演变进行综合研究。
2 分形理论与空间句法2.1 分形理论分形理论是研究复杂但是有一定意义的自相似图形和结构的几何学。
分维数D,反映了图形(或系统)对于空间的填充能力和图形不规则边界的复杂程度[7]。
在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分维数,反映了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及变化方式。
分维数增大,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紧凑度较低,用地破碎,城市空间以外向拓展为主;分维数变小,表明建设用地紧凑度变高,城市空间拓展以内向填充为主;分维数不变,说明城市进入相对稳定发展阶段。
通过计算分维数D,可以在时间序列上对比分析城市外部形态演变历程。
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1 前 言
1 1 中 部 崛起 的 背 景 .
城 市继而又 通过扩散 和乘数 效应促使 城市群 的形成 。
2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发 展 的 优 势 分 析
城 市 群 的形 成 与 发 展 以及 区 域 内各 城 市 要 素 的 集 聚 和
根据 张培 刚老先 生 的“ 肚 子” 论 , 牛 理 中部 地 区 在 我 国
交 通 。 湖 南 省 是 我 国 的 矿 产 资 源 大 省 , 全 国 占有 十 分 重 在
体 战 略 , 划 指 出 “ 持 实 施 推 进 西 部 大 开 发 , 兴 东 北 等 要 的 地 位 。 长 株 潭 地 区 不 仅 自 身 拥 有 丰 富 的 矿 产 资 源 , 规 坚 振 还
扩 散 都 需 要 一 定 的 条 件 , 括 自然 的 客 观 条 件 和 社 会 经 济 包
政治 条件 。
若 中 部 不 能 实 现 崛 起 ,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将 缺 乏 支 撑 和 后 力 , 2 1 自然 条 件 优 越 。 产 资 源 丰 富 中 . 矿 长 株 潭 地 区 是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 候 温 和 , 量 资 源 丰 气 热
托 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 一 个 或 两 个 超 大 或 特 大 城 市 作 为 地 以 区 经 济 的 核 心 , 助 于 现 代 化 的 交 通 工 具 和 综 合 运 输 网 的 借 通达性 , 以及 高 度 发 达 的 信 息 网 络 , 化 城 市 个 体 之 间 的 内 深 在 联 系 , 同 构 成 一 个 相 对 完 整 的 城 市 “ 合 体 ” 共 集 。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中 占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东 部 沿 海 地 区是 “ 牛鼻 子 , 部地 区是牛尾 巴, 部地 区正 是 牛肚 子” 因此 , 西 中 。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长株潭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长株潭城市化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典经济学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近年来,新兴古典经济学逐渐崭露头角,其强调市场运作机制、稀缺资源配置和产权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城市化问题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成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长株潭一直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城市经济圈,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一直以来都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问题也日益成为长株潭面临的严重挑战。
因此,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长株潭城市化问题研究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长株潭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长株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 分析长株潭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深入了解城市的规划建设、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挑战;2. 探讨长株潭城市化的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了解城市化进程中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3. 结合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提出长株潭城市化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为长株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参考方案。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 城市化问题的概述介绍城市化的意义和定义,回顾目前国内外城市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2 长株潭城市化问题的实证分析分析长株潭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等方面。
1.3 长株潭城市化的影响因素探讨长株潭城市化的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1.4 长株潭城市化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结合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提出长株潭城市化问题解决的政策建议,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群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各项经济指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如何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概况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
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40公里,结构紧凑。
长株潭城市群具备独特的发展条件、优势和潜力。
一是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良好;二是城际和对外交通日益便捷;三是科研实力雄厚,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多名国家两院院士;四是产业基础良好,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是六大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
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
自1982年湖南提出建立长株潭经济区至今,已经走过25年,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长株潭城市群GDP总量不断攀升。
在长株潭城市群高速发展的07-10年这四年中,三市的GDP总量不断攀升。
其中长沙的GDP总量从1790.66亿元增长到了4547.06亿元,株洲从605.3亿元增长到了1274.8亿元。
湘潭也在五年的发展中GDP突破了900亿元大关。
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
2007-2010年长株潭三市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
很明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呈直线上升状,在4年中增长了近40%(见图1)。
图12006-2009年长株潭三市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Fig 1 The averag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in Changzhutan agglomeration资料来源:根据湖南统计信息网数据整理计算The data is stemmed from th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of Hunan.第三,国内贸易总额增长,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现状及展望
的中心 距离 不 足 4 0 k m, 发 展 势 头迅 猛 。1 9 3 5年 粤
汉 全线 通 车并 与京 汉 铁 路 接 轨 , 正 式 奠 定 了长 沙 在
长株 潭 可持续 发 展 的人 口对策 。陈湘 满构 建城 乡经 济 社会 一体 化发 展 测 度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和评 价 模 型 , 对 环长 株潭 城市 群城 乡一 体化发 展进 行实 证研 究 。 ( 2 )长 株潭 城 市群 产 业 发 展 方 面 : 张 亚斌 认 为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研 究 现 状 及 展 望
李 夺 ,任 海 洋 ,庄 继 生
( 1 . 南 阳理 工学 院建 筑与 城市 规划 学 院 2 . 南 阳市 规划 设计 院
摘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要: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是 区域 发 展 的核 心增 长极 、 中部 崛 起 的 战 略 支 点 、 全国两 型社会 的典型示 范 区, 学 者 们 对 其
体 组 合模 式 … , 直到 1 9 1 5年 , 英 国社 会学 家格 迪 斯 首 提 城市 群 的概念 , 成 为 西方 近代 系统 区域 规 划 思 想建 立 的 标 志 。2 0世 纪 6 0年 代 , 我 国 城 市 地
理 学 家严 重 敏 在 我 国开 创 了“ 城 市群” 问题 研 究 的 先 河 J 。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后 , 随 着 我 国城 镇 化 进
程 的加 快 , 在该 领域 的研 究 取得 了长 足 的发展 。 随着 我 国城 市群 理 论 与 实证 研 究 的深 入化 、 系 统 化 发展 , 许多 专 家学 者开 始关 注 长株潭 城 市群 , 并 对 其进 行 了深 入 的研 究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于 2 0 0 7年 1 2月 1 4日成 为 国家 综 合 配套 改 革 试 验 区 , 对 它 的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
作为 国家老工业基地 , 长株潭城 市群 重化 工业比重仍 然偏 高, 株洲重金属污染区面积达 2 4 7 平方公里 , 湘江水体污染严重 威胁着三 市居 民的饮水安全 。湖 南将加快城 市群产业结构 调
5 . 3 .。同年三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 2 . 2 5: 9 3 3 02 2亿元 , 占全省 的 4. 6 %。20 年 , 4 0 8 长株潭城市群工业增加值为 2 4 . 090 3亿元 ,
南方 重要 的 “ 字路 口”可 谓 东 西逢 源 , 十 , 南北 策 应 , 得 益 于 东 既
长 株 潭 三 市沿 江 分 布 , 市 所 用水 源 9 % 赖 湘 江 。 o8 城 0依 2 0—
22 年规 划建设长株潭核心 区湘江风光带 163 00 5 .公里 ,其中长
沙 片 7 . 里 、 洲 片 4 . 里 、 潭 片 3 . 里 。湘 江风 光 8 7公 株 2 7公 湘 49公
1 发 展 思路 、
城区绿美相融 、 城郊森林环绕 、 城外绿海 田园的城市森林体
系, 自然 与城市和谐共处 。
721 年发展 目 、0 0 标
长株潭三市人均 G DP达 32万元 , . 长株潭成为中西部 有重
要影响力 的城市群和中部崛起 的战略增长极 ; 步建 立比较完 初
善的建 设资源节约 型 、 环境友好 型的体制机 制 , 为我国城市群
O S M Y C NO e_- ■ ■ PRR E O A ● ■ ■
一
半以上 , 城市化率达到 8%。 2
三、 长株 潭 城 市 群 “ 型 社 会 ” 两 建设 的主 要 创 新 之 处
1建 设 绿 心 式 生 态型 城 市 群 、
合 理 的范 围之 内 。
长株潭绿心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可识别性研究
2. 0 1年 1 1 2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Vo . 1 N . 12 . o 4
De . 011 c2
J u n l fHu a n t u eo gn e ig o r a n n I si t fEn ie rn o t
长 株 潭 绿 心 地 区城 市 空 间形 态 可 识 别 性 研 究
基 金 项 目 南 省教 育 厅 科 研 资 助 项 目(9 2 3 . 湖 OC 7) 作 者 简 介 。 亚 玲 (9 6 ) 硕 士 , 李 17 一 , 讲师 , 究 方 向 城 市 与 建筑 形 态 . 研
第 4期
李亚 玲 : 长株潭 绿 心地 区城市空 间形态 可识别 性研究
的生态旅 游企业 、 高端低 碳服 务企业 、 论坛 会展 中心 以及体 育公 园等产业 实 体 机构 ; 时提 升 原居 民 的 同
生活环境质量 , 实现和谐共生. 要达到以上 目标 , 其
中一个 重要 的因素是 : 证 本 地 区城 市 空 间形 态 能 保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1— 6 3
李 亚玲
( 湖南 工程 学 院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 潭 4 1 0 ) 湘 1 14
摘
要 :长株 潭城 市群绿 心地 区担 负着 生态公 共客厅 和 都 市生 态绿心 的 重要 城 市功 能 , 达 到 以上 目 要
标 , 中一 个重要 的 因素是 : 升本 地 区的城 市空 间形 态的 可识 别 性. 于长株 潭城 市群绿 心 地 区的 自 其 提 基 然人 文条件 , 通过 随机 调 查和 实地调研 , 述 了建设长 株 潭城 市群 绿心 地 区可 识别 性 的 两个条 件 : 体 论 整 性认 知和独特 性认 知 ; 而提 出了具 体建设 实施 策略. 进 关键词 :长株 潭 ; 心地 区 ; 绿 空间形 态 ; 可识 别性 中图分 类号 :TU9 4 1 8 .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1 7 一l 9 2 1 ) 4 0 6 0 6 1 l X( 0 1 O —0 8 - 5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研究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研究周奇志摘 要: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是提高湖南在中部地区乃至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增强省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已引起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富民强省的精神,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对策,力求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市群;中部崛起;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2-004-05作 者:湖南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长沙市汽车东站站长;湖南,长沙,410121绪 论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
战略的推出,给中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自“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后,各级政府、学术界及研究机构积极的投入到“中部崛起战略策略”研究当中,以寻求最佳战略策略使中部快速、稳健的崛起,以促进我国各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面对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这一全方位发展态势,包括湖南在内的中部六省在工业化进程上水平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速度也落后于一些西部省份。
中部地区出现相对的衰退,经济地位下降,种种迹象表明中部地区有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势。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部崛起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的目标,目前“中部崛起”已经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
中部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而且是最重要的农业基地,就业问题的根本改善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中部的崛起。
在战略性产业布局上,中部是东南沿海产业转型的依托,更是东南沿海产业输出的承载地。
中部是中国东西两翼的物流枢纽、产业过渡带、各种市场要素的流动结点、新经济增量的基础。
长株潭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长株潭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制约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长株潭大城市群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
因此,如何真正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使周围一定范围内城市与中心城市能够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从而形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推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长株潭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长株潭大城市群属于后发类型,内生动力较为薄弱,再加上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分割封闭,城市功能的发挥受到压抑。
具体来看,长株潭大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利用的同质性加大了对资源的压力城市群经济演化的方向是高度的社会劳动分工与协作。
考察长株潭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现:从第一产业来看,群域内同是粮猪型产业模式,多为分散式经营,内部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从第三产业来看,其支柱产业基本上都是商贸餐饮业、运输邮电业等传统产业,传统行业大而不强,一般商品市场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服务于生产的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够,离城市经济发展现代化、社会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还有极大差距。
第二产业布局近似,相互之间没有形成有机、合理的产业分工,关联程度不高,且缺乏在全国同行业有影响的优势产业群和大型企业集团,支柱工业中拥有较高集中度的行业不多,跨市发展的企业缺乏。
长株潭三市工业前四位的产业大多雷同,如长沙为机电、食品、纺织、化工;株洲为冶金、化工、机电、建材;湘潭为机电、纺织、冶金、化工。
从企业分布看,三市相同的国有企业比较多,如冶金工业除湘潭钢铁公司外,尚有长沙钢厂、株洲钢厂和酒埠江钢厂,其规模都很小,有的已经半停产。
其建材工业、有色冶金工业、机械工业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而且,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关联程度也不高。
根据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计算,湖南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1.0000,可见“3+5”城市群工业结构相似程度也很高。
建设长株潭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建设长株潭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城市群建设是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发展和升华,是党中央在科学把握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性部署。
生态文明和城市群首次同时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两者的有机结合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在目标定位上要把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就是要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城市群发展新路。
建设长株潭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方略,是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提升,是新时期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创新性部署。
城市群建设是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发展和升华,是党中央在科学把握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性部署。
生态文明和城市群首次同时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两者的有机结合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因此,为求得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城市群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按十七大精神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把生态文明和城市群战略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走出一条由传统城市群发展模式向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变的城市群发展新路子。
基于“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道路交通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道路交通评价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城市交通状况越发突出。
然而,在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的同时,对于不同城市类型的交通管理和规划却很少有差异性的考量。
据此,本研究旨在基于“两型社会”理论,从城市类型角度,探究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为城市群规划和交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道路交通量、环境、安全等指标来评价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而探讨城市类型因素对于城市群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对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类型城市进行分类;2. 采集道路交通量、环境、安全等指标数据;3. 以建立的城市类型分类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量、环境、安全等指标;4. 基于分析结果,初步探讨城市类型对于城市群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
该研究旨在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并探究城市类型因素对于交通状况的影响,进而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预期结果研究预期结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现:1. 对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类型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进行评价;2. 发现不同类型城市在道路交通量、环境、安全等指标上的差异;3. 分析城市类型因素对于城市群道路交通状况的影响;4. 探讨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管理和规划策略,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四、研究创新性本研究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城市或多个城市的交通评价,而是基于“两型社会”理论,从城市类型的角度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中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和交通状况,拓展了城市群交通规划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同时,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注重数据分析和理论探讨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的开题报告
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长株潭”是指中国湖南省的三座城市——长沙、株洲、湘潭以及两个县级市——韶山和浏阳之间形成的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不仅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还是湖南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东南沿海经济带连接的重要枢纽。
同时,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福建省省会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的发展,而“长株潭”也被认为是中国城市群发展中具有潜力与优势的一个地区。
因此,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组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组织方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对“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城市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 城市群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探究“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东南沿海经济带等外部环境的关系,分析城市群在全国格局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3. 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比较不同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模式以及其优势和劣势。
4. 城市群的城市间协同与合作:探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协同和合作,分析如何加强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助,提升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5. 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等形势,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挑战。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文献研究:收集、整理相关文献,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实地调研提供参考。
实地调研:对“长株潭”城市群的主要城市和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分析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组织形态和发展情况。
案例研究:选取“长三角”、“珠三角”等已有的城市群作为比较对象,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城市间协同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长株潭”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 6卷
张
琦等 :基 于分形理论 的长株 潭城 市群形 态研 究
3 9
2 .网格维数 ( 1 )数 据采 集 和使用 的 软件
本次 研 究所 用 的数据 资 料 主要 来 自长 株潭 城 市 群 的土地 利用 现状 图 ,首 先需 将土 地利 用 现状 图进 行几 何校 正 , 利用 P HO T O S HO P对长 株潭 城 市群 建成 区的边 界进 行提 取 ( 由于 图面分 辨率 较 低 ,图形 色 彩 相 近 ,所 以需 要 参 照 G o o g l e E a r t h 的遥 感 图像 进 行 比较 校 正 ) 。 然 后 将 图 片 导 入
3 0 多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国家 2 0 0 年的城市化历 程 。继工业化 、市场化之后 ,城市化成为推动中
国经济 社会 发 展 的 巨大 引擎 。
( 三 )长株 潭城 市群 “ 两型 ”社 会 建设 背 景
l 。 g ( a 0 ) + l o g
】 ,测得 数据 后 ,
作l o g [ P ( c ) / £ 】 l o g [ ( 8 ) “ / 8 】 图, 从 其 中直线 部 分 的斜率 的倒 数 ,可 以得 到分 维数 D。一 般来 说 , 分 维值 越 大 ,斑块 不规 则 程度越 大 ,如 此城 市建
研究增多了,但是研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普遍 问 题 。首先 是难 以找 到具有 时 间序 列 的城 市基 础数
据 ,在时 间序 列上 对 城市 空 间形态 作 量化 对 比较
为困难 。其次 ,学者们热衷于研究城市形态的扩
展而忽视 了城市 中各种功能空间的演变和替换 、 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作用 的研究 ,并且缺乏从多 角度 出发 对城 市 空 间形态 演 变 的研 究 。最 后 ,对
4 1 0 0 0 0 ;2 .太原王孝雄建筑设计 院 , 太原 保定 0 7 1 0 0 0) 0 3 0 0 0 0 ;3 . 北京赛 ( 1 .中机 国际工程设计研究 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长沙
博思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 ,河北
摘
要 :基 于分 形 理 论 对 长株 潭城 市 群 形 态进 行 定 量 分 析 , 以 边界 维 数 和 网格 维 数 为 理 论 基 础 ,利 用分
_
f
d o i : 1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6 7 2 — 1 9 4 2 . 2 0 1 5 . 0 3 . 0 0 7
文章编号 :1 6 7 2— 1 9 4 2( 2 0 1 5 ) 0 3 — 0 0背 景
何建设健康 、 可持续 的城市是城市群发展的机遇 , 也是 一 大挑 战 。
形理论研 究城 市群 的外部 形态 ,即城市群建成 区的边界 ,可以把握城 市群 形态演变的重要方 向,通过研究 可 以发现 ,长株潭城 市群的发展 受到 交通 、河流影响较 为明显 ,并且在发展过程 中,城 市用地越 来越趋 于紧凑, 扩 张方 式以内向填 充为主。 关键词 :分形 ;分 维;形 态 ;长株 潭城 市群 中图分类号 :F 2 9 1 . 1 文献标 识码 :A
形 周 长为 P, 设 面积 为 A,设 测量单 位 尺寸 为 £, 则 P与 £的一次 方 成正 比 ,A 与 £的二次方 成 正 比 。他 们几 个 量之 间 的关 系可 以用 如下 的公 式来
表示 :
:
2 0 1 1年 中 国城 镇人 口 占总人 口的 比重 达 到 5 1 . 2 7 %,接 近世 界 平均水 平 ,这说 明 中国仅用 了
2 0 0 7年 ,长株 潭 城市 群作 为首 批被 选 为 “ 两 型 社会 ”建 设综 合 配套 改革 试 验 区的城 市 群 ,如
收 稿 日期 :2 0 1 5 - 0 3 . 1 4
作者简介:张琦 ( 1 9 8 8 一 ) ,女 ,湖南永州人 ,硕士,主要从事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周顺裕 ( 1 9 8 7 . ) ,男,湖南永州人 ,硕士,主要从事城市群 形态及建筑设计研究;赵丽娟 ( 1 9 8 7 一 ) ,女 ,山西临汾人 ,学士,主要从事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 ;李艳翠 ( 1 9 8 7 . ) ,女,河北任丘人 ,学士.主要从 事城 市 设计 研究 。
( 四 )分形 理论 对城 市 形 态研 究 的影 响
( 一 )城 市形 态的 演 变研 究一直 是热 点 问题
近些 年 ,中国对 于城 市 空 间及 其 演 变过程 的
分形 是 大 自然 的优化 结 构 ,在研 究人 居环 境 的改 善 和人 地关 系 的调 和过 程 中 ,分 形具 有重 要 的实 践 意义 。城 市形 态分 形研 究 的许 多成 果对 城 市地 理学 的理 论研 究 和未 来城 市规 划事 业 的发展
城市 空 间形态 演变 研 究 的多 学科交 融 以及 研究 方
有着重要 的参考价值 。分形维数可 以解释城市形 态演变的特征 ,分形 中的 自相似性 ,为城市各种 尺度的要素分布提供了参考意见 。[ 1 】
二 、城市 群 外部 形态 分形 分析
( 一 )两种 分形 维数 计量 方 法
法 的集成 度研 究较 为 缺乏 。因此 ,还 需要 从研 究
方法集成 、理论体 系构建 、时空尺度变化和内在 机理揭示等这些方面加强分析。
( 二 )快速城 市化导 致城 市形 态的剧 烈演 变
1 . 基 于周 长 一面积关 系
这是 Ma n d e l b r o t 首次提出来的。 设不规则图
第3 6 卷 第3 期 2 0 1 5 年5 月
城 市
学 刊
Vo1 . 3 6 No . 3 Ma v 2 01 5
J 0URNAL OF URBAN ST UDI ES
基 于分 形 理 论 的长 株 潭 城 市群 形态 研 究
张 琦 ,周顺裕 ,赵 丽娟 ,李艳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