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传播管理 复习笔记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面对突发事件、灾害或危机时,组织如何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措施,对外部公众传达信息,维护组织形象,减少负面影响。
以下将介绍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主要知识点和技巧。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组织在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传播方法和措施,目的是对外部公众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从而保护组织声誉和形象。
危机传播管理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危机,避免负面传播,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组织的损害。
二、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 透明度原则:公开、真实、及时地向公众传递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
2. 多方沟通策略:与公众、媒体、利益相关者等建立有效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和回应关切,提高危机处理的效果。
3. 组织承担责任策略:主动承担责任,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4. 关注受众情绪策略:了解公众情绪,针对性地传播信息,缓解紧张情绪,避免产生恐慌和恐惧心理。
三、危机传播管理的步骤与措施1. 危机预警: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及早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为危机传播管理提供依据。
2. 危机评估:对危机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危机的性质、范围、对组织可能造成的影响等,为后续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 信息收集与整理: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危机相关的信息,确保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信息发布与传播:根据不同平台和渠道,以及针对不同受众,制定针对性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策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5. 反馈与调整:通过与公众、媒体等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反馈信息,根据情况做出调整和回应。
四、媒体管理与监测1. 媒体关系管理:建立并维护与媒体的友好关系,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
2. 危机舆情监测: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对危机信息和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3. 媒体训练与引导:针对危机传播,进行媒体训练和引导,提高组织在媒体面前的表达能力和形象维护能力。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置?
第五章 危机预警
概要 “危机预警” 的定义 ——组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 对危机的诱因及危机的征兆进行
事前监测和评判,并据此作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
“风险”与“危机”—— 俩不同概念,前者(可能出现的威胁或危险)是后者的前奏;后者
热线接待人员/财务主管/新闻发言人——八类(按知识/技能/特质挑选)
危机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 :知识、技能、特质
组织模式— —ICS/SEMS/CMSS
危机管理组织的权力配置— —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
思考题 1,什么是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能体系?它包含了哪些具体任务 2,危机管理小组的基本构成人员有哪些? 3,危机管理小组成员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4,结合实际说你对ICS, SEMS, 和CMSS三种危机管理组织模式的认识及对公有
谣言的公式:
阿尔波特和波茨曼: R(谣言) =i (重要性)× a(模糊性)
克罗斯: R(谣言) =i (重要性)× a(模糊性)× c(批判能力)
胡百精的 4a 公式: R=a(模糊性)× a(反常度)× a(关注度)× a(人面对谣言的各种反
应能力)
谣言的类型与结构:
牢骚性/攻击性/宣传性/牟利性/误解性
第三章 危机传播系统
概要 三个问题——危机传播的特点、危机传播的模式、危机中谣言传播与控制。 “ 3F”假设:危机传播流由信息流、影响流和噪音流三部分构成,整个危机传播管理 都是围绕控制危机信息流、引导危机影响流和消解危机噪音流这三条主线展开的。
第一节 传播与危机传播 传播的本质—— 1,一种信息共享过程;
2,组织战略规划下的危机预控/处理/恢复管理能力
动态:危机是时序上的过程管理—— Augustin 的 6 阶段;希斯的 4R 模式; 5 阶段;5P。
危机传播管理重点复习题
危机传播管理重点复习题1. 什么是危机传播管理?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负面舆情发生时,组织或个人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传播策略,来管理和应对危机,维护声誉和社会形象的过程。
2. 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快速反应原则:在危机发生后,组织需要迅速作出反应,控制和应对危机。
- 透明度原则:组织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应提供真实、准确、公开的信息,增加公众信任度。
- 一致性原则:组织在危机传播中的信息传递应一致,避免信息的矛盾和混乱。
- 合作原则:组织应积极与媒体和相关利益方进行合作,共同解决危机问题。
3. 危机传播管理的步骤有哪些?- 识别和预防危机:通过风险评估和早期警示机制,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因素,并采取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
- 危机准备:建立危机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在危机发生前进行预案制定和演练。
- 危机发生:快速反应,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危机,并及时向公众提供准确信息。
- 危机恢复:评估危机影响,制定恢复计划,并通过有效的传播策略和行动来恢复组织声誉和社会形象。
4. 在危机传播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危机管理的效果?- 危机的性质与严重程度: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危机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 组织的声誉和公众信任度:具有良好声誉的组织在危机中更容易获得公众支持。
- 沟通和传播策略的选择:恰当的沟通和传播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危机并减少负面影响。
- 领导和管理决策的质量:组织领导的决策和行动对危机管理结果有重要影响。
5. 列举危机传播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 危机公关策略:通过媒体关系、危机预警、舆情监测等手段,及时了解和应对危机。
- 危机沟通机制:建立内外部沟通渠道,及时传递准确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 社交媒体管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危机信息发布和管理,与公众互动。
- 媒体管理: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通过正确的信息传递方式与媒体合作。
- 危机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危机模拟演练,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和准确度。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公众关注的问题时,组织和管理各类信息,以减少负面影响,保护组织声誉和公众利益的过程。
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和互联网时代,公众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因此,掌握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存在重大隐患,其具有公众关注度高、危害程度大及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公共危机可以是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矿难)以及组织内部的事故或错误行为(如产品污染、管理失误)等。
面对公共危机,组织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危机传播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组织的负面影响。
二、危机传播管理的原则1. 及时响应:在危机发生后,组织应尽快采取行动,快速回应公众关切,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最新的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和猜测。
2. 信息透明:组织在危机中应主动公开信息,向公众透明披露相关信息,尽量回答公众的疑问与担忧,增强公众的信任感。
3. 情景管理:在危机处理中,组织要根据不同情景采用合适的传播方式和沟通策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良好的沟通效果。
4. 多方协调:在危机传播管理过程中,组织需要与政府、媒体、相关利益方以及其他组织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减少争议和冲突。
5. 学习与改进:危机传播管理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组织需要从每个危机事件中吸取教训,完善危机应对与传播管理的体系,提高应对能力和抗危能力。
三、危机传播管理的具体措施1. 预警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可能引发公共危机的信号,以便组织能迅速做出反应并制定合适的危机应对策略。
2. 信息收集与分析: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危机相关的信息,了解公众和媒体的关切点和态度,为组织的信息发布提供参考和依据。
3. 危机沟通团队:组织应建立专门的危机传播团队,包括公关专家、法务人员和媒体代表等,以确保危机传播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
危机传播管理(胡百精)暨大期末复习资料
危机传播系统:危机传播要素: 核心要素,次级要素,边际要素,干扰要素危机传播机制:互动模式:危机传播流:是指信息由传者发出,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受者的社会过程。
利益相关者:每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和特定的人群联系在一起。
他们与组织结成或远或近的利益关系,达成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契约。
4C假设:沟通communication,利益common-interest,共识common-view,契约contract危机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核心要素:5W: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次级要素:危机起源(导火索),传播符号,怎么传播,参与者,接受者,反馈边际要素:劝服目的,劝服情境,劝服规范,劝服流程干扰要素:噪源分析,噪音控制,噪音利用危机传播机制有何特点?1危机传播是混乱符号和不确定意义的共享过程。
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对符号的选择,编码和解码都面临着困境。
2危机传播是信息传播主体与客体非秩序化复杂互动的过程;3危机传播是一个失衡的信息系统,是各种信息碎片的杂合体。
如何管理危机传播流?指明了危机传播管理的主线方向——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解噪音流危机预警:组织采取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危机的诱因及危机的征兆进行事前的监测和评判,并据此作出危机警示的管理行为。
危机监测:危机评估:危机预报:危机传播应急预案:危机预警策略:1教育策略2排除策略3缓解策略4转移策略5防备策略危机预警体系包含哪些部分,各自有何功能?危机传播体系包含监测,评估,预报三个部分,分别有如下功能:分析风险信息监测危机动态处理相关信息建立评估指标形成评估结论发出危机预报实施危机预控危机修辞:古典修辞学派:科拉克斯(第一篇有关修辞的论文)和弟子提西亚斯开创了修辞技巧流派;哲学流派:柏拉图:修辞的本质就是善言雄辩,是一个可以产制意义,创造知识,开发学问的过程,因此修辞必须以表达真和实在为目的和责任。
亚里斯多德提出修辞三要素:逻辑,信誉,情感。
危机传播管理笔记(胡百精)江苏自考03296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什么是危机识记:危机。
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
领会:危机定义包含的要点;1、“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系统失常”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
2、“可能破坏正常秩序和目标”强调了危机对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潜在破坏性。
3、“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以及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良善价值观和清明心智的决策,言说与行动并重的响应和解决方案。
4、“威胁性事件、状态和结构”明确了危机的定位。
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危机”是危机定义的典型案例。
危机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结构而非单纯的冲突性事件的原因。
P41、从社会实践层面看,“事件说”未能提示危机的本质,缺少对危机的整体观照和全面分析。
2、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路看,遭遇危机、应对危机可谓是人类的基本在世状态。
“在危机中”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
3、自启蒙和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社会与二三百年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繁荣,也逐步走向了更加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发展阶段——风险社会。
(二)危机的特征与类型领会:考察危机特征时应重点把握的矛盾关系;对危机特征的考察,就要重点把握几个动态转化、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1、从生成论看,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从结果导向看,危机可谓破坏性与建设性兼而有之。
3、从管理和控制层面看,危机总是由特定的社会主体来承受,同时又处于普泛、热切的公众关注之下,因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公共性特征。
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
“导火索”和“燃点”事件是偶然的,,危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关联,必然会遭遇偶然性,偶然性则使必然性成为现实。
2、渐进性与紧迫性。
时间紧迫,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和决策;资源匮乏,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沟通不畅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和配置资源;多米诺骨牌效应或涟漪效应,必须形成一整套策略以防止危机的扩散和蔓延。
江苏自考 03296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复习大纲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什么是危机识记:①危机。
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
领会:①危机定义包含的要点;1、“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系统失常”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
2、“可能破坏正常秩序和目标”强调了危机对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潜在破坏性。
3、“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以及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良善价值观和清明心智的决策,言说与行动并重的响应和解决方案。
4、“威胁性事件、状态和结构”明确了危机的定位。
②危机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结构而非单纯的冲突性事件的原因。
P41、从社会实践层面看,“事件说”未能提示危机的本质,缺少对危机的整体观照和全面分析。
2、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路看,遭遇危机、应对危机可谓是人类的基本在世状态。
“在危机中”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
3、(二)危机的特征与类型领会:①考察危机特征时应重点把握的矛盾关系;对危机特征的考察,就要重点把握几个动态转化、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1、从生成论看,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从结果导向看,危机可谓破坏性与建设性兼而有之。
3、从管理和控制层面看,危机总是由特定的社会主体来承受,同时又处于普泛、热切的公众关注之下,因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公共性特征。
②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2、渐进性与紧迫性(多米诺骨牌,组织的生命周期分潜伏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四阶段,渐进性表现的五个阶段:震惊—伤痛—愤怒—狂欢—漠然)3、破坏性(有形损害和无形损害)与建设性(主要表现在:警钟和疫苗效应,“时势造英雄”的效应;有形损害/无形损害)4、个体性与公共性(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③按“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划分的危机类型。
P10“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划分危机类型:人为与非人为的标准,内与外的标准。
03296 危机传播管理资料整理 2016.10
危机传播管理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1.危机的两个共性:1〕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和破坏性等属性2〕除赫尔曼外其他研究者都把危机定义为一类特殊“事件〞或称为事件说2.危机的属性: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和破坏性3.危机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开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做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构造。
4.危机的定义包含几个要点:1〕外、内——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2〕可能破坏秩序目标—强调危机对组织自身开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潜在破坏性3〕紧急决策、响应与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4〕威胁性事件、状态构造——明确了危机定位5.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2〕渐进性与紧迫性3〕破坏性与建立性4〕个体性与公共性6.危机往往是由特定的偶然要素促发的。
7.危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严密关联,必然性会遭遇偶然性,偶然性那么使必然性成为现实。
8.危机生命周期一般分为:1.潜伏期2.爆发期3.解决期4.恢复期9.渐进性的五个阶段:1.10.危机的破坏性:1〕有形损害2〕无形损害11.危机的建立性:1〕危机具有“警钟〞“疫苗〞效应2〕危机具有“时势造英雄〞效应12.从危机的内涵和属性出发,在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分类:1〕人为危机与非人为危机2〕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13.危机要么因人而起,要么作用于人,人永远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
14.危机管理四个维度界定:1〕危机管理是一种情境管理2〕危机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3〕危机管理是一种沟通管理4〕危机管理是一种行为管理15.上升到战略层面危机管理首先要“务虚〞16.务虚的三个层次:1)树立危机意识2)形成危机应对观念3〕构建危机管理思想17.危机管理的根本原那么:1)预防第一原那么2)制度保障原那么3)全局利益原那么4)积极担责原那么5〕老实守信原那么18.危机管理的框架:1.作为组织生存和开展根本能力的危机管理,它和组织谋求开展、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2.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它将危机应对逻辑嵌入组织的整体开展战略;3.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的危机管理,它指向了组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财富与精神、整体性进步与可持续开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危机传播管理笔记(胡百精)江苏自考03296(可编辑修改版)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什么是危机识记:危机。
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
领会:危机定义包含的要点;1、“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系统失常”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
2、“可能破坏正常秩序和目标”强调了危机对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潜在破坏性。
3、“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以及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良善价值观和清明心智的决策,言说与行动并重的响应和解决方案。
4、“威胁性事件、状态和结构”明确了危机的定位。
2008年“三鹿问题奶粉危机”是危机定义的典型案例。
危机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结构而非单纯的冲突性事件的原因。
P41、从社会实践层面看,“事件说”未能提示危机的本质,缺少对危机的整体观照和全面分析。
2、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路看,遭遇危机、应对危机可谓是人类的基本在世状态。
“在危机中”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
3、自启蒙和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社会与二三百年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繁荣,也逐步走向了更加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发展阶段——风险社会。
(二)危机的特征与类型领会:考察危机特征时应重点把握的矛盾关系;对危机特征的考察,就要重点把握几个动态转化、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1、从生成论看,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从结果导向看,危机可谓破坏性与建设性兼而有之。
3、从管理和控制层面看,危机总是由特定的社会主体来承受,同时又处于普泛、热切的公众关注之下,因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公共性特征。
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
“导火索”和“燃点”事件是偶然的,,危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关联,必然会遭遇偶然性,偶然性则使必然性成为现实。
2、渐进性与紧迫性。
时间紧迫,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和决策;资源匮乏,必须在人力、财力、物力不足,以及沟通不畅的情况下有效整合和配置资源;多米诺骨牌效应或涟漪效应,必须形成一整套策略以防止危机的扩散和蔓延。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知识点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知识点公共危机传播管理是指在面临公共危机时,通过合理有效的传播策略和措施,对事件进行管理,控制危机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同时保护和提升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本文将从传播管理的重要性、传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传播管理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传播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危机是指突发的紧急情况,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度关注度的特点,对社会、组织和个体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公共危机中,传播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传播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及时获取和传递信息,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谣言的传播。
其次,传播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有效控制信息流通的渠道,避免信息过度扩散,降低公众恐慌情绪。
再次,传播管理可以帮助组织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增强公众对组织的信任,保护和修复组织的声誉和形象。
二、传播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1. 坦诚公开原则:在公共危机中,组织应该秉持坦诚公开的原则,及时向公众通报危机事件的真实情况、影响范围和预防措施,回应公众关切和疑虑,避免信息的隐瞒和掩盖。
2. 灵活应变原则:公共危机的性质多样、变化迅速,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措施,保持与时俱进,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反馈。
3. 多元渠道策略:组织应通过多种传播渠道进行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如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社交媒体等,以覆盖不同受众群体,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和覆盖率。
4. 预案管理策略:组织应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危机传播管理的责任人和流程,制定危机应对的具体措施和步骤,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和主动性。
三、传播管理的实施过程1. 危机识别与预警:组织应通过信息收集和风险评估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机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危机进行预警和预测。
2. 危机反应与控制:一旦危机发生,组织应迅速制定传播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及时对外发布信息,控制危机的治理范围和舆论导向。
3. 危机恢复与修复:在危机过程中,组织应努力恢复受损的声誉和形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修复公众信任,通过危机的有效管理,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 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15.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危机与危机传播管理1.组织危机定义、特点及分类(1)组织危机定义“危机”一词,是指“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
从公共关系实务操作角度看,其关心的危机大多是所服务的组织所要预防的、所要应对和处理的那一类危机,是自身组织所要预防、所要应对和处理的“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又是即将影响组织的利益、形象乃至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或事件。
危机从其自身发展来说,一般有四个阶段:前兆期——加剧期——处理期——消除期。
(2)组织危机特点 组织危机定义、特点及分类 组织危机与危机传播管理 危机传播管理内涵及意义 危机管理组织架构的设置 危机传播管理的组织落实 “发言人”制度的确立 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通道的建立 组织危机形态的预测 组织潜在危机的评估 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危机传播管理的若干原则 事实路径 危机传播管理“事实与价值模型” 价值路径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之七:危机传播管理①危机的普遍性。
指任何能出错的都会出错,这是危机的法则。
②危机的突发性。
指危机的发生在时间上和征象上往往是不可预见的,或不可完全预见的。
③危机的严重性。
指出现危机对组织的形象、信誉、公众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
(3)组织危机分类组织危机分类是对具有公关意义的组织危机作出大致的、架构性的区别。
①从一个组织的工作层面来区别,危机可分为经营危机、管理危机、法律危机、素质危机和关系危机等。
②危机还可以从危害或破坏的严重性程度来划分,有直接影响到组织或公众人物的生死存亡的一类危机,还有由于生产、管理、工作失误而给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类经常性危机。
2.危机传播管理内涵及意义(1)内涵:组织的危机传播管理是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而言的,既要分析预测危机的可能发生,又要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制定出针对性的传播措施来,以有条不紊地将危机化解,进而重新修复信誉和公众关系。
实用文档之03296 危机传播管理资料整理 .10
实用文档之"危机传播管理"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1.危机的两个共性:1)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和破坏性等属性2)除赫尔曼外其他研究者都把危机定义为一类特殊“事件”或称为事件说2.危机的属性: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和破坏性3.危机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做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
4.危机的定义包含几个要点:1)外、内——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2)可能破坏秩序目标—强调危机对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潜在破坏性3)紧急决策、响应与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4)威胁性事件、状态结构——明确了危机定位5.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2)渐进性与紧迫性3)破坏性与建设性4)个体性与公共性6.危机往往是由特定的偶然要素促发的。
7.危机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紧密关联,必然性会遭遇偶然性,偶然性则使必然性成为现实。
8.危机生命周期一般分为:1.潜伏期2.爆发期3.解决期4.恢复期9.渐进性的五个阶段:1.震惊2.伤痛3.愤怒4.狂欢5.默然10.危机的破坏性:1)有形损害2)无形损害11.危机的建设性:1)危机具有“警钟”“疫苗”效应2)危机具有“时势造英雄”效应12.从危机的内涵和属性出发,在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分类:1)人为危机与非人为危机2)内部危机与外部危机13.危机要么因人而起,要么作用于人,人永远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
14.危机管理四个维度界定:1)危机管理是一种情境管理2)危机管理是一种资源管理3)危机管理是一种沟通管理4)危机管理是一种行为管理15.上升到战略层面危机管理首先要“务虚”16.务虚的三个层次:1)树立危机意识2)形成危机应对观念3)构建危机管理思想17.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预防第一原则2)制度保障原则3)全局利益原则4)积极担责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18.危机管理的框架:1.作为组织生存和发展基本能力的危机管理,它和组织谋求发展、创造财富的能力同等重要;2.作为战略的危机管理,它将危机应对逻辑嵌入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3.作为一种价值体系的危机管理,它指向了组织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财富与精神、整体性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理性选择。
03296 危机传播管理
03296 危机传播管理第一章导论(一)危机1、(识记)危机的定义:是指事物由于量变的积累,导致事物内在矛盾的激化,事物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这种质变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阻止质变的发生或减少质变所带来的损害,需要在时间紧迫、人财物资源缺乏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决策和行动。
(P5)2、(识记)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机会:①组织革新的机会②组织内部的团结③组织内部自我反省的机会④展示组织形象的机会(P7)3、(识记)风险的概念: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①事件是否发生无法确定②发生时间无法确定③发生状况不确定④事件发生的后果或严重程度不确定(P8)4、(识记)危机的阶段划分:①危机开始阶段:指危机的第一个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个阶段②危机爆发阶段:从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到危机已无法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失这个阶段③危机持续阶段:危机已不再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害到危机造成的损害均已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个阶段(P11-13)5、(识记)影响危机可把握性的因素:危机中的障碍物、信息传递的通畅程度以及人的心理状况(P16)6、(识记)危机的人:①危机受害者②危机反应者③旁观者(P16)7、(领会)如何理解危机的定义:①危机的发生有一个量变的过程②危机是指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
而不是指事物稳定运行的状态,说明剧烈的变化是危机的表③危机是指那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质变,并非所有的质变④危机是从人的角度来定义的。
危机必须对人造成损害才能称为危机,而对自然界或对动物造成的损害不能称为危机(P5-6)8、(领会)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①危机毕竟不是人们愿意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警惕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②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③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很大代价才获得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④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很大⑤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出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P6-7)9、(领会)危机与风险的区别:①危机必须造成严重的损失,而风险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只要有可能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就可以认为存在风险②危机一般是事物质变的结果,而风险不一定是事物质变的结果,它可以是事物量烃过程中造成的损失③人们对危机和风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④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而危机是偶然的(P8-9)10、(领会)危机的特点:①突发性②破坏性③不确定性④紧迫性⑤信息不充分⑥资源严重缺乏(P9-11)11、(应用)如何正确认识危机管理中的危机与机会:①危机毕竟不是人们愿意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警惕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②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③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很大代价才获得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④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很大⑤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出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P6-7)12、(应用)危机与风险的联系与区别(二)危机管理1、(识记)危机管理的概念:是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以在有控制的情况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
危机传播管理 资料整理 (2)
危机传播管理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1危机:有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与目标,要求做出紧急决策、响应与行动的威胁性时间、状态或结构。
2危机就是一种事件还就是一种状态?就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事件还就是状态这就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就是威胁性时间,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
危机的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与发展秩序优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
危机带来的不只就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就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就是事件处理—而就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与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
有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应对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3危机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破坏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渐进性与紧迫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破坏性与建设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个体性与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4危险的类型:自然危机与社会危机结构性危机与偶发性危机重大危机与一般危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利益危机与信仰危机等等从危机的内涵与属性出发,一就是人为与非人为的标准;二就是内与外的标准人永远就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5危机管理就是一种情境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行为管理。
6危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1预防第一原则2制度保障原则3全局利益原则4积极担责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7诺曼·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6阶段模型: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利用危机(循环)8希斯的4R模式:减缩、预备、反应、恢复9米特罗夫与皮尔逊的危机管理5阶段模式:危机信号侦测、危机准备与预防、危机损失的控制、危机恢复的管理、学习(循环)10危机管理体系的三个核心范畴就是:危机管理战略规划、危机预控与危机应急管理危机管理战略规划包括:危机管理思想、危机管理制度、危机管理战术体系(1危机发展观的明确+危机管理体系的形成2日常化危机管理制度的建立、维护与修正3危机管理战术框架的勾画、论证与执行)危机预控包括: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训练危机应急管理包括:危及决策、策略执行、恢复与评估11危机的诱因就是: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12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
[笔记]危机传播管理考试大纲
危机传播管理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一、考核知识点1、危机2、危机管理二、考核要求1、危机识记:(1)危机的定义;(2)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机会;(3)风险的概念;(4)危机的阶段划分;(5)影响危机可把握性的因素;(6)危机的人。
领会:(1)如何理解危机的定义;(2)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3)危机与风险的区别;(4)危机的特点;应用:(1)如何正确认识危机管理中的危机与机会;(2)危机与风险的联系与区别。
2、危机管理识记:(1)危机管理的概念;(2)危机管理所需的管理行为;领会:(1)危机开始阶段管理不尽人意的原因;(6)诺曼?R?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模型。
第二章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沟通2、媒体管理3、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二、考核要求1、沟通识记:(1)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2)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容;(3)沟通的意义;(4)沟通过程;(5)影响编码的四个因素;(6)沟通的通道和方式;(7)组织文化;领会:(1)组织与顾客沟通的不良表现;(2)组织对沟通有意识的管理的内容;(3)如何建立有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4)标准化沟通的有利之处及存在的问题:2、媒体管理识记:(1)新闻采编的标准;(2)媒体管理机构的职能;(3)与媒体保持联络的方式。
领会:(1)有关共同的媒体观点;(2)组织与媒体保持一贯密切联系对危机中的媒体管理的作用;(3)如何搞好与媒体的关系;(4)媒体管理者和新闻发言人的挑选;(5)网络媒体的特点。
应用:(1)媒体对危机管理的作用;(2)媒体对危机管理的不利影响;(3)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的原因及对策;(4)媒体管理中的一些有用的技巧。
3、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识记:(1)成立危机管理部门的不经济性;(2)成立危机管理部门的经济性:(3)CMSS结构。
领会:(1)成立危机管理部门对组织的好处;(2)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部门带来的问题;第三章日常危机管理一、考核知识点1、危机风险识别2、危机风险评估3、危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4、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5、演习和培训6、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的调整7、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二、考核要求1、危机风险识别识记:(1)日常危机管理的概念;(2)危机的外部来源和内部来源。
危机传播管理重难点笔记汇总
《危机传播管理》总复习资料题型:一、单选题(25分;52,48%)二、填空题(10分;59,16.9%)三、名词解释(5*3分=15分;38,13.1%)四、简答题(5*6分=30分;48,10.4%)五、论述题(2*10分=20分;16,12.5%)一、单选题1、个人的态度也影响沟通,比如一个慈善行为,持“人性自私”观点的人发送信息时,会加上慈善行为是为了某种目的的评论。
P342、知识范围限制了沟通的进行,就像给小学生讲高等数学,小学生就不可能听得懂一样。
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沟通双方的知识范围。
P343、社会—文化系统是沟通的既定前提,由于双方的社会—文化系统不同,比如说“野心”这个词,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个偏贬义的词(通过不择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给人以威胁),而在西方人的眼里ambition却是褒义词(是积极向上的表现)。
P34-354、口头方式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常见方式,也就是口头沟通;其优点是快速传递和快速反馈,缺点是信息经过多人传递之后,信息可能会失真,信息传递过程中参与的人越多,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和信息失真的程度就越大。
P36-375、书面方式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将信息转化为文字和符号,再以光信号的形式让接受者感知。
它具有持久、有形、可以核实、不以篡改的有点;缺点是耗费时间、不具备内在的反馈机制。
P376、在危机发生后的沟通中,防止内部噪音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人们保持镇定,防止出现进攻或退却行为而使沟通情绪化。
使人们保持镇定的有效措施之一是PBR技巧,即让危机中的人们暂停(Pause)[pɔ:z]活动,缓慢吸气,缓慢呼气(Breathe [bri:ð]),同时默念放松(Relax ri'læks])。
P447、网络媒体是继传统媒体后的新兴媒体。
P478、在组织中进行全局性规划的部门中,指定专门的人员行使危机管理部门的职能。
这种方法可以命名为人员代替部门的组织设置。
P739、危机管理者(CM)工作为最后的集中权威进行快速的决策、全面理解危机和做好危机恢复工作奠定基础。
江苏自考03296危机传播管理完整复习大纲(胡百精版)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什么是危机识记:①危机。
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组织作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事件、状态或结构。
领会:①危机定义包含的要点;1、“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系统失常”指明了危机发生的根源。
2、“可能破坏正常秩序和目标”强调了危机对组织自身发展目标、对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潜在破坏性。
3、“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突出了危机的紧迫性、不确定性,以及危机管理工作的重点——基于良善价值观和清明心智的决策,言说与行动并重的响应和解决方案。
4、“威胁性事件、状态和结构”明确了危机的定位。
②危机被理解为一种特殊状态、结构而非单纯的冲突性事件的原因。
P41、从社会实践层面看,“事件说”未能提示危机的本质,缺少对危机的整体观照和全面分析。
2、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路看,遭遇危机、应对危机可谓是人类的基本在世状态。
“在危机中”实际上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调性。
3、(二)危机的特征与类型领会:①考察危机特征时应重点把握的矛盾关系;对危机特征的考察,就要重点把握几个动态转化、相反相成的矛盾关系:1、从生成论看,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从结果导向看,危机可谓破坏性与建设性兼而有之。
3、从管理和控制层面看,危机总是由特定的社会主体来承受,同时又处于普泛、热切的公众关注之下,因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和公共性特征。
②危机的特征;1、必然性与偶然性2、渐进性与紧迫性(多米诺骨牌,组织的生命周期分潜伏期/爆发期/解决期/恢复期四阶段,渐进性表现的五个阶段:震惊—伤痛—愤怒—狂欢—漠然)3、破坏性(有形损害和无形损害)与建设性(主要表现在:警钟和疫苗效应,“时势造英雄”的效应;有形损害/无形损害)4、个体性与公共性(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③按“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划分的危机类型。
P10“人与环境”的复合标准划分危机类型:人为与非人为的标准,内与外的标准。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概要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
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
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
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
大众媒介的渗透性。
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
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96危机传播管理复习资料第1章导论一、各位学者对危机的看法:1、福斯特只是描述了危机情景中的四个特点:即“需要迅速的决策”、“人员紧缺”、“物质的严重匮乏”、“时间紧急”。
(1980)2、罗森塔尔和皮内泊格认为: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景。
特点:具有危害性和风险性(1991)3、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
包括潜在危机和危机。
(1993)4、格林认为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
(1992)5、米托夫和皮尔逊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
(1993)6、苏伟伦把危机看成是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的混乱状态。
(2001)7、李云宏和吕洪兵强调了危机是一种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是由于对组织的总体目标和利益受到威胁所致。
二、危机是指事物由于量变的积累,导致事物内在矛盾的激化,事物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这种质变给组织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阻止质变的发生或减少质变所带来的损害,需要在时间紧迫、人财物资源缺乏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决策和行动。
三、危机的定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危机的发生有一个量变的过程。
2、危机是指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
而不是指事物稳定运行的状态,说明剧烈的变化是危机的表现。
3、危机是指那些给当事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质变,并非所有的质变。
4、危机必须对人造成损害才能称为危机,而对自然界或对动物造成的损害不能称为危机。
四、危机与机会联系在一起的合理性: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不可能给人们只带来坏处而没有好处。
2、将危机与机会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一种乐观主义的思想。
3、人们在接受危机造成损失和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危机中存在的机会,并好好地利用机会。
五、正确看待危机中的机会:1、危机毕竟不是人们愿意发生的事,过分强调机会会使人们忽视对危机的警惕性,疏于对危机的防范。
2、危机中的确存在机会,但这些机会不一定需要通过危机来获得,组织或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变革来获得这些机会。
3、危机中的机会是付出很大代价才获得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人希望通过危机来获得这些机会。
4、危机中把握机会的难度很大。
5、危机中,人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危机处理,危机中出现的机会容易被忽略掉。
六、从不同视角看待危机中的机会:1、从面临危机的组织或个人来看: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机会有:组织革新的机会、组织内部的团结、组织内部自我反省的机会、展示组织形象的机会等。
2、从其他组织或个人来看。
七、危机与风险的主要区别:1、危机必须造成严重的损失,而风险不一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只要有可能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就可以认为存在风险。
2、危机一般是事物质变的结果,而风险不一定是事物质变的结果,它可以是事物量烃过程中造成的损失。
3、人们对危机和风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4、风险是无处不在的,而危机是偶然的。
八、危机的特点:1、突发性;2、破坏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5、信息不充分;6、资源严重缺乏。
九、危机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分:危机开始阶段;危机爆发阶段;危机持续阶段。
危机开始阶段:指危机的第一个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这个阶段。
危机爆发阶段:从危机开始造成可感知的损失到危机已无法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失这个阶段。
危机持续阶段:危机已不再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害到危机造成的损害均已得到较好的解决这个阶段。
十、危机的可把握性受危机中的障碍物、信息传递的通畅程度以及人的心理状况的影响。
十一、危机中的人:危机受害者、危机反应者、旁观者。
十二、危机管理的定义:1、罗伯特希斯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2、苏伟伦认为危机管理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目的。
3、魏加宁对危机进行管理,以达到防止和回避危机,使组织或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低度的目的。
4、蒋永祥、罗殿军认为危机管理是指在企业中树立危机意识,时时注意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努力消除自身缺点对企业不利的种影响,以防患于未然,因为有些小事件、小缺点、小灾害有时足以毁掉一个组织。
5、李云宏、吕洪兵指出危机管理,就是指组织为应付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制订、措施制定、化解处理、动态调整、经验总结和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十三、危机管理的特征:突发性、长期性、权变性、心理约束性和博弈互动性十四、危机管理所需的管理行为:危机风险评估、危机监测、危机预防、信息沟通、危机反应管理、危机恢复管理。
十五、危机管理模型:诺曼R奥古斯丁提出危机管理的六个阶段:1、危机避免;2、危机的准备管理;3、危机的确认;4、危机的控制;5、危机的解决;6、从危机中获利十六、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沟通、媒体管理、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
十七、日常危机管理:危机风险识别、危机风险评估、危机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演习和培训、危机反应和恢复计划的调整、建立危机预警体系。
十八、危机事件管理:危机开始阶段的反应、危机反应管理、危机恢复管理、危机管理评价。
第2章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一、组织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员工家属以及其他与组织有利益关系的组织和个人。
二、沟通不仅是意义的传递,而且需要被理解,仅有意义的传递而没有被理解也没有完成沟通。
三、沟通过程有两个主体:信息源(发送者)和接受者。
四、沟通过程的模型:1、信息的发送者;2、信息,连接各个部分;3、编码;4、通道;5、解码;6、接受者;7、反馈。
五、信息在被信息发送者编码的时候会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技能、态度、知识和社会——文化系统。
六、信息经过解码后要以信号的方式传递,接受者也要对信号进行解码。
七、通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物。
不同的沟通方式采用与这种沟通方式相适应的通道:1、口头方式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常见方式,也就是口头沟通。
2、书面方式是指信息的发送者将信息转化为文字和符号,再以光信号的形式让接受者感知。
3、电子媒介在当今的沟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电子媒介具有快速、方便、低成本、同步传递的优点。
4、非言语沟通指一些极有意义的非口头也非言语形式的沟通方式。
八、危机管理中的沟通:1、将沟通过程细化;2、建立有利于沟通的组织文化;3、为了有效地解码和编码,对员工进行培训;4、建立合适的沟通通道,并使沟通通道有代偿性;5、采取抗噪音措施;6、使用标准化沟通方式九、标准化沟通的有利之处:减少信息沟通时间、提高了沟通的准确性、提高沟通意识十、标准化沟通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1、沟通的内容过于局限,只能对规定的信息进行沟通,这样就可能忽视那些没有列入规定的重要信息;2、标准化沟通可能使人们对规定以外的信息缺乏沟通的动力,只要完成标准化沟通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这样反而减少了人们之间的沟通。
十一、媒体对危机管理的作用:1、帮助危机管理者传递信息;2、协助危机管理者进行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3、提高组织或个人的形象;4、为危机管理者提供外脑;5、为危机管理者提供社会支持。
十二、媒体对危机管理的不利影响:1、媒体可能成为危机的制造者;2、媒体可能是危机的促进者;3、媒体可是危机管理的防碍者。
十三、有效的媒体管理包括哪些措施:1、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2、建立媒体管理的职能机构;3、平时与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4、危机中控制媒体活动范围和媒体联络并重;5、媒体管理者和新闻发言人的挑选与培训;6、媒体管理中一些有用的技巧;7、关注网络媒体。
十四、媒体管理机构的职能分:1、对内职能:即决定哪些信息是组织需要向媒体发布的信息。
2、对外职能:即如何与媒体进行沟通,将组织需要向媒体传递的信息准确地向媒体传递,并监视媒体是否将组织希望传递的信息准确地公布出去了,如果出现了偏差,就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3、协调职能:即对信息的对外发布进行组织内部的协调,并与媒体进行外部协调。
十五、平时与媒体保持密切的联系:1、媒体需要组织为其提供有价值的新闻;2、组织与媒体的密切联系使媒体对组织的情况和价值观有较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3、组织与媒体的密切联系使双方都比较了解对方。
十六、组织要搞好与媒体的关系:1、要主动地与媒体联系;2、要坦诚相待,建立组织与媒体之间的信任关系。
十七、与媒体保持联络的方式有现场访谈、随机或秘密的采访、当面采访、新闻发布会和媒体会议。
十八、媒体管理者和新闻发言人的挑选:1、媒体管理者和发言人针对的是媒体,要求他们对媒体的运作和兴趣要有较好的了解,只有先知而后行才能有把握地处理问题。
2、媒体管理者和发言人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要求媒体管理者和发言人要口齿清楚、语言发音准确,最好是懂得多种语言,这样在与媒体的沟通中就不容易出现误解和理解的偏差,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失真。
4、媒体管理者和发言人最好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对媒体管理工作有感性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媒体管理知识,这对他们做好媒体管理工作有积极的作用。
十九、媒体管理者和新闻发言人的培训:1、要让他们了解组织的情况,只有对组织自身熟悉了,才能与组织的其他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在危机中对哪些信息应该向媒体传递有个基本的判断。
2、要对他们的媒体管理技能进行培训,这些技能包括媒体管理的组织技能、应变技能、协调技能、控制技能,培训可以采取讲课、案例分析、讨论、模拟演习等形式,这些形式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主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十、媒体管理中一些有用的技巧:1、接受采访时要表现得坦率和诚实,要谈论具体的“事实”面非想当然的看法。
2、对问题保持冷静,以个人而不是以代言人的身份发言。
3、不要说“无可奉告”。
4、不要主观臆测。
5、不要传递不真实的信息。
6、不要责怪他人或其他组织;7、不要和媒体发生冲突。
二十一、网络媒体有其新的特点:1、网络媒体传递的信息更加深入、细微,许多传统媒体认为不值得报道的信息和传统媒体不能得到的信息会被网络媒体传播。
2、网络媒体受到的法规约束比传统媒体要少,传统媒体已经较为成熟,对传统媒体的管理也较为完善,而网络媒体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对网络媒体的管理需要不断的探索,因而对网络媒体的管理是不完善的。
3、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
4、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
二十二、危机管理部门的成立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组织的规模,二是环境的变化。
二十三、日常危机管理的组织设置:1、人员替部门的组织设置依据:(1)从上面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的组织而言,设立危机管理部门的成本E太高,而用人员代表部门的方法可以使成本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