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古都》中仁义精神的研究

合集下载

从《古都》看日本的传统美与民族性格

从《古都》看日本的传统美与民族性格

从《古都》看日本的传统美与民族性格《古都》从春天的花季开始,一起写到冬天阵雨、雨雪交加时代的结束——川端康成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在被美国占领期间,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重建。

而任何一个文明的生长都要在其传统中寻找土壤与养料。

此时的日本在物质社会重建的同时,也急需精神世界的滋养。

与此同时,自幼便孤凄的川端康成也在寻找自己心灵上的归宿。

川端康成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亲人相继离世。

这种童年的生活造就了他敏感而又孤独的性格,这从他早期的《十六岁日记》中便已显露一二,在十六岁这一年他又聋又哑的祖父也离他而去。

所以这种孤独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促使他“想写一篇小说,借以探访日本的故乡”,这是他与日本的慰藉。

谈到《古都》的创作时他说:“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

”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他以非常高超的叙事与细节描写展现了日本人的美学与生活实质。

1968年川端康成以《古都》、《雪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题词中说:“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

”川端康成作品的细腻与丰富直接影响了一代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的文学创作,在今天川端康成的作品也仍然是我们了解日本人的审美与文化的最好途径之一。

而在这些作品中《古都》无疑是充斥这种日本传统最多的一部。

《古都》中日本的传统美小说以象征着千重子和苗子命运的两株紫花地丁开始。

老枫树干的紫花地丁开了花:打千重子懂事的时候起,那树上就有两株紫花地丁了。

上边和下边这株相距约莫一尺。

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到:“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川端康成非常擅长景物的运用,年少的经历促生了他的敏感,他对环境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

随着季节生长而彼此不相见的两株花象征着与千重子不相见的姐妹苗子,而用这样的方式在开头传递千重子的孤独,这种细微的孤独,因为千重子早已知道他是父母捡回来的弃儿,她的遭遇同年少的川端康成一样。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富有禅意的作品,通过描绘京都这座古老城市的人和事,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阅读《古都》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人性的深刻领悟,以及对时空变幻的敏锐感知。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都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古都》,我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学会了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世事的起伏,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和美好,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该如何前行。

总的来说,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充满着哲思和禅意的作品,让人在沉静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刻意义,启发人们用一颗宁静的心来体验生活,感受生命的真谛。

读川端康成的《古都》

读川端康成的《古都》

读川端康成的《古都》作者:游文英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4期水在石隙之间,静静地流淌,听得汩汩之声,知其将要流到更深之处。

当美也如此沉静,如川端先生的《古都》,便也能洗去尘世的浮华,让人于纷杂中偶获片刻的宁静。

川端先生生于京都的大阪府,幼年便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生活孤独、忧郁,但他深爱这承载着他痛苦与回忆的土地,当都城的静美、古雅渐被现代工业的喧闹所取代时,他劝好友东山魁夷画一下京都清秀的风景,当东山画成《东洛四季》后,川端写信给东山:“我在病房每次看到你的画,就觉得春光照到了身边,画中杉树的绿色也会发亮。

”但在流逝的时间里,美好的生命在静静的流逝,古雅的传统也不可挽回,似乎一切都已如静美的秋叶在宁静中消逝,是那样的沉寂,那样的“虚无”。

或许这“无”便是川端先生认为的最大的“有”了。

于是在《古都》中,便有了那颇具神性的文字绘成的诗意淡雅的京都风景;有了那渐行渐远的日本传统风情;有了那恬静柔美、纤细善良的少女;还有那无法诉说的美的极致。

一、文字的细致之美1、紫花地丁“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

”“在树干弯曲的下方,有两个小洞,紫花地丁分别在那儿寄生。

”“上边那株和下边这株相距约莫一尺。

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到:‘上边和下边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柔弱的生命开出了美丽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明媚”的欣喜,然而“在这种地方寄生,并且活下去……”更让人怜惜。

让我们也同样疑惑:处于不同境地的生命会否相互认识、相互怜惜?在徐徐展开的画卷中,川端先生用他那纤细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着:美丽柔弱的千重子走到老枫树下,走进了紫花地丁的生命。

于是,眼前两株小小的紫花地丁,变幻成了千重子和苗子,紫花地丁寄生的命运与孤独的伤感也便成了她们的了。

“老枫树树干上那两株紫花地丁也依稀可见。

花朵已经凋谢。

上下两株小小的紫花地丁大概是千重子和苗子的象征吧?看样子,这两株紫花地丁以前不曾见过面,而今晚上是不是已经相会了呢?”小小的紫花地丁,终于相见、相识了。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充满禅意和诗意的小说,它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京都,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微妙关系。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小说以一个年轻的画家来到京都为开端,画家在京都结识了一位古老的画家,通过他的引领,画家开始了对京都的探索之旅。

在这个过程中,画家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物,也发现了许多令人心动的景观。

作者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京都的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京都的美丽和神秘。

在小说中,作者对自然的描写尤为细腻,他用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京都的四季变化,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

在作者笔下,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蝉鸣、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景都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使读者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作者还通过对京都的历史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京都的独特魅力。

京都是一个充满历史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京都的历史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京都的独特魅力,使读者对京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京都的描绘,作者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京都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京都的风景一样,充满了变化和神秘,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味。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京都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他认为人生就像京都的风景一样,充满了变化和神秘,需要用心去感受和体味。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使读者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通过对《古都》的阅读,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古都》的阅读,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古都》的阅读,我深受感动,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川端康成的《古都》之美

川端康成的《古都》之美

都 美 , 且 , 他 看 来 , 比起 写 人 物 和 故 事 来 , 许 写 风 景 是 并 在 “ 也 主 要 的 ” 本 文 即 意 欲从 景 物 的 描 写把 握 川 端对 自然 美 的表 现 。 及 其 独特 个 性 。 川端 康 成 曾 以继 承 1 的美 学传 统 自诩 。 日本 自古 以来 3本 便 注 重 “ 玄 ” 美 、 蓄之 趣 , 完觉 得 余 韵 绵 绵 。 川 端 康 成 幽 之 含 读 在 作 品 中 , 言 简 约含 蓄 , 征 意 在言 外 , 想 自由 飞动 , 承 语 象 联 继 了 1本古 典 文 学 中 这一 美学 传 统 。《 都 》 代 表 着 川 端康 成 3 古 是 后 期 更加 成 熟 的 创 作 手 法 和艺 术 风 格 的一 部 力 作 .在他 的创 作 中 占有 很 高 的 地 位 。 古 都 》 《 中渗 透 着传 统 的物 哀 、 雅 与 幽 风 玄 之美 , 者 赋予 了 自然 景 物 明 朗 清 新 的 格调 , 物 纯 真美 好 作 人 的情 态 。 《 都 》 , 端 落 墨 之 初 就 选 择 了 一 株 老 枫 树 和 春 天 开 古 中 川 花 的紫 花 地 丁 作 为代 表 意 象 。 着 小说 情 节 的 渐 次 展开 。 者 随 作 妙 笔生 花 , 心 勾 勒 出 了一 大 串 令 人 眼 花 缭乱 的 自然 意 象 : 精 吐 艳的樱花 , 凋零 的花 瓣 , 丹 波 壶 里 呜 叫 的 金 钟 儿 , 黛 林 立 古 青 的北山杉 , 神秘 的彩 虹 , 林 中不 期 而 遇 的 骤 雨 , 浅 的清 泷 森 浅 川 , 潺 的 流水 。 舞 的 雪 花 … …意 象 群 庞 大 而 优 美 。作 者 以 潺 飘 大枫 树 上 的 两株 紫花 地 丁来 比喻 孪 生 姐 妹 的命 运 : 尺 天涯 , 咫 虽相 见 有 期 , 终 难 聚合 。 妹 二 人 几 度 相逢 , 因境 遇 不 同 。 却 姐 却 实难 一 起 生 活 。 苗 子 自感 身 世 凄 凉 .千 重 子 也有 人 生 孤 寂 之 感 。姐 妹 俩 无 力抗 拒 的命 运 , 及少 女 多 愁 善 感 的 情 怀 。 小 以 使 说不 仅 具 有 浓 厚 的抒 情 气 息 , 蒙 有一 层 诗 意 的 感伤 。 更 小说 的

古都 川端康成——读后感

古都 川端康成——读后感

《古都》——读后感《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

它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悲欢离合的际遇。

姐姐千重子出生后,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抚养,即遭遗弃,幸而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

而妹妹苗子,虽未见弃于父母,却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孑立伶仃,长大后自食其力,到山里种植北山杉。

论人物,我最欣赏的就是千重子。

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春花秋虫,是她联想到大自然的永恒,生命的无限;高耸的北山杉,使她感悟到为人正直之道……《古都》的故事由紫花地丁娓娓道来。

古都里的一切都在静谧中进行的,就算是在一开始千重子与真一在人山人海的平安神宫赏樱花,场景里却仿佛只有千重子和真一两个人,婉婉地却掷地有声地道出各自的台词,纹丝不乱,这种与年龄不符合的沉寂的心,在这儿却比比皆是。

年轻俊美的千重子喜欢那些清素的图案,喜欢在闲暇时参观一座座参观古老的寺庙、神宫,一次次赏析古都里的自然风光。

而这些想必都是川端康成所推崇的,因为整篇的笔法也都如此,清透无华,澄静质朴。

而《古都》的结尾却是最令人心醉的。

苗子的离去就好像细雪消融一样,无声无息。

一切都会继续。

淡淡的忧愁,隐隐的无奈,带着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全文。

从《古都》中,可以读到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江郎才尽的哀怨、母亲阿繁想放手女儿去追寻自身却又依恋不舍的矛盾的哀怨、千重子得知自己是弃儿的哀怨、苗子找到自己亲姐姐却不能与她亲近的哀怨,真一因为门第而不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哀怨……所以《古都》上空的天气是清新的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霾感,看不见惊喜的太阳。

所以他才会在文中隐隐地透露出过“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不觉得道出“幸福是短暂的,而孤独却是永久的”的念头。

因此,《古都》从一开始就渲染着淡淡的感伤,枫树上的紫花地丁是一开场出现的景物。

“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虽然这是千重子的美好愿望,事实却不尽如此,这正如文章以后的故事,人生别易聚还难,太多无奈,太多叹息……也许正是这淡然的悲感造就了这篇文章的不平凡。

从《古都》看川端康成思想中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从《古都》看川端康成思想中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归 传 统 的倾 向。《 古 都 》是 作 者 于 1 9 6 1 ~ 1 9 6 2 年 所 著 的长 种社 会背景 下 ,作者作 出反 思。 篇 小说 ,更是 他后 期在 回 归与继承 传 统文 学 中对 东方 传统 在后文 中 “ 蝴蝶 ”这个 意象可 以让 两株花 间接地相遇 ,
今秋我在京都听说山崎身日町一带的竹林被乱砍乱伐辟作住宅用地京都味的竹笋的产的也渐渐消失了??岚山大约有几千颗松树无人管理听之任之都快枯眼模糊?望京都吧自然风景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王 琴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要 :川端康 成将 日本传 统文 化 中对 于 自然美 的体验 有机地 融于 自身 的心 灵深处 ,将 日本传 统文化 的消存 现实 问
文 化 的礼赞 。可 以说 《 古都 》是 川端康 成对 于不 断消 亡 的 文章 写道 :“ 然 而,蝴蝶 却认识 它。 当千 重子发现 紫花地 丁
传 统文 化的 一 曲抒 情哀 婉 的乐 章。川 端康 成是个 唯美 主义 者 ,正 因为 这种对 纯美 的无 限执 着追 求 ,使他对 于 自然有 了更 为敏 锐 的观 察 力 。《 古 都》 是川 端 康成 心 灵 皈依 于 自 然 的真 实写 照 ,因而对 于 《 古都 》 自然意 象 的分析 从某种 意 义上 说是 了解川 端康成 “ 心 灵美 ”的一种 捷径 。
设好 结局 。在 文 中以 明线 与 暗线 的形式 展开 。在千 重 子与 胧 的伤 感 ,他巧 妙地 将这种 “ 无 常 ”融于 景 中。在文 中作
苗子 这对 姐妹 由 “ 分离一 一短 聚一 一分 离 ”则是 小说 发展 者 除 了使 用 “ 暗线 ” 的 “ 蝴 蝶 ”意 象 来表 现 “ 明线 ” 中 的 明线 。通过 明线 的发 展变化 来抒 写传 统 的京都 文化 。而 “ 孪生 姐 妹 ”的 悲欢 离 合外 ,也 展 现 出传 统文 化在 面对 西 “ 紫 花地 丁 ”这 个 意 象就 是文 中故事 发 展 的暗 线 , 以紫花 方 、现 代文化 面前 的脆弱 性 。 地 丁的生 命历 程 以及它 与周 围 的交集来 暗示 明线 的发 展形 从川端 康成 的人 生历 程来看 ,在 十五 岁之 前 ,他 的 至

2024年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2024年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2024年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古都》是川端康成在19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神都龙之介的成长故事,描绘了他在变幻莫测的古都京都中追寻爱情和人生意义的旅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不禁对人生的追求和命运的无常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我被小说中京都的描绘所折服。

川端康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梦幻般的京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城市之中。

通过描写古建筑、街道巷弄、季节变迁等细节,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

小说中的神话传说、名胜古迹也成为了故事的背景,更加丰富了整个情节。

川端康成的文字充满诗意,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通过他的文字,我似乎能感受到京都的独特魅力和恒久不变的美。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人公神都龙之介是一个寻找自我的年轻人,他在京都的巷子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他对古都京都的迷恋和痴迷,使他对捕捉那份神秘感充满了渴望。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遭遇了许多挫折和痛苦,但他依然坚持追求自己求真的精神。

龙之介的妹妹神都矢代子,以及他的朋友成岛征男也成为了小说中丰满的角色。

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共同成长。

通过描写这些角色的纠葛和内心的挣扎,川端康成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又充满温情的人物群像。

另外,小说中的爱情也是一大亮点。

神都龙之介对金丸门子的爱情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爱情如同京都的璀璨古建筑般,饱含着浓烈的情感和深厚的回忆。

尽管他们经历了重重困难,但他们始终相信和坚持着彼此的爱情。

他们在京都的街头巷尾共创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让人为之动容。

通过这段爱情故事,川端康成探索了爱情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让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

最后,小说中川端康成引用了《舞姬》中的句子:“生活上最大的幸福就在于被人欣赏。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人生无常,我们无法改变很多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自己的梦想,寻找到那个欣赏自己的人。

川端康成 古都 读后感

川端康成 古都 读后感

《古都》是川端康成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下村勇三的叙述,展现了一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和内心的探索。

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所打动,产生了很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以京都这座古都为背景,深入描绘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美丽与宁静。

通过作者对京都各个角落的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古都的独特魅力。

与此同时,小说也展现了古都的沉默与萧条,反映出了城市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这种对比让我思考了人与城市、人与时代的关系,以及人在面对变化时的选择与内心的变化。

其次,小说以下村勇三的成长和婚姻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下村勇三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理性分子,他痴迷于科学研究,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责任感较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的重要性。

在家庭的破裂和个人的挣扎中,他思考着自己的责任和价值观,并最终回归了家庭。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成长的意义和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人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挣扎和痛苦。

另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女主角冬子是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追求自主和自由,并在不停地追求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带给了家庭和勇三许多困惑和挑战。

她代表了那个时代女性解放的浪潮,是勇三的精神伴侣和启迪者。

通过她的角色,小说呈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变化,让我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有了更深的思考。

总的来说,《古都》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小说,通过对京都这座古都的描写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深入刻画,让我思考了人与城市、人与时代、人与自我、家庭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

阅读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川端康成的文采和深邃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古都』の美から见た川端康成の精神世界

『古都』の美から见た川端康成の精神世界

『古都』の美から見た川端康成の精神世界《从古都之美看川端康成的精神世界》提纲:1. 川端康成及其文学创作简介2. 古都的美学特征以及对川端康成文学的影响3. 《古都》一书的主旨和思想内涵4. 古都京都在川端康成文学中的重要地位5. 古都与人性、情感的关系6. 古都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对川端康成创作的启示7. 古都之美象征着川端康成思想中的哪些意象和主题8. 川端康成文学的传统与当代意义9. 新时期的古都意象在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反映和思考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中,古都这一主题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以独特的方式将古都的美通过自己的笔墨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价值。

古都的美学特征是川端康成长期以来所关注的,这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头。

他通过极具辞藻的语言表现了出古都的独特韵味,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京都的文化、历史和特殊的风情。

而这种美学特质也影响了他的文学思想和作品内涵。

《古都》一书则是最为有代表性的川端康成作品之一。

该作品融合了周边景色、历史、文化和人生哲学等元素,呈现了川端康成对古都的独特思考。

通过对主人公的叙述和对城市美感的探索,他表达了对生命、时间、空间、情感等深刻的思考,使作品显得非常有感染力。

京都被视为古都之一,它在川端康成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对古都京都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细致描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认识和审美标准,也描绘出了古都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古都与人性、情感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

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古都对人性和情感的影响,让读者在感受之余也能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反省和思考。

古都的历史和文化对川端康成创作产生的启示是不容忽视的。

古都文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对他的文学风格和作品内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从中采撷文化之精华,并与自己的生活、思索和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古都之美不仅是川端康成文学的重要内容,也象征着他的思想内核。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川端康成中篇小说《古都》是有诗意的,秀男向苗子提婚,苗子敏锐的察觉力认为他只是把自己当作千重子的幻影、替身,就像秀男在时代节并不太关注华丽的服饰一样却只关注背景的色彩,虚幻的背景,关注的不是时代节的主体,书中写到这点与苗子所想似有关联。

当然苗子必需把这件事告诉千重子,千重子也感到惊讶,养父母愿将苗子收为养女,不过苗子还是认为不应如此,与秀男结婚的事她也不会答应。

看到最后,有种苗子是虚幻的感觉,好像是千重子的一个幻影。

苗子蘊含著什么呢?也许是千重子对于骨肉亲情的渴望,苗子满足了千重子这方面,因为她是弃儿,这可能是这类人想要填补人生空缺的渴望吧。

另外苗子还代表了千重子的爱情困境,苗子把秀男的求婚当作幻影,秀男、真一、真一的哥哥龙助都对千重子有求婚的愿望,如果苗子对秀男求婚的真实心持怀疑太度,那么千重子对他们三个男孩也会怀疑,毕竟苗子和千重子是一样的处于孤儿的境况,有一句话叫做“你儿时所空缺的,将耗尽一生去寻找。

”听起来够恐怖,何不是呢,长到二十岁的千重子缺少了生身父母的陪伴而养成忧郁的性格,从小知道自己是个“弃儿”,这事压在心中挥之不去伴随成长,亲生父母不在就幻想出一个苗子出来,苗子能告诉她父母是如何死的,父母是什么样的身份,住在什么样的破草屋里,千重子听到这些就伤心流泪,千重子屢次邀请苗子来养父母家,苗子一直不肯来,最后来了一次也是告别。

由此可想到,苗子作为千重子的一个精神幻想物,暗示着千重子其实是渴望骨肉亲情的,纵使养父母如何爱自己,她一想到自己是个弃儿,想到自己与养父母没有血缘关系,然后总是有点隔阂,总是不能亲密无间,千重子对苗子倒是亲密无间的。

对《古都》的总结:1.对日本传统文化作了一定的描写,也有对传统手艺消失的顾虑。

2.精神隔阂,如果连至亲骨肉之间没有了关爱,那将成为一个人毕生的遗憾,将与世人相距越来越远。

任何亲都不如骨肉亲。

传统、亲情、爱情的困惑。

3.写作技巧上,可以把苗子当作与千重子一样真实的人物,也可以把苗子当作千重子的精神幻想人物。

悠远宁静的东方美——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悠远宁静的东方美——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

悠远宁静的东方美——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回想起第一次与《古都》的邂逅,已是在四年以前。

正是初三那个冲动而浮躁的年纪,很庆幸能在那个时候读到《古都》这部小说,读到川端康成的作品。

不同于我以往读到的任何作品,这部小说展现的是一幅完全不同的没的画卷。

川端康成的文字吸收了西方文学现代主义的精华,却见不到西方作品中的那种汹涌澎湃、跌宕起伏;他也继承了传统的东方美学,却有不曾展现出晦涩的描写。

《古都》所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个古香古色的梦一般恬美、悠远、宁静,仿佛清晨淡淡的阳光,恬淡、清新,有渗透着古典的余韵。

它的文字就仿佛一阵清风吹过心底,只泛起一层淡淡的涟漪,却久久无法散去。

这种无法言喻的宁静悠远的美的体验,使我的内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古都》围绕着一堆自幼失散的双胞胎姐妹千重子和苗子展开,穿插着秀男、龙助对千重子、苗子含蓄的爱情。

被贫穷的双亲抛弃的幼婴千重子,由心地善良的绸缎批发商人太吉郞夫妇捡来,并按照日本古老的规矩抚养长大。

千重子是一个多愁善感、人品诚实的姑娘,她常常暗自怀疑自己的身世。

按照日本民间习俗的说法,弃儿会受到终生不幸地折磨,千重子又是个孪生女,所以多背负了一层耻辱的标志。

在京都北山的杉树林和传统节日“宵山日”上,千重子与出身于京都郊外北山杉村的年轻貌美的姑娘邂逅,极为相似的相貌使她发现这个姑娘正是她的孪生姐妹。

虽然成长与不同的环境之中,但两人内心都有着温柔、善良、敏感并且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

千重子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她一点也没有“小姐脾气”,相反,千重子是一个温柔、善良、敏感而又懂得感恩的少女。

虽然千重子在上初中时就得知自己并非绸布店夫妇所生,并且也知道自己是现在的父母偷来的,但她一点都不怨恨养父母的私心,反而因为养父母在成长中给予自己的爱而更加感恩他们。

而对于自己的生父母,千重子却仿佛生出了一种矛盾的自责。

敏感的她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让生父母难以维持生计,给他们带来了负担。

最新赏析《古都》川端康成

最新赏析《古都》川端康成

赏析《古都》——重拾渐逝的古典美川端康成凭借着《雪国》、《古都》、《千纸鹤》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川端康成一直都致力于日本民族的精神探索,他的作品常常饱含着对日本古典美的怀念与追求,《雪国》讲得是岛村与艺伎驹子发生在雪国的情与爱,《古都》写得是千重子与苗子姐妹之间的悲伤离合以及古都中的人对旧事物的依恋,而《千纸鹤》讲述得却是三谷菊治与太田夫人以及夫人女儿文子之间爱的纠葛。

在这三部作品中,每一部小说都代表了日本文化的一样东西,《雪国》中的艺伎、《古都》中的和服、《千纸鹤》中的茶道,艺伎、和服、茶道这些代表日本民族最本质的东西都在明治维新的浪潮中慢慢淡化,川端康成的小说正是为了唤醒民族精神的觉悟。

余华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川端康成的语言,说到川端的语言是所有文学家中最柔软的。

川端的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又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地追求所谓“日本的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

那么美在何处?《雪国》中的驹子虽为艺伎,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却是真挚的,以致岛村每年都会来到雪国,此时的艺伎也不在是形式上的艺伎,精神上高于艺伎,情感上真于艺伎,可谓红颜知己。

《千纸鹤》中,虽不乏乱伦内容,还有千加子左乳上巴掌大的黑痣,这些都不能算美,然而其中的情却是真的,如太田夫人对三谷菊治父亲的怀念致使错误的转移到菊治身上,还有文子为了不影响菊治,而把对菊治满满的爱埋在了心的最底层,选择了离爱最远的地方,只为守候心中最纯洁的爱。

同样《古都》中对美的诠释也比比皆是,《古都》也是我最为欣赏小说,下面我将重温《古都》,重拾古都中渐去渐远的古典美。

《古都》的语言读来并不华丽,到显得异常的平淡,小说中以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描写居多,读后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纯洁无暇的千重子、坚强耐劳的苗子、一心只为追古的太吉郎、吃苦耐劳有一定见解的秀男等众多形象都犹如眼前。

《古都》引人注目的真切情谊

《古都》引人注目的真切情谊

《古都》引人注目的真切情谊《古都》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以“姐妹”为主题的作品,收录了《古都》和《花的日记》两部中篇小说。

这部作品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赞誉为“引人注目的作品”。

《古都》中的两对姐妹,千重子与苗子、直美与英子,在命运的捉弄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和伤害,但她们之间真切的情谊却始终未曾改变。

小说中流露出的纯粹真情和动人祝愿,让人们感受到了姐妹之间深厚的感情和无私的付出。

在《古都》这部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对千重子、苗子、直美和英子四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出了姐妹之间的真实情感和亲情关系。

千重子和苗子是两姐妹,她们的父母都去世了,只有彼此相依相伴。

千重子为了让苗子能够出嫁,不惜放弃自己的婚姻和幸福;苗子也为了千重子的幸福,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

直美和英子也是两姐妹,她们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

直美为了英子的幸福,不惜和英子的未婚夫牺牲自己的爱情;而英子也为了直美的幸福,选择放弃自己的爱情。

四个姐妹之间的情感交织,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之深和无私之美。

小说中,川端康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将姐妹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苗子在千重子的婚礼上,默默地为千重子做着一切准备工作,让人感受到了她对千重子的爱和关心;而直美和英子在面对感情问题时,始终保持着一份相互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了她们之间的默契和互助。

除了姐妹之间的情感描写外,小说中还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描绘和对生活细节的描写。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京都的古色古香和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日本古都的独特魅力;同时,小说中还描写了人物的衣着和食物等细节,让人感受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温馨和美好。

总之,川端康成的《古都》是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作品,它以姐妹之间的情感为主线,展现了真实的亲情关系和无私的付出。

小说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细节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日本古都的独特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温馨美好。

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亲情和人性的内涵。

相互守护的真情:《古都》读后感

相互守护的真情:《古都》读后感

相互守护的真情:《古都》读后感《古都》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代表作,于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以“姐妹”为主题,收录了两篇中篇小说《古都》和《花的日记》,讲述了两对姐妹之间的情谊和遭遇,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刻意识到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故事的第一篇小说《古都》讲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姐妹的故事。

千重子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孩,她一直把苗子当做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照顾。

但是苗子却是个不安分的姑娘,经常离家出走,让千重子十分担心。

后来,苗子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从此变得沉默寡言。

在苗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千重子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手,为她承担了所有的痛苦和困难。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姐妹之间的真情和相互扶持的重要性,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和亲人之间的珍贵情谊。

故事的第二篇小说《花的日记》讲述了直美和英子这对姐妹的故事。

直美是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孩,而英子则是一个身体残疾的姑娘。

尽管英子身体上有缺陷,但她的内心却异常坚强。

直美一直关注着英子的生活,为她付出了很多。

但是,直美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她很难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

最终,在英子的帮助下,直美走出了自己的心理阴影,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姐妹之间的默契和相互成全的意义,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真诚情感。

《古都》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它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艰辛。

在这个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中,川端康成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千重子、苗子、直美、英子这些角色都是那么鲜活、真实,让读者无法不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心痛。

同时,川端康成也以深刻的眼光看待着人性的弱点和局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这部作品最让人感动的是姐妹之间的情谊。

无论是千重子和苗子,还是直美和英子,她们之间的情感都是那么纯粹、真挚。

她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只有纯粹的感情和相互扶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8 No.1 2019年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an. 201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01-0073-03川端康成《古都》中仁义精神的研究孙凤龙 曾 婷 李小伏 欧阳雁童(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古都》是川端康成一九六八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代表作品之一。

描绘了日本帝都的风土人情,姐妹之间相互奉献之美,父母亲情之美。

凡此种种,尽是人间美妙的真情,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仁“与“义”之精神所在。

同时也呈现出当时社会下人们的一些无奈与悲哀。

西洋文化侵入下的传统店铺的衰落,命定的艺妓之路,门第差异下的退而求次,以及他们难以成全实现的“仁”与“义”。

 关键词:《古都》;仁的精神;义之所在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On th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in KawabataYasunari’s The Old CapitalSUN Feng-long, ZENG Ting , LI Xiao-fu ,OUYANG Yan-to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 ges,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Hunan 415000) Abstract:The Old Capital, one of Kawabata Yasunari’s representative works awarded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68, portrays the local custom in Kyoto, the dedication between two sisters and the affe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ll of which are the true love in the world, embodying the spirits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and presenting the frustration and sadness of the people then: the depression of the traditional stores due to the Western cultural invasion, the destined road to geisha and the second best choice resulting from family status,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Key words:The Old Capital;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8-08-12湖南文理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成果;湖南文理学院2017年度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7YB07)孙凤龙(1978-),男,湖南常德人,湖南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

曾婷、李小伏、欧阳雁童均为湖南文理学院日语专业2016级学生。

《古都》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千重子是双胞胎之一的弃婴,被居住在京都的布料商太吉郎夫妇捡到,在两夫妇的真心对待下长大,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

千重子优美,文雅,善于感受,赋有少女细腻的心理,这很大程度和家庭背景有关。

分析作品的角色附带和表现出来的仁与义,一同感受川端康成内心对于仁义的独白和理解。

一、千重子的仁与义年轻的千重子总穿父亲太吉郎构图的衣裳和店里料子做的衣服。

父亲觉得女儿在这个年纪穿的太素淡,认为女儿要是穿得再花哨些,早就可以找到意中人了,故而要求女儿无需因情义而如此。

而千重子告诉父亲并不是因为情义时,父亲太吉郎难得一笑。

可见,太吉郎还是很高兴女儿能赏识他的花样设计。

在太吉郎烦恼怎样突破自己时,甚至想要咬破承载着两三代尼姑信仰体现的吉祥物旧念珠时。

千重子能了解,父亲在店铺里竭力抑制住自己激动的情绪,像要咬碎念珠似73的。

千重子送了两三册克利的厚画集给父亲太吉郎,而后太吉郎在尼姑庵里反复欣赏了好久,然后为女儿画出腰带图案。

千重子要求上大学,但她服从于父亲的意愿。

有自己的感情,但在婚姻问题上绝对服从父母。

她之于父母,并不是纯粹的服从,只是她作为唯一的女儿对父母浓浓的感激和敬爱。

南洋名贵印花丝绸做的帷幔只因千重子一句“做袋子太可惜,剪开用作茶道的小绸巾又嫌太大,要是做腰带,大概可以做几条吧。

”[1]而后太吉郎就用剪刀把帷幔剪开了。

千重子与父亲太吉郎并非亲生女儿,然而他们在都知情的情况下,彼此的关系更胜很多亲生父女,这就是仁的精神的另外一种表达。

他们彼此体谅,愿意为彼此做出牺牲,这也是义的精神的所在。

千重子在意自己是弃子这重身份,而父母为此对她撒下了善意的谎言,只言她是被抢来的。

已做好思想准备,死后下地狱都不顾,只要今天有个千重子这个好闺女。

在知道千重子有个双胞胎姊妹的时候,父亲太吉郎与母亲阿繁同意把苗子带到家里并承诺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彼此。

千重子之于养父养母的回报之“义”,养父养母给与千重子的爱中的“仁”,正是我们世人所称赞的仁义。

千重子父亲太吉郎是祖传从事和服布料买卖的商人,家里珍藏着非常丰富的古代和服布料和纹样。

太吉郎自己也出于爱好从事和服图案设计,并将自己的图案委托京都西阵从事和织补商宗助进行制作并销售。

太吉郎家里的掌柜为照顾主人的面子,只勉强接受两三件太吉郎的画稿拿出去印染。

吉郎的花样设计并不时尚,生意并不好。

只是依赖家传的生意关系,勉力维持这间店面。

在受到西方和现代化商业影响工业化对古都的冲击下,这间和服布料店极有可能面临终结。

于此背景下,太吉郎夫妇对千重子的关怀更难能可贵,千重子婚姻上对父母的绝对服从,愿意将未来耗在这极有可能面临终结的店铺,又一次见证千重子之于父母的感恩。

千重子与太吉郎夫妇之间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仁义。

而此背景下,将来店铺的命运扑朔迷离,时代并不特地关照那些小人物,于此而言,西洋化的入侵下,将上演一场生存战。

时代于时下,古都是残酷的,并不仁义。

二、苗子以及姐妹间的仁义表现苗子是《古都》里另一人物,并未被父母抛弃,但在襁褓中成了孤儿,最终在北山村这个淳朴而又温情的村落长大成人。

祗园节时,于御旅所与姐姐千重子相遇。

彼此参拜的她们各有所求,千重子祷告父母平安,苗子祷告的则是知道姐姐下落,而苗子的祷告时间更长,更为虔诚。

千重子在其祷告后出现,这位北山村的姑娘直勾勾地望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而小说中对千重子的反应描写则是“千重子强抑制翻腾的情感。

‘我是独生女,没有姐姐,也没有妹妹’千重子虽然这么说,可她的脸色是一片苍白。

”[2]千重子如此反应之下,苗子她善良地表示认错了人,身份的悬殊之下,苗子为千重子的幸福祝福,发誓保守相逢的秘密,不舍而又满足地道别。

而千重子知道但又不想了解自己的身世,然而又控制不住地去想。

不承认与苗子是孪生姊妹的身份,却不断询问苗子父母的情况,当听到父亲从北山树上掉落,猜想父亲在杉树梢上牵挂被遗弃的双生儿千重子,不慎掉落而冒冷汗。

回到家后,心烦意乱,泪流不止。

而在秀男给千重子送腰带时,千重子首次承认苗子是其姐妹。

终究觉得对苗子太薄情,千重子请求秀男织一条腰带给苗子。

而这却给苗子带来了意外困扰。

秀男见过苗子后向她求婚,即使心动,但担忧会给千重子添麻烦,最终拒绝。

千重子约见苗子于北山,雷雨来袭,在杉林里无物可遮蔽的情况下,她毫不畏惧,以身体庇护千重子。

千重子多次邀请她去店里,最初的拒绝,到后来的去了,也没有接受千重子父母收养的决定。

文末有这样一段描述:翌日的早晨,苗子一早起床,把千重子摇醒:“小姐,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了。

趁着没人瞧见,我该回去了。

”[3]最终,苗子仍然称呼姐妹千重子小姐,仍然选择回归北山,不插足千重子的生活。

苗子说:“虽然寂寞,但我埋头劳动,把这些都忘掉了。

”[4]可是千重子的悲哀却是刻骨铭心的,她对苗子说:“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

”[5]尽管千重子极力挽留,最终似乎懂得苗子在意的身份悬殊,不愿意干扰她的生活,即使不舍,也只能看着苗子不回头地回归北山,而后是她余生长久的寂寞。

苗子是个善良的姑娘,是川端康成笔下常见的具有献身精神的女子。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她代表74着远离城市的那些淳朴村民,反映着他们的善良,乐于奉献。

千重子与苗子之间这种相互奉献之美,体现的是浓浓的人与人之间的仁义情怀。

姐妹之间的相互奉献之美,父母的亲情之美。

这是作者川端康成于《古都》里所展现给读者的纯正的美好。

然而美的事物总需缺陷来烘托,《古都》亦存在难以成全实现的“仁”与“义”。

三、其他角色展现的仁与义秀男倾心于千重子,在太吉郎请求他给织腰带时,听说是在尼姑庵里画出来后,态度不好,甚至出言不逊,并没有因为是倾心之人的父亲而讨好。

秀男提议太吉郎回家,即使他挨了太吉郎的一巴掌。

这是他出于本性而发出的行为,骨子里的仁义。

他出于身份的原因,不敢向千重子诉说。

在千重子要他给苗子做腰带时,还满心想着是给千重子的。

然而他却向苗子求婚,他把苗子当成了千重子的“幻影”。

他将自己对千重子的求而不得,转向和千重子长得一样的苗子。

这是他对苗子的不公和不仁。

而这样的秀男更符合现实中的人的模样,人有为人称道的美德,也有深埋的劣根性。

作者川端康成笔下的秀男,仁与不仁共存。

《古都》中轻描淡写的写了一笔舞女。

太吉郎在乘坐古老的“叮当电车”时,遇到了一中年妇女,而后攀谈起来。

对话时,提及身边十四五岁光景的小千子。

小千子是在烟花巷里成长的孩子,有两个姐姐。

大姐初中毕业,就要出来做舞女。

而小千子美貌非凡,也会步她姐姐的后尘。

养于烟花巷里,终于烟花巷里,可谓命定的舞女之路。

面对生活没有第二种选择,还只豆蔻年华,人生便被安排好,被期待毕业,被期待成为舞女,生活对她而言实在残酷。

太吉郎来到上七轩,服侍的艺伎告诉太吉郎,在其成为舞女第三天,把一个讨厌的客人的舌头给咬了。

太吉郎则想看看舞女的牙齿,疑惑十八九岁的舞女,怎会狠心咬起人。

这也当是替读者提的问题,为何如此小的年纪,狠心咬人舌头?不论实际的原因如何,都可见这位舞女的艺伎生涯不易。

不论豆蔻年华的小千子还是已经步入艺伎之列的这位舞女,在这古都城苦苦挣扎生存,直面着社会的不仁与不义。

《古都》中的水木真一和龙助是两兄弟,他们都爱着千重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