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共25页
川端康成作品欣赏
“ 一个裸体女子突然从昏暗的浴场里跑出来, 站在 更衣处伸展出去的地方。做出一幅要向河岸 下方跳去的姿势。她赤条条的一丝不挂,伸展双 臂。喊叫着什么。她,就是那舞女。( 中略 )我 更快活。兴奋。又嬉嬉地笑了起来。脑子清晰得 好像被冲刷过相反却透漏着成年人稳重 成熟 的一面 : 美 丽善 良、 举 止文雅 、 恭顺 谦和。
川端康成
《椿》 《十六岁日记》 《名人》 《高原》 《伊豆之旅》 《伊豆的舞女》(いずのおどりこ) 1926年,描写一个高 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浅草红团》 1929年~1930年 《水晶幻想》 1931年 《舞姫》 《雪国》(ゆきぐに) 1935年~1937年 ,描写了雪国底 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 《千只鹤》 1949年~1951年 《山之音》 1949年~1954年 《古都》(こと) 1961年~1962年 《湖》 中学八年级苏教版语文课本和小学教材教科版教材中还选 入了他的作品《父母的心》 《花未眠》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 《温泉旅馆》——悬疑恐怖小说,被改成电影《致命请帖》
“ 舞女看见我呆立不动,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 把它翻采,推至 一旁。我就近跟舞女相对而坐, 慌张地从衣袖里掏出一支香烟 。舞女把随行女子 跟前的烟灰碟推到我面前。我依然没有言语 。 ”
• B.( ……) “ 脸上残留着昨夜的艳抹浓妆. 嘴唇和眼角透出了些许微红。( ……) 。 她有点目眩似的,翻了翻身, 依旧用手遮住了脸 , 划出被窝,做到走廊上来 。昨晚太谢谢啦。 她说着, 柔美地施了个礼。我站在那儿,惊慌得手足无措 。 ” • c.“ 爬到山颠,舞女把鼓放在枯草中的凳子上,用手巾擦了一把汗。 她似乎要弹弹自己身上的尘土,却冷不防地蹲在我的眼前,替我抖了 抖裙裤下摆 。我连忙后退。舞女不由自主地跪在地上,索性弯着身 子给我弹去身上尘土,然后将撩起的衣服下摆放下,对站着直喘粗气 的我说 :请坐! 。 ”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 1927年《伊豆的舞女》发表,立刻引起日本文坛 的轰动。一向寂寞的川端康成,一夜之间成文坛 最引人注目的实力派新秀。
“新感觉派”
• “我们的任务是革新文艺”,“是对自然主 义最初的,也是正当的一个反动”,“是新 作家对老作家的一个挑战,可说是破坏现有 文坛的运动。” ——《文艺时代》发刊词。
• 川这端些康都成是成典功型地的找日到本了传东统西美方。文在化手和文学 的接法合上点,,川从端而则创借造鉴出了了西既方具现有代民主族义性, 又具如有意世识界流性、,心既理具分有析传等统方精法神,,融又合具有 现代到化气具小派有说的自的独己细特民 腻的族 笔文传 法学统 中。的 去散 。文化、诗
幽玄
▪表现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 现代人的理智和感觉,同时 导入深层心理的分析,融会 贯通日本式的“物哀”精神 和“余情美”。
(二)川端文学的美学特色
• 川端康成的清寂、幽玄、和敬、蕴含了日 本文学自《源氏物语》以来的禅宗意识, 并与海岛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
• 1、自然美与人性美的结合。 • 2、崇尚女性美。 • 3、具有悲哀美 。 • 4、崇尚虚无美 。 • 5、表现颓废美。
东西合璧
• 如在果内说容,上西以方描文写学丽对女他怨的愫影和响恋多情在纠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那抑么郁日或本变文态学为和主东,方在文情学调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要一在贯精的神朦气胧质、方幽面玄。、清丽,
对那里的女侍、少女千代产生了爱慕之情,并订 婚,但后来千代突然毁约。 • 后来,结识了温柔贤慧的秀子,他决定结束自己 的感情流浪,于是便与秀子开始了共同生活。
恋爱情结
川端康成生平及作品介绍
川 端 康 成 个 人 简 介
壹
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 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 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 成。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 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 鹤》等。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 项的日本作家。 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已有多部 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评 价 川 端 康 成
肆 《雪国》
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 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 惆怅不已。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 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舞 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 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 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 劳……
川 端 康 成 个 别 作 品 赏 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伍
听说川端康成,是因为诺奖和《伊豆的舞女》,而把川 端康成记在脑子里,却是因为《睡美人》。 记得那时候我还是个迷恋越前龙马、流川枫的傻姑娘, 因为喜欢日本的动漫,爱屋及乌的看了不少日本的小说。在 我的印象中,日本小说的风格一直都是那种淡淡的风格,像 是春日午后的晴天或者是暗恋却不说口的那种温暖——《伊 豆的舞女》也是那种云淡风轻的爱情。 那时候的我看见小说里面男女主角亲个嘴还要脸红心跳 上半天,所以当我看到《睡美人》这种老头子猥亵昏迷少女 的戏码时,是完完全全的惊呆了,这样的剧情搭配这样一个 童话般的书名还真是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出于新奇和某种 我认为是青春期的萌动之类的情绪,我把这本‚禁书‛推荐 给了班里的同学们,于是川端康成就被我宣传成了一个写小 黄书的猥琐老头子,没准就跟书里的那些变态老头一样。
川端康成
•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 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 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另一类 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 (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 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 《 招魂节一景 》、《 伊豆的舞女 》、和《雪 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雪国 》的内容背景
• 故亊収生在新潟xi县南鱼沼郡汤泽町,但小说中没有点明。 这里位二三国山脉北麓,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仍日本海来 的湿润气流叐山岳的阻挡而上升,在这里造成大量积雪。川 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乀前和期间先后五次到汤泽。 • 这里著名的温泉区建了徆多旅馆。来这里旅行、度假 的单身男子可以享叐异性伴游的服务。这些伴游的“五等艺 妓”幵丌是像京都的高级艺妓一样接叐大量的艺术、交际方 面的训练,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她们短暂的职业生涯只 会是每况愈下,而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作为女主人公加重了 小说的宿命氛围。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幷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 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赸脱人世的象征的世 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 影映在窗玱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 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丌断地移劢,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 明的。是丌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仍姑娘面影 后面丌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仍她脸的前面流过。……这 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 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乀中。”另外韩侍桁的译文被徆多人 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人物形象分析
•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 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 著名的代表作。凭借这篇 作品,他曾获得诺贝尔文 孥奖。作品丌仅集中反映 了作者创作的复杂性,也 涉及到日本现代许多复杂 的问题。因此,对《雪国》 迚行探究和人物形象的分 析具有特殊的意丿。
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晚年于1962年发表的 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 《古都》基本上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借 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在的情事纠葛、失散姐妹的 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 本传统祭典所表现的内在拘谨心理意识之外显,而透 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
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 失去的过程 —《国境以南 太阳以西》
37岁的男主人公,在东京市区拥有两家兴旺的酒 吧,还有娇美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他是一位真 正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的内心还是感到饥饿干 渴,事业和家庭都填补不了,而让他那缺憾的部 分充盈起来的,是他小学时的女友岛本。岛本不 愿吐露自己的经历、身份、只希望他就这样接受 眼前的自己,只把她当成小学时那个爱古典乐的 女孩。然而,就在他接受了这不可能接受的条件 时,两人却在箱根别墅度过了销魂的一夜。翌晨, 她一去杳然、再无踪迹可寻了。
主角在旅行途中遇到了一队舞女,对其中女 主角产生兴趣遂跟随队伍。他们在交往中萌 生爱意,又因目的地不同而分离,主角在船 上感到悲伤,渐渐进入空灵的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力地挥动手臂,告别远去的爱情。乘船的 心上人,驶向了心底的东京港。涂抹上厚重 的脂粉,咽下苦涩的相思,继续在轻扬的能 乐中,为不怀好意的陌生人挤出微笑,起舞。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 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 》
一首青春的歌,在永远重复地唱着:青春易逝,莫待 白头!每个人心中都 有一片森林,是在最亲密的人之 间都无法到抵的
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平缓舒雅的、略带感伤的、百 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 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 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 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 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 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 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 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 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 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 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 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 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 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 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 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 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 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川端康成及其《雪国》
——川端康成
(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
目录
• 一、川端康成生平 • 二、川端康成创作概述 • 三、《雪国》
诺贝尔荣耀
•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 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皇家文学院常务理事、诺贝尔 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斯特林致授奖辞,突出地强调:
• 1920年,川端康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不久,《新思潮》杂志复刊,川 端康成先后发表了《一次婚约》和《招魂节一景》,后者得到菊池宽和 久米正雄的赞赏。
孤儿体验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境,寂 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远挥不去的人生 虚幻感。 “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处女作的潜流”, “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 吧。”
一、川端康成生平
• 川端康成于1899年6月14日出生在京都附近大阪府的一个医生家庭。3岁 前父母相继去世,他便随祖父母回到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老家。川端康 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这造就了他孤僻的性格。
• 1906年春天上小学后,这种封闭式的生活有所改变。但同年秋天,和他 感情颇深的祖母突然去世,这令川端康成十分伤心。
• 50年代前期,川端康成的好友片冈铁兵、堀辰雄和横光利一继菊池宽之后, 先后辞世,这引发了川端康成的孤寂、悲凉之感,因此写下了不少悼亡之作。 从50年代开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进人多产期。他一方面沿着前期的创作 道路前进,表现日常生活与真挚情感。例如,《舞姬》(1951)中,芭蕾舞 教练波子因战争失去了艺术青春,把自己未完的梦寄托在女儿和学生身上; 《名人》(1954)中秀哉名人身处逆境却勇于拼搏,顽强追求围棋艺术; 《古都》(1962)站在亲情和爱情的视角,描绘了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 子的生活际遇。另一方面,川端康成继续进行文学探索,创作了一批表现官 能刺激、变态性爱和色情享乐的作品。《千鹤》(1953)写年近30的三谷 菊治与亡父情妇发生关系;《山音》(1954)写公公与儿媳谈情说爱;《睡 美人》(1960)通篇描写丧失性机能的江口老人,看到熟睡少女产生的种种 心理与感觉。川端康成非常注意精神、肉体与美的契合,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著名诗人川端康成人物简介
川端康成文学纪念馆
• 在川端康成故乡建立了文学纪念馆
• 展示了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
川端康成研究学会
• 成立川端康成研究学会,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
• 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推动川端康成研究的发展
川端康成的研究与传承
01
川端康成作品的研究
• 研究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探讨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对川端康成的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在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文学的思想和手法
川端康成的文学主题与思想
01
爱情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以爱情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02
生死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探讨了生死主题
• 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死经历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03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作品关注美学主题
优美的意境创造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
• 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心理来展现美的魅力
川端康成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爱情主题
⌛️
• 川端康成的诗歌以爱情
为主题
• 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爱
情故事来探讨人性的复杂
和多样
美学主题
• 川端康成的诗歌关注美
生死主题
学主题
• 通过描绘美的自然景观
和人物心理来探讨美的意
Docs
• 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
• 对日本文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翻译活动的晚期
• 翻译作品数量减少,但质量依然很高
• 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川端康成与跨文化交流
与西方文学的交流
川端康成简介
川端康成简介川端康成简介日本小说家。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生平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处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 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进入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疯狂推行战争政策。
川端大部分时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继续写作几乎与战争无关的作品。
由于在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在战后获得了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
1968年10月,瑞典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他,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精髓。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他的工室里用煤气自杀。
川端康成写作的居室创作川端康成一生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入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
他的创作,就思想倾向而言是相当复杂的,并且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发展过程。
他战前和战时的创作,可以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描写他的孤儿生活,抒发他的孤独感情,描写他的失恋过程,抒发他痛苦感受的作品。
《精通葬礼的人》、《十六岁的日记》和《致父母的信》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由于所写的是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所以往往具有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但也由于仅仅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体验,并且自始至终充满低沉、哀伤的气息,所以思想高度和社会意义受到一定局限。
另一类是描写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如舞女、艺妓、女艺人、女侍者等)的悲惨遭遇,表现她们对生活、爱情和艺术的追求的作品,《招魂节一景》、《伊豆的舞女》、《温泉旅馆》、《花的圆舞曲》和《雪国》等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资料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 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 的思维方法。[1]
•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
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
“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
。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
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
蔷薇”。
“孤儿习性”
•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 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 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பைடு நூலகம்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古都》在一 幅京都的风俗 画面的背景上 ,描写了一对 孪生姐妹千重 子和苗子悲欢 离合的故事。
《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 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 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 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 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 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 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 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 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 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 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 和人情美的旨趣。[7]
川端文学“余情”之美
•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 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 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 •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 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 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 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 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 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
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川端康成(Kawabata Yasunari,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1972年4月16日在工作室自杀身亡。
川端康成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时祖父亡,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也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
在大学期间,热心文学事业,积极参加编辑同人杂志《新思潮》(第六届),并在该刊发表短篇小说若干篇,其中《招魂节一景》获得意外好评,打开了他走上文坛的大门。
大学毕业后踏入文坛,成为专业作家。
同年10月,他与横光利一等人共同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
1927年5月《文艺时代》停刊后,川端又先后参加了《近代生活》杂志、十三人俱乐部和《文学》杂志的活动。
1935年1月,担任文艺春秋社创设芥川奖、直木奖评选委员。
第一次评选,与落选的太宰治之间发生了龃龉。
1月,《雪国》开始分期连载。
3月,《浅草的姐妹》被改编拍成电影《少女时代的三姐妹》(东宝前身PCL电影制片厂出品),并让梅园龙子初次公演。
9月,赴新泻县汤泽收集《雪国》续篇的素材。
12月,近居镰仓,同月,赴上诹访,搜集写作《花之湖》的素材。
是年,发表了《雪国》(1月至翌年12月连载)、《纯粹的声音》(7月)等。
1936年1月,川端康成成为新创刊的《文艺恳话会》的同人,负责编辑了《日本古典文艺与现代文艺》特辑。
1月,前往伊东温泉搜集《花之湖》的创作素材。
2月,原作《谢谢》改编拍成电影《谢谢先生》并首映。
12月,参加刚成立的镰仓笔会(久米正雄会长)。
是年,发表了《意大利之歌》《花之湖》《花的圆舞曲》《芭茅花》《火枕》(《雪国》续章)《夕阳下的少女》《少女开眼)等。
1968年川端康成以《雪国》一书因其“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
• 物哀 隐忧 • 物哀使日本特有的美学概念,主要表达“同情共 感、优美纤细的吝惜之情”。其中对四时风物的 感念,对世事无常的喟叹,更带有悲伤哀婉的内 涵。在平安朝,他成为贵族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 ,也构成日本民族审美思想的基础。所以日本文 学普遍带有悲哀的意蕴,表现出一种悲剧意识。
• 禅宗 虚空 • 佛教禅宗提倡“本心即佛”,不求出家,但重内 在修行,认为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只有内心的 宁静与宇宙融为一体才是人生的永恒。同时认为 ,人人生无常,只有死亡才是生命的解散,只有 死亡,才能达到涅磐。
我在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看到的是哲学,是宗教。川端康成曾经坦 言,他从不把佛教的经典“当做宗教教条来看,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 来尊崇”,这就意味着,川端康成的文学自觉地负载着哲学与宗教的 使命,体现了对于人生的察看与审视。
1968年“由于他高超的叙 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
了日本人精神的物质”而获
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4月 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含煤 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死就是最高的艺术,死就是生。
•
1968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文 学奖授奖仪式上,川端康成作为获奖人所作的演讲“日本 的美与我”,已在无意之中表明:川端康成的一生,是发 掘“日本美”的一生;川端康成的文学活动,一直都在毫 不懈怠地表现着“日本的美”。
川端康成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899 年6月14日生于大阪,代表 作有《伊豆的舞女》、《雪 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 川端康成也选择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两 人相继自杀留给了后人无数的疑问。 但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 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国》、《千只鹤》等。
• 川端康成幼年丧父母、祖母,由外祖父、舅父抚养,在孤 独中长大。他的一生都徘徊在深刻的无法克服的忧郁和悲 哀中,人生的虚幻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不断涌现在他的意 识里,最终以自杀(尽管他在随笔《临终的眼》中写道: “无论怎样厌世,自杀不是开悟的办法,不管德行多高, 自杀的人想要到达圣境也是遥远的)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川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中坚作家,作品有“高超的技 巧”(诺贝尔颁奖语),其中,深层心理学的原理渗透到 大量作品的创作,这种深层心理学除了西方弗洛伊德的精 神分析法、乔伊斯的意识流外,还有东方的精神主义—— 禅。
川端康成的生平及创作历程
《雪国》素材地
第二十六页,共43页。
越后汤泽
(一)遥远的雪国 虚幻 (xūhuàn)的人 ——情节与人物形象
《雪国》写的是来自东京的一位坐食祖产 的中年男子岛村,三年中先后三次来到 北方的“雪国”与名叫驹子(jū zi)的年轻 艺妓见面厮混。他一边迷恋于驹子(jū zi) 美丽的肉体,一边又陶醉于另一个山村 姑娘叶子的超越世俗的美。
第二十七页,共43页。
岛村
• 岛村坐食祖产,游手
好闲,耽于想象,喜欢
沉溺于非现实世界的幻
想之中去追求和捕捉瞬
间的美感。他在梦幻的
人生(rénshēng)境界
里尽兴地谛观人生
(rénshēng)的。他对
现实人生(rénshēng)
采取的是一种东方式的
虚无态度。
第二十八页,共43页。
• 岛村就是作为一个(yī ɡè)视角人物而设置的, “他似乎只不过是作为一个(yī ɡè)男子存在 罢了,大概只是象映照驹子的镜子那样的东西 吧。”其虚无缥缈的双眼映现着驹子娇美的 外观乃至哀愁的内心世界,也映现着叶子的虚 幻与空灵,叶子和驹子只不过是一个(yī ɡè) 角色、一个(yī ɡè)形象的分裂而已,驹子即 叶子,叶子即驹子,她们在岛村这面镜子的映 射下交相辉映,融为一个(yī ɡè)整体,寓示着 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及生死统一的永恒魅力。
第十九页,共43页。
东西(dōngxī)合璧
• 如在内果容说上,以西描方写文丽学女对怨他愫的和影恋响情多纠在手法 技巧葛方、面心,理抑那郁么或日变本态文为学主和,东在方情文调学对他 的影上响则则追主求一要贯在的精朦神胧气、质幽(q玄ìz、hì清)方丽面,。
• 川这 法端些上康都,成是川成典端功型 则的 借地日 鉴找本 了到传 西了统 方东美 现西。 代方在主文手义化和文学 的接如合意点识,流、从心而理创分造析出(了fēn既xī具)等有方民法族,性, 又具融有合世到界具有性自,己既民具族有传传统统的精散神文,化又、具有 现代诗气化派小的说的独细特腻的笔文法学中。去。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一、作家作品简介1、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日本小说家。
一生创作多部小说,中短篇多于长篇,另有散文、评论等。
成名作为小说《伊豆的舞女》。
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6日,川端以口含煤气管自杀的形式离开了人世。
[1]川端康成幼失怙恃,历尽人世沧桑和炎凉世态,养成了一种孤独沉默的性格,对于世事采取漠然的态度。
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的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还蕴含着对下层妇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会现象。
但是,由于他后来受日本古典文学和禅宗思想影响很重,逐渐脱离现实,以致原来残留于头脑中的封建主义思想不但未能减弱,而且有所发展。
《雪国》这部名著,基本上可以说是他这种前后期思想变化的分水岭。
2、内容梗概本书包括川端康成代表作《雪国》与《湖》。
故事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
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雪国》是川端康成最高代表作,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令人怦然心动,又惆怅不已。
3、人物评析“驹子”即使是作为艺伎花名也是蕴含着虚无观念的,据川端康成说,驹子睛名取意于中国古代蚕马神话。
驹子开始居住的地方“本来是间蚕忘记你奇怪了吗?”“岛村想着驹子像蚕一样,以她透明之躯,在这居住的情形。
”蚕有作茧自缚的象喻,蚕马的神话则暗示徒劳的空乏,川端康成连“驹子”作为名字也彻底虚无掉了。
相对而言,驹子对应于岛村现世的,官能的、肉体的一面;叶子则对立于岛村传统的、诗意的、精神的一面。
川端康成也说自己在写作中驹子确有原型,而叶子则是他“虚构出来的。
” 她一出场就以“优美而近于愁凄”的声音给人带来听觉上的的美感与联想,又置身于车窗的映衬下,从一个别臻的视点显示出一种“无法形容的美。
川端康成 (整合)
——人是不断消失在过去的日子里的
年轻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 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项的首位日本作家。
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
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 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 之一。
代表作 ——古都
清馨、淡雅的情感 幽深、玄妙的眷 恋 ——川端康成的《古都》解读 沈洪泉 中篇小说《古都》发表于1962年, 在这部近十五万字的作品中,川端康 成通过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 悲欢离合,千重子父亲太郎追求古典 美的艺术理想的破灭和绸缎生意的衰 败,把渗透在这位作家一生创作中的 虚无思想、幽玄理念以及物哀、自然 美的审美情趣的艺术画卷展现在读者 面前。
金钱花销
川端康成是一位借债老手。1922年的一天,川端康成来 到日本小说家菊池宽家里。菊池宽独自在棋盘边捉摸着 象棋,川端康成呆坐了 1个多小时后,才冷不丁地对菊 池宽说 : “我需要 200 元。”菊池宽问什么时候需要, “今天”,川端康成答。菊池宽一脸无奈地掏出钱包, 给他用 10日元的钞票凑了 200 日元,川端康成拿到钱立 即走了。 当时的200日元相当于今天的100多万日元。对于金钱的 花费,川端康成最大的特色是寅吃卯粮。他得知自己获 得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立马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价 值7000万日元的富冈铁斋的屏风,又花了1000万日元买 了古坟时代陪葬俑的头,总共买了近 1亿日元的艺术品 和古玩。他明明知道诺贝尔奖奖金只有2000万日元,却 寅吃卯粮地买了5倍于此的物品。
当我拥有你,无论是在百货公司买领带,还是在厨房收拾一尾鱼,我 都觉得幸福。爱像一股暖流滋润着我。当我失去你,即便面对鸟语花 香我也兴味索然。一切显得落寞,虚空。善于感知的心变得迟钝,甚 至无法捕捉自己的灵魂。失去了恋人是悲伤的,更让人难过的是迷失 了一颗心。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 心 灵 的 写 手
川端康成
(1899.6.14—1972.4.16) •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 •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 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 •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 未能参加姐姐葬礼。 •1914年,15岁。祖父去世。 从此成为孤儿。 •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 《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 •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 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 下只字遗书。
• 叶子是精神的、 非现实的美,则 始终是不可企及 的,最终还是归 于虚空。作者在 这里表达的是人 生无常、灭我为 无、虚无即是解 脱的思想。
《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 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 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 情美”特征的意境。[6]
• 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 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 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
• 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 、影影绰绰的寻觅, 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 。川端康成继承了日 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 悱恻的哀怨情调,借 旅途漂泊、萍水相逢 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 人生的无常感。
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
诺贝尔荣耀
•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
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 。 “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
”,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
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
忧伤与凄凉的美丽 ,把以“物
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 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
川端康成及其《雪国》
作品类型
• 川端康成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第一类,主要是记录了作家童年和少年时期
坎坷辛酸的生活历程,这类作品主要有《十 六岁的日记》、 《致父母的信》等,描写了 作家孤儿时代的生活,对相继逝去的亲人的 缅怀和初恋的失意,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
• 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生活的作品,这类作 品主要有:《招魂节一景》、 《温泉旅馆》、 《伊豆的舞女》、《雪国》等,描写那些贫 贱的艺技、女艺人、女侍者等,作者以人道 主义的同情描写了她们辛酸、痛楚的生活, 同时也表现了她们遭受凌辱、践踏时的刚强 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展现追求感官享受的爱与性的悲哀,并将这些与日本传统美学相结合,从而 使其作品具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文学意义。
川端康成与“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 一个现代主义文学 流派
川端康成的“新感 觉”理论与创作实 践
“新感觉派”
• 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作家要采取一 种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法。
• 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为两个东西分开写 的,写为“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他则 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体,写成“我的眼睛就 是红蔷薇”。
前期代表作——《伊豆的舞女》
•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1918年秋天,川端 康成前往伊豆作了一次旅行,在途中,他认识了一群流浪 演出的女艺人,被她们天真风趣的态度及人道情怀深深感 染,对一个舞女产生了朦胧的爱情。《伊豆的舞女》就是 这次情感经历的真实反映。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 中缠绵悱恻的哀怨情调,借旅途漂泊、萍水相逢中的男女 之情抒发了人生的无常感,情感真挚细腻。同时,川端康 成将日本古典文学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方法有机结合,使这 篇小说具有现代派风格。
• 50年代前期,川端康成的好友片冈铁兵、堀辰雄和横光利一继菊池宽之后, 先后辞世,这引发了川端康成的孤寂、悲凉之感,因此写下了不少悼亡之作。 从50年代开始,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进人多产期。他一方面沿着前期的创作 道路前进,表现日常生活与真挚情感。例如,《舞姬》(1951)中,芭蕾舞 教练波子因战争失去了艺术青春,把自己未完的梦寄托在女儿和学生身上; 《名人》(1954)中秀哉名人身处逆境却勇于拼搏,顽强追求围棋艺术; 《古都》(1962)站在亲情和爱情的视角,描绘了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 子的生活际遇。另一方面,川端康成继续进行文学探索,创作了一批表现官 能刺激、变态性爱和色情享乐的作品。《千鹤》(1953)写年近30的三谷 菊治与亡父情妇发生关系;《山音》(1954)写公公与儿媳谈情说爱;《睡 美人》(1960)通篇描写丧失性机能的江口老人,看到熟睡少女产生的种种 心理与感觉。川端康成非常注意精神、肉体与美的契合,肯定人的自然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