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合集下载

赵朴初【老人七悟】,与君共勉!

赵朴初【老人七悟】,与君共勉!

赵朴初【老人七悟】,与君共勉!今天,先分享一个流传于网络的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历任民进中央常委的赵朴初和著名书法家、教授启功先生。

相传,一次体检时,两位老人相遇了。

赵老说,你说吃了一辈子素,还得个高血脂。

启功先生听了立刻找大夫讲理:你看!你看!你让我少吃肉,我就说这和吃肉没关系嘛!赵朴初先生还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都不过是支票而已。

”两个多么快乐好玩满满童心的老人啊!所以,他们才能都笑到了九十多岁的高龄呀!好了,回到正题,今天我发来的这篇文章是这位赵朴初先生所作的:“感悟有七”,供大家一起品读,让人眼前一亮!【赵朴初先生简介】赵朴初(1907-2000)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和佛教人士,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副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老年感悟有七>(赵朴初)我今已古稀,感悟有七,写出来与老年朋友们共勉。

一、活着:日出东海落西山,活一天,少一天。

过一天,乐一天。

乐一天,赚一天。

二、高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

高兴了就好,只有高兴是现款,其他至多不过是支票而已。

三、自己的: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健康是自己的'四、不一样:•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限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父母有病,子女对父母问问、看看就知足;•子女花父母的钱,理直气壮,父母花子女的钱,就不那么顺畅;•父母家也就是子女的家,子女家可不是父母家。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明白人把对子女的付出视为义务和乐趣,不图回报,一心想回报,就是自寻烦恼。

五、指望谁:养病指望谁?指望子女,久病床前无孝子;指望老伴,自顾不暇,无能为力;只能指望钱,用钱养病。

六、怀旧:常想一二忘九八,健康长寿样样有;老当益壮天地宽,满目青山松和柳。

七、直面死亡: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人平等,要有思想准备,一旦阎王策小鬼来叫,无牵无挂无语,跟上走就是了。

明月清风:记忆中的赵朴老

明月清风:记忆中的赵朴老

因为 在谈话 时 。我听赵朴 老讲话 的声音很
响 亮 ,就 对 他 说 :“ 您 的 精 神 很 好 ,说 话 中 气 特 别足 。 ” 他 马 上 回 答 说 :“ 咳 ,哪 是 中 气 足 , 是 我 耳 朵 聋 。我 非 得 大 声 说 话 ,才 知 道 自己 在 说 什 么 。耳 朵 聋 的 人 的 一 个 特 征 ,就 是 说 话 声 音 大 。不 过 , 日本 人 认 为 ,聋 子 能 长 寿 ,若 真
如 此 ,耳 朵 聋 倒 不 是 件 坏 事 , 哈 哈 … … ”他 又
然 而 ,几 年 前 我 在 写 毛 泽 东 与 禅 宗 六 祖 惠能 的神交 文章时 ,曾翻 阅了些有 关佛教和 禅 宗 的书籍 ,才知佛 界敬奉 的数位祖 师们 以为 : 人人 心 中有佛 ,见性 即可成 佛 ,人们 遍寻 不得

得 以 和 赵 朴 老 结 识 。纯 粹 是 托 朋 友 的
福 。 我 有 几 位 朋 友 , 因 为 父 辈 的 情 谊 , 是 赵 朴老 家 的 “ 老客 人 ” 。 他 们 知 道 我 多 年 来 一 直
听 ,就 说 :“ 啊 ,太 有 意 思 了 ,快 点 上 ,看
看 怎 么 回事 。 ” 说 着 ,就 找 出 一 只 袖 珍 香 炉 , 点 燃 了香 。 大 约 闲 聊 了 + 几 分 钟 ,燃 烧 后 的 香 炷 显 露 出 水 的 波 纹 ,和 “ 一帆风顺 ” 中的 “ 一帆 ” 两 个 字 。 赵 朴 老 手 握 放 大 镜 ,仔 细 观 看 了 香 炷 后 , 朗 声 笑 起 来 :“ 哈 , 好 玩 ,好 玩 !” “ 好 玩 ” 是 孩 提 的 语 言 ,我 已 经 生 疏 了 二 三 十 年 了 ,想 不 到 竟 然 从 耄 耋 老 人 、全 国 政 协 副 主 席 的 口中 说 出 来 。我 当时 确 实 感 到 惊 异 。

纪念赵朴初百岁寿辰因缘和合而生法

纪念赵朴初百岁寿辰因缘和合而生法

纪念赵朴初百岁寿辰----因缘和合而生法-----朴老虽是居士,高僧却尊重他,视他在高僧之上,这是因为朴老虽在家修行,他的功果已到了维摩境界---------朴老说法:因缘和合而生法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缘起论或因缘观是佛教的根本原理之一。

因,涉及主体的性质、成份与作用,故谓之因。

缘,如因缘、所缘、等无间缘、增上缘,皆关系之缘。

因缘和合而生法。

赵朴初曾在题为《诗歌及其与佛教关系漫谈》的演讲中说:“佛教的宇宙观是不承认字宙是上帝和神创造的,它以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而起的,‘缘’解释为现代的语言就是关系与条件,释迦牟尼解释‘缘’为‘此有吾必有,此无吾必无;此生吾必生,此灭吾必灭。

’比如讲,有主人必有客人,有客人必有主人,这样一种彼此依存的关系。

”“佛教把事物的形成份解得很细微,以为一切存在都是由很细微的东西凑合而成的,都是因缘而合起来的。

”佛教讲“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既然一切由因缘而起,即不是因佛而起,所以,佛教不等于主观唯心主义。

同时,佛教不承认上帝和灵魂,即最初的原因,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我”,也不是客观唯心主义的“造物主”,而是客观世界本身。

朴老曾吟诗谈到这中间的区别:“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

而云皆由佛,岂不是乱说?”“乱说”入诗,在朴老是唯一的一次。

从考虑问题一贯周密的朴老严厉的口气看,这个观点十分重要,涉及到对佛教本质的理解。

他写遗言,也明确要求不讲“安息吧”一类话。

佛教解释人际遭遇等,也从因动身。

在《佛教常识答问》一书中,赵朴初说:“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方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

”事物皆由因缘而起,但佛教不否定佛教徒的后天尽力(主观能动性),不否定佛教徒修持功夫,从而将客观的“因缘”与佛教徒后天尽力结合。

这也是高僧和一般僧人虽然都信佛,但最后境界不同的原因。

朴老吟诗“缘生缘灭有由来,终赖慈心熄祸灾”,即讲佛教徒个人的“慈心”,与最后可否“熄祸灾”有直接关系。

生活中的赵朴初

生活中的赵朴初

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朴初有几次到江苏活动,每次时间都比较长。

我和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宗教局的同志曾经分别参加接待和陪同。

我们和赵朴老一起参观、吃饭、聊天,一起活动。

陪同赵朴老来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原副秘书长肖秉权、倪强(后兼任金陵刻经处主任)等也和我们谈起赵朴老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赵朴老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

他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

相处久了,我们便对生活中的赵朴初有了更多了解。

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也逐步显现出来。

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赵朴老或朴老。

这是一个尊称。

肖秉权告诉我,赵朴初曾对他说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他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人称呼为“赵朴老”了。

在中年被称呼“老”,当然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他在那时就是一个处世文雅、办事沉稳、胸有成竹的知识分子,具有老者的风度,而且他也同一些长者共事,所以被同事们、朋友们称呼为“赵朴老”、“朴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步入老年,他的才华也在多方面更加显露出来,为人熟知,令人尊敬。

“赵朴老”、“朴老”的称号也就越来越响亮。

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都称呼“赵朴老”或者“朴老”。

因此,无论是过去我们与他在一起时,还是现在写回忆他的文章,都用这个既尊敬而又亲切的称呼。

赵朴老与素食赵朴老从东吴大学读书时开始吃素,直到终生。

笔者在江苏省宗教局工作时,知道金陵刻经处的原主任管恩琨和后来筹建灵山大佛的吴国平居士,他们每次去北京看望赵朴老,都要带一些新鲜的蔬菜去。

那时北京的新鲜蔬菜还比较少,特别是冬天,蔬菜和茶叶成了送给赵朴老最好的礼物。

记得有一次赵朴老对我们说,佛教对出家二众食素是有严格规定的。

一是禁五辛,即葱、蒜、韭、薤、兴渠(一种带辛臭的植物,中国无)。

佛教认为,这五辛熟食生淫,生食生瞋,不利修行,所以禁食。

二是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禁食各种动物之肉。

在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

在上座部佛教国家,由于实行托钵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他们可以食三净肉:即未见屠宰、未听到惨叫和不为自己宰杀的动物之肉。

寻觅赵朴初 理解赵朴初

寻觅赵朴初 理解赵朴初
。 ,






























。 “



































,,。Fra bibliotek一,







《 宽 心 谣 》 就 其 内容 来 说 想 劝 世 人 看 开 些 不 免 去 必 要 的烦 恼 这 本 不 是 坏 事 但 作 者 既 不 理 解 佛教 的 内 涵 也 不 熟悉 赵朴 老 的 生 活 却 冒用 他 的 名 字 来 写 用 他 的 影 响 以 图流 传 而 许 多 人 却 信 以 为真 有 些 人 把 它 当作 赵 朴 初说佛 甚 至 有人还 在 手机 的 禅机 日用 上 四 处 传 播 影 响很 坏 佛说 : 菩提 为因 大 悲为根本 方便 为 究竟 写 点 个 人 善 意 的体 会 与他 人 共 勉 也 算 是 种 为 善 的 方便 法 门 但 如 不 知 前 两 点 这 样 的 方 便 是 不 行 的 佛教 要 求 众 生 勇 猛 个 精进 怎 么 可 能 遇 事 但 求 自 己宽心 呢? 尊 重佛 教 的 人要 认 真 理 解佛 教 的精 神 尊敬 赵 朴 初 也 不 是 为 了他 是 个 名 人 而 是 为 了 学 习 他 生 言 行 中对 佛 教 认 识 论 世 界 观 人 生 观 道 德观 的表现 前 后 两 个 例 子 都 是 说 赵 朴 初 但 意 思 完全 不 同 对 这 种 现 象 赵 朴 初 是 明 白的 1 998 年 6 月赵 朴 初 先 生 为 《 佛 教 常 识 答 问 》英 译 本 及 插 图 本 写 序 时 亲 自将 与 毛 泽 东 的 对 话 写 进 了 序 佛 言 文 字 与他 平 时所述 和 九 九 三 年 我在 《 实 后 致 在说 完事 教 文 化 》上 发 表 的 完全 他 写 道 : 后 来 我在 写 这 本 书 ( 《 佛 教 常识 答 ) 的 第 二 章 时 想起 这 次 未 谈 完 的 问答 问》 我 想 书 中谈 到 缘 起 性 空 的 思 想 可 能 补 充 了 当 时我在 毛 主 席 面 前 所 想讲 的话 他在 《 答 问 》中写 到 : 缘 起 即 是 诸 法 由 因 缘 而 起 简单地 说 就 是 切 事物 或 切 现 象 的 生 起 都 是 相待 ( 相 对 ) 的 互 存 关 系 和 条件 离 开 关 系 和条件 就 不 能生 起 任 何 个事物 或现 象 因 缘 般 地解释 就 是 关系和条件 佛 蕾 给 缘起 下 了这 样 的定义 : 若此有 则彼 有 若 此 生 则 彼 生 ; 若 此 无 则 彼 无 若此 灭 则 彼灭 这 反 映 了佛 的 句话 见 缘 起 即见 法 见 法 即 见佛 这 说 明缘 起 性 空 之 教 义 是 赵 朴 初 最 关键 的 信 念 他 在 九八 年 给 友 人 信 中说 : 病 中 每 思 缘 起 之 理 实 为佛 教核 心 思 想 吾 人 知 之

回忆赵老二三事

回忆赵老二三事

作 , “ 常锡 咫 尺 常相 望 , 原 来握 手 意 彷 徨 。 探 梅 聚 首 匆告 别 , 至 今 尚 觉 有 余 香 。 ” 该 文 刊 在 19 8 6 年 1 月 《扬
从 南京 、 常州赶来的杨勇伟和沙振华告知我们赵老辞
子集邮》上 。
世的噩耗 , 让我悲伤不 已。 本来约定赵老也来无锡参
②④
2 0 0 9 年5 月一 7 月 上 海 启 用 的新 邮 首 日戳 、 纪念 邮 戳 和 风 景 日戳
量乒

r



]
I 6 l 管 田 国邮 政
3 0 20 0 9 .

2 0 0 9 .- 13 J ~ 16 届亚 洲运 动会
一 J 会徽
1 . 20元
t 占祥物
1.20元
3 3 X 3 3ra m (菱形 )
函请赵老撰稿 , 以增刊 物份量 , 赵老很快寄
日, 因参加原地封研究
来 《锡 山会友探梅 》 文
会江 苏分 会成立 活动 , 我与徐 网生 两人从 扬州乘车前
稿 , 记述 他和 无锡孙 君 毅老 友往还 五 十余载情谊和诗
往无锡虹 桥宾馆赴会。 当晚所住宾馆相 当清静 , 只有 参加成立 活动的江苏各地原地封会成 员。 晚上 , 分 别
14 0 X 80 m m
邮资封片
刍H A ^妤 ]fA f p H 『L A 丁臼l_ y
《大 清 、 民 国 邮票 》 、 《万 龙 腾 飞 首 日封 》 、 Ⅸ龙年
老不 幸逝世 默 哀致意 , 在原本喜 庆 的 日子 里 平添 了许
龙 戳封 》 等 12 部邮集 。 事前 笔者 专 门致 函赵 老 为 邮展
多悲戚 。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作者:袁普泉来源:《钟山风雨》2015年第05期赵朴初先生(1907—2000),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和书法家。

建国以后,赵朴初先生(我们都习惯地称他朴老)因佛教工作经常到江苏,有时一年要来几次。

他曾于1993年、1994年和1997年三次到江苏,每次都有十多天。

朴老与江苏佛教界人士和统战、宗教干部结下了深厚情谊。

从1989年起,我担任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达十一年,与朴老有较多接触和交往,深感朴老心系江苏佛教,事迹十分感人。

落实宗教政策“文革”十年,几乎所有宗教都停止了活动,宗教活动场所遭到严重破坏。

三中全会以后,朴老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特别是佛教房产政策。

汉传佛教的重点地区江苏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朴老积极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利用他个人的威望和影响,与许多地方的领导商量,一次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两次三次反复做工作,终于使一大批寺庙逐步恢复对外开放。

南京市的毗卢寺,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中国佛教会所在地,“文革”中被企业占用,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难度很大。

朴老为此多次呼吁,还专门写了一封长信给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请他协助做工作,将寺庙房产归还给佛教。

对此,江苏省委高度重视。

我陪同省委分管领导多次去调查研究,终于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993年2月8日,朴老到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的常州天宁寺,松纯方丈向他汇报了天宁寺第一期修复工程的情况,朴老看到雄伟高大的殿宇和妙相庄严的佛像赞不绝口,当即泼墨挥毫,咏诗一首。

他说,天宁寺大殿之高,恐怕是全国第一,没想到天宁寺恢复得这么好,这要感谢党和政府,也要感谢松纯大和尚和常州佛教界作出的努力。

1980年春,朴老在上海玉佛寺时,真禅法师请求朴老做工作,尽快让南通狼山广教寺恢复开放。

南通狼山广教寺是我国八小名山之一,大势至菩萨道场,信众多,在海内外影响很大。

赵朴初养生之道

赵朴初养生之道

赵朴初养生之道赵朴初老人健康幸福地活到93岁高龄,和他正确的养生之道是密切联系的。

赵朴老的养生之道有三:一是蔬食,二是按摩,三是“梦想”。

在赵朴初先生给友人的书信中,他这样说:“弟今年九十有二,在同辈人中,堪称健者。

蔬食已七十年,每日两菜一汤,饭二两左右;每晨起床前摩腹二百次左右,消化系统良好,所谓养生之道唯此而已。

近有诗云:“不知肉味七十年,虚度自渐已九十;客来问我养生方,无他奉告惟蔬食。

质诸姚先生或亦暗合道妙欤,弟仍住医院,遇有重要活动,向医生请假外出。

此间医护条件好,亦可以略避人事烦嚣耳。

”正如养生学专家姚品荣先生所说:“这三条养生内容很实在,很全面。

按摩是运动,蔬食是营养,梦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撑。

”这三条中,精神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没有“梦想”,精神就振作不起来,就谈不上健康长寿了。

这三条,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一个人一生中能做到一条两条是可能的,三条都做到就困难了。

有人说“乐观是养生的不老丹”。

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使人能逾越一切困难。

“善良是养生的营养素”。

心地善良的人,就会献爱心,就会乐于助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善良者必得善报。

“淡泊是养生的免疫剂”,有了淡泊心态的人,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就不会得之大喜,失之大悲,就不会攀比妒忌,牢骚满腹,就不会犯错误。

“宽容是养生的调节阀”。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是难免的,宽容就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调节阀。

赵老的《宽心谣》就充分体现了他乐观、善良、淡泊、宽容的心态。

宽心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_百折千回心不退_访全国政协副主席_中日友协副会长赵朴初_沈才彬

_百折千回心不退_访全国政协副主席_中日友协副会长赵朴初_沈才彬

头 , 谦 虚地说 :
不 “
,
不。
我不 过 是做 了 一点 友好工 作罢 了。
耍说
` 掘井 人 ,
, 我们的 毛主
席、 周总理 以 及 中 日 友协 的创 始人 郭 老 、 寥 公 , 是其正 的 中 日友好 ` 掘 井人 , 。 四 位 故 人
为中 日友 好呕心 沥 血 , 不 遗 余 力 , 遣福 后 代 。 用 一 句佛教 用 语 , 那 就 是 `功 德 无量 ’ 。 可惜 我
( 赵 老借 鉴 日本 “ 徘 句” 形 式 首 创的 中国 新诗 体 ) 就达 一 百 多 首 。 最 近 , 赵 老 作 了 一 首 “ 汉
歌 ” 蹭 给 “ 日 本 现 代歌 人访华 团” 。 这 是赵 老借鉴 日 本 “ 和 歌” 形式 创 作的 第一首 汉歌 。 赵
老 当场 吟 了 起 来 , 吟罢 又 亲 自将 它 全 文 抄 录在 我 的笔 记 本 上 :
多 了。 看 到 赵老身 体 恢复得这样好 , 我 感到 由衷的高 兴 。 赵 老是 国内外 知名 的硕学 老前 辈 , 除担 任 全 国政协 副主 席、 中国佛 教 协会会 长等职 外 ,
还一 直兼 任 中 日友 好 协会 副 会 长 , 工 作十分 繁忙 。 赵 老 从新 中国 成 立 初 期起 , 就 开始 从事 中
这些活 动都对发 展 和促 进中 日两 国人 民的友 好起 了极 大 的推 动作 用 。
谈 到 这里 , 赵 老 不胜 威概 地 说 : “ 中 日复 交 后 , 周总 理 曹多 次 说 过 : 饮 水 不 忘掘 井人 。
中 口 关 系发展 到今天 这 样一 个局 面 , 确 实来之 不 易 , 它 凝 结着 无 数 知 名和 不 知名 的 ` 掘 井

生活中的赵朴初

生活中的赵朴初

同志宴请是不是素食 ?对方马上把悦华酒 店的老总 请来 , 一问才知道宴会全准备的荤食。因马上就要开 席了, 改 素 食 已来 不及 了 , 于 是赵 朴 老对 在 座 同 志及 酒 店 老 总说 : “ 我从 2 0岁 开始 吃 素 , 已吃 6 0多 年 了 , 今天我也不破戒 , 你们荤食 照吃 , 就给我准备一小份 素食 就 行 了 , 我们 来个 ‘ 一桌 两制 ’ 吧 !” 大 家 这 才松
教 协会 的工 作人 员说 ,他 的个 人捐 款 累计 有 两 百 多
万元。
赵朴老对身边工作人员说 : “ 我 国有句名言 : ‘ 俭 以养 德 ’ 。我 们 的经 济 发展 了 , 大 家 的生 活水 平 提 高
了, 但 一 定要 注 意 勤 俭 节 约 , 不要浪费 , 要 时 刻 保 持





水, 可浇树 、 浇花或冲厕所。 日 常洗澡 、 洗衣以及其他
用水 , 应尽 量节 约 。” 他 在北 京 医院住 院期 间 , 对 陪护 的工 作 人员 讲 ,每 天 打 的开 水 喝不 完 ,不 要 随便 倒 掉, 要 留着 晚 上洗 脚 , 洗 完 脚 再 冲厕 所 , 做 到一 水 多
寺 。当晚赵朴 老 即在宾 馆为金 山寺题字 。 赵朴 老为 金
劈 氓 菊
来 了 。至今算起 来 已有 6 0多 年 了。他食 素不 但不食 各 种动 物 的 肉 , 也 不食 五辛 。 那么 , 参 加 宴会 怎么办 呢 ?我 们怀着 好 奇心 问赵 朴 老 。他 笑着 说 : “ 那就特 殊情 况特 殊对 待 , 就从盘 边 夹点 ‘ 肉边 菜 ’ ( 肉菜 里 的蔬菜 ) 下 饭 吃 了 。我 每遇 到
便, 容 易摔倒 , 还 是整修 一下 吧 !” 赵朴 老笑 着说 : “ 我 走 慢 点 注意 些就 行 了 , 不必 为 维修 再 花钱 麻 烦 人 , 谢

赵朴初先生的大气与小气

赵朴初先生的大气与小气

赵朴初先生的大气与小气作者:黄成林来源:《民主》2019年第04期赵朴初先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

他一生和共产党人并肩战斗,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地追求进步和探索真理,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在国内、国际享有广泛而崇高的声望,但了解他对名利态度的人并不是很多。

本文就谈谈他在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他的祖上在清朝嘉庆之后连续出过四代翰林,为官者素享清名。

受家庭影响,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刻骨铭心,年幼的赵朴初便下定决心要为国家办好事、办大事,而不是要当大官、发大财,因而一生严格要求自己,把金錢、名位看得很轻。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谨遵《大方广佛华严经》中“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佛训。

解放前他在上海主持佛教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和少年村(实际为共产党人的地下联络站)的工作,那时他并没有工资,也无其他方面的固定收入。

因为家庭比较富裕,母亲每月寄给他一两百大洋不等,他除留下不足十元作为自己的生活费外,全部放在账房内,作为所办事业开支使用。

其中还有一部分支援新四军购买了军火、医疗器械和药品。

可谓非常大气。

而赵朴初自己就住在觉园的一个格子间内,穿戴都是从估衣市场上买来的旧衣服,有一篇朋友的回忆文章中谈到,他有一身从旧市场上买来的西服,只有遇到正式场合才舍得拿出来穿。

而吃的,因工作太忙,饥一顿,饱一顿,饿了,也许一碗清水泡米饭就凑合一顿。

可谓非常小气。

为了更好地接受教育,赵朴初13岁后,到上海和母亲陈仲瑄的好友,赵朴初称之为关大姨的关静之一起生活。

关大姨一生独身,对其视若己出。

关静之之弟,赵朴初呼之为关表舅的关絅之逝世后,关家人把觉园里及其他几处房产变卖掉,所得银两按股分配。

关静之分得大洋三万块,作为遗产全部交给了赵朴初,而赵朴初一分没留,全部拿来作为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的办院经费,并动员关大姨来院作义务教养员。

生活中的赵朴初

生活中的赵朴初

生活中的赵朴初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朴初有几次到江苏活动,每次时间都比较长。

我和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宗教局的同志曾经分别参加接待和陪同。

我们和赵朴老一起参观、吃饭、聊天,一起活动。

陪同赵朴老来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原副秘书长肖秉权、倪强(后兼任金陵刻经处主任)等也和我们谈起赵朴老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赵朴老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

他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

相处久了,我们便对生活中的赵朴初有了更多了解。

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也逐步显现出来。

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赵朴老或朴老。

这是一个尊称。

肖秉权告诉我,赵朴初曾对他说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他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人称呼为“赵朴老”了。

在中年被称呼“老”,当然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他在那时就是一个处世文雅、办事沉稳、胸有成竹的知识分子,具有老者的风度,而且他也同一些长者共事,所以被同事们、朋友们称呼为“赵朴老”、“朴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步入老年,他的才华也在多方面更加显露出来,为人熟知,令人尊敬。

“赵朴老”、“朴老”的称号也就越来越响亮。

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都称呼“赵朴老”或者“朴老”。

因此,无论是过去我们与他在一起时,还是现在写回忆他的文章,都用这个既尊敬而又亲切的称呼。

赵朴老与素食赵朴老从东吴大学读书时开始吃素,直到终生。

笔者在江苏省宗教局工作时,知道金陵刻经处的原主任管恩琨和后来筹建灵山大佛的吴国平居士,他们每次去北京看望赵朴老,都要带一些新鲜的蔬菜去。

那时北京的新鲜蔬菜还比较少,特别是冬天,蔬菜和茶叶成了送给赵朴老最好的礼物。

记得有一次赵朴老对我们说,佛教对出家二众食素是有严格规定的。

一是禁五辛,即葱、蒜、韭、薤、兴渠(一种带辛臭的植物,中国无)。

佛教认为,这五辛熟食生淫,生食生,_,不利修行,所以禁食。

二是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禁食各种动物之肉。

在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

在上座部佛教国家,由于实行托钵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他们可以食三净肉:即未见屠宰、未听到惨叫和不为自己宰杀的动物之肉。

这位素龄70年修行者,毕生致力于慈善事业,还被总理誉为“国宝”

这位素龄70年修行者,毕生致力于慈善事业,还被总理誉为“国宝”

这位素龄70年修行者,毕生致力于慈善事业,还被总理誉为“国宝”△时代巨匠——赵朴初1914年夏日的一天,一个七岁的小男孩看到一只蜻蜓在蜘蛛网里挣扎,不一会儿,蜻蜓被越缠越紧,渐渐不能动弹。

他转身到厨房找来一根竹竿,把蜘蛛网耐心地挑开,将蜻蜓救出。

母亲见了,非常高兴,第二天带儿子去廨院寺烧香。

佛事结束后,母亲与师父闲谈,说起儿子会对对子了。

师父听了,指着庙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联:“火神殿火神菩萨掌管人间灾祸。

”男孩想了想道:“观音阁观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

”师父笑了,对男孩母亲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多年后,预言果然应验。

当年那个救下蜻蜓的男孩,成为了后来周总理视之为“国宝”的时代巨匠,他就是——赵朴初。

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赵朴老”。

赵朴老是杰出书法大师,曾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社长;是佛教界领袖人物,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社会活动家,连任了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他也是一位资深的素食者,茹素70年。

01博学多才,回报国家和人民1907年,赵朴初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书香世家,府中四代皆为翰林,他从小就浸润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中。

幼时的他,很快就学完了《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八岁便能诗善对。

成年后,他的志趣更加广泛,在书法、诗词、宗教、慈善等方面上都颇有造诣。

在书法爱好者看来,他是广结善缘的书法名家。

赵朴老的书法俊朗洒脱,豪迈凝重,在一波一磔、一提一转之间,仿佛妙手点化,神韵毕现。

可谓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家风范,世人称之为“赵体”。

△赵朴老书法作品书法大师启功评价他的书法说:“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

”世人争为收藏赵朴老的书法,但他一生从未“卖”字,而是以书法与人广结善缘,支持佛教和社会事业发展。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赵朴初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几百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

“我心中的观音”──记赵朴初会长往昔二三事

“我心中的观音”──记赵朴初会长往昔二三事

“我心中的观音”──记赵朴初会长往昔二三事
桃园;张琳
【期刊名称】《佛教文化》
【年(卷),期】1996(000)001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桃园;张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
【相关文献】
1.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J], 叶嘉莹
2.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J], 叶嘉莹
3.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J], 叶嘉莹
4.客户在我们心中--记山阴县四季春饲料公司为客户服务二三事 [J], 李生敏
5.悼念赵朴初先生——记我与赵朴老相交往之二三事 [J], 叶嘉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的体会 新的感动 新的收获——在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新的体会 新的感动 新的收获——在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学诚
作者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15-19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座谈会;赵朴初;逝世;居士;纪念;圆寂;感觉;高僧
摘要:赵朴老圆寂已经十年了。

十年前的2000年5月21日,当朴老圆寂的消息传来时。

一种“峨峨若千丈松崩”的感觉顿时弥漫心头,久久无法消退。

“德音未远”、“神理绵绵”是晋代名士戴逵对高僧支遁的思念。

虽然我深知一真法界本无去来、生死海内妄见轮回,执妄见则有生灭,悟真如便无去来,但是当一代宗匠往生远逝之时,哀痛之情仍不免蕴结心中!。

仁山智水 清风明月——深切缅怀敬爱的赵朴老居士

仁山智水 清风明月——深切缅怀敬爱的赵朴老居士

作者: 觉醒
作者机构: 中国佛教协会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23-25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6期
主题词: 居士;睿智;中国民主促进会;明月;仁;赵朴初;感染力;佛教
摘要:今年五月二十一日,是我们敬爱的赵朴初居士驾鹤西归十周年的日子。

弹指挥间,十年过去了,但是,仿佛赵朴老的音容笑貌依旧,他的风采、睿智,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仍然是那么的真切、那样的亲切。

在此时此刻,我们上海佛教界的同仁与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朋友们在一起,深切缅怀赵朴老,使我不禁浮想联翩。

赵朴初与苏州佛教——纪念朴老逝世一周年

赵朴初与苏州佛教——纪念朴老逝世一周年

赵朴初与苏州佛教——纪念朴老逝世一周年
郁永龙
【期刊名称】《广东佛教》
【年(卷),期】2001(000)002
【摘要】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逝世忽忽已有一年了!时光如矢,人命无常,让人感慨!笔者在苏州从事宗教工作已20年,亲眼目睹了朴老为苏州佛教事业倾注的心血,在他逝世周年之际,写上此文,以表达我对这位中国佛教界领袖的缅怀之情。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郁永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47.2
【相关文献】
1.《赵朴初遗偈》的佛教境界——纪念赵朴初逝世5周年 [J], 杨笑天
2.赵朴老《荣睿大师赞》浅释——纪念赵朴老逝世5周年 [J], 郭天祥
3.为纪念赵朴老逝世一周年所作祈愿词 [J], 帕巴拉·格列朗杰
4.赵朴初先生《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释读——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 [J], 霍旭初
5.为纪念赵朴老逝世一周年所作祈愿词 [J], 帕巴拉·格列朗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 问我 当年 听讲 《 莲 华 经 》后
{匕
亦有 所
折 简相 招

此 适 为 四 十 余年 前 嘉莹 听讲
妙法 《
I, }I 教 叉
}B
u
dd h is l

c u
lt u
r e
缅 怀 朴老 I
17
莲 华 经 》之 地


而 此 日又 适 值 贱辰 初 度之 日


为逼 仄
住房

连 携 回 之 行 李箱 都 无 法 全 部 打 开
他 听 到 了朴

京察 院 胡 同 之 旧 居 相 探 访 广 济寺

并邀 我于 两 日后 至
老 与 我 的谈 话 后 结尾有





诵 其 所 自作 的诗 偈


以 素斋相 候


我於 意外 惊 喜 之 余


待 到功成

花 开 九 品莲

之句



届 时遂 如 约 前 往
而言
而 此次广 济寺之 相 晤

对我

之 此 次 与朴 老 之 相 晤

予我之 启 悟 良多

我遂
而 言 实有 两 点难 忘 的巧 合 之 处



是 以时
于 别 后 填 写 了小 词 《 瑶华》
阕并于 数

日后 亲



日原 为贱辰 初 度 之 日 ;
其 二 是 以地

携 我之 旧 作 数 种
还 写有


至 朴老府上 求正
我 的词 前
【 缅怀朴老 】
悼 念 赵 朴 初 先 生
— —
记 我 与赵 朴 老 相 交往 之 二 三 事
叶嘉莹
尘 9 赵朴老本不 相 识 1 氐 刊上 偶 然读 到他 的
4
-

初 始 是 由 于 我 曾在 报 些诗 词 之 作

可 否 ? 而 我在 那 时 只 不 过 为

青年 学 生


对佛

及 其传
法 既无 深研
面之 后


而这 也正 是何
偶 或 以 电话 致 问外
至 九 四 年冬

殊少 晤 面 之 机 会
如 此直

便 邀 我 至 广 济 寺餐 聚
我 因 接 受 了 台湾 中央 研 究 院 文 哲

的主 要 原 因
生之 堂姊


并 告 我 云 其 夫 人 陈邦 织 女 士 原 为
迦 陵论 陈先 生 则 正 是 为 我 编 印 《

乃 告 我 云 自 1 9 8 0 年 国 内上 海 古 籍 出

学亦 约 我 前往 讲 学
京探 亲


在此期 间

我虽 亦有 时回

版 社 刊 印我 的 《 迦 陵论 词 丛 稿 》 以 来 我 的作 品 多种
以朴 老 在 与 我

已读 过
但 因 时 间 紧迫

来去匆匆
除 与朴 老

印象极 为 深 刻

辽鹤归
来前 地

红 衣凋尽
田 田

点 检 青房
并不 能在 京定 期居 住
属 于 我之 住 房
了朴 老 之 美 意
之 清华大 学


处本 不
余几

因思 叶 叶 生 时

有 多少

绰约 临 水
西风几度


反而

隗疚 不 安


遂婉 言辞谢
于 是 台湾
犹 存 翠盖
剩贮得


月夜
盘 清泪




而 其后 不 久
晤 言甚 欢

是 日 邦 织 夫 人 亦 同在 座

谈 话 间 我 曾 向 陈先 生 询 及 朴 老 近 况

拟 前往 探
数 日 后 朴 老 遂 亲来 我 的 北 京 旧 居 相

陈先 生 告 云 朴 老 现 在 医 院 休 养


探 望 多有
访

瑶 华 》和 词 并 携 来其 手 书 之 《



兹巧 合

枨触前尘

因赋 此 阕


老 对 此 深 表 同情

遂 表 示 可 在 京为 我 安排
庶便 于 读 书写 作
, ,


当年 此 刹
妙 法初 聆 首处

有梦 尘仍 记

风铃


居 室宽 敞


我对朴老

微 动


听取

花 落菩提 真谛


相招




之 盛情
虽 尤 为感 激
但 因 我 经 常 往 来 海 内外 如 果 竞 尔 占用

对 宗教 亦 并 无 信 仰

我之 前往 听
诵人



些 自度 曲


始获知其大名

并对其
但却长
讲 《 莲 华经 》 只 不 过

则 因 为 我 的老 师在 讲

古 典 文 学修 养 之 深
五 月
留有 深 刻 之 印 象


授诗歌 时
小 字 为荷

往 往 以禅 理 为 喻 说

遂 引起 了 我 对

期未 能有 相 见 之 机缘


直 到 1 988 年 之 夏历

佛 法 与禅 理 之 好 奇

再则 也 因 为我生于荷 月

中华 诗 词 学 会 正 式 成 立
在北 京召 开 大

因 此遂 对

切 有 关荷花 或莲 花 之 名


我 被 邀 请 以 顾 问之 名 义 参 加 此 会

并在 会
位就是

所的


项 写作计划
将 与 陈邦 炎 先 生 合 作 撰 写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负 责 古 典 文 学 编 辑 的 陈 邦 炎 先

册 《 清 词 名 家论 集 》 遂 利 用 新 加 坡 大 学之


寒假 期 间返 回 北 京 候
与 陈先 生 商 讨 写 作 事 宜


词 丛 稿 》 书之 主 编
点而 言
则广 济 寺原 为 四 十 四 年 前 我 曾

度在

段小序

序 与词 是 这 样 写 的 :
赵 朴 初 丈 于 广 济 寺 以 素斋
此 听粼 妙 法 莲 华 经 ) )之地
因 而 与朴 老 相 见 后
瑶 华
我遂 将 此 两 点巧 合 相 告 知
胜缘
16


朴 老 以 为 此 中颇 有

戊 辰 荷 月初 吉
我 自原 任 教 之 加

已 换 了微 尘 人 世
忽 闻道
九 品 莲开
顿 觉痴
拿 大 不 列 颠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正 式退 休

魂 惊起

台湾 大 学


及 淡江


辅 仁 等校

朴 老 阅后

颇加 称 赏

又 见 到 我携来 的 旧
遂 先后 约我前往 讲 学
其次
新加 坡 之 国立 大

作 数种

我 虽 因 为 与朴 老 经 因 识 面 而 感 到 欣

叙述 后 真谛

以 为 即 此 二 句偈语

便 已是 佛 法 入 门

然 而 却 并 未 敢 期 望 能 与朴 老 有 更 进

步之
适 当 日 在座 有
位 青年
笃信 佛法




交往
孰意数

日后

朴 老 竟使 人 持 简 至 我 在 北

且 即 将 由朴 老 资 助 前 赴 日 本 留 学
物 皆感 兴 趣

至 于 听讲


《 莲 华 经 》之 事


则至
场 上 与 主 席 台上 诸 位 贵 宾 相 见
赵 朴老

其中

今所 能记 忆者

只 不 过 当 时所 听 到 的
花开莲
当 时 因 时 间匆 忙


我 与朴 老 不 过 短 短
花 落莲 成

两句偈语 而 已


朴 老 聆 听我 的
握手 而 己 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