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带下病42页PPT文档共44页文档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
炼以增强体质。
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风险评估
肿瘤性质评估
综合评估
明确妇科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 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评估带下 病的风险。
结合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身体状况 等因素,综合评估妇科肿瘤合并带下病 的风险,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带下病症状评估
观察带下病的症状(如带下量是否增 多、色质是否异常等),以评估其对 妇科肿瘤的影响及预后。
间尤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输入 治标疗方题法
症状表现
温肾助阳,涩精止带。
常用方剂
宜食温补肾阳之品,如羊肉、韭菜、核桃、生姜等。
饮食调理
内补丸、右归丸等加减。
阴虚夹湿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 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头晕目眩,腰酸肢软, 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失眠多梦,舌质红,苔 少或黄腻,脉细数。
01
02
03
04
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和性生活 前后要特别注意外阴清洁。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免疫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避 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 夜、烟酒等不良行为。
定期检查与随访重要性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带下 病等妇科疾病。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 时就医检查,避免病 情加重。
常用方剂
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加减。
治疗方法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饮食调理
宜食滋阴清热之品,如绿豆、冬瓜、赤小豆、鸭 肉等。
湿热下注型带下病
症状表现
治疗方法
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如脓样,有臭味 ,或夹血液,阴部瘙痒,小便短赤,口苦 咽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中医妇科学PPT课件
癥
瘕
病因病机 气滞:结块聚散无常 血瘀:血脉凝滞,瘀结成块 痰湿:积湿蕴痰,凝结成块 诊断 1、有无并发症 2、辩善恶
癥瘕
癥
瘕
导下攻消 攻补益施 调养正气 气滞:香棱丸 血瘀:桂枝茯苓丸 痰湿:苍附导痰丸
治则
分型
不孕症
凡生育年龄的妇女 婚后夫妇同居两年以上 其配偶生殖功能正常 无子,全不产 未避孕而不受孕 或曾有孕又继续两年以上不孕者 断绪 生理性不孕 绝对性不孕 病理性不孕 非绝对性不孕 一般原因: 男女双方 女方原因 炎症 肿瘤 发育不全 裂伤 男方原因 生殖器发育不全:畸形,炎症 畸形精子、少精子
不孕症
分型: 肾虚
阳虚:毓麟珠 阴虚:养精种玉汤 肝郁:开郁种玉汤 痰湿:启宫丸 血瘀:少腹逐瘀汤 血虚:十全大补汤
阴挺
概念:妇女子宫下脱,甚则挺出阴户之外(子宫 脱垂) ,或阴道壁膨出者。又称:阴脱 、 阴挺、子肠不收。 病因病机: 气虚:无力系 肾虚:无力摄纳 阴挺
阴挺
诊断:标准 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 Ⅰ: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过道口。 Ⅱ: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整个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辨证论治: 治则:益气升提,补肾固脱 分型:气虚:神中益气汤 肾虚:大补元煎
三、秦汉时代
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 有药物堕胎记载。 《胎产书》现存最早妇产科专著。 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书中许多经验 和方剂至今有效。 华佗—诊断并处理胎死不下。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妇产科用药, 紫石英治女子风寒在子宫
四、魏晋南北朝及隋代
王叔和《脉经》提出了“居经”、“避年”之 说 并详细描述了月经脉、胎孕脉、及 产时的 “离经脉”。 南齐褚澄《褚氏遗书》提出节育及晚婚。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对孕期各月的饮食 居处、精神心理等提出了很有意义的指导。 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书中有妇人病8 卷,损伤冲任为认为妇产科的主要病机。
带下病 ppt课件
3.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征(见表)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带下病常见病种的鉴别
病 名 带下特点 检查
滴虫性阴道炎
念珠菌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老年性阴道炎 淋病性阴道炎
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呈脓 阴道粘膜有红点、镜 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检见滴虫
凝乳样,或豆腐渣样, 阴道粘膜有白膜、镜 白或黄. 检见念珠菌
艾灸:隐白、神阙
彭静山治疗带下经验
方1: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 方2:取带脉之足临泣,阳维脉之外关,带下有效。
(八脉交会穴)
方3:带脉、五枢、中极。 配穴:偏虚寒者——灸肾俞、脾俞。 偏湿热者——针阴陵泉、行间。
临床中看到三阴交可通利带下,阴陵泉可止带下。 因此,治疗初期宜取三阴交,治疗后期宜取阴陵泉。
补——山药、人参、黄芪
涩——白芍、龙骨、牡蛎、(五倍子)
提——鹿角霜
提任、督,约束带脉,经络平衡,可助培元因本止带之功。
本节课复习题
1.完带汤、内补丸、止带方的方剂组成及适应症有哪些?
2.带下病的辨证要点及各型证候特点。
3.湿热下注型带下的特点有哪些?
《黄帝内经· 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文献:《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不利,· · · · · · 下白物, 矾石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 病 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 述,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创“完带汤”、“易黄汤”。
色淡、质稀 色黄Biblioteka 质稠 虚寒 实热治则:补虚除湿为主
治脾 —— 宜运、宜升、宜燥 治肾 —— 宜补、宜固、宜涩
脾虚湿盛
证候: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 无臭味;神疲肢倦,纳少便溏,或下肢微肿,面色萎黄,舌质 淡或淡胖,苔白或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利湿,升阳止带。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ppt课件
5、热毒蕴结
妇科主证: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 质粘稠,臭秽难闻。 全身兼症:热毒蕴结证 治 法:清热解毒。 方 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土茯苓 败酱草 鱼腥草 薏苡仁 蒲公英 银花 野菊花 青天葵 紫花地丁
四
外治法
1、外洗法:用洁尔阴、肤阴洁或清热利湿解毒 中药煎水来熏洗。 滴虫性阴道炎:3%硼酸液 念珠菌阴道炎: 3%苏打水 2、阴道纳药法:洁尔阴泡腾片、保妇康栓等用 于各种阴道炎,双料喉风散、珍珠层粉等用 于宫颈糜烂及老年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用灭滴灵 念珠菌阴道炎抗真菌药 3、热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转归与预后 预防与调摄
特 别 强 调
因为本病相当一部分有传染性,故病 人的性伴侣要同时治疗
!
以下部分图片可能引起部分人的不安 与反感,请注意!
第二节 带下过少
目的与要求
掌握 带下过少的定义及辨证论治。 熟悉 带下过少的病因病机。
一、带下过少的定义
பைடு நூலகம்
带下过少指带下量减少,导致阴中干涩
钩藤
4、湿热下注
妇科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 气,或带下色白质粘,呈豆渣样,外阴瘙 痒,阴痒明显。 全身兼症:湿热中阻证(弥漫三焦) 治 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方 药:止带方《世补斋· 不谢方》 二苓车前茵陈泻,丹栀赤芍牛柏苍 猪苓 茯苓 泽泻 车前子 茵陈 赤芍 丹皮 黄柏 栀子 肝经湿热明显者,用龙胆泻肝汤 湿浊偏盛者,用萆薢渗湿汤
广义: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 带下 生理 狭义
病理(本章讨论)
二、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 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 《金匮要略》 “妇人经水闭不利,· · · · · · 下白物,矾石 丸主之” 《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 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 《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 并认为“带下俱是湿证”。
带下病中医妇科学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熟地 山药 丹皮 泽泻 茯苓 加减:失眠多梦+柏子仁 酸枣仁 咽干口燥甚+沙参 麦冬 五心烦热甚+地骨皮 银柴胡 头晕目眩者+女贞子 旱莲草 白菊花 钩藤 舌苔厚腻者+薏苡仁 扁豆 车前草
4、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样,质粘稠有臭气,
损伤任带 带下过多
热甚化火成毒 热毒损伤任带二脉 湿热遏久成毒
带下过多
二 诊断要点
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
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
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
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 有尿频、尿痛等症状。
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
征(见表)
3、热熨法:火熨、电灼、激光等,治疗宫颈炎。
转归与预后 预防与调摄
五色带
多由内脏素虚,久积湿热,热毒损伤胞脉所致。属湿 毒损伤内脏之症。 症状:带下五色,恶臭难闻,阴内灼痛坠胀,心烦不 宁,口苦咽干,便秘或溏糜,尿赤,手足心热,面色 无泽,舌苔粘腻,脉弦滑而缓。 治则:清热解毒化湿 基础方药:《临床经验方》解毒止带汤 双花12 连翘9 苦参9 茵陈12 黄柏6 黄芩9 白芍12 椿皮9 牛膝9 生地 9 丹皮9 贯众9 黄连9 炒地榆12 外用药:(治阴内外肿痛或疡糜) 洗药方:苦参15 蛇床子15 鹤虱 15百部15 黄柏9 枯矾6 雄黄9 外涂药:枯矾 儿茶 雄黄 龙骨 冰片 黄柏。 ————选自《百灵妇科》
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
鉴别
1· 带下呈赤色时与经间期出血、经漏 2· 带下呈赤白带或黄带淋漓时与阴疮、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阳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若脾虚湿郁化热健脾除湿清热止带-易黄汤(山前黄柏芡实果)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芪附子紫菀菟鹿肉,桑螵蛸潼白蒺藜肉苁蓉),精关不固用固经丸(龙牡三子苓蛸石)3、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知柏地黄汤+芡实金樱子4、、湿热下注证: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肝经湿热下注-龙胆泻肝丸+苦参黄连,湿浊偏渗-萆薢渗湿汤+苍藿5、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土茯苓薏仁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二、带下量少1、肝肾亏损证: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例题:1.“居经”、“避年”之说最早记载于: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 D《脉经》2.在——中提出:女子不孕与“五不女”的先天生理缺陷有关A《傅青主女科》 B《黄帝内经》 C《经效产宝》 D《广嗣纪要》3.行经、养胎、哺乳的物质基础是:A气血 B天癸 C 脏腑 D 胞宫4.横行于腰部,总束诸经的奇经是:A冲脉 B任脉 C 带脉 D 督脉5.健康女性,一般初潮年龄为:A 10岁B 12岁C 14岁D 16岁参考答案1 D2 D3 A4 C5 C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热: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加味温胆汤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青竹茹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补血养血、止痛安胎-当归芍药散2)虚寒:暖宫之痛、养血安胎-胶艾汤 3)气郁:疏肝解郁、止痛安胎-逍遥散三、胎漏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四、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五、滑胎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六、堕胎、小产1)胎陨难留:祛瘀下胎-脱花煎加益母草2)堕胎不全:益气祛瘀-脱花煎加人参、益母草、炒蒲黄七、胎死不下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2)淤血阻滞:行气活血、祛瘀下胎-脱花煎加芒硝3)湿阻气机:健脾除湿、祛瘀下胎-平胃散加芒硝、枳实八、异位妊娠1)未破损期:杀胚消癥、化瘀止痛-新宫外孕1号方 2)已破损期:化瘀止血、杀胚消癥-新宫外孕2号方 3)包块期: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新宫外孕3号方九、鬼胎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下胎-救母丹加枳壳、牛膝2)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下胎-荡鬼汤3)寒湿郁结:散寒除湿、逐水下胎-芫花散 4)痰浊凝滞:化痰除湿、行气下胎-平胃散加芒硝、枳壳十、胎萎不长1) 肾气亏损: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加党参、覆盆子、桑葚子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育胎-胎元饮加续断、枸杞子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养血育胎-保阴煎加枸杞、桑葚子十一、妊娠小便淋痛1)阴虚津亏:滋阴清热、润燥通淋-知柏地黄丸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清心散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十二、胎气上逆1)肝气犯脾:疏肝健脾、理气行滞-紫苏饮2)脾胃湿热:清肺胃热、降逆化痰-苓白汤十三、胎水肿满1)脾气虚弱:健脾渗湿、养血安胎-鲤鱼汤2)气滞湿阻:理气行滞、利水除湿-茯苓导水汤去槟榔十四、妊娠肿胀1)脾虚:健脾除湿、利水消肿-白术散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五苓散 3)气滞:理气行水-天仙藤散十五、妊娠心烦 1)阴虚火旺:养阴清热除烦-人参麦冬汤 2)痰火内蕴:清热涤痰除烦 -竹沥汤 3)肝经郁火:疏肝清热除烦-丹栀逍遥散十六、妊娠眩晕1)肝肾阴虚:滋阴补肾、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2)气郁痰滞:健脾理气、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3)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十七、妊娠痫证1)肝风内动:养阴清热、平息肝风-羚角钩藤汤2)痰火上扰:清热开窍、豁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安宫牛十八、妊娠咳嗽1)阴虚:养阴润肺、止嗽安胎-百合固经汤2)痰饮:健脾除湿、化痰止咳-六君子汤3)外感: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桔梗散十九、妊娠失音1)肾阴不足:滋肾养阴、清热润肺-麦味地黄丸2)肺阴亏虚:养阴润燥、清肺开音-养金汤二十、胎位不正1) 气虚:益气养血、安胎转胎-八珍汤 2)气滞:理气行滞、安胎转胎-保产神效方二十一、过期不产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活血送胎 -八珍汤 2)气滞血瘀:行气活血、促胎产出-催生安胎救命散例题:1.来院就诊的24岁妊高征孕妇,对估计病情及决定处理方案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是a.全血黏度比值及血浆黏度比值b.测定血细胞比容c.眼底检查d.测定血谷-丙转氨酶值e.测定尿雌激素/肌酐值2.25岁初产妇,妊娠37周。
《中医妇科学》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 中医妇科学基础知识 • 中医妇科疾病的治疗 • 中医妇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01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妇科学的起源
起源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高,女性 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中医妇科学 应运而生。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发热等症状,多与感 染、血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 养血益气为主,同时注 意预防感染和适当的休 息。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情绪低落、焦虑等症 状,多与肝气郁结、心 神失养等因素有关。中 医治疗以疏肝解郁、养 心安神为主,同时注意 心理疏导和生活习惯的 改善。
THANKS
05
中医妇科典型病例分析
月经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总结词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 典型病例分析有助于深 入了解其病因、症状和 治疗方法。
痛经
患者月经期间出现明显 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伴 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痛经与气血不 和、胞宫受寒等因素有 关,治疗以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为主。
胎动不安
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胎动频繁或减少等症状,多 与气血虚弱、肾虚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以补肾 安胎、益气养血为主,同时注意调整情绪和生活 习惯的改善。
产后病的典型病例分析
总结词
产后腹痛
产后发热
产后抑郁
产后病是指产褥期及产 后出现的疾病,典型病 例分析有助于了解其特 点和防治方法。
产妇在产褥期及产后出 现下腹部疼痛等症状, 多与气血不和、胞宫受 寒等因素有关。中医治 疗以温经散寒、活血化 瘀为主,同时注意饮食 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 。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
第二十四页,共42页。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通乳丹组成(zǔ chénɡ):人参 生黄耆 当归 麦冬 木通 桔梗 七孔猪蹄
下乳涌泉散组成(zǔ chénɡ):当归 川芎 天 花粉 白芍药 生地黄 柴胡 青皮 漏芦 桔梗 木通 白芷 通草 穿山甲 王不留行 甘草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3)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蛇床子、花椒、明矾 、百都、苦参。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
第三十七页,共42页。
肝肾(ɡān shèn)阴虚证
[证 候]阴部瘙痒(sàoyǎng)难忍,干涩灼热,夜 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 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 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橘皮竹茹汤: 橘皮(12g) 竹茹(12g) 生姜 (shēnɡ jiānɡ)(9g) 甘草(6g) 人参(3g) 大 枣(5枚)
第二十一页,共42页。
产后(chǎn hòu)缺乳
第二十二页,共42页。
产后哺乳期内乳汁量少或无乳可下者, 称缺乳。又称乳汁不足(bùzú)、乳汁 不行。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第十五页,共42页。
【病因
(bìngyīn)病机 1. 脾胃(píwè i)虚弱 】
多为脾胃(píwè i)素虚之体,孕后冲脉气盛 ,冲气上逆犯胃,胃失和降,而发生恶心呕吐 。又因脾虚可致痰湿内生,冲气可夹痰湿上逆 ,亦可致恶心呕吐。 2. 肝胃不和
其人平素性躁易怒,肝郁易于化热,孕后血
聚养胎,致使肝血不足,肝气偏旺,又加冲脉
如经期产后,胞脉空虚,加之下阴忽视清洁, 或房室不禁,或手术受损,均能使湿毒乘虚内侵 ,损伤任带,秽浊之液下注,而成带下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42页PPT文档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Hale Waihona Puke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