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5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新教材考前知识必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曹魏灭蜀: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西晋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3)西晋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西晋的灭亡(1)背景:①少数民族内迁: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②八王之乱: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二、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420)(1)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的崛起: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南朝(420——589):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定都于此的三国时期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统称为“六朝”。
3.江南的开发(1)原因:①社会环境: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②劳动力和技术: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实劳动力资源。
③政策: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④地理:南方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2)表现: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北对峙: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河一线。
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原因
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原因摘要:东汉末年,政局十分混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为了镇压起义,朝廷让地方各州自行招募士兵,起义镇压下去了,一些官吏和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军阀集团。
他们彼此长期混战,造就了纷乱的局势,曹操、孙权和刘备皆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三人在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不仅壮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构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关键词: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1 引言东汉末年,政局十分混乱,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的爆发。
为了镇压起义,朝廷让地方各州自行招募士兵,起义镇压下去了,一些官吏和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军阀集团。
他们彼此长期混战,造就了纷乱的局势,曹操、孙权和刘备皆乱世之中脱颖而出。
三人在智能人士的协助之下都建立起自己的割据势力,并且进行了各自的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不仅壮大了各自的实力,也为三方鼎立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构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三国鼎立的经济原因2.1 先理强,后理弱先是以“威之以法”、“限之以爵”,这不仅是针对巴蜀豪强,而且也包括跟随刘备和诸葛亮入川的外地将领权贵。
如:鼓羕有功劳,但也因为有过失而被诸葛亮流放;杨洪“忠清宽亮,忧公如家”,被擢升为蜀郡太守。
这个政策后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基本上形成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社会局面。
理强的另一项政策是恢复盐铁官营。
盐铁早在秦汉时期就是巴蜀地区的主要生产部门,后逐渐为当地的豪强所垄断,这严重地影响了蜀汉政府的财政收入。
有鉴于此,刘备和诸葛亮入川后,便恢复盐铁官营,设司金中郎将专管盐铁生产,严禁私家开采煮铸,后来“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其次是“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者,无尽民财”如:诸葛亮注意发展农田水利事业,对于“国之所资”的都江堰工程,征发一千两百名壮丁进行维护,以保证当地的农田灌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共36张PPT)
(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 (约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前221年——前207年)
(前202年——9年) (25年——220年)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 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曹操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动 脑 筋: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 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多方面延揽人才,使
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第16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表
名称
时间
交战 双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8年
为统一北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方奠定了
基础
曹操—孙刘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奠定了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刘备简介
刘备:祖先是西汉宗亲,
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的形成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从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形成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统一北方。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
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张飞被杀,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促使国家分裂,妨碍国家统一的,所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有消极影响的.如果非要说它的积极作用,那也就是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的对峙局面,期间的相互鼎立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分裂始终是阻碍历史发展进程。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经秦汉大一统之后的第一大规模分裂割据,他的形成和原因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的。
随着第一代创业人的逐渐去世,三国鼎立的局面也逐渐稳定下来。
但是毫无疑问,大一统才是人心所向,随着司马家族的崛起,三国统一于晋,结束了百十年的纷争,这才是无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案例评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键入文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系列:案例评析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案例信息】讲课教师:陆虎(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案例导读:闫璟(陕西省西安市教科所,中学高级)评析教师:张才能(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案例导读】我们推荐的第三个研讨案例是: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陆虎老师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各位老师在收看案例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如何凸显历史学习的方法,提高史料分析的能力。
历史教学中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有多种,如,能够识读历史图表、历史地图;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等等,更高一点的要求,通过史料分析能够基本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在本课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对曹操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历史感,用不同时代不同人眼中和笔下的曹操,为学生评价历史人物打下基础。
课中的史料运用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解读历史提供了平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如何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突出“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核心理念,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很难,“用教材教”的理念的基础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理解和把握。
本课的教学很容易流于时序和按部就班的讲述,怎样才能体现这一理念,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是我们每一课教学设计时应该首先考虑的。
陆老师的这节课从标题来看就能够体现出对教学内容的个性化整合。
第三,如何实现历史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关注可以说是使历史与学生形成共鸣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突出一个或一群历史人物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鲜活生动,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历史人物身上得到升华,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亲近起来,不再觉得遥不可及,望而却步。
本课的教学中选择了学生熟悉而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贯穿其中,既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也达成了情感目1。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
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位名士, 他们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放浪形 骸著称,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一种
文化思潮。
书法艺术
三国时期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 出现了钟繇、王羲之等书法大家, 他们的作品被誉为“书圣”,对 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哲学流派及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 三国时期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强调 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黄巾起义后,各地军阀乘机割据一方, 形成大小不等的割据势力。
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 发,虽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东汉王 朝的统治。
群雄逐鹿与废立,引发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起兵讨
伐。
袁绍、袁术兄弟争霸
02
袁绍、袁术兄弟凭借家族势力,在北方和南方分别建立强大势
南方少数民族发展及影响
南方地区的越族与汉族的融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习俗。 蜀汉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为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情况
三国时期,中国与东北、西南等 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及朝鲜半 岛、日本列岛等国家和地区有着
建立吴国
孙权在继承父兄基业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最终在建 安十三年(208年)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
吴国经济发展与海外贸易
农业经济发展
吴国地处江南水乡,农业发达。孙权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 业生产力的提高。
工商业繁荣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吴国的工商业也迅速崛起。孙权鼓励商业贸易,推动城市繁荣,出 现了建业、吴郡等商业中心城市。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想一想
三国鼎立局面是 如何形成的?
发散思维
相对于东汉末年,你 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 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 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由于 三方相互牵制,这种相对的形势又在一定程度上 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 的发展,为后来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关键战役———官渡之战
(1)时间: 200年
(2)交战双方: 袁军和曹军 (3)地点: 官渡 (4)结果: 曹军大败袁军
(5)特点:以少胜多 (6)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曹 操
1、孙权实力的发展
二、三国鼎立
2、刘备实力的发展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火烧赤壁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3、赤壁之战
(1)时间: 208年
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 (2)交战双方:
(3)地点:
(4)结果:
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以少胜多
(5)特点:
(6)影响: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8年 曹军和孙刘联军 曹军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 面形成的基础
200年 作战双方 曹军和袁军 结果 曹军胜利 特点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以少胜多
分 析 讨 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而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败于 少。你认为原因何在?从中 能悟出什么道理?
官渡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令 诸侯, 招贤纳士
经济:实行屯田
赤壁之战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等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历史,对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对这一时期的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较为感兴趣,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掌握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等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和地图,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理解历史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等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难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理解,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直观法:教师利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京课改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和多媒体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曹操骄傲自大(连中离间计、连环计、 诈降计)
历 史 使 人 智 慧
什么经验教 训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 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 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 什么经验教训呢?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曹丕 220年
魏
三国鼎立
成都
洛阳
建业
刘备 221年
开始于:
蜀
吴
222年
孙权
220年
发散思维
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 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有关内容,分析两次战役过程中曹操的心理素质,说出 其中原因。想一想,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三国的历史是千百年来人们演绎的 对象,今天人们是怎样演绎它的?
• 3“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里的“老臣” 是指
(C)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4、小明在表演“曹操”时,选择了以下情景,其中 不相符合史实的是
A废掉汉献帝 C发布“求贤令” 草
(A)
B“挟天子以令诸侯” D烧毁袁绍后方粮
5、假如《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曹军渡 过黄河后,实行屯田;②220年曹操改国号“魏”。 从史实来看
材料一:
袁 十万人 绍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延津
乌巢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曹
二 万人
操
以少胜多
材料二:毛玠语太祖(曹操)曰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 蓄军资,如此则霸王 之业可成也。” 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材料三:沮授说袁绍云:……宜迎大 驾,安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 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弗能 用。——《三国志》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2011-12-17 11:47很爱很爱qq111|分类:历史话题|浏览2195次分享到:2011-12-17 11:58天天爱答题,20元话费等你拿~提问者采纳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迫使曹军退回中原。
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
刘备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
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刘备。
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
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
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刘备。
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曹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
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汉军相持。
222年,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益州,刘备不久便崩于白帝城。
之后不久,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2011-12-25 14:00水睡莲璃|分类:历史话题|浏览3513次分享到:2011-12-25 19:15天天爱答题,20元话费等你拿~提问者采纳三国鼎立的形成:魏国赤壁之战输了。
蜀及吴暂时的和谐,而魏无同时与两家交战的实力。
三国归晋的原因:蜀吴窝里打,诸葛伤蜀元气,后主不思进取,魏国司马坐大,以虎吞狼,逐渐吞并,一统天下。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是指东汉末年的乱世,三国魏、蜀、吴并存的局势。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不仅充满了英勇和草莽豪杰的传奇故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介绍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
一、东汉末年的政治背景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地方豪强割据等问题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同时,黄巾起义、桃园结义等民众自发组织的反抗活动也加剧了朝政的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汉政权的衰落不可避免。
二、三国的形成1. 曹魏的崛起东汉末年,曹操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机智,逐渐崭露头角。
他先后击败了董卓、吕布等其他势力,最终成为当时北方最有权势的人物。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位自立,建立了魏国,形成了以曹魏为中心的政权。
2. 蜀汉的兴起刘备是东汉末年颇有声望的豪杰,他在战乱中组织了一支起义力量,并在激烈的战争中逐渐壮大。
最终,他占领了西南地区的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3. 东吴的崛起孙权是东汉末年南方人士中的佼佼者,他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业,建立了以江东为中心的政权。
在刘备死后,孙权趁机占领了荆州,并开始对北方进行进攻,逐渐壮大了吴国势力。
三、三国鼎立的局面1. 互相对峙的局势三国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鼎立的局面,各国势力相当,但并没有能力将其他两国彻底打败。
魏国控制了北方的中原地区,蜀国占据了西南的蜀地,吴国则位于江东。
三国之间频繁发生冲突,互相进攻、扩张。
2. 三国的政治、军事等发展在这一时期,三国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曹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修建长城、开展土地整顿等,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蜀汉政权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推行平均地权、提倡文化教育等。
东吴政权则致力于加强海军力量,发展海上贸易。
3. 三国鼎立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困苦。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教材分析⑴主要内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是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政权分立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主要包含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个方面的内容。
⑵教材的编排意图与前后联系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魏、蜀、吴三国为了实现统一或者维持鼎立局面,致力于发展国内经济,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本学习主题的第二课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⑴现有基础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特别是一些细节了解很多,但是其来源主要是《三国演义》的书籍、影视作品甚至是游戏。
其中不少与事实不符,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式,影响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
⑵学习动力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童心未泯,活泼好动。
学习动力多来自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以在课堂设计中宜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切入点,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
⑶学习习惯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但是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多习惯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认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需要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方能上升到理性阶段。
三、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知识的要求是: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针对这一要求,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知识与能力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具体情况过程与方法1、再现与表达通过对官渡之战情节的表演,让学生学会再现历史情境的方法通过对赤壁之战前的假设及赤壁之战之曹操行为的假设,让学生学会运用“假设”的方法来思考历史。
通过对三国鼎立形成史实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图示表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效果展示 拓展运用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 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 吸取了什么教训呢?
教训:①应随时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必然失败; ②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③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④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同学们认为曹操 是一位怎样的历史 人物呢?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讲一讲:官渡之战
10 万
曹 操
3~4万
官官渡 相持
袁绍
曹操
思考?
曹操取胜原因? 1政治谋略得当2重视人才3重视经 济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二、赤壁之战
孙权和刘备 的情况
孙权据有扬州地区,
刘备驻在荆州
组成孙刘联军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曹讲一讲:赤壁之战曹操刘备孙权 孙、刘联军
刘 赤壁
之战
孙、刘 联军
魏国、蜀国和吴国。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2)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因为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疾病。这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孙刘联军采 了正确的战术,火攻曹军,结果大败曹操
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三国”指哪三国?材料二中的词句与我国 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三国中期,天下局势实际操纵在曹睿、诸葛亮和孙权这三个强人手中。各有特色,难分轩轾,所以鼎立局面得以延续。
中期的结束,在蜀汉应以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为界,在曹魏应以曹睿病故为界,在东吴应以孙权病故为界。
三、打破期(后期)
在三国鼎立中期存在的权力交接和新陈代谢问题,在三国后期继续存在,而且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长时期的三足鼎立本身,也在消磨着人才的意志,使晚出的人才和前两期相比,明显不如。
三国集团既然次第衰落,那么鼎足而立的闷葫芦便会很快打破。能够打破这个闷葫芦的,不可能是这三个衰弱的老集团,只能是新生力量。现在我们研究一下,三国中哪一国是培育新生力量的温床?
蜀汉,第一任领导人刘备,虽然属于枭雄奸雄类人物,但一向有仁德爱民的好名声,并有此方面的作为。他招揽的部下多以忠诚著称。第二任领导人诸葛亮,是法家和儒家的结合体,他提拔任用的人物除了才能之外,最主要的素质就是忠诚为国。他身后的蒋琬、费文伟、姜维等人,基本上延续了他的治国思路。所以,在蜀汉,奸雄逆臣,没有生存的空间。在他们内部,不可能蜕变出一个新的政治军事集团来。
三国乱世有如过往云烟,那样多的风云人物,如今也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而回顾历史,我们会冒出一个问题:这三国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形成期(初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加之曹魏本来是三国中最大的一国,这个国家内部新诞生的奸雄集团,也因此具备了最强的实力。灭蜀之战,实际上是司马氏集团的工作,而因为魏国尚在,功劳便记在了曹氏名下。司马氏最后彻底打破了三足鼎立的闷葫芦,一统天下,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你们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剧中人物都有哪些?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呀?学生如果答是三国,教师则抓住机会纠正。
老师进一步引导出学生对曹操的评价:有可能说曹操是军事家、政治家、诗人或者说他多疑、狡诈,是一位奸臣等等,其实我们同学对这段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或历史电视剧的影响,《三国演义》属于文艺作品,它取材于历史,但与历史的事实毕竟有很大不同,因此带有片面性。
那事实上的曹操形象又怎样呢?那么曹操与三国是怎样的关系呢?东汉末年都发生了哪些事呢?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新课。
(出示课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西汉之后东汉建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曹操统一北方1、汉末形势课件出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
提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全国出现了怎样的一种局面?”众多军阀各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
并依图说出主要割据势力。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
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一山不容二虎”。
当时北方实力雄厚的袁绍为遏制曹操势力的发展,急于和曹操决战。
而日益壮大起来的曹操也敢于迎接这次挑战。
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师(展示幻灯片):“官渡之战形势图”(音像)(动态图)(显示曹操图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得出曹操势力日益强大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一山不容二虎”。
当时北方实力雄厚的袁绍为遏制曹操势力的发展,急于和曹操决战。
而日益壮大起来的曹操也敢于迎接这次挑战。
双方在官渡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
2、官渡之战让学生依据官渡之战动态示意图,讲述官渡之战的概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含说课稿、反思)
【课程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分析出各自的影响。
归纳魏蜀吴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教师: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官渡之战教师: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就要了解东汉末年的境况。
展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问题:这反应了一种什么社会情况?生试说。
教师:长期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曹操)展示:曹操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怎样的志向?(怀有雄心壮志,想要统一天下)探究: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为实现其远大志向,曹操做了哪些准备?提示: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重视人才;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展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形势图》问题: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能与曹操相抗衡的是谁呢?(袁绍)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要紧制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普遍屯田,兴修水利,对那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必然作用;第二,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家世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域社会经济取得恢复和进展。
另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理想,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活着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专门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诗人杜甫也有赞扬诸葛亮的《蜀相》名篇传世。
试一试你能填!战争名称 时间交战双方 影响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国号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课前预习 一 二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闻名的有 ( )①袁绍 ②刘备 ③曹操 ④刘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官渡之战的交战两边是 ( )A.曹操和袁绍B.曹操和孙刘联军C.孙权和刘备D.袁绍和孙刘联军3.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要紧军事集团是 ( )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5.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于( )A .公元200年B .公元208年C .公元220年D .公元229年1.东汉末年闻名的军阀有哪些?他们之间进行了哪些战争,各自产生了什么阻碍?2.魏蜀吴三国的成立者、建国时刻、国号和都城?1.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使各地的人才分散于全国,或依附于地方豪强,或隐居躬耕。
而各路军阀,由于对待人才的态度和方法不同,导致其成就和结局也各不相同,如董卓、吕布、袁绍、袁术等人都因不注意招揽人才或不能量才用人而难免败亡;曹操、刘备、孙权则都因知人善任、驭才有术而成就霸业。
以袁曹为例,应该说统一北方的主动权本来是在袁绍手里,因为与曹操相比他有许多优势:河北袁氏“四世三公”的门第;拥有河北四州之地;北方豪杰之士纷纷归附等等,袁绍也曾以此夸耀:“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而曹操在物质条件各方面都不如袁绍,诸葛亮曾分析过:“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但是“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仰亦人谋也。
”曹操最终还是战胜了袁绍。
这里诸葛亮说出了曹胜袁败的根本原因,即曹操在“人谋”方面战胜了袁绍,最后取得胜利。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袁绍一意孤行,不采纳谋士的良策,坐失战机;曹操博采群策,抓住时机,一战成功。
二、袁绍外宽内忌,不善用人,手下将士纷纷弃之而去;曹操唯才是举,善于用人。
三、袁绍的个人素质逊于曹操,他所看重的是兵力、地利;而曹操“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他看重的是人才和谋略,也正因如此,后来王夫之才会评袁绍“非能屈天下之英雄,不足建非常之业”。
所以,官渡之战曹胜袁败并非偶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起决定作用不是经济因素而是人的因素。
三国鼎立局势的出现,更是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汉末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存在着统一的客观条件,尤其对于曹操而言,这些条件在赤壁之战前已趋成熟:曹操自统一北方后,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取得了对南方孙权的优势,刘备则更不在话下。
曹方此时如能审时度势,正确决断,则能一举成功。
然而,曹操此时却反了与袁绍相似的毛病,一意孤行,不纳谋士的良策,视己军之缺点若无睹,这样一来,焉能不败。
及至战败,退回北方,已是元气大伤,无力再南下,只能据守北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官渡之战: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示意图 视频
《赤壁大战》国画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原因
孙.刘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2.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 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曹操
• 二.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 局面实际形成.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 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这留给 后人哪些经验教训?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傲自满必然失败. 2.重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 4.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课堂小结
1.官渡之战: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一.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
曹操.孙权.刘备三分 2.赤壁之战: 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三国鼎立局 3.魏.蜀.吴的建立: 面正式形成.
战争名称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 项羽、秦军
曹操、袁绍 曹操、孙刘联军
共同特点
以少胜多
பைடு நூலகம்
谢
谢!!!!!!
PPT教程 https:///route/ppt.html PPT教程
假思索地选择咯帕子 就是因为帕子小 别用费功夫 完全就是敷衍咯事の心态 然后在确定花样の时候 才稍微动咯动脑筋 而那各动脑筋完全是由于她の惯性思维 只因为她天生就 是壹各爱动脑筋の人 即使是应付差事也习惯成自然地稍微费咯壹下脑子 而且她确实只是稍微动咯壹下脑子 可就是那么稍微动咯壹下脑子 竟然会如此地打动他の心扉 造成咯令 他追悔莫及の严重后果 第壹卷 第918章 存疑水墨竹绢帕の立意已经足够新颖 颇费咯水清壹番脑筋 所以在绣工上她可是再也别想精益求精:反正他又别是给自己の心上人 在绣 活上花费那么大の力气简直就是壹各大傻瓜!而且她从本意上也别想表现得有多么好 因为她根本就别想讨好他 更是生怕他误会 以为她妄图用女红讨他欢心 她才别是那么没脸没 皮の人!于是水清在水墨竹绢帕の绣工上则是应付咯事 能省即省 甚至有些刻意露拙 假设换作是现在那各时候 水清为他 为自己心爱の人绣生辰礼 壹定会做得更加出色 至少在 绣工上 会与那几件缝补の衣裳别相上下 所以 那很是平庸、乏善可陈の水墨竹绣工自然没什么引起他更多の猜测 当时他别是没什么过疑虑 但是壹来婉然与淑清完全是八竿子打 别着の两各人 二来他被那各水墨竹の构思深深地吸引 又有淑清在壹旁楚楚动人の深情告白 所以他仅仅是壹闪念过后就没什么再多想 但是婉然の荷包与水清の缝补却别壹样咯 毕竟她们是姐妹两 那其中总让他感觉有啥啊千丝万缕の关系 而且那两样绣品实在是太过相似 同样立意高雅の设计 同样巧夺天工の绣工 别由得他会心生疑团 水清当初为婉然做 荷包以及现在补衣裳那两样绣品の时候 全都是毫无保留の倾情付出 全都是包含咯浓浓の亲情、爱情 才会使它们呈现出几乎趋同の性质 她在替婉然绣荷包の时候 因为晓得那是 姐姐送给心上人の定情之物 自然是极花心思 极尽才智 恨别能将自己の看家本领全都拿出来 以助姐姐壹臂之力 而今天缝补の那些衣裳 她是心怀对他の无限深情 也是将那些衣 裳作为爱の纪念物来对待 自然更是用尽她の所有聪明才智 展现咯她最高超の手艺技巧 所以他才会对那两样绣品心生疑团 可是任他心中の疑问有好些 可是他仍是打消咯直接去 询问水清の念头 因为那是婉然送他の荷包 拿另外壹各诸人送给他の如此敏感の物件去问水清 他那别是找别自在 主动坦白、上交罪证吗?更何况他深知水清是那么在意那种事情 他竟然还要往枪口上撞?他躲还来别及呢 生怕哪壹天水清问起他与婉然曾经の过往 他都别晓得该如何回签才好 因为直到现在他都没什么想出来壹各万全の法子 既别会伤咯她の 心 又别算是对她撒谎 他当然晓得她们姐妹情深 也晓得当初她壹门心思地希望他能娶咯婉然 她们姐妹可以继续朝夕相处 可是那是在她还没什么与他真心相爱の时刻 自然会如此 大度 现在他连“婉然”那两各字都别敢当着水清の面说出口 因为那些天来 别管他们の关系如何越来越亲密 他们之间の话题如何海阔天空 她都从来没什么与他谈起过她们姐妹 之间の任何事情 她也在小心翼翼地回避那各话题 他怎么体会别出来?第壹卷 第919章 辜负他们现在好别容易才走到今天 他别想为咯证实婉然の女红与水清壹样好那件事情 而 使两各人之间闹得别可开交 重陷冷战 以前他们没什么共同生活の时候 他想象别出来他们の幸福生活会是壹各啥啊样子 所以还别会有现在那么切身の体会 经过那十来天の朝夕 相处 他万分珍惜现在の幸福の生活 现在他の心中只有壹各愿望 那就是与她好好地过完那壹辈子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他拥有与六各诸人共同生活の经验与资历 可是从来都没什 么现在那种感觉 因为她没什么辜负他对她の期望 更没什么辜负他对爱情の美好向往 他梦想中の爱情就是那各样子 以前他与别の诸人也是情投意合 恩恩爱爱 但是她们都仅仅只 是他生活上の伴侣 别是精神上の智者 而水清有着与他
历史的天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第1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魏、蜀、吴的建立 ■魏、蜀、吴的关系 ■课堂小结
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原因
1.政治谋略得当,挟天之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3.重视经济,开垦荒地,实行屯田. 4.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二.魏.蜀.吴的关系.
学习活动 欣赏文学影视戏剧作品中的三国人物
《三国演义》插图
明万历年间刊本《全像三国演义》
《关羽擒将图》明朝,纵200厘米、横237 厘米,绢本重彩。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根据《三国演义》关羽“水淹七军”内容绘画。
黄盖
周瑜
蒋干
鲁肃
曹操
反映赤壁之战的京剧《群英会》人物形象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C )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周瑜 2.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是:( D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魏国的建立 D.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二.填写下表
魏.蜀.吴的建立
国号 魏 蜀 建立时间 220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221年
229年
吴
建业(今南京)
曹 221年 丕 魏
蜀 刘备 221年
三国鼎立形势图
吴 229年 孙权
• 三.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魏 蜀 吴 103万 28万 52.3万
人口
443万 94万 230万
兵力
60万 10.2万 23万
返 回
魏.蜀.吴的关系
1.蜀.吴关系: 结盟 赤壁之战前: 赤壁之战后: 破裂 诸葛亮治蜀后: 重新结盟 2.蜀.吴与魏的关系: 敌对 赤壁之战前: 吴与魏靠拢,蜀被孤立. 赤壁之战后: 诸葛亮治蜀后: 蜀.吴重新结盟,与魏对立
诸葛亮的外交策略: 联吴制魏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