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答案整理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谈谈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
答: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科学的认知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 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党自身的建设问题; 二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4、实现社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问题的重新认识。
发展终极目标:满足人的多个层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怎样发展:整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协调性(五个统筹) ;可持续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领导力量),立足基本国情(现实依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中生产力(主要任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布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基本政治制度3法律体系(中特法律体系)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5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具体制度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1、如何概括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人口情况:人口大国而非人才强国,文盲半文盲比例高;(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结论:三个没有变1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2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当前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有哪些?答: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尚未根本改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内附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简述题1、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人物的责任,突出表现在哪“三件大事”上?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领导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突出表现在“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什么是“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指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具体包括国家面积、地形、气候、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生产力、对外关系、政党、政治体制、人口、家庭、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
一个国家的国情,最主要的是指其在一定历史期内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3、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初步实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并非人才强国;(2)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然处在世界后列;(3)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4)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5)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水平;(6)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为什么不能搞“三权分立”?“三权分立”这种制度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与个人独裁是一种进步,是同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相适应的精巧设计。
它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93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巨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答: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两个一百年: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简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
但我们党也要深刻认识所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最新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
1.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客观上讲,环境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国际经验表明,当工业化处于中期时,由于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度加快、资源消耗大量增加,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要看到,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发展质量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承接比较多的是一些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
更要看到,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
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尖锐。
虽然我们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这种转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发展阶段固然不可超越,但发展是不是就必须搞得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透析这些年发生的许多环保事件,污染并非都是必然发生的,其中也有不少主观因素。
一是衡量政绩过于看重“GDP”,致使地方政府不惜“血本”上项目,忽略了环境承载能力。
另外,在很多地区,一些污染企业还是纳税大户,甚至是当地的财政支柱,对这些企业“下死手”,无疑会断了自己的“财路”。
说到底,就是没有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二是环保部门不敢管、管不了,监管职能难以发挥。
由于基层环保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环保局长不得不听命于地方党政一把手。
一些地方领导也常常以“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干扰环境执法,致使环保局长“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
即使一些环保局长敢于挺身而出、严格执法,但由于技术落后、手段缺乏等原因,这样的“小马”也难以“拉大车”。
三是污染企业违法成本低,手段隐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期末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开卷考试,考试内容为2+1模式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和现实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历经艰辛探索而逐步开辟出来的。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作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当代中国, 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什么道路能够解决中国的发展进步问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国。
它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首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社会主义的必然结论。
三、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新世纪新阶段, 我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 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最新版2021年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新时代的意义:(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向产业链高端;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 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集中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人民群众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社会发展、制度发展、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通过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将意味着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将成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是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2)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们党就是通过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而科学制定党在各个时期的纲领和路线的。
社会矛盾主要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的工作;3)要把当前的任务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纯属个人意见,有待指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的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这是事关能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问题。
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这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辩证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3、如何理解“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中国梦具有人民大众性。
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有机统一,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又是人民的幸福梦;既是中国人民的集体梦,又是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
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前提,后者是推进前者的动力。
二者相辅相成,代表了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大众性。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动员亿万中国人为之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整理版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这条道路归纳为四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概括?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社会发展三大基本问题, 用一系列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谨、结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经验,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3、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实践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在解决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在解决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后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在解决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考题及答案
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解: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的意义(一)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
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上世纪80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
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2014)
导论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就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什么样的思想来指导的重大问题。
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同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个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大论断;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2上半年~2012下半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4.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5. 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级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现阶段我国的具体国情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第二,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第四,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因而,我们始终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言,“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党不断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旗帜,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了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集中体现为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时代特色。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国家政权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提问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能否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检验党的领导是否正确和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准。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通过党的领导体制实现的,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
党也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是政治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不同性质的国家,民主的本质是不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_思考题及答案
一、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优”在哪里?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这突出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采取完全不同的体制。
在经济体制上,与苏联模式的高度集权的行政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资源配置上由市场机制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在政治体制上,与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和集中的政治体制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在文化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文化专制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采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前提下保证文化多样性发展的体制。
在社会体制上,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垄断控制体制,大力开展社会建设,培育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构建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社会管理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巿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巿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认识。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绩,而政治的改革和发展却相对滞后。
请谈谈对一观点的认识。
4、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化。
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既要指导思想多元化。
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5、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分配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
请结合实际评析上述观点。
6、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是,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8、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种论调。
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的各种评论和预测?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答: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终极版28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终极版28题)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为我们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创造政治和历史前提。
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我们进行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根本目的,也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奠定物质基础。
实现全面小康,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它又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当前,广大共产党员要积极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当中去,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以自己的先锋模作用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而全面的复兴,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每个共产党员都努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同心同德,奋发拼搏,中国共产党所担当的庄严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 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 罗奇认 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 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 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 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析,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 优势“优”在何处?
第四讲思考题:
1、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请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2、在现实化,指导思想可以搞多元 化。也有人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关系 多样化,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就要 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请对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3、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软实力也是 硬道理。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三讲思考题:
2、请结合我国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
震、青海玉树地震等自然灾害,以 及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 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谈谈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三讲思考题:
的 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而政治体制改革和 发展却相对滞。请大家谈谈对这一观点的 认识。
3.有人认为,30多年来,中国经济
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其影 响将及其深远。如何开代当今世界发展的新变 化? 2、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关于中国的前途和命 运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和预测,“中国崩溃论”、 “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反复出现,仅“中 国威胁论”就演变出“中国人口威胁论”、 “中国核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等各 种论调。如何认识核评价国际范围内关于中国 的各种评论核预测?
第五讲思考题
3、当前在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拉大问题上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 在继续发展经济上,只有经济发展了、 蛋糕做大了,才有能力解决贫富差距问 题;另一种认为,应把着力点放在完善 分批体制上,只要分配公平了、蛋糕分 合理了,就能缩小贫富差距。请结合实 际评析上述观点。
第六讲思考题
第一讲思考题
3.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在科学分析新形势新任务 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可 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是 如何理解的。
第二讲思考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第一讲思考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
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很艰巨。请谈谈对
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讲思考题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 、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 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制 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躲不开、绕不 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请结 合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1.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 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六讲思考题
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 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 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 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 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
Page 14
第五讲思考题
1、中共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请结合实 际,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 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 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谈 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思考题汇总
导论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
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
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
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
和理解。
导论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 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 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实践 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认识。
第七讲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今天依
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七讲
第七讲 2、请结合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
题新考验,谈谈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迫性。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
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讲思考题
第二讲思考题:
3.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 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引进了大 量外资。要保持经济高增长,仍然需要 大量引进外资,只要能够引进外资,就 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请谈 谈我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的要 靠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开放型经 济水平。
第三讲思考题
1.1945年,在回答黄炎培先生如何使 国家政权 跳出“其兴业浡焉”、“其亡 也忽焉”历史周期律时,毛泽东指出 “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 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 政息。”请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 程,谈谈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第二讲思考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 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
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
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请结合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
谈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是什么。
第八讲思考题
3、2011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阐述了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对外方 针政策、历史必然性核世界意义。请结 合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和平发 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谈谈你对中国 国际崭露的认识。
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怎样才能真正地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
第六讲思考题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
请谈一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 ......
第七讲
1、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中国经验”等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世界 上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 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为什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