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传承方式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
浅析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摘要】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承载着多重社会功能。
庙会文化通过举办庙会等活动,促进了社会的融合与交流,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拓展了社会网络。
庙会也成为了民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
庙会文化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的举办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娱乐活动,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在现代社会,庙会文化的社会功能仍然凸显,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庙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庙会文化、社会功能、历史渊源、社会融合、经济功能、文化传承、娱乐功能、现代意义、未来发展、社会重要性1. 引言1.1 庙会文化的定义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组织的一种传统盛会。
庙会通常是在神祠、寺庙或其他宗教场所周围举办,因此得名。
在庙会上,人们可以享受传统文化表演、品尝地方特色美食、参与民俗活动等。
庙会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间信仰。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人们交流互动、传承文化的平台。
庙会文化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成为人们在繁忙生活中放松心情、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庙会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社会活动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
1.2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庙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庙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庙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信仰、传统和文化的情感和追求。
通过庙会这一传统仪式和活动,人们得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播古老的民俗习俗,增进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
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与传承一、本文概述民俗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信仰习俗和审美观念。
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旨在探讨民俗文化的特征、功能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独特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将首先概述民俗文化的核心要素,然后分析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承。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民俗文化的特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征。
它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性。
民俗文化往往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这种历史积淀性使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不同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这些文化形式在地域的限定下,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民俗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它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创造和传承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参与性。
无论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民俗文化都渗透其中,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文化还具有传承性与变异性。
一方面,民俗文化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得以传承和延续。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异和创新。
这种传承性与变异性相结合,使得民俗文化既保持了传统的精髓,又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民俗文化还具有功能多样性。
它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实用价值,如手工艺品、建筑艺术等,还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如道德教化、审美愉悦等。
民俗文化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多重功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
三、民俗文化的功能民俗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多重功能,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俗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
民俗文化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今天给各位分享民俗文化的传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从民俗角度谈谈如何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2、传统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3、关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如何传承民俗文化从民俗角度谈谈如何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1、将传统节日适当增加为法定节日:在传统节日与现代政治性节日比重大大失谐的情况下,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适当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显得迫切并必要。
2、加强对下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传统节日,对本国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在传统节日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之前,社会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须由学校教育来补充,才不至于出现传统节日的“断代”。
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有三点:1、传统节日有着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2、有增进人际和谐,传承文明的作用;3、有利于建构“和谐”社会。
在历史上,传统节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演化,整合着的。
传统民俗文化该如何传承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国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喜气洋洋过春节、张灯结彩过元宵、怀乡祭祖过清明、纪念屈原过端午等各种节庆纪念活动。
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净街、锦鸡源庙会、纪念文天祥诞辰节、乡村皮影戏、民间剪纸;粤港地区的舞狮、舞龙灯、逛花市;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节、跳虎等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在今天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一、创新理念。
要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时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
家乡风俗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家乡风俗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家乡的风俗是每个地域独有的文化象征,它不仅代表了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保留,更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乡的风俗传统渗透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就家乡风俗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首先,家乡风俗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的角色。
通过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节庆活动和礼仪规范,不仅可以强化人们的地域认同感,还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团结。
例如,在传统节日中,家乡的风俗习惯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融洽的氛围,增进了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同时,家乡风俗也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激励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而团结奋斗。
其次,家乡风俗在文化传承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中,家乡的风俗传统被用来教育和培养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传统节庆、民俗活动和宗教仪式等形式,人们传承和弘扬着家乡的文化传统,使得后代子孙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
此外,家乡的风俗也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最后,家乡风俗对于地方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维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还可以促进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例如,一些以家乡风俗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
同时,家乡风俗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为家乡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家乡风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更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通过继承和弘扬家乡的风俗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与传承
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与传承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民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得以保留和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与传承。
一、民俗文化的概念和特点民俗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与民间生活密切相关的非正式文化形态。
它包括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间习俗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概念。
民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
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2、具有群众性和多样性。
民俗文化是广泛流传于人民中的文化,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3、具有民间性和生活性。
民俗文化是民间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形态。
4、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民俗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长期演进过程中的历史文化。
二、民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1、在文化传统的继承中,民俗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习俗,如腰鼓、秧歌、民间婚礼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民俗文化在社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民俗文化中既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和行为准则,也包括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体系等。
它既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个体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3、民俗文化对于文化旅游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和习俗如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成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通过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深度特色文化,可以持续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1、学校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并接触到民俗文化。
2、社区活动。
社区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因此,社区应该鼓励和支持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特色活动。
3、家庭教育。
由于民俗文化是源于家庭的文化,所以家庭教育在民俗文化的传承中也非常关键。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民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中古代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
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民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民众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并将其活化利用,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更能够为社会提供一种有价值的文化资产。
二、传承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方法和途径1. 传统节庆活动的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以各地的传统节庆活动为载体,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融合了宗教、历史、文学等多种元素,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貌。
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节庆活动,可以通过加强民俗专家的培养和传承,举办各类庆祝活动和表演,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传承节日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节庆活动上,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手工艺等。
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研究和保护,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传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3. 学校教育的融入与推广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将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纳入课程教学,通过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古代民俗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三、保护中国古代民俗文化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古代民俗文化逐渐与现代城市生活脱节,许多传统的民俗习惯和活动被遗忘或改变。
因此,应加强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让古代民俗文化融入城市生活,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传承方式。
2. 现代化生活方式对古代民俗文化的冲击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出现,使得古代民俗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春节民俗娱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春节民俗娱乐活动的社会功能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以各种形式庆祝和娱乐。
春节民俗娱乐活动不仅能够带来乐趣,更具有深远的社会功能。
一、加强家庭凝聚力春节期间,全家老少团聚一堂,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放烟花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
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二、促进社会交流与互动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走访亲友,互相拜年祝福。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扩大社交圈子,结识更多的朋友,促进社会交流与互动。
人们在互相拜年祝福的同时,也能够分享彼此的喜悦和快乐,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亲近感。
三、传承文化传统春节民俗娱乐活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例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传统音乐等活动,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提升城市形象春节期间的民俗娱乐活动也是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途径。
各地都会举办灯光秀、庙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展示城市的繁荣和独特之处,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这些活动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春节民俗娱乐活动不仅能够让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放松身心,还能够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人们在节日期间能够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如舞狮、游园、观灯等,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愉悦,同时也通过锻炼身体提升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春节民俗娱乐活动具有许多社会功能。
它们加强了家庭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交流与互动,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也释放了压力,促进了身心健康。
这些活动不仅为人们带来欢乐和乐趣,更承载着深远的社会价值。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
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为盛大、热闹的一天。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其中包括贴春联、贴门神、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不仅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本文将探讨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1.1 促进亲情和社会关系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家庭聚会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同时,春节也是人们与社会交流的重要时段,人们会互相拜访,互祝新年快乐,加深了社会关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2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春节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世代相传,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贴春联是一种传统的习俗,通过写一些祝福的词句,贴在门上,以招财进宝、祈福平安。
这种习俗不仅有美化家庭环境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传递着祈福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传统的民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1.3 促进经济发展春节是中国人消费最为集中的时期之一,人们会购买各种年货、饰品、服装等,为庆祝节日做准备。
这种购买力的集中释放,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各类商家和企业产生了经济效益。
春节期间的热销现象,不仅能够带动内需增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二、春节民俗的现代意义2.1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春节民俗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正逐渐被冲淡或遗忘。
春节民俗的传承,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春节民俗活动能够激发人们对家庭、社会、国家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家人团聚、亲友联欢的喜庆氛围,以及对祝福和繁荣的向往,都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春节民间艺术的社会功能探究
春节民间艺术的社会功能探究一、引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间艺术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的时刻。
本文旨在探究春节民间艺术的社会功能,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理解。
二、传统舞蹈的社会功能春节期间,各地都会举办传统舞蹈表演,如龙舞、狮舞等。
这些传统舞蹈不仅传承了华夏文化的精髓,更具有社会功能。
首先,它们给予了参与者与观众们强烈的节日氛围感,加强了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此外,舞蹈表演还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增强了社交互动和人际交流。
三、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春节期间,各地也会有民间音乐活动,如大锣鼓、花鼓等。
这些活动不仅给予了人们欢乐的体验,还具有社会功能。
首先,民间音乐活动能够增添喜庆的气氛,促进社区共同参与和团结。
其次,演奏和参与音乐表演的人们可以得到自我实现和认同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传统手工艺的社会功能春节期间,传统手工艺也得到了广泛的展示和传承,如剪纸、新年画等。
这些手工艺不仅美观大方,更具有社会功能。
首先,传统手工艺作品能够增加家庭和社区的节日气氛,为人们创造温馨的居住环境。
其次,参与手工艺制作的人们能够培养耐心和专注力,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五、民俗活动的社会功能除了舞蹈、音乐和手工艺,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也扮演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比如,放烟花爆竹不仅能够带来欢乐,还有驱邪和辟邪的寓意;贴对联和挂灯笼不仅增添节日氛围,还传递着吉祥的祝福。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加强社区联系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六、现代社会对春节民间艺术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春节民间艺术也逐渐受到了一些新的影响。
例如,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支持下,春节民间艺术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同时,一些现代化的表演形式和技术也逐渐融入到传统的民间艺术中,使其更具观赏性和创新性。
七、结论经过对春节民间艺术的社会功能探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春节民间艺术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区联系和推动社会和谐等重要社会功能。
民俗特征及社会功能
民俗特征及社会功能民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传统习俗。
它们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
民俗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十分丰富多样,下面将就其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一、民俗的特征1.民俗是一种传承性。
民俗是文化的传承和继承的重要方式,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生活智慧。
2.民俗是一种群众性。
民俗活动往往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它们通过群体的集体行动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心声,体现民众的共同意愿和文化认同。
3.民俗是一种地域性。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习惯和传统。
4.民俗是一种功能性。
民俗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丰富多样的功能,既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能够提供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的平台。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
民俗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将社会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后代,使其能够感知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
2.社会凝聚功能。
民俗活动能够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形成共同的情感和认同,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社会教化功能。
民俗活动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能够对人们进行教育和启迪,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形成和谐文明的社会风貌。
5.社会经济功能。
很多民俗活动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通过举办各种庆典和节日活动,可以带动旅游业、商品流通和服务业的繁荣发展,为社会经济增加了不少财富。
6.社会身份认同功能。
民俗活动是展示个体身份和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参与民俗活动,人们能够体现自身的身份特征和归属感,加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
总之,民俗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具有传承性、群众性、地域性和功能性的特征,能够发挥文化传承、社会凝聚、社会纽带、社会教化、社会经济和社会身份认同等多种社会功能,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俗学概论(讲义)
民俗学概论(讲义)阶层性是指民俗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民俗也会因社会阶层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四)历史性民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
民俗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民俗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二、民俗的社会功能一)维系社会稳定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可以通过传承、共享等方式,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维系社会稳定。
二)传承文化遗产民俗是一种传统文化遗产,通过传承可以使其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从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三)促进文化交流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推动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同时,民俗文化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民俗的审美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6、娱乐功能民俗的娱乐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娱乐作用,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和疲劳,增强身心健康。
7、纪念功能民俗的纪念功能,指民俗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
8、经济功能民俗的经济功能,是指民俗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收入方面所起的作用,如节日庆典和民俗旅游等活动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审美功能是指民俗文化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影响。
民俗的审美功能与调节功能密切相关,民俗文化中的许多事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民间审美的意义。
在中国民俗学学派中,XXX先生的书最先讲到了民俗的构成和养成。
据XXX的理论所演化的各种书,都是很守旧而传统的东西,或者说创新度不大。
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传统民俗活动正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险。
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活动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
一、传统民俗活动的意义传统民俗活动承载了人类文明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它们是人们代代相传,表达自己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方式。
传统民俗活动通过节日庆典、礼仪习俗、舞蹈音乐和戏剧表演等形式,向后代传达文化智慧和美学价值观。
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活动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传统民俗活动面临的挑战然而,传统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人们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度减低。
其次,新兴的娱乐方式和文化产品的兴起,使得传统民俗活动显得过时和缺乏吸引力。
再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失去兴趣,传统民俗活动传承的人才断层问题逐渐凸显。
三、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措施保护传统民俗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建立相应的立法和法规,确保传统民俗活动在传承中得到充分的保护。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庆典活动、设立奖励机制和推广传统民俗教育等形式,提高人们对传统民俗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
个人则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民俗活动、学习和传授相关技艺,为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四、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方法传承传统民俗活动需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首先,应加强对传统民俗活动的研究和记录,建立相关的档案资料和数据库,以便后代了解和学习。
其次,借助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来推广和传播传统民俗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也应注重人才培养,通过设立传统民俗学校和开展相关培训班,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和传统艺术家。
家乡传统习俗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家乡传统习俗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家乡传统习俗是人们几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社会功能与影响。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连接着人们与历史的纽带,更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就家乡传统习俗的社会功能与影响展开探讨。
首先,家乡传统习俗在社会中起到凝聚力的作用。
习俗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方式,它代表着当地人民的共同记忆和价值观。
通过参与家乡传统习俗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群体认同感。
比如,在我家乡的元宵节,人们会举行灯笼展览和猜灯谜等活动,全家老小都会参与其中。
这个习俗让人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团结,增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
其次,家乡传统习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习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通过代代相传,家乡传统习俗得以保存下来,并得到发扬光大。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也能够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
比如,在我家乡的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这些习俗都与古代屈原的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
通过参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年轻一代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加以弘扬。
另外,家乡传统习俗还能够促进社会的互助和信任。
习俗活动往往需要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和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互相帮助、互信互助的价值观也得到了传承。
比如,在我家乡的婚礼上,邻里亲友会主动提供婚庆服务,包括道具搭建、食物准备、音乐演奏等等,这些无私的帮助使得婚礼更加温馨和美满。
这种互助和信任不仅体现了社会的人情味,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
此外,家乡传统习俗还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许多传统习俗与自然和农耕相关联,通过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庆祝,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在我家乡的丰收节,人们会举行感恩祭祀和农耕技艺展示等活动,这些习俗传承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感恩。
习俗的传承和保护,有利于推动可持续农耕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
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民俗文化这玩意儿。
你可别小瞧了它,这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那可老多了。
就说咱去年过年的时候吧。
那可真是热闹非凡呐!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那场面,简直了。
我还记得我和我爸一起贴春联的时候,我爸站在梯子上,我在下面给他递春联。
“爸,往左点,再往左点。
哎呀,过了过了,往右点。
”我在下面指挥得那叫一个起劲儿。
等春联贴好了,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贴春联就是一种民俗文化呀。
它可不只是为了好看,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呢。
它象征着新的一年里,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充满希望。
而且,贴春联还能让一家人一起动手,增进感情。
你想想,大家一起为了迎接新年而忙碌,多温馨呀。
还有那吃年夜饭,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
有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饺子,寓意着团团圆圆。
大家一边吃着饭,一边聊天,分享着这一年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长辈们还会给孩子们发红包,祝福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这种团聚的氛围,真的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除了过年,还有很多民俗文化也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呢。
比如说端午节,大家一起包粽子、赛龙舟。
那包粽子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着粽子,一边聊着天。
有人包得快,有人包得慢,但大家都很开心。
赛龙舟就更热闹了,河面上一条条龙舟你追我赶,岸边的人们加油助威,那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民俗文化还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就像我们听老人讲那些古老的故事和传说,了解我们的祖先们是怎么生活的,这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总之呢,民俗文化的社会功能可多了去了。
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能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还能让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所以呀,咱可不能把民俗文化给丢了,得好好地传承下去。
嘿,民俗文化,真有你的!。
传统民俗与中国社会的关系
传统民俗与中国社会的关系随着现代化的步伐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
然而,传统民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塑造和影响中国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传统民俗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发挥作用。
一、传统民俗的定义与特点传统民俗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习俗、风俗和传统习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风貌。
它们在传统社会中扎根深远,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领域,如婚嫁、祭祀、节庆等。
传统民俗具有以下特点:1. 代代相传:传统民俗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至今。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使得传统民俗能够在时间中延续,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地域特色:中国传统民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由于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区的传统民俗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多样性,丰富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面貌。
3. 社交交流:传统民俗是人们社交交流的重要方式。
婚嫁、宗教信仰和节庆活动等都为人们提供了与亲朋好友、社区成员相聚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团结和个人间的情感联系。
二、传统民俗的社会功能1. 确立社会秩序与规范:传统民俗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和禁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例如,婚嫁仪式中的礼仪要求、祭祀活动中的守望和节庆活动中的庙会等,都有助于塑造人们的社会行为准则。
2. 传递文化价值观:传统民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是人们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传统民俗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3. 促进社区凝聚力:传统民俗活动通常发生在社区层面,如村庄、街道和社区组织等。
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能够加强社区间的联系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传统民俗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尽管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革,传统民俗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渐与当代社会相融合。
1. 文化保护与传承:传统民俗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家乡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
家乡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民俗活动是我家乡久远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正在逐渐失去其原始的样貌和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积极采取措施,让民俗活动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首先,保护家乡民俗活动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民俗活动往往缺乏了解和认同,这导致很多活动无人问津,甚至渐渐消失。
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向广大市民传达民俗活动的重要性和美好意义。
同时,学校及社区应该增设有关家乡民俗活动的课程或培训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需要加强对家乡民俗活动的保护与维护。
许多民俗活动受到了环境的破坏和商业化的影响。
为了保护这些独特的民俗活动,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强监管。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定期进行考察和调研,确保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防止商业化活动对传统民俗的损害。
此外,应加强与民间组织和爱好者的合作,共同努力,保护民俗活动的独特性和纯粹性。
另外,为了让民俗活动得到更好的传承,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兴趣和参与度。
传统民俗活动往往被视为过时和无聊,年轻人对其缺乏兴趣,这导致传承的断层。
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如开展比赛、举办演出等,让年轻人积极参与到传统民俗活动中,增强对其的关注和认同。
此外,学校应该将民俗活动纳入课程中,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接触到和了解到自己家乡的传统民俗,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最后,为了推广家乡民俗活动,应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文化交流活动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家乡的民俗活动。
同时,通过与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探讨和借鉴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使之在当代社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总之,家乡民俗活动的保护与传承使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
11
13
唐服饰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蒙 古 族 服 饰
傣族服饰
内蒙古蒙古包
湘 西 吊 角 楼
2、社会民俗
彝族的火把节
22
3、精神民俗
26
门神神荼郁垒
汉代已出现武士门 神。《汉书·景十三王传 》记载,广川王刘去在自 己的大门上画上古代勇士 成庆画像。武士门神中最 负盛名的是唐将尉迟恭和 秦琼。此外,岳飞、庞涓 、孙膑等人也被用作门神 。
六、参考书目
41
参考网站
考查方法
任选一个民俗事象 形式不限:视频、歌曲、照片、图 画、杂志、报纸、诗歌、课件、论 文等。 表达自己思想
门神关羽
秦叔宝 门神
尉迟敬德
门神穆桂英(四川绵竹)
浙西门神
门神
4、语言民俗
民俗语言: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等 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民间歌谣、民间故事等
五、民俗研究方法
民俗资料的种类 1. 文献资料 2. 口传资料 3. 实物资料 4. 声像资料
1、搜集民俗资料的基本方法
参与观察 法(看)
深度访谈法 (听)
直接体验(做 ) 田野三角
2、民俗研究的一般方法
争西门庆,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
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 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 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 目”,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临清县提出打 造“西门庆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 。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 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基本内涵 不能被颠覆。
传承经典民俗文化
传承经典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本文将从民俗文化的传承意义、传承方式、传承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民俗文化的传承意义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道德等方面的信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民俗文化传承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强调团结互助、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品质,这些品质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传承民俗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民俗文化传承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传承民俗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最后,民俗文化传承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通过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二、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教育传承、媒体传承、节日传承等几种方式。
首先,教育传承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形式,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此外,家庭教育也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浅谈民俗的作用
浅谈民俗的作用民俗是指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记载、持续流传,在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子孙后代中传承下去的民间口头或表演文化。
它是世代传统和行为习俗,主要表现形态为民间舞蹈、说唱、传统游戏、民间体育活动、习俗、传统衣着、文化用具与器物等。
民俗是一个民族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民俗拥有着很多作用,首先,它可以保存传统文化。
民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来源,体现了某一民族的历史、文化、习惯习俗及其文明精神。
社会上一些拥有悠久历史的习俗活动,如泼水节、抢红包、拜年、爬岩等,把文化活动做为社会间活动的形式,维系了社会关系,可以保留传统文化。
其次,它可以弘扬传统文化。
民俗从理论上可以用来表现某一文化的精神,甚至可以作为某一文化的代表而被出版成书,从而宣传和传播其传统文化。
就拿泼水节来说,这一节日传承了洗净身心的精神通过狂欢的方式传承,既起到了洗净、祛病、诸祸的作用,也承载着某一时期文明社会的精神。
此外,民俗还可以构建社会共同体。
民俗尤其是有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俗,可以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通过一些形式活动来激发大家对家乡和传统文化的热情,构建一种家乡感。
可以把社会上的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的共同体。
最后,民俗还可以提升文化水平。
一些具有传统文化含义的民俗,是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可以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总而言之,民俗是世人遗忘的智慧财富,它蕴含着某一时期文明社会的精神,对于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社会共同体、提升文化水平均有重要作用。
它让我们深深体验到文化丰富多彩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传承民俗文化
传承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人们的历史记忆、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承民俗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动传承工作。
一、民俗文化的重要性1.保护国家文化身份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国家的文化身份,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
2.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俗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它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和礼仪习惯,促进了社会的互信和团结。
传承民俗文化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3.培养优秀品质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尊老爱幼、勤劳勇敢、孝顺敬爱等,这些品质是人们的精神财富。
传承民俗文化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优秀品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有效推动传承工作的措施1.教育引导教育是传承民俗文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学校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了解并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
此外,家庭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社区活动社区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和节庆,可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传统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民歌、民舞、传统戏剧等。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推动艺术人才的培养和传习。
4.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可以更广泛、更迅速地传播民俗文化。
政府、学校、社团等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定期发布有关民俗文化的信息和活动,引导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5.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传承民俗文化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推动传承工作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民俗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传承方式
作者:李云丽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4期
摘要:三月三走亲习俗是山西省南部洪洞县两个村民聚落羊獬和历山的重要民俗活动,这个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办,活动的主角是娥皇和女英(羊獬人称姑姑,历山人称娘娘)。
走亲活动的社会功能主要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交功能;其传承方式主要是群体传承和神授传承,这对我们研究民俗活动的传承不无裨益。
关键词:洪洞县;三月三;走亲活动;社会功能;传承方式
洪洞县是山西人口第一大县,坐落于山西省的南端,隶属于临汾市。
相传位于洪洞县西南20公里处的羊獬村是娥皇女英的娘家,而位于洪洞县西20公里处的吕梁山东南的历山是她们的婆家。
每年的三月三娥皇女英都会回娘家省亲祭祖,接亲活动由此而来。
从万安娘娘庙里一块清康熙年间记载《二位娘娘宫中公备物件开后》的碑可以看出走亲活动最迟在明末清初已经存在,至今至少传承了四百年左右。
很少有民俗活动可以像洪洞“三月三”接亲活动一样在四百年间从未间断过,故其传承和发展在我国的民俗活动中有着典型意义。
一、走亲活动的社会功能
陈建宪认为民俗的功能是指“它在社会生活与文化系统中的位置,它与其它社会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客观效用”。
[1]洪洞“三月三”走亲习俗作为一种民俗事象,本身承载了洪洞人长久以来的文化信仰,在洪洞地区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
(一)经济功能
每年三月三羊獬的接亲队伍到历山庙里接姑姑的时候,历山都会举办庙会。
伴随走亲活动而兴起的庙会,吸引着周围村落的商贾前来设摊交易。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年三月三历山庙会上交易的商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有食品类、生活用品类、服饰类等,还有榨汁机、豆浆机以及汽车等自动化商品。
可见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他们对于大宗产品有了一定的购买力。
这些商品方便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缩小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差异。
商品物资的交流有效地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功能
走亲活动的文化功能主要是促进民间传说的传播以及丰富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
1.促进民间传说的传播
走亲习俗涉及到的传说非常丰富,有关于尧、舜、娥皇女英等人物传说;也有关于羊獬村、马驹村等的地名传说。
为了扩大走亲活动的影响,当地的民俗精英们不厌其烦地讲述传说,并且致力于对这些传说的搜集与整理。
内部写本有:李学智《舜耕历山在洪洞》、闫正红《皇英轶事》等。
他们将这些写本赠送给前去调查的专家学者,希望传说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笔者在调查时就曾收到他们热心赠送的这些写本。
他们的这些行为拓宽了当地民间传说的传播途径,促进了传说的传播。
2.丰富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
随着走亲习俗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学者来到洪洞,想要对走亲习俗有更深程度的挖掘。
例如,北京大学的陈泳超教授带领他的研究生历经七年,先后十六次到羊獬进行调查,最终发表了多篇关于走亲活动的论文,并且写成了《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一书。
每年都有很多专家学者前来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对走亲活动进行挖掘。
他们写成的专著或者论文将走亲活动带到了更多人的面前,使其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同时走亲活动也在丰富着我国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
(三)社交功能
走亲活动的社交功能主要体现在信仰圈内的相互交流以及信仰圈内外的交流两个方面。
1.信仰圈内的相互交流
羊獬村的接亲队伍到历山接姑姑的途中会经过很多村落,这些村落被陈泳超称为信仰圈内的村落,如西乔庄村、万安等。
这些村落会给接亲队伍准备丰富的腰饭,人们之间亲切地互称为亲戚。
通过访问当地人,我们知道沿路村庄中的人并不是只在接姑姑的过程中交往,他们平时也互称亲戚,关系也真如亲戚一样亲。
如果你到了信仰圈中的任何一个村,不管需要什么帮助,只要叫一声亲戚,他们就会特别热情地帮忙。
可以说,走亲活动拉近了沿线村落与村落之间的关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信仰圈内外的相互交流
除了信仰圈内人与人的交流外,随着走亲活动申请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羊獬想要亲身参与这项盛大的活动。
据活动中的接待者王伟记录,每年都有许多外来专家参与活动,并且进行捐助。
2013年4月11日,美国留学生游自荧博士第三次前来参加接姑姑全过程,并且给南羊獬村水灾后的村民们捐钱,为学生们捐书、水杯等,并且为庙里捐戏一场。
这些专家学者多次前来,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不管是信仰圈内还是信仰圈外的交流,人与人之间都因为走亲活动而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共同推动了走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使其可以长盛不衰。
二、走亲活动的传承方式
刘锡诚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
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走亲活动的传承方式主要是群体传承和神授传承。
(一)群体传承
刘锡诚认为:
群体传承,有的时候是指在一个文化区(圈)的范围内,有的时候则是指在一个族群的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群体)共同参与传承同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或形式,或反过来说,某一种众多社会成员(群体)参与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组成这个群体的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信仰。
[2]
走亲活动是在一个信仰圈内,由众多的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并且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其传承方式之一是群体传承。
走亲活动传承至今从未间断,即使在特殊时期也依旧存在。
当地人对于1972年的事迹记忆犹新,因为1972年接姑姑的时候没有走老路线,而是将姑姑牌位写在黄纸上双方在洪洞的青年饭店交接的。
在这些艰苦的环境中,接亲活动在当地人的努力下传承了下来。
笔者有幸见到了关于羊獬村村民在特殊时期的传承人情况,如下所示:
1960——1962年闫财儿、闫玉富、张忠诚拿窝窝头接姑姑祭拜。
1967——1969年张忠诚委托妻子李巧英带领孙子张国兴(12岁)、张国旺(9岁)上历山接姑姑。
1970年,閆财儿在病中委托王满斗单人接姑姑。
正是在这些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走亲活动才得以延续至今。
可见,群体传承是走亲活动的主要传承方式之一。
(二)神授传承(托梦说、神授说)
神授传承在史诗的传承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
关于这个说法在国际国内的史诗研究领域中既承认,又存在分歧。
在走亲活动中也有这样的存在,即马子。
马子具有通灵能力,在走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某位神仙的代言人,他们用肢体动作为姑姑驾楼开路或替神仙传话。
潘炳杰是当地唯一的“文马子”,他的经历可以说是典型的神授传承。
在陈泳超教授的书中就有关于他的记载:
据潘炳杰自己说,以前妻子难产时,他曾许愿如能保得母子平安,愿为姑姑驱使。
2005年正月十五夜里,他梦见一位书童送他一支钢笔,告诉他以后有用。
自那以后,他夜里常常听
见姑姑向他以七言韵文的形式讲述传说,早上醒来就必须赶紧记下,否则就会整天头痛,无法干活。
最终写下了约7.5万字、题名为《千年荣显神谜讦——娥英传》的长篇文字。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潘炳杰是在梦中听见姑姑的传话,第二天必须将其记录下来,否则身体难受,进而成为马子的。
可见,走亲活动作为一项大型民俗活动可以传承至今,有着其独特的传承方式,即群体传承和神授传承,其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民众根深蒂固的信仰。
一项民俗活动以人们的信仰为依托,以历史传说为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又不断传承。
我们应该在政府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全力发展民间组织力量和民族文化精英的作用,一起把民俗活动发扬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建宪.试论民俗的功能[J].民俗研究,1993(2).
[2]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3]陈泳超.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