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分数加减法(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1课时

2024年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分数加减法(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1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11页,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提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

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所占比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掌握通分的概念和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异分母分数比较的过程,体验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能运用类比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分析、概括、推理、渗透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重点、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89和1812和248和124和9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2 5=()25424=()6213=8()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2 13()41389()10997()127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通分做准备。

有了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探究新知:1.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环境问题已经备受全球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也是环境的一大污染源,你们知道生活垃圾有哪些吗?(生可能回答:塑料袋,废纸、烂菜叶、水果皮……)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某市对生活垃圾种类的统计情况吧。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案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案 我学会了吗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我学会了吗?⏹教学提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欣赏和设计,也是对本单元学习的对称、平移、旋转的知识的梳理和提升。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的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设计图形,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重、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配音乐。

师:伴着优美的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了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尽情的说自己的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并设计美丽的图案。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美丽的图案导入新课,并配了美丽的音乐,这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互相交流。

师:上面的各幅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呢?小组交流想法。

学生先观察,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出示的图案得到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旋转、平移、对称和多种方法的结合等)动画演示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2.独立设计(1)欣赏课本上的图案。

师:观察教材第23页上面的图案,说一说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的?(2)学生自己设计师: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很多的漂亮的图案都是用简单的图形变化而来的,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更多这么美丽的图案,下面就来动手试一试吧!师:请同学们先构想一个基本的图形,然后用这个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各种变化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课件出示设计思路提示:可以通过旋转、平移、来设计,也可以通过轴对称来设计,也可以这三种方法搭配来设计。

(3)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再进行交流展示,在展板上说说自己的创意和画法。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包装盒(主备人:葛惠杰)教材分析: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以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的: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知识目标)2、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知识目标)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观察、想想推理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难点:体积以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教学方法:比较、操作、讨论、验证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各种便于携带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物体.教学措施:本单元才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作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事借助现实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到抽象学习知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新知识。

注意问题:1、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清晰的几何表象。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进学生迁移。

教学时间:12课时信息窗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知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能力)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态度)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红点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帮学生梳理研究几何形体特征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方形物体,找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研究时,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看、摸、数、想,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和特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

小学数学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师课时 1 课型新授时间教材简析教材的第二个信息窗将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安排在同一个情境里,出示了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六种标志的图案。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又是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2、使学生通过实物操作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逐步掌握平移要点,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进行分步骤的斜向平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环节简介(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验价值)----(课堂总结)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随着优美的旋律,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学生跟随活动的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场景表演出来。

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滑翔索道。

师: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不同的运动方式,像这样的——老师用手势表示旋转的动作,学生说出动作名称。

师:(老师再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板书平移)师小结:像……这样的运动叫平移,物体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前后平移。

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生交流。

其实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数学啊,它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探究平移与旋转师:下面我们要重点来研究平移现象。

出示课本92页的一个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想说什么?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图案画出来呢?试试看。

(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说明向哪个方向移,移几格。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1)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第1页共28页第2页共28页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2)节次: 2第4页共28页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5页共28页第6页共28页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练习。

节次: 3 教学目标:1.能正确得进行计算小数乘整数。

2.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7页共28页教学重点:能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8页共28页第9页共28页教学内容:小数乘以小数(1)节次:4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明确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2.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第10页共28页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11页共28页第12页共28页第13页共28页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及竖式写法。

2.明白给积点小数点时,积的小数位数不够需要补0的道理。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信息窗三 教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信息窗三 教案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

信息窗3:噪音污染(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信息窗三17-19页,一个红点一个绿点问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材以环保问题为学习素材,呈现车辆密集的城市道路图及交通部门2006年对部分城市噪音的检测结果,为学生创设了“噪音污染”的教学情境。

通过观察情景图了解统计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探索。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具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获得成功的体验。

3.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对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实现算法优化。

预习设计:1、朗读教材第17页。

2、想一想受交通噪音污染的城市一共占几分之几?(1)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2)怎样计算?可先算,再算。

还可以怎样算?(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上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分别表示什么?两种解题思路一样吗?3、试一试影响城市环境的其他噪音占几分之几?方法一:方法二:想一想(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吗?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适用吗?验证你的观点。

4、做一做尝试完成自主练习。

5、说一说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或同伴听一听,征求家长或同伴的意见。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复习。

1.计算1 7+35=29+59+29=1920-920-320=2.给下面各组通分。

3 5和71034和5625、13和56二、生活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作为社会的主人,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大家都很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生活中的情景,看你会发现哪些环保问题?教师播放有关城市交通噪音污染的录像:马路上汽笛声声尖厉刺耳,行人时时为骤鸣的汽笛声惊吓;娱乐场所靠近居民区,喧天的乐声影响人们休息……谈话:同学们,看完短片你有什么感受?学生针对所见,结合生活述说个人感受。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数学备课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教学新课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一)解决问题1:分别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展开,各是什么形状?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二、新课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且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教师出示用萝卜制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我们想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它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现在我用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看它到底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
三、自主练习
第1、2题:独立解答
四、小结(略)

书设计
长方体:长宽高
厘米:4 3 1
小正方体:4×3×1=12(个)
体积:4×3×1=12(立方厘米)
课题
课型
教法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底面积和高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重点、
难点
体积的计算
主备人
教具




一、创设情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再来做一个实验
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2块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师:你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长宽高
厘米:4 3 1
教师: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怎样的式子?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新第二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新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1、出示信息窗中平移后得到的图形
提问:这些图形是怎样由一个图形得到的呢?
正方形方块做的是什么运动?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讨论
3、教师补充: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各有2、4、1、1条对称轴
4、教师强调:画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
5、小结: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是由什么决定的?
三、限时作业
课本第16页1、2、6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名称
图形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
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平形四边形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观察刚才的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从而引出课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认识轴对称图形,体悟特征
1、展示学生预习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下列问题
(1)第15页上面的图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及它的对称轴?
1.观察课本第17页信息窗,总结出国旗图形的共同特点?
2.思考如何确定对称轴(对称轴应该用什么样的线来画呢?)
3.思考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做一做
用纸片做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并带到课堂上来
记一记
课本第14页的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写一写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回顾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相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实例巩固学生对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掌握。

3.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设计图形能力。

二、教学内容:对称、平移与旋转。

三、教学重点:1.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对称图形与平移、旋转图形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通过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旋转的性质。

2.分析对称图形与平移、旋转图形的联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

2.演示法。

3.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1. 上课前准备:1.教师检查上次课的作业情况,做好讲解准备。

2.教师将需要使用的图形打印或准备好展示用PPT。

2. 教学活动:(1)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了解教学目的和重点。

引导学生们通过回顾之前的学习成果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对称教师通过图形演示,讲解对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称,对称轴的特点有哪些,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等。

(3)讲解平移教师通过图形演示,讲解平移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

(4)讲解旋转教师通过图形演示,讲解旋转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等特征。

(5)对称、平移、旋转图形的关系教师通过举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平移图形、旋转图形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例来巩固对这三种图形的掌握。

(6)练习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设计对称、平移、旋转图形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设计。

3.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次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们记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练习和听课笔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通过上一堂课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讲解效果,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定位和重点进行了多次调整,让学生真正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图案美》单元备课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可以用5课时进行教学。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4-23页。

[教材分析]轴对称图形是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第一个信息窗。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认识了简单的轴对称现象,会判断简单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其一条对称轴。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一组具有轴对称图形特点的旗帜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进一步教学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近而引导学生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回顾整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和创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对称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 平移的概念、性质和特点3. 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4. 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和创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图案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中的美是如何产生的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讲解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对称: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引导学生找出图案中的对称轴,并说明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 平移:讲解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案中的平移现象,并说明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 旋转:讲解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案中的旋转现象,并说明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3. 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自己的图案,要求包含对称、平移与旋转元素。

-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 总结与拓展- 让学生总结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 拓展:介绍一些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艺术、科学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观察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案2轴对称图形

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案2轴对称图形

对称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5页红点问题对称⏹教学提示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教材首先创设了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再交流画法。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完成这节课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课件出示的教材15页根据轴对称画小船的另一半。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根据小船的一半画出的整条船。

学生交流后自由交流想法。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问题情境直接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1.探究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观察这幅图,猜一猜,这幅图是什么?学生观察与想象,大胆猜测。

师:现在同学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画出来,画出这幅图的另一半。

(1)学生画一画,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交流画法,在班上展示与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师:你是怎么画的,哪一小组愿意把你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预设:生1:先想象对折的过程,然后画出另一半。

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个点对称的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生3:分别画出和左边的线段对称的线段,然后再把右边画出来。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画完后都要检查一下,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单元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课题
第二单元《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个性化
修改
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轴对称的定义);来自(2)、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4)、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把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本单元教学是以前教学内容的继续和发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单元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应做好以下几点:
1.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现象;
2.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3、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的方法设计简单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摩,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旋转。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课时安排:
对称2课时
平移与旋转3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共六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出示:小鱼游曳
师:下面还有一条小鱼,你会看它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吗?
师:你准备怎么看呢?请你自己先在纸上数一数,填一填吧。
学生汇报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多问几位学生)
师:大家看了小鱼的嘴巴、鳍┅┅都向左平移了7格,我们就可以说小鱼向左平移了7格。
(2)出示:火箭平移图
师:火箭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呢?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学习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教学方法
实际操作
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旋转
你都学过哪些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
你用这些知识都解决过哪些问题?
四、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的对称知识设计一幅图画,比一比谁设计的有创意。
教师反馈信息后小结:1、有的对称轴经过了圆心。
2、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
(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交流方法:
1、蒙纸法。
2、照镜法。
3、左右握笔法。
师补充:在英文字母中,你能找到轴对称字母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师:请你自己数一数,填一填吧。
师:你是怎么数的?你就数了这1个点吗?怎么数了一个点向上平移了5格,你就知道火箭向上平移了5格呢?(多问几位学生)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前面同学们在判断古巴的国旗是否是对称图形,大家的意见不一致,现在你们的意见是什么?(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4、研究平面图形
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借助准备好的图形纸片动手者看看。)
二、自主练习——教材第21页"自主练习"第6至10题。
1、学生自主解决第6题。(课件出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小结: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如图1),有的图形有两条(如图2)或多条对称轴(如图3),我们都要画出来。
2、学生自主解决第7题。(课件出示)
学生做完,课件演示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每组图形的对称轴,你发现了什么?
课时
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W、E、T、Y、U、I、O、A、D、H、K、X、C、V、B、M、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自主练习,生成新的知识,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找到轴对称现象,并指出对称轴,既唤起学生对上一节所学知识的回顾,又使学生再一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出示课本92页的一个图案。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们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图案画出来呢?试试看。
(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尝试画图)
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说明向哪个方向移,移几格。(多找几个学生说说方法)
师:一个物体在平移过程中,它向哪个方向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多少?这些我们是怎么来看的呢?
(一)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师要对学生想到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写一写,相互交流,比一比看谁写的漂亮。
4、欣赏与回忆。(自主练习的第9题)
师:不光数字有对称现象,有些汉字的形状也是近似轴对称的,例如
“日、田、金、美”
等汉字。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汉字吗?学生独自写,并交流。
古、丰、喜、申、甲、天……
第二单元图案美
课题
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周对称的定义)。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稍复杂)。
3、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连续平移2次或两次以上)或旋转900。
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集体交流,总结方法:
按照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右边一题。
(三)看书质疑
今天我们所学内容是课本第17-19页,看一看,有什么疑问写到问题口袋处,然后小组内研究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解决。
三、拓展应用
完成自主练习1——5题。
第1题: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增加一部分:中国银行标志、联通标志、汽车徽标标志等的判断练习)
课时备课卡
课题
2课时轴对称图形的练习课
课时
12013.9.17
教学内容
信息窗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及数学的普遍性。
前面我们已确认的对称的旗帜图片,都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些指导原则,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理解抽象的轴对称图形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美。
(2)我们先来数一数屋顶向右平移了了几格?(师示范)哦,屋顶向右平移了6格。
师:谁愿意带着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屋檐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一生上屏幕数:屋檐也是经过了7格)
师:小屋的屋角又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这个点呢?这个点呢?(都是向右平移了6格)
我们再任意找一个点来数数吧,(就找这个点吧)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进一步研究对称图形。对称图形也分好几类,小学阶段只研究其中的一类——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1、尝试用剪刀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动手前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使你剪得又快又能保证得到的肯定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尝试动手剪,教师巡视。)
互相欣赏剪出的作品。
交流剪的方法。(先将纸对折,然后再剪。)
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探究:先判断一组交通图标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再结合自己前面的动手剪与交流的结论,小组合作研究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
小组汇报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解对折、完全重合;在交流中指认对称轴。)
3、总结概念: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明确:轴对称图形要求图形内部的小的图形或图案也应是对称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追问: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吗?
交流答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明确: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进一步明确这个结论,才能印象深刻。)
(二)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打开课本第19页,自己动脑想一想,动笔画一画(只完成左边一题即可),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画图的方法。
1.出示:小屋搬家
(1)你们看这里有一间小屋,它就在做平移运动,(课件)我们用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图形。你看这个小屋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向右)这个很容易看出来,那么它向右平移了几格呢?(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有的说它向右平移了X格,有的说它向右平移了X格┅┅,那么这个小屋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小屋各个部分的平移情况把。(出示一些点)
实践操作
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一提到2008年,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在奥运会上你最想看到什么?
2、出示图片:信息窗1的部分图片和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特点的图片
提问:你能把它们按图形的特点分成两类吗?(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分类、有困难的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
讨论: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动脑思考,并回答)
学习重点
正确、完整画出一组图形的多条对称轴。
学习难点
1、找规律,写出数字的对称数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一种奇特的图形——轴对称图形,它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不但生活物品、建筑、动植物中有对称特性,就连我们自己身上也有对称现象,不信我们就一同去找一找。(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讲一讲。)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验证学生所发现的第2条规律:第6题中“每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继续验证:自己画一个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都相交于一点”吗?
学生反思认识到:运用这一规律可以使对称轴画得更精确些。
3、指导学生完成第8题。(找规律,接着往下写)
学生同位间尝试找一找、说一说规律,并试着写一写,画出它们各自的对称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