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辩证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ppt课件
精选编辑ppt
6
六 性质 淫
风
病机及 临床表现 治病特 点
寒
精选编辑ppt
7
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医学是植 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数千 年的学术渊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 学内容,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 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 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为中 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
精选编辑ppt
29
• 韩国设有2700所中医医院,还于1976 年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博士。
• 自70年代以来,美国众多的医学家对中 医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现在美国已有中 医,针灸学会等组织数十个,美国中医 学会还主办了《美洲中医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报导》。波士顿创办了美洲 中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州也建有数所中 医学校。
精选编辑ppt
45
中国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中 国传统文化特征,形成于秦汉 时期的中医学理论体系,自然 而然地受到当时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这也决定了中医学的 发展方向和历史嬗变的轨迹, 为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 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精选编辑ppt
46
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 法中医学思想指导下,以精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和气一元论为理论基 础,运用类比、演绎、外揣等具体 的思维方法,阐述关于生命、健康、 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建立了中 医学理论框架,也促进了中医方法 学体系的建立
精选编辑ppt
30
▪ 德国对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也很重视,成立了 国际中医学会,附设有中医门诊部,中药房, 并用德文出版《中医杂志》。
▪ 英国里明顿办有中医学院。
▪ 法国巴黎拉丁区也办有中医学院。
▪ 前苏联成立有全苏中国医学研究会。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之八纲辨证ppt课件
辨证施治 君臣佐使
个体化治疗 注意药物副作用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不同证 候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24/2/2
20
常用方剂选用依据和技巧
01
02
经典方剂
选用历代医家验证有 效的经典方剂,如四 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现代研究成果
参考现代药理学、临 床研究成果,选用具 有明确疗效的现代方 剂。
注意阴阳失调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需结合阴阳辨 证进行分析。
分析病因
寒邪致病多表现为寒证,热邪致病多 表现为热证。
2024/2/2
14
04
常见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Chapter
2024/2/2
15
感冒病症八纲辨证分析
风寒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 稀白痰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浮
五行在八纲中应用
根据五行养生法,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木与酸味、绿色、春季、东方等相应,火与 苦味、红色、夏季、南方等相应,土与甘味、黄色、长夏、中央等相应,金与辛味、 白色、秋季、西方等相应,水与咸味、黑色、冬季、北方等相应。
9
案例分析:阴阳五行指导八纲辨证
案例一
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根据八纲辨证,可判断为里证、寒证、虚证。 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可进一步分析为阳虚阴盛,治疗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01 02 03 04
2024/2/2
案例二
慢性胃炎治疗案例,探讨脾胃虚 寒、胃热阴虚等证候的用药策略。
案例四
糖尿病治疗案例,讨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证候的降糖药物配伍。
22
06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
同的“中气下陷”的病理机制,表现为大致相
同的证候,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完整版ppt课件
57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包括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中医学思
维方法的特点。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包括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学说等四
完整版ppt课件
19
张从正(字子
和,号戴人),倡 “邪非人身所有,邪 去则正安”,善用汗、 吐、下三法攻邪治病 —攻邪派(攻下派)
完整版ppt课件
张子和 20
李东垣
李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倡“内 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 ——补土派(脾胃学 派)
完整版ppt课件
21
朱震亨(字彦修, 后人尊为朱丹溪), 倡“阳常有余,阴常 不足”。善用滋阴降 火治疗杂病—滋阴派
完整版ppt课件
39
对于某一脏腑的疾病,不是仅调治本脏 腑,而注重协调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和 全身气血。
例:
心气不足,血行无力,既可补益心气, 也当补益肺气以助心行血。
胆气郁滞,胆汁排泄不畅,可疏肝理气。
结论:中医治病把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治疗注意调整机体,从本论治。
完整版ppt课件
40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完整版ppt课件
11
景东
《伤寒杂病论》
)汉 张
·
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
机 (
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
仲
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
其书尊为“方书之祖”。
分为: 《伤寒论》
《金匱要略
》
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注意事项
环境要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医生态 度要和蔼,注意保护病人隐私;手法 要轻柔、准确,避免过度用力或时间 过长;要结合望闻问诊,全面分析判 断。
2024/2/2
27
06
防治原则与策略
2024/2/2
28
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思想贯彻
强调养生保健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节 情志等方式,提高人体正气,预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2024/2/2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24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成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为
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 化的根本动力。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 变化的基础,阴阳失调则 会导致事物出现异常变化。
9
五行概念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定义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 能量状态,代表事物的不同属性和相 互关系。
五行相乘相侮
五行之间相乘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 克制,相侮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向克 制。
五行生克关系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
中医基础理论-辩证 PPT
2、亡阳证 特点:阳气欲脱
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失
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 呼吸气微,肌肤凉,手足冷, 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 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注意
1、亡阴亡阳是 危重证候,除 原发病证加重 之外,均有不 同程度的汗出。
2、亡阴亡阳可 以相继出现。
五、 八纲 辨证 相互 关系
5、寒热真假——疾病的危重阶段出现一 些假象。
6、虚实夹杂——同一患者同时存在正虚 邪实的病变。
7、虚实转化
8、虚实真假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9、八纲的交错关系
表里 寒热 寒热 表里 虚实 表里
虚实
虚实
寒热
阴阳:表、实、热——阳 里、虚、寒——阴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 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 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久病
表现为不足: 精神萎靡、身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赤
高气粗。
四、 阴阳
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 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 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 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热—阳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四 小便 大便 舌象 色肢
中医基础理论PPT演讲(ppt)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2、医药知识的积累、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确立:
1、理论框架的建立 2、治疗技术的发展
事物的阴阳属性
•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 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 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事物阴阳属性归类表
属 空间(方位)时 季 温 湿 重 性 亮 事物运动状态
性
间节度度量状度
阳 上 外左南天 昼 春 温 干 轻 清 明 弥 上 动 兴 亢
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 对中医学精学说建立的影响 • 对中医学气理论形成的影响
阴阳学说
• 阴阳的概念 •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的概念
• 阴阳的基本概念 • 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的基本概念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 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 概括。
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
阴阳自和与平衡
•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 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
•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 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即阴阳协调和相对 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
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 消长转化及自和与平衡,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表达了 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之间的这些关 系及其运动规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 系的。
中医基础理论(全套课件) ppt课件
《内经》 ①理论框架的建立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素问——九卷——81篇
《
黄
帝
内
经
》
162篇
灵枢——九卷——81篇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以及 对疾
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等问题。书中许多内容的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进入春秋战国,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 济、 文化都有显著发展,“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 空 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在这种 大趋势下,古代医学家也加速了对人体自身奥秘及人与 自然关系的探讨,他们在医学实践与解剖学成就的基础 上,以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思维方法 ,创立了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学说,并在探讨 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创立了六淫致病学说,以阐释人 体生理和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逐步建构了统
(2)药物学的起源: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枝叶、
根茎作食物的过程中由于误食,发现某 些植物
具有有益、有害、或能消除某些症状的 作用,
这就
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某些植物来治病,
是最早的药物学起源,也是中药以植物 药为主
的原因。同时发明了酒及汤液,而且在 医疗实
(3)针灸术的起源:原始人靠磨制石器作生产工具,
医药知识的大量积累,客观上需要整理、总结, 使 之系统化、理论化,加之社会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利的
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解剖 整体观察法——“有诸内,比形诸外” 古人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 类疾 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 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 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观 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 效,逐渐摸索出其规律所在,经过反复实践,便得出
中医辨证(精)ppt
现代中医的辨证理论
教材与专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各类中医专著为现代中医辨 证理论提供了依据。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辨证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辨证理论的实践意义
指导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了依据。
寒证定义
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机体失于温煦,出现以冷寒、凝 滞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寒证分类
寒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为寒邪 侵袭,虚证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不足等引起的虚寒证。
热证定义
热证是指体内阳热过盛,阴液不足 ,机体失于滋润,出现以热性、干 燥为特征的证候。
热证分类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为阳邪 侵袭,虚热为脏腑功能亢进、阴虚 火旺等引起的虚热证。
体质养生法
总结词
体质养生法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 保健的方法。
02
阴虚体质
注重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食物,如 银耳、梨、蜂蜜等,避免辛辣、煎炸 等刺激性食物。
01
血瘀体质
注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 黑木耳、山楂、柠檬等,避免过度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05
03
阳虚体质
注重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羊肉、鸡肉、韭菜等,避免生冷、寒 凉等食物。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定义
脏腑辨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判 断病变的脏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腑辨证的内容
脏腑辨证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两大类,其中五脏包括心、肝 、脾、肺、肾,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针对不同脏腑 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并贯穿于预防与康复等医疗保健实践的过程。
中医学在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一)症的基本概念症,即症状和体征,是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表现,包括患者所诉的异常感觉与医生所诊查的各种体征。
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舌苔、脉象等,都属症的概念。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的主要依据,但其表现的是疾病的表面现象甚至假象,所以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的本质。
同一个症状,可由不同的致病因素引起,其病机不尽相同,也可见于不同的疾病和证中。
孤立的症状或体征不能反映疾病或证的本质,因而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二)证的基本概念证,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如脾胃虚弱证,病位在脾胃,病性为虚。
证是病机的概括,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证所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质。
证候,即证的外候,是指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本质有机联系的反应状态,表现为临床可被观察到的症状等,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如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黄,舌淡红苔白,脉沉缓,属于脾胃虚弱证的证候表现。
证具有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
其一,证的个体差异性。
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故感受同一病邪,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
即便同一病证,由于个体反应性差异,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其二,证的时相性。
同一疾病,由于所处于阶段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因而证也不同,如积聚,在初期、中期和晚期的不同阶段,证会发生变化。
其三,证的空间性。
如感冒,与不同地域的气候有关,形成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暑湿感冒证等。
其四,证的动态性。
由于疾病受内外环境多种因素影响,可不断发生变化,故证在疾病过程中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证的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特征,才能进行正确判断。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全套PPT课件
(朱震亨) “阳常有余,阴常
2020/10/9
不足”
汗、吐、下 滋阴降火
寒凉派 (主火派)
补土派 (脾胃学派)
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派 (攻下派)
养阴派
(四)明清时期
1、学术特点
(1) 集古代医学之大成 (2) 提出新学说
2、代表医著
明 ·楼 英著《医学纲目》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
清 ·吴谦等著《医宗金鉴》 陈梦雷著《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
该书以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
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
治则和治法等内容,尤其在脉诊和
针灸治疗方面较为具体全面,宗
《内经》要旨而补之不足。
2020/10/9
扁鹊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 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
2—020—/10/9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
皇甫谧
(三) 宋、金、元时期
1、学术特点
钱 医家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提出
了许多独特见解,中医理论体系有了突
破性进展。
乙
2、代表医著
宋 . 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内因:七情内伤
“三因学说” 外因:六淫 饮食劳倦
不内外因 跌扑金刃
虫兽所伤
宋 . 钱 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脏腑论治先河 2020/10/9
2020/10/9
★ 整体观念的内容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组织器官的整体联系
肝系统 心系统 脾系统
肺系统
肾系统
脏
肝
心
脾
腑
胆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6
●生理功能方面 各脏腑、形体、官窍有着各自不同的功 能。
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些不同 受到整体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的机能 又影响到其他机能活动,表现
出整体统一性
此期,涌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金元四大家。
姓名 刘完素
张从正 李杲 朱震亨
派别
学术观点
代表著作
寒凉派 火 热 论 、 “ 六 气 皆 从 《 素 问 玄 机 火 化 ” “ 五 志 过 极 皆 原病式》 能生火”
攻下派 祛 邪 论 “ 邪 去 正 自 安 ”《 儒 门 事 亲 》
△病理方面 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有积极的适应能
力,但有一定限度。
气候剧变,超过人体适应力
导致疾病发生 某些原因,削弱人体适应力
完整版ppt课件
38
与环境有关的病变如: 春多温病 夏多泄泻
季节性多发病 秋多疟疾 冬多伤寒 旦慧(好转)
昼夜疾病变化 昼安(稳定) 夕加(加重) 夜甚(严重、甚至死亡)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7
●病理方面
病理上的整体性即是生理整体性的反常
△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能影响在生 理上与之相关的脏腑
例:
胆汁上泛
黄疸、口苦。
肝病→胆 胆汁排泄障碍 恶呕、厌油、
腹胀、腹泻。
△任何一个局部的病变都是整体生理பைடு நூலகம்能 失常的局部反应
完整版ppt课件
28
例:
目赤肿痛←肝火亢盛
舌体溃烂←心火上炎
成就: △ 以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等方 法,对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进行辨证论治。 △ 《伤》载方113首, 《金》载方262首, 成为中医方剂学的鼻祖。 △运用了理、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 风、寒、暑、湿、燥、火各自性质和致病 特征,主要是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即以自然界之气象、物象与人体临床表现 相类比,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 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
1)风邪
▪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清阳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 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风邪为病, 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 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 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证。风 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 长”。
▪ 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 叶、薄荷等。
2)寒邪
▪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 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 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 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 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 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 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 称为外寒病证。
▪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5个节 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 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淫胜, 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 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 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 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 主要表现有头痛沉重、食欲不振、口腻不 渴、胸闷、呕吐、小便浑浊、妇女带下; 可用的食品有:木瓜、五加皮、薏苡仁、 黄鳝等;
▪ 5)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 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如寒邪 入里可以化热,暑热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证类型表
类型
主证
病因病机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 经脉组织器官。 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气虚证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 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而致。
阴虚证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小便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短黄、舌红少苔、口干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
形寒肢冷、面色
机体阳气不足
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脉弱
2、实证
特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 候——邪正斗争激烈阶段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 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 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 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 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 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热—阳
1、阴证
特点:阳气衰微,正气不足
病因病机:①机体的阳气虚衰; ②寒邪凝滞。
主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气短息低,口不渴 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苔 白,脉沉迟微弱
第六章 辨证
广医一院 杨群玉教授
一、 概 念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 法。
一般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
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 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 性质、邪正盛衰情况及其内在联 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举例1: 李XX 男 2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 热,头痛,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肺,皮毛)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 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二、 辨 证 过 程
辨——辨认,辨别。
证——证候。是疾病处于某一 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 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面 的病理概括。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久病
表现为不足: 精神萎靡、身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赤
高气粗。
四、 阴阳
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
脉象 浮 数
实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息高气粗、烦躁 舌苔厚腻 不安、腹痛拒按、二便闭塞。
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四 小便 大便 舌象 色肢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不 清长 溏稀 舌淡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温
苔白
热饮
润
热 发热 口渴喜 红 灼 短赤 秘结 舌红
证 喜凉 冷饮 赤 热
苔黄
干
脉象 脉迟
病因病机: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 以脏腑证候为主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 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 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脉弦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因 起病 病程 病位 病情 证候特点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淫邪气
发热、恶寒、 苔薄、脉浮
里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重
能失调; ②表不解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脏腑证候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脉 不浮
二、 寒热
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 两个纲领,阴阳盛衰的具 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 则寒)。
一、 表里 辨证
表里——辨别 病变部位、病 情轻重、病势 趋向的纲领。
一、 表里
1、表证—外感病初起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 脉浮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 强、咽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症——症状,疾病在某一个阶 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外在 的现象。
三、 辨证 方法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用 于内科病
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补充
卫气营血辨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焦辨证
外感病的辨证
六经辨证
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 辨证
八纲——阴阳、表
第
里、寒热、虚实
一
八纲辨证——根据 四诊所收集的资料
1、寒证 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
病因病机:
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 ③素体阳虚阴盛。
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 倦卧,面色 白,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2、热证
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 阳盛阴虚;③七情过激;④饮食 劳倦;⑤房事不节。
2、阳证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病因病机:①阳气亢奋;②热 邪雍盛。
主证:精神烦躁,面赤身热, 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便秘 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 数洪实
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
症状 阳证 表证:恶寒(恶风)发热
热证:恶热喜冷、精神烦躁、面红目赤、渴喜 冷饮、小便秘结。
舌象 苔薄 舌质红苔
阳
阴
表
节
经过分析综合,把
疾病表现的类别、 实
八纲
里
部位、性质、邪正
八
盛衰情况,用阴阳、
虚
寒
热
表里、寒热、虚实
纲
八纲归纳为阴证、
辨
阳证、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虚证、
证
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群。
八纲辨证是概括其他辨证的纲 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 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疾病的临床表现虽然错综复杂, 但基本上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 纳,找出疾病的关键,掌握要 领, 从而确立治疗的依据。
脉数
三、 虚实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
各种因素。
1、虚证 特点:为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
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失养。
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 不足之别,现分述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