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末明初中国与高丽_朝鲜的边界之争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
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中朝关系中国和朝鲜历史上的渊源自古以来,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国的西周时期,朝鲜半岛属于中国的一个属国。
在汉代,中国一直对朝鲜半岛进行统治和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朝之间的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
但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中朝之间的互动都是邦交好友的典范。
中国和朝鲜在历史上进行了很多文化、经济上的交流,这些交流也对中朝之间的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汉代时,中朝之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当时中国许多思想家和文人都到朝鲜半岛求学。
其中,李陵和儒生徐干等人就是著名的例子。
在唐朝时,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更是达到了顶峰。
朝鲜高丽王朝与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官方交往,这使得中朝之间的文化影响更加深远。
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中朝之间的关系在明朝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此时期,随着中国的国力逐渐衰落,中朝之间的关系开始呈现出紧张的态势。
明朝时期,中国的统治者经常对朝鲜进行贸易和其他方面的压制,这也导致中朝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朝鲜王朝为了保护本国的独立和自主,开始寻求其他大国的保护。
在中国国内不稳定时期,朝鲜王朝开始向其他大国求助。
其首选的大国就是明朝的宿敌——明朝之外最强大的国家——满洲。
这导致了中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国在1876年的甲午战争中战败给了日本,这导致了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中国开始往往集中力量进行内部变革,而忽视外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朝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放缓。
改革开放之后,中朝关系得到了重启在中国创立改革开放政策后,中朝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要的变化。
中国开始更加关注中朝之间的联系。
此时期,中国与朝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合作。
这促进了中朝之间的发展。
此时期,中国向朝鲜提供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也引发了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
今天,中朝之间的联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一直关注中朝之间的关系,并希望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更好地保护东北亚的安全和稳定。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作者:郑继永[本文说明]:本报告系引用多篇文献和网络资料综合而成,不代表某种法律观点,亦不具备国家效力,仅仅是个人兴趣所作。
文中未指明出处之资料,请自行至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中查证。
出现文责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急剧衰退。
各藩属国或依恃外强,或与清庭决裂,原先的封贡体制分崩离析,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
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
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
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一、中朝边界争议由来(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1]。
碑文[2]如下:大清烏喇總官穆克登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筆帖式蘇爾通官二哥朝鮮軍官李義複趙台相差使官許樑朴道常通官金應憲(氵+憲)金慶門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3],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元末明初中国移民朝鲜半岛研究
往为 中心》 、 冯荣燮 《 大 明移 民史》 、 玄主焕《 韩国 流移 民史 》 等 论 著 。研 究 成果 虽较 为 丰 富 , 但 将 元 末明初作为一个单独的时间断限来考察 中国移 民 朝鲜 半 岛 的著述 则较 为 缺乏 。本 文 拟 将 中国移 民
。 一 …
、
移 民背 景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也一波三折 , 北元、 高丽、 明 朝三方 关 系摇 摆 不 定 , 甚 至 险生 战 端 。有 元 一 代 , 元与高 丽结为 “ 甥舅 之好 ” 的联姻 关 系 , 元朝 将 公 主 嫁与高丽国王 向 高丽 派 驻 达鲁 花 赤 和 驻 军 , 高丽
史》 等 。国外 的研 究 以韩 国学界 为 主 , 主要 有 吴 一 焕《 海路 、 移 民、 遗 民 社 会—— 以 明清 之 际 中 朝 交
人、 使臣、 文人 、 僧 侣、 乐师等定 居高丽 , 如北宋周 泞、 欧 阳征 、 周伫等人 。 元末 明初 中 国政 局 不稳 。元 顺 帝 至 正 十一 年 ( 公元 1 3 5 1 年) , 以刘福通 、 韩 山童为首的农 民起义 爆发 , 随后群雄并起 , 郭子兴 、 方国珍 、 的传统。商 则负有 向元遣送质子、 朝贡输粮 、 国王亲朝等义务, 末箕子率族人 5 千将商代之礼仪制度传人朝鲜, 在 两国关系异常密切。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 元丽关 大 同江流域建立起殷 遗 民 的方 国 J 6 5 。秦 末农 民起 系便 不 同以往 。高 丽恭 愍 王 即位 后逐 步 摆 脱 元 朝
义, “ 燕、 齐、 赵 民愁 苦 , 稍稍亡往准, 准 乃 置 之 于西 控制, 打击 亲元 势 力 , 对元 外 交 实 行 独立 自主 和 确
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
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朝鲜竟然在明初吞噬了我国大片领土?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今天中国和朝鲜的边界线时鸭绿江和图们江一线,但是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边界线则不是这样。
唐朝曾经联合新罗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但是随后唐朝就和新罗为争夺百济和、高句丽旧地的统治权爆发了战争,史称“唐朝新罗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670年打到公元676年,历史七年。
战后两国都宣称自己获胜,唐朝迫于西部吐蕃的压力放弃了百济故地,控制了大部分高句丽故地,新罗则向唐朝请罪称臣,两国以大同江(今在朝鲜境内)为边界。
公元993年,占据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与契丹发生了战争,高丽派出了徐熙与契丹谈判,成功让契丹撤军,并获得了契丹赐的绿江以东之地。
此后朝鲜半岛与契丹(1066年辽道宗复国号“辽”)、金朝和后来的元朝的边境线大致稳定在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
不过到了明朝时期,李氏朝鲜却大肆侵占我国东北地区,这是怎么回事呢?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建立大明,随后派军北伐,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草原,此时统治朝鲜半岛的还是高丽王朝,高丽趁着明朝与元朝战争之际迅速出兵向北推进,很快占领鸭绿江和图们江沿线以南地区。
公元1371年元朝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刘益向明朝投降,辽东也纳入明朝版图,朱元璋在此设立了辽东卫来管理辽东地区,后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此时东北的局势还不明朗,元朝残余势力也比较强盛,加上高丽朝鲜不断向北扩张,但是这两股势力都不是明朝的对手,他们只能抱团取暖。
公元1382年明朝派元朝降将胡拔都进入东北地区招抚女真各族。
次年胡拔都抵达端州(今朝鲜端川市),女真首领也很识趣的投降了。
高丽得知派大将李成桂率兵进攻明军,明军败退。
公元1384年明朝又派军来接管原元朝合兰府的辖区,但还是被高丽军队击退了。
公元1388年朱元璋命户部向高丽发出了外交通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元,其土著军民女直、鞑靼、高丽人等,辽东统之;铁岭之南旧属高丽,人民悉听本国管属。
中朝边界、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
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一、元以前中朝东段边界中朝东段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一直相对稳定。
公元7世纪末,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之大部,在朝鲜史上称为新罗王朝。
8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以革末革曷为主体的渤海政权。
渤海历时200余年,史称“海东盛国”,境内有5京、15府、62州。
其中渤海之南京南海府位于今朝鲜咸镜道附近,与新罗相接。
据《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
又载:渤海“以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
由上述史料可知,渤海之南海府与新罗,以泥河为界。
泥河为今朝鲜咸镜道的龙兴江,而且南海府又是渤海通往新罗的必经要道,即“南海,新罗道也”。
上述渤海与新罗东段边界的记述,朝鲜史书也有明确的载录。
据《大东地志》载:“晋初,新罗北界止于泥河,唐中宗时,渤海国南界至于永兴。
”[1]永兴位于朝鲜龙兴江南岸,与《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完全吻合。
五代十国时,契丹族崛起于中国北方,建立契丹政权。
926年,契丹灭渤海。
此时,朝鲜半岛新罗已分裂为“后三国”即百济、泰封、新罗。
918年,王建称帝,建立高丽王朝,935年统一朝鲜半岛大部。
此后近200年的时间里,辽王朝与高丽为邻。
辽代,包括渤海南海府在内的原渤海地区均为辽朝管辖。
在渤海南海府故地,居民主要是蒲卢毛朵部人。
《辽史》载:“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来附,诏附之”。
[2](卷19)“蒲卢毛朵部多兀惹户,诏索之”。
[2](卷17)曷懒河在朝鲜咸兴以北,有人认为就是咸兴一带的城川江。
当时在蒲卢毛朵部之北、之西,则分布着长白山女真三十部。
《辽史》卷十五《圣宗纪六》载:“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
”辽政府分别设蒲卢毛朵大王府、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这一地区的女真人。
这些女真首领接受辽朝授予的官职,定期向辽朝贡。
蒲卢毛朵部、长白山女真,高丽称他们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
因为他们与高丽相邻,与高丽的关系也较密切。
女真人以土特产与高丽交换,高丽也给予赏赐。
女真人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古代朝鲜境内的女真人去哪了)
女真人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古代朝鲜境内的女真人去哪了)女真人曾广泛地分布于今天中、俄、朝三国境内,今天,中国有以女真为主体的多源民族——满族,俄罗斯也有乌德盖等女真亲源民族,而朝鲜半岛却只剩下单一的朝鲜民族。
海东青翱翔的地方,是白山黑水的极寒大地,这里孕育着许多亘古的民族。
女真人就是其中最古老的一支,从肃慎、挹娄到黑水靺鞨、女真,他们的生存半径从未扩展出东北亚。
古代朝鲜半岛也是其重要的分布地之一,那么今天的朝鲜半岛还有女真人吗?他们又成了什么民族?东海女真人蒲鲜万奴建立东真国,继承金国在朝鲜半岛的控制地域,加之高丽叛将贵福之土地,大致与高丽国在今朝鲜清川江划界。
东海与高丽在青州(今朝鲜北青)和定州(朝鲜定平)设立榷场,进行贸易。
当时女真人大多在清川江以东分布,但清川江以南也有许多女真人活动。
蒲鲜万奴率领的辽河一带女真人,从朝鲜半岛逐渐向今吉林、黑龙江等地迁移,十余万众之中许多留在了朝鲜半岛。
当时的高丽国实力较弱,一度向小小的东夏国“朝贡”,东真国与高丽交界的今朝鲜咸镜北道和咸镜南道地区,后来成为历代女真人在朝鲜半岛活动的主要区域。
元朝灭东真国后,开始大举攻打高丽国,迫使高丽承认藩属关系,即便如此,元朝仍在东真国的基础上,向朝鲜半岛持续拓展疆域。
元朝最后与高丽划界的区域在铁岭一线,此铁岭非彼铁岭,大致在今天的朝鲜江原道中部,也就是在元朝向双城总管府以南继续拓展了二百余里的疆土。
后来又有东宁府的设立及归还等疆域变化,元朝在这些疆域内大量迁徙女真人前往垦殖,设立千户、百户所,加之朝鲜咸镜南、北两道既有的女真人,当时朝鲜半岛的女真人数量相当可观。
元末明初,中原动乱,女真人也迎来了大规模的迁徙与依附,他们主要集中在鸭绿江、浑江、图们江等流域活动,也就是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传统疆域界线之上。
在这一时期,后来建州女真的前身斡朵怜部和胡里改部,因受到东海女真兀狄哈部的频繁袭掠,已迁徙到朝鲜半岛,并在阿木河流域生存发展二十余年。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
中\朝存在的领土问题(图)(一)清时期中朝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曰,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
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其次,穆克登系军人出身的一介武夫,对国境勘查技术和相关知识所知甚少,不仅没能找到图们、鸭绿两江的正源,更在将其后的边界立标过程完全委托于朝鲜官员,使所划边界对中国极为不利。
(二)“间岛”问题的发端以及边界问题的再起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清朝发迹的“龙脉”之地。
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
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
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曰益加重。
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
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
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
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演变研究
元末明初中朝关系演变研究元末明初,是中朝间所谓“典型朝贡关系”逐渐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原王朝经历了元明鼎革的大变局,朝鲜半岛政权也实现了由王氏高丽向李氏朝鲜的“易姓革命”,双方的政治关系随之多次变动,甚至在宗藩与敌国之间徘徊,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才渐趋稳定。
如此复杂的过程背后隐含着多重的因素,除了元明两朝实力消长这个基本因素外,元朝与高丽宗藩传统的遗留影响,明朝对半岛政权从疆域问题出发做出的战略考量,以及高丽·朝鲜内部政治环境导致的王权对事大政策的依赖,都是左右两国对彼此政策的重要因素。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其中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至正十六年(1356)高丽恭愍王发动反元政变之前的元丽关系,首先梳理元丽宗藩体系建立的过程,分析此过程中高丽王权的变化和高丽在元世祖战略布局中地位的变化,并对基于这些前提确立的征东行省、驸马国王体制的内容加以考察,包括其对高丽国王政治地位的影响,以及其中固有的使王权弱化和不稳定化的特质。
针对一些个案,如高丽内政改革挫败、恭愍王即位问题、赵日新之乱等,具体分析元丽关系体制对高丽政权的消极影响,即元丽关系瓦解的内在因素。
第二章以元末变局之中,包括元朝朝廷在内的中原各势力与高丽外交关系变化为主要考察对象。
这种变化起始于至正十六年的恭愍王反元政变,经过高丽与元朝朝廷政治关系数次反复,与中原群雄私自交往,以及明朝-高丽初建朝贡关系等几个阶段,最后因明朝势力进入辽东地区,明丽关系亦在明-北元开始对峙的局面中发生动摇。
整个过程中高丽内部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其外交策略的变化相互影响,特别是恭愍王王权提振改革的失败,以及都堂武臣集团的兴起,与下一阶段明丽关系的走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也是本章论述的重点。
第三章主要论述洪武七年(1374)以后的洪武时期明朝与半岛政权关系的演变。
论述遵循两个基本脉络:一是明朝在辽东与北元对峙的战略局势的变化,二是高丽王权状况的变化。
论辛禑王时期高丽对明朝外交倒退之缘由_史冬游
鸭绿江、图们江国境问题研究动态——以中韩两国学界为中心
鸭绿江、图们江国境问题研究动态——以中韩两国学界为中心金春善【摘要】现今,中朝两国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但是,历史上两国间的边界却频繁变迁,中韩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的学术成果及时准确地进行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从宏观层面了解现今中韩学界关于鸭绿江、图们江国境问题的研究重点和存在的争议,而且也可以明确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加强和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期刊名称】《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47)003【总页数】10页(P5-14)【关键词】中国;韩国;鸭绿江;图们江;国境;研究动态【作者】金春善【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民族历史研究所,吉林延吉13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05中朝两国毗邻,自古以来关系密切。
但是,两国间的疆域随着历代王朝的交替和国家的兴衰而频繁变迁。
自明末清初开始,鸭绿江、图们江逐渐成为两国间相对稳定的国境。
尽管如此,两国间的国境纷争依然存在。
例如,1712年“长白山定界碑”的竖立,1885年的“乙酉勘界”,以及1887年的“丁亥勘界”等。
直至1909年《中韩图们江界务条款》(又名《间岛协约》)缔结,中朝两国的国境纷争才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由于《间岛协约》缔结时朝鲜政府的外交权已被当时的日本所篡取,因此该条约的有效性始终存在争议,中朝两国间的国境问题由此也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现今,鸭绿江、图们江问题依然是中韩两国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颇丰。
本文通过分述历代中朝两国边界的变迁和“无人地带”的设置、“长白山定界碑”的竖立、“乙酉勘界”、“丁亥勘界”等,从宏观方面概述中韩两国学术界关于鸭绿江、图们江国境问题的研究动态。
一、历代中朝疆域的变迁和“无人地带”的设置问题(一)历代中朝疆域的变迁疆域是一个国家为完成其固有使命而有效行使其排他的管辖权的空间。
[1]但在封建时代,历代王朝的疆域伴随着其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不断变迁。
历史上的中朝疆域也不例外。
论元末明初高丽的两端外交
论元末明初高丽的两端外交【摘要】:中韩两国由于地理上的接近,自古即来往不断。
到了元末明初,中原朝代更替,局势动荡不安,加上朝鲜半岛内的政治斗争,使得此时的中韩关系也格外错综复杂。
理清这段历史有助于了解元末明初高丽与蒙元、大明交往的历史真相,对于了解中韩关系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中外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史论结合为方法,从高丽国内外形势入手具体考察了其外交策略上首鼠两端的原因,并着重概括了高丽对元、明进行两面外交的三个发展阶段,即恭愍王时期、禑王时期和李成桂时期,以及对高丽这一时期实行两端外交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以此希望更多地展现这段纷繁复杂的历史画卷。
【关键词】:高丽;两端外交;原因;发展阶段;影响一、元末明初高丽外交政策上心怀两端的原因高丽末期相当于东亚历史上的一大转换的时期。
进入公元十四世纪时,中国大陆正处在元明政权交替的时期,而随著形势的变动,王氏高丽的外交策略也开始遭遇到变化。
究其原因,可以说这是由高丽寻求自身发展以及元明鼎革的形势所引起的。
(一)国内形势首先,因地理因素与长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以中国为主的天朝外交体系中,朝鲜一直善尽其事大中国之务。
朝鲜是一个半岛国家,其东北是中国游牧民族,南面是倭国,朝鲜时常受到这两方面的威胁,在军事上不得不依附于一个强大的中国集权王朝,尤其是在半岛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时,各部更是企图依靠中国集权王朝的力量来完成统一,哪一部失去了集权王朝的支持或得罪了集权王朝,就面临被其他部吞并的危险,这更加剧了各部对集权王朝的依赖。
另外,中国的内乱也会危及朝鲜,对此朝鲜君臣都有深刻的认识,朝鲜平安道节度使李长坤就曾说道:“自古中原有事,则我国亦莫不受兵。
”[1]中宗也慨叹:“自古中原扰乱,则我国西鄙必受害。
”[2]在文化上,朝鲜深受较其先进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四夷”中儒化最深的民族,因此他们从感情和文化心理上也是向化和臣服于“天朝上国”的。
说说大明万历1592年的抗倭援朝
说说大明万历1592年的抗倭援朝大明万历抗倭援朝,朝鲜征伐战(史上称为“征韩”,或称“文禄·庆长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
史书把朝鲜征伐战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
整个战争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
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地把日本征韩部队拒之朝鲜国门外。
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里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阶段是明军的介入及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攻占了平壤、开城等地。
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
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按明军的要求全部撤离了朝鲜半岛。
明日朝鲜战争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
由于此役,明朝一方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
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因此,从长远来看,朝鲜征伐战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明日朝鲜战争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
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
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
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
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
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
1.风雨欲来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
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
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
中xx边界争端的由来和主要内容xx[本文说明]:本报告系引用多篇文献和网络资料综合而成,不代表某种法律观点,亦不具备国家效力,仅仅是个人兴趣所作。
文中未指明出处之资料,请自行至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中查证。
出现文责问题,本人概不负责。
中国目前的版图基本确定于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时期,中国清朝政府内外交困,国际地位急剧衰退。
各藩属国或依恃外强,或与清庭决裂,原先的封贡体制分崩离析,原来在朝贡体制下被掩盖的与各藩属国之间的矛盾也纷纷浮出水面。
清朝后期,日俄势力进入朝鲜,宫廷内部的亲俄势力和亲日势力明争暗斗。
同时中朝两国之间的朝贡藩属关系此时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边界的争端即源于此时。
总体来看,中朝两国边界争议主要集中在边界的划定和所谓“间岛”地区的归属上。
而所谓的“间岛”问题正是源于边界的划定和日本的介入。
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中朝边界争端的由来和“间岛”争议问题。
一、中xx边界争议由来(一)清时期中xx第一次勘界明朝和李朝建立之初,中朝两国边界即明确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河▼。
清代,中朝两国疆界依然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两国从无异议。
朝界河鸭绿江、图们江皆发源于长白山(朝鲜称“白头山”),长白山天池为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三江源头。
鸭绿江、图们江中游以下河宽水深,两国边界分明,但两江,尤其是图们江上游至江源地带,河多水浅,边界不明,源头不清,因此,屡有边民非法越境,造成边界纠纷。
为解决边界纠纷,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之命,与朝方接伴史朴权和咸镜监司李善溥赴长白山查边。
5月15日,穆克登在长白山顶分水岭鸭绿江、图们江两江源头立审视碑[1]。
碑文[2]如下:大清xx總官穆克登奉旨查邊至此審視西為鴨綠東為土門故於分水嶺上勒石為記康熙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筆帖式xx官xxxx軍官xxxx複xx台相差使官許樑xx道常通官金應憲(氵+憲)xx此次勘界过程中,各种纰漏层出不穷,给后来的中朝边界争执埋下了祸根。
首先,朝鲜接伴史朴权和李善溥因年老体衰,无法全程陪同,只好令手下官员和译员同去[3],这为后来所立碑文的权威性带来了挑战。
朝鲜王朝前期同女真人的交往
朝鲜王朝前期同女真人的交往基于朝鲜通过 边疆地带 开展交往的视角王桂东∗历史上的朝鲜半岛诸政权均与女真人有着较为频繁的交往,元末明初之际一些女真部落从中国东北的松花江 牡丹江流域迁徙至朝鲜半岛的东北部定居,而且这些女真部落大多还接受了当时的高丽王朝以及其后建立的朝鲜王朝的招抚㊂但明朝建立之后东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明朝积极经营女真地区并相继设置了三百多个羁縻卫所,从而至少在名义上将大部分女真部落置于明朝的管控之下;至于高丽王朝及后继的朝鲜王朝也自觉地将明朝奉为宗主国,成为明朝在东北方的藩属㊂如此,基于古代东亚世界 人臣无外交 的政治法则,作为明朝藩属国的高丽(朝鲜)与明朝羁縻卫所管控下的女真人本应该各守封疆,不可以私下交涉往来㊂可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尽管双方的交涉因明朝的监视和介入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无论是高丽(朝鲜)一方还是女真人一方都表现出同对方开展交往的极大热情㊂至于在双方两百多年的交往过程中,如何规避明朝的干预和遏制,朝鲜的边疆地带无疑是从中扮演了极为重要且特殊的角色㊂即咸吉道㊁平安道等朝鲜边疆地区实际上是串联起双方交往的枢纽,并且同时还是朝鲜方面对女真人开展交往的具体执行者㊂那么朝鲜通过本国边地的文武官员开展同女真人的∗王桂东(1985 ),吉林长春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㊂741交往,其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次的政治意图?对于这一重要议题目前还尚未得到中外学人的特别关注①,笔者认为该议题极有深入研讨之必要,因为其对于窥探朝鲜与女真双方,乃至明㊁朝鲜㊁女真三方关系的实质,均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㊂一 边疆地带是朝鲜与女真人开展交往的 联结枢纽与辽东地方作为明鲜两国交往的 联结枢纽 相类似②,在朝鲜同明朝羁縻卫所管控下的女真人展开交往的过程中,朝鲜的边疆地带即咸吉道㊁平安道等地方也从中充当了 联结枢纽 的角色,为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诸多的协助和保障㊂当朝鲜王朝的 小中华意识 逐渐膨胀以后,便一心企图在明朝主导的东亚 天下秩序 内部再组建起一个以朝鲜为核心包含一部分臣服于它的女真人和日本人的 亚朝贡体系 ㊂而恰恰是在这一意识的驱动下,咸吉道㊁平安道等边疆地方在朝鲜同女真人的交往中较好地体现了其作为 联结枢纽 的独特价值㊂在女真人派遣使团进入朝鲜 朝贡 的过程中,咸㊁平两道承担了大量的协助和保障工作,为 朝贡 行为的最终完成贡献了自身的力量㊂因为明初时女真各部落普遍实力较弱,故而对邻近的朝鲜国有着很强的经济与安全上的依赖③,大小酋长纷纷来至朝鲜边境地方请求前往朝鲜王京 朝贡 ㊂接待如此众多的女真酋长必然给朝鲜方面带来较大的经841 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满学研究①②③日本学者河内良弘先生在其明代女真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明代女真史研究“一书中虽然提到了咸吉道因接待女真 贡使 而出现驿路疲敝的情况,但是其并未深入展开讨论咸吉道在朝鲜同女真人的交往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参见氏著‘明代女真史の研究“,京都:同朋社1992年版,第381 384页);此外王桂东在‘明朝对于朝鲜同女真人交涉的介入和处置“(载赵志强主编‘满学论丛“第7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17年版)一文中论及了明朝借助其边疆地带辽东都司介入并处置边地女真部落同朝鲜国的交往事宜㊂‘明太宗实录“卷54,永乐五年十二月甲申条㊂参见[韩](朴正珉):‘15建州女真“,‘明清史研究“(韩国),第44辑,2015㊂济负担,所以朝鲜逐渐开始对各部酋长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㊂因此便有了朝鲜太宗国王在位期间的一项规定,即 自今领十余户以上者使送入外,勿许赴京,皆于吉州㊁镜城等处,优待还送 ①,也就是对于来朝的女真酋长按其属民的多寡由东北面的边将负责筛选㊂②但是 十余户属民 的标准显然是不高的,到世宗国王在位时期,朝鲜不得不提高标准进而限制女真人前来王京的人数,世宗下令曰, 诸种野人,若指挥以上,则虽无定数,来者不多,其余择其可朝者上送,岁不过百人,令边将以此为恒 ③㊂而且,边将还要负责打探来朝的女真酋长 爵秩高下㊁部落强弱 ,并将探察结果上报给朝廷,朝廷凭此作为参考制定出接待女真人的标准㊂④可见,在对女真酋长进入王京 朝贡 的人员选择上,东北面的边官被朝鲜朝廷授予了专有的筛选权㊂咸吉道和平安道作为女真人进入朝鲜 朝贡 的两条必经之路,究竟由哪条贡路前往朝鲜王京,朝鲜的边将从中做了大量的斡旋与协调工作㊂早在朝鲜太宗在位时期,兀良哈女真自吾村源洞路线来至朝鲜,东北面的边将即认为, 于伊宽源洞㊁朱乙温源洞㊁吾村源洞等三源洞,乃元朝时所通路也㊂今兀良哈数人 若使出入三路,则贼谋可畏,难于应变㊂自今由此三路者,皆以贼待之 ⑤㊂可见,对于女真人的 贡路 问题朝鲜方面表现得较为敏感,尤其是朝鲜边将更是将其与边疆的安全加以关联㊂在朝鲜世祖即位之前,朝鲜仅是对女真人开放东北面的咸吉道贡路,但是随着建州女真分批次地从图们江流域迁至远离咸吉道的婆猪江流域⑥,若再仍旧如前从咸吉道入贡朝鲜,则 道路纡远,行四十余日始达 ⑦,故而其要求就近开辟平安道贡路的呼声变得日益强烈㊂河内良弘先生在‘明941朝鲜王朝前期同女真人的交往①②③④⑤⑥⑦‘朝鲜太宗实录“卷25,太宗十三年正月十六日丙申条㊂按:咸吉道在正式设道之前,被称为 东北面 ㊂‘朝鲜世宗实录“卷36,世宗九年四月十八日丙子条㊂‘朝鲜世宗实录“卷80,世宗二十年二月初一日乙卯条㊂‘朝鲜太宗实录“卷26,太宗十三年七月初九日丙戌条㊂参见[日]稻葉岩吉‘建州女直の原地及び遷住地“,‘滿洲歷史地理“,第2卷,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1913年㊂‘朝鲜成宗实录“卷38,成宗五年正月十八日甲辰条㊂。
朝鲜太宗与明朝争夺建州女真所有权述论
收稿日期:2003-06-10作者简介:王臻(1969-),男,山东诸城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在读博士,副主任。
2003年9月第36卷第3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 anbian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 Sep.2003Vol.36 No.3朝鲜太宗与明朝争夺建州女真所有权述论王 臻(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延吉133002)[摘要]朝鲜与明朝境内边疆民族建州女真的关系,是当时中朝两国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太宗王在位时期,为了拓展疆土,极力与明王朝争夺居于中朝边境地区的女真人的管辖权。
这主要体现在:设法阻挠委身于朝鲜境内的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归附明朝;武力打击明朝所设建州卫分支毛怜卫的指挥使把儿逊。
[关键词]朝鲜太宗;明永乐帝;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儿;把儿逊[中图分类号]K3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311(2003)0320106204On the Scramble for the Jurisdiction over Jianzhou N üzhen bet w eenKing T ’aejong of Yi Dynasty and Ming DynastyWAN G Zhen(History Depart ment ,Norm al College ,Yanbian U 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2,China )Abstract :The relation between Y i Dynasty and the frontier minority nationality 2Jianzhou N üzhen of Ming Dy 2nasty wa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ino 2K orean political relation of that time.During the reign of K ing T ’aejong ,in order to expend the territory ,Y i Dynasty scrambled for the jurisdiction over N üzhen who lived in the boarding area of the two Dynasties by the following means :trying to prevent the N üzhen leader Menggetiemuer who lived in K orea from returning to Ming Dynasty and attacking Baerxun ,the Commanding officer of Maolianwei.K ey w ords :K ing T ’aejong of Y i Dynasty ;K ing Y ongle of Ming Dynasty ;Jianzhou N üzhen ;Menggetiemuer ;Baerxun 明朝时期,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的一部分女真人,由于自然条件或部族纷争的原因,迁徙到了与其接壤的明朝藩属国———朝鲜北部地面居住下来。
朝鲜的由来
朝鲜的由来高丽王国是王建于公元十世纪建立的,这个王朝取代了之前的新罗王国,一直延续下来,但这个高丽王朝与明朝的关系并不好,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的。
在元朝建立之后,发兵攻打高丽,高丽最终不敌,被迫屈服蒙元。
而元朝统治者按其一贯的方针政策,将本是隶属过的高丽归并为元朝的征东行省。
元朝还随意废除高丽国王,其目的在于通过王室的通婚,将高丽牢牢控在手中,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元世祖到元末,元朝皇帝先后将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
这样看来,和亲这一招永远都是有用的,万一有一天双方打起来,只要把七姑八姨的拉出来,读一下家谱,考证出阁下是我姐姐的儿子的堂弟的邻居等等,就能把对方说得目瞪口呆,收兵回家。
元朝的目的达到了,经过长期的相亲介绍和血缘分配,三代高丽国王都带有元朝皇室血统。
当然了,如果要算出到底是哪一辈的,互相之间怎么称呼还是要翻家谱的。
正因为高丽王室与元朝皇室的血统联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统治者被赶出中原后,高丽仍然依附于元朝。
朱元璋很明白一个稳定边界的重要性,他在明朝建立后,就派遣使臣出使高丽通报国号年号,意图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
在利害关系面前,亲戚关系是不一定管用的,事情的发展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看到元朝败退,高丽王朝国王王颛便断绝与元朝的关系,受明朝册封,趁机摆脱了元朝的奴役。
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高丽王朝里还有很多人是元朝统治者的亲戚,他们自然不甘心被明朝控制。
于是亲元与亲明的势力展开了长达十余年的斗争。
后王颛十岁的养子江宁君辛隅继位。
这位国王是倾向北元的,但他为了不得罪明朝,也派遣使者去为他的父亲请封谥号(高丽国王的谥号按例由明朝确认)。
本来事情还是顺利的,明朝派遣使节林密﹑蔡斌前往高丽,然而此二人在从高丽归国途中被人劫道,不但随身物品被抢,人也被杀掉了。
按说这件事不一定是高丽干的,因为在自己地盘上干这些活就等于在凶案现场写下杀人者系某某,太过招摇,此事恐怕是北元派人干的。
但朱元璋岂是好得罪的?阴谋居然搞到了他的头上,怎肯干休!他暴跳如雷,收回了给王颛的谥号,表示绝不承认辛隅的国王地位。
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移民考察
元明之际高丽境内中国移民考察元末动乱促使人口频繁向高丽流动。
一方面是高丽政府积极招引,另一方面是民众主动迁移,大量人口迁移,使明初辽东等地户口大减,土地荒芜。
这种局面引起明朝的恐慌,遂不断移书相质,与高丽展开了持久的人口博弈。
除一些流民自发返回故里外,更多流徙人口的命运则是明与高丽政权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在明政府的强势干预下,大量流民重新返回。
但也有很多人定居高丽,为朝鲜半岛的经济开发、文化发展等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标签:元明之际;高丽;移民元末战乱,各地民众纷纷逃避而被迫流徙各地,甚至前往周边国家或地区。
如鄱阳(江西鄱阳)人程氏,“跨海理商舶”,“遂作流求客”。
明朝统一,程氏劝其王归明。
朱元璋特勅赐程氏冠帻。
①除流求外,其他邻近国家和地区也有元朝人前往避乱。
如安南,至正十年(1350)正月,元人丁庞德因国内战乱,“挈家驾海船来奔”。
②至正二十年六月,安南北部边将黄硕等人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国之余,收得三百余人。
”③另外,还有一些逃往日本的,即日本史料所谓的“渡来人”,也开始骤然增长。
④不过,从文献记载来看,高丽可谓元末流寓人口最为集中的国家。
关于高丽时期前往朝鲜半岛的中国移民,学界已有较多关注。
⑤本文在已有成果基础上,以元末明初为具体考察时段,进一步探讨这一时期中国流民向高丽境内的流动状况及其后续动向。
一、元末辽阳行省的政局元末明初流入朝鲜半岛的人口当中,辽阳行省最多。
这与地缘因素密切相关,而直接原因则是元末红巾军起义对当地的冲击。
《辽东志》载:“元季兵寇残破,居民散亡,辽阳州郡鞠为榛莾,生灵之所存者如在焚溺。
至正十一年,妖贼淮安陈柘自登州渡海,陷金州,枢密同佥老婼以兵击走之,复渡海还山东。
十九年,贼将关先生、破头潘、董太岁、沙刘儿引兵自开平、全宁,陷大宁懿州路并海、盖、复、金四州及辽阳路,所过杀掠,逃窜殆尽。
二十年,陷上京会宁府。
”⑥至正十一年,“锦州盗贼蜂起,势甚猖獗,朝议委黑厮讨平之。
黑厮率掾史李文郊鸠集义旅,遂执贼帅岳家等并其党二百人,贼遂溃”。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
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两国的边界相邻,一直以来都有密切的交流和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的重要时期和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古代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往来频繁。
在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汉时期,中国东部地区的秦朝和汉朝通过海上贸易与朝鲜半岛的百济王国等国家进行往来。
中国的文化、技术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对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最为深刻。
在7世纪,隋朝统一了中国南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增加。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使臣和文士经常访问朝鲜半岛,文化交流迅速。
朝鲜半岛也汲取了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然而,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历史并非一直都是友好的。
在13世纪的蒙古帝国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发生了一系列冲突。
蒙古人统一了中国和朝鲜半岛,并将其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
尽管如此,蒙古统治对朝鲜半岛来说并不是一场灾难。
蒙古政权的废黜导致了朝鲜半岛的独立,朝鲜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明清时期,中国是朝鲜半岛的重要盟友和贸易伙伴。
中国和朝鲜王朝之间的贸易活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边境地区。
朝鲜王朝也通过派遣使节来向中国朝贡和寻求支持。
然而,到了19世纪后期,中国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而朝鲜半岛则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中国和日本都试图在朝鲜半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导致了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战争。
最终,中国于1895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割让台湾和朝鲜半岛给了日本。
从此以后,朝鲜半岛被日本殖民统治,这持续了40年之久。
中国在二战期间与盟军一起打败了日本,并在战后帮助朝鲜半岛恢复独立。
1945年,随着日本在二战中的投降,朝鲜半岛被分割为南北两个政权。
中国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友好关系,并在1950年代支持了朝鲜战争。
简论明代前期至朝鲜半岛的被掳民众
简论明代前期至朝鲜半岛的被掳民众赵成国;张光宇【摘要】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large number of Chinese were kidnapped by Korean,Pirates and Jurchen,many people entered Korean Peninsula.But the Korean government had put on Chinese repatriation as an important and serious political task to complete,most of them were sent back to Ming;however,few of them were able to live in Korea or becoming an officer.The feature called "the principle of small state waiting upon the big one" was reflected by this policy of Korea,and it was also the ultimate expression of its"the view of respecting and admiring China".%明前期,被高丽、倭寇、女真掳掠的民众数量巨大,很多人进入了朝鲜半岛。
朝鲜政府把对他们的遣还当成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其中大部分人被遣还回明朝;但有少部分人得以留在朝鲜生活或为官。
朝鲜的这种政策体现了其"事大主义"的特色,也是其"慕华观"的最终体现。
【期刊名称】《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114-118)【关键词】明前期;被掳民众;朝鲜【作者】赵成国;张光宇【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8明代至朝鲜半岛的被掳民众是明代赴朝移民众多类型中的一个,尤以明代前期为甚,主要是被高丽所劫掠之民众、被倭寇所劫掠逃至朝鲜之民众和被女真劫掠逃至朝鲜之民众。
元末明初朝鲜半岛的女真族与明、朝鲜的关系
艰。 (2) 《 ” P 即 李朝实录》 图 所载的 “ 洪肯千户王
兀难 。 ]卷 7洪肯女真所居 , ’( [ , ) 东至北青府界 5 3里, 南至海岸 4 西至咸兴府 界 3 里 , 堪, 7 北至同府界 6 4 里 . 兰,今朝鲜咸兴 。朝鲜文献载 : 本沃沮地 , 川哈 “ 汉置玄冤郡 。 后还属乐浪 , 称不而城。唐中宗 时 , 渤 海国丘南京南海府,金置 I懒路 ,元置哈兰路总 管 R V
高丽史?地理志载甲州本虚川府久为女真所据由此可见元代以来不仅朝鲜半岛东北部居住着众多的女真部落而且鸭绿江中上游地区也仍然是女真人居住之地元朝政府对女真部粘设置千户进行有效的管理高丽王朝对女真的招抚及北拓领土元朝末年国势衰徽高丽王朝莱机对朝鲜半岛女真强行招抚井极力向半岛北部扩展年元朝诏县东宁路将其属地西北诸城归高丽管辖巷迫使元东宁路内迁
一6 。 6
为进一步扩展势力, 高丽王朝于 16 39年正月派朝鲜 东北 面主将李成桂率骑兵 50,步兵 1 , 00 万 进攻元 东宁府 , 自东北逾黄草岭 ( “ 咸兴附近) 行六百余 里 ,
强. 此后, 高丽逐渐向伊 板岭推进. 并越过伊板岭,
向海洋 ( 今吉州 ) 带扩展势力 . 30 。 女真达 一 17 年 “ 麻大遗使献地 ,以达麻大为将军镇边都护府” 翌年 。 “ 海洋万户 弓大及镇边元帅达麻大退使贺正n ( ,]券 C s 4 )31年“ 218 海洋万户土音不花透人献鹰"18 年 , ,32
高句丽旧 久为女真所据”元时称参散 旧 地, , 元朝于
此设千户 《 飞御 天歌 》 :叁 散猛安古论豆兰帖 龙 载 “ 木儿” 同书注释云 “ 。 猛安 , 千夫长 , 即今之千户也 ; 收稿 日期 作者简介
府, 隶双城总管 "7 龙飞御 府。 ( G 天歌》 “ 载: 哈兰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 第1期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 2 N o 12001年3月JO UR NAL OF BEIHU A U N IV ER SI T Y (Social Sciences)M ar.,2001论元末明初中国与高丽、朝鲜的边界之争刁书仁1,卜照晶2(1.北华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吉林132013; 2.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
元中叶以后,元帝国国势衰落。
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关键词:元末明初;高丽朝鲜;北拓领土;边界北移中图分类号:K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01)01-0051-05收稿日期:2000-09-20作者简介:刁书仁(1954 ),男,吉林怀德人,北华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卜照晶(1963 ),男,黑龙江青岗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硕士。
中朝边界,大约从渤海时起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
元朝建立后,元与高丽的边界南移至朝鲜铁岭一带。
元末明初,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大肆向北扩展领土,致使中朝边界北移,改为西以鸭绿江、东以图们江为界。
本文试就元末明初中朝边界历史的变迁作以回顾。
一、元以前的中朝边界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相对稳定。
公元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史称新罗王朝。
8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渤海政权。
渤海历国200余年,境内有5京、15府、62州。
其中渤海之南京南海府位于今朝鲜咸镜道附近,与新罗相邻。
据 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
同书又载:渤海#以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
由上述史料可知,渤海之南海府与新罗,以泥河为界。
泥河为今朝鲜咸镜道德源北永兴境的龙兴江,而且南海府又是渤海通往新罗的必经要道,即#南海,新罗道也∃[1]。
上述渤海与新罗东段边界,朝鲜文献也有明确的记载。
据 大东地志∀载:#晋初,新罗北界止于泥河,唐中宗时,渤海国南界至于永兴。
∃[2]永兴位于朝鲜龙兴江南岸,与 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一致。
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崛起于中国北方,建立契丹政权。
926年,契丹灭渤海。
同年,耶律德光将契丹政权改称为辽,是年为天显元年。
辽的疆域为华北部分地区和东北之中部、南部。
此时,朝鲜半岛新罗已分裂为#后三国∃即百济、泰封、新罗。
918年,王建称帝,建立高丽王朝,935年统一朝鲜半岛大部。
此后近200年,辽王朝与高丽为邻。
辽代,包括渤海南海府在内的原渤海地区均为辽朝管辖。
在渤海南海府故地,居民主要是浦卢毛朵部人。
辽史∀载:#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来附,诏附之∃[3],#蒲卢毛朵部多兀惹户,诏索之。
∃[4]曷懒河在朝鲜咸兴以北,有人认为就是咸兴一带的城川江。
当时在蒲卢毛朵部之北、之西,居住着长白山女真三十部。
辽史∀卷十五 圣宗纪六∀载:#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
辽政府分别设蒲卢毛朵大王府、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该地区女真人。
女真首领接受辽朝授予的官职,定期向辽朝贡。
高丽称其为东女真,与高丽的关系也很密切。
高丽史!定宗世家∀载:#三年(948年)九月,东女真大匡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5]。
女真氏!51!族首领也接受高丽授予的官职:武职有将军、宁塞将军、归德将军、柔远将军、怀化将军等;文职有大相、大匡、元甫、正甫、大丞等。
不过,东女真南与高丽比邻,高丽向北扩展势力,所谓#逐女真∃,而女真也时常#侵盗∃高丽边境。
1044年(高丽靖宗十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均在今朝鲜咸镜南道)。
此后,辽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直到辽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年)之前。
11世纪中叶,居住在松花江中游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的生女真完颜等部日益强大。
至景祖乌古乃时,初步形成了以完颜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当时#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6]。
即今长白山、图们江、绥芬河及其以东沿海地区,今朝鲜咸镜北道的一部分,都纳入了生女真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
然而,当时这个部落联盟尚不巩固,面临着内外势力的挑战。
乌古乃死后,其次子劾里钵、四子颇剌淑、五子盈歌相继任部落联盟首领。
至盈歌时,终于平定了内外反对势力,使生女真部落联盟得以巩固与发展。
金史!世纪∀载: #自景祖以来,两主四世,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东南至于乙离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之间的摩天岭)、曷懒(即曷懒甸)、耶懒、土骨论,东北至于五国(今依兰以下沿江至黑龙江下游)、主隈(今黑龙江省萝北县佛山镇附近的扎伊芬河)、秃答,金盖盛于此。
∃就是说,当时生女真部落联盟的势力已达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之间的摩天岭。
随着生女真部落联盟的统一和扩大,与高丽的矛盾冲突集中在曷懒甸的争夺上。
邻近高丽的曷懒甸(今朝鲜咸镜南道的咸兴以北的摩天岭一带)居住着众多的女真部落。
这些女真部落在乌古乃时就与生女真部落联盟有联系,部分女真人已表示愿意加入生女真部落联盟。
康宗乌雅束时,#遣石适欢以星显(今布尔哈通河)、统门(今图们江)之兵往至乙离骨岭,益募兵趋活涅水(今朝鲜洪原附近),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7]。
但高丽方面害怕他们归附,#恐近于己而不利也,使人邀止之∃[6]。
由此,引起了生女真与高丽争夺曷懒甸之战。
1107年(高丽睿宗二年),高丽派尹 为元帅、吴廷宠为副元帅,率高丽军大举进攻曷懒甸。
因为是突然袭击,当地女真人万余被杀、被俘。
翌年,高丽在占领区内陆续强筑咸州、英州、雄州、吉州、福州、宜州及通泰、平戎、公九城[5],约相当于今朝鲜咸镜南道和两江道南端一带,高丽东北界遂暂时向北推移。
高丽攻占曷懒甸部分地区后,从1108年至1109年,乌雅束先后派斡赛、斡鲁率女真军收复失地。
由于女真军的反击,高丽军连连败北,迫使高丽议和:#约以还逋逃之人,退九城之军,复所侵故地∃[6]。
1109年秋,高丽从曷懒甸撤回军民。
这次高丽向北#拓地∃维持不到两年,中朝东段边界又恢复了原有疆界。
至金末出现的东夏政权统治金曷懒路、恤品路等地时,中朝边界仍以高丽的定州、长平一线的长城和都连浦为界。
元代中朝边界变化较大。
1206年,成吉思汗称帝建蒙古汗国。
蒙古汗国遂与高丽接壤。
1258年,蒙古散吉大王率蒙古军进至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一带。
当时高丽东北面兵马使慎执平强行驱赶高、和、定、长等十五州人民入保竹岛。
该岛地窄无泉,粮储又少,人民不满。
高丽龙津县人赵晖、定州人卓青叛,杀兵马使慎执平,以和州迤北附于蒙古。
蒙古乃置双城总管府于和州,以晖为总管,青为千户以治之[2]。
双城总管府隶属于元(1271年蒙古汗国改称元)之辽阳行中书省开原路管辖。
在此近百年间,中朝东段边界较之金代向南推进百余里,以朝鲜的铁岭(在今朝鲜咸镜道的南端,为咸镜道和江原道边界上的山岭名)一线为双方边界。
元代中朝西北边界,以西京(平壤)为中心,西起慈悲岭(今朝鲜黄海道瑞兴府凤山郡东),东至铁岭,为元东宁路所辖。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东宁路,本高句骊平壤城%%至王建,以平壤为西京。
元至元六年,李延龄、崔坦、玄元烈等以府州县镇六十城来归。
八年改西京为东宁府∃。
任命崔坦为总管,另派达鲁花赤管辖这一地区。
东宁府也辖于元开元路,故明实录∀载:#以铁岭北、东、西之地,旧属开原∃[8]。
1276年,元升东宁府为东宁路,治所为西京(平壤)。
元东宁路南与高丽接壤,慈悲岭和铁岭以南为高丽,以北为元朝所辖。
二、元末明初高丽王朝北拓领土元朝末年国势衰落,高丽王朝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北部扩展领土,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元中叶以来,中朝西北部边界变化很大。
1290年,元朝#诏罢东宁路∃,其所辖之地#西北诸城∃复归高丽管辖[9]。
东宁路内迁今浑江流域与鸭绿江中游一带。
与此同时,鸭绿江下游南岸之静州、义州、麟州及威远镇也归高丽管辖。
! 52 !于是,元与高丽西北部边界又回到高丽长城一线。
元末,高丽恭愍王乘元朝势衰之机,极力向北扩展领土。
1355年,高丽#罢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10],以评理印王当,同知密直司事姜仲卿为西北面兵马使,司尹辛王旬、俞洪,前大护军崔莹、前副正崔夫介为副使,#攻鸭绿江以西八站∃[10]。
同年六月,又派印王当#引兵渡鸭绿江,攻婆娑府等三站,破之∃[10]。
这是高丽王朝对元朝鸭绿江以西领土的肆意侵犯。
对此元朝于同年七月派中书省官员撒迪罕带着元顺帝的谕旨,至鸭绿江向高丽王朝提出强烈抗议。
谕旨云:#迩者奸民,遽生边衅,越我封疆,扰我黎庶,焚我传舍,阻我行人,揆诸天宪,讨戮何疑∃[10],向高丽提出严重警告。
高丽王朝自知理亏,遂斩印王当以谢罪,并上表元廷云:此次事件#实非本意,考其罪人,以正邦典∃[10]。
此事暂且了结。
嗣后高丽王朝的扩展之心并未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1357年,高丽派泥城万户金进等将居住林土、碧团的女真人户#击走之,改林土为阴潼,以碧团隶焉,抄南界人户以实之∃[11]。
1369年高丽置泥城万户府[11]。
#泥城∃,今朝鲜平安北道昌城;阴潼、碧团位昌城之北,东距鸭绿江五里许。
同书又载: #江界府,恭愍王十年,称秃鲁江万户,十八年改今名(江界府),为万户府[11]。
江界,今朝鲜慈江道江界,为秃鲁江东一里许。
可见,高丽恭愍王乘元朝国势衰微之际将领土扩展至高丽长城以北今慈江道一带女真聚居区,鸭绿江以东皆为其控制。
高丽在向朝鲜半岛西北部积极扩展的同时,也极力向半岛东北部扩张。
1356年,高丽命枢密院副使柳仁雨为东北面兵马使,率军进攻双城总管府。
双城总管赵小生、千户卓都卿逃走。
高丽攻占#和、登、定、长、预、高、文、宜及宣德、宁仁、耀德、静边等镇∃[12]。
至此,1258年后归属于元的高丽朔方道部分土地被高丽收复。
之后,高丽又继续北进。
由于元统治者此时无暇东顾,这一地区女真人数也有所减少,因此高丽军相继攻占了曷懒甸之战时设立的咸州,即元之合兰府(今朝鲜咸兴)直至参散(今朝鲜北青)的大片土地,势力达到伊板岭(即朝鲜摩天岭)。
然而,咸州至参散地区并非属于高丽,尽管高丽王朝在向元中央和辽阳行中书省呈文中声称:不仅双城,包括参散等地也是高丽#旧疆∃。
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如前所述,双城一带确系高丽故土,而咸州以北地区自渤海时期起,则先后属于渤海、辽、金和元朝管辖,既不是新罗,更不是高丽王朝的#旧疆∃。
元末高丽势力虽已达伊板岭一带,但这一地区女真人仍有相当势力。
他们不愿意接受高丽控制,多次进行反击。
如1364年,元军万人渡鸭绿江围义州,高丽派李成桂率军救援。
这时,海洋女真首领三善、三介乘机聚集女真,南下攻取咸州、和州等地,一度夺回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