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磨课案例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磨课记录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磨课记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几道10以内数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口算,并指名学生回答。
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 新课教学(1)10以内数的连加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上的信息,并列出连加算式。
如:图上有3个苹果,2个橘子,4个香蕉,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4=9。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算3+2=5,再算5+4=9。
让学生理解三个数连加的算理。
(2)10以内数的连减教师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连减的概念,如:妈妈买了10个苹果,吃了3个,又买了2个橘子,吃了一个,现在妈妈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0-3-2-1=4。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2=5,最后算5-1=4。
让学生理解三个数连减的算理。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几道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题目,让学生口算,并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并列出相应的连加连减算式。
如:我们班有男生8人,女生6人,老师1人,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6+1=15。
三、教学总结通过本次磨课活动,我们深入探讨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实例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个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同时,我们还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本次磨课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连加、连减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4.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合作与分享,使其在团队协作中培养良好的品质。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使其在现实生活中注重资源节约,关爱自然。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以“购物天堂”为教学情境,模拟真实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连加、连减知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语言。
3.小组合作培养能力:教师设计各种有趣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反思与评价促进成长: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连加、连减知识的运用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购物活动中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性、发展性的评价语言。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学生对作业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
4.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贴近生活:本案例以“购物天堂”为教学情境,将连加、连减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10以内数连加连减(教案)
10以内数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10以内数连加连减(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出示: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出示: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1.教学连加(1)理解连加的意义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
(板书:连加)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算法: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再算。
板书:学生自己叙述的计算过程。
(3)练习:(出示“做一做”中的第一道题)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2.教学连减(1)理解连减的意义一共有几颗星星?剪去了几颗?还剩几颗?你是怎么想的?(8减3等于5)又剪去了几颗?现在还剩几颗?你是怎么算的?(5减1等于4)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有8颗五角星,先剪去了3颗,又剪去了1颗,求还剩几颗?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减优秀教案第【1】篇〗详细介绍:教学目标(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70-20-40=80-50-10=65-5-20=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128+34+23=启发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用竖式怎样计算?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得出: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做一做:46+25+17=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2、出示例252-20-18=启发性提问:(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实录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学实录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口算,并且已经掌握加减法笔算的方法。
2.连加、连减运算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学生的生活世纪联系十分紧密,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学生已经具备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27-28页内容。
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能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规范的书写,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单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进位的加法和退位减法,那么今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了。
请看大屏幕,我们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来完成,谁想做火车头?(生举手,师请出火车头)师:同学回答对的你们就说对,好不?生:好。
生:36减8等于28。
生:对。
生:45减6等于39。
生:对。
生:15加7等于22。
生:对。
生:9加35等于44。
生:对。
生:70减43等于27。
生:对。
生:27加13等于50。
生:对。
生:83减80等于3。
生:9加3加5等于17。
生:16减4减8等于4。
师:现在老师想请问一下,最后的两道算式你们是怎么算的?生:9加3等于12,12加5等于17。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你来吧,这一道?生:16减4减8等于4。
师:这里有几个加法?生:两个加法。
师:几个减号?生:两个减号。
师:像这样子有两个加号和两个减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和连减。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连加和连减的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课堂实录(含教学评析)
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课堂实录一、引言在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将开始接触到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本文将记录一堂以《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为主题的数学课堂实录,旨在展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这一数学技能的学习。
二、课堂准备在上课前,教师准备了黑板、彩色粉笔、课本以及一些卡片作为辅助工具。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数学练习题,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题目,并将其复制在PPT 上以便投影。
三、课堂实录1. 课堂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练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了!教师:那我们开始吧!首先,我给大家展示一个计算题目:45 + 23 =?2. 示范演示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详细展示了每一步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与个位相加的规则。
3. 学生练习教师将类似的计算题目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桌上完成这些题目。
教师巡视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完成一些较难的计算题目,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游戏互动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环节,通过游戏形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6.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减法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反思1. 优点总结•通过示范演示和分组合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了游戏环节,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提高了学习效率。
2. 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仍存在混淆十位和个位的情况,需要加强训练。
•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不积极,需要引导更多。
五、结语通过这堂《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学生们对两位数加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笔算。
希望今后的课堂能够继续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便是本次数学课堂实录的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名师教学设计《连加连减》示范教学教案
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铺垫4+1=? 5+2=? 5-2= 8-2=?5+3= 7+1= 3-1= ? 6-2=师:现在请同学来看几组算式,上下为一组,先读题目,然后再算出结果,之后去观察这几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不仅口算厉害,还能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最近老师认识一位新朋友叫小明,你们愿意认识他吗?小明是个勤奋的小孩,现在王爷爷喂小鸡,咱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究新知1.探究连加课件出示小鸡图(1):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提醒:是一起来的吗?)生:原来有5只小鸡,先来了2只,又来了1只。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齐说。
师: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生: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1)尝试列式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鸡,你们能不能列式来回答这个问题呢?随生答板书:5+2+1(多说)? 5+1+2? 2+1+5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列出了5+2+1和5+1+2这样的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生回答)就把5只小鸡、2只小鸡和1只小鸡合起来。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5、2、1三个数加起来!你们太能干了,老师要从这些算式中选出一个来考考大家。
(5+2+1)(2)读算式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加1)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再来大声的带同学读两遍。
连减连加混合运算教案
连加、连减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加、连减习题的运算顺序,会笔算连加、连减的习题,掌握简便写法。
2.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做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连加、连减计算过程中容易发生错误,要学生养成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的好习惯。
三、教具准备投影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板演:28+34 84-28 2.订正板算。
提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二)新课1.学习例1投影出示例1,说说图意。
提问: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怎样计算?(28+34+23= )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连加)这道题能口算吗?教师说明:这道题口算有困难,我们可以笔算。
提问:这道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请同学尝试笔算。
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方法1:2 8 6 2+3 4 +2 36 2 8 5方法2:2 8+ 3 46 2+2 38 5方法3:2 83 4+2 38 5比较三种书写格式。
提问:这道连加题,有的学生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同学是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动画:连加法笔算教师说明:连加计算有两种书写格式,一种是左右分开写的,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
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再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
完成P26“做一做”中的题。
46+25+17=2.学习例2⑴出示主题图,说图意列式。
动画:运西瓜85-40-26提问:这是一道什么题?(连减)⑵讨论: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学生试做,教师找两生板演。
提问: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教师把口算部分用虚线圈起来。
教师说明:虚线框中表示能口算的部分,计算时不必写竖式。
⑶一步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
提问:求还剩多少个西瓜,还有其他的解答方法吗?分小组讨论。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书本P26“做一做”。
苏教版连加连减教学与反思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10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尤其是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情景理解连加、连减算理,在观察、比较中发展学生数理逻辑思维。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的简便写法计算连加、连减以及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师:今天,邹老师邀请了一位小伙伴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我们一起先来听听一首童谣。
(课件听音乐)(学生倾听)师:这个小伙伴是谁啊?生:小蜜蜂。
师:是的。
清晨,勤劳的小蜜蜂去花园采蜜。
蜜蜂国王把小蜜蜂分成了3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看主题图)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把他完整的说出来?生:第1组有28只小蜜蜂,第2组有34只小蜜蜂,第3组有23只小蜜蜂。
师:你的眼睛可真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可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生2:第1组比第2组少多少只小蜜蜂?生3:第1组比第3组多多少只小蜜蜂?师:刚才他们都提出了数学问题,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生:会。
师:如果是第1组、第2组、第3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你们能解决吗?生:能。
师:谁来列算式?那么多小朋友都会列?一起大声说出来。
生:28+34+23=85。
师:到底是不是85呀?生:是。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练习本列竖式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老师来帮帮你,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商量。
(学生动手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堂。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能干,写出了这几种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 8 6 2 简便 2 8+ 3 1 4 + 2 3 + 3 1 46 2 8 5 写法 6 2+ 2 38 5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是先用28加24得62。
师:第1组和第2组一共有62只小蜜蜂。
师:那62加23又是什么意思呀?生:两组的和再加上23得到一共有85只小蜜蜂。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及反思
连加、连减教学目标:1. 能够按照要求连加、连减两个及以上的数字;2. 能够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3. 能够通过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对于简单数学概念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连加的概念、方法;2. 连减的概念、方法;3. 培养孩子对于简单数学概念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的概念;2. 设计适合小学一年级的游戏,使得孩子在游戏中理解加减法。
教学准备:1. 数码卡片;2. 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数码卡片,让孩子按顺序朗读数码卡片上的数字。
2. 孩子们回答之后,老师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连在一起,会怎样呢?孩子们猜测或者说出自己的想法。
3. 老师给予肯定或补充,引导孩子们理解数码的连续性。
二、讲解连加、连减(10分钟)1. 老师出示“+”和“-”符号,让孩子们认识这两个符号并简单解释加减法的概念。
2. 老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孩子们连加一下这两个数字,再连减一下这两个数字,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连加和连减的方法。
3. 讲解如何用“+”“-”号连接多个数字,让孩子们学会连加、连减两个及以上的数字。
三、游戏环节(20分钟)1. 老师设计加减法游戏,例如:从十个小球中取出三个,然后再取出两个,最后取出一个,孩子们需要算出总共取出了多少个小球。
2. 孩子们分组进行游戏,老师引导孩子们发现加减法规律,培养孩子们对于简单数学概念的兴趣。
四、总结(5分钟)1. 老师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方法。
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需要继续掌握的知识点,鼓励孩子们在家进行练习和巩固。
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对于加减法的理解还比较浅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让他们对于数学产生兴趣。
同时,在设计游戏环节时,也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连加连减》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连加连减》优秀课堂导入案例
案例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兔子。
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去采蘑菇。
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兔妈妈先采了 5 个蘑菇,接着小兔子们又采了 2 个蘑菇,不一会儿,又找到了 1 个蘑菇。
那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谁能来帮小兔子们算一算?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连加算式 5+2+1,自然地导入新课。
案例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不同的数字。
现在老师拿出三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是 4,第二张是 3,第三张是 2。
假设这是三个小朋友分别拥有的苹果数量。
现在老师把这三个小朋友的苹果放在一起,那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
由此引出连加算式 4+3+2,顺利开启连加的学习。
案例三:动画导入
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一群小鸭子在池塘里玩耍。
一开始有 6 只小鸭子,过了一会儿,又游来了 3 只小鸭子,接着又游来了 1 只小鸭子。
师:同学们,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呢?请大家列出算式。
引出连加算式 6+3+1,以生动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案例四:生活实例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
老师昨天去超市买水果,先买了 4 个苹果,觉得不够,又买了 2 个苹果,后来看到橙子很新鲜,又买了 3 个橙子。
那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
引导学生思考,列出连加算式 4+2+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设计公开课
一年级连加连减教案设计-公开课第一章:认识连加连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连加连减问题能够用算式表示连加连减问题1.2 教学内容介绍连加连减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问题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连加连减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连加连减的过程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连加连减问题第二章: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问题2.1 教学目标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问题能够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连加连减问题2.2 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连加连减问题2.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简单的连加连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规则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释解题过程第三章:解决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3.1 教学目标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能够运用括号来简化连加连减问题3.2 教学内容介绍括号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括号来简化连加连减问题3.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括号来简化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释解题过程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4.3 教学活动提供一些连加连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供反馈和指导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连加连减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连加连减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5.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总结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解决方法提供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第六章:生活中的连加连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连加连减问题能够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6.2 教学内容介绍连加连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连加连减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连加连减问题6.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生活中的连加连减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情境让学生尝试用连加连减解决这些问题第七章: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7.1 教学目标综合巩固学生对连加连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2 教学内容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7.3 教学活动提供一些连加连减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供反馈和指导第八章:拓展与延伸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原理和应用能够解决更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8.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连加连减的原理提供一些更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8.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连加连减的原理和应用提供一些更复杂的连加连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第九章:教学反馈与评价9.1 教学目标收集学生对连加连减教学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9.2 教学内容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9.3 教学活动分发教学反馈表,让学生填写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评价第十章:教学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连加连减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反思和改进的方向10.2 教学内容总结连加连减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10.3 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总结连加连减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认识连加连减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连加连减的定义和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27例1、例2.【课程标准描述】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学习目标】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竖式的写法。
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看图说一说,正确说出图意并列式,能掌握连加连减的书写和计算法则。
2、通过自己说计算过程,正确进行连加连减的笔算加法,关注学生语言表达。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0+10+20 6+4+5 30+2+7 22+8+30 60-20-10 23-7-4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数的加减法。
1、教学例1。
(评价目标1)(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
28+34+23=84(个)简便写法:(4)第48页上方做一做(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评价目标2)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
还剩多少个?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
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
思考解题方法。
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
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板演解答过程。
84-40-26=18(个)简便写法:(1)还能够更简便吗?想:84-40,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口算,可以直接用44-26(2)还可以怎样想呢?先算运走的,是40+26=66(个),再算剩下的,是84-66=18(个)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评价目标2)1、用竖式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课堂实录[5篇范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课堂实录[5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课堂实录连加连减课堂实录教学目的1、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各个数字表示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知道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2、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乐趣。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首先将进行数的组成的游戏(以10的组成为例)师生请你跟我这样做,我来跟你这样做我出1,我出9: 10可以分成1和9,1和9 组成10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来跟你这样做我出2,我出8: 10可以分成 2和8,2和8 组成10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师:这个星期天,小明和妈妈去乡下的奶奶家玩。
星期天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他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
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学生看卡片口算:4+2 3+2 7-2 9-2 6+3 5+1 5-1 7-2 师:一路上,小明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不一会儿,他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
引出例1。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连加①情境引入:(出示小鸡图,前一部分,有五只小鸡在草地上吃食)(老师配合动作、声音,两只小鸡跑上了草地。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随生答板书:(1)5+2=7 7+1=8(2)5+2+1=8或5+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复习旧知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5+3 7+1 3-1 6-2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学生口算后交流。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学习连加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
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b。
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a。
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
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3.揭示课题。
a。
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b。
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
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
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
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集体备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集体备课记录示例文章篇一:《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集体备课记录背后的故事》嘿,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我们学校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集体备课的那些事儿。
你们可别觉得这是个很枯燥的话题哦,这里面可有好多有趣的故事呢!在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科都会进行集体备课。
就说二年级的数学吧,连加连减这个知识点虽然在我们大人看来好像挺简单的,可对于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那可就不一样啦。
我记得那天,数学老师们都聚在一个教室里。
李老师是二年级的骨干教师,她先开始发言了。
“咱们啊,得想个法子让孩子们能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
你们想啊,这就好比是搭积木,一块积木加上一块积木,再加上一块积木,这就是连加呀。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就好像真的在搭积木一样。
旁边的张老师就笑着说:“哈哈,李老师这个比喻好形象啊。
不过我觉得也可以把连加看成是小朋友们排队,第一个小朋友过来了,第二个小朋友也过来了,第三个小朋友又过来了,那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这也是连加呀。
”其他老师听了,都纷纷点头。
这时候,年轻的王老师说话了。
“那连减怎么办呢?我觉得连减就像是分糖果。
比如说有10颗糖果,先分给一个小朋友3颗,再分给另一个小朋友2颗,那还剩下几颗呢?这就是连减的过程啊。
”大家听了王老师的话,都觉得很有道理。
可是,教学可不是只有这些有趣的比喻就够了的。
赵老师皱着眉头说:“咱们还得考虑到那些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孩子。
怎么能让他们也能很好地掌握呢?”大家一下子都陷入了沉思。
就像一群小探险家,突然遇到了一个很难跨过的小沟,都在想办法呢。
突然,李老师又说话了。
“咱们可以多做一些实物演示啊。
比如说拿一些小木棒,在课堂上演示连加连减的过程。
孩子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小木棒的增减,这样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
”张老师马上接话:“对对对,还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来操作这些小木棒,自己去感受连加连减的变化。
这就像是让他们自己当小魔法师,小木棒就是他们的魔法棒,他们可以让小木棒变多变少呢。
连加连减磨课
课题: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连加连减 ,本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一、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接收学前教育中,绝大部分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知道做10以内的计算,但并未建立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因为他们当前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持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三、教学设计(3)、8-2-2和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呢?运算符号有几个?在数学上像这样连着减的算式叫连减。
教师板书:连减(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连减的计算方法。
小组展示8-2-2我是这样算的:先算( 8 )减( 2 )等于( 6 ),再算( 6 )减( 2 )等于( 4 )。
全班齐读算式和算理,教师板书算理小结:三个数连减,先用第一个数减去第二个数,再用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练习:教科书P65 “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老师订正)。
2、拓展: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水果,谁能根据这些水果提出数学问题?指名上台前提问,同学回答,学生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1 +3 +2 = 6 4 -1 -2 = 14 3(四)、总结:让学生谈谈这个节课学会了什么?(五)、板书设计5 + 2 + 1 = 8 8 – 2 – 2 =47 6《连加连减》教学设计2一、复习导入.师:非常快乐能与孩子们共同学习!孩子们的口算水平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开火车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师:孩子们的口算水平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今天我们就使用这样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好吗?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教学例1:(一)教学连加: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理解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明明。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及点评反思
二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及点评反思二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及点评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教学手段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情境式引入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2.提问:(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二、新授1.教学例1(1)提问引导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要求: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方法一: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方法一:优点: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缺点:1、费时间.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方法二:优点:1、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2、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缺点: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方法三:优点:1、更省时间.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缺点: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2、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10以内数连加连减的教案1
《连加连减》学生自主学习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连加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计算。
2、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学生自带小棒10根、计数器,口算卡片。
三、自主学习:
(一)、
1、自学:(出示信息窗7挂图)
1、师:一群顽皮的小猴子跳水嬉戏,可爱的小猴子吸引了小兔子们的目光,我们也看一下好吗?
2、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
群学: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画面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图意,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树上还剩下多少只小猴子?
②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展示: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小组长组织好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并做好总结。
小组内展示自己提出的问题和算式,由组长和副组长检查。
最后组间展示。
教师选择各组部分学生板演,组长检查,集体订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磨课案例《连减》
张睿瑶炎陵县鹿原二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连减》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活中饶有兴趣的情节,让学生联系情节的发展过程,建构连减的运算模式。
感受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对生活中感兴趣的情节发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
且从本课中学生可以领会到一个大数中有几个小数的计算方式,为今后学生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
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活动学习等方法可以提出并发现问题。
学生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认知水平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上,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连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习除法做准备。
(二)教学会解决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连减同数实际问题的含义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小猴子开了一个水果店,它在搬橘子时不小心把橘子撒了一地,他很着急想把橘子捡起来装入袋子,以免被踩坏了。
可是小猴子只知道掉了28个橘子,如果要把9个橘子装入一个袋子里,那么它要拿几个袋子呢?全部装完了吗?还剩
几个呢?小猴子想了想觉得头都大了,你们能帮小猴子算算可以装满几个袋子吗?
2.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有28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师: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有什么关键词要注意的?
(2).交流方法
策略一:摆一摆
师:用小磁片表示橘子,怎样表示9个装一袋?
策略二:圈一圈
师:为什么9个圈一圈?这一圈代表什么?最后还剩1个橘子为什么不圈呢?可以装满几袋?
师:我们把28个橘子9个9个的分,其实就是看28里有几个9。
策略三:算一算
-9 -9 -9
28 19 10 1
想想每个数都表示什么?
师:“28”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9?减完一个9还剩下多少个?为什么还要减去一个9?减完第二个9之后还剩多少?不减了行吗?为什么?剩下10个还能再分出9个吗?分到什么时候为止?再减第3个9后,还剩几?“1”是什么?
师:这个方法算到最后是1,答案就是可以装1袋吗?你能给我们找出答案来吗?
把28个橘子9个9个的分,还是看28里有几个9,有几个9就是有几袋(3).小结
师:其实刚才我们不管用什么方法解决,都是把28个橘子9个9个的分,看28里有几个9。
3.运用策略
(1).图示练习
有18个印章,5个印章换一个苹果,可以换几个苹果,还剩几个印章?
(2).文字练习
25个苹果装入纸箱,每箱装8个,可以装满几箱?
(3).巩固练习
4总结反思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磨课过程及反思
磨课反思:
《连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提法上有一个改变,就是将“解决问题”修订成了“问题解决”,这一重要转变不仅仅是表面顺序的调换,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着手。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教学时,老师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他们的合作与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本课教学,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只是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很多与数学有关,学习用数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由此而爱好数学。
其次,培养学生怎样用数学去分析问题,使学生懂得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事物。
一堂好课的诞生,离不开上课老师的辛苦付出,更离不开大家的群策群力,是每一位老师智慧与经验的聚焦让磨课从一开始的散乱到最后走向成熟,既是一件费心的事,也是一件魅力无穷的事。
大家聚在一起彼此交流着,互相感染着。
在一次一次的思考、尝试、反思之中,一遍遍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中思想不断受到碰撞,比如在第一次磨课时,发现有很多同学在列出一个减法算式后就认为自己完成了的情况下,课后的讨论中就有教师建议:能否根据学生的固有思维,教师及时引导将几个算式化繁为简的变成一个用箭头表示式子。
这样的建议它磨出了我创新思维的火花。
也是我在教学中的又一次收获。
当然,在最后仍然有一些小毛病需要改进,比如在数形结合方面的引导、课堂上教师讲的较多,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板书的设计没有做到重点突出等方面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慢慢去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