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实验室仪器日常检查表

实验室仪器日常检查表

实验室仪器日常检查表
1. 仪器名称:(填写仪器名称)
1.1 外观检查
- 检查仪器外壳是否完整,无损坏或破损。

- 检查仪器表面是否有污渍或脏物,如有需要进行清洁。

1.2 电源和电线
- 检查电源线是否磨损、老化或断裂,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 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松动或损坏,如有问题应更换。

1.3 仪器功能
- 打开仪器,检查所有功能键和按钮是否正常工作。

- 检查仪器显示屏是否显示正常,没有模糊或歪曲。

- 如有需要,确认仪器是否需要进行校准,及时调整。

1.4 仪器附件
- 检查仪器附件是否齐全,如电池、探头、盖板等。

- 如有需要,确认仪器附件是否需要更换或购置。

2. 检查结果记录
日期:_____________
检查人:_____________
3. 异常处理
3.1 异常现象
- 记录仪器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如异常声音、异常显示等。

3.2 处理措施
- 录入异常现象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联系供应商进行维修、更换部件等。

4. 周期性维护
4.1 定期保养
- 根据仪器使用手册中的要求,制定仪器的定期保养计划。

- 在检查表上记录维护日期和维护内容。

4.2 维护记录
- 每次进行维护时,记录维护日期、维护人员以及维护内容。

- 如发现维护内容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联系供应商进行更深
入的维修。

5. 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 阅读并遵守仪器使用手册中的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操作技术和维护意识。

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

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

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实验室安全检查是确保实验室操作安全和实验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项目表,目的是帮助实验室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1. 实验室环境卫生•实验室内部环境是否整洁,是否有杂物堆积?•实验室内部有没有明火或易燃易爆物品?•其他实验室环境情况。

2. 实验室关键设备•实验室关键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实验室关键设备有没有出现漏气或漏电等安全隐患?•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保养是否及时?3. 实验室物品管理•实验室内物品是否合理储存、损坏是否及时报废?•是否存在未经授权使用实验室物品的情况?•是否有物品易于误入儿童手中,需要采取安全措施?4. 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是否存在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食等不安全行为?•是否存在未授权进入实验室的情况?实验室安全检查操作流程1. 检查实验室环境卫生•定期检查实验室内是否有明火或易燃易爆物品;•每天定期清理实验室内杂物和废弃物品;•定期检查实验室内的卫生情况。

2. 检查实验室关键设备•定期检查设备操作是否正常;•每半年对实验室关键设备进行大保养;•定期更换设备易损件。

3. 检查实验室物品管理•实验室物品要统一储存,明确标识;•定期检查实验室物品是否損壞,及时报废;•实验室内的危险物品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 检查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实验室内员工要建立安全意识,不安全现象要及时纠正;•实行一人一卡制度,安排专人监督出入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和工作质量的保证。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此外,其他相关的安全工作也应该加强,如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制定等。

只有将安全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实验室检查有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有哪些项目(一)

实验室检查有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医疗诊断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它通过分析和评估体液、细胞和组织样本的结果,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一些常见项目,帮助读者了解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正文:1. 血液检查:1.1 血红蛋白测定: 通过测量血红蛋白水平,评估贫血的程度。

1.2 血小板计数: 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异常。

1.3 白细胞计数: 检测白细胞数量,帮助诊断感染、炎症和骨髓问题。

1.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用于糖尿病的管理。

1.5 血型鉴定: 确定个体的血型,为输血和器官移植提供基础数据。

2. 尿液检查:2.1 尿常规检查: 包括检测尿液的颜色、酸碱度、浑浊度和尿比重等指标,帮助检测泌尿系统疾病和肾功能。

2.2 尿蛋白定量: 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检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

2.3 尿糖检测: 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

2.4 尿培养: 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帮助诊断尿路感染。

2.5 尿沉渣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和颗粒,辅助诊断尿路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

3. 血糖检测:3.1 空腹血糖测定: 检测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帮助诊断糖尿病。

3.2 餐后血糖测定: 检测进食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3.3 糖耐量测定: 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性,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前期的筛查。

3.4 随机血糖测定: 随机时间测量的血糖水平,常用于急诊、监测和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评估。

3.5 高糖负荷试验: 测定机体对高糖负荷的反应,用于一些特定疾病的诊断和观察。

4. 影像学检查:4.1 X线检查: 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进行影像呈现,诊断骨折、肺部疾病等。

4.2 超声波检查: 利用高频声波产生影像,用于检查器官结构和流体积聚的情况。

4.3 CT扫描: 通过多个横断面的X射线成像,提供详细的器官和组织结构信息。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

医学实验室检查内容一、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医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液检查可以分析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血液循环状况以及一些疾病的存在与否。

二、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来了解人体的健康情况。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葡萄糖等物质,通过检测这些物质的浓度可以判断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此外,尿液检查还可以检测尿液中的细菌、红细胞、白细胞等,以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或其他疾病。

三、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器官功能。

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脂、肝功能异常等疾病。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指标来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查包括检测抗体、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指标。

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免疫系统异常、感染等疾病。

五、病原体检查病原体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样本中的病原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病菌或病毒。

病原体检查包括细菌培养、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通过病原体检查可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种类,从而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六、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是通过分析人体的遗传物质来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学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基因突变分析等。

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以判断人体是否存在遗传病变异,以及预测个体的遗传疾病风险。

七、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通过检测人体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疾病。

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程度以及预后情况。

八、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情况。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人体的器官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三篇)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三篇)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实验室是科研机构和学校中重要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场所,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是维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实验室安全检查是一项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实验室环境检查:实验室环境检查是指对实验室的室内环境进行检查,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通风系统等。

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以维保实验人员身体健康与实验设备长久服务。

2. 实验室设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检查主要针对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仪器的标牌是否齐全、电源供应是否稳定等。

3. 实验用品检查:实验用品检查主要是对实验室中的试剂试品、试管、实验器皿等进行检查,保证实验用品的质量和存储安全。

检查内容包括试剂试品的保存情况、试剂试品是否过期、实验器皿是否有损坏等。

4. 实验室消防检查:实验室消防检查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进行消防设施、火灾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消防器材是否完整、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

5.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检查是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安全宣传教育的开展、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检查内容包括安全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执行情况、安全培训的开展情况等。

6. 实验室个人防护检查:实验室个人防护检查是对实验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检查内容包括实验人员是否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实验服、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并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

7.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检查: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检查是对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检查和处理,保证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环境的保护。

检查内容包括废弃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理情况。

以上是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实验室环境、设备、用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个人防护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检查,可以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

实验室常规检查报告

实验室常规检查报告

实验室常规检查报告1. 检查目的本次实验室常规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正常运行,并评估实验室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2. 检查内容2.1 设备检查在本次检查中,我们对实验室中的各种设备进行了检查,包括但不限于:- 实验室仪器的工作状态和准确性- 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连接- 实验室安全设备的完好性和功能性2.2 实验室环境检查我们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了检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情况- 空气质量和通风情况- 实验室卫生和清洁度2.3 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检查我们对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进行了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实验室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 废物管理和化学品存储的合规性3. 检查结果3.1 设备检查结果经过检查,实验室中的大部分设备工作正常,准确性良好。

但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某些仪器的校准已过期,需要及时进行校准- 有几台电子设备存在连接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部分安全设备存在损坏或失效,需要立即修复或更新3.2 实验室环境检查结果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良好,空气质量和通风情况满足要求。

然而,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实验室卫生状况需要改善,特别是存放区域的清洁度较差- 部分通风设备需要进行维护和清洁3.3 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检查结果实验室的工作流程整体良好,大部分员工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

但我们还发现以下问题:- 部分实验室员工未按照SOP执行实验操作,需要进行培训和监督- 个别员工在使用化学品时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需要加强安全培训和监督- 废物管理和化学品存储方面存在一些合规性问题,需要进行整改和改进4. 建议和改进措施4.1 设备方面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及时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修复或更换存在连接问题的电子设备- 及时修复或更新损坏或失效的安全设备4.2 实验室环境方面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实验室的卫生管理,保持存放区域的清洁度- 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其正常运行4.3 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加强对员工的SOP培训和监督,确保所有操作符合规范- 提供更全面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加强废物管理和化学品存储的合规性,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5. 结论本次实验室常规检查发现了一些设备、环境和工作流程方面的问题,但整体上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较高。

急诊科常见实验室检查与解读

急诊科常见实验室检查与解读

急诊科常见实验室检查与解读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重要的科室之一,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实验室检查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急诊科常见的实验室检查中,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等项目。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实验室检查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血常规血常规是急诊科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之一,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血液功能和病情。

常见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以下是一位急诊科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红细胞计数:4.5 × 10^12 / L血红蛋白浓度:120 g / L白细胞计数:8 × 10^9 / L血小板计数:150 × 10^9 / L根据这个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血常规结果的异常可能提示某些疾病的存在,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2.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对患者的血液中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等。

例如一位急诊科患者进行了肝功能检查,以下是检查结果:谷丙转氨酶(ALT):30 U / L谷草转氨酶(AST):40 U / L总胆红素:10 μmol / L直接胆红素:2 μmol / L根据这个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的肝功能正常,ALT和AST的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原因和进行治疗。

3. 心电图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病的一种常见实验室检查。

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测心率、心律、心脏传导情况等。

以下是一位急诊科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心率:70 bpm心律:窦性心律心室肥大:无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的心脏功能正常,心率和心律也处于正常范围内。

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方案

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方案

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方案实验室是开展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需要定期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下面是一个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方案,以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1.检查实验室设备和仪器的安全性及完好情况。

包括检查仪器以及设备有无破损、老化、失效等问题,并及时修理或更换,以保证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检查实验室消防设施的安全性。

确保实验室内的灭火器、喷淋装置和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的有效性,随时保持使用状态,以便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处理。

3.检查实验室的通风系统。

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检查通风管道有无堵塞、损坏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修复,以确保实验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4.检查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储存和使用的情况。

保证危险品储存区域设置明确,储存方式符合规范,且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检查危险品的使用情况,并确保使用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检查实验室电路及配电设施的安全性。

检查电路容量是否合适、配电设施有无漏电、过载、短路等问题,确保实验室电路安全可靠。

6.检查实验室工作区域的清洁情况。

保证实验室工作区域的干净整洁,避免杂物堆积、油污或碎片等危险物品。

7.检查实验室操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佩戴情况。

确保实验室操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8.检查实验室紧急救援设施的完好情况。

包括检查急救箱、应急照明设备等紧急救援设施有无丢失、损坏等问题,并进行及时修复和补充。

9.检查实验室门窗的安全性。

确保实验室门窗的质量符合标准,防护性能良好,以防止入侵和非法活动的发生。

10.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检查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维护记录等。

11.检查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情况。

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及时解答安全方面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2024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2024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一)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辅助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体液样本或组织标本的检测分析,可以获得大量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探讨实验室检查中包括的一些常见项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1.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检测: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检测感染、炎症和免疫功能。

- 血小板计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 红细胞计数和分类:了解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和类型。

2. 尿液分析:- 尿液常规检查:包括尿比重、PH值等指标,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等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等问题。

- 尿蛋白定量:评估肾脏功能状况,检测轻微蛋白尿和肾损伤。

- 尿糖定性和定量:检测是否存在糖尿病及其控制情况。

- 尿肌酐测定: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能力,评估肾脏功能状态。

3. 生化指标检查:- 血糖测定: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状态。

- 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功能。

- 肾功能指标:如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评估肾脏功能状况。

- 脂质代谢指标: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了解患者的血脂情况。

- 电解质检测:如钠、钾、氯等,评估患者的电解质平衡状况。

4. 炎症标志物检测:- C-反应蛋白测定:评估炎症状态及严重程度。

- 白细胞介素-6测定:反映炎症反应的活性。

- 血沉测定:评估炎症、感染和风湿性疾病等情况。

5. 传染病检测:- HIV抗体测定:检测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乙肝病毒检测:检测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结核病感染情况。

- 肺结核抗体测定:帮助诊断肺结核病。

总结:实验室检查项目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生化指标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测和传染病检测等。

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测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到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以及治疗反应等重要信息,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

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实验室检查在医学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检查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尿液、体液等样本,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干预。

现在,我将为您介绍一下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的内容。

一、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患者的血液样本,检测其中的生物分子、代谢产物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和病理变化。

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肝炎、尿毒症等疾病,并且可以对疾病的治疗和后续管理提供指导。

二、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主要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了解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这些指标对于评估患者的贫血、感染、出血等病理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血液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患者接受化疗等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通常是针对患者可能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

常见的微生物学检查项目包括细菌培养、真菌培养、药敏试验等。

这些项目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反应,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等。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免疫球蛋白检测、抗体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分子生物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患者的基因、蛋白质或核酸进行检测,以了解患者的遗传性疾病、突变情况等。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查项目包括基因检测、多态性位点分析、突变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遗传风险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生化检查、血液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内容。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指导。

实验室日常检查记录表

实验室日常检查记录表

实验室日常检查记录表
实验室日常安全检查记录表
检查日期。

检查部位:物理实验室、物理仪器室、办公室
检查内容:门窗、电源、仪器摆放与整理、卫生
检查结果:经检查,门窗完好无损,电源接线牢固,仪器摆放整齐,卫生清洁,符合安全要求。

检查人。

检查部位:化学实验室、化学仪器室、办公室
检查内容:门窗、电源、药品摆放与仪器整理、卫生、保险柜、防盗设计、危险物品入柜
检查结果:经检查,门窗完好无损,电源接线牢固,药品摆放整齐,仪器整理有序,卫生清洁,保险柜、防盗设备、危险物品妥善存放,符合安全要求。

检查人:
摆放与整理、卫生、保险柜、防盗设备、危险物品存放柜等设施的检查。

化学实验室和化学仪器室的门窗、电源、药品摆放和仪器整理等设施进行检查,同时卫生和危险物品存放柜等设施也需要检查。

生物实验室和生物仪器室的门窗、电源和仪器摆放等设施进行检查,同时也需要检查卫生、保险柜和防盗设备等设施。

检查内容包括门窗、电源、仪器摆放和整理、卫生、保险柜、防盗设备、危险物品存放柜等设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液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男(~)×1012/L 血红蛋白:男120~160g/L女(~)×1012/L 女110~150g/L新生儿(~)×1012/L 新生儿170~200/L临床意义: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婴幼儿、15岁以前的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后;高原、剧烈运动;阻塞性肺气肿、发绀型先天心脏病及红细胞增多症等。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中性粒细胞(N):①杆状核(st):0~5 ~②分叶核(sg):50~70 2~72.嗜酸性粒细胞(E):~5 ~3.嗜碱性粒细胞(B):0~1 0~4.淋巴细胞(L): 20~40 ~45.单核细胞(M): 3~8 ~临床意义:①白细胞计数增多与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1.中性粒细胞增多:新生儿、妊娠、分娩、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急性感染(主要原因)、严重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可作为内出血诊断指标)、急性中毒、白血病、骨髓增生疾病及恶性肿瘤。

2.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革兰阴性菌、病毒、原虫等)、血液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疾病。

3.核左移: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中毒/溶血反应及白血病。

4.核右移:主要见于造血功能减退。

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③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变态反应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④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4~6天的婴儿至6~7岁儿童;病毒\杆菌感染、淋巴细胞性恶性组织病等。

2.淋巴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⑤单核细胞增多:感染、血液病等。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男~L 女~L临床意义:1.增高: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减低:各种贫血。

(四)网织红细胞测定百分数:成人~ 新生儿3~7绝对值:(24~84)×109/L临床意义:1.评价骨髓造血功能:增多提示骨髓红细胞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等。

减少提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常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等。

2.观察贫血治疗效果。

(五)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1h末女0~20/1h末临床意义:血沉增快:12岁以下儿童、60以上老人、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

炎症(感染是最常见原因)、组织损伤、恶性肿瘤、血浆球蛋白增高性疾病等。

(六)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临床意义:1.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感染/溶血、某些恶性疾病等。

2.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分布异常。

二、尿液检查(一)外观正常新鲜尿液多呈淡黄至深黄色,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淡红或红色:为肉眼血尿。

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和尿路结石、泌尿系统炎症、泌尿系肿瘤、感染及出血性疾病。

2.茶色或酱油色:主要为血红蛋白尿。

见于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深黄色:为胆红素尿。

见于梗阻性黄疸和干细胞性黄疸。

4.乳白色:①脓尿和菌尿:见于泌尿系感染。

②脂肪尿:见于肾病、挤压伤、骨折、肾病综合征等。

③乳糜尿:见于丝虫病、肿瘤、腹部创伤等所致的淋巴循环受阻。

(二)气味正常尿液为挥发性芳香味,久置有氨臭味。

临床意义:新鲜鸟有氨臭味见于膀胱炎或尿潴留;蒜臭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老鼠尿味见于苯丙酮尿症。

(三)尿比重晨尿~,随机尿~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糖尿病、蛋白尿等。

2.减少: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尿崩症等。

(四)酸碱度多在~之间。

肉食为主者偏酸,素食偏碱。

久置可变碱性。

临床意义:1.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脱水、通风等。

2.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五)尿蛋白测定参考值:0~80mg/24h临床意义: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受寒或精神紧张;肾小球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肾小管性(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等)、混合性(见于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的疾病)、溢出性(浆细胞病、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等)。

(六)尿糖测定参考值:~24h临床意义:摄入性、应激性、代谢性(可作为糖尿病诊断)、内分泌疾病、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七)显微镜检查红细胞:0~3/HP 白细胞:0~5/HP上皮细胞:①肾小管上皮细胞:无;②移行上皮细胞:无或偶见;③扁平上皮细胞:少量。

透明管型:0~偶见/HP 生理性结晶:可见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等。

临床意义:1.红细胞:(镜下血尿)肾形红细胞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非肾性红细胞见于泌尿性结石、肿瘤等。

2.白细胞:(镜下脓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

3.上皮细胞: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病综合征等;肾移植术后持续增多提示出现排斥反应;出现较多的片状脱落的移行上皮细胞提示肾盂至尿道有炎症或坏死。

4.管型:①透明管型:大量出现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②细胞管型:肾实质损害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之一;白细胞管型是鉴别上下尿路感染的重要依据。

③颗粒管型: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5.结晶:若磷酸盐、尿酸及草酸钙结晶持续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考虑结石;胆红素结晶见于阻塞性黄疸和干细胞性黄疸;酪氨酸、亮氨酸结晶见于急性肝坏死、白血病等;胆固醇结晶见于尿路感染、乳糜尿;磺胺类药物结晶见于使用磺胺类药物者。

三、粪便检查(一)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与性状(1)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前者见于各种肠炎(小儿肠炎为绿色,假膜性肠炎为含有膜状物的黄色);后者见于消化不良和肠功能紊乱。

(2)粘液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及直肠癌等。

(3)米泔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4)胶冻样便: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柏油样便:粪便呈褐色或黑色、富有光泽,隐血试验阳性,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6)白陶土样便:鉴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胆管阻塞。

(7)鲜血便:见于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结肠癌等。

2.气味慢性肠炎、胰腺疾病及直肠癌溃烂时呈恶臭;阿米巴性肠炎粪便呈鱼腥味。

四、肾功能检查1.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80~120ml/min临床意义:①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②判断功能损害的程度:肾衰竭代偿期(51~80)、肾衰竭失代偿期(50~20)、肾衰竭期(19~10)、尿毒症期(<10)。

2.血尿素氮测定(BUN)成人~L 婴幼儿、儿童:~L临床意义:BUN增高见于: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肾衰竭代偿期<9;肾衰竭失代偿期>9;肾衰竭期>20。

2.肾前性少尿。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

3.血清肌酐测定(Scr)全血肌酐:~μmmol/L 血清或血浆肌酐:男53~106μmmol/L 女44~97μmmol/L临床意义:1.血肌酐增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2.鉴别肾实质性和肾前性少尿。

五、肝功能检查(一)蛋白质代谢检查1.血清总蛋白(STP)、清蛋白(A)、球蛋白(G)及比值测定血清总蛋白60~80g/L,清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1。

临床意义:1.总蛋白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或蛋白合成增加;总蛋白降低见于血液稀释、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肝脏蛋白合成功能障碍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丢失过多等。

2.清蛋白增高见于血液浓缩、Addison病等。

清蛋白减低见于营养不良、各种肝脏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蛋白质消耗增多、蛋白质丢失过多以及血液稀释等。

3.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病、巨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肝细胞损害以及慢性炎症和感染等。

球蛋白减低见于婴幼儿、免疫功能抑制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素或免疫抑制剂、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等。

G比值减低或倒置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害以及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2.血清蛋白电泳清蛋白62~71% α1球蛋白3~4% α2球蛋白6~10% β球蛋白7~11% γ球蛋白9~18%临床意义:1.肝病型:清蛋白减低,α1、α2和β球蛋白有减少倾向,γ球蛋白增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蛋白血症型:清蛋白轻度减低,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增高,γ区带、β区带或β区带与γ区带之间出现明显的M蛋白区带,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3.肾病型:清蛋白和γ球蛋白减低,α2和β球蛋白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

4.炎症型:α1、α2和β球蛋白均增高,见于急慢性炎症或应激反应等。

5.其他:如结缔组织病常有γ球蛋白增高。

(二)胆红素代谢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和非结合胆红素(UCB)测定STB:~μmol/L CB:0~μmol/L ~μmol/L CB/STB:~临床意义:在~μmol/L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在~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重度黄疸。

2.通常溶血性黄疸为轻度,肝细胞性黄疸为轻、中度,阻塞性黄疸为中、重度黄疸。

及CB升高为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及UCB升高为溶血性黄疸,三项均升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比值可协助测定:<提示溶血性黄疸,~提示干细胞性黄疸,>提示梗阻性黄疸。

2.尿胆红素(BIL)及尿胆原(Uro)测定尿胆原定量~μmol/24h临床意义: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明显增加,尿胆红素隐性;梗阻性黄疸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尿胆红素强阳性;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中度增加,尿胆红素常呈阳性。

(三)血清酶学检查1.血清转氨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0U/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8~40 U/LALT/AST≤1临床意义: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均显著升高,但ALT增高更明显。

ALT/AST>1。

2.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ALT/AST>1,若AST增高较ALT显著,即ALT/AST<1,提示进入活动期。

3.非病毒性肝病:如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血清转氨酶轻度增高或正常,ALT/AST<1。

4.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12小时,AST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3~5天恢复正常,如AST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出现新的梗死。

5.其他:胆汁淤积、皮肌炎、胰腺炎等转氨酶可轻度增高。

2.碱性磷酸酶(ALP)测定成人50~110U/L 儿童<35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①肝胆疾病:肝内外胆管阻塞性疾病,ALP明显增高;肝炎等累及肝实质的肝胆疾病,ALP轻度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