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教导我们应该“乐民之乐,忧民
之忧”,应“人和”,还对天地呐喊 “我善养吾之浩然之气”,这所有的 一切, 勇气自信和美好品质,来自哪 里?就来自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仁 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
学习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知识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的内涵。
检查预习:字音
孺子 rú
状语后置 于乡党朋友也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 万物皆备于我矣 状语后置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后置
这个人的做法,对吗,可以学习么?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
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 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 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 不偷了。
能辨别是非对错,有羞耻感, 能谦让,有同情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
不是。他们是统一的整体。第一则中
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 有四体也。”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 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如果一个人失 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 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 灵完整的人。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
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②要“求”之,③要 “存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 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 弃”。 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延伸思考:应该拉吗?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 的规定吗?” 孟子说:“是的。” 淳于髡又问:“那么,假如嫂嫂掉在水里,小叔 子用手去拉她吗?”
为什么一个盲人能够逃生?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T 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七、仁义札智,我固有之“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出自《孟子•告子上》中 “仁义礼智,非由外镌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 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

众生平等,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 一条是向上成为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成为普通人、小 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

孟子认为人人都可成为尧舜, 关键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义礼智”。

孟子 的观点无疑为人的道德发展指明了方向。

IllU!1.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2.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二、古今异义1. 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古义: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古义:用来……的方式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基舷亦实]同纳,结交 通复,求取 同地,燃烧今义:在意,介意三、一词多义[①非恶其声而然也 ② 无羞恶之心 1.恶< ③ 廉君宣恶言 、④彼且恶乎待哉④故人西辞黄鹤楼翹L「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辞③莫辞更坐弹一曲谦让借口,托词推辞〔⑤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厌恶 憎恶 不好 什么①是非之心3.是彳•I②人之有是四端也■「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4.于彳〔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①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②知皆扩而充之矣5.而<・③反身而诚,乐莫大焉、④强恕而行[①非恶其声而然也正确表转折,却表顺承表假设,假女口表修饰同“燃”,燃烧*这跟6.然<②若火之始然(―)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非由外濟我也■2.名词作动词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舜明于庶物■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亦在乎熟之而已矣(2)旷安宅而弗居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外:从外部事:侍奉明:明白熟:使..... 成熟旷:使……空闲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表示判断)2.仁,人之安宅也(“也”表示判断)3.义,人之正路也(“也”表示判断)(二)省略句自暴者不可与(之)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之)有为也(省略代词“之”):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三)状语后置句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于乡党朋友”作状语,后置)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于禽兽者”作状语,后置)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介词结构“于孺子之父母”后置)(四)宾语前置句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者也(“自”作“贼”的宾语,前置)(五)定语后置句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定语“美”后置)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篠夂•律强]门)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古诗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翻译赏析

古诗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翻译赏析

古诗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翻译赏析文言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翻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ppt实用课件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
孟子曰:“人之所以 异于禽兽者几希,庶 民去之,君子存 之. 舜明于庶物,察 于人伦,由仁义行, 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和禽兽 的差异就那么一点儿, 一般人抛弃它,君子 却保存它。舜明白一 般事物的道理,了解 人类的常情,于是从 仁义之路而行,而不 是为行仁义而行仁 义。”
《孟子》选读 之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四德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四种并列而又相互联 系的伦理道德范畴,被称为“四德”,即“仁、 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仁义礼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仁义礼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仁义礼 智的思想观念最先是由孔子所提出的,他着重对仁、礼两 个方面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往往 把仁和礼并提、连用,智、仁、勇也曾连用,但没有把仁 义礼智并提连用。而在《孟子》一书中,则多次把仁义礼 智并提连用。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的自觉的道德理念, 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之一,从孟子以后,才基本确立。因此,可以说仁义礼智 的思想观念源于孔子,而后由孟子加以阐述,使其发展起 来。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
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
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 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 君主的人。凡是 有这四种发端 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经典解读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经典解读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一段,
原文是:“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矣。

”,意为“仁、义、礼、智,这不是
外界磨砺出来的,而是我自己本身就拥有的,我
从来就没有想过离开这些。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他强调人的
本性具有善的因素,主张人应该发扬自己的善性,
并通过修炼和实践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这句话强调了人的内在素质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天性善良”、“人性本善”等思想相通。

它强调人的道德品质是天生具备的,而不是通过外部教育、训练或其他手段获得的。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发扬自己内在的优良品质,并通过自身的修炼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这句话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它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炼来发扬自己的优良品质。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社会教育应该注重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让人们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的发展。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共43页)
❖ 正面:2015年 3月28日下午3 点左右,河南郑州刘江黄河 大桥附近,一名7岁男童在黄 河岸边洗手时不慎掉入河中, 孩子父亲及两名大学生下水 营救。男童被救起后,其中 一名大学生武耀宗却消失在 湍急的黄河水中。
❖ 12月12日晚,成都市交警二 分局民警唐鸿在出警途中, 不幸遭遇车祸。被送上救护 车时,他却说“前面那个事 故我没有捡(处理),你们 不要围起,赶快去捡!”
备:具备。 反身:反省自己。 强:努力,竭力。 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荑, 通"稊"。
孟子说:“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 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礼智之 发端即在其中)。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就是 说行仁、行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 的快乐了。竭力以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 德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端:开端,起 源.源头。(2)于我:同“己”。 (3)然,同“燃”。(4)保:定,安定。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就不是人;没有羞恶(因自 身不善而羞耻、见他人不善而憎恶)之心,就不是人; 没有谦让之心,就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 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有仁、 义、礼、智之发端,就好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发 端自己却说自己不行(自己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 智)的人,是自己残害自己;有这四种发端却说他们的 国君不行(说他们的国君做不到仁、义、礼、智)的人, 是贼害他们的国君。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若晓得 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一样(最终 将形成燎原之势),就会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去一样 (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假如把这四种发端扩充开 来,就足以拥有天下;假如不把这这四种发端扩充开来, 就不足以侍奉父母。”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纳 “内交”即“结交” ②徼(yāo) 求取③燃 燃烧(2)一词多义①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②谓⎩⎪⎨⎪⎧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③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而公子亲数存.之: ④辞⎩⎪⎨⎪⎧ 听其狱讼,察其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者奉辞.伐罪: 朝辞.白帝彩云间: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⑤备⎩⎪⎨⎪⎧ 万物皆备.于我矣: 养备.而动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犹得备.晨炊:答案 ①狠心,残忍/忍受/容忍,忍耐 ②认为/叫作 ③保存/存在/生存/看望,慰问 ④口供/口实/辞令/辞别/推让 ⑤具备/完备/防备/准备(3)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东西的)头。

高中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高中语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公德
倡导社会公德,鼓励人们遵守社会 规范,维护公共秩序和良好风尚。
职业道德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 正确的职业观念,积极履行职业责
任。
家庭美德
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尊老爱幼、男 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等家 庭伦理道德。
个人品德
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培养正直、善 良、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注重个人品德、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 ,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结果,重视 社会和谐和集体利益。
西方道德评价标准
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保护,强 调道德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重视 个人竞争和自我实现。
当代社会如何借鉴东西方道德观念优势
01
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借鉴西方道德观念中尊重个人 权利和自由的精神,同时结合 东方道德观念中强调社会责任 和集体利益的思想,形成既尊 重个体又关注社会的道德观念
智之启迪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 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通过诵读经典文献,让学生了解 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思想。
德育课程
开设德育课程,引导学生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 品德。
校园文化
营造充满仁爱、正义、礼制和智慧 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受到熏陶。
文明礼貌,树立良好形象
我们要保持文明礼貌的态度,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公德,树立良好 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
THANKS
这个君子形象具有仁爱之心、正义之 感、礼仪之规和智慧之思等特点,能 够以身作则、引领风尚,为社会树立 正面的道德榜样。
03
仁义礼智思想内涵探讨
仁:关爱他人,尊重生命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的意思
意思是: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出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原文(节选):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译文:
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选择最佳行为方式、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都要用智慧,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所以说:‘探求就可以获得,放弃就是失去。

’有的人相差一倍、五倍乃至无数倍,他们就是没有发挥出善的本质的人。

《诗经》上说:‘上天生育了众多的人民,有万物就会有准则。

人民掌握常道和法度,崇尚那修美的规律。

’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大概已经知晓事物的道路了,所以他说有万物必然有其准则;民众掌握常道和法度,所以才崇尚那优美的德行。

’”
1。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原文和译文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1、【原文】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①。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②见孺子将人于打,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④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⑤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刚端于我(7)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人之始然(8),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9)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

①乍:突然、忽然。

③怵惕:惊惧。

侧隐:哀痛,同情。

④内交,内交即结交,内同“纳”。

⑤要(yao)誉:博取名誉。

要同“邀”,求。

(6)端:开端,起源.源头。

(7)我:同“己”。

(8)然,同“燃”。

(9)保:定,安定。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精美设计上课用

仁义礼智_我固有之-精美设计上课用

作业
请结合课文所学,以及社会见闻引发的感悟, 以“拭去心灵的灰尘”为标题,写一篇800 字时评。
③要“存”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不 仅可以摆脱兽性,更能成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 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 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 诚实无欺,宽容大度,推己及人。 ⑤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 ⑥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 正确的道路,怎能舍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讲到“恻隐之心”时,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 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 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 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这种同情心 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而在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是否 能说出一两个呢?
身患癌症14载他依然坚强 面对帮助却 说“还有人比我更需要” 面对居委会的帮助,沈凯荣总是 退回一部分,他说自己并不是最困难 的,还有许多人比自己更不幸,他们 恐怖事件发生后, 世贸中心大楼里的人们尽管在慌张 逃命,却仍然保持着谦让的风度, 谦让使场面变得有秩序,这为他们 的撤离赢得了时间。最令人感动的 是,有一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 居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 通,顺利逃生。
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 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
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 面:
(纵观全文思考: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①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 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 的仁德修养。 ②要“求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向内心追 求,加以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
仁 义 我 礼 固 智 有 孟 之 子

《孟子》选读 第七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 wl

《孟子》选读  第七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课件 wl
之所以说人都有怜恤别人的心情道理就在于如果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面那么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为着跟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着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第七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 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 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 深信不疑。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 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 的丰富内涵。
解读
其实,到底人性是如孟子的看法天生善 良,还是如荀子的看法天生邪恶,或者如告 子等人的看法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这是一 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即便是哲学思想进步 发展到今天,对于这个古老的话题,学者们 往往也莫衷一是,各执一端。所以,孟子的 看法的确也只能代表一家之言。
解读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的问题。按照孟子的看法,不仅人性本善,人性本来有“四心”,就连仁义 礼智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我固有之也,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去想它因 而不觉得罢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 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这使人想到 他在《公孙丑上》里面所说的,人有仁义礼智的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仁义礼智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一样, 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意识不到了。如果有一个人 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百分 之百的白痴才怪。可今天突然有人对我们说:“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 本性之中!”我们认为他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呢?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总结全文
仁义礼智,人心也。 没有人可以给你一个既定的未来,
再伟大的哲人、圣贤所给予的,也 只能是他自身在积累学习的过程中, 在实践思考的历程后,独立判断而 得出的独立结论。学习孟子,我们 应该努力挖掘培育我们优秀品质和 理想追求!成人,成才,成圣„„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用一两句话,概 括你从每段文字中得到的认识或启发。(短文略)
【段意】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 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 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 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丢弃了它。 所谓“推行仁义”,是指带有功名心去行仁义,只 有自觉地依从仁义行事,也就是像孔子所说的那样,随 心所欲而不违反它,才算是真正保有了仁义的本性。
特殊句式
•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 判断句 •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 判断句 • (3)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句 • •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定语后置句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质疑探讨
• 1、有一个人在只有300元的情况下,捐献 了200元给灾区,赢得大家的好评。后来他 挣了很多的钱,据说有上亿的家财。又一 次捐款,这次他捐献了500元,结果却引来 的是一片骂声?为什么捐的更多了,效果 却不一样呢? • 他具有恻隐之心,这点好,但是却没有去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发展壮大。所以效果相 反!我们有了以上的好品质,应该怎么做 呢?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的论证方法。

4、增强追求和培养仁义礼智四种美德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1、重点讲授第1、2、5、6则。

2、熟读课文,落实相关文言基础知识及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1、把握“四端”说,理解“仁义礼智,我固有之”的真正内涵。

2、学习孟子运用比喻和对比说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一、作者回顾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基础字词句积累1、字音:孺.子()怵惕..()恻.隐()铄.()内.交()荑稗..()2、词义:(1)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2)非恶.其声而然也。

()(3)若火之始然.。

()3、句式:(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2)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3)万物皆备于我矣。

()(4)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课内探究一、翻译解读课文1、翻译第一则。

明确:2、刚才我们提到,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3、小结:二、翻译二、三、四、五、六则1、分组轮流翻译文章。

明确:三、合作探究1、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明确:2、拓展:“自暴自弃”的由来。

四、写作特点五、课堂总结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2小题。

1、孟子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用一两句话,概括你从每段文字中得到的认识或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恶:见他人的不善而憎zēng恶 ②辞让:谦让 ③端:萌芽,发端 ④四体:四肢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就不是人; 没有羞耻憎恶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 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 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 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 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 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 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 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 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 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 失去。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 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 义也。” 【译文】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很 少,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子把它保留了。 舜懂得万物的原理,明白做人的道理,依从 仁义行事,不是去推行仁义。”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பைடு நூலகம்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学习孟子的论证方法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 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 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 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指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 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①不能者:不行的人 ②贼:残害 ③扩而充:扩大充实 ④然:燃烧 ⑤达:流淌 ⑥四海:天下 ⑦事:侍奉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人,是自暴自弃的人;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 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 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译文】人世间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 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反省自 己,如果是真诚无欺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 快乐了。尽力按恕道(即推己及人)去做, 求仁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 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 已矣。” 【译文】孟子说:“五谷是作物中的最 美好的种子(定语后置),如果不成熟 还比不上稊米、稗子。仁,也在于使它 成熟罢了。”
①忍:对……不忍 ②斯:才 ③运之掌上: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④乍:突然 ⑤内交:拉关系 ⑥要誉:博取声誉 ⑦乡党:乡邻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 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 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 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 样(容易)。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的原因, (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 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恐惧同情的心理——(有这种心理 的原因)不是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要想 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这样的。
在生死面前,谭千秋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 生;“9· 11”恐怖事件发生后,世贸中心大楼里的 人仍保持谦让的风度,使场面变得有秩序,最令 人感动的是,有位盲人,牵着一只“导盲犬”,竟 然在人们的谦让和关照下一路畅通,顺利逃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反) (正)
扩充必要
夫仁,在乎熟之
孟子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 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 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译文】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 说什么,自弃的人不能和他做什么。言谈诋毁礼义 叫做自暴,自身不能居心由仁、由义而行,这叫做 自弃。仁是人们安适的住宅,义是人们正当的道路。 使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居住,丢开正当的道路不沿 着它行走,可悲啊!”
请同学简洁归纳文章主旨
四端说
恻隐之心——仁之端 羞恶之心——义之端 辞让之心——礼之端 是非之心——智之端
(性善论)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的( D ) C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