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绪论
环境卫生学绪论
.
14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指生物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功能、多系统 改变的指示物。
❖ 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 ❖ 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 ❖ 易感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环境介质组成的各种无机和有机成分。包括: 物理性因素:小气候、噪声、 电离、
非电离辐射、、空气离子等。 化学性因素:化学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
化学致畸物及神经毒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生物性因素:环境中细菌、真菌、究内容
1.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
.
6
(2)环境构成 ①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 :
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 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 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 土壤和所有生物体。
.
7
地球表面不存在单一环境介质;
三种形态的环境介质可以相互转化,其中 的物质也可相互迁移;
.
16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环境卫生监督属于卫生行政执法范畴。是
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 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 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 过程。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即环境卫生法律 法律和卫生标准,是实施环境卫生监督的前提。
.
17
二、环境卫生学的发展
(1)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建立和应用;
(2)环境基因组计划(EGP)的启动和环境
基因组的研究;
(3)毒物基因组学与基因流行病学对环境
环境卫生学重点——【卫生综合资料】
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液固态三种物质形式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3、微小气候: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对于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4、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5、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形成的环境。
6、清洁生产:是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7、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肥肉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生态系统服务:又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量。
3、生物放大作用:是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生物放大作用最终的结果是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达到很高浓度,可对最高位的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4、10类候选基因:DNA修复基因;毒物代谢酶基因;激素代谢酶基因;受体基因;细胞周期基因;信号传递基因;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介导营养因素基因;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5、常量元素11种:C/H/O/S/K/NA/P/CA/MG/CL*6、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
环境卫生(绪论)
接触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of exposure) ------体内可测到的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 体内可测到的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 体内可测到的外来物及其代谢产物 或外来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 或外来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 效应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of effect) ------体内可测定的由外来物引起的生理 ------体内可测定的由外来物引起的生理, 体内可测定的由外来物引起的生理, 生化等改变. 生化等改变.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机体对某环境因子反应能力的先天 机体对某环境因子反应能力的先天 性或获得性缺陷指标. 性或获得性缺陷指标.
电磁辐射
手机煮鸡蛋实验 ( 通话 分钟 ) 通话65分钟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 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 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性污染物,
其理化性状保持不变. 其理化性状保持不变. ●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 ----- 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和生 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 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与原 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来污染物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
第一章 绪 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environmental health)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 研究自然环境 和生 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 活环境 与人群健康的关 系,阐明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和发展 规律,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 规律,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卫生学依据, 并研究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不利环境因 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 素的对策,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 环境卫生学的核心内容-----环境的健康效应 环境的健康效应 环境卫生学的核心内容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ppt课件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14
• environmental factors :
• 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各种有机、 无机成分。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 因素和生物因素。
• 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 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 作用。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34
三、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任务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年)
总目标——控制环境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 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 会与经济协调发展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35
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6-2015年)
1. 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28
• 环境流行病学(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
• 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 特点,研究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宏观关系。
•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
• 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 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人体损伤及其作用 机理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hygiene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和研究内容
•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 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 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 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 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 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一、绪论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环境的定义。
二、环境与健康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
2、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3、自然环境与健康。
4、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急、慢性危害及远期危害。
5、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
6、环境与关系研究方法: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
7、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和应用。
三、大气卫生1、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圈的概念和大气垂直结构;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的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污染的来源、污染物的种类及常见污染物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概念。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4、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SO2、NO X、光化学烟雾、CO 铅、多环芳烃、二噁英。
5、大气卫生标准: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和种类: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
6、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调查和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7、大气卫生监督和管理: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四、水体卫生1、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污染物;水体污染的自净和转归: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水体污染的自净及转归。
3、水体污染的危害: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的危害。
4、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水体卫生防护。
5、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五、饮用水卫生1、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饮水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水质净化与消毒的目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各种消毒方法的优缺点。
2、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原则、方法和依据,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3、饮用水卫生学意义,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饮用水水源选择的原则,水质的特殊处理,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
环境卫生学绪论杨克敌
土壤污染与健康
土壤污染来源
重金属、农药残留、油污等。
健康影响
土壤污染可能通过食物链和地下水等方式影响人 体健康,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控制措施
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实施土地修复工程、加 强土壤质量监测和评估。
放射性污染与健康
放射性污染来源
核设施泄露、核试验、自然放射源等。
健康影响
放射性污染可能导致急性辐射病、长期健康问题如癌症等。
环境卫生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在古代,人类已经意识到环境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水源污 染和空气污染可以引起传染病
。
19世纪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环境污 染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 的关注。
20世纪
环境卫生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重点研究环境污 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防治 措施。
21世纪
环境卫生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 大,涉及到全球气候变化、生 态破坏、城市化等多个方面。
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
风险评估
对环境中已知或可疑的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确定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程度。
预测
利用数学定 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04
环境卫生学的重要议题
空气污染与健康
01
空气污染来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 等。
健康影响
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绿色化学
通过发展绿色化学技术,减少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 染。
清洁能源
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
生态修复
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 生态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环境卫生学绪论
环境卫生学第1章 绪论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 研究内容
㈠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
是研究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和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与人群健康关系,揭示环境 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考虑 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 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整体人群健 康水平的科学。
化学因素
环境介质的固有物质 人为施加的污染物质 ☻有机氯化合物 ☻ 二噁英 ☻毒杀酚 ☻重金属 ☻内分泌干扰化学(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
一次污染物 primary pollutant
二次污染物 secondary pollutant 指某些一次污染物 进入环境后在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作用 下,或与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而形成与 初始污染物的理化 性质和毒性完全不 同的新的污染物。
什么是环境基因组计划?
(environmentalgenome project,EGP)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的 环境相关疾病和缺陷
生物标志
1、概念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 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 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2、关系: 暴露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 内剂量 暴露标志 生物效 应剂量 传统流行病学 疾病
早期生 物效应
结构功 能改变
效应标志
疾病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 的主要成就
环境卫生学重点完全版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1.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environment):是指作用于人类所有外界力量(因素)的总和。
人与环境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制约,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3.☆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4.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分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也有不利因素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环境卫生学(杨克敌)
强度、频率
环境Hale Waihona Puke 人环境相关疾病或死 亡
环境卫生学绪论
• 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 ----生活环境(室内、室外环境) • 环境中诸多因素(有益、有害) ----按属性 --------物理性 --------化学性 --------生物性
环境卫生学绪论
• 环境化学污染物按其在环境中变化与否:
环境卫生学绪论
• 根据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 ----原生环境( primary environment ):有 益因素;有害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长江三峡
长江小三峡
环境卫生学绪论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 (1)人为环境( 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 ) 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导江,筑堰引水” 科 学办法
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代谢酶的多态性等)
及基因水平(如基因的应答、损伤、修复与调控、 基因的多态性等)上的相互作用,已筛查出622个 候选环境应答基因。
Environmental exposure
Environment response mechanism Cell cycle gene DNA repair gene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
遭受严重破坏。 • 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抗震救 灾斗争中,如何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 从环境卫生角度应特别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 )
第一章 绪 论 Introduction
华中科技大学 杨克敌
环境卫生学绪论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一章、绪论一、名解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供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3.环境因素: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环境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部分。
4.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5.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二、问答题1.简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2)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3)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名解1.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定系统。
它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控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3.生态系统服务: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4.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环境和人体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环境中各种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对人体的作用,保持着相对稳定即5.生物放大作用:在食物链中,污染物从低端生物体向高端生物体迁移过程中,出现高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以几何级数的倍数高于低端生物体的现象。
6.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的改变,产生某种反应(定量反应或定性反应)的数量而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7.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称为8.健康效应谱: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9.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PPT精品文档82页
2019/11/16
绪论
11
组成环境的环境因素
物理性:
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
化学性:
大气、水、土壤中各种有机、无机化学物质,适宜时 是人类生存和维持健康必需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 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
2019/11/16
绪论
8
环境介质特性:
通常为多介质形式存在的混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可以相
互转化,其物质组成也可以相互转移。 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POPs )。 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自然突变事件如地震、
火山爆发等及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但环境介质 的整体结构和基本组成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2019/11/16
绪论
9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 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 人体起作用。 人体暴露接触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 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2019/11/16
绪论
10
2、环 境 分 类:
(1)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
自然环境 :大气圈(atmospheric sphere)、水圈(hydrosphere)、土壤岩 石圈(lithosphere)和生物圈 (biosphere);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ygiene
2019/11/16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2hr)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 三、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环卫课件 第一章 绪论
Environmental Hygiene
第一章 绪 论
※ 定义、研究对象及内容 发展简史及主要成就 当前的任务
Health and Environment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
Environmental health Public Health
Occupational Health
触有害健康 灼伤。 统产生影响
化学因素
内分泌干扰物
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 一次污染物
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 污染源直接排入
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 环境未发生变化
释放、转运、代谢、
结合、效应造成严重
的污染物。
的影响。如有机氯化
合物、二噁英、毒杀
酚、五氯酚钠及某些
重金属等。
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进入环 境后在物理、化学 或生物学作用下, 或与其他物质发生 反应而形成与初始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和毒性完全不同的 新的污染物。如光 化学烟雾。
3
使用燃煤和传统生物燃料造成的
室内空气污染
4
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处置不当
5
自然灾害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现代环境卫生危害:
1
人口过度集中、工业及精细
农业造成的水污染
2
城市大气污染
3
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废物污染
4
新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危害
5
新传染病出现和旧传染病再流行
6
生态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
(二)环境卫生面临的主要任务
• 新中国成立以前:
1879年建设首座自来水厂到 1949年的 70年间全国日供水量240 万吨,管网总长6589km,只供给外 国租界和大的工商业区约962万人饮 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2019/11/7
绪论
13
生物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 接、潜在的危害
WHO资料表明,发展中国家10亿多人受介 水传染病的威胁,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与 水传播疾病。
截至2003年8月7日,流行于全世界32个国 家和地区的SARS8422人,其中我国内地 5327人,死亡919人,死亡率近11%。
已发现的人类致畸物约30种; 神经毒物多达1000多种;
2019/11/7
绪论
15
环境中化学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
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 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
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物理化学或 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 原来的污染物物理化学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
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2019/11/7
绪论
21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如清洁并含 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充足的阳光和 适宜的小气候,秀丽的风光等。
绪论
25
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
名称
原因
后果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 雾事件 水俣病事件
痛痛病事件
博帕尔事件 切尔诺贝利 核电站事件
2019/11/7
燃煤烟尘及SO2污染 汽车废气在日光下形成 光化学烟雾 含汞废水污染,甲基汞 慢性中毒 含镉废水污染水源及水 稻 工厂泄漏异氰酸甲酯污 染大气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
世界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1、全球气候Biblioteka 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 5、土地沙漠化 6、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剧增 、、、、
(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
2、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1)环境因素多,效应复杂; (2)同一种环境因素强度不同,效应不同,有时甚至是相 反的; (3)不同污染物对同一个体有时可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效应; (4)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5)急性作用、慢性作用; (6)近期效应、远期效应 (7)暴露量难于确定;(暴露标志物,效应标志物和易感 性标志物)
①轻水:含盐分及其它矿物质过少的水。秃:头无发。瘿 (yǐng影):颈部生囊状瘤。
②重水:含盐分及其它矿物质过多的水。尰(zhǒng肿):脚肿。 躄(bì必):不能行走。
③疽(jū居):结成块状的毒疮。浮浅者为痈(yōng庸):深厚者 为疽。痤(cuó):痈。
④尪(wāng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骨骼弯曲都称 “尪”。伛(yú于):脊背弯曲。
(二)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 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 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 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environment)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 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因素的总和。
环境由环境介质( environmental media ) 和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 factors)组成。
3、创建和引进新方法和新技术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研究法律、法规、条例、规定、办 法、标准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 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环境卫生学
六、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复杂性
(教材P25--26)
(1)通过多介质,多渠道进入人体 (2)个体差异大,包括敏感人群 (3)低水平暴露时间长,特异指标难找 (4)环境中转化成新的污染物 (5)联合作用
四、一次污染与二次污染
1. 一次污染是环境受到该有害因素的第一次污染 2. 二次污染是该有害因素移出该环境后,再次对该环境造成污染。
五、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受到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化合物,毒性比原一次污染物更强。 。
4.健康效应谱(P.20) 5.易感人群和高危险人群 ⑴ 易感人群又称敏感人群;对环境中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比普通人群更
为敏感,易受伤害。 ⑵ 高危险人群,是指处在高危险环境中的人群。例如高暴露人群。 6.基因多态型
寻找易感基因对发现和保护易感人群十分重要
五、微量元素
1. 概念 (1)常量元素:占人体内化学总量的99.95%的元素称常量元素。 主要有C、H、O、N、S、K、Na、P、Ca、Mg等11种元素。 (2)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正常含量小于人体体重0.01%的元素称 微量元素。主要有Cu、Zn、Fe、Se、F、I等。
(三)我国现行的土壤卫生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十一、制订废物排放标准的方法 ——标准浸出试验
用浸泡液将废渣以1:10(固:液)比例浸泡,将浸出液进行毒心性鉴定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
十二、土壤卫生防护措施
(一)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三环节 1. 收集: ——厕所卫生。严密、不渗漏、防蝇、及时清扫、透气 2. 运出:及时、不漏。 3. 无害化 (1)发酵法:厌氧菌作用 用作肥料 (2)堆肥法:嗜热菌作用
环境卫生学-绪论
(4)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些地方病得到了控 制。
3、卫生保健和医疗预防设施的建设 有很大发展。
4、加强了卫生立法、卫生法规、卫 生标准等建设。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认识上的深化,党中 央又提出了:“ 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 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 的新卫 生工作方针。新的卫生工作方针将大大促进我国卫生 事业的发展。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人民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 步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新中国成 立以后,我国的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1、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控制
(1) 消灭了天花;1966年比全世界消灭天花早 10年;
(2) 基本上控制了一些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如 鼠疫、霍乱、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黑热病等;
▪ 思考一下你较熟悉疾病可能相关的环境 因素有哪些?
▪ 预防医学研究内容中,你感兴趣的是什 么?
▪ 你对健康的概念有没有新的思考?健康 是在你自己的手中还是听天由命?
▪ 作为一名医学院大学生,你有没有促进 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你想如何实现你 的使命?
课时目标
▪ 卫生学的概念 ▪ 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 卫生学的发展简史 ▪ 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 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 三级预防策略
▪ 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
小贴士: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医学包括:
▪
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
▪
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 思考:在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中,以何者为主?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环境构成 ) 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 : ① 环境介质 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 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 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 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 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水、 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包括大气、 土壤和所有生物体。 土壤和所有生物体。
环境毒理学 环境流行病学 环境卫生学 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基因组学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二)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 1.研究对象及基本任务: 研究对象及基本任务: 及基本任务 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 其基本任务就是阐明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其基本任务就是阐明环境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2.环境的概念 指围绕在人类周围的立体空间和其中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 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近年来, 近年来,对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也有了 一定认识, 一定认识,例如对我国云南省宣威县的人群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当地居民生活燃煤导致室内空气 中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浓度增高是造成肺癌 中苯并 芘等多环芳烃浓度增高是造成肺癌 死亡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当地人群的肺 死亡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 癌标化死亡率高达26.23/10万)。 万 癌标化死亡率高达
2. 水污染的健康效应 我国曾对渤海、黄海沿岸近128万人口 我国曾对渤海、黄海沿岸近128万人口 128 的渔民和农民进行了居民健康状况和环境污 染状况的调查,发现沿岸渔民头发中的汞、 染状况的调查,发现沿岸渔民头发中的汞、 砷、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增高。尤以发汞最 镉等重金属含量增高。 为显著。 为显著。 此外,对松花江汞污染的调查, 此外,对松花江汞污染的调查,证实 鱼体内有汞富集, 鱼体内有汞富集,渔民体内有一定量的汞 负荷,其中部分人已达到危害健康的水平。 负荷,其中部分人已达到危害健康的水平。
创建、 3. 创建、研制和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 (1)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基因、蛋白质及细胞 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基因、 结构与功能作用的判明。 结构与功能作用的判明。 (2)建立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预警体系。 建立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的预警体系。 (3)寻找内外环境中环境污染物和致病菌的 灵敏准确的检测的方法。 灵敏准确的检测的方法。 借助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 (4)借助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用现代细胞 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发展环境分子流行病学。 和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发展环境分子流行病学。
Hale Waihona Puke 大生产废渣 生活垃圾
气
生产废气
雨水 肥料
生产生活 废水
农药
土
壤
江、河、湖、海水
农作物 人及陆生生物 畜产品 水栖生物
环境因素( ②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 被环境介质容纳、 被环境介质容纳、转运的各种成分或参与 环境介质组成的各种无机和有机成分。包括: 环境介质组成的各种无机和有机成分。包括: 物理性因素:小气候、噪声、 电离、 物理性因素:小气候、噪声、 电离、 非电离辐射、、空气离子等。 、、空气离子等 非电离辐射、、空气离子等。 化学性因素: 化学致癌物、 内分泌干扰物、 化学性因素 : 化学致癌物 、 内分泌干扰物 、 化学致畸物及神经毒物、 化学致畸物及神经毒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生物性因素:环境中细菌、真菌、病毒、 生物性因素:环境中细菌、真菌、病毒、 寄生虫和变应原等。 寄生虫和变应原等。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生物标志物 】 指生物体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功能、 生理、生化、免疫和遗传等多功能、多系统 改变的指示物。 改变的指示物。 暴露生物标志( 暴露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xposure) 效应生物标志( 效应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effect) ) 易感生物标志( 易感生物标志(biomarker of susceptibility)
(三)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研究
环境-机体(基因) 环境-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表型变化 环境因素 ↓ 特定的基因靶 ↓ 基因表达谱和表达程度的变化 ↓ 细胞、器官、 细胞、器官、整体水平上的某些特征性改变
(1)细胞水平: 细胞水平: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细胞的功能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转化等。 转化等。 蛋白质水平: (2)蛋白质水平: 应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 应激蛋白的形成、蛋白质的功能、代谢 酶的多态性等。 酶的多态性等。 基因水平: (3)基因水平: 基因的应答、损伤、 基因的应答、损伤、修复和调控及基因 多态性等。 多态性等。
2.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环境因素 ↓ 机体 ↓ 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有益于健康 对健康有害 ↓ 及早发现生物标志物
(1)研究单因素的作用和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研究单因素的作用和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因素的作用和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环境有害因素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2)环境有害因素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3)揭示环境有害因素早期危害和远期效应。 揭示环境有害因素早期危害和远期效应。 环境有害因素早期危害和远期效应 (4)既重视当前明显的危害同时警惕其潜在 的威胁。 的威胁。 及时发现机体接触污染物的生物标志, (5)及时发现机体接触污染物的生物标志, 并组合建立环境因素对健康危害的预警系统。 并组合建立环境因素对健康危害的预警系统。
环境基因组计划 ↓ 环境应答基因多态性和功能研究 ↓ 基因基因-环境相互作用 ↓ 污染物的毒作用机制
环境卫生学新机遇- (三)环境卫生学新机遇-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的发展,使环境卫生学研究迅 速进入蛋白质——基因水平时代。 基因水平时代。 速进入蛋白质 基因水平时代 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建立和应用; (1)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建立和应用; (2)环境基因组计划(EGP)的启动和环境 环境基因组计划( ) 基因组的研究; 基因组的研究; (3)毒物基因组学与基因流行病学对环境 毒理学和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 变革。 变革。
70年代: 70年代:参加全球环境监测系统的大气监测 年代 和水质监测工作。 和水质监测工作。 80年代:卫生部颁发《 80年代:卫生部颁发《全国环境卫生监测站 年代 暂行条例》。同时我国参加了WHO 暂行条例》。同时我国参加了 》。同时我国参加了 组织的对全球人体中有机氯、铅、 组织的对全球人体中有机氯、 镉等有害物质的系统监测工作。 镉等有害物质的系统监测工作。 90年代:采用统一监测方案,在全国10% 90年代:采用统一监测方案,在全国10% 年代 10 以上的县开展了农村饮水卫生监测。 以上的县开展了农村饮水卫生监测。
(1)分类 ) 原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 ) 指天然形成的、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 影响的环境。 影响的环境。由于自然的因素引起生态系 统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统破坏,称原生环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 ) 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环境。 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环境。由于人 为活动引起环境污染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称 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
三、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一) 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1. 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除害灭 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卫生城市, 菌和农村的“两管、五改”活动等。 菌和农村的“两管、五改”活动等。 2. 城市全部实现集中式供水,生活饮用水合格 城市全部实现集中式供水, 率达95%以上。农村70% 率达 %以上。农村 %以上人口用上了清 洁卫生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45%。 洁卫生饮用水,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 %。 3.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近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近22m2。农村人均居 住面积达26.5m2。 住面积达
(三) 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研究 1. 大气污染与健康 卫生部曾组织全国60多家卫生防疫机构、 卫生部曾组织全国 多家卫生防疫机构、 多家卫生防疫机构 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对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 科研单位和医学院校对全国 万以上人口的25 万以上人口的 个城市进行了大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悬浮颗粒物及苯并( 芘 ,结果表明:SO2、悬浮颗粒物及苯并(a)芘 均不同程度超标,居民肺癌死亡率和 均不同程度超标,居民肺癌死亡率和CODP发 发 病率均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病率均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环境卫生监督属于卫生行政执法范畴。 环境卫生监督属于卫生行政执法范畴。是 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 依法对企业、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或个人 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卫生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国家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 等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的行政管理或行政执法 过程。 过程。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即环境卫生法律 法律和卫生标准,是实施环境卫生监督的前提。 法律和卫生标准,是实施环境卫生监督的前提。
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 health/environmental hygiene) hygiene)
第一章 绪论
一、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定义、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 是研究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 是研究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和 生活居住环境(含公共场所) 生活居住环境(含公共场所)与人群健康的 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 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 发展规律。 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控制 不利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 不利环境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以 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3.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981年成立了“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 年成立了“ 年成立了 会”下设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等分会。此后, 下设环境卫生、劳动卫生等分会。此后, 我国卫生标准化事业开始纳入法制化管理的 轨道。 轨道。 据统计, 据统计,我国现已颁布国家环境卫生 标准143项,现有标准由过去的两类拓宽到12 项 现有标准由过去的两类拓宽到 标准 并逐渐向国际标准接轨。 类,并逐渐向国际标准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