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那么简单,看中医如何治疗帕金森
帕金森,不只是“手抖”那么简单,看中医如何治疗帕金森
帕金森症,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
该病的出现会极大影响人体的运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老人行动开始变得缓慢、四肢僵硬、手脚不自觉抖动等,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另外知觉退化啊、睡眠质量变差、情绪低落等也是临床常见的。
中医怎么看待帕金森症呢?
首先,古人没有帕金森病这种说法,传统上我们归为颤症或者是内风的这种范畴。
中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开始衰老,出现肝肾精血亏虚导致老人体内阴经逐渐地出现不足了,也考虑有一部分先天的禀赋不足肝肾精血亏虚导致出现颤症的情况。随后出现的运动、思维、记忆、情感等方面变化,都是属于中医神机的范畴,现代医学把它叫神经系统。
总的来说,中医认为颤症出现于人体肝肾等内脏有关系。
中医如何治疗帕金森症?
中医对帕金森疾病的辩证治疗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阴虚内动型患者,一般可选择定镇丸,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大补阴丸等。
②气血不足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就要以益气养血为主,一般人可以用人参养仁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
③血瘀阻络型患者,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原活血推拿等治疗。
④痰浊阻滞型患者,治疗化痰通络为主,所以患者在治疗时一般可以用脑瘫汤等来治疗。
另外可以配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进行辅助治疗,我个人比较推荐头针,头针治疗不仅可以激发头部的精气,调节头部的阴阳,而且十四经脉大多通向头部,针刺头部的穴位更可以激发全身的精气,调整全身的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
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现有疗效仅能缓解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和耐受性
问题。因此,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感兴趣。本文将介
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凋亡等方
式发挥作用。一些中药组方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
的效果。
例如,参宁片是一种中草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总皂苷和蛇床子总黄酮等。一项实
验研究发现,参宁片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异常,减少多
巴胺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示踪物
的合成和释放。此外,丹参、红景天、当归等许多中草药也被证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
潜在的疗效。
除了中药组方,一些单一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也显示出对帕金森病有治疗潜力。例如,
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
此外,钩藤素是一种从钩藤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胆碱酯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钩藤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的水平。
虽然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目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也较少。同时,中药
组方的复杂性和药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重视。
总体而言,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属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经络阻滞等因素
引起。因此,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重点在于调理肝肾、补益气血、舒
经活络。
首先是调理肝肾。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与肝肾不足密切相关,因
此需要通过调节肝肾功能来改善病情。常用的中药有续断鳖甲、川羌活等,可以起到补肾益肝的作用。
其次是补益气血。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气血不足,需要通过
补益气血来改善病情。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起到补益
气血的作用。
再次是舒经活络。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于经络阻滞引起的,
需要通过舒经活络来改善病情。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天麻等,可以起到舒
经活络的作用。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治疗帕金森综合征。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经活络的作用来改善病情。推拿可以通过
按摩和推拿来舒缓肌肉紧张,改善病情。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中医认为,帕金森综合征患
者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肝肾、益气血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腐等。同时,应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肝
肾功能和消化系统。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帕金森综合征主要依据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通过
调整肝肾、补益气血、舒经活络等手段来改善病情。中药、针灸、推拿和
合理饮食都可以作为治疗的手段,但疗效因人而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
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治疗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并长期坚持。
帕金森病妨碍健康,中医治法流传一方!
帕金森病妨碍健康,中医治法流传一方!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动作缓慢,身体及四肢震颤,并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本病属于中医“颤证”“颤振”“振掉”的范畴。
肝气郁滞型
症状:手指呈“搓丸样”动作,肢体疼痛不移,屈伸不利,胸胁胀满不适,嗳气纳差,夜寐欠佳,大便不爽,舌红,苔薄,脉弦细。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治法:行气通络。
验方验穴
1.柴胡15克,白芍20克,何首乌9克,桑椹15克,郁金12克,水蛭6克,陈皮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取大椎、肝俞、肾俞、脾俞、风池穴针刺,四神聪透百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智力低下者,加智三针;语言障碍者,加通里、哑门;偏风火伴眩晕者,加太冲、曲池、外关。
3.按摩疗法:点按百会、风池、大椎、肝俞、太冲、膈俞、天枢、血海、阳陵泉穴。
肝肾阴虚型
症状:四肢震颤,或见头摇颤,日久不愈,拘急强直,表情呆板,头晕目眩,记忆力下降,耳鸣,视物模糊,腰膝酸软,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大便秘结,啼笑无常,言语失序,甚至幻听幻觉,纳差神疲,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验方验穴
1.生白芍12克,全蝎6克,制首乌6克,阿胶6克,生龟板30克,五味子9克,生牡蛎30克,麦冬12克,炙甘草6克,山茱萸12克,熟地黄12克,生鸡子黄1枚。水煎服,每日1剂。
2.取肝俞、肾俞、太溪、天枢、照海穴针刺,用补法,留针30分
钟,每日1次。
3.取肝俞、肾俞、公孙、风池穴隔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是如何解读帕金森病的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是如何解读帕金森病的
帕金森是近些年中老年的常见病,但是由于无法正确的认识。让帕金森的诊治存在很多误区,走了很多的弯路错过了最好的预防诊治机会。帕金森是一种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的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1.7%。帕金森在中医认知为“震颤”“颤证”
帕金森早期容易误诊,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或步态异常是帕金森病的四大主要症状,此外还伴有一些诸如睡眠障碍、精神异常、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动作有些变慢或迟钝,甚至有走路拖步的现象,需要早做诊断。
帕金森病也是中医的常见病,男多于女。“帕金森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称之为“震颤麻痹病”。这病源自英国人詹姆士·帕金森在公元1817年首先描述,故以其名称它为“帕金森病”。中医却早在公元1602年明代人王肯堂所著《证治准绳》一书认为这种病为“震颤麻痹病”,故中医认识本病比西医早215年。在中医里,帕金森分初、中、晚三期。动作缓慢:脾主肌肉,因脾虚且气血亏乏,肌肉失养加脾虚运化水湿停蓄,导致肌肉强劲拘挛而失其柔韧。口水多、痰多呛咳等,都是脾胃虚弱、痰湿内盛的表现。震颤因为:肾气不足,气血亏虚,涵养肝木,导致虚风内动。
帕金森综合征的分型辨证:
【气血两虚】症舌脉:神呆懒言,面色就白,肢体震颤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部僵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口角流延,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黯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或沉细。
中医药对帕金森症的研究及辩治
中医药对帕金森症的研究及辩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一2%,随年龄增高8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4%Ll。不但给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研究认为PD的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纹状体,该处多巴胺合成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处于相对的优势,打破了多巴胺能一胆碱能的平衡,从而产生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目前PD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但都不能阻止本病的持续、慢性进展,并且长期服用西药都存在着疗效减退、进而剂量增加,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会随之加重。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 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D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病因病机
1、传统中医对此病的认识PD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古代中医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载有:“骨者,艘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孙思邈于《备急干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中写到:“疗积年八风五痊,举身神曳,不得转侧,行步跋璧,不能收摄,又暴口噪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从现代西医看就是典型的PD症状。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把有震颤的疾病称为“颤振证”。并有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的记载。古代医家对此病的描述为现代中医医家诊疗PD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现代中医对此病的认识随着对PD病因病机的认识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
张先生今年71岁,患帕金森已经数年,数年之间一直用西药坚持治疗,但
是可能是因为年老多病的原因,治疗效果一直不明显,而且因为各类基础性疾病,往往容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在一次医院就诊时,家人和医生谈及张先生现在的
病情,医生在评估病情之后,认为既然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采用中医药
治疗。但是考虑到每个患者可能体质不同,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建议张先
生再到中医门诊部做病情诊断,然后让药房针对性抓药。那么对于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而言,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呢?
1 中医对帕金森的认识
尽管古代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明确的帕金森字样,但并不意味着古
人对此类型疾病一无所知。事实上,有关“颤证”的记载,即为中医对帕金森综
合征的认识。病人头部与肢体通常有不自觉颤抖与摇动的表现,而且自制力较差,有些病人四肢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若病人病情严重,头部可能有振摇表现,
肢体处于一直颤动的状态,自理能力每况愈下。各中医典籍中,《素问·至真要
大论》中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字即为震颤之意。《素问·五
常政大论》记载到“掉振鼓栗”、“掉眩巅疾”,表明颤证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肢
体摇动,和肝肾等脏器功能高度相关。《赤水玄珠》中记载,颤证和人体血虚、
气虚等病因病机相关。若肾阴不实、痰火上升,也会引发颤证。《张氏医通》中
同样阐述了颤证的病因,医者认为痰浊、内火、风邪、瘀血等为颤证主要病因,
更应当辨证施治。
2 中医针对帕金森辨证施治的思想
帕金森(颤证)的治疗要点,应当先分清标本虚实。依照中医分类,虚证为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实证包括痰浊、瘀血、内火和风邪等。通常情况下,若病人周身乏力、四肢颤抖、腰膝酸软、病榻缠绵、体质瘦弱、身体疲劳感加重、心烦意乱,通常为虚证导致;若病人肢体僵硬、四肢震颤剧烈、胸腔烦闷、思虑
帕金森丨中医辨证论治
帕⾦森⼁中医辨证论治
痰热动风型帕⾦森病
症状: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或肢体震颤,胸脘痞满,头晕或头沉,咯痰⾊黄,⼩便短⾚,⼤便秘结,⾆质红或暗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化痰,息风⽌颤。
脾肾阳虚型帕⾦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筋脉拘挛,畏寒肢冷,四肢⿇⽊,⼼悸懒⾔,动则⽓短,⾃汗,⼩便清长或⾃遗,⼤便溏,⾆淡苔薄⽩,脉沉细⽆⼒。
治则: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不⾜型帕⾦森病
症状:病久⽓⾎不⾜,不能荣于四末,筋脉拘急震颤,⾯⾊⽆华,神疲乏⼒,动作困难,⾃汗头晕,纳差便溏,⾆淡苔⽩,脉细。
治则:益⽓养⾎,息风通络。
⽓虚⾎瘀型帕⾦森病
症状:动作减少,迟缓,表情呆板,肢体僵硬,屈伸不利,乏⼒⽓短,⾃汗,时有头部刺痛或头部摇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则:健脾益⽓,活⾎化瘀。
风阳内动型帕⾦森病
症状:头摇肢颤,不能⾃⽌,头晕头胀,⾯红,⼝⼲⾆燥,急躁易怒,或项强不舒,⾆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则:育阴潜阳。
肝肾阴虚型帕⾦森病
症状:四肢震颤,⽇久不愈,拘急强直,头晕⽬眩,⽿鸣,腰膝酸软,肢体⿇⽊,五⼼烦热,⼤便秘结,⾆红苔少,脉弦细。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息风。
⾦匮⽌颤汤认为本病之发⽣多由肝肾阴虚,⽓⾎不⾜,筋脉失养,⽽致虚风内动,运⽤养⾎活⾎、补益肝肾、熄风通络之品较易收效。但在临床中应结合每个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才能提⾼疗效。⾦匮⽌颤汤源⾃《⾦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被后世誉为“⽅书之祖”】
帕金森病的中医辨治
帕金森病的中医辨治
作者:
来源:《老友》2010年第12期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王豪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症。我曾写过《震颤麻痹症的中药治疗》一文,介绍了治疗本病的一些专方、专药(载《老友》杂志2009年第1期第55页)。现根据本人的临床经验和多年研究,将此病常见的7种证型再作些介绍,以供治疗此病参考:
1.阴虚生风型。主症:筋脉拘急,肢体震颤,情绪激动时加剧,书写困难,动作徐缓,表情淡漠呆板,言语艰涩,头晕耳鸣,烦躁失眠,或头痛,或盗汗,尿频便秘,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育阴柔肝,熄风定颤。
方药: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龟板30克(先煎),鳖甲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30克,生地黄30克,钩藤15克,麦冬10克,全蝎5克,僵蚕10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血虚生风型。主症:肢体震颤,肌肉强直,筋脉拘紧,行走不稳或头摇日久;书写困难,动作徐缓,四肢无力,面色无华,头晕眼花,心悸气少,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脉细无力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熄风定颤。
方药:定振丸(《临症备要》)加减:熟地黄30克,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全蝎5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僵蚕10克,木瓜10克,伸筋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3.血瘀动风型。主症:表情呆板,面色晦黯,肌肉强直,头摇或肢体震颤日久,震颤幅度较大,动作减少,屈伸不利,步态慌张,头时刺痛,或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定颤。
中医毕业论文 帕金森病治疗简况
中医毕业论文帕金森病治疗简况中医毕业论文
帕金森病治疗简况
摘要: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
优势。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分析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并
介绍中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草药的使用、针灸疗法以
及中医理疗等,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进展和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 前言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
要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运动缓慢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常常存在不良反应和疗效递
减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据现有研究,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环境因素、遗
传因素和神经退行性变等。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主要与脑内黑质多巴
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变性有关,导致多巴胺供应不足,从而引发帕金
森病症状的出现。
3.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优势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长期以来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注重综合施治,通过调整患者的
整体状态,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
(2) 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强调疾病防治:中医注重调整疾病发展的内外平衡,通过改善
患者的体质和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帕金森氏综合征的中医应对法:服用熟地黄膏
帕金森氏综合征的中医应对法:服用熟地黄膏
湖北远安县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胡献国
震颤麻痹症,又称帕金森氏综合征,俗称“抖抖病”,常见于老年人,其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面部及肢体强直、言语不利、运动减少、精细动作差如书写困难、越写越小(也叫“小写症”)等症状。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不足,骨髓不充,因此本病多为肝肾亏虚导致肢体抖动、震颤,治疗应以养血疏肝、柔濡筋脉为主。熟地黄膏对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具体为:
取熟地黄5份,蜂蜜1份。将熟地黄择净,切细,水煎3次,3液合并,小火浓缩,加入蜂蜜煮沸收膏即成。每次10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调入稀粥中服食。可滋阴补肾、添精益髓,适用于震颤麻痹症、肢体抖动等。
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心、肝、肾经,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言其“填骨髓,益精血,长肌肉,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蜂蜜性味甘平,归肺、脾、大肠经,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解毒疗疮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言其“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二者合用,补中益气,补益肝肾。肝血旺盛,肾精充足,肢体、筋脉得养,因此可以缓解肢体抖动的症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
和接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严重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
进展。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
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联系各个身体部位,调节气血运行。而帕金森病则被认为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畅所致。因此,通过针
灸手法刺激具有特定疗效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
而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
和运动缓慢。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运动
功能。例如,通过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缓解肢体僵硬和震颤症状。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供应,从
而改善运动缓慢的情况。
三、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除了运动障碍外,帕金森病还常伴随着非运动障碍,如睡眠障碍、
精神行为症状等。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改
善这些非运动障碍。例如,通过刺激“太冲”、“百会”等穴位,可以缓解
睡眠障碍。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精神行
为问题。
四、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全身症状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往往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
不振、消化系统问题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整
体平衡,改善这些全身症状。例如,通过刺激“关元”、“脾俞”等穴位,可以增加机体能量,提高食欲。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问题。
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独特优势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
其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平衡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而中医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具有独特的
优势,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理论中,帕金森病
多属于“颤证”“痉证”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等因素密切相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
容易出现震颤、僵硬等症状;气血不足则不能濡养筋脉,导致肢体运
动迟缓;痰瘀阻络则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病情。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证型有肝肾阴
虚型、气血两虚型、痰热动风型、血瘀风动型等。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常采用滋补肝肾、育阴熄风的方法,选用熟地、山茱萸、龟板、
鳖甲、天麻等中药;气血两虚型患者则以益气养血、熄风通络为主,
常用黄芪、当归、白芍、鸡血藤、全蝎等;痰热动风型者宜清热化痰、平肝熄风,可选用竹茹、半夏、胆南星、天麻、钩藤等;血瘀风动型
则以活血化瘀、熄风通络为治则,使用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地
龙等药物。
中药方剂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帕金森病;镇肝熄风汤能镇肝熄风、滋阴潜阳,常用于阴虚阳亢、气血逆乱型患者;补阳还五汤可益气活血、通络熄风,对气血亏虚、脉络瘀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
46
传统医学
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帕金森病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肢体抖动、肌肉强直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便秘、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人群可达近500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肾,涉及心、脾,虚实夹杂,证型错综,故分型切忌拘泥,治法最重变通,常多法兼用。
肝肾不足,阴虚动风证
主症:肌肉拘急,肢体颤动幅度、程度较重,情绪激动时加剧,常兼动作迟缓、头目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腿软、肢体麻木,老年人可兼见呆傻健忘、动作笨拙等症,舌体偏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或沉细弦。治宜滋肾
柔肝,育阴息风。
方药:大定风珠合杞菊地黄丸加减。龟甲(先煎)、鳖甲(先煎)、麦冬、丹参、桑寄生、石决明(先煎)、钩藤(后下)、天麻各15克,山药、牡蛎(先煎)各20克,菊花、白芍、陈皮、杜仲、阿胶(烊化)、枸杞子各10克,鸡子黄1个,熟地黄24克,山茱萸18克,五味子、甘草各8克。
加减:头晕、虚烦、失眠者可加炒栀子、淡竹叶各10克,夜交藤30克;纳呆腹满者可加砂仁6克,鸡内金30克;病程较长而舌色暗者加赤芍、牛膝、益母草、桃仁各10克。
气血两虚,血淤风动证
主症:震颤日久,症见筋脉拘紧,行步慌张,神呆懒言,肢体乏力,头晕眼花,少气自汗,大便不爽,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而润,边有齿痕,舌质暗淡或有淤斑,脉细无力或缓。治宜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瘀阻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的失调。
在治疗方法上,中药方剂的应用是重要的一环。一些经典方剂经过加减化裁,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例如,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补阳还五汤则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脉络瘀阻型的患者,能改善其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症状。
除了传统方剂,一些自拟方也在临床实践中崭露头角。这些自拟方通常是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帕金森病的独特认识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比如,有的自拟方重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有的侧重于化痰祛瘀、通络开窍。
中药的单体成分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例如,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能对帕金森病的
神经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天麻素能够镇静、抗惊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可能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电针、艾灸等不同的针灸方法也被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27T15:59:38.0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刘娜
[导读] 忌过成伤肾食品;加强功能锻炼,防止中毒及颅脑外伤。对已患中风者,及时治疗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神经内三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辩证方法效果。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经治疗,治疗组显效2例,进步27例,稍有进步11例,无效0例,有效率72.5%。对照组显效1例,进步23例,稍有进步14例,无效2例,有效率
60%。结论: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帕金森病,可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少,对年龄尚轻且症状不严重的可显者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治疗;辩证治疗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为65岁以上人群,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与中医学“颤病”相类似,归属于“颤振”病的范畴[1]。选取临床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分别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的进行对比分析,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70±5.5岁。病程3~8年,平均4±1.5年。病程分析:初期33例,中期32例,晚期15例。8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其中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对帕金森病进行中医辩证分型,其中风痰阻络证13例,血瘀风动证12例,血虚风动证6例,阴虚风动证5例,阴阳两虚证4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患者西药治疗,服用美多巴、息宁、安坦等。
研究组患者采用辩证治疗
①血虚风动证:益气养血,息风通络。采用四物汤加味,主要药物为当归、白芍、生地黄、川芎、黄芪、钩藤、僵蚕、全蝎、木瓜。若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夜交藤、远志;便秘者加火麻仁、杏仁、枳壳。
②阴虚风动证:补肾养阴,柔肝息风[2]。采用大定风珠加减,主要药物为龟板、鳖甲、生牡蛎、白芍、生地、麦冬、钩藤、僵蚕、全蝎、刺蒺藜。若震颤严重者加珍珠母、天麻;肢体拘急严重者,加地龙、全蝎以通络解痉;阴虚火旺症状明显者加知母、黄柏。
③风痰阻络证:行气化痰,息风通络。采用导痰汤加减,主要药物为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南星。若有热象者加黄柏、夏枯草;震颤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地龙;精神呆滞、脘痞者,加郁金、胆南星。
④血瘀风动证:活血化瘀,息风通络。取补阳还五汤加减,主要药物为黄芪、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地龙。若言语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大便秘结加大黄、瓜蒌仁、火麻仁;痰盛者加鲜竹沥、天竹黄、胆南星;心烦失眠者加栀子、酸枣仁、夜交藤。
⑤阴阳两虚证:阴阳双补,兼以息风。地黄饮子加减。主要药物为生地黄、山茱萸、石斛、肉苁蓉、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炮附子、石菖蒲、远志、薄荷、生姜。若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智能下降者加石菖蒲、远志;震颤重者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全蝎、天麻;动作僵硬、行动迟缓严重者加白芍、续断。
1.3 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分计算好转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好转率。显效:好转率为90~100%;进步:为好转率50~80%;稍有进步:好转率为20~49%;无效:好转率为0~19%;显效+进步=有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剧情资料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两治疗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研究组治疗前81.05±24.53,治疗后70.03±6.15;对照组81.22±23.95,治疗后73.42±6.51。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显效2例,进步27例,稍有进步11例,无效0例,有效率72.5%。对照组显效1例,进步23例,稍有进步14例,无效2例,有效率60%。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由年老体弱、五志过极、饮食不节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多种病因长期作用的结果,病位在脑,与肝、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为本,痰浊、瘀血、风火为标,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起病隐袭,缓慢发展,逐渐加剧。初发症状以震颤最多,其次为步行障碍、肌强直和运动迟缓。中医辨证分型时,血虚风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日久,震颤程度严重,颈项强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口角流涎,舌胖,有齿痕,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无力[4]。阴虚风动证表现为肢体震颤幅度很大,动作迟缓,肢体拘急,表情呆板,活动笨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多梦,腰膝酸软,舌体瘦小,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风痰阻络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动作不利,胸胁满闷,痰涎增多,舌体胖,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血瘀风动证表现为肢体肌肉强直,屈伸不利,震颤幅度较大,面色灰暗,可有肩背疼痛,舌謇语涩,舌紫暗或夹有瘀斑,脉弦涩。阴阳两虚证表现为震颤日久,表情呆板,肢体僵直,行动迟缓,言语困难,日常生活能力严重下降,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畏寒,纳呆,失眠,舌淡,脉沉细弱。
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常用益肾调肝、补气养血以扶正而治其本,用清化痰热、熄风活血以祛邪而治其标。本病主要在肝,涉及脾,以肝风内动、痰浊、瘀血内停为主,也可见有气血亏虚之象。临床常见风痰阻络证、气血两虚证。部分病人也可因肝火炽盛、风火交织、痰热互阻而成痰热动风之证。这一阶段尚无正气大亏的表现,积极治疗后,肝风熄,痰浊化,瘀血去,气血得以调养,颤震尚可减轻。反之,病情迁延,渐进加重,出现阴阳气血衰败、肝、脾、肾等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不治。部分病人由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病初即见真阴亏耗、肝脾肾受损的表现,此类多难根治,预后较差。
增加人体正气,避免和消除导致颤震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尽量保持安定情绪,切忌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环境应保持安静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