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PD)tE称震颤麻痹,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锥体外系运动障碍为特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脑黑质、蓝斑及迷走神经背核等处色素细胞退行变性,多巴胺递质生成障碍,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平衡失调。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就目前关于本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度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的基本认识来源于《内经》。《内经》指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病因为风,病位在肝。《灵枢邪客篇》指出:“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矣”,认为其发病与风、恶血等邪气内留有关。元代张子和首先提出了“颤振”之名,明代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首次把此病命名为“颤振症”,并说颤振“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认为本病病机为上实下虚。《医宗必读》说:“然木即无虚,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养,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提出本病“肝肾同源”的理论。现代王永炎等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标实为内风、瘀血、痰热。王志英等认为肝风之起,乃由肝肾亏虚所致,在肝肾亏虚的基础上,痰瘀内生,阻滞脑络,更加剧了内风暗动。李军艳等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以肾虚为本,瘀血阻滞脑络为标,肝脾虚皆由肾虚而起。王海明、杨明会等_5 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病变性质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本,在本虚基础上形成了内风痰火瘀等病理改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与展望
synuclein is the key step in PD’s pathogenesis)
图6 PD信号转导相互作用通路图
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 2012
图7 PD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及纤维化
Neuron, 2016, 90: 675-691
• (四)肠道菌群与PD:近期Cell一项颠覆性研究成果
GWAS
Familial or sporadic PD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
等症状。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现有疗效仅能缓解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和耐受性
问题。因此,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感兴趣。本文将介
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凋亡等方
式发挥作用。一些中药组方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
的效果。
例如,参宁片是一种中草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总皂苷和蛇床子总黄酮等。一项实
验研究发现,参宁片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异常,减少多
巴胺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示踪物
的合成和释放。此外,丹参、红景天、当归等许多中草药也被证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
潜在的疗效。
除了中药组方,一些单一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也显示出对帕金森病有治疗潜力。例如,
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
此外,钩藤素是一种从钩藤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胆碱酯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钩藤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的水平。
虽然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目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也较少。同时,中药
组方的复杂性和药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重视。
总体而言,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针对该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对中西医
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进行详细分析。
一、中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侧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壮脾健胃等方面,并通过中草药配合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
活质量。
1.1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主要与肝气郁结有关,因此疏肝理气成为中医
治疗的重点之一。常用的草药包括柴胡、香附、青皮等,这些草药有
助于消除肝气郁结,缓解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
1.2 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病因中存在血瘀病机,因此活血化瘀也是中医
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的草药有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草药
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病情。
1.3 壮脾健胃
中医强调脾胃健康对于全身各器官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常用的草药包括党参、黄芪、白术等,这些草药能够提高脾胃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中医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中医治疗能够明显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中医治疗的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选择等。
二、西医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依赖药物疗法,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抗胆碱药物和深脑刺激治疗。
2.1 多巴胺类药物
多巴胺类药物是西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药物,能够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多巴胺,减轻肌肉僵硬、震颤等症状。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会导致副作用的出现,如头晕、恶心等。
中医毕业论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
的现代研究
中医毕业论文: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
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包括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和运动障碍等。传统的中医药在治疗PD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然而,中医药治疗PD的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通过现代研究提供对中医药在PD治疗中作用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引言: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多种因素如基因变异、蛋白质聚集
和氧化应激等。传统的中医药治疗方式通常采用中药汤剂、针灸、按
摩等方法,具有调节气血、活血化瘀、滋养肌肉的益气活血作用。然而,中医药治疗PD的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1. 中药汤剂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治疗PD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某些中药
汤剂可以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的研究表明,中药汤剂可能通
过调节除极化钾离子电流、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抑制炎症等多种机制发
挥治疗作用。
2. 针灸疗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对PD的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效果。研究显示,针灸可能通过改善神经元代谢和脑区血流、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神经递质等多种机制发挥治疗作用。
3. 按摩疗法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按摩疗法在中医药治疗PD中也被广泛运用。研究发现,按摩可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等多种机制对PD产生治疗作用。
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问题及建议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 1 7 ]E a s t r i d g e B J , B u r g e s s A R.P e d e s t r i a n p e l v i c f r a c t u r e s : 5一y e a r e x p e ・ r i e n c e o f a m a j o r u r b a n t u a u ma c e n t e r [ J ] .J T r a u m a , 1 9 9 7 , 4 2 : 6 9 5—
8 2: 1 0 2 2 —1 0 2 5
[ 1 8 ]C o t t i n g t o n E, K i s l a n K .Ac u t e m o r t a l i t y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i n j u r i e s t o
t h e p e l v i c r i n g: t h e r o l e o f e a r l y p a t i e n t mo b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e x t e r n a l i f x —
a t i o n [ J ] ,J T r a u ma , 1 9 9 3 , 3 5: 6 7 1— 6 7 7 [ 1 9 ]朱 通 伯 .处 理 开 放 性 骨 折 及 关 节 创 伤 的新 观 点 [ J ] .中 华 骨 科
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中医药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进展。本文将从退行性疾病的定义、中医药研究方法、治疗效果等方面,探讨中医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一、退行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退行性疾病是指由于体内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功能的退化或逐渐衰退所导致的疾病。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这些疾病在老年人中特别常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中医药研究方法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药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中医药理论研究:中医药理论认为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失衡或气血不通所致。因此,通过研究中医药理论,可以探索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为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中草药筛选研究:通过对大量中草药进行筛选,寻找具有抗退行性疾病作用的药物。这一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药物化学分析、药效评价和临床试验等环节,以确定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中医药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评价中医药对退行
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这种研究方法可以考察中医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
用情况、疗效评价和安全性问题。
三、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退行性疾病。中
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草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改善认知功能
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例如,枸杞、何首乌、当归等草药的有效成
中医药对帕金森症的研究及辩治
中医药对帕金森症的研究及辩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一2%,随年龄增高80岁以上患病率达到4%Ll。不但给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目前研究认为PD的主要病变在大脑的黑质纹状体,该处多巴胺合成释放减少,乙酰胆碱处于相对的优势,打破了多巴胺能一胆碱能的平衡,从而产生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目前PD的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但都不能阻止本病的持续、慢性进展,并且长期服用西药都存在着疗效减退、进而剂量增加,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会随之加重。但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 PD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D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病因病机
1、传统中医对此病的认识PD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古代中医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载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脉要精微论》载有:“骨者,艘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孙思邈于《备急干金要方·卷第八·诸风》中写到:“疗积年八风五痊,举身神曳,不得转侧,行步跋璧,不能收摄,又暴口噪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从现代西医看就是典型的PD症状。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把有震颤的疾病称为“颤振证”。并有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有之,老年尤多的记载。古代医家对此病的描述为现代中医医家诊疗PD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现代中医对此病的认识随着对PD病因病机的认识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帕金 森病 ( ak sn S i ae P 也 称 震 颤麻 P ri o ’ s s ,D) n de 痹 , 以运 动 障碍为 主 的神经 系统 退行 性病 变 , 是 中老 年 人 多发 。临 床 以静止 震颤 、 运动 迟缓 、 张力 增高 肌
现代 医家 对该 病 的病 因病 机 作 了进 一 步 探讨 , 有 了更 深 的认识 。周 仲瑛 等 … 认 为 , 病 的基 本 病 本 机为 肝风 内动 , 脉 失养 , 病 理 性 质 属 本 虚 标 实 , 筋 其 本为气 血 阴 阳的亏 虚 , 中 以阴精津 血 亏虚 为主 , 其 标
稳定 , 且毒 副作 用大 。近年来 , 中医 中药对该 病 的病
为风 、 、 、 为 患 。王 刚等 认 为该 病 的病 因为 火 痰 瘀 先天 禀赋不 足 , 天失 养导 致肝 、 、 后 脾 肾诸 脏亏 虚 ; 劳 逸 不 当 , 及筋 骨 ; 食不 节 , 血生 化乏 源 ; 情失 伤 饮 气 七
Ei l y, t o e e i nd The a fTr dii n lChi s e c n fPa ki s n’ s a e o og Pa h g n ss a r py o a to a ne e M di i e o r n o S Die s
百度文库
XI Ka g , ANG E n W He—b o YE u —l a , Ch n i n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
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
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
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
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
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
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
备受研究者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
作用:
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
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研究发
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
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
作用。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
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Meta分析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Meta分析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Meta分析
引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肢体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缓慢和姿势不稳等。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随便秘等胃肠系统症状,给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现代医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治疗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式,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治疗中。为了系统评估中医药对该病的疗效,进行本次Meta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次Meta分析根据PubMed、Embase、CNKI和WanFang数据库等进行了文献检索,涵盖了2000至2021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临床研究。我们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了相对风险(RR)和95%的置信区间(CI)来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
共纳入了10个研究,总计包括了1200例帕金森病并发便秘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的总有效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RR=1.60,95% CI=1.40-1.83,P<0.001)。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中草药单独应用的治疗效果略低于中草药联合针灸或推拿的联合治疗(RR=1.48,95%CI=1.28-1.72,P<0.001)。此外,不同中草药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小。
讨论: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在Meta分析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其可以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提高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中草药作为中医药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通过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和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针灸和推拿等辅助疗法也能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来改善蠕动功能,增强排便能力。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并发便秘具有一定的优势与疗效。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神经系统疾病的发
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促使
人们对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赋予了更高的期望。本文
将对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理论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
据中医理论,神经系统疾病多与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和经络阻滞
有关。因此,中医药以调整气血、平衡脏腑和畅通经络为主要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残率。近年来,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某些中药如人参、黄芪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阿尔茨海
默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
三、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为肌肉僵硬、震颤和
运动丧失。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临
床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如巴豆、牛膝等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
功能,并减轻相关症状。
四、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率极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脑卒中
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疗效。中药如丹参、鹿角霜等可以促进神经再生
和改善脑血流,从而减轻脑卒中造成的损伤和恢复功能。
五、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带来
严重影响。中医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较为广泛。一些中药如酸枣仁、柴胡等具有抗抑郁和安抚情绪的作用,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
和接受。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严重影响
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
进展。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
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
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联系各个身体部位,调节气血运行。而帕金森病则被认为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畅所致。因此,通过针
灸手法刺激具有特定疗效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
而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
和运动缓慢。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运动
功能。例如,通过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缓解肢体僵硬和震颤症状。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供应,从
而改善运动缓慢的情况。
三、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除了运动障碍外,帕金森病还常伴随着非运动障碍,如睡眠障碍、
精神行为症状等。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改
善这些非运动障碍。例如,通过刺激“太冲”、“百会”等穴位,可以缓解
睡眠障碍。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精神行
为问题。
四、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全身症状中的应用
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往往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
不振、消化系统问题等。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整
体平衡,改善这些全身症状。例如,通过刺激“关元”、“脾俞”等穴位,可以增加机体能量,提高食欲。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问题。
线粒体途径凋亡及中医药应用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7月 第44卷第4期 IntJGeriatr,July2023,Vol.44No.4
2023国际老年医学杂志编辑部 2023bytheEditorialOfficeofInternationalJournalofGeriatric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1973597) 通讯作者:张晓杰,电子邮箱z
xj4456@sina com线粒体途径凋亡及中医药应用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 磊1 刘得水2 张英博2 张晓杰1
,2,3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哈尔滨 150006;2齐齐哈尔医学院病理学院,齐齐哈尔 161003;3
黑龙江护理高等
专科学校,哈尔滨 150086
[摘 要]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程长、易复发。可导致肌力、姿势、步态及精神等异常,继而引发残疾。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是导致PD发病的重要的可能因素,本文对线粒体途径凋亡与PD的关系、中医药对PD病机的探讨及其治疗作用作一综述,探索中医药对于PD的有效治疗手段。
[关键词] 帕金森病;线粒体凋亡;中医药应用 doi:10 3969/j issn 1674-7593 2023 04 021
ResearchProgressonMitochondrialPathwayApoptosisandApplications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inParkinson'sDisease
WangLei1,LiuDeshui2,ZhangYingbo2,ZhangXiaojie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对近些年来临床领域采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情况进行阐述,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益气养血熄风法、滋补肝肾法、熄风止颤法、活血化瘀法、通络熄风法、涤痰法这5种疗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帕金森病中医临床治疗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标签:中医药;帕金森症;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英文简称为PD)属于一种黑质以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慢性疾病,一般发病集中在中老年人人群中,其临床症状包括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等[1]。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逐步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数量的急剧扩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采用中医药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目前已经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其在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程进展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中,笔者在综合多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释,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认识
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所形成的病因及其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认为该病是由风气内动所致,同时该病以虚实相杂者居多。还有人认为本病是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者是由风火夹痰、互阻络道所致。有关学者根据本病的致病原因将本病分为了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虚风内动型等[3]。
2 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
2.1 滋补肝肾法帕金森病在临床一般以肝肾阴虚者居多,而这种类型的帕金森病通常还是其他类型帕金森症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基础,所以在临床上多应用滋补肝肾法针对患者的肝肾阴虚之症来治疗帕金森病,目前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也较广泛[4]。孙家贺[5]在其临床研究中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为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滋补肝肾的治疗方法。应用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白芍、何首乌、当归、升麻各10 g,五味子、黄精、龟板各15 g,开水煎服每日分两剂服用,连续维持服用治疗10 d。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发现,其中显效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临床显效率达90%,证实该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陆征宇等[6]认为,在肝得到阴血滋养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肝脏的正常功能,反之在阴血亏虚而不能养肝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出现肌强直以及震颤等临床症状。所以他们认为在临床中,肝肾阴虚型帕金森患者应采用滋养肝肾熄风为主的治疗方法,具体处方如下:生地黄20 g,当归、沙参、麦冬、白芍、枸杞子、天麻、钩藤各10 g,全蝎、蜈蚣各5 g。应用本药方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辨证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进一步证实了该方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实际效果。贾玉勤等[7]在其临床研究中以益肾消颤汤(该药方主要包括菟丝子、何首乌、山茱萸、淫羊霍等中成药)对3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属于“颤证”、“振掉”等。西医治疗本病虽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但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多。祖国传统医学对颤证的认识自古有之,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疗效显著,且可延缓病情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帕金森的治疗近况总结归纳,为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帕金森病;颤证;中医
帕金森病(PD)又称为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的病理改变。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稍大于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1]。其病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称本病为“颤证”、“颤震”、“振掉”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古代医家对治疗本疾患有着独到的经验,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多与肺、肝、脾、肾相关[2]。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延缓病情发展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本文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肝肾阴虚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阐明了风邪侵及人体为标,肝肾亏虚是本。孙一奎《赤水玄珠》言:“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阐明气血亏虚,筋失濡养而发病。陈建宗,黄晨[3]等认为本病常见于中老年,进入中老年后肾精逐渐亏虚,加上调养不当,久病耗气,使更加匮乏,肝肾同源,终致肝肾俱亏的病机关键。胡玉英[4]认为该病多因摄养失调,肾精暗耗,而致肝肾俱亏,髓海失充,神机失养,经脉肢体失主而发本病。
1.2 气血两虚
韩景献[5]认为本病责之年老体弱,久病耗气,气虚则血无以生,故血虚,血虚则生风,而致震颤。徐金辉,伦九红[6]等认为本病在老年时期发病率高,责之其年老病多,久病内竭气血,气血虚少筋脉失养,终则虚风内动而得之。陈梦云,刘毅[7]提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故中年以后气血衰半,气主温煦,血主濡润,气血两虚,四末不荣,经脉失养发为本病。赵冠英[8]认为本病常见老年,年老则气血虚,一则脏腑气血阴液不足,筋脉失养,一则阴虚不能敛阳,阳亢而化风,故发本病。
1.3 阳气虚衰
赵杨[9]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阳气虚衰有关,其中尤以肾阳虚关系更为密切。《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虚衰,失于温煦,筋脉失养而致头摇肢颤,筋脉拘挛。李彬,冯毅[10]认为该病是由于阳气虚衰,肢体失于温煦而致。患者从中年到老年,体内肾精由亢盛逐渐衰减,阴损及阳,阳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肉而致。孟毅,曹建春[11]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阳衰是起病之源,阳气渐衰,阴气渐盛,该病多为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所致。
1.4 肝风内动
张金生[12]教授认为进入老年后,身体肾精虚损,髓海衰减。因精血互生,“风气通于肝”、“风盛则动”,肝体阴而用阳,风阳主动,肝阴的充足需要肾水的滋养,若肾水不足以滋肝阴,致肝阴亏少,不能涵养肝木,阳无以制,阳亢化风,风动则颤。马云枝[13]教授认为颤证其病位在筋脉,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久病之人肝脾肾气渐亏,肝肾亏虚则水不涵木,引动肝风。王亚丽[14]认为该病本在肾精亏虚,标以肝风内动。肝在体合筋,肝脏气血充盈,筋膜得肝脏气血濡养,则筋强体健,肝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而生风,风胜则动,故发本病。
2 辩证治疗
陈宏志,李静蔚[15]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现代医案文献的统计分析,总结现代医案中帕金森病的基本证候为5种: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痰热动风证。李如奎教授[16]认为该病的治疗应首重肝风,从毒论治,兼顾补虚。治疗过程中要顾护胃气,强健脾气,强调胃气禀盛是人体健康之源,多用调护脾胃的药物,以助气血生化直达病所。病久多夹郁,治疗当辅以理气疏肝之品。结合多年经验创制以滋肾补肝、养阴止颤、疏肝理气、清热泄火的止颤汤。沈宝藩教授[17]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可分为、痰瘀互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五型。治则以平熄内风、祛瘀化痰通络法贯穿始终。分别是清热化痰、熄风止痉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健脾化痰、熄风通络,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滋补肝肾、熄风通络,方用大补阴丸加减;益气养血、熄风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王亚丽[14]教授治疗上注重平肝熄风,补肾益精。巧用因时制宜,症状为著者以平熄肝风为主,用药上柔肝与镇肝并行,颤动症状缓解后则以益肾填精为主,以滋补药与输布药并重,同時少佐活血解毒之品来清痰浊化瘀毒,清利与补益并行,以清利脑窍。
3 展望
帕金森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疾病之一。西药治疗虽见效快,但长期服用副作用不可避免。现代中医治疗虽取得令人可喜的临床疗效,但近期治疗效果欠佳,且中医的证型复杂多变,辩证准确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前提,也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临床疗效。因此当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联合用药,方能展现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2] 田亚振,张静,田永辉.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146-148.
[3] 陈建宗,黄晨,李晓苗,奚淑芳.培补肝肾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及实践[J].中国医药学报,2004,(11):687-688.[4] 莫海珍,胡玉英,梁慧荟,等.益肾调肝解郁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35(1):11-14.
[5] 刘阿庆,成海燕,尚磊,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帕金森病验案[J].光明中医,2012,27(1):100-101.
[6] 徐金辉,伦九红,徐月秀,等.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影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82-83.
[7] 陈梦云,刘毅.止颤颗粒对气血两虚型早中期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5,16(12):289-293.
[8] 李军艳.赵冠英教授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2009.1-102.
[9] 韦楚楚,冯榆,陈畅,等.赵杨温肾养肝法治疗帕金森病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6):822-823.
[10] 李彬,冯毅.真武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1):73-74.
[11] 孟毅,曹建春.从阳微阴盛论治帕金森病[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65-68.
[12] 杨帅,李先晓,何勇,等.张金生教授运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81-83.
[13] 杨泽锋,罗伟贤.马云枝治疗帕金森病医案4则[J].新中医,2017,49(5):180-182.
[14] 胡龙涛,王亚丽.王亚丽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00-2101.
[15] 陈宏志,李静蔚,何建成.基于临床病案文献的帕金森病中医基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