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目前,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例如,一些中药提取物能够降低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运动障碍表现,减轻其脑部多巴胺系统的损伤。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线粒体损伤,保护神经细胞免受帕金森病相关病理过程的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一些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颤动、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还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症状。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中医药也可以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协同作用。

例如,有研究发现,中药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用能够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减轻其副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增加多巴胺受体数量,从而提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疗效。

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除了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一些中药还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障碍,改善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仍处于实验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的治疗途径和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解析。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实验性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包括对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治疗研究等方面。

然而,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完善其临床应用和治疗机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震颤、肌肉僵硬等症状。

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现有疗效仅能缓解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和耐受性问题。

因此,人们对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和可能性越来越感兴趣。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抗凋亡等方式发挥作用。

一些中药组方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显示出减轻帕金森病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

例如,参宁片是一种中草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人参总皂苷和蛇床子总黄酮等。

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参宁片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异常,减少多巴胺细胞的凋亡,并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黄连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小鼠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示踪物的合成和释放。

此外,丹参、红景天、当归等许多中草药也被证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除了中药组方,一些单一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也显示出对帕金森病有治疗潜力。

例如,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

此外,钩藤素是一种从钩藤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胆碱酯酶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钩藤素可以减轻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症状,并恢复多巴胺的水平。

虽然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

目前,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也较少。

同时,中药组方的复杂性和药物安全性问题也需要重视。

总体而言,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存在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并加强临床试验和系统评价研究,以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证据,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西药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存在许多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寻找一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案,该领域的实验性研究进展如下:
第一,基于中药汤剂的治疗。

柴胡桂枝汤是一种常用于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中药汤剂。

有研究表明,该汤剂可以增加患者神经递质分泌,减轻运动障碍和相关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肌肉僵硬等不适症状。

黄连素是一种中草药多酚化合物,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已有研究发现,黄连素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保护作用非常显著,可以减轻肌肉僵硬和震颤等典型症状,并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并减轻兴奋性的不适感。

针灸经过长期的实验性研究,已被证实可以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典型症状,如肌肉僵硬和颤动。

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体验非常满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增加患者的血液循环,以及人体排泄代谢的功能,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筋膜按摩可以显著缓解肌肉僵硬和震颤等症状,并促进患者身体的自然愈合、调节,最终获得疾病缓解和痊愈的效果。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在对帕金森病和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在分别讨论了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现状、主要方法、药物机制、临床应用和前景展望。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潜力、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未来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和完善。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药、神经系统疾病、实验研究、中药、药物机制、临床应用、前景展望、潜力、患者、重要意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会导致运动障碍和其他智能功能障碍。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失调和平衡问题。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和神经化学变化等。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尚无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现有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因此急需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1.2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标本兼治等。

中医药认为神经系统疾病多因气血阴阳失调所致,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药疗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改善症状等方面。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篇一摘要:本文对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结合了当前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帕金森病中医治疗的证候分类与机理探讨,以期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一、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为主,包括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逐渐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重要方向。

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帕金森病的证候分类主要包括肝风内动、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等。

其中,肝风内动型主要表现为震颤、头晕、烦躁不安等;肝肾阴虚型则以肢体无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为主;气血亏虚型则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自汗等为主要表现。

这些证候分类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也为进一步研究其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三、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研究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对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表明,不同证候的帕金森病患者,其体内神经递质、神经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等存在差异。

例如,肝风内动型患者多伴有脑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而肝肾阴虚型患者则可能存在神经元退行性变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等病理改变。

这些研究为揭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研究方法及成果在研究方法上,现代医学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脑脊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相关指标,以及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进一步明确了不同证候的病理生理特点。

同时,临床实践也证实了中医药在改善帕金森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五、展望与总结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优势将更加凸显。

通过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方案。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中医的“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传统理论。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中风”范畴,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滞血瘀”、“肝风内动”等因素有关。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思路是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调和气血。

根据中医的治疗理论,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中药治疗主要包括中成药和中草药两种形式。

中成药主要是以传统中药复方为基础,经过提炼和加工制成片剂、颗粒或胶囊等剂型。

中草药则是以天然植物为原料,通过实验室加工制成颗粒或丸剂。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包括逍遥丸、清热消痰颗粒、益气养阴口服液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可以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性研究进展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中,有一些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以下分别介绍几项相关的实验性研究成果。

1.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有研究表明,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成药如逍遥丸等,以及一些中草药如山药等,均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尽管这些临床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其疗效,但是这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 中医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发现,一些中医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具有改善作用。

例如一些中草药如当归、川芎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作用,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功能,减轻病理性损伤。

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临床疗效。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运动障碍,如震颤、肢体僵硬和运动迟缓等。

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常常被用于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实验性研究也在探索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的概述。

一、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涉及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元损害等具有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提取物或化合物如白芍、丹参和黄芪等具有保护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可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过程和症状。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炎作用研究炎症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黄芪中的黄芪苷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和相关症状。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抗氧化作用研究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如黄连和当归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所导致的细胞损伤和病理过程。

四、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作用研究α-突触核糖核酸是帕金森病患者脑内的异常聚集物,与病理进展和神经元损伤等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一些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如黄芪苷和当归中的半合成萜类成分可以抑制α-突触核糖核酸的形成和聚集,有望成为帕金森病的治疗靶点。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仍处于实验性阶段,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虽然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结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也需要针对个体的病情进行调整和个体化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希望通过更多的实验研究,揭示中医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帕金森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药复方
治疗帕金森病所用的成方涉及约50余种。比较集中的有大定风珠,天 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定振丸,八珍汤,六味地黄丸, 大补阴丸,地黄饮子,人参养荣丸,左归丸、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 汤,补阳还五汤,温胆汤,导痰汤等。
大定风珠:能提高美多芭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总有效率。
天麻钩藤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抗 氧化应激,升高Bcl-2,抑制Bax激活。
帕金森病名人
阿里
巴金
邓小平
帕金森病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全人群患病率约为0.3%,将近一半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国,随 年龄增加,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 以 互 相 讨 论下, 但要小 声点
帕金森病相关指南、共识
2006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一版) 2009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 2011年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帕金森病指南 2012年加拿大帕金森病指南、中国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专家共识 2013年欧洲神经科学协会联盟帕金森病的诊断建议 2014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2015年国际运动障碍协会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 2016年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术后程控中 国专家共识
中医溯源及对病因 病机的认识
中医史话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历代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 “振掉”、“振栗”、“颤振”、“颤抖”、“手颤”、“足颤”、“身震 摇”、“虚颤”、“痉病”、“肝风”等相关描述。
秦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五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 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失;腰者,肾之府,转摇 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楼附,筋将惫矣;骨者, 健之府,不能久立,引将振掉,骨将惫失”。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一、帕金森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逐渐恶化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引起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的运动功能逐渐减退,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约有600万人患有帕金森病,其中大部分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

二、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但病理学研究表明,神经元的损伤、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因素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现有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会出现较严重的副作用,如肌肉失调等,而手术治疗又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和费用支持。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手段。

1.药膳治疗中药药膳治疗帕金森病在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

一些中药材,如黑枸杞子、五味子、枸杞子等,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症、神经保护等特殊功效。

使用这些中药材制成药膳,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再生和改善循环等方面对帕金森病患者产生治疗作用。

2.中药提取物治疗一些中药提取物也被广泛研究,如罗汉果、九里香、黄芪等,已被证明可以抑制炎症、减轻氧化应激、促进神经 regeneration,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罗汉果提取物LSE能减轻非经典列维体型的帕金森病大鼠也被证明通过上调抗氧化剂和调节细胞死亡通路等作用促进补救神经保护。

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神经活动,从而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并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疼痛、促进精神放松等方面产生治疗作用。

三、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发展方向目前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仅有一些实验室和动物模型的结果。

因此,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1.中草药筛选现有的中草药材中,仅有一小部分被证明对帕金森病有治疗作用。

未来研究应该对更多大量的中草药筛选出具有良好效果的药物进一步研究。

2.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药的治疗作用仍不清楚,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中药的作用机制,以便了解它们如何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化和氧化应激。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篇一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帕金森病在中医领域中的证候表现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通过综合文献分析,系统总结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辨证施治及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

中医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帕金森病在中医领域的证候表现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研究1. 证候分类中医将帕金森病归属于“颤证”范畴,其证候分类主要包括肝风内动型、气血亏虚型、痰瘀阻络型等。

其中,肝风内动型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肌肉强直等症状;气血亏虚型则以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痰瘀阻络型则以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为特点。

2. 证候特点中医在诊断帕金森病时,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舌脉等综合信息,进行证候的判断。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证候特点,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证候类型可能发生变化。

三、帕金森病中医物质基础研究1. 神经递质研究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与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如多巴胺、乙酰胆碱等。

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多巴胺系统功能障碍,而中药治疗可调节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患者症状。

2. 氧化应激研究氧化应激在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而抗氧化应激治疗可有效缓解病情。

研究表明,某些中药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四、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帕金森病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中药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中医非药物治疗中医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运动障碍、肌肉僵硬和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优势,通过研究其证候及其物质基础,可以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就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研究1. 证候分类中医将帕金森病归为“颤证”、“震颤”等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肝风内动型、气血两虚型、肾精不足型等证候类型。

其中,肝风内动型主要表现为震颤、肌肉僵硬、头晕等;气血两虚型则表现为疲乏无力、言语不清、情绪低落等;肾精不足型则以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为主要表现。

2. 证候特点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风内动型患者多伴有肝郁气滞,肾精不足型患者则多伴有肾阳虚衰。

此外,气血两虚型患者常伴有脾胃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这些证候特点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帕金森病中医物质基础研究1. 神经递质研究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

中医认为,多巴胺的减少与肝肾阴虚有关。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肝肾阴虚的中药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多巴胺水平,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物质基础。

2. 神经保护作用研究中医治疗帕金森病不仅着眼于改善症状,更注重保护神经元、延缓病情进展。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作用,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促进神经元修复。

这些中药主要包括黄芪、枸杞、熟地黄等。

四、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为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法不够规范等。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谷氨酸酸、GABA、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功能,从而恢复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

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脑内的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减少所导致。

这种疾病会引发肌肉僵硬、震颤、平衡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目前的药物治疗可以减缓病情,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副作用。

因此,研究发现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的药理作用许多中药被广泛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其中一些中药通过影响多巴胺系统,增加多巴胺水平,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例如,某些补益中药可以提高脑内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减少多巴胺的代谢,从而增加多巴胺水平。

此外,一些中药还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可以减少因帕金森病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二、中药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种中药可以显著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和不良反应。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中药与常规药物组合治疗可以降低用药剂量,减轻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具有潜在的优势。

三、中药对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中药对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某种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和细胞凋亡途径来保护多巴胺神经元。

此外,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减轻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

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药对帕金森病起效的分子机制,为中药改善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论中药作为一种非常规治疗方法,在帕金森病的调节作用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如增加多巴胺水平、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等,对帕金森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揭示了中药对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

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

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

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针灸推拿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PD)病因病机古人历代均有论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对PD病因病机的认知基本源于《内经》,《医宗己任编战振》:大抵气血俱虚,不能养荣筋骨,故为之振摇不能主持也;《医宗必读》云:然木即无虚,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养,血不足奇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本赖以荣;《赤水玄珠》把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命名为颤振症,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医碥颤振》云:颤,摇也,振,战动也,亦风火摇撼之象,由水虚而言,风木盛则脾土虚,脾为四肢之本,四肢乃脾之末,故曰风末疾。

风火盛而脾虚,则不能行其津液,而痰湿亦停聚,当兼祛痰.现代医家对此病病因病机也有大量论述,然总而言之,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可归纳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同时挟风、火、痰、瘀,诸症皆发。

PD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中医药治疗主要采取病证结合、中西结合、辨证论治、方药随症加减及针灸推拿辅助治疗等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显示了中医药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PD的独特优势,本文拟就中医药治疗PD的研究作一概述。

1 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PD以辨证分型论治占主要地位。

现代各医家针对各个分型有不同的治疗思路。

王德刚等[1]用补肾养肝熄风方药(熟地、生地、白芍、钩藤等)治疗肝肾阴虚型PD,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减少左旋多巴剂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病1号方为雒教授治疗PD系列验方之一[2],源于《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乌梅丸,其以乌梅为君药,重在补肝养肝柔筋,立足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及整体观念,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赵虹等[3]用补肾养肝方药(肉苁蓉、熟地、山茱萸、当归、白芍、巴戟天等)治疗肝肾阴虚型PD,发现该方可减慢患者PD的RS评分的上升速度,改善肝肾阴虚症状,并减少每日左旋多巴用量。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关注和接受。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是“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联系各个身体部位,调节气血运行。

而帕金森病则被认为是由于肝肾虚弱、气血不畅所致。

因此,通过针灸手法刺激具有特定疗效的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帕金森病的目的。

二、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运动障碍中的应用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

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运动功能。

例如,通过刺激“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以缓解肢体僵硬和震颤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供应,从而改善运动缓慢的情况。

三、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非运动障碍中的应用除了运动障碍外,帕金森病还常伴随着非运动障碍,如睡眠障碍、精神行为症状等。

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这些非运动障碍。

例如,通过刺激“太冲”、“百会”等穴位,可以缓解睡眠障碍。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情绪,缓解抑郁症状,改善精神行为问题。

四、针灸治疗在帕金森病全身症状中的应用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往往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消化系统问题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整体平衡,改善这些全身症状。

例如,通过刺激“关元”、“脾俞”等穴位,可以增加机体能量,提高食欲。

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问题。

五、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临床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主要体现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

而对于疾病的根本治疗和病情的长期控制,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患者常常会出现行动不便、失眠、抑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因其缓解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等优点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引起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在实验研究方面,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较为广泛,本文将对其中的主要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生物钟节律、改善皮肤感知和运动功能等多方面发挥治疗作用,下面对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

1. 针灸对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障碍,增加步态速度、提高步态对称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针灸还可以促进运动、平衡、姿态控制等方面的改善。

针灸还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障碍,如抑郁、失眠等问题。

针灸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3. 针灸对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帕金森病患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可以通过抑制β-淀粉样蛋白的合成、调节胶质细胞极化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草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研究。

中草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多种神经递质的水平以及改善线粒体功能等细胞机制,改善帕金森病相关的症状和生物指标。

1. 补肾中药补肾中药在中医治疗帕金森病方面应用广泛,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提高多巴胺水平、改善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柿蒂能够抑制多巴胺氧化酶,从而提高多巴胺水平,达到减轻帕金森病症状的作用。

此外,秦艽可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自由基水平等方面,减轻帕金森病的症状。

2. 清热解毒中药清热解毒中药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也具有潜在的作用。

研究表明,异黄酮是清热解毒中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可以通过改善铁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坏死等方面发挥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震颤、肌肉僵硬、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目前,虽然现代医学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疾病的完全治愈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下面将介绍目前的实验性研究进展。

一、中药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1. 板蓝根的抗氧化作用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是氧化应激的损害,导致细胞损伤和神经元的死亡。

实验研究发现,板蓝根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元的伤害,从而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

2. 高丽参的抗炎作用帕金森病的病理特点是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的丧失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高丽参是一种常用中药,具有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高丽参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对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害,有望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在药物。

3. 当归补血作用中药当归被认为具有补血作用,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贫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实验研究发现,当归可以促进红细胞生成和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贫血状况。

1. 针刺穴位对多巴胺系统的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刺特定穴位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的发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炎症状况。

三、中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结合尽管中医药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性研究进展,但是要想将中医药应用于临床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证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代医学的进展也为中医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技术、针灸的配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都有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平衡和协调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帕金森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中医药对帕金森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帕金森病多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风痰瘀阻等因素有关。

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和经络的失调。

在治疗方法上,中药方剂的应用是重要的一环。

一些经典方剂经过加减化裁,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例如,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震颤为主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补阳还五汤则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要功效,适用于气血亏虚、脉络瘀阻型的患者,能改善其运动迟缓、肌肉僵直等症状。

除了传统方剂,一些自拟方也在临床实践中崭露头角。

这些自拟方通常是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对帕金森病的独特认识而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

比如,有的自拟方重在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有的侧重于化痰祛瘀、通络开窍。

中药的单体成分研究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

例如,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能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产生积极影响;天麻素能够镇静、抗惊厥,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症状可能有一定的减轻作用。

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等。

电针、艾灸等不同的针灸方法也被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的推拿按摩手法能够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缓解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直和运动障碍有一定的帮助。

此外,中药外治法如中药熏蒸、中药敷贴等,也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过程中,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范文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中医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帕金森病中医证候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研究1. 传统证候分类中医认为帕金森病属于“颤证”、“痹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

传统上,根据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将其分为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气血亏虚等证候类型。

其中,肝风内动型以震颤、痉挛为主要表现;痰瘀阻络型以肢体麻木、活动不灵为主要表现;气血亏虚型以疲乏无力、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

2. 现代研究进展现代研究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病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证候的分类和特点。

研究发现,不同证候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症状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一些学者还通过现代检测手段,如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等,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功能和结构进行了研究,为中医证候的分类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三、帕金森病中医物质基础研究1. 中药研究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物质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

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枸杞、熟地黄、当归、白芍等具有滋补肝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此外,一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等也具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等作用,为中药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2. 针灸研究针灸是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近年来,一些学者还通过神经生理学和影像学等技术手段,对针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中医属于“颤证”、“振掉”等。

西医治疗本病虽已有190多年的历史,但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多。

祖国传统医学对颤证的认识自古有之,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疗效显著,且可延缓病情进展。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治疗帕金森的治疗近况总结归纳,为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帕金森病;颤证;中医
帕金森病(PD)又称为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以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为主要的病理改变。

由此而引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发病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患病率稍大于女性。

临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1]。

其病情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称本病为“颤证”、“颤震”、“振掉”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古代医家对治疗本疾患有着独到的经验,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脑,多与肺、肝、脾、肾相关[2]。

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延缓病情发展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

本文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肝肾阴虚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阐明了风邪侵及人体为标,肝肾亏虚是本。

孙一奎《赤水玄珠》言:“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阐明气血亏虚,筋失濡养而发病。

陈建宗,黄晨[3]等认为本病常见于中老年,进入中老年后肾精逐渐亏虚,加上调养不当,久病耗气,使更加匮乏,肝肾同源,终致肝肾俱亏的病机关键。

胡玉英[4]认为该病多因摄养失调,肾精暗耗,而致肝肾俱亏,髓海失充,神机失养,经脉肢体失主而发本病。

1.2 气血两虚
韩景献[5]认为本病责之年老体弱,久病耗气,气虚则血无以生,故血虚,血虚则生风,而致震颤。

徐金辉,伦九红[6]等认为本病在老年时期发病率高,责之其年老病多,久病内竭气血,气血虚少筋脉失养,终则虚风内动而得之。

陈梦云,刘毅[7]提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

故中年以后气血衰半,气主温煦,血主濡润,气血两虚,四末不荣,经脉失养发为本病。

赵冠英[8]认为本病常见老年,年老则气血虚,一则脏腑气血阴液不足,筋脉失养,一则阴虚不能敛阳,阳亢而化风,故发本病。

1.3 阳气虚衰
赵杨[9]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阳气虚衰有关,其中尤以肾阳虚关系更为密切。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虚衰,失于温煦,筋脉失养而致头摇肢颤,筋脉拘挛。

李彬,冯毅[10]认为该病是由于阳气虚衰,肢体失于温煦而致。

患者从中年到老年,体内肾精由亢盛逐渐衰减,阴损及阳,阳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肉而致。

孟毅,曹建春[11]认为阳气为生命之根,阳衰是起病之源,阳气渐衰,阴气渐盛,该病多为阳气虚弱,阴寒内盛所致。

1.4 肝风内动
张金生[12]教授认为进入老年后,身体肾精虚损,髓海衰减。

因精血互生,“风气通于肝”、“风盛则动”,肝体阴而用阳,风阳主动,肝阴的充足需要肾水的滋养,若肾水不足以滋肝阴,致肝阴亏少,不能涵养肝木,阳无以制,阳亢化风,风动则颤。

马云枝[13]教授认为颤证其病位在筋脉,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久病之人肝脾肾气渐亏,肝肾亏虚则水不涵木,引动肝风。

王亚丽[14]认为该病本在肾精亏虚,标以肝风内动。

肝在体合筋,肝脏气血充盈,筋膜得肝脏气血濡养,则筋强体健,肝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而生风,风胜则动,故发本病。

2 辩证治疗
陈宏志,李静蔚[15]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现代医案文献的统计分析,总结现代医案中帕金森病的基本证候为5种: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痰热动风证。

李如奎教授[16]认为该病的治疗应首重肝风,从毒论治,兼顾补虚。

治疗过程中要顾护胃气,强健脾气,强调胃气禀盛是人体健康之源,多用调护脾胃的药物,以助气血生化直达病所。

病久多夹郁,治疗当辅以理气疏肝之品。

结合多年经验创制以滋肾补肝、养阴止颤、疏肝理气、清热泄火的止颤汤。

沈宝藩教授[17]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可分为、痰瘀互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五型。

治则以平熄内风、祛瘀化痰通络法贯穿始终。

分别是清热化痰、熄风止痉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健脾化痰、熄风通络,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滋补肝肾、熄风通络,方用大补阴丸加减;益气养血、熄风通络,方用八珍汤加减。

王亚丽[14]教授治疗上注重平肝熄风,补肾益精。

巧用因时制宜,症状为著者以平熄肝风为主,用药上柔肝与镇肝并行,颤动症状缓解后则以益肾填精为主,以滋补药与输布药并重,同時少佐活血解毒之品来清痰浊化瘀毒,清利与补益并行,以清利脑窍。

3 展望
帕金森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疑难疾病之一。

西药治疗虽见效快,但长期服用副作用不可避免。

现代中医治疗虽取得令人可喜的临床疗效,但近期治疗效果欠佳,且中医的证型复杂多变,辩证准确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前提,也会直接影响到治疗的临床疗效。

因此当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联合用药,方能展现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2] 田亚振,张静,田永辉.帕金森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9):146-148.
[3] 陈建宗,黄晨,李晓苗,奚淑芳.培补肝肾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思路及实践[J].中国医药学报,2004,(11):687-688.[4] 莫海珍,胡玉英,梁慧荟,等.益肾调肝解郁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35(1):11-14.
[5] 刘阿庆,成海燕,尚磊,等.“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帕金森病验案[J].光明中医,2012,27(1):100-101.
[6] 徐金辉,伦九红,徐月秀,等.益气补血法对气血两虚型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的影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82-83.
[7] 陈梦云,刘毅.止颤颗粒对气血两虚型早中期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杂志,2015,16(12):289-293.
[8] 李军艳.赵冠英教授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2009.1-102.
[9] 韦楚楚,冯榆,陈畅,等.赵杨温肾养肝法治疗帕金森病探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6):822-823.
[10] 李彬,冯毅.真武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1):73-74.
[11] 孟毅,曹建春.从阳微阴盛论治帕金森病[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65-68.
[12] 杨帅,李先晓,何勇,等.张金生教授运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81-83.
[13] 杨泽锋,罗伟贤.马云枝治疗帕金森病医案4则[J].新中医,2017,49(5):180-182.
[14] 胡龙涛,王亚丽.王亚丽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00-2101.
[15] 陈宏志,李静蔚,何建成.基于临床病案文献的帕金森病中医基本证
候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8):3216-3219.
[16] 张凌凌,李如奎,李文涛.李如奎教授诊治帕金森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02):1-3.
[17] 王格林,刘扬.沈宝藩教授证治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J].新疆中医药,2012,30(02):48-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