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认知流派与人格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人格的六个流派: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
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很大作用。
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
生物学家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
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因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
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他们对人类的动机的描述。
弗洛伊德个人那句性和攻击来描述人的动机而阿德勒认为只有一种动机推动人们,他们称之为寻求优越感,其他的所有动机都可以归入其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寻求优越感始于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从出生就有着深刻的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被认为源于虚弱和无助的儿童需要依赖更年长,更强壮的人承认才能生存。
从儿童意识到他们很弱小这一刻起,就开始用一生的努力去战胜他们的自卑感。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他把这样划分称为解剖模型。
意识指的是人们正觉察的想法。
但意识处理的信息只占很小的比例。
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轻而易举的调集无数想法到意识中。
例如,你早餐吃了什么?你三年级的老师是谁?你上周六晚上做了什么?这些大量的可现信息构成前意识。
但意识和前意识的内容只是构成思维的冰山一角。
我们内心主体位于无意识当中。
这里的内容无法直接接触(除非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然而无意识的内容决定了人的日常行为。
无意识对变态行为的影响很大。
他发现解剖模型在描述人格上有局限。
于是有创立了结构模型,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认为组成人格的各部分经常发生冲突。
人出生时只有一个人格结构,即本我。
这是人的自私部分,只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
本我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
六种人格流派分析自己的人格讲解学习
六种人格流派分析自己的人格系类:姓名:学号:班级:科目:我对六大人格流派认知这学期,我与同学一起选修了《人格心理学》这门课,起初,我们抱着玩的心态去上这么课,以为就是打酱油,但当我开始上这么课后,我发现我的想发错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开始对人格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门课也充满了趣味,让我流连其中,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皮毛,让我影响最深刻的、最感兴趣的是人格心理学的六个流派。
下面及是六个流派,和我对这些流派的认知。
一、精神分析流派1)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我个人能够将自己进行分析的比较好的应该说是防御机制。
2)压抑在我理解为主动性的自我控制,这种控制为通常针对我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撒谎。
坦白的讲,我不是一个绝对诚实的人,至少我认为我悠闲的走在一条路上突然有人问我在做什么,我不会浪费这难得的清闲而去跟一个不感兴趣人瞎扯太多。
另一方面,我认为压抑也是自我、本我、超我的互相交手的方式。
自我对于意识的控制也许就是压抑着本我,当这种压抑处于绝对状态的时候我想就是超我状态的存在。
3)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小时候吃不到什么好东西,理论上讲应该是我在口唇期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从小我养成的吃东西快的习惯。
有好吃的时候就会狼吞虎咽。
在初中的时候家中变故,我的生活环境缺少了来自大人们的关心,于是我变得沉默寡言,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人,并且对于朋友的态度特别敏感,对于别人的失信通常会非常在意。
二、特质流派4)特质流派的特征是喜欢将人格分为各个特质维度,特质是构成人格的最小单位,是激发与指导个体的各种反应的恒常的心理结构。
个性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个性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
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
如林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都属于中心特质。
人格心理学06:认知流派
REBT告诉来访者:
他们经历的不幸的生活事件并不是 自然引起他们的痛苦的,尽管这些 事件会有一定影响; 痛苦的情绪和自我挫败行为主要是 由他们关于不幸事件的扭曲的推论 和非理性信念所产生和维持的; 放弃非理性信念而代之以更合理的 观念会帮助他们减轻或克服不良的 生理心理症状,并使他们的行为更 加健康和有建设性。
• 6、个人化。指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 不幸承担责任。将一切不幸、事故 或别人生病均归因于自己的过失, 引咎自责。如父母吵架,认为是因 为自己不乖或花费太大而导致。
认知曲解的类型
• 7、选择性消极注视。指选择一个消极的细 节,并且总是记住这个细节,而忽略其他 方面,以致觉得整个情境都染上了消极的 色彩。如某次聚会中自己讲了几句不得体 的话,于是对这几句话念念不忘,甚至想 到朋友们可能要为此与他决裂。而实际上, 根本没有人真正在意这几句话,大家觉得 相聚甚欢。
观察与实验
(二)个人建构
• 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 构称作个人建构。
• 建构是两极的。 • 我们把有关的事物在我们的建
构中以“不是……就是……” 形式加以区分。 • 当我们用了最初的两极建构以 后,我们还会用其他的两极建 构决定以外的部分。
(二)个人建构
• 行为(人格)的差异主要源自 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不同。
三个主要的IB
1. “我绝对必须要表现优秀或者赢得 重要他人的爱或认可,否则我就是 一个无能、无价值的人。”
2. “其他人在任何条件、任何时间都 必须对我好,并公平地对待我,否 则就是可恶、可怕的人!”
3. “所有我生活的条件绝对必须是舒 适、安全和有益的,否则这个世界 就是可恶的,我无法忍受它。”
• 理论创建的根源:临床实践发现— 任何使患者本人对自己和自己的问 题的看法有改变的东西,都会使患 者的病情有所好转。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认知流派
RET的实施:
1、实施步骤: ①识别非理性信念,弄清非理性信念与情绪困扰的关系; ②确立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负责的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③改变不合理思维,放弃非理性信念; ④学习合理信念,并内化为新的自我语言。
(8)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无法找到一个完善的方法,则很糟糕。正确的观念是:一个理性的人当遇到难题,他首先去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从中找出一个较实际及可行的,他知道世界上没有最完美的解决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非理性信念以及对应的正确的理性观念是:
(1)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正确的观念是:人不一定需要被爱,他会让自己去表达爱,成为可爱的人,追求积极和富有创造力的人生。
(2)个人应该在各方面,最低限度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能胜任,才会被视为有价值的人。 正确的观念是:一个理性的人,会凡事尽力而为,但不计较成败得失,只享受那尽力而为的过程,他之所以尽力而为,不为取悦别人,也不为超越他人,只求向自己交代,也能接纳自己所犯的错误。
(3)有些人是卑劣的,为了他们的恶行,他们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处罚。正确的观念是: ①一个理性的人不会因人们所犯的错误而批评或责备他们,了解到人犯错主要是出于他们的愚昧,无知或情绪困扰,他会尝试接纳和帮助他们。②当他认为别人犯了错的时候,他会尝试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为何他们会犯错;他也会尝试去阻止他们继续犯错,如不成功,他会对自己说:“他继续犯错,真是可惜,但从我的观点来看,这不是什么大灾难!”
2、领悟内容: ①情绪障碍不是由外界事件直接引起,而是自己非理性信念所致; ②目前的情绪障碍是因为自己仍在沿用过去的非理性信念; ③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情绪障碍才能消除。
《人格心理学》_第六章认知人格理论
评价
•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的
乐观;
•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人 类对自己的命运是自由选择的。
醒,加工与抑郁相联系的信息。
三、认知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和改变错误的信息系统; • 错误的思维的建立在:不合理的态度、不当的归
因,不良的问题解决发生,拘泥一些规则,不知 道灵活变通,无法分辨个人的想象(或者期望) 与既存现实之间的差异。
• 改变信念、态度和习惯性思维的方式。 • 1、找出偏执的思想;2、分析其错误所在;错误
• 一、含义 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自主调节行为使 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抑制冲
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
计划,采取适应于社会情景的行为方式;选择与 维持,约束与调整。
• 学习自我控制 学生按照社会要求和自身的观念 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整的能力。
•
自我控制
意志
• 主我
客我
• 特点 1、过程变量 以什么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 2、普遍性 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 性;4、中性 没有好坏之分,独立性强热感自主 性高,但是社会敏感性低;5、固定性与灵活性。
(二)心理分化
•
分化
•
自我-
心理机能 神经生理
• 非我的分裂
分裂
分裂
• 认知改 有限的人际 有组织 特殊化 大脑半球 • 组技能 的交往技能 的控制 的防卫 机能单侧化 •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 在这些情境中,治疗者充当配角演员。
评价
▪ 有现象主义的倾向 强调完整无缺的整体经验; ▪ 有人本主义的倾向 强调人的创造力和对个体
的乐观; ▪ 有存在主义倾向 强调未来而不是过去,假定
二、评定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的 测验
▪ (1)身体顺应测验 :被试坐在一间小的 斜屋内,要求他把身体调正。
▪ (2)棒框测验:被试坐在暗室内,面前 放着一个可以调节倾斜度的亮框,框中 心装有一个能够转动度数的亮棒,要求 被试把亮棒调到垂直。
棒框实验:如图所示:在黑屋里设可发光的棒 与框,其中棒是可以转动的,主试让被试将其调到 垂直状态。
▪ 3、让被试评价抑郁和非抑郁的形容词,然后回 忆评价过的形容词;结果具有抑郁症的人在回忆 抑郁形容词比较好。
四、可能的自我
▪ 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认知表象中认为自己是 怎样的人影响,还受到“我今后会成为怎样的 人”的认知表象的影响。
▪ 对未来的自我进行的想象-可能的自我
▪ 超过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罪犯建立起的可能的自 我就是罪犯(放牛班的春天:亡命徒)
▪ 拉理论(胡萝卜理论):荣格、阿德勒 ▪ 公驴理论(较注重自身的本性,预测生活
事件)
▪ 当个体遇到新的情景时,其产生的行为具 有CPC循环的特征。CPC是循环过程的三 个周期,即详察(Circumspection )—— 预断(Preemption)——控制(Control) 。
▪ 详察阶段:个人努力尝试许多命题建构 ,尽可能对情境做各种解释。涉及到“假 如-然而”的思考,或认知上的试误。
Hidden Pictures
人格六大流派
(七)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更多的强调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有时说,人们认为一个人出现问题,就追根其源,他的家庭不好,父母离异等等。你可能会说出很多外界原因。但是人本主义流派却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尽管外界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你,但是,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的选择权利。因此,必须对自己负责。另外,它非常强调自我实现。他把人格看作是非常积极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更多是强调自我实现,就是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他的这个理论就更积极一点。 这些不同的流派,很难说那个流派更好,更有意义。应该说各个流派都解决了人格的一个侧面。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当我们用这些不同的观点来解释一个现象时,就发现他都从不同侧面解释了人格。说到一个孩子的攻击性特别强,精神分析流派可能就要和这个孩子聊天,让这个孩子自由的联想,随意的表达。要找出他的童年生活怎样,早期体验怎样,找到根源。他要把他无意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挖出来。看是不是早期教育使他变成这样的孩子。行为主义角度来看,这个孩子在早期表现出这种攻击行为时行为时,他得到了怎样的强化。找到什么原因使它表现出这种攻击行为,这种攻击行为有怎么被强化,使得最后成为他的习惯。认知流派就会分析,它是怎样对这个情境进行归因,造成攻击性。在认知层面上,大概他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期望,对事物的结果有不同的归因。这些理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这样一件事情进行解决。产生的原因,既有意识的影响,也有无意识的影响,既有行为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内在因素,既有情感的作用,也有认知的作用,又有行为本身,行为习惯的作用,也有他自由意志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分析同一个问题时,如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那么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就深刻了。随便我们在举一个其他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特别抑郁,如果精神分析学家来与他谈话时,会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二行为主义者有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对任何一个人格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解释,都会使我们对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可能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理论表现出优势。而有些时候,几种理论结合会使问题更深刻。所以我们看到,人格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并不是说一个刺激一定会有反应,进行强化就一定有什么结果。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完整版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人格心理学论文——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
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
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
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
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
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
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
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
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知流派环工1202 王伟伟1213020203 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的产生根源可用人格的六个流派来解释,它们是精神分析学流派、物质学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及认知学流派。
任何一种主要的人格理论都可以在这六个流派中找到其位置,尽管这种归类不完全适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格的六个流派可用盲人摸象的故事解释。
那五个盲人分别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分,然后向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
摸到不同部位的人,心目中也有关于大象的不同形象。
这个故事说明,每个盲人所了解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由于真正的大象比他们摸到的东西更多,所以每个盲人说的都对,但是都不完整。
也就是说,每个流派都识别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责任感受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最后,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在人格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认知流派特别感兴趣,认知流派的相关理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无意识的实践了。
认知人格理论认为,人格差异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是凯利的认知人格理论。
一、个人建构论凯利对人格的探讨开始于对人的一个独特看法,他称之为科学人观点。
他说,人像科学家一样,能够不断提出并检验自己对世界的假设。
如同科学家试图预测并控制他们研究的对象一样,我们也都想要尽可能多地预测并控制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
如果我们不理解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不知道周围的人可能会怎么做,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为了满足我们的预测需要,我们就会做一件凯利称为模板匹配的事情。
认知流派的人格理论
依赖形容词
独立形容词
依赖组 中间组 独立组
研究二
要求被试尽快按键回答20个问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他们自己(10题) ➢ 屏幕呈现的词是否可以形容某个名人(10题)
事后要求被试自由回忆刚才呈现了哪些词
结果
3 2.5
2 1.5
1 0.5
0 描述自己
描述名人
2 人格评鉴
几个星期之后欺骗被试,让其以为参加了另 一项看上去毫不相干的研究。告诉被试将和 隔壁房间坐着的某个人见一次面,但首先他 们要了解有关这个人的信息,分成四种情况:
➢ 部分的信息是与重要且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重要但不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不熟悉且喜欢的人相像 ➢ 部分的信息是与不熟悉但不喜欢的人相像
凯利认为,个人建构是两极的
➢ “黑—白”, ➢ “善良的—丑恶的” ➢ “愉快的—悲伤的” ➢ “富有的—贫穷的”。
个人建构的个体差异
人们彼此使用的个人建构不同
A 友有好-不友好 有趣-无聊 外向-害羞
……
B 有教养-粗俗 敏感-不敏感 聪明-不聪明
……
人们彼此的个人建构的内容不同
A 乐于社交-沉默寡言
了解信息之后,要求对其印象好坏进行 评价
5 4 3 2 1 0
喜欢
重要的人 不熟悉的人
不喜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压抑的再认识
典型的压抑者经常与各种威胁性冲突和 利害关系进行搏斗,但他们总是能够设 法不让这些压力引发自己的焦虑。
研究者让被试尽量多的报告不愉快的情绪 事件,具体包括“自己”和“他人”两种 情况。结果发现:
乔治.凯利
1.1凯利(George A.Kelly, 1905—1967)
人格认知流派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人格认知流派
认知心理学家关注认知加工的普遍特征和规律,更看重不同人的共同认知加工特征;人格心理学家关注认知的个体差异
Ⅰ 个体主观经验差异
在对客观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人们的主观经验出现差异主要体现在:
●知觉风格:对相同信息加工时,总是遵循个人的偏好方式或习惯
●心理表征: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的方式存在
●解释和归因
●目标和预期
Ⅱ 个人建构论
个人建构论认为:个人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
凯利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建构进行分类:
●核心建构与外围建构
●可渗透性与非可渗透性建构
●紧缩性建构与松散建构
Ⅲ 信息加工理论
① 知觉风格:
分析型—整体型知觉风格
场独立—场依存性
② 心理表征
原型:人们利用原型,可以快速的完成判断
脚本:在某一情境中一系列被认为适当或合乎规定的行为
图式: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其中,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指的是人类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思维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多个方面。
感知是认知过程中的第一步,它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注意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刺激上,忽略其他无关刺激。
记忆是人类对于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的保存和再现。
思维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形成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
语言是认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语言,人们能够进行交流和表达。
认知过程在个体的学习、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同时,不同人的认知过程也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个体的认知风格、学习能力等。
二、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研究个体稳定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在性格上有所差异,并对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
在心理学领域,人格理论有多个不同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派和五因素模型等。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受到潜意识和童年经历的影响。
荣格提出了个体的“自我”和“自我中心”,并将人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五因素模型则将人格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等五个维度。
人格理论在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指导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人格理论也可以用于职业选择、心理评估和个人发展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对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认知过程,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而通过了解人格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有效的人际交往和合作。
总结起来,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和人格理论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人格认知流派 差异的原因
人格认知流派差异的原因以人格认知流派差异的原因为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格认知流派。
人格认知流派是指关于个体人格认知的不同理论和流派。
不同的人格认知流派对于人格认知的内容、方式和解释都存在差异。
那么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将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学科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人格认知流派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不同的理论观点。
不同的研究者或学派对于人格认知的理解和解释会有所不同。
例如,认知行为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学习和环境对于人格认知的影响,而社会认知流派则认为社会因素更加重要。
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导致了人格认知流派之间的差异。
人格认知流派的差异还可以归因于不同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研究者或学派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研究人格认知,从而导致了不同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例如,一些研究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数据,而另一些研究者则采用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会导致对于人格认知的理解和解释有所不同。
人格认知流派的差异还可以归因于不同的学科背景。
人格认知研究是跨学科的,涉及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从而导致了人格认知流派之间的差异。
例如,心理学倾向于研究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而社会学倾向于研究社会环境对于人格认知的影响。
这些不同的学科背景也会影响到人格认知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人格认知流派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不同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学科背景。
这些差异反映了对于人格认知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丰富了人格认知研究的多样性和深度。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流派之间的联系和互补,促进人格认知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
威特金简介(1916-1979) 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学士(1935)、心理 学文科硕士(1936)、心理学哲学博士 (1939),成为苛勒的助手,1940年开始研 究空间定向问题,对人们判定阈间垂直方面 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的个体差异产生浓厚兴趣。 主要著作:《经由知觉看人格》(1954)、 《心理的分化:发展研究》(1962)、《认 知方式的实质与起源》(1981)
(二)认知结构——图式
图式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 和利用信息的一种假想的认知结构。 图式帮助我们知觉到周围环境的特征。 图式提供组织、掌握信息的认知结构。 图式使我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获得有关 世界的信息,导致我们在行为方面比较 固定的个体差异。
(三)认知结构——原型
原型: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 象。 用原型考察人格的方法源自早期的认知 心理学家罗施(Rosch,1978)。 我们以自己感兴趣的类属构成独特的原 型,用不同的类属关系去区分信息。 原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
(一)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的理性情绪疗法
(二)自我指导训练
情绪A-B-C理论
认为人变得抑郁焦虑是因为错误的理由和对 非理性想法的过分依赖,称为A-B-C过程。 A(激活经验):女朋友打电话要结束关系 C(情绪结果):抑郁、内疚、愤怒 B(非理性观念):在我的生活中我应该被每 个人爱着。 Ellis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匿许多非 理性观念。
第六章 认知流派与人格
参考文献
城乡高中生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2006 (1) 从人际关系看人格——认知情感系统理论的视角 心理学探新 2006,26(1):13-17 杨慧芳,郭永玉 对中学生的人格建构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心理学报 2007(1) 青少年自我描述归类与人格维度特点 心理科学 2007(2) 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外倾性人格特质的关系 心理科学 2007 (3) 高校及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构念人格特质与岗位胜任性关系 心理 科学 2008(1) 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 心理科学进展 2008 (2) 改变“低挫折容忍度”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一位奥运运 动员的个案研究 心理学报 2008 (2) 中学生人格和认知风格与社会适应性关系 心理科学 2010(1)
(四)自我的认知表象——自我图式
自我图式:从过去经验中得到的,是对 自我的认知发现,由行为中最重要的方 面组成。它组织和指导与自我有关信息 的加工。 自我图式:姓名、性别、外部形象的特 征、与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关系特征等。 这些几乎存在每一个人的自我图式中。
(五)自我的认知表象——可能的自我
人的行为不仅受到当前认知表象中认为 自己是怎样的人影响,还受到“我们今 后会成为怎样的人”的认知表象的影响。 可能的自我: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将来可 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知表象。 可能的自我的功能:一是为将来的行为 提供激励;二是帮助我们解释自己的行 为和周围所发生事件的意义。
三、应用:认知心理治疗
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 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特征或方式。 该研究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末知觉领域 中的“新观点”运动。传统的知觉理论 忽视了知觉过程中个体因素的作用。
场依存——场独立性
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 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判断客观事物 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能独立对事物 做出判断。 场依存型的人则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 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 觉更容易受周围的人们的影响和干扰。
建构推论 组织推论 片断性(破裂)推论 经验推论 调整推论 个体性推论 共同性推论 两极推论 值域推论 选择推论 社会推论
(三)测量个人建构系统的Test) 自我特征素描(Self Charactorization)。
三、人格的认知因素
对人格差异的解释
我们每个人有一套独特的心理表象,这就导 致了我们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甚至当我们 处于相同的情境中时,我们的行为也可能不 同。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我们解释某种特定 情境的方式依赖于我们被激活的认知类型。 强调行为有相对的情境具体性的特点 如某人认为是机智的反驳的话他人听起来是 辱骂。一颗圣诞树可以让人想起他的信仰价 值,也可以让另一个人回忆起家庭的欢乐, 也可以让第三人想起童年的悲伤。
近年来人格心理学家用大量的认知人格 变量来解释个体差异和人的信息加工的 内部过程。最突出的是——米歇尔。 他认为我们遇到的事件会与一个复杂的 认知-情感单元发生交互作用,并最终 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知-情感单元是 指所有的心理表象,可以分为五类。 (教材郭P172)
(一)米歇尔人格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
(一)米歇尔人格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 (二)认知结构——图式 (三)认知结构——原型 (四)自我的认知表象——自我图式 (五)自我的认知表象——可能的自我
近年来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很多认知结 构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包括:个体 建构、认知-情感单元、图式、原型、 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等。 这些认知结构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影响 我们注意什么样的信息、怎样解释这些 信息,以及回忆这些信息的情况。因为 每个人有不同的认知结构,所以每个人 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是不同的、独特的。
个人建构心理学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 凯利假定“在心理学意义上, 个人的进程是由其预期事件的方式开辟 途径的。” 心理活动的加工过程是受一个人预期事 件的方式——建构引导的。这一基本假 设是建立在他对人的看法——“人是科 学家”这一基础上的。
人格动力
凯利不以动机、驱力、刺激、需求等概 念来解释行为。动机这个概念假定人是 无行动能力的,需要某种东西的驱动。 而他认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主动活跃的个 体,天性如此,不需要有任何动机力量 的存在。 个体的活动方向——一个人的心理历程 是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的——人 们看待未来的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人是科学家”这一假设是凯利(Kelly) 人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凯利(Kelly)认为人们预期事件的主要 工具是个人建构。解释和预期事件的认 知结构定义为建构 。
人格结构
每个人都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 这种相对固定的建构系统决定着我们的 行为模式。 一个人的人格就是他的建构系统。
认知流派的贡献和批评
贡献 从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中发展和演化而来, 用于解释个体差异的大多数的认知结构 已经被大量的严格控制的实验证实。 它适合当前心理学研究发展的趋势和时 代精神。
批评 从实验研究角度看它的概念太模糊。 能否用这些概念(认知)去解释个体行 为差异。没有一个概括的模型把所有的 研究工作组织起来。按照节省律原则, 认知理论家有责任说明,和其他流派相 比,他们能用更简单的方式来解释人格。 还需要寻找更好的测量认知结构的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一、威特金的认知方式论
二、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
三、人格的认知因素
(一)米歇尔人格系统中的认知-情感单元 (二)认知结构——图式 (三)认知结构——原型 (四)自我的认知表象——自我图式 (五)自我的认知表象——可能的自我
认知人格理论的解释
每个人的人格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 式的不同造成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已发 展了比较固定的用于社交情境中的加工 信息的方式。
二、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
用认知的方法研究人格,可以追溯到勒 温的“场论”(1938)。 海德运用了许多勒温关于“场论”的概 念,探索“认知模式”。 但他们研究的主体是社会过程与团体的 反应,真正通过认知评价的方法研究人 格的心理学家首推乔治· 凯利。
(一)个人建构心理学基本假设
人格发展
凯利认为人的发展就是努力通过不断界 定和完善其建构系统而增强对世界的理 解。这种倾向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习 得的。
(二)11条推论
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他进一步提出了 11条推论予以说明,以社会科学少有的 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化的方式提出了 自己的人格理论。
能力——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的建构能力。 编码——对有关自我、他人、事件和情境的 信息进行编码,并把编码进行分类(建构)。 预期和信念——对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将要发 生什么进行预测,对某种行为会有什么样的 后果进行预测,对某人的个人效能进行预测。 主观价值——个体对刺激价值的估计差异是 相对稳定的 。 自我调节系统与计划——每个人的“自律尺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