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后作业:6.3 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若干与改革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改革为什么会迫在眉睫?”,“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改革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哪些重要意义?”等问题。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共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例如,在讲解农村改革时,我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贫困景象,以及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实惠。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能够分析改革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对改革的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二)过程与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知识与技能目标,我采用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我引导学生关注改革前后的变化,从而深刻体会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合作。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和成果,并制作PPT进行展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必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体验感。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6-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 页
X 新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2 .战国时期的变法 (1)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①措施: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 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 ②影响:通过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 (2)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①措施:限制贵族权力,改变世袭的分封制,收回封君三代以后子孙的爵 禄;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将节余下 来的财力用于养兵和奖励军功;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 ②影响: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3)齐国、赵国和韩国等也陆续进行了变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4-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自主思考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显学”,为什么各国 统治者纷纷重用法家,而不重视儒家? 提示:“仁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这一主张不利于统治者在争霸兼并战争 中求得生存。法家主张追求功利,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社会改革,最合乎当 时各国统治者的实际需要。
-7-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 与秦国历史机遇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后练习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1课后练习答案

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学思之窗】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解题关键: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到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向的不同。

思路引领:地理环境影响各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性格。

答案提示: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解题关键: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思路引领:政治上权利分配不均,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公。

答案提示: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教学设计(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国培作业教学设计(学习前及学习后两次及反思)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改革开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3.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完成后,进行互评和自评,总结优点和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2.播放一段关于改革开放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改革迫在眉睫?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改革开放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2.讲解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
8.跨学科整合,拓宽视野: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拓宽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教师呈现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4.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理解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培养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3.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学生为人民谋福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3.1 改革迫在眉睫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3.1 改革迫在眉睫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冯太后和孝文帝
1 .冯太后 (1)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2 .孝文帝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试图改革鲜卑族 落后的统治方式。 (2)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6-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探究点孝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料导入
史料 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对于汉族地主阶级有所优容,但对于各族劳 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是残酷的。许多自耕农贫困破产,就投靠地主,作为苞 荫户 ,以避赋役。也有卖身为奴或流亡异乡的。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各地不 断发生农民起义。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分析北魏当时的社会形势。 (2)这些社会形势与孝文帝改革是什么关系? 提示(1)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不断。 (2)因果关系。这些社会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1 .北魏的崛起 (1)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386 年,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 .统一黄河流域 (1)统一:439 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分裂 割据的局面。 (2)影响: ①为北方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 各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北魏统治者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部由畜牧经济 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重用汉族儒生,国家机构日益完备。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 先进文化。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

单元学习总结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

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为以后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1.相同点(1)目的上: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2)内容上: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3)特点上: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4)影响上: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2.不同点(1)目的不同: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2)内容不同: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的严格控制。

(3)特点不同: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4)影响不同: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5)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缓解统治危机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例题】(2013·福建文综·41A)(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

[审题思路]审题意:第(1)问,指出商鞅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要依据材料一,总结材料的含义,做到概括。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6:第3课 改革的后果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6:第3课 改革的后果

第3课改革的后果基础巩固1.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了埃及,但埃及名义上仍是奥斯曼素丹的属地。

一天,阿里对着一份奥斯曼素丹的诏书说:“我作为一个不知名的冒险家来到埃及。

我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如今,我在这里已经站稳脚跟,不错,我已经站稳脚跟。

”接着,他狠狠敲打着诏书说:“我从来就没有什么主人!”对以上事件认识最准确的是()A.不愿让埃及做奥斯曼素丹的属地B.意欲铲除马木路克势力C.力图阻止英国等西方列强侵略埃及的步伐D.意欲摆脱奥斯曼统治,对外扩张,建立强大帝国『答案』 D『解析』D项属于最佳选项,包含A项;B项中马木路克势力早已被铲除,C 项与题干关系不密切,应排除。

2.1831年,埃及挑起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通过这次埃土战争()A.阿里否认了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B.埃及彻底摆脱了英国等殖民势力C.阿里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D.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埃及『答案』 C『解析』第一次埃土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同埃及签订条约,同意阿里拥有在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等地的统治权,阿里则继续承认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

这样,阿里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3.下图是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形势图,从地图上看,阿里占领的地区不包括()A.阿拉伯半岛B.苏丹C.希腊D.克里特岛『答案』 C『解析』阿里对希腊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并没有占领过希腊。

4.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改革成果却毁于一旦,主要是由于()A.穷兵黩武、连年战争B.外敌入侵、内部混乱C.众叛亲离、日益孤立D.经济凋敝、兵源枯竭『答案』 A『解析』穆罕默德·阿里为了实现建立强大帝国的梦想,穷兵黩武,连年对外战争,最终使埃及的改革毁于一旦。

5.《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后作业: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课后作业:3.1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选择题1.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

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

”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卑视和压迫的政策B.太武帝在战斗中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公平团结的政策D.太武帝在战斗中实行了迷惑敌人的手段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武帝对其他民族实行民族卑视和压迫政策。

答案:A2.《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白()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格外强大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题干中的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缘由之一。

答案:C3.“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

外谋南伐,其实迁也。

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量不足解析:题目材料中的“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有充分的思想预备,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选D项。

答案:D4.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

宜改姓元氏。

”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转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公平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C项。

A项有肯定的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6.3 改革的后果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件:6.3 改革的后果
-8-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名师精讲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重大历史影响 1 .对埃及 (1)政治上结束了埃及长期动乱、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推进了埃及近代化进程,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 立了近代工厂,使长期停滞的埃及社会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工农业生产迅速 发展。这些都为埃及的经济独立、制止西方资本的大规模渗透奠定了较坚 实的基础,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3)强大的经济、 军事实力成为维护独立主权的坚强后盾。埃及实际上 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文化上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促进了埃及文 化的繁荣。
-6-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改革的意义
1 .政治: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状态, 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2 .经济: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 埃及社会历史的进程。 3 .综合国力:促进了文化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使埃及实际摆脱 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4 .近代化进程: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 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2-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题:——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3.认识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革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
课前预习
一、北魏的崛起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1)背景:淝水之战以后,很快瓦解,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和战乱。
(2)过程:386年重建代国,史称,398年迁都(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
3.社会危机激化:
(1)原因:和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2)概况: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各地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3)影响:沉重打击了北魏的统治。也预示着北魏的统治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及时进行改革,成为北魏统治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A北魏统治者战略战术不当B其他族人民作战勇敢
C北魏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D北魏的部队战斗力强
4.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的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B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形式
C封建制经济形式D半畜牧半农业经济形形式
二、材料解析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请回答:

选修1_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选修1_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材料分析题精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1.选自梭伦的两首诗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2)从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2.材料一如图奖励耕织(砖画)商鞅铜方升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

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

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3.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

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才藻高瞻,好文为章。

诗、赋、铭、颂,有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如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Word版含解析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 2 第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一九法令“概述] 课标要求[ 一、改革的酝酿.背景1 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

.目的2 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

3 .表现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意识到农奴制的弊端。

19 历史基础:(1)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2) 组织基础(3) ①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② 把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③ 让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不同方案的讨论。

(4) 个人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推行改革。

(5) .结果 4 拟订了改革法案。

内外交困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因素,改革焦点不是地主内] 名师指津[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当时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是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部的斗争,独立的政治力量,这为沙皇推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一九法令“二、 1 .签署。

”二一九法令“日,也就是俄历二月十九日签署,又称 3 月 3 年1861 法令于.内容 2 政治上: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1) 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2)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3) ] 归纳总结[实质上是受到更”解放“对比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农民的处境可以发现,农民的由于但农奴制的废除也解放了生产力。

农民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土地。

大程度的剥削。

农奴制的废除,工业发展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

三、进步与局限.进步性 1 性质:是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 作用(2) ①广大农奴有了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地位: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3) .局限性2(1) 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六单元第3课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六单元第3课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6.3《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6.3《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第3课:改革的后果(一)课标及解读课标:认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解读:A 认识改革与扩张的关系、改革失败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埃及历史的影响。

B 将扩张、失败与意义进行分析,找出内在联系,说明改革的本质特征。

C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学会全面评价改革的结局,认识到民族独立、近代化是进步潮流。

重点: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及其改革失败的内外原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意义的分析和理解。

难点:英国等列强插手及英、法、俄等国在对待奥斯曼帝国与埃及态度上的不同表现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失败1、败因(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的专制性和扩张性。

阿里政权的封建专制特征决定了这一改革的最终受益者不可能是埃及下层群众,而只能是以阿里为首的新地主贵族集团。

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又使农民和城市贫民境况更趋恶化。

专制与残暴,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2)内因:捐税苛重、劳役繁重、兵役无止境,激起人民的广泛反抗。

【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英国人这样记载:“在我第二次(1833—1835)访问埃及时,农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少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可以为被征召入伍”。

回答:这则材料反映了阿里改革中哪一方面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答:军事上,为了壮大军事力量,进行对外战争,强制人民参军。

给埃及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激发了阶级矛盾,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同时也是阿里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3)外因:英、俄等欧洲列强的干涉。

这也是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

A埃土矛盾因列强插手显得复杂而对立;B1838年,英土协定激化矛盾;C1839年,第二次埃土战争爆发;D1840年7月,英国联合俄、普、奥签署伦敦条约,干涉土埃战争;E法国临阵脱逃,阿里被迫接受英土一切条件。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六单元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六单元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改革的后果[课标要求]生疏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一、阿里的对外扩张1.条件:随着改革的推行,埃及的国力日益增加。

2.概况(1)第一阶段(1811~1831年)①1811年,东征阿拉伯半岛,使该地成为埃及的属地。

②向南发动对苏丹的战斗,但未达到预期目的。

③1824年西讨希腊,被英国、法国、俄国联合打击,损失惨重。

(2)其次阶段(1831~1841年)①1831年,入侵叙利亚,挑起与奥斯曼帝国的战斗。

②1833年,奥斯曼帝国同埃及相互承认既得利益。

3.影响(1)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以埃及为中心、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2)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深化探究]材料见下图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形势图思考(1)穆罕默德·阿里在改革的同时发动了一系列的对外战斗,阿里对外发动战斗的目的是什么?(2)阿里的对外战斗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答案(1)扩展其疆域,满足其对外扩张的猛烈欲望,企图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大帝国。

(2)连年的对外战斗耗尽了埃及的资财,使国库储备枯竭,也把埃及人民带入了苦难的深渊,激化了阶级冲突,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

[归纳总结]对外战斗的性质是非正义的,显现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封建性。

连续的扩张,使埃及元气大伤,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这是导致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最终失败的重要缘由。

二、阿里改革的失败1.缘由(1)内因:对外扩张,加重了对人民的掠夺和奴役,社会冲突尖锐。

(2)外因①英国加紧对埃及的干涉。

②法国放弃对埃及的支持。

2.过程(1)1838年英奥条约损害了埃及利益,阿里拒绝承认。

(2)1839年英国支持奥斯曼帝国发动对埃及的战斗。

(3)1840年英国等国签订条约干涉奥埃战斗,阿里最终屈膝求和。

(4)1841年阿里接受奥斯曼素丹颁布的敕令。

3.结果(1)埃及仍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一单元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课标要求]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

一、颁布“解负令”1.改革内容(1)“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获得人身自由。

(2)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

(3)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4)制定“遗嘱法”,杜绝贵族侵占平民的财产。

2.应对贵族反抗的措施为了减轻贵族反抗,稳定社会秩序,对改革措施进行了一些让步,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

3.影响(1)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逐渐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

(2)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扩大了公民的基础。

(3)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雅典积极向外掠夺奴隶,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名师点拨]“解负令”的颁布,一方面有效地防止了贵族兼并土地,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另一方面,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雅典公民。

但雅典并未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

二、确立财产等级制度1.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2.内容以财产为依据,划分四个等级。

3.影响(1)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2)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深度认识]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公民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道路,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但是,该制度又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

致使改革不彻底,未使下层平民实现民主化,没有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愿望。

三、建立“四百人会议”1.目的为了进一步打破贵族的专权,梭伦推行了国家权力机构改革。

2.措施(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组成一个“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定了一些新法律。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测评: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测控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测评: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诞生于1753年的尼拉涅夫是大地主米基扬诺夫的农奴,依据当时俄国的法律,他()A.有离开仆人的权利B.逃亡五年后可成为自由人C.有权抗议仆人的虐待D.必需无偿为仆人服劳役解析:农奴的境况比较凄惨,他们的生活无保障,政治权利更无从谈起。

在农奴制下,农奴必需无条件地给领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

答案:D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劳动者的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C.俄国资产阶级的力气比较弱小D.俄国的农奴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的进展成为时代潮流。

在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缺乏劳动爱好,束缚了生产力的进展,这反映出农奴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要求,俄国迫切需要社会改革,否则就无法转变落后的状态。

答案:B3.赫尔岑曾说:“彼斯特尔及其同志们的死刑最终唤醒了我童年的精神睡梦。

”“彼斯特尔及其同志们”最有可能是指()A.十二月党人B.参与克里米亚战斗的军人C.布尔什维克党D.发动暴动的农奴解析: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和废除农奴制的起义。

虽然这次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促进了俄国年轻一代民主主义者的觉醒,赫尔岑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答案:A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斗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头了。

”“觉醒”是指人们生疏到俄国()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解析:沙俄在克里米亚战斗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而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

答案:B5.下图再现了农奴获得解放时的情景,图中的农奴在听取完“二一九法令”时最有可能在说()A.“我什么时候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B.“请您替我感谢沙皇陛下”C.“我以后永久会随时听从您的召唤”D.“我和您现在是公平的了”解析:“二一九法令”对获得解放的农夫进行了种种限制,从图中农夫的动作来看,他对该法令并不格外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改革的后果
一、选择题
1.1820年,一位在阿拉伯半岛的英国旅行家曾记录道:“士兵垂头丧气,心怀不满……因为没有任何获利和掠夺的希望。

在那里既没有农民可榨取,也没有农庄可掠夺。

他们的敌人是赤贫的牧民,他们能够取得的饥饿的骆驼是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他所说的“士兵”是指()
A.埃及军队
B.奥斯曼帝国的军队
C.苏丹军队
D.英国军队
解析:1811年,埃及军队开始入侵阿拉伯半岛。

他们苦战十多年,虽然扩展了统治区域,但取得的实际战利品为数不多。

答案:A
2.欧元2分币的背面使用了希腊独立时使用过的船的图案(如右图)。

1829年希腊获得独立,它当时摆脱了()
A.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英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独立前的希腊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希腊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支持。

答案:C
3.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却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内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C.欧洲列强的干涉
D.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
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执政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埃及在政治、经
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混乱状况,确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体系,奠定了近代埃及国家的基础。

但阿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没有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

答案:D
4.马克思赞誉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下列能够体现这些观点的表述有()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②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推动了埃及近代化③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④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能够体现材料中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

答案:D
5.通过阿里的全面改革,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但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且还发展为地中海东部的强国。

对阿里改革性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B.是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封建改革
C.大大提升了埃及的国际地位
D.使埃及避免了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
解析:阿里改革并没有对埃及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虽然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但依然属于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作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
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请完成: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3)阿里改革对我国当前的改革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

(2)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只是进行局部改革,未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

如:政治改革不仅未改变封建政治体制,反而加强了封建专制;试图通过军事工业的建立、军队的改革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

(3)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文明;改革必须注意全面结构的变革;改革不仅要着眼于当前,而且要从长远考虑。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穆罕默德·阿里带领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的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他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御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致力于把埃及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国。

他坚信埃及人民要富起来,必须在国内生产自己所需的一切,而尽可能减少进口”。

——1873年俄国驻埃及领事杜哈梅尔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阿里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动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改革对埃及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思想:学习西方,发展军事。

措施:工业方面: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政治方面:仿效欧美国家,在中央设立国务会议,下设若干政府部门,还建立了咨议会;军事方面: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等。

(2)动机:为了增强埃及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真正的独立富强。

积极影响:埃及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改革整顿了社会秩序,使埃及出现了
前所未有的统一局面;国家军事实力增强,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