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四师
课外阅读医古文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扁鹊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柑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均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故有昧揥..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赞扬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义是什么?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与“犬马”指什么?反映古人称谓上的什么现象?③“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与全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村,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古文 表示数字三
古文表示数字三
1.【问题】古文表示数字三
【答案】古文表示数字三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1、[数词] 三:数目,二加一的和。
【例句】《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2、[数词] 三:表示多数或多次。
【例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重茅。
3、[数词] 三:三倍。
【例句】《周礼·考工记·庐人》:凡兵无过三其身。
过三其身,弗能用也。
4、[名词] 三:指君、父、师。
【例句】《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
5、[名词] 三:指天、地、人。
【例句】《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平之以六。
6、[名词] 三:指三皇。
【例句】《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兴败有数,承三继五。
7、[名词] 三:指三王。
【例句】《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上咸五,下登三。
8、[名词] 三:指三颗星。
【例句】《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9、[哲学用语] 三:中国古代思想家用以称天地气合而生万物的和气。
【例句】《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读书的文言文
读书的文言文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读书的文言文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读书的文言文读书的文言文有: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南宋·朱熹《读书之要》译文: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渐渐来、一点一点进行。
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索。
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劝学诗》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努力学习,到老了才懊悔读书太迟。
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译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悟。
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译文: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五、书到用时方恨少。
——明·佚名《增广贤文》译文:等到真正用到学问的时候才懊悔自己学的学问太少了。
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译文:读书要用心全都,必定要三者到位。
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其弟子《论语·雍也》译文: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宠爱学习的人;宠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二.读书的古文一、《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懊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二、《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学问究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熟悉事物还必需亲自实践。
三、《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
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余英时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
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我的老师钱宾四先生逝世使我这两天来的精神陷入一种恍惚的状态,前尘往事,一一涌上心头。
我已写了一篇《犹记风吹水上鳞》,记述我和他在香港时期的师生情谊,那完全是个人观点的杂忆。
现在再写这一篇《一生为故国招魂》,是想扼要说明钱先生的学术精神。
但这也只能代表我个人对这一精神的初步了解,远不足以概括钱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贡献和意义。
任何人企图对他的学术和思想作比较完整的评估,都必须首先彻底整理他所留下的丰富的学术遗产,然后再把这些遗产放在现代中国文化史的系统中加以论衡。
这是需要长期研究才能完成的工作。
我现在所以敢匆促间尝试写这篇文字,是由于我具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钱生的学术著作我确实读得很仔细,有些更反覆体味过许多次。
第二,我曾有幸列于他的门墙,四十年来,不但听过他的正式讲授,也和他先后有过无数次的讨论。
但是必须声明,所有钱先生的**大概都具有上述两个条件。
而且在他的**之中,追随他比我更久更密切也大有人在。
因此我在下面所介绍的只能代表我个人的看法。
不但如此,钱先生的学术精神是多方面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便可以看到不同的精神。
这正如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现在所强调的仅仅是他“为故国招魂”的一面。
本文开头所引的是我刚刚写成的一副挽联,我想用它来象征钱先生的最终极而且也是最后的关怀。
“未学斋”是钱先生的斋名之一,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自序”;“素书楼”则指无锡七房桥的旧址,不是台北外双溪的那所楼宇,因为后者不过是前秆的投影,而且今天已不复存在了。
十六岁萌发爱国思想与民族文化意识,深入中国史,寻找中国不会亡的根据……钱先生自能独立思考以来,便为一个最大的问题所困扰,即中国究竟会不会亡国?他在新亚书院多次向我们同学讲演,都提到梁启超的“中国不亡论”曾在他少年的心灵上激起巨大的震动。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的小古文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小古文段落作为参考。
例如:
1.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2.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3.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5.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这些小古文都是比较简单易懂,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
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学习古文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古文的韵味和美感。
毛泽东和他的新化籍老师袁吉六
険凝|XIANGCHAOa毛泽东和他的新化籍老师袁吉六Q陈政初袁吉六,新化洋溪区苍溪乡戴家凶村人,一生热心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先后任湘中各大学、师范、中学国文教员。
1913年,湖南省公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第四师范”)创立,袁吉六被聘为第四师范教员,后转第一师范教员。
毛泽东1913年考入第四师范,1918年在一师毕业,一直是袁吉六的学生。
由于袁六吉蓄着长胡须,所以人们一般都称他为“袁大胡子”O袁吉六是精通文字学的国文教员,最重视古文教学,而毛泽东由于受梁启超的”新文体”影响,喜欢写半文半白的文章,很自然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吉六戏称毛泽东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o为了矫正毛泽东半文半白的“新文体”、激发毛泽东学习古文的兴趣,袁吉六除在课堂里讲授古文外,还利用课余时间约毛泽东到自己房里谈话,告诉他“文章妙来无过熟”,要多读、多写、多想、多问。
毛泽东听了袁吉六的话,从一家旧书店买来《韩昌黎全集》,看到错字甚多,就借来经袁吉六圈点、批注过的版本一一校正,逐篇熟读,并学作古文,请袁吉六批阅。
袁吉六对他的这种刻苦学习精神很赞赏,夸他的文章“大有孔融笔意”,常批给其他学生“传观”。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学校里有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取了'袁大胡子'的绰号。
他嘲笑我的作文,说是新闻记者的手笔。
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
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体。
所以多亏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
”袁吉六不仅关心毛泽东的学业,而且关怀他的革命行动。
1915年上半年,省议会做了一个新规定,秋季开学时每个同学要缴10元杂费。
有人误传这个规定是一师校长张干为了讨好上司而向政府建议的。
对此,毛泽东等人很气愤,就写了一篇宣言,历数校长办学无方、贻误青年等事实。
校长知道这件事后大怒,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等7名同学。
袁吉六等挺身而出,鼎力担保,使毛泽东等没有被学校开除。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二十四史经典名句(言文对照版,共30则)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言文对照版,共30则)唐太宗说“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晋书》说“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韩诗外传》说“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这都表明,要以历史的前车之鉴,作为当今的后事之师。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精品)小升初常考古文4【精】
1、滥竽充数—《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等。
宣王死,愍王立。
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齐宣王使人吹竽使:让·必三百人必:一定要·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请:请求·宣王说之说:通“悦”,高兴之:代词指处士为王吹竽这件事·廪食以数百人等廪食:廪,粮食仓库,给他的待遇很高。
等:一样·愍王立立:继位·好一一听之好:喜欢一一:一个一个。
之:代词,指吹竽。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宣王很高兴,给他的待遇和官仓供养的好几百乐手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愍王继位。
愍王也很喜欢听吹竽,但是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的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寓意】告诉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和氏献璧------《韩非子·和氏》【原文】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注释】·宝玉而题之以石而:却题:说成之:代词,它,指宝玉。
以:用。
·贞士而名之以诳名:说成之:代词:他,指贞士。
诳:骗子。
·此吾所以悲也此:这是所以:之所以......的原因。
【译文】明明是宝石,却被说成了石头。
明明是忠贞的人,却被说成了骗子。
这就是我悲伤的原因啊!【含义】表现忠贞之人受人误解的痛苦。
3.井底之蛙------《庄子·秋水》【原文】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lào),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倾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注释】·夫千里之远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无实际意义。
之:的。
·不足以举其大足:足够,以:用来。
举:穷尽。
其:代词,它的。
·千仞之高仞:长度单位。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4)
初中古文阅读练习(八下)八年级下册(一)吴均《与朱元思书》【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风烟俱.净()②一百许.里()③窥谷忘反.()④有时见.日()2、用现代汉语说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本文主要描绘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之美,写得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之美——“”;第二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第三段写之美,突出一个“”字。
14、第一、第二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突出水清的句子是“”;表现水急的句子是“”5、美好的景致能净化人的心灵,荡涤人的尘念,使人回归自然,与自然相融,思想得到升华。
文中用两个对偶句表现了这种感情,令人回味和思索,它们是“,;,”【参考答案】1、①都、全②左右(表约数)③通“返”,返回④通“现”,出现2、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个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水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3、山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富春江江水异富春江两岸群山奇4、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渔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鸢飞戾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文本文档旨在为三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提供一份全册背诵古文的指导。
以下是古文背诵内容的详细介绍。
第一单元古诗三首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单元古文两篇1.《揠苗助长》:唐代被誉为天下奇文的传记小说,主要讲述了楚国公子联主使园中菜花长得快,进行了揠苗助长的故事。
2.《钟山风雨送春假》:描写了作者陶渊明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以及表达友情的悲壮词句。
第三单元古文四则1.《父亲的围巾》:描绘了一个留学儿子心中对父爱的深情表达与思念。
2.《沂蒙山小姐的微笑》:讲了一个小姐在困境中坚强向上,展示豪迈、与市井百姓相交融的精神风貌。
3.《开心超人》: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开心超人和他的妈妈之间的温馨故事,表达的是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恩。
4.《开卷有益》:讲述了一个通过阅读书籍能够获得快乐、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品行的故事。
第四单元古文两则1.《小蝌蚪找妈妈》:是童话大师龙应台的作品,讲述了小蝌蚪在大海中寻找妈妈的冒险故事。
2.《鸡蛋换鸭蛋》:讲述了小乖与酷炫淘之间发生的惊人故事,表达了面对困境时要勇敢地寻求改变。
第五单元古文两篇1.《长城的传说》:讲述了长城的由来,介绍了历史背景和长城的特点及意义。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李白在离别好友孟浩然时所作,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题,表达了深情告别之情。
以上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背诵古文的内容概述。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背诵古文,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小古文阅读题《学者有四失》及答案
小古文阅读题《学者有四失》及答案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
知其心,然后能救⑤其失也。
教也者,长⑥善⑦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
失:毛病,缺点。
②多: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
③止:遇到困难停止不前。
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⑤救:纠正。
⑥长:用作动词,发扬。
⑦善:长处。
1.这则古文选自哪一本书? ( )A.《孟子.告子》B.《礼记.学记》C.论语D.《列子.汤问》2.下列选项中的“教”与“教者必知之”的“教”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B.谆谆教导C.教书育人D.因材施教3.“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中加点的“或"正确的意思是( )A.稍微B.或者C.有的D.有时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B.虽与之俱学C.通国之善弈者也D.学而时习之5.下列成语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教学相长B.因材施教C.学无止境D.学贵有疑答案:1.B 2. C 3. C 4.C 5.B译文: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人们的学习,有的人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心理状态是不同的。
知道了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以后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
传授知识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他们的长处,并且补救他们的过失。
启示真正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
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
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
失去了针对性,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
就人而言,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状态。
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进行治疗。
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
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在乡下的农村,都是用茅草搭盖的房屋和用竹子围城的篱笆。
这个村子建在小河边,小河边栽有几棵杨柳树,中间也穿插了桃树和李子树.在树木简有一对燕子,身形矫捷,忽高忽低的飞来飞去……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的旁边生长着许多芦荻,秋天的时候开花,一片白色,秋风吹来,花像雪一样飞舞着。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的天气阴了下来,大雾渐渐的变浓了,雨如丝线般细。
晚上,雨不下了,风儿吹走了乌云,月亮又绽放了光芒.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四年级下册古诗文
四年级下册古诗文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代】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5、蜂【唐代】罗隐〔唐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6、独坐敬亭山【唐代】李白〔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塞下曲【唐代】卢纶〔唐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9、墨梅【元代】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囊萤夜读【唐代】《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1、铁杵成针【宋代】祝穆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完整word版)小古文100篇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堂知识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文言文练习。
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A.离开B.放弃C.不要[2]“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A.刚才B.正在C.开始[3]“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5]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6]“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2022年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2年西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________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__________下来。
千万条柔柳_____________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__________________聚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
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要认真思考哦。
(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
()(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①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②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
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取之,信然。
”中的“然”在文中的意思是()A.对,是B.答应,信守C.这样,如此D.表示一种语气[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A.尝/与诸小儿游。
B.诸儿竞/走取之。
C.此必苦/李。
D.唯戎不/动。
[3]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李子,为什么王戎没有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四年级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四年级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元·关汉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陆游·示儿)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琵琶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要看银山排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元·王实甫·西厢记)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为女民兵题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唐·杜牧·遣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若灭你,挥手之间;你若找死,自当成全。
不识我阴曹地府,敢问我指间生死心微动奈何情己远。
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往日不可追。
神已无能为力,便是魔渡众生。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君为帝,妾为民,帝民两不同,君妾怎相拥。
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
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
一虎怒时出万狼,霸业奋起天下亡。
谔谔一士三秦之良
谔谔一士三秦之良发布时间:2021-09-23T06:40:54.9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总第376期作者:常锋马钟秀[导读] 常汉三,名士杰,字汉三。
1893年3月22日出生在绥德县常家沟村一个农民家庭。
——纪念革命先驱常汉三◆西安长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16;绥德县第一中学陕西榆林718000摘要:常汉三在读书求学期间接受了进步思想,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成为觉醒的知识分子。
在西北革命策源地成长为坚定而完全的共产党员,为播撒革命火种做出突出贡献。
四师封闭后积极从事教育救国的同时继续革命。
从省教育厅到汉中女师,大力推行革命活动,宣传反帝反封建,突出抗日救国思想。
在三原为政一方清正廉洁,大力推行新文化教育,积极支持红军和抗日武装。
后期为38军的整肃建军,全力抗日,最终回归党的怀抱做出了杰出贡献。
临终语不及私,鼓励同事全力抗日,争取最后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五四运动李子洲杨明轩改革教育宣传革命培养人才正义凛然临危不惧免费私塾赵寿山忧国忧民宣传抗日组织游行支持彭德怀冯文彬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吏畏民怀公明勤廉持正不阿临终语不及私常汉三,名士杰,字汉三。
1893年3月22日出生在绥德县常家沟村一个农民家庭。
父亲常善续,勤劳朴实。
母亲冯氏勤俭持家,生活比较宽裕。
常汉三7岁开始读私塾,生性沉静少言,温谦大度,致力苦学,曾考入三原宏道学堂,不久因家贫肄业回乡。
一、北京求学进步思想五四精神滋养成长1913年,常汉三考入西安三秦公学(省立三中)。
他身体强壮,爱好体育运动,加之学业突出,诚恳直率,颇受同学钦慕。
袁世凯复辟称帝时,他与同学李子洲等人投入了拥护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4年,常汉三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时,因为早年受陈独秀、李大钊革命先驱的影响,与同学杨明轩等一起创办平民学校,宣传践行教育救国。
1919年,适逢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常汉三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
他与同学杨明轩、李子洲等亲自参加了包围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一、作者及作品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蔡桓公:蔡国(现在河南省上蔡县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公)。
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二、课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三、注释1. 有间(jiàn):一会儿。
2. 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3. 将恐:恐怕要。
将,要。
4. 深:甚,厉害。
5. 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
6. 居十日:呆了十天。
居,停留,经历。
7. 好治:喜欢治。
8. 不病:没有病。
9.以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10. 肌肤:肌肉和皮肤。
11. 应(yìng):答应,理睬。
12. 悦(yuè):高兴。
13. 故——特意。
14.还(xuán)走——转身就跑。
还,同“旋”,回转,掉转。
15.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16.熨,用药物热敷。
17.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
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18. 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
齐,同“剂”。
19.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20属,管。
21.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22. 是以:就是“以是”,因此。
以,因为、由于。
23.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
请,问。
24.索——寻找。
25.遂——于是、就。
26.及——达到。
27. 功——本领。
28.疾和病——在此,“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四、通假字(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五、难句理解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医生。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好治,喜欢治。
不病:没病(的人)。
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望:远远看见。
还:通“旋”,回转、掉转。
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今:现在。
是以:因此。
请:问。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
疾:病。
忌:惧,害怕。
医:医治。
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
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六、译文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还是不理睬。
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觐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
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可以治好;肌肉和肌肤之间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汤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死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
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练习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一)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分)蔡桓公固执、骄横自信、自以为是,对医生有偏见,所以多次拒绝治病。
2.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B )(2分)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4.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分)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5.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3分)“疾”是指小病,而“病”是大病,所以在此“疾”“病”不相同。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二)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A还xuán B腠zòu C汤tāng D齐qí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⑵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⑶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
3、用原文填空⑴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的句子是桓侯不应。
桓侯又不悦。
桓侯又不应。
桓候又不悦。
桓侯曰:“寡人无疾。
”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C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5、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6、拓展填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三)1. 与“不治将益深”中的“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B )A. 精益求精B. 良师益友C. 日益发展2. 用一个成语概括蔡桓公的所作所为,这个成语是讳疾忌医。
3. 扁鹊初见蔡桓公,为什么“立有间?”答:为桓侯望诊,发现他有“疾”4. “不治将恐深”和“不治将益深”,能不能互换?为什么?答:不能换,“将益深”是用猜测的语气规劝,“将益深”是用肯定的语气警告,说明桓侯的病已经日益加重了。
5.蔡桓公的病情步步严重,文中的词语是“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在“骨髓”我们常说的”讳疾忌医”(成语)就是出自这个小故事。
七、小结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
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
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本文以蔡桓公的病情发展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叙了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说明了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
一见桓公,“立有间”写扁鹊细心观察桓公,“君有疾在腠理”写他准确诊断病情,“不治将恐深”是和缓的规劝语气。
二见桓公、三见桓公,扁鹊用“在肌肤”“肠胃”指出桓公病情加重“不治将益深”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
四见桓公,转身就跑,这“望桓侯而还走”的动作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的程度。
“已逃秦矣”既表现扁鹊对桓公病情诊断的准确,又写出他的机警。
桓公讳疾忌医的特点也写得很传神。
一句“寡人无疾”,固执、自信的形象跃然纸上,“不应”“不悦”,冷冰冰地拒医生于千里之外。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写出桓公对医生的偏见。
这是他“遂死”的根源。
八、寓意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九、中心思想不要讳疾忌医,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同样,自己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
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读孟尝君传》一、作者及作品王安石,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孟尝君传》,指《史记》的《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的封号,曾任齐国国相。
本文仅90来字,立意新颖,能发人深思。
加上文笔曲折,文思严密,因此曾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秋绝调”。
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二、课文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三、注释1. 以故归之:因这个原故归附、投奔他。
2.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虎狼般(凶狠)的秦国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