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教师发展与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
03 校本教研概述
校本教研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活动。它以解决学校实际问 题为出发点,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特点
校本教研具有实践性、合作性、反思性和开放性。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 分享经验来共同提高。同时,校本教研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和能力,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积极吸纳新 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加强课例研究与 教师培训的结合
将课例研究纳入教师培训体 系,通过专题讲座、工作坊 等形式,提高教师参与课例 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
建立课例研究的 评价与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的课例研究评价标 准,定期开展优秀课例评选 和展示活动,激励教师持续 开展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专 业成长。
THANKS FOR WATCHING
课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 生的学习成果。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共同探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 作与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展望
进一步强化教师 的课例研究意识
教师发展与校本教研的相互促进有助于提升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教师专业素 养的提高能够带动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而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又能进一步促 进教师的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课例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 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初中化学教研案例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我校化学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后反思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化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学共同体。
4.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案例实施1. 集体备课教研组组织教师针对新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多种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教研组安排了教学观摩活动,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观摩课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议课,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3. 课后反思教师们积极参与课后反思,针对每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4. 教学研讨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围绕化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如实验教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等。
通过研讨,教师们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思路。
四、案例成果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 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3. 教研组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
4.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案例反思1. 教研活动应更加注重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2. 加强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3. 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提高教学效率。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六、案例总结本次初中化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课程促进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中学化学教师是这一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必须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本研究对化学教育事业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研究问题与目标2.1 研究问题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新课程改革如何促进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2.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探究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理念的影响;(2)探究中学化学教师在实践中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3)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3. 研究方法与步骤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2 研究步骤本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1)文献综述:对国内外关于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和分析,建立理论框架;(2)设计问卷:撰写调查问卷,对广州地区中学化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看法和体验;(3)收集数据:通过网络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调查问卷和相关资料;(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究新课程对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5)个案分析:选择几位在新课程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中学化学教师作为个案,深入了解他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4. 研究预期成果与贡献4.1 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取得以下成果:(1)揭示新课程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深入了解中学化学教师在实践中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适应新课程的要求;(3)提出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例研讨》教研总结
关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例研讨》教研总结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教研目的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特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强调实验探究3.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三、课例研讨实践1.教学内容选择2.教学方法探讨3.课堂效果评价四、教研成果与反思1.教学策略优化2.学生学习兴趣提升3.教师专业发展五、结论1.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例研讨的重要性2.对未来教学的展望正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的出台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近期我们开展了一次以“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例研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旨在加深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探讨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引言1.背景介绍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每位化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2.教研目的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课例研讨,探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特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2.强调实验探究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学要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设计实验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原理。
3.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例研讨实践1.教学内容选择在课例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新课标的要求,选择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的教学内容。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汇报人:2023-12-02目录•引言•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个案介绍•个案反思与总结•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CONTENTSCHAPTER01引言当前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研究目的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位中学化学教师的深入调查和访谈,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CHAPTER02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和自我学习,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以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的态度。
当前,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成为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现实中,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教学任务繁重、培训效果不佳等。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03教学任务繁重,缺乏时间和精力中学化学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加上家庭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专业发展。
01教师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力一些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2教师培训效果不佳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形式化、内容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CHAPTER03个案介绍年龄:35岁教龄:12年教授课程:初中化学所在学校:某市实验中学姓名:张老师个案基本情况大学毕业后,张老师进入某市实验中学担任初中化学教师。
初入职场的她便展现出极高的教学热情和专业知识。
张老师多次参加校内、校外的公开课比赛,均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以化学精品课例研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化学精品课例研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者:黄远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5年第05期《中学化学精品课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先后被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课题批准编号为2010tjk029)、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课题批准编号为J11-008)。
课题立足教育教学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展开研究,着力于解决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它对我们大胆更新教育理念,有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题成果《中学化学精品课例开发的实践研究》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一、研发精品课例的缘由课例研究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的日本,90 年代初逐渐被推广到美国、英国、印度、香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课例研究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为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和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场所,有利于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分析教学问题的能力,改进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7年起,东莞市掀起区域协作教研热潮,但以何作为抓手来统领呢?经全盘考虑后,我们决定以我市的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教师共同体,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某一亟需解决的主题为载体进行课例研究。
这样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共同体成员能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在内的各种资源,在教学行动中进行观察、评价和反思,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促进个体专业成长。
二、研发精品课例的意义(一)促进“展示课”向课例研究转变传统的展示课(优质课)多多少少带有功利性,授课教师往往以排练方式重复“表演”,异化为“做秀”课。
听课教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难理解并吸取其中的精华。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论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论⽂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化学 课程改⾰ 创新 教学反思【论⽂摘要】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化学教师要⽴⾜于化学专业,树⽴全新的教育理念,拓宽学术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改变教学策略,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并实⾏终⾝学习、终⾝受教育,努⼒提⾼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平。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改⾰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发展⽔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改⾰的成败。
只有教师专业化⽔平的不断提⾼,才造就⾼质量的教育⽔平。
⼀、⾰新教育理念1.要⾰新课程⽬标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标结合为⼀个有机的整体,⽽且要重视“过程与⽅法”,引导学⽣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法,在获得化学技能的过程中培养学⽣的创造性思维能⼒。
同时,化学教师还要关注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通过化学学习过程,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2.要⾰新课程资源观和课程结构观。
教师要⾰新课程结构观,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增加学⽣对课程的⾃主选择权,使受教育者实现个性发展。
⾸先,化学教师要积极建设和利⽤校内课程资源库,开发各种化学教学软件、扩⼤化学课程资源库容量,提⾼其质量。
其次,化学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各种课外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指导化学兴趣⼩组,组织学⽣参与社会实践。
3.要⾰新课程评价观。
新课程认为,学⽣是发展中的⼈,是具有独特个性的⼈。
因此,课程评价观要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促进学⽣全⾯发展。
①评价内容要综合化。
②评价⽅式要多样化。
③评价主体要多样化。
⼆、提⾼创新素养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要求。
⽽要对学⽣进⾏创新教育,提⾼教师⾃⾝的创新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要注重创新,要有突破传统的创新激情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种创新意识融于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迅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并突破各种习惯势⼒的阻挠,能主动学习化学学科和教育学科前沿专业知识,提⾼专业⽂化素养,同时还要勇于打破传统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中学化学教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1. 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化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中学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知识更新与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具备新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
中学化学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的化学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增强教育教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中学化学教师应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积极培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专业水平。
三、影响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1. 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 培训与培养机制:针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学化学教师培训和培养机制,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资源支持。
3. 学校和社会环境支持: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社会环境应为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机会。
四、提升中学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化学教师是提升专业发展的关键。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的学 习 目标 ,增强 学生 学 习的 目的性 和主动性 。② 应 紧紧 围绕教 学 目的组织 教学 ,保证 教学 内容 的科 学性 、思 想 性 和 系 统 性 。③ 上 课 要 充 分利 用4 分 5
钟 。教 师要注 意 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 点 ,渗 透过 程与方法 ,情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的教 育 。④ 规 定 的 实验 必 须 如数 开 设 ,演 示 实验 课 前 要 认 真 准 备 ,做 到课 内一 次成 功。⑤ 讲 究教学 艺术 。教 学语言准 确 、精 炼 、条 理 清 楚 、 深 入 浅 出 、形 象 生 动 、 富 于 启发 ,板 书工
维普资讯
2 0 年 , 第6 06 期
教研 员 札 记
3 7
以课例为 载体—— 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 发展的研究
金 国钧
( 江区教 师进修 学院,上海 松
210) 0 06
摘 要 : 从 新 教 师 现 状 分 析 和 时代 的 要 求 出 发 ,提 出 了 以课 例 为 载 体 的 中 学 化 学 新 教 师 专 业化 发 展 策 略 。 关 键 词 : 化 学 新 教 师 ;专 业 化 发 展 : 课 例 文 章 编 号 : 1 0 -6 2 (0 6 0 — 0 3 -0 05 6 920)6 07 3 中图 分 类 号 :G 3 . 638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新教师专业 化发 展是指 :新教 师通过接 受专业 训练和 自身 主动学 习 ,逐 步成 为一 名合格 的教师 并
不断提升 自己专业水平 的持续 发展 过程。 1 1 教师专业化 发展成 长 中的 “ . 求生存期” 所 谓求生存期是指 刚开始参加工作 的4 期间 , 年 新 教 师 首先 要 在 陌 生 环 境 中 生存 下来 。经 过 1 3 —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
5.4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研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对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化学教师作为教师集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素质构成既有符合一般教师素质构成的共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
而教师素质构成的不同方面必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这个大背景下,提高教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只有提高教师素质,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了基本的保证。
本文从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以及化学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入手,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素养的新要求、新内容。
并对开原市中学现任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和分析了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 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对提高中学化学教师素养提出现实建议。
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化学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
把它删了我想Abstract: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研究目录第一章绪论1 问题的提出1.1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1.2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教师发展的必然选择----------------------------------------------------------------------------------------- 2国内外有关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综述----------------------------2.1国内有关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综述---------------------------2.1.1中国古代教育中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情况-------------------2.1.2中国近代化学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情况-------------------2.1.3中国现代化学教育中教师专业素养的情况-------------------2.2国外有关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综述-------------------2.2.1德国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2.2.2美国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2.2.3英国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3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1研究目的-----------------------------------------------------------------3.2研究意义---------------------------------------------------------------------------------------------------------------------------------- 4研究方法-------------------------------------------------------------------------4.1文献法--------------------------------------------------------------------4.2调查法--------------------------------------------------------------------第二章文献综述--------------------------------------------------------------------1相关概念界定----------------------------------------------------------------1.1素质-------------------------------------------------------------------1.2专业素养---------------------------------------------------------------------------------------------------------------------------- 2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的素养特征-------------------------------------------------------------------------------------------- 3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2.1教师的职业素养----------------------------------------------------------2.2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2.3教师的业务素养-----------------------------------------------------------2.4教师的身心素养----------------------------------------------------------2.5教师的风度仪表---------------------------------------------------------------------------------4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的素养现状分析------------------------------5新课改理念下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培养策略---------------------------------5.1加强对普及新课程的培训------------------------------------------------5.2加速传统观念的转变------------------------------------------------------5.3提高人文素养素质---------------------------------------------------------5.4增强教科研创新能力------------------------------------------------------5.5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5.6为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供一些借鉴----------------------------------------------------------------------------------------- 第三章总结与展望---------------------------------------------------------------------第四章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绪论1问题的提出1.1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的发展
新课标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的发展厦门市翔安一中徐虹部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与原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自觉应用新课标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对于教师专业生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时代要求1.关注学生必备的化学素质的培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旨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化学素质,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事实、概念和原理,更要使学生具备化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需避免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传授方式,要让学生接受“对生活有用的化学”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化学”知识的传授(如环境变迁、能源消耗等),实现情境学习和主动学习。
2.满足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的多元性。
新课标侧重生活的化学和科学的化学,提出了必修课程的二个模块和选修课程的四个模块。
必修课程的二个模块涵盖了现代化学的基本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
由于必修模块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动态,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选修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对化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且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应重视对其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客观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怎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新课程运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举措,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
定性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学生质疑求异的活跃度和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等方面施评。
通过教学参与度的评价,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通过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案例分析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_由一个课堂教学案例引发的分析与解读
终,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 在课堂中 联系在一起; 开发教学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个
教师不应将错误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应借其话题, 人的理论; 开发案例有助于教师改善自己的教学
有效利用,适时引导,以错切入,引发冲突;以错探 行为。实践证明,教师的发展需要有案例的专业引
究, 获得新知。 让学生明白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成 领。
练习:下图为模拟铁生锈的实验。铁粉中均匀 混有少量碳粉, 撒入在内壁已分别用氯化钠溶液 和稀醋酸润湿过的甲、乙两支具支试管。打开止水 夹片刻后,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稀红墨水
甲
乙
A.甲装置中稀红墨水倒吸量比乙装置多 B.甲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C.乙装置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 D.乙装置开始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接着 红墨 水又较快倒流 S 老师当晚由于特殊事情未来得及过多的思 考, 第二天上课在讲解这个题目时就公布了答
学生 L:D 中发生的析氢腐蚀会生成氢气,气 压变大,会在导管口冒出气泡,待气压平衡,而红 墨水不会倒流。
……… 一时间教室内发言学生此起彼伏, 教师由于 课前的准备不足,又未做演示实验;觉得学生分析 的也有道理, 于是顺从了学生的民意, 改选答案 为:BC。 虽然学生 Z 等三个同学仍然坚持选 BD, 但由于教师和班级同学的坚持以及自己又没有充 足的理由来支撑答案,最后选择了沉默。 故事仍在继续, 课后老师觉得不妥, 学生 Z 等也不服气, 于是就出现师生不约而同的走进了 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答案确实应该是 BD,师生 终于找到了答案, 在班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的探 索、研讨,也分析了原因:乙装置止水夹打开后,期 初醋酸与铁反应有少量氢气产生造成浸入红墨水 中的导气管口有少量气泡逸出, 甚至气泡仅仅滞 留关口一会,很快导管内形成红色液柱且倒流。醋
质(发展战略)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优质
(发展战略)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个性特征的教学设计;从注重一元化的教学目标,到明确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能将确切的教学任务分析到教学环节和流程图;能将理论上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践中;评课能力有明显提高。
3.2把学术形态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教学形态的专业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新教师在掌握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方面已没有很大问题。
但驾驭教学的基本功还是相当薄弱的鉴于此,加强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举措和当务之急。
3.2.1加强化学教学技能技巧的运用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们在沙龙活动中提出基本要求:①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②围绕目的组织内容。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③上课要充分利用40、45分钟。
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教师要根据各知识特点,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④规定的实验必须如数开设,演示实验课前认真准备,做到课内一次成功。
⑤讲求教学艺术。
坚持用比较标准普通话教学。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2.2宣传课改精神,将科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我们认识到,观念是“总开关”。
因此,我利用所有机会,如评课、讲座、调查、视导等宣传课改精神和学科教学理念。
主要宣传以下三点:①目标功能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②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③教学过程的不同;注重掌握调查、观察、讨论、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初中化学教研组课例研究(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初中化学教研组开展了课例研究活动。
本文以一堂初中化学课为例,探讨课例研究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二、课例概述本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物质的溶解”。
授课教师为我校化学教研组的一位年轻教师,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以下是该课的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什么是溶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教师讲解物质的溶解原理,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3.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溶解现象,总结溶解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规律,强调溶解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例研究过程1. 观摩教学:教研组全体成员观摩了该节课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2. 反思教学:课后,授课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反思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 分组讨论:教研组成员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师点评:教研组长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5. 修改教学设计:根据教研组的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6. 再次教学:授课教师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7. 总结经验:教研组对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提炼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课例研究成效1.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技能得到提升。
2. 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课例研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优化了教学设计: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4. 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课例研究,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有所提高。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资料《创新化学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化学教师培训资料《创新化学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初中化学教师培训资料《创新化学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现任安徽省桐城市教育局化学教研员,经历了从“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工作,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但始终为我热爱的化学教育事业奋斗着。
我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省教育厅颁奖)、安庆市首届“教坛新星”、安庆市骨干教师、安徽教育网基础教育科研平台课题组成员(省教育厅聘任)、获得过安徽省首届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教学录像带上报人教社)、华东六省一市化学课件评比二等奖、安徽省级课题“化学系列科技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组长(2004年结题)、安徽省优秀化学论文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安徽省《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册》编者、安庆市化学课改中心组副组长,参与安庆市初高中化学课程指导评价及考核工作、安徽教育出版社高考理综仿真卷编者、多次为安徽高考理综教研会作化学专题讲座、多次参与高(中)考化学复习用书编写、指导化学教师获“省教坛新星”一人次、“市教坛新星”五人次、省化学优质课奖五人次。
从事化学教研工作七年来,信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原则,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扎实开展日常教研工作,推动本地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一名化学教研员,我与课改同行并伴随着课改成长。
新课改让我转变了角色,从以前的检查者、评价者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示范者、课程理念的实践者。
改革之初,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校教学的主体,同时也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
2004年我曾对初高中学生进行过样本为981人的问卷调查,当时,有26.8%的学生听不懂化学老师的讲解,77%的学生对教师过多的讲解不满意。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当人们学习知识时,依靠“阅读”大约记住10%,“听”大约记住20%,但通过“说”能记住70%,“做”能达到90%。
然而在传统化学课堂上,学生听得多,说得少,记得多,做得少。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金国钧
【期刊名称】《化学教学》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从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时代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以课例为载体的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总页数】4页(P37-39,24)
【作者】金国钧
【作者单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201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J], 钟尚润;朱晓东
2.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探索教师研修的新途径——以北京市西城区“课例研究”研修项目为例 [J], 齐渝华;刘悦;张汉林;张旌;周甜
3.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组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J], 孙连玉
4.以课例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研修 [J], 纪文莉
5.幼儿园新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策略研究 [J], 林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整合、科学探究等教学理念,这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首先,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具备坚实的化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引入化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其次,有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计应关注实际应用和生活联系,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讲述,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应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第三,积极探索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理念。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践探究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实验、观察、调查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四,关注跨学科整合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有较高的关联性。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建立起知识的框架和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最后,评价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评价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评价。
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需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口头报告、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小组合作等,以动态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化学课例研究成就教师的发展
教 师必须 明确课 改 的 目的 、 教材 的体 新 系发 生 r 化 .教学 方法 也 随着 改变 . 变 H的 在于 促 进 学 生全 面 、 持续 、 谐 的 和 发展 , 学生 的发 展是 教学 的 出发 点 . 教 学 必 须体 现 知 识 的 基础 件 和 能 力 的 发 展性 .关 注 学生 的i 维 目标 的培养 . 使 每一 位 学生 掌握 必须 的基 本物 理 知识 . 彤成 基 本的解 决 物理 问题 的技 能 . 学 为 生 的进 一步 深 造 和发 展 打 下 良好 的 基 础 传 统意 义上 . 教师 是知识 的拥 有者 . 是知 识 的权 威 . 学生 只能 无条 件 地服 从 教师 的教 学 新 的教 学理 念对教 师 的教 观 念提 … 了挑 战 .信 息 的瞬 息 万变 . 传播 途径 的 多佯 化 . 使得 学生 可从 不 同 渠道 接 受夫 量的信 息 . 师不 再 是知 识 教 的拥 有者 和权威 教 师不 仪仅应 是 向学 传 授 知识 的授道 者 . 且也 是 课堂 活 而 动的 组织荇 、 导者 在教学 过程 中 、 指 教 师要 指 导学 生探 究 . 与学 生共 同 经历 知 识 探 究 的过 程 .成 为学 生 活 动 的 合 作 者 、 导者 、 助者 。为 了学 生 的未来 . 指 辅 r教 育 的复兴 . 师必 须摒 弃 陈 旧落 教 的 思想 和观 念 .采 用先 进 的教 学 方
学 2 1 男0年 窒 2室 鲎 塑j 1第I 目
物 理 课 要 让 学 生 “ ” 来 动 起
米 俊青 ( 河北赞 皇 中学 0 13 ) 52 0
一
参 教 学动 态 皤
课例研究是教 师专业发展 . 特别是提岛课堂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化学
教师成长行动研究报告化学行动研究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的研究。
课例研修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参与式教学研修活动。
培训中以课例为抓手,以合作为基础,以行动为方法,以优质为目标。
具体做法如下:环节1学习共同体自主研讨、选择确定课例培训伊始,以8至9人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结合课标要求和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提炼出既是教学的重点,同时又最难教、难学的内容主题,经与专家讨论,全班确定10个重点内容课题,再结合国培实践基地的教学进度,由全体培训学员投票选出最重要的2个课题,达成共识。
环节2学习共同体自选课题,完成初次教学设计与说课交流每一个学习共同体从环节1的2个课题中自选1个课题(培训期间,自始至终围绕选定课题进行课例研修),组内进行初步教学设计,设计要求:体现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和学习方式。
培训学员由组长组织研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理念和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初次教学设计,并在全班进行说课交流。
环节3初次课堂教学观摩,再构教学设计、说课交流进入实践基地学校进行第一次课堂教学观摩(进度与学员初次备课的课题相同),通过听课观摩,小组成员个人边听课边反思本组初次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切入点,课堂观摩结束小组研讨观摩课的优缺点并达成共识,再由专家进行评课,小组进行第二轮教学设计并说课展示。
环节4再次课堂教学观摩,三构教学设计进入另一实践基地学校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观摩相同课题内容,观摩教学与反思的操作流程同初次课堂教学观摩。
环节5成果展示与交流在第三轮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小组进一步对所选课例进行打磨,借鉴他人优点,突出本组特点,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并将其转化为一节优质的说课,每组派代表在全班完成整节课说课展示。
在此基础上,各组从中抽取最具代表性最具特色的15分钟的内容,派代表在全班完成微型课的展示。
高中化学校本研修计划—课例研究【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校本研修计划一、指点思想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基础,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贯彻到全部教学理论当中。
二、研修目标:1、强化核心素养理念,把核心素养贯穿全部教学过程。
2、认真学习和大胆尝试情景教学和探求式教学方法。
3、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责任感融入课堂,把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三、研修要求:1、以实行本质教育理念为核心2、注重理论与理论相结合,经过多种方式和内容。
四、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阐明》。
2、多听课,多与同仁交流,集思广益,互相学习。
3、尊重先生的差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4、做好教学基本功训练。
做好日常工作备、讲、批、复。
5、把信息技术尽量与教学工作相融合。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新的学期不知不觉中又来了,对于我们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动力和压力的一年。
面对越来越激励竞争的岗位,我除了倍加爱护保重之外,也意想到一位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感谢您的支持本身素能,脚踏实地,才能不被时期所淘汰,才能成为一位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
基于此,我将为本人确立一个新的人生目标。
进一步反思上学期不足,深入总结并继续发扬成功经验,寻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存在的成绩及今后努力方向存在的成绩:(1)对先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化,本人本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还较少。
(2)知识面不够广泛。
(3)教育科研能力有待于进步,教学论文、优秀课较少。
努力方向:(1)本身要不断“充电”,加强本人在教育学、心思学、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2)完善与不同先生的沟通方式,积极自动地加强对先生的了解。
(3)调解教学方式使其不断完善,汲取经验,巩固本人的教学基本功(4)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向老教师学习。
二、具体措施1、对教学的反思,教学感想要做即时的记录。
坚持写教学论文,以期在更高刊物上发表。
保证一年最少写一篇论文。
2、坚持撰写个人博客,深化领会先进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金国钧201600 摘要:课程改革,给新教师发展赋予更高的使命,本文从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时代的要求,从课例入手,实践和研究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课例教龄1—5年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未来。
正如一位政治家所讲的那样:“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样,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
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课程标准给新教师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育、培养新教师是教学研究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为之研究、实践。
1.我区化学新教师的基本状况1.1鲜明特点:1.1 .1 新教师的化学基础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强。
能精心设计教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等书写规X。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强,对概念、理论的诠释清楚。
1.1.2 对所承担的工作普遍自我感觉良好;在问卷调查中,填写自己对化学教师工作“很合适”、“合适”、“可以适应”三项的人数达90.5%,仅有2.5%感到“不合适”。
1.1.3三分之二以上的新教师对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抱积极参与的态度。
绝大多数新教师主X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欢迎并积极参加。
1.2薄弱环节1.2.1把教学只看成工作,不理解教学是职业,更是一门艺术。
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效果却不好,不善于运用教学规律。
1.2.2较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讲授的多,真正启发的少,忽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教是为了不教”。
重视“授业”,不重视“传道”。
1.2.3片面理解进修就是提高学科知识水平,不注意教育理论的提高,教学方法的训练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2.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新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合格、胜任的教师并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
2.1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中的“求生存期”所谓求生存时期是指刚开始参加工作的4年期间,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
经过1—3年,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到第4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但又是欲寻求新事物,探讨教学改革,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培养合格的教师十分重要。
2.2 新课程标准指导化学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期课改所设及的课程是全新的,涉及到的知识是很广泛的,跟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匹配,这就要求我们的新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强文化素养,才能使新教师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3.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以课例为载体,在“行动教育”中成长我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中学化学新教师培养策略,几年下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介绍如下:3.1任务驱动、人人参与三届新教师滚动沙龙届新教师。
活动的主要形式为:新教师既要听许多同行的课,并且是每课必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自己又要上研究课。
每当开完课后,开课的教师进行说课,介绍教学设计思想的创新处、教学实践的创新处,谈教学后的反思。
其它教师评课,以15—20人左右的沙龙形式进行群辩,目的是让新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评课讨论环境轻松、气氛热烈、学术味浓,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促进。
每学期有五位新教师上研究课,教师出席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通过活动,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变化,能理解并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既有一定的规X ,又有个性特征的教学设计;从注重一元化的教学目标,到明确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能将确切的教学任务分析到教学环节和流程图;能将理论上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践中;评课能力有明显提高。
3.2 把学术形态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教学形态的专业能力目前,绝大部分新教师在掌握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方面已没有很大问题。
但驾驭教学的基本功还是相当薄弱的鉴于此,加强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举措和当务之急。
3.2.1 加强化学教学技能技巧的运用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们在沙龙活动中提出基本要求:①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②围绕目的组织内容。
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
③上课要充分利用40、45分钟。
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教师要根据各知识特点,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④规定的实验必须如数开设,演示实验课前认真准备,做到课内一次成功。
⑤讲求教学艺术。
坚持用比较标准普通话教学。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2.2 宣传课改精神,将科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我们认识到,观念是“总开关”。
因此,我利用所有机会,如评课、讲座、调查、视导等宣传课改精神和学科教学理念。
主要宣传以下三点:①目标功能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②学习方式的改变; 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③教学过程的不同;注重掌握调查、观察、讨论、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2.3“实践—反思—行动—观察”,提升教学理念和能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光进行理论教育是不够的,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我们进行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反思性的新教师活动方式。
方法和过程如下:(1)对原行为的反思阶段:在沙龙活动中组织新教师进行公开研究课,每节课后,回忆教学的情景,初步感知当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基本素质。
(2)新设计阶段:先由教师按学习理论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好教学详案,然后由合作伙伴听其说课。
接着小组讨论,修改方案,再实施教学。
(3)新行为阶段:在学生中作深入访谈,做问卷调查,结合课堂分析,自己谈准备如何调整教学行为,小组讨论怎么来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案再设计,说课,与伙伴交流,上课。
4.新教师教学案例节选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课例为载体,以知识、技能的迁移为突破点,为教师专业成长搭一层脚手架,将提升教学水平。
4.1 自然状况阶段的教学过程、讨论与反思4.1.1 教学过程:根据我们对课例的想法,执教者对本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探究课设计了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是学生模仿教师演示探究实验过程,选用的材料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让学生体验“失误”的过程(氧气体积含量的数据精度不高或实验失败),激发学生改进、探究的欲望。
(二)是个案诊断分析。
(三)是学生实践设计方案(现有铁片、铜片、盐酸、硫酸铜溶液及硝酸银溶液五种试剂,为了确定Fe、Cu、Ag和H的活动性顺序,请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
4.1.2 讨论与反思: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对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寻找差距。
认为主要的问题是:本堂课是探究实验课,课题实验的设计与改进是很大的一个概念,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研究平台。
而选择的三块内容相互间隔,缺少相互联系,缺少学生向上攀登的“脚手架”。
面临着差距,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理论,认识到确定探究课题的原则: 1、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是为学生而设的,必须让学生看得懂、经过努力解得出。
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更加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了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2、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则。
开设探究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兴趣是学生探究的动力。
4、解决方法多样性的原则。
我们所选的课例将使大多数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只要能真正体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无论解决方案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
5、充分体现研究过程的原则。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欢乐与艰辛相互交织的过程,设计研究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欢乐与艰辛。
4.1.3 反思:通过表格的信息反馈和讨论,我们在思考:探究课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实验设计与改进对于初三学生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如何设计探究过程使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带着这些问题,执教者对二期课改中有关“科学探究标准、化学实验探索、教学过程”的要求重新深入学习。
认识到探究过程实质上是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学会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判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而初选设计的内容,貌似学生探究,实质上就是已有知识的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形成没有起到作用。
4.2 新设计阶段的教学过程、讨论与反思4.2.1教学过程:我们在反思、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为探究平台。
尽管课本第四章有演示实验,但我们认为按照初三学生现有水平,应能重新进行设计和改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改进的无穷魅力。
设计思路是:再现课本中演示,让学生建立实验研究的一般模型:实验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方案改进→实验验证原理→得到结论;学生根据一般模型进行实验探究。
第二次教学过程:和教案(摘录)(2)注射器吸水●启发:这两个小实验对于本课要解决氧气的体积测定有启示吗?(物理过程转化为化学过程)问题3:消耗在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用哪一种试剂最好?问题4:如何来选择仪器、连接实验装置?(要考虑安全性)●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实验装置问题5:如何设计氧气体积测定的实验步骤。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定量分析:问题6:你认为测定进入锥形瓶的水是A还是B?A锥形瓶内的水B锥形瓶内的水和导管中水之和.问题7:如何测量出进入锥形瓶的水?问题8:如何测量出锥形瓶的容积?问题9:如何知道进入锥形瓶的水体积占整个锥形瓶容积的百分比?●信息收集:收集各组测量的信息并作综合评价●误差的诊断分析问题10:结合本组实验,说明在操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综合各种误差并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评价学生演示:在密闭的具支试管中抽20ml空气并验证。
学生开展讨论:实验原理:假设在某密闭容器中,设法消耗掉氧气,体积减少就会形成一个压力差,连接一进水装置,水就会进入,水进入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