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探究学习的思考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
探索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科学实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以探究学习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案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案例一: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水果电池点亮LED灯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以产生电能,从而点亮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水果可以点亮灯泡?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果,如柠檬、苹果等,将水果切成片,然后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观察灯泡是否会点亮。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渐发现只有酸性水果才能点亮灯泡,从而引出酸性物质能够产生电能的结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提高实验技能,又能够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了解电流和电路的原理。
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验证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2.案例二:探究水的沸点另一个适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案例是探究水的沸点。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沸点,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温度。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水的沸点是否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实验验证。
他们可以分别用不同的容器、不同的加热设备,如烧杯、烧瓶、电热杯等,对水进行加热,并记录水开始冒泡的温度。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存在差异,进一步思考其原因。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水的沸点受到容器形状和加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这样的实验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学中,教师只要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探究内容及目标,组织引领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亲历实验过程,自主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之目的。
现就如何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谈谈我的点滴做法。
1 创设问题情境促使探究教学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可以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我在教学《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提供的泡沫、橡皮、小卵石、空瓶子、小石子、曲别针、胡萝卜、啤酒盖等材料和学生自己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实验。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物体放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为什么泡沫、空瓶子、木块等会浮,而小卵石、小石子则会沉?为什么啤酒盖轻轻地放在水面会浮,而重点放就会沉呢?那啤酒盖算浮还是沉呢?空瓶子放入水底怎么会很费力?潜艇为什么在水里能上下自如呢?轮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也能浮的水面上,并且还能装很多的货物呢?这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呢?还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呢?……学生这一系列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解决的。
2 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交流所获得的成果,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茎越长越高》时,先让学生猜猜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什么作用呢?学生有的说:“茎有支撑作用”、有的说:“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这时老师说:“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被运输的?”学生说:“分组实验,”这时老师又说:“怎样实验呢?”学生说:“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墨水烧杯,将芹菜放入烧杯中,观察芹菜的便变化。
”老师说:下面就按同学们说的方法进行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芹菜的茎慢慢变红了,然后老师又让学生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芹菜的茎能运输水分和养料,是因为茎内有许多运输管道。
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课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评价,则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评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需要引起重视和研究。
1.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科学课的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际探究过程的评价,致使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反馈。
2.评价内容局限。
传统的科学课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常识性科学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评价。
这样会使学生形成片面的科学学习观念,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缺乏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3.评价标准不明确。
科学课探究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标准难以准确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
1.多元化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应该引入实验报告、小组探究项目、科学展示等形式,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拓宽评价内容。
在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评价中,应该适当加入对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评价,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评价。
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
3.明确评价标准。
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目标来确定评价标准,并且要及时修订和更新评价标准,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价标准要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到更加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价。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为出发点,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和内容,以及明确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学探究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如何进行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如何进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活动能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较好地融合。
但是,冷静地观察与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很好的为学生的认知目标服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想而知。
甚至有些探究活动还停留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层面!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下面,仅就自己在《科学》教学中运用新理念的实践经历,谈谈科学课教学的几个步骤:一、有效设计活动预案“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探究的首要策略。
二、精心准备探究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足的探究材料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探究主题,预测探究活动中学生将要用到什么活动材料和工具,并组织学生也参与到材料的准备中来。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源于问题,就是说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当学生已有知识与问题情境之间出现矛盾时,就会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心理学研究指出,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部动因。
探究欲望是促使儿童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其产生来自于问题的启发,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研究活动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研究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究,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认识、想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一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营造积极的问题创境,让学生感受到新奇有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要珍惜和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敢问,敢说、敢做。
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操作的高效性科学探究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还包括学生的动脑思维过程,探究的本质是思维。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活动过程,一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给予学生操作、活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尽管学生比较喜欢参加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但离开了思维的动手活动,就成为无意义的“体力劳动”,效果低微。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也搞得红红火火,但我们的不少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科学探究”的理念和要求还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
于是一方面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开展的问题。
为此,笔者结合我们的课改实践,谈谈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应对策略。
问题一: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
我们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新课程教材不再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教育的唯一工具。
教材成为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1、教师首先要真正钻研教材,并且不断的创新。
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
一切现存事物都是不可能尽善尽美的,根据自己所在的大教育环境,因地制宜地用批判性的精神对待教材。
比如三上年级第二单元《蜗牛和蝗虫》的教学时,在我们这里很难找到蝗虫,教师运用蚱蜢来代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蚱蜢的观察也很感兴趣。
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触角、一会而观察翅膀、一会儿观察蚱蜢的运动,很多的学生说: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些。
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的氛围也比较好。
又如三下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教材的设计者以典型的《动物蚕的一生》作为教学对象,要知道蚕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高,相对城市而言很难找到桑叶,教学中就出现教材无法实施的困难,作为科学教师应先吃透教材设计的意图,领会教材内部的思想,寻找一种新的动物来代替蚕,比如养殖对环境要求非常底的面包虫、菜青虫等动物,这种代替物的出现又没有影响教材设计者的深层思考和违背教育理念。
探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探究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作者:廖述世来源:《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第05期我在“国培计划”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十天中,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对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小学科学探究学习进行了全新的学习。
科学无止境,科学教学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
经过深入学习,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和标准,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倡导“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合作建构适应新世纪的本领”的教学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活动的方法,切实地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理解。
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积极推进者韦钮院士指出: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学(3—6)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从课改目标、教学过程和教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大力倡导学习方式的改革,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对研究性学习的强调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我们罗江县教研室把科学课作为统考主课,特别重视科学教师的培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会,并聘请市科学特级教师、县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有前卫意识的。
地震后为我们学校新修了科学实验室,增添了十一万之多的实验设备。
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导处牵头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探讨科学教学理论,使我们科学教师倍感责任重大。
转变科学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学习方式单一和陈旧已成为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制约我国科技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对科学探究学习作了进一步的探索。
所谓探究学习,就是把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迁移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经历象科学家那样的探索过程,学习和掌握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1.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机会,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不同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实验。
同时,可以让学生选定一个感兴趣的科学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资源。
2.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问题的启发和指导,但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提供实验指导和辅导: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实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4.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在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班级展览、口头报告等方式,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和结论展示给其他同学和教师。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探索能力,而不只是看最终的实验结果。
通过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办法。
6.创设科学实验室和教具库:为了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校可以创设科学实验室,并建立教具库,供学生自由选择和使用。
实验室中可以配备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手册和教具目录,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索。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探究既是科学的学习目标,又是科学的学习形式。
是学生学习饿科学的主要途径。
纵观如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实验课流于形式,学生的主体性的不到发挥。
如何进一步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根据我班实际状况,我做了一下几点研究与实践。
1创设情境、让科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更有效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小学科学教学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课堂教学的探究效率相比以往已经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形质有效,首先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他的落脚点是学生如教学《火箭》一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和试验验证、交流表达、拓展创新等过程。
这一课牵扯到“反冲”这个教学重点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做游戏利用气球、水瓶等让学生贴近生活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重点难点。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先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
结果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
从而解决了这一重点、难点。
这说明,我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先入为主牵着学生走,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情境的创设。
创设情境的形式和手段也多种多样,如用自制学具展示情境,游戏表演体验情境,语言故事描述情境,猜谜竞赛强化情境等等。
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对应起来。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能使学生通过观察,产生具体的问题。
其次,情境的创设开放度不能太大,应避免产生太多无法研究的问题。
第三,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不能离学生的生活太远。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那些来自学生生活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究解决。
如教学《导体与绝缘体》时,我利用自制的学具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电路”游戏中探究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某几条路时,小电珠会亮,通过另一些路时小电珠却不亮,从而发现“有些材料能通电,有些材料不能通电”,并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探究的问题“哪些物体能让电通过?哪些物体不能让电通过呢?”他们由此产生了进一步探究、了解自己未知的知识的愿望和意向。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探究学习已成为小学生科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但透过这些探究学习的活动形式,我们静心思考,如果我们仅仅把“以探究为核心”理解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活动”,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那这种认识无疑是肤浅片面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探究的本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那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呢?一、在提问、假设、质疑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构成了科学思维的两个关键因素。
科学强调从问题出发,问题意识是科学的基石,是思维的动力。
善于发现问题,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是具有科学思维的表现。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会探索,才会发现。
在探究活动中,要时时引导学生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为何做?”“做什么?”“怎样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1.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景,有效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物质变化》我是这样教学的,上课开始,我说今天老师箱子里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同学。
然后请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蒙住眼睛,用镊子到纸箱里取一件礼物。
不料,这位同学在取礼物时却听到了“啪”的一声爆鸣,同学们听到爆鸣声后,都窃窃私语,箱子里发生了什么?礼物是什么?此刻,我摘下蒙在学生眼睛上的毛巾,让这位同学拿出礼物------爆破了的气球皮。
我问:你们从刚才的情景中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气球为什么会爆破?气球皮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吗?气球里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生成了新的物质吗?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题。
又如教学《观察我们的摆》时,我在学生分组实验汇报每10秒钟单摆摆动次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单摆在相同间隔时间情况下摆动的次数都相同?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间隔时间情况下,摆动的次数都不同?不同的单摆,速度不同,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决定了单摆的速度?是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还是摆幅的大小?2.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探究需要明确的假设,假设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则和科学事实,通过科学思维的加工,尝试对未知事实做出初步的假定性解释。
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学习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科学课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实践。
事实上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潜能的充分发挥,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那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呢?一、创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乐于探究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认知交流的过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设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参与学习的动机。
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要以自身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蹲下身子”,以儿童的眼光去欣赏科学,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尤其是对学生“异想天开”的答案不要过早作出简单的判断,更不要嘲笑、讥讽学生,而应耐心倾听,积极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
这时我们会惊叹,学生的创新潜能是难以估量的,而课堂也会因学生丰富多彩的答案而变得精彩。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于探究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其间,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我拿出3个都装着水的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对学生说:“昨天,我到邻居家串门时,邻居家的小孩指着这3个瓶子,问我,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我左看右看,还真拿不准,大家帮我猜一猜,好吗?”话音未落,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竟也争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到底哪瓶水最多?”的探究活动就由此开始了。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模式
浅谈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模式杜威于1909年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的方法。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1961年提出了与发现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
我国政府在2001年7月颁布试行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并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形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
落实到科学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要在"提问题、做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主动探究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之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再验证和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因此,新课程的科学教学,是在一定情景下的,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小学科学课探究式教学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展开,一般教学过程如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表达交流——拓展延伸。
根据探究的对象、内容的不同,每一次探究经历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可根据探究的需要灵活组合。
一、提出问题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借助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符合教学目标需要。
科学课中的探究不是儿童随兴所至的自发探究,而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规定性的有价值的探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筛选,从中选取具备探究价值、有条件研究的问题作为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探究式学习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本领,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以前的各种学习方式相比较,它更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它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能正确处理学生已有的个人知识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
在探究过程中,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本质。
关键字:探究探究式学习体验“探究——研讨法”是美国自然教学法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兰本达首先提出的。
这种教学方法主张用具体的客观现实作为学习的开始,通过儿童对有结构的材料摆弄、操作,探索出材料所包含的概念而控制它。
然后在小组内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谈出各人的感性认识,集中起来形成极为丰富的完整形象。
探究式学习以提出(发现)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开始;以科学探究活动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与认识作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以事实和证据作为科学解释的依据;以合作学习作为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以全方位的开放作为探究学习的前提;以探究的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对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明确规定了“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探究式学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在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往往是好学生神采飞扬,后进生默默无闻。
教师是有心无力,而这些后进生是有力无心,不想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
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引导学生们注意每一个人对探究活动的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
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他们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
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评价的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积累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但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在科学课的学习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等。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学习成为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课探究学习的评价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可能会感到无聊,对科学课的学习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
小学生在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缺乏解决问题的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小学生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可能出现消极退缩、对探究学习缺乏耐心和毅力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鼓励教师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究等方式,使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探究自然现象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评价策略在小学科学课的探究学习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 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通过考试等传统评价方式,还应该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实验报告、探究方案、观察记录、学习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建立学生自评、互评的机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
关于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的思考摘要:探究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认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科学探究是主要的部分,因此,教师一定要实施探究性的教学策略。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性教学”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性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学会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联的比较肤浅的科学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加以运用,最终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行为习惯。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性是科学的本质特点,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的探究性教学,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通过材料实施探究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材料的选择能够直接影响探究过程学生感受的深浅和探究教学的方向。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然而,并非材料越多越有效,倘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不够典型或者是过多,那么就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失去控制。
比如,有一部分教师在讲解《研究磁铁》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探究磁铁的磁性,为各个小组的学生准备了柱形磁铁、圆饼形磁铁、蹄形磁体、条形磁铁以及铁粉、钢珠小刀、各种各样的硬币、大头针、回形针等。
然而,当学生拿到这些材料的时候,就只顾着玩耍,用磁铁吸来吸去,甚至是用磁铁吸身边的材料,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提醒学生,可是很难让学生停下来,致使课堂教学失去控制,不能够使探究教学顺利地完成。
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性材料和组织教学的时候,不但要确保足够,而且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动手进行探究,与此同时,重视材料的选择,保证材料的结构性,以更加有效地掌控课堂。
小学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小学生科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科学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科学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使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来教授科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参与度,他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和其他同学合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现象,从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发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的任务是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提供资源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探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知识的获取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还要思考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答案,如何验证和解释结果。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使他们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验证结论。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探究性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传统的科学课堂往往呈现出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而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参与到有趣的实验和观察中去,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尽管探究性学习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堂中具有许多优点,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学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局限性,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浅议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式学习的运用
M OTH E据 学 生现 有 的实 际听 力水 平 ,所选 材 料难 度 上要 略 高于学 生现 有 的知 如 下 : ( 1 )平 时多 积 累一些 词 汇和 短句 ,. 要 自信 ,敢 说英 语 。多 跟会 外 识 水 平 。这样 , 听后 既能 达 到听懂 文 章 内容 的 目的 ,又 能培养 他们 的 自信 语 的人进 行 交流 ,多研 究 。 ( 2 )最好 是看 一些 英语 资料 和视 频 。也 可 以多 心 。 看 一些 英语 类 的新 闻、语法 书籍 ,听一 些英 语歌 曲,看 一些 电影 ( 3 )买 3 .在 E l 常英 语 教学过 程 中 ,应让 学生 感 受英语 学 习 的氛 围,尽 可 能把 台录音 机 ,找一 合磁 带 。根 据你 的水 平 ,可 以选择 新概 念第 二或 第三 册 , 听 、说 的机 会 留给 学 生 。可组 织各 种各 样 的活 动 ,让 学生 乐在 其 中,达 到 也 可 以到 图书馆 借一 套有 书和 磁 带的 小故 事集 。注 意 :一 定要有 书 ,故 事 训 练 的 目的 。如 :要 求学 生根 据课 本表 演有 关 角色 、举 行 口语 竞赛 、做 英 篇 幅不 能太 长,生词 量要 小 ,过 于简 单没 有关 系 。 ( 4 )进 行跟 读 训练 。放 文 游戏 、办 英语 晚会 、参加 英语 角等 。 磁 带,看 着 书 ,搞 明 白每 一个 单词 的 意思 ,理 解整 个故 事情 节 。然 后 ,放 4 .做听 力训 练和 听力 测试 是提 高 、检验 学 生听 力水 平很 有效 的方 法 。 句 ,暂 停 ,学着 人 家读一 句 ,然后 ,放 下一句 ,暂 停 ,再 学一 句 ,继 续 。 所 以在 我们 的学 习生 活 中,要 多做 听 力训练 和 听力 测试 ,才能 提高 我们 的 这样 反复 练 习,就 能提 高英 语 口语水 平 。 听 力水平 和 英语 水平 。 总之,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困难且漫长的过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 ( 四 )提 高 口语 水平 香 自苦寒 来” 说 的就 是这 个道 理 ,我们 只有 在这 个漫 长 的过程 中 ,培养 自身 中学英 语 的教学 目的是使 学 生在 掌握 一定 英语 知识 的基 础上 , 培养 学 学 习英语 的 兴趣 与习 惯 ,找到 合适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一 步一 个脚 印 ,踏踏 生初 步运 用 语 言的 能力 。因此 , 提 高 学生 的 口语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其方法 实实 地去 学 习,才 能把 英语 学好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摘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中的独特魅力,基于小学学科学这门学科学习到具体学科内容的专业素养,能够有效提高起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
同时,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从精确的目标定位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究,对于小学科学老师来说是一个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具体实践。
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究策略展开浅析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应该包含教,学,评三个重要方面。
“教”是指小学科学老师需要把握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内涵,同时从正确的培养方向入手,实施课内外的教学活动。
“学”是指学生在小学科学老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知识技能转变成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具体实践。
“评”则是小学科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开展具体的评价,组织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一、精准目标定位,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评价依据。
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则需要小学科学老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通过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同时学习到具体知识内容,进行良好的实践教学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到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科学老师需要基于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以及认知水平,及时调整自身的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提升起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定的适用性。
因此,小学科学老师在开展目标定位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有效的课前备案。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我们关心天气”这门课时,小学科学老师在进行课前备案教学,定位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应该思考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开开展这堂课程的具体教学活动。
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
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摘要:小学科学科目是小学阶段中一门基础性与科学性突显的科目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进行科学课教学过程中要以探究为核心教学理念”。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喜欢探究,而且学生也乐在其中,这就是提升科学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如果反之,学生在科学课程中不能进行深入探究,学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实物材料的感性操作上,那么,这对科学课程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不利的。
由此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深入开展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对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科学探究;探究学习;探究活动;教学效果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从事物表象逐渐发展到事物内部的深入过程,是认识一件事物从表面到本质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科学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探究活动是挖掘知识内在、从而使学生掌握具体内容的重要方法,同时,探究学习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1]。
为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科目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科学有效的探究活动,将时效性强的探究活动融入到科学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深入探究的基础是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的深意就是在提出问题后再采取有效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要想使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就必须以问题为依托,而学生能够积极并主动地进行探究之后,也就能够在此过程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要逐渐促进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提问水平,这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我从哪儿来”这节课的时候,老师采取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揭示课题之后,给学生展示了几张刚出生婴儿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些小宝宝都是刚出生没多久的,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由于好奇,会提很多问题:小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呢?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每天吃什么?他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会漂浮着吗?等等。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反思马红霞探究教学已经走进了小学科学的课堂,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们的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如果我们对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进行仔细观察和冷静地分析后会发现,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探究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角色反思二、探究教学中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反思在现在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们非常重视让学生亲自动手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对于“动手做”的方式来学习科学在理解上过于片面,认为只要是科学学习都要动手,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许多动手的活动,以致于课堂上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热闹闹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热热闹闹的科学课课后学生的头脑却依然一片空白,并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其实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准备材料和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学生动手,而在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以及进行反思时都要让学生动脑。
在该动脑的时候一定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不能让动手占据动脑的时间。
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关于探究问题的实用价值反思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教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对于这个现象,你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你还有什么问题”等等,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现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会提问题,在课堂上“乱想”、“瞎问”。
这样做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探究价值不大的问题。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段潜水艇在水中沉浮的录像,然后对学生说:“对于水中的潜水艇,你都有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探究学习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课堂教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而应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情感体验。
但是,以往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让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得出相同的研究结论;评价一堂课的成败也往往局限于结果是否正确,学生是否理解等。
今天,我们如果继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来进行科学课的教学,是和“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的新课程理念格格不入的。
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更需要一种开放的环境。
我们必须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认真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学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
1.探究内容自主化
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各种动物的视频动画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研究人体的结构,就先放映一段青蛙捕虫、老鹰捕捉猎物、啄木鸟捉虫的录像片,理解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结构的关系,进而引出人体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对创设的情境提出疑问,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或发表意见。
在信息传播方便
快捷的今天,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并非“白纸一张”,一无所知,他们可能早已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一定的信息,积累了一定的认知经验。
因此对于相同的现象,每个学生可能会作出不同的解释或假设。
例如《蚂蚁》一课中,我先不作具体要求,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观察蚂蚁,结果学生在观察时碰到很多困难,比如蚂蚁太小,喜欢乱爬等,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怎么解决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将观察蚂蚁碰到的问题“下放”给学生讨论,让大家分组合作探究观察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结果同学们参与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想出了拿食物引诱,用毛笔上的毛夹蚂蚁,用透明胶粘,放在水中的木块或泡沫上,拿放大镜直接盖在杯子上观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
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放了学生的思维,既可以促使学生用联系的方法考虑问题,又能给学生留下较宽松的探究空间。
,强调的是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教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
因此,要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去求证自己提出的种种假设。
课堂上动手探究时我并没有规定采用哪种方法,也没有指定哪个小组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观察,而是让各个小组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2.探究方式多样化
把要做的某件事情尽力做好而已,怎么做都可以。
”探究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个探索者,不管是孩子还是科学家,在遇到问题时都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解决。
实验是自然科学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
以往的教学经常会把验证假设的途径固定在单一的“实验”上,这是不符合科学探究规律的。
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实验、调查、查资料、问老师、上网等各种方式验证假设。
我们应该让学生针对研究内容,根据各自的特长自己选择研究的方法。
如在《身体的结构》一课中,对于人体左右对称的认识,除了观察人体结构图片,还采用了各种体验活动来加深提高。
如比较用一只眼睛看和两只眼睛看事物的范围大小和准确性,用一只手系红领巾和两只手系红领巾哪个方便灵活,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走路、弯腰、爬楼梯会怎样等。
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岩石活动中,学生对观察描述岩石特点的方法提出了多种假设。
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研究。
学生有拿放大镜仔细观察的,有拿小刀进行刻划的,有拿小榔头轻轻敲击的,也有同学在岩石上小心地滴稀盐酸……课堂上有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小声讨论,有的在认真查阅资料做笔记,有的跑前跑后向老师请教,也有东瞧瞧西看看的同学,但每个同学都很投入且脸上都洋溢着轻松与喜悦的表情。
组研究,或选择个体研究。
如在《跳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测试人体每分钟呼吸和心跳次数时,可让学生通过个体研究自行探索完成;
在《温度与气温》一课温度的测量可分两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记录,两人轮换进行。
3.材料提供自助化
拿着碟子,在几百个菜之间来回穿梭,碰到喜欢的就多拿一点,不喜欢的就一走而过。
吃荤吃素、吃多吃少,自我定夺,这才是因人就餐。
实验材料的出示是否也能像自助餐那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不同的研究方法自己来挑选呢?我想,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亲历过程,强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科学素养。
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这本身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是对研究能力的培养。
方向,准备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
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的数量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选择的研究内容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比较水的多少》,学生提出的比较方法有用杯子量的,有用秤称的,有画刻度线的,有用注射器的,教师课前就应考虑周到,为学生准备烧杯、注射器、一次性塑料杯、弹簧秤、直尺、瓶子、滴管等相关的材料。
研究鱼鳍的作用,我们既要为学生准备木板、线、牛皮筋,也要为学生准备剪刀,因为他们可能用剪掉鱼鳍的方法来研究。
验桌上的做法。
“材料引起经历”,提供确定的器材,对于实验的内
容、实验的方法无疑是一种“明示”,非常不利于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因而应该让学生根据研究的需要到老师那里自己领取材料。
这样,每个人、每个组的器材可能是不一样的,但却都是他们确确实实需要的。
当然,学生不可能像科学家那样考虑周全,他们经常会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还缺少材料,这时教师可以再补给他们。
同时应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就近使用身边的、甚至是身上的材料。
4.成果展示个性化
了具体的要求: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结果。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他们都有自己发展比较好的一面,或擅长逻辑推理,或长于语言技巧,或长于空间想像等。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比较偏重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而忽视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方法不同,发现肯定也会不一样。
就是研究同一个内容,由于每个孩子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的体验肯定也是不同的。
让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有助于他们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发现,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兴趣。
如在《各种各样的花》一课中,对于花的观察,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方法,也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发现记下来,还可以把花的各种形状画出来。
这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有的
内容,甚至可以用比划的方法,如形容树的粗细,树冠的大小等。
性化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要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环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比我们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孩子的爱、支持和鼓励,以及对孩子的欣赏和尊重,不管他现在学习如何,坚信他肯定能学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