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构筑科研训练平台提高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 ,课余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专门从 事科研活动 ,客观 平 等 、 自由 的 良性 互 动 ,着 重发 挥学 生 自主 学 习 、研 究
上 形 成 了本 科 生 科 研 能 力 培 养 与 时 间 保 证 上 的矛 盾 。行 的 主 动性 、积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使 学 生通 过 科 研 训 练 的 过 之 有 效 的方 法 是 在 教 学 与 科 研 之 间 寻 求 最 佳 结 合 点 ,使 程 , 自然 而然 地 进 行 基 本 、初 步 的 科 研 活 动 实 践 ,从 大学生科研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实现理工科 学生早期科 而具 有 一 定 的科 研 体 验 和 能 力 ,为 日 应 对 更 深 层 次 的 后
习状 况 、擅 长 的领 域 以及 兴 趣 取 向 , 自主 、能 动 、创 造 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结 合 我 校 教 师 实 践计 划 和 校 企 办 学 新
性 地 参 与 相 关 科 研 活 动 ,是 科 研 训 练 课 程 化 能 否 取 得 成 模 式 ,不 断 探 索 打 造 实 践 教 学新 平 台 ,真 正 体 现 四年 学 功 的关 键 ,也 是 这 种 尝 试 形 式 的一 个 重 要 特 征 。为 保 证 习 实 践 教 学 不 断 线 ,着 力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和 “ 三 科 研 训 练 课 的 质 量 ,对 指 导 教 师 就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创 ” 意 识 。 他 们 除 了要 有 较 高 的 学 术 水 平 、责 任 心 、敬 业 精 神 外 , 2 3 出台相 关政 策 ,激励 学生从事科技创新 .
研训练课程化 ,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 者认 真思考和研究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研 究 奠 定 基 础 。 的一 个 重 要 课 题 。 科 研 训 练环 节 是 让 理 工 科 学 生 参 与 科 学 研 究 的全 过
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与地方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 的提高 ,创新能力的 增强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综合 能力 的培养,诸如团 队号 召能 力 、知识 应用 能力 、语 言表 达 能 力 、社 交
能力 等都得 到锻 炼和提 高 。
32 1 学科 竞赛。学 院非常重视各类学科 竞赛 活 .. 动 ,积极举办全校性 的数学建模竞赛 、高等数学竞
2 大 学 生 参 与 科 研 与 创 新 型 应 用 人 才 培 养 的 机 理
分析
2 1 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大学生学以致用 . 大学生参 与科研 ,改 变单纯 的教师 传授 知识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00 2 l— 22 ) 明确提 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树立多样化 学 生死记 硬 背应 付 考 试 。把 科 学 研 究 的 因素 引入 到 00 》 人 才观 念 ,尊 重 个 人 选 择 ,鼓 励 个 性 发 展 ,不 拘 一 教学 过程 之 中 ,使 学 生 在 接 受 知识 的过 程 中 ,能够 格培养人才 。在 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之下 , 亲身感受发现和探索知识 的乐趣和激情 ,从 而加深 如何适应时代需求 ,适应知识经济 的需要 ,培养具 对 所学 知识 的理解 和运 用 ,促 使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是地方性 慢慢地 由被动学 习向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转变。这
赛 、师范类学生的教师基本技能竞赛 、大学物理实 验技能竞赛等赛事 ,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 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省高等数学竞赛 、省大学物理 实验技能竞赛和省教师基本技能竞赛等活动。各类 学科竞赛都是要求学生 自组团队、自拟课题 、解决
23 大学生参与科研有利于促进高校科学研究 . 吸收 大学 生 参 加科 研 工 作 ,不 仅 可 能 ,而 且 是 必要 的 。大 学 生 精 力 旺 盛 ,思 维 敏 捷 ,理 念 超 前 , 具有 冒险精神 ,再加上年轻人富有 的批判和质疑精 神 ,他们容易打破传统思维 和观念 的束缚 ,在经验 丰富 的教师 指导 下 ,很 有 可 能 在 研究 中取 得 一 些创 新 性 的 突 破 ,从 而 给 老 师 们 的科 学 研 究 带 来 新 的
地方高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六个一”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 产学研经济
地 方 高 校 学 术 型 硕 士 研 究 生 “ 六 个 一 " 培 养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董如 国
摘 要: 地 方高校 承担 着 高层次人 才培 养的重要 任务 , 其中 学术型硕士研 究生是 高层次人 才的主体部 分。根据 当今社会 的 需求和国家、 高校对研 究生培 养的要 求 , 提 出对 学术性硕士研 究 生进行 “ 六个一” 培养 , 并着力构建培养保 障体 系, 以提 高学术型 硕 士研 究生培养质量 , 适应社会 需求。
中图分类号 : G6 4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0 8 — 1 3 1 — 0 2
年 7月 2 9日颁 布 的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划 纲 要 ( 2 0 1 0—2 0 2 0年 ) 》 , 提 出了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 、 品德优 良 、 知识
丰富 、 本 领过硬的高素质专 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研究生 培养质量是 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所在 。 3 . 人才培养是大学 的根本使命 , 随着 国家对高层次人才 的需 求越来越迫切 , 研究生教育 的地位和作用 日益凸显 。 黑龙江科技 大学秉 承“ 人才强 校” 的办学宗 旨, 坚持走 以质量提升为 核心 的 内涵式发展道路 , 积极 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 着力构建有特 色的研 究生教育体 系。 二、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六个一” 培养基本 内容及考核要求 研究生“ 六个一 ” 培养 的基本 内容是 : 发表一 篇专业学术 论 文、 开展 一次学术报告 、 参加 一次专业 实践锻炼 、 撰写一篇外 文 学术论文 、 参 与一项科研课题 、 申请 一项科研 创新项 目。 以研究生“ 六 个一 ” 培养 机制为核 心 , 以培养学术 型学位 应 用研究型硕 士生 的创新 能力 、 科研能力 、 实践能力和外文应用 能 力 为主线 , 围绕理论教学 、 实践教 学 、 科 学训 练 、 学 术交流 、 学 术 论文 、 学位论文 6个环节和 1 个质量保障体系开展本课题研究 。 1 . 理论教学 : 理论教学课 程设置 以实 际应 用研究为 导向 , 以 职业知识需求为 目标 ,以综合 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 的提高 为 核心 , 以与实践课 程有机结合 为纽带 , 设置 公共基础 课 、 学科基 础课 、 学科专业课 、 人文管理课 和学科专题课五类课程 。教学 内 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 的有机结合 , 突 出案例分析 , 探索学科课 程教学内容 “ 理论基础 +案例分析 +实验验证 ( 或模拟训练 ) ” 三 元 式 教 学模 式 。
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平台
文章编号:!""#!$%&(’""()"("!’’"’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平台高)丹(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辽宁沈阳)!!""$*)摘)要:学科建设是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基石和土壤,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地方高校必须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应该做到:学科定位应该面向区域经济和地方建设,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人才特色和优势;注重导师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科建设;创新教育;重点学科;导师队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多样化成为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与精英化高等教育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实践型人才是占全国高校总数-".以上的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选择。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研究生培养必须以创新教育为主导,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取决于学科发展的整体水平。
学科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知识创新的土壤。
地方高校加强学科建设,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
!)学科定位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近年来,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就业形势趋于严峻,地方高校和重点大学相比有“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的缺陷,未来几年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
面对这种困境,地方高校的学科定位应该突出为地方服务的主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制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划,以产学研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在知识创新的过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高丹(!-#%),女,吉林九台人,助理工程师程中产出优秀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产出创新成果,追求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推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托学科平台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
依托学科平台建设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作者:刘彬,林洪彬,张玉存来源:《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刘彬林洪彬张玉存(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以及高校扩招造成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对当前形势下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深入分析当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科平台建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以多元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学科平台建设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学科平台建设为依托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 学科平台建设;创新能力;错位[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1) 02-0033-03引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能力的根本基础是具有富于创新意识的国民,具有富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Ⅲ。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开展,高校研究生扩招工作基本完成,研究生规模已基本稳定。
然而,扩招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产生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
现阶段,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等相应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扩招后的学生规模发展滞后严重。
同时,社会发展导致的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就致使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矛盾:一方面,是扩招造成的巨大的学生人数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社会发展造成的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与地方高校相对固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就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在迫切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研究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招聘来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创新性较强的工作。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摘要】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地方高校应该设立专业课程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企业合作,提升实践能力。
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
实行导师制,个性化指导学生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
通过这些措施,新时代地方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企业合作、校企合作项目、科研项目、创新能力、导师制、个性化指导、重要性、关键作用。
1. 引言1.1 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地方高校是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的主要源泉,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各地方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他们不仅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培养地方发展所需人才的使命,更需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在当前形势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深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只有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得到充分重视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设立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培养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必须设立专业课程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专业课程应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探析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探析作者:崔海亭彭培英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28期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基础,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分析了普通工科院校在研究生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改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强化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等措施对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地方院校;培养措施作者简介:崔海亭(1964-),男,河北蠡县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彭培英(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河北石家庄050018)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022-02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特别是普通院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这样就必然导致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出的研究生缺乏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不高,创造能力不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担忧。
因此,切实通过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进研究生课程设置,强化科研训练和实践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氛围等措施改进和加强研究生教育,促进普通院校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对于本科学生而言,研究生教育仅仅停留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知识的巩固、论文的写作方面是不够的,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完成了本专科教育以后,已具备了进行科研方面和创新能力培养所必备的专业素养。
与重点大学相比,普通院校研究生的培养通常更加注重研究生小论文和大论文的完成情况及就业问题,专业知识和前沿科技水平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学生做大项目和实际课题机会很少,大部分研究生只是在实验室里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比较虚的研究,一些研究生只是简单分析别人已有的成果或者用软件验证已有的结果,因而也造成有水平的学术成果太少,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 一
、
中 心 、 重 点 ”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模 两 研
式 的 内 涵
1 以 学 科 建 设 为 抓 手 , 革 课 程 体 系 , 高 研 . 改 提
效。
关 键 词 : 究 生 ; 新 能力 ; 养模 式 研 创 培 中 图分 类号 : 6 2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 7 9 2 1 )O 16 0 1 7 —9 1 (0 2 1 一0 0 — 3
作者简 介: 刘峥(9 2 , 江西兴 国人 , 学博士 , 16 一) 女, 理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副院长 , 事精 细化 工教 学与科研 。 从
究 生 理 论 素 质
化 学 化 工 类 研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主 要 是 指 善 于 发 现 问题 , 能运 用科 学知识 解决 问题 的一种综 合 能力 。 并 研 究生 理论 素质 的培养 , 创新 能 力 提高 的基 础 , 是 在 这 一 点 学 术 型 学 位 研 究 生 和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具 有 同
化 学 化 工 学 科 特 点 , 建 “ 中 心 、 重 点 ” 究 生 创 构 一 两 研
样 的要 求 。要加 强研 究 生 理 论 学 习 , 实 专 业 理论 夯
基 础 , 高其 运 用 理论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理论 提 素 质 的 培 养 是 “ 中 心 、 重 点 ” 究 生 创 新 能 力 培 一 两 研 养 新 模 式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化 学 与 生 物 工 程 学 院拥 有 化 学 工 程 与 技 术 一 级 学 科 硕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 析 分 化 学 二 级 学 科 硕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和 全 日制 工 程 硕 士 化 学 工 程 领 域 专 业 学 位 授 权 点 , 有 广 西 高 校 应 用 电 拥
论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D O I 编码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究
论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途径
胡 晶
摘要 : 地 区发展靠的是地 区 的科技 创 新能力, 高等学校在促进 地区经济发 展中 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北省是有着丰富高等教育与
数十家企业联合举 办了研究 生课 程进修 班。 在葛店开发 区建 立 的科 技产业园, 2 0 0 8 年产值 已达4 3 0 0 万元 。
三、 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人才, 但是 大部 分人才, 特别 是高级人才 都集 中在部属高校 。 地 方高校 由于 缺乏资金和有 吸引力 的人 才引进机制 , 导 致科 技创
一
、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技项 目数和当年项 目投入人数 在全国排名中下, 分别为第1 9 名和
关于高校 科技创 新 的内涵 , 不 同的学 者有不 同定 义 。 我 国
第2 0 名。 而 当年拨 人经 费在全 国排 名靠 前, 为第1 O 名。 这说明湖
北省地方高校 承担的项 目和项 目投入人数与经费的投 人是极不 适应 的。 虽然有经费支持 , 但由于 缺乏科 技创 新人 才, 使 得所承 担的项 目数量较少。 2 瑚 北省地 方高校科技 成果产出能力比较 分析 湖北 省地方高 校2 0 1 0 年 出版的专著 数量 为5 4 0 部, 全 国排 名第4 位, 但与河 南省 的1 4 8 7 部 相比还是有一定 的差距 。 可见 ,
人力资源优势的教育大省, 但湖北省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 能力在全国仍处于中等水平, 这与湖北省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是 极不适应的。
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素质现状与教育对策分析——以三峡大学研究生创新素质调查为例
问卷 7 0份 。按年 级统 计 ,一 年级 学生 占 7 .%,二 的研 究 生认 为最 缺乏 创新 素质 ,这 应 该 引起 我 们 的 8 5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中,高等学校对研究生 专业 知识 是 产生 创造 性 思想 、孕 育创 新成 果 的 创新 教 育越来 越 关 注 ,并 且进 一 步加 大 了培养 研究 母体 。Ⅲ 调查数据显示 ( 见图 1 :我校研究生并不 ) 生创 新素 质 的力度 。 三峡 大学 从 20 开始 实施研 缺乏基础知识 ,但普遍认为缺乏专业知识 、创新素 05年 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为了了解研究生创新教育实施 质和 实践 能力 ,尤其 是后 两种 素质 的 欠缺将 在 很大 情况 ,掌握研 究 生创 新 素质 现状 及存 在 的问题 ,课 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创新素质的提高。特别值得注意
现梯 度性 。高年 级研 究生 的创 新认 知和 创新 意识 明 织 学术 报告 和学 术 交流 ,营造 一 种浓郁 的学术 氛 同 显 高 于低年 级 ,而一 年级 研究 生 的创新 精 神表 现则 是 非 常必要 的 。研究 生 可 以通过 这些 渠道 积 累创新 不 太乐 观 ( 见表 1。然 而 ,竞 争意识 却 呈现反 梯度 知 识 、获 取创 新信 息 、培养 创新 意识 。我校 研究 生 ) 递 减趋 势 。按学 科来 看 ,工科 、理科专 业 的学 生 的 教 育 的学术 氛 围总体情 况令 人满 意 , 评价 为 “ 好” 很 创 新认 知 、竞争 意识 和创 新 意识 比其他 专 业 的学生 和 “ 好 ”的达 到 3 %,有 5 . 较 0 28 %的人认 为一股 , 强 ,其后 依次 是管 理 、医科 、文科 ( 见表 2) 生 认 为学 术氛 围 “ ”的仪 占 1.% ( 。从 差 71 见 2 o 源来 看 ,来 自 “】 ”重点 大 学的学 生 的创新认 知 、 21 创 新 意识 比本科 生 源 和 外 校 一 般 大 学 生 源 要 强 得 多 ,而本校 生 源 比外校 一般 大学 生源 的创 新精 神有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突出国家重点学科 、 省级重点学科 、 优势学科创新
平 台 、 色 学科 以及 校 企 共建 特 色 学科 , 为 研 特 作
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的突破点。此外 , 地方高校应 该大力推进跨学科招生。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高
( ) 展优 势学 科 吸引优质 生源 二 发
要体现地方高校 的独特性 。因此 , 需要在研究生 招生制度、 政产学研合作 、 导师队伍建设 、 教学质 量、 财政投人、 奖励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 。
一
、
改 革现 行 招 生 制 度 , 大 地 方 ’ 扩
・
高校选 拔优质研究生 的 自主权
生 源 , 获得 国家 自然科 学 奖 、 如 国家技 术 发 明奖 、 国家科学 技术 进步奖 等 “ 国字 号 ” 果 , 成 以及 在 国 际上享有 很高 影响 因子 的高水 平论文 , 在 N t— 如 au
e 、c n e等 国 际 顶 尖 级 期 刊 上 发 表 的 论 文 , r Si c e 充
名研究生。再次 , 实施优质生源培育计划。地方 高 校对具 有创 新潜 质 的推 免 生 实行 精 细 化 、 性 个 化指导 , 使他们在完成本科论文的同时尽快地与 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对接起来 , 合理安排先修部分 研究 生课 程 , 研 究生暑 期学 校 , 他们 提前进 开设 使
入研 究生 的角 色 。
提升的地方高校研 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举措 。 关 键词 : 创新 能 力 ; 方高校 ; 究生培 养机 制 地 研
中图分 类号 :6 9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招 生总指 标 范 围内可 以允 许 这些 导 师 自主招 收 1
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措施
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措施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群体。
为了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博士研究生,各地方高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支持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资助政策、奖学金政策、创新创业支持等方面。
首先,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供资助政策。
各地方高校提供博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和生活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助学贷款和研究项目资助。
这些资助政策可以减轻研究生的经济负担,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其次,地方高校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奖学金政策。
有些地方高校设立了优秀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对在学术研究上有突出成果的研究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不仅可以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声誉。
此外,地方高校还通过创新创业支持措施,支持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
一些地方高校设立了创业基地或创新创业学院,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场地、设备和项目支持等资源。
同时,地方政府也鼓励和支持高校博士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另外,地方高校还加强对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制度建设,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方面,高校鼓励各学院和教研单位优化导师队伍,提高导师的教学和指导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导师考核和评价制度,在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博士研究生。
最后,地方高校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高校积极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访问和合作项目等活动,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
总结起来,地方高校为了吸引和培养博士研究生,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资助政策、奖学金政策、创新创业支持、导师制度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
通过这些支持措施,可以使地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的普通高等学校 , 是我 国高等教育体 系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已形 成 省 属 国家 “ l 程 ” 点建 设 现 2 1工 重 高水平大学、 省部共建 ” “ 高校 、 地方性 直属高校 三大类型 、 层次结构。学历结构分为博士研究生 和硕士研究生 , 学位设计包括学术型博士学位、 硕
第 1gg4 0 . 期 21 年 1 0 2月 1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 U N LO H J N NV R IYO E H O O Y S CA CE C ) O R A FZ EI GU IE S FT C N L G (O ILSIN E A T
Vo . 0 No 4 11 . De .2 1 c 0l
文 章编号 :0 6 4 0 (0 1 0 —4 10 10 — 3 3 2 1 )4 0 4 —6
基 于创 新 能 力 提 升 的地 方 高 校 研究 生 培 养 机 制 的现状 与 问题
薛 蓉
( 浙江工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 江 杭州 3 0 3 ) 浙 10 2
数 为 10 4 3人 , 中超过 30 其 00人 的有 2所 。研究
、
地 方 高校 研 究 生培 养 机 制 的
现 状
( ) 化 办学结 构和 提高 规模效 益 一 优 地方 高校 的层 次 、 型 和 学科 专 业 结 构 渐 趋 类 合理优化。地方高校是由地方行政部 I¥拨经费 '' -J J
② 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师 资处专题调研组 :浙江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和对策思考》 《 。
・
4 2・ 4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科 学版) 社
第l 0卷 ຫໍສະໝຸດ ( ) 二 改革招 生选拔 制度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1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3-04-25[作者简介]王佳锐(1976—),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发展、乡村振兴理论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王佳锐,王芳芳,曹 荣,马 婕(内蒙古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机遇,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此,文章分析探讨了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存在的不足、任课教师及导师遇到的困难、学生面临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设计、分析,并得到相应结果反馈,提出以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扩大“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辐射面;依托互联网的便捷优势,强化学生资源获取与深入学习的综合素养,为了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我们致力于建立一种激励型学术氛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经管类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3)05-0007-0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个行业都遭受着新兴技术的冲击,社会对创新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同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更新换代,也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更加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了加快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不断推动中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必须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标志着我国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的迫切。
因此,培养创新人才的水平急需进一步提高。
2022年,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质量、支撑引领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地方高校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第40期总第486期No.40vol.486大学(教学与教育)University (Teaching &Education )2020年10月Oct.2020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JGZZ18_070);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1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908188)。
作者简介:谷峰(1984-),男,博士,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化学;邢晓平(1975-),女,博士,盐城工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奚新国(1970-),男,博士,盐城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新型催化材料。
为服务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需求,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教育部自2017年起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达成“工科优势高校要对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地方高校要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共识[1]。
相较于传统工科,新工科具有更加鲜明的实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其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也应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和跨学科协作等能力。
地方高校本来就存在培养经费少、科研基础弱、科研起步晚等问题,新工科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给地方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近年来,由于招考规模与招生数量逐年激增,我国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目标也难以匹配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尤其是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弱、科研成果少、外语能力差、创新实践能力低等问题。
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2]。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从创新思维的培养着手。
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发现问题的批判思维;求解问题的发散思维;总结归纳的深化思维[3]。
但就当前状况来看,学生并未从灌输式教育中转变过来,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无自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在需求;教师培养观念保守,授课内容陈旧,学科间壁垒森严,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土木类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地方高校在培养土木类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相关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以期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1. 现状目前,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师资力量方面,一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
在科研条件方面,地方高校相对于985、211高校来说,科研设施、实验室条件稍显滞后,影响了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
在培养环境方面,地方高校缺乏一流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2. 问题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条件滞后、培养环境不佳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地方高校土木类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1. 完善师资力量地方高校应加大对土木工程领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培训、加强交流合作等途径,打造一支专业化、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指导和科研指导。
2. 改善科研条件地方高校要加大对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投入,改善实验室设施、提升科研条件。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搭建科研平台、加强科研项目申报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实践环境和条件,增强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地方高校应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
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科研交流、搭建学术平台等途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1. 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地方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发展政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对土木类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力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191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引言: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主要议题[1]。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科技创新性能力人才的主要来源,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在校研究生人数快速增加,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2]。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积极性和科研氛围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3]。
而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红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借助于其优势展开更多的资料搜多、兴趣提升值得研究。
总之,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理顺研究生培养体系,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了科研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4],同时也是当今高校及各教育部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主要面临的问题1.1学生研究兴趣就业压力是研究生攻读学位的最主要动机,研究生毕业和学位证书以及理想的工作是有些研究生追求的目标。
部分研究生期间在上课、毕业和找工作等事宜上占用比较多的时间,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少,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没有得以凸显,同时,与导师、导师、其他学者、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也需要增强。
另外,科研选题是科研创新的前提,也是影响研究生科研兴趣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能找到一个研究生有兴趣,同时符合研究生自身专业知识背景的创新性科研课题,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些课题难度比较大,涉及范围比较广等,这些均导致研究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很大影响,失去研究兴趣。
1.2导师培养制度加上各大院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传统、单一的导师培养模式难免会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提高[5]。
另外,有些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科研方向有偏差,导致导师在科研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辅导和督促学生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摘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资源实现了共享、高效,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那么对于科研工作又有哪些助力呢?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术活动对数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学术活动对数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以山东科
技大学为例
孔环;李晓
【期刊名称】《高教学刊》
【年(卷),期】2016(000)014
【摘要】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学术活动作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探讨该校学术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根据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学术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孔环;李晓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山东科技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1
【相关文献】
1.论学术活动月在艺术类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西安美术学院为例 [J], 周俊玲;石村
2.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收费和奖助学金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J], 李和滨;魏然;贾强;刘松
3.基于数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J], 刘期怀;贾磊磊
4.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应用数学类研究生教学探索与实践 [J], 张瑜;孙继涛
5."双一流"背景下应用数学类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以《小波分析》课程为例 [J], 蒋英春;郭慧君;寇俊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融沟通、协同和创新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索
一种融沟通、协同和创新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索蔡跃明;吴丹;杨炜伟;郑宝玉【期刊名称】《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年(卷),期】2017(000)011【摘要】高校工科研究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着诸如研究生原创成果少、实践能力弱、学术视野窄等问题,尤其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占据首要地位的导师指导作用容易被忽视.鉴于此,本文先从导师角度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继而以科研项目为实践平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提出一种融沟通、协同和创新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挖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为提高其培养质量提供了可行途径.【总页数】5页(P1-5)【作者】蔡跃明;吴丹;杨炜伟;郑宝玉【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7;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3【相关文献】1.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多元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欧阳海波;黄剑锋;李翠艳;费杰;曹丽云;殷立雄;刘辉2.依托协同创新中心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J], 杜永洪;陈地龙;白晋;李发琪;邹建中;王智彪3.基于"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J], 宗智慧4.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三方协同育人模式 [J], 范晓东;乐涛5."多元协同、四位一体、多环化一"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谢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研究生
地方研究生地方研究生地方研究生是指接受地方政府支持、培养、派遣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的研究生。
地方研究生项目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弥补地方高层次人才的短缺。
在地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地方政府承担了培养经费和管理责任,同时由地方政府提供就业机会,优化了人才流动格局。
地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高水平的专门人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提升高校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三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地方研究生项目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培养模式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培养,培养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二是与地方优质资源的结合更加紧密,地方政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科研条件,并与高校开展深入的合作;三是就业机会更加广阔,地方政府为地方研究生提供了可以很快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职位,解决了人才流动的问题。
然而,地方研究生项目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地方研究生的培养责任由地方政府承担,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将研究生资源过度集中,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教育资源。
其次,由于地方研究生项目相对于国家研究生项目的培养费用较高,地方政府对地方研究生的培养投入可能存在不足的问题。
最后,地方研究生项目的管理和组织需要在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进行密切配合,需要建立高效、规范的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地方研究生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加强地方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做好选才工作,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质和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资源,提供科研支撑和教育指导;三是建立完善的地方研究生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程序,确保地方研究生项目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地方研究生项目作为培养地方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优化地方研究生项目的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以及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术创新及学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
学术创新 是 指 经 过 长 期 的 学 术 研 究,不 断 地 反复试验,最 终 被 验 证 了 的 新 理 论、新 方 法、新 思 想、新材料和新物品等。由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新理论的 创 新 也 可 以 归 结 为 新 方 法 的 创 新,因 此 新方法的 创 新 是 学 术 创 新 的 主 要 形 式。 另 外,从 选题就能 看 出 学 术 研 究 的 价 值,选 题 对 于 学 术 创 新来说异常重要,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2]。
下滑的状态,导致很多高校培养的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 力 不 足,地 方 高 校 当 然 也 不 例 外。为 了 提 高 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质 量 ,从 而 促 进 我 国 的 科 技 进 步 ,文 章 在 研 究 学 术 创 新 及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基 础 上 ,分 析 了 地 方 高 校 研
学生各阶段的学术创新能力的需求及要求有 所不同,例如,学生在研究生阶段主要将在本科阶 段所学习 到 的 基 础 知 识 进 行 整 合,培 养 学 生 具 备 运用创造 知 识 的 能 力。 在 研 究 生 阶 段,学 生 学 术 创新能力 主 要 体 现 在 取 得 创 新 性 研 究 成 果,以 及 研究成果受到学术同行的关注程度等方面。
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 及 创 新 知 识 结 构,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制 约 因 素 及 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实 施 对 策 。 实 践 表 明 ,利 用 该 对 策 能 够 很 好 地 提 升 地 方
49
3一篇具 有 创 新 性 的 论 文 是 会 被 同 行 关 注、 传播及交 流 的,关 注 程 度 越 高、传 播 越 广 泛、交 流 越频繁、论文被引用和下载的数量越多,说明其学 术论文具 有 较 深 的 创 新 性,是 可 以 被 同 行 深 入 研 究的。我 国 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论 文 的 引 用 程 度 较 低、下载量较少,说明我国研究生学术创新水平整 体较低,大 量 研 究 生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欠 缺。 发 表 的 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不高[5]。
2地方高校 研 究 生 学 术 论 文 中 方 法 性、对 策 性论文较多,理 论 性 创 新 论 文 较 少,因 为 方 法 性、 对策性的 学 术 论 文 易 于 表 述,对 研 究 生 基 本 素 质 要求并不 高,而 理 论 性 的 学 术 论 文 需 要 研 究 生 有 一定的知 识 储 备 量,才 能 在 未 发 现 的 领 域 或 已 发 现领域中发现其他人未能发现的研究内容[4]。
继续教育研究
2019年第 1期
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张 蕾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摘要:学 术 创 新 能 力 是 促 进 科 学 进 步 的 基 石 ,然 而 随 着 研 究 生 的 逐 年 扩 招 ,逐 渐 呈 现 为 部 分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高 校 研 究 生 的 学 Fra bibliotek 创 新 能 力 ,具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价 值 。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9)01-049-05
我国 的 研 究 生 教 育 机 制 一 直 在 不 断 改 革,教 育部非常 重 视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但 由 于 我 国 研究生逐年扩招,随之出现量大质低的现象,导致 研究生学 术 水 平 整 体 不 高,地 方 高 校 更 是 如 此。 适时进行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制 约因素及对策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三、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表 现 形 式 及创新知识结构
研究生学术创新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撰写 学术论文,无 论 是 本 科 生、硕 士 研 究 生、博 士 研 究 生都需要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将研究的成果表现 出来,在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 下完成具有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科学研究的书面报 告,研究生 的 学 术 论 文 标 志 着 指 导 教 师 科 研 思 想 的延伸及学生研究工作的总结。学位学术论文是 研究生学 术 创 新 能 力 的 重 要 体 现,既 代 表 研 究 生 最高的学 术 创 新 水 平,也 代 表 导 师 和 学 位 授 予 单 位的学术 创 新 水 平。 有 关 调 查 结 果 表 明,研 究 生 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一般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 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来讲,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创 新点一般体现在论文的形式内容、学术理论创新、 创新程度、创 新 价 值、论 文 创 作 实 践 过 程、创 新 性 成功等方 面。 而 研 究 生 论 文 发 表 的 平 台、被 下 载 的数量也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水平, 下载数量 越 多,说 明 被 业 界 同 行 作 为 参 考 文 献 的 次数越多,被同行广泛交流的频率越多[6]。
1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有 待提高,据调研,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在 对研究生 论 文 评 价 时,只 有 较 少 部 分 的 学 生 得 到 较好的评价,而立意非常好、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论 文很少,得 到 一 般 评 分 成 绩 的 研 究 生 占 多 数。 这 表明,我国 地 方 高 校 研 究 生 学 术 创 新 能 力 是 严 重 缺乏的,是高校、指导教师、学生亟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