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康复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

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

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脑卒中的诊疗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中医诊疗的规范,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准则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可分为中风证、中痫证和中风性偏瘫等不同证型。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确立相应的证型,并结合西医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目标是疏通经络、理气通血、扶正祛邪、防治并发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等。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脑卒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脑门、风池、望诊、足三里等。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特点,对于脑卒中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当归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将多种中药组合制成的药物,有调理气血、促进脑细胞修复的作用。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口服液、川芎嗪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脑卒中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应综合考虑针灸、中药和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4. 定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论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结合定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遵循本规范,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造福脑卒中患者。

以上是对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治疗、神 经功能、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况
脑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方面。近年来,随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康复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一些新 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如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技术等,为康复治 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中医康复临床实践对于脑卒中患者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 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中医康复疗法可以预 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最后,中医 康复临床实践可以整体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患者的免 疫力和抵抗力。
在中医康复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观念,即要把患者 看作一个整体,从气血、脏腑、经络等方面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其次是 辨证论治,即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是经络学 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节经络,可以促进 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治疗遵循早期介入、个性化制定、多学科合作等基本原则。早期介 入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立即开始康复治疗,以避免并发症和进一步的功能障 碍。个性化制定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 佳的治疗效果。多学科合作是指康复治疗团队中的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 语言治疗师等成员共同协作,以提供全面的康复治疗。
二、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特 点
1、重复经颅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技术,通过在头部产生磁场刺激大脑皮 层,调节神经递质和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该方 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卒中,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副作用较小。但需要 注意的是,该方法不适用于颅内金属异物或起搏器植入患者等。

2023 脑卒中诊疗规范

2023 脑卒中诊疗规范

2023 脑卒中诊疗规范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脑卒中的诊疗规范,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果。

2. 定义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并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3.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脑卒中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标准之一:- 急性脑梗死:具有典型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显示局灶性脑梗死性损害。

- 急性脑出血:具有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出血性损害。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正常。

4. 诊疗原则- 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类型,并在6小时内实施相应治疗。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合并症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5. 诊疗流程1. 急诊医学处理:包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建立、气道管理、血压控制等紧急处理。

2.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脑CT或脑MRI检查,评估脑血管情况和损害范围。

3. 临床评估: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评估、脑功能评估等。

4.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

5.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相关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6. 治疗执行:根据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治疗措施的执行。

7.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

6. 治疗效果评估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应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估等。

7. 预防与宣教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的预防与宣教工作,包括宣传脑卒中的危害、饮食控制、生活惯调整等。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规范包括评估和诊断。

这些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在病史和体征方面,重要的是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应该立即进行。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用NIHSS、饮水实验、MRS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在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方面,急诊平扫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模式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并且可以识别缺血半暗带。

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多模式MRI包括DWI、PWI、水抑制成像和SWI等。

DWI可以早期发现缺血灶并且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MRA、CTA和DSA等。

MRA和CTA可以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而DSA的准确性最高。

所有患者都应该进行平扫脑CT/MRI检查。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高热或低体温,特别是在脑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体温控制。

四)血压控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血压控制策略,避免过度降压或过度升高血压。

五)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

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七)其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抗抑郁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三、康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规一、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3.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常用量表有: (1)NIHSS。

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⑵饮水实验。

(3)MRS评分。

⑷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

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

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

已超过静脉溶栓目前公认时间窗4.5 h的患者,可考虑进行CT灌注或MR灌注和弥散成像,测量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以选择潜在适合紧急再灌注治疗(如静脉/动脉溶栓及其他血管介入方法)的患者。

这些影像技术能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临床决策。

2.血管病变检查: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法。

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MRA和CTA都可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

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

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局促、闭塞、畸形、软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康复治疗学知识: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学知识: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学知识: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今天帮助大家总结康复治疗学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复习,今天我们来学习康复治疗学知识-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脑卒中的康复评定
1.评定内容
(1)患者全身状态的评定
全身状态、年龄、合并症、既往史、主要脏器的功能状态。

(2)患者功能状态的评定
意识、智能、言语障碍、肢体伤残程度。

(3)心理状态的评定
抑郁症、无欲状态、焦虑状态、患者个性。

(4)患者本身素质及家庭条件的评定
患者爱好、职业、所受教育、经济条件、家庭环境、患者同家属的关系。

(5)对其丧失功能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考前指导
2.确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及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康复治疗一个月要求达到的康复目标。

远期目标:康复治疗三个月后应达到的康复目标:如独立生活、部分独立部分介助、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等等。

康复目标必须根据病人情况作修正,对每个病人每月举行一次评定会议,评定是否达到目标,如果达到则制定新的目标及计划,如果没有达到,要分析其原因,变更目标,修正训练内容。

根据每位病人的功能障碍、能力障碍、社会不利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目标。

康复目标要由一个康复小组集体进行制定。

3.脑卒中的功能障碍评定
(1)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
偏瘫、两侧瘫、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与情感障碍等
(2)脑卒中后障碍的三个层次
①残损(impairement),有生理、解剖结构和运动功能缺失或异常。

②残疾(disability),有个体能力受到限制、缺失或不能正常完成某项任务。

③残障(handicap),个体巳不能充分参加社交活动,即人的基本权利活动受到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脑卒中的康复一、康复评定(一)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1. 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⑴诊断要点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 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和/ 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意识障碍视力、视野障碍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偏侧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失调B 脑脊液无色、透明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a) CT 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b) 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c) 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3)确定诊断完全具备第B-C 项(倘已行第B 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 B项及第C项之(C)。

脑出血诊断要点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B 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C 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它神经系统局灶症状D多有高血压病史E 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F 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以为G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CT 扫描可见颅内血肿;B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且至少持续24 小时:意识障碍;视力、视野障碍;偏瘫或轻偏瘫,或二瘫痪(尤其脑干损害时);偏侧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运动失调;突然剧烈头痛。

脑卒中规章制度

脑卒中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从事脑卒中防治工作的相关人员。

第三条脑卒中防治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普及知识,提高全民意识;(三)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四)规范治疗,降低致残率;(五)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领导脑卒中防治工作。

第五条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加强脑卒中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七条建立脑卒中防治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防治工作效率。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八条加强脑卒中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知识,提高全民防治意识。

第九条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降低脑卒中发病率。

第十条开展脑卒中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十一条加强社区脑卒中防治工作,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第四章诊疗规范第十二条制定脑卒中诊疗规范,明确诊断、治疗、康复流程。

第十三条加强脑卒中救治能力建设,提高救治水平。

第十四条加强脑卒中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十五条建立脑卒中防治专家咨询制度,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六条建立脑卒中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九条本规章制度由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章制度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临床科室诊疗规范科室:康复科负责⼈:丁笑2017年6⽉修订版⽬录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GF-05 ⾻折的康复诊疗规范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GF-07 眩晕诊疗规范GF-08 腰痛诊疗规范GF-09 痹症诊疗规范GF-10 ⾯瘫诊疗规范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GF-12 康复常⽤技术操作规范GF-13 传统康复常⽤技术操作规范GF-14附:冬病夏治⼯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语謇涩或不语,偏⾝感觉异常,⼝⾆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发呛,⽬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6个⽉。

3.后遗症期:发病6个⽉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痰瘀阻证:⼝⾆歪斜,⾆强语蹇或失语,半⾝不遂,肢体⿇⽊、⾆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虚⾎瘀证:肢体偏枯不⽤,肢软⽆⼒,⾯⾊萎黄,⾆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萎缩,⾆红脉细,或⾆淡红,脉沉细。

脑卒中康复评定内容

脑卒中康复评定内容

脑卒中康复评定内容
脑卒中康复评定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身体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状态评定、言语和吞咽功能评定等。

身体功能评定主要包括运动功能评定和平衡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可以采用徒手肌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等方法,而平衡功能评定则可以采用三级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等量表进行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进食、穿衣、移动等日常活动来评估其自理能力。

认知功能评定可以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等工具进行评估。

心理状态评定可以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和心理量表等方法进行评估。

言语和吞咽功能评定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语表达和吞咽能力来评估其言语和吞咽功能。

此外,疼痛评估也是康复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在康复评定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脑卒中康复规程

脑卒中康复规程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流程1.总流程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第一阶段早期康复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功能评定运动疗法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言语训练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一侧肢体瘫痪肌张力、肌力低下躯干控制差平衡功能障碍关节活动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吞咽障碍并发症一级康复治疗目标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常用运动治疗方法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躯干控制和转换脑卒中的康复一、概述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者手术治疗〔普通约 2-4 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者浮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糊口自理和回归 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神经学症状再也不恶化;不浮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 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 CT 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二、临床检查规 X〔一〕普通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3、心电图检查、腹部 B 超检查.4、胸片与相关部位 X 线检查.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 HIV 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7、心、肺功能检查.〔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者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了解脑 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2、TCD 检查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与颅内 压增高的探测等.1、2、3、4、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浮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者功能性精神障碍时.4、头颅 CT 和MRI 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者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 和MRI 检查才干明确诊断时.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与判断预后时.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起时.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三、临床治疗规 X〔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4、中医中药治疗.〔二〕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者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者手术治疗.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者行为心理治疗;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者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四、医疗康复规 X〔一〕功能评价入院后 5 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者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评价项目如下:1、躯体功能评价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糊口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者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二〕康复治疗规 X1.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与各种体位的变换与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与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2〕物理因子治疗: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2.作业治疗〔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 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象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患上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糊口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3〕日常糊口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等训练,情况允许尽量到治疗室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并在患者实际糊口环境中或者尽量摹拟真实糊口环境进行训练.〔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 X 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便性和实用功能.〔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糊口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3、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功训练等,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部份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等.存在言语失用者需首选进行针对性训练.4、中医康治疗〔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2〕推拿治疗:普通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 5.辅助技术早期或者严重病例需配置普通轮椅,足下垂或者内翻患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膝关节不稳定者需配置膝踝足矫形器,平衡障碍患者需配置四脚杖或者手杖,手功能障碍者需配置必要的糊口自助器具如进食自助具等,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托,部份患者需使用手功能位矫形器或者抗痉挛矫形器.〔三〕康复护理规 X1.康复护理评估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惊险因素评分、安全惊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2.康复护理〔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糊口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与用综合症的护理等.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五、职业社会康复规 X〔一〕职业康复1.职业康复评价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摹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2.职业康复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者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与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二〕社会康复1.社会康复评价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糊口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2.社会康复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者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者社区糊口的全程个案服务.〔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者"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与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与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3〕长期病患照应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应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与家庭护理等的指导.〔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普通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 赋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与技术.〔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者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者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糊口的物理障碍.〔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与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 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与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糊口做出调整和安排.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商议, 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 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或者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 2-3 周内到其工作场所赋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糊口.六、康复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2、无严重并发症或者并发症已控制.3、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

脑卒中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脑卒中的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流程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诊疗过程需要精确且及时的操作。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1脑卒中的康复康复评定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1)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1)诊断要点A.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B.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C.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D.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E.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F.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G.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A)意识障碍(B)视力、视野障碍(C)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D)偏侧感觉障碍(E)言语障碍(F)吞咽障碍(G)运动失调B 脑脊液无色、透明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a)CT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b)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c)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3)确定诊断完全具备第B-C项(倘已行第B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B项及第C项之(C)。

(2)脑出血1)诊断要点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即脑叶、脑室及其他。

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B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C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它神经系统局灶症状D多有高血压病史E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F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以为G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A CT扫描可见颅内血肿;B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且至少持续24小时:(A)意识障碍;(B)视力、视野障碍;(C)偏瘫或轻偏瘫,或二瘫痪(尤其脑干损害时);(D)偏侧感觉障碍;(E)言语障碍;(F)吞咽困难;(G)运动失调;(H)突然剧烈头痛。

中医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的急性局部、短暂或持久性的脑损害,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内的一组疾病。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二、治疗方法1.中药熏洗【药物】当归20g,红花20g,桃仁20g,桂枝20g,伸筋草30g,木瓜20g,透骨草30g,艾叶10g。

【操作】取上药置于煎煮容器,加水浸泡30min,煎沸15~30min,去药渣,药液倒入盆内。

患处置于上方,覆以毛巾,先用蒸气熏蒸15min,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用毛巾吸取药液置于患处;温度降至40℃,将患肢放入药液内浸泡15min,至患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2次。

2.穴位敷贴【药物】阳气不足型药用黄芪10g,巴戟天10g,鹿茸3g,淫羊藿10g,附子10g,丁香6g,花椒6g;痰阻经络型药用白芥子15g,细辛6g,延胡索10g,甘遂3g;瘀阻经络型药用麝香3g,冰片6g,丹参10g,血竭10g,水蛭10g,乳香10g,花椒6g,豆蔻10g。

【操作】将上述中药按照以上剂量配齐,粉碎过80目筛,按1份药、4份凡士林比例制成软膏根据患者证型选取药膏,将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将药膏贴在神阙穴上,用纱布固定,每天不少于4h,隔天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推拿疗法【操作】①坐位:头面部,患肢对侧头皮施一指禅推法,约5min;太阳、迎香、地仓、牵正穴施揉法,约3min;百会、印堂、风池施点按法,约5min。

②仰卧位:上肢,从上往下施拿法,约2min,肌肉放松后施攘法,约5min,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间关节活动法,约3min,最后施抖法、拍法;下肢,上往下施拿法,约2min,肌肉放松后施攘法,约5min,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间关节活动法,约3min,最后施拍法。

③侧卧位:患者在上,在患者后背、腰部、臀部、下肢后外侧施攘法,约10min,再在上述部位施拍法,约2min,结束。

脑卒中诊疗规范

脑卒中诊疗规范

脑卒中诊疗规范
脑梗塞的诊疗常规及流程
筛查人群:存在下列症状、体征者:
1.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觉性失语甚至昏迷。

2.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3.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大小便失禁等。

筛查方法:影像学检查。

诊疗及随诊方案:
治疗原则:挽救半暗带,阻止血栓进展,降低脑氧代谢率,改善脑血流,降低血液粘滞度,控制并发症,降低卒中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治疗方案:
1.健康教育。

2.考虑有房颤等心源性疾患,请相关科室会诊。

3.考虑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分型决定开始治疗的方法。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凝血四项、血流变、肝肾功能。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

确立诊断:
1.根据起病形式和病程分型(完全型,起病6小时内病情
达高峰;进展型,病情逐渐进展,可持续6小时至数天)。

2.根据发病机制分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分水岭脑梗死)。

治疗:
1.溶栓治疗:标准静脉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溶栓适应证相对放宽。

2.保守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神经保护)。

3.如出现病情恶化(梗塞面积增大、脑出血),转入ICU 或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4.病情平稳,症状好转后,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治疗。

随访:定期随访,进行二级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的康复诊疗规范一、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 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 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 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 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二、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治疗;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社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等;3、改善语言、认知、精神、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技术选用。

4、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治疗;2、痉挛: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社经阻滞(或溶解)治疗、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或行为心理治疗;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或手术治疗等;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5、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6、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的防治等。

四、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

评价项目如下:1、 躯体功能评价肌力评价、关节活动度评价、感觉评价、肢体形态评价、协调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辅助器具使用评价,上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上肢功能评价、手功能评价,下肢神经损伤者需进行平衡功能评价、行步态分析等。

2、精神心理评价: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

3、语言、吞咽功能评价: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凝存在失语症和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必要时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二)康复治疗规范1.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血管舒缩性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牵伸训练、呼吸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功、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等。

(2)物理因子治疗:选用超短波疗法、气压治疗、电磁波疗法、直流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等。

(3)水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进行水中运动治疗等。

2.作业治疗(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人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以提高认知能力,有条件的音位可进行电脑辅助认知训练等。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辨认、图形辨认、图像辨认训练和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得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认和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等训练,情况允许尽量到治疗室进行训练,内容包括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并在患者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功,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3、语言治疗:对构音障碍者进行构音训练、发音训练、交流能功训练等,存在失语症的患者需进行听、说、读、写、计算、交流能力等内容的语言训练。

部份患者需进行摄食-吞咽训练等。

存在言语失用者需首选进行针对性训练。

4、中医康治疗(1)针刺治疗:采取分期治疗和辨证治疗相结合,取穴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

(2)推拿治疗:一般在中风后二周开始推拿治疗,以益气血、通经络、调补肝肾为原则,选穴参照针刺穴位,手法以滚、按、揉、搓、擦等为主。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穴位注射、火罐、中药治疗等。

5.辅助技术早期或严重病例需配置普通轮椅,足下垂或内翻患者需配置踝足矫形器,膝关节不稳定者需配置膝踝足矫形器,平衡障碍患者需配置四脚杖或手杖,手功能障碍者需配置必要的生活自助器具如进食自助具等,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可使用肩托,部份患者需使用手功能位矫形器或抗痉挛矫形器。

(三)康复护理规范1.康复护理评估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

2.康复护理(1)体位护理:良肢位摆放、体位变换、体位转移等;(2)膀胱与肠道功能训练、二便管理;(3)康复延伸治疗:根据康复治疗师的意见,监督和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关节活动度(ROM)、肌力、日常生活活动(ADL)、站立步行、吞咽、语言交流等延续性训练。

(4)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继发性损伤的护理,各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肩痛、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尿失禁护理,预防深静脉栓塞、关节挛缩及用综合症的护理等。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五、职业社会康复规范(一)职业康复1.职业康复评价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就业意愿评估、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2.职业康复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四肢瘫患者可利用上肢残余功能,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或改良设备;截瘫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协助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

(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的残疾程度、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认知、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参加电脑操作训练班、手工艺制作培训班等。

(二)社会康复1.社会康复评价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

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

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

(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

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

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协助患者适应社区生活。

六、康复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无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控制。

3、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