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电压

合集下载

《电压》评课稿

《电压》评课稿

《电压》评课稿《电压》评课稿本节课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预设精彩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设计新颖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过程扎实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王老师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

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电压的使用有哪些注意点?”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电压的基础知识先学生自学,再回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提问”、“电压表的'使用”。

有实验演示分析如:“如何让水流动”的演示和受力分析。

有学生实验如:“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

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3、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比如,常见的电源电压,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以安全电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排除学生对电学实验的恐惧。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6章第1节《电压》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6章第1节《电压》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养成学生自学的能力。

2.通过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养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压概念的建立,让学生学会用“类比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能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认识安全电压值,渗透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2.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橘子、发光二极管、铜片、锌片、电压表、开关、灯泡、导线若干、干电池。

学生:电压表、开关、灯泡(2个)、导线若干、干电池(3节)。

(16组)【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的本领,像电鳐,简直可以说是“水中的发电机”。

播放“电鳐的捕食过程”视频:/show/Tgfvbxv0pJdxP y8I.html同时让学生思考:电鳐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从视频和学生的激动氛围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压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各小组按照图进行实验,看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通过合作找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要想使小灯泡发光,必须把小灯泡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发光时一定有电流通过。

当分别连入1节和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连入2节干电池时小灯泡较亮。

原因:电源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2节干电池比1节干电池产生的电压高,电压高时产生的电流大。

归纳总结:(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要使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首先电路是一个通路,再就是电路中有电源。

活动2:自学课本的55页到56页,小组之间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电压的符号是____;电压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你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转换了么?(2)你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电压呢?归纳总结:(1)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单位有伏特(V)、千伏(kV)、毫伏(mV),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为:1 kV=103V 1mV=10-3 V(2)生活中常见的电压,要记住:一节干电池两端的电压为 1.5 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电压》说课稿

《电压》说课稿

《电压》说课稿清水中学叶涛一、说教材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用电流表测电流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为下一节用电压表研究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电压打好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课标的要求以及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本节课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体验成功的一个良好机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认识电压表和正确使用电压表的愿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是正确使用电压表及能准确读数。

难点是如何正确连接电压表、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四、说教法五、教学准备实物教具:干电池、蓄电池、小发电机、教学用电压表实验器材:电池、开关、灯泡、电压表、导线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此环节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实例与电压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合作探究,学习知识1、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电压是电源提供的。

电源有正负两个极,两极间有一定的电压。

把用电器的两端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电路中就有电流通过,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改换电路中串联电池节数的多少引起灯泡明亮程度发生变化的实验,引出不同电源的电压不同,产生的电学效果也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评价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评价

初中物理电压教案评价本教案为初中物理电压部分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电压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以及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案内容涵盖了电压的定义、单位、作用以及电压表的使用等方面,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了解电压的单位,能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记住常见电源、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压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电压的定义、单位及换算,让学生掌握电压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电压的作用。

4. 电压表的使用:讲解电压表的构造、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压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准备干电池、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评价本教案设计紧凑,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电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案还关注学生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态度。

总体来说,本教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评课稿

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评课稿本文评价了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根据我的观察和体验,对其进行了一些评价和建议。

本文采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力求细化内容,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学内容分析《电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电路和电流的原理具有重要作用。

在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中,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电压的概念和定义:对电压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引导学生理解电压是电流作用的结果。

2.电势差和电压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电势差是电场力作用下电荷的动能改变,从而认识到电压和电势差的密切关系。

3.电压的计算方法:介绍电压的计算公式,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方法。

4.电压的应用:介绍电压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例如电池、电源等。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该课程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电压这一重要物理概念。

二、教学方法评价针对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这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实验、讨论等。

1.讲解法:老师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易懂的示意图,对电压的概念、定义和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具体案例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实验法:老师利用实验装置演示了不同电压条件下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法: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加深对电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教师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对电压这一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鲁科五四学制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电压》的教学观察和学生反馈,可以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下:1.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够理解电压的概念和定义,能够根据电路图计算电压的大小,初步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方法。

《电压》复习课的评课

《电压》复习课的评课

《电压》复习课的评课启蒙中学姜志杰本节录像课是一节关于《电压》的复习课,老师在复习前作了精心的准备,从基础知识到重点知识和实验都进行详细的复习与讲解。

本节知识它涉及电压的概念与电压的测量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叉的特点。

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习题实例分析与讲解,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老师教师创设了一个最平常的生活情景:用导管连通不同液面高度的水管(橡皮管夹住),问学生打开夹子时出现的现象,然后继续追问,“如何让水流一直持续下去?”2、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比如,常见的电源电压,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以安全电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排除学生对电学实验的恐惧。

四、意见和建议1、关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电源”与“电压”末能明确区分。

2、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

3、学生的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4.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

5.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密度》说课稿启蒙中学姜志杰(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电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电压》教学设计(精选3篇)

《电压》教学设计(精选3篇)《电压》篇1【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实验探究,并凸显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实验室”来体验探究的愉悦,从而获得知识并树立足够的学习信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灯泡的亮度与电压有关,从实际中了解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初步掌握电压的单位、常见的电压值,初步掌握电压表的连接方法、读数方法及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技巧。

●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说明书,从中收集到有关电压表连接方法和在电压表上读数的方法的一些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实验探究,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得到电压表的一般使用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打破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增强实践能力,感受学物理的愉悦,从而树立足够的学物理的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电压表的连接和读数。

【教具与学具】学生自己准备“移动实验室”:电池、电池组(三节)、小灯珠、导线若干、手电筒等。

电压表(老师提供)【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活感受引入新课教师:生活中“电压”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印象?学生(踊跃地交流着自己的生活感受):雷电很厉害,可以击死人和牲畜;高压危险,不能靠近;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秋冬的晚上脱毛衣时可摩擦生电;有些生物体内可以产生较高的电压──生物电;自然课中,我们做了摩擦起电的实验……教师:非常不错。

看来,学习“电压”之前,大家就具备了相关知识。

其实,很多电现象,都是电压在起作用。

二、探究灯珠发光分析原因教师:你们能猜猜,一节干电池和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一样吗?学生:肯定不一样,当然是2节干电池使灯泡发光要亮。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家里有一手电筒,用三节干电池时,灯泡发光非常亮,只用2节时,灯泡要暗一些。

我经常用,体会太深了。

教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学生: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教科版选修2《交变电流中的物理量》评课稿

教科版选修2《交变电流中的物理量》评课稿

教科版选修2《交变电流中的物理量》评课稿一、课程概述《交变电流中的物理量》是中学教育教科版选修2中的一门物理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交变电流中的各种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和理论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交变电流中的物理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内容2.1 电流和电压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其在交变电流中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和测量电流电压的数值,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并掌握了交流电流与直流电流的区别和联系。

2.2 峰值和有效值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了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学生加深了对峰值和有效值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3 频率和周期频率和周期是交变电流中的重要物理量,本节课通过展示不同频率的电流波形,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频率、周期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并学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测量频率。

2.4 交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本节课介绍了交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理解电阻、电感、电容对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影响,培养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2.5 交流电路中的功率和功率因素功率和功率因素是交变电流中的重要概念,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学生深入了解了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因素的意义,并学习了如何改善功率因素。

2.6 交变电流的应用本节课将交变电流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介绍了交变电流在发电、输电、变压器和电动机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了解了交变电流在工业和家庭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三、课程特点3.1 强化实验教学本课程重视实验教学,在每个知识点的介绍中都配备了相应的实验演示。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测量电流、电压等物理量,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2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物理量的测量、计算和分析,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评课稿
评林老师《电压的测量》一课
本节课是浙江省的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六节内容,是初中科学电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它涉及电压的概念与电压的测量两方面的知识,具有知识量大,相互联系紧密和知识交叉的特点。

林老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启发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学生小组活动和实例分析,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方面的评价
林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水流与电流、水压与电压类比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这一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探究知识,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突出科学探究等基本理念。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整个过程设计较为合理。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以平常显反常,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林老师教师创设了一个最平常的生活情景:用导管连通不同液面高度的水管(橡皮管夹住),问学生打开夹子时出现的现象,然后继续追问,“如何让水流一直持续下去?”学生展开讨论,进而教师引出电源与电压。

整个过程在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

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要求学生学”变成了“学生要求学”。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如:“电源的作用是什么?”、“电压的使用有哪些注意点?”有分组活动交流合作学习,互相补充,如:“电压的基础知识先学生自学,再回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提问”、“电压表的使用”。

有实验演示分析如:“如何让水流动”的演示和受力分析。

有学生实验如:“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通过不断的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实践。

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不仅教给了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

3、学以致用,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比如,常见的电源电压,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然后通过所学知识来解释,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并以安全电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排除学生对电学实验的恐惧。

4、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

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精神。

四、意见和建议
1、关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电源”与“电压”末能明确区分。

2、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教师在时间分配上欠合理。

教师要加强学生活动的指导,控制好活动时间。

3、学生的小组活动较多但小组合作交流的不够有待加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