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教学——语文教学总结

合集下载

如何搞好散文教学

如何搞好散文教学

散文教学之我见散文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散文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形象和意境,能够起到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美感情操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能够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线索与思路的分析,能够启发学生揣摩散文的构思和艺术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的散文教学。

一、抓住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素有美文之称。

它融合着自然美、诗情和哲理美,同其他文体相比,散文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形散神聚,和谐统一。

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应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么自由,都必须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文章的主旨)。

理解这一特点,对我们把握散文的构思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白杨礼赞”,它的中心词就是“赞”无论作者怎么写,形式怎么变化最终都要归结到“赞”来。

因此,抓住散文的特点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掌握技法阅读散文要善于理清线索,抓住文眼;巧借联想,领会意境。

散文的线索是对文章结构与情感的贯穿。

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的语句或词语,即文章的点睛之笔。

文眼多为议论、抒情或象征比喻的语句,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也有嵌与文中的。

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作者的感情脉搏,也就抓住了分析、理解文章的关键。

散文在行文上常常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景写情。

充分地展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抓住联想的“联系点”——形与神的共同点,能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感情,领会作者对自然、生活、社会及人生的独特认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

三、品味语言,明其特色散文的语言灵活多样,参差错落,富于变化。

各种类型的散文,乃至同一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

许多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体现出各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讲述故事、介绍作者背景、放映相关的电影或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散文产生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散文中的问题和主题,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叙事性散文时,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果。

学生可以使用预测法来猜测故事的发展,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理解散文的主题,通过画思维导图来整理散文的结构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渐进式地引导学生使用这些阅读策略,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阅读方法。

三、加强对散文语言的理解散文作品的语言可以说是其灵魂所在,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就无法真正理解散文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散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义和情感。

四、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学生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与散文主题相关的短文,或者让学生模仿散文的写作风格,自己创作一篇新的散文作品。

通过此类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散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加强评价与反思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出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不断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的教学研究,可以发现,叙事性散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阅读策略,并帮助他们理解散文的语言和情感。

通过文学创作和评价与反思,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下的初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笔者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当代散文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

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

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

当然,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

仅仅抓住散文的特征来提高教学实效,当然是不够的。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言堂,无论在散文教学还是任何其它文体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

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

”我们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伴侣,是一个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的引路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提出了“阅读层次论”。

笔者认为其中的“知识性阅读”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只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掌握就可以了。

而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层次才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层面,所谓理解性阅读,包括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类能力以及推断能力等。

所谓探索性阅读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

而提高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就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恰当的指导。

比如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一是“独特意识”。

抓住散文的特征“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

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研究

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研究

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考虑。

散文阅读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许多教师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往往缺乏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佳。

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是中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可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研究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散文阅读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通过散文阅读教学实践的探究,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深入研究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对于促进中职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分析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教材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选择。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散文作品,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文中的意义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散文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导入引导策略、实地感知策略、归纳总结策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

初中语文散文课文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散文课文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散文课文总结归纳初中语文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理解和欣赏各种散文作品,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散文的内涵,还要学会将自己的思想与散文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形成独立的感悟和见解。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散文课文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加深对散文的理解和掌握。

一、《国家》《国家》是一篇由郁达夫所写的散文作品,以一个国家为主题,通过描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以及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畅想,呈现了作者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现实的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郁达夫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人们的劳动生活,展示了国家的美好和希望,并通过对比农村和城市的差异来表达了他对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向往。

二、《雾》《雾》是一篇由朱自清所写的散文作品,通过描述雾的神秘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雾的感受,将雾比喻为人生的迷茫和困惑,但又透过迷雾中的光芒展示了人生的希望和美好。

通过这样的描写手法,朱自清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一篇由茅盾所写的散文作品,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描绘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在这篇散文中,茅盾通过对楼的历史沿革和周围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注。

通过这样的叙述,茅盾呈现了一个显示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广阔画卷。

四、《那块碑文》《那块碑文》是一篇由张愉所写的散文作品,通过描述作者在一个古老墓碑前的经历,展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坎坷。

在这篇散文中,张愉通过对墓碑上刻字的解读和对逝者的想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个人的感受和思考,引导读者关注生命的意义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五、《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由林语堂所写的散文作品,以描绘荷塘中的月色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散文究竟教什么——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内容

散文究竟教什么——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内容

散文究竟教什么——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内容散文究竟教什么——谈散文的文体特征及教学内容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蒋军晶蒋军晶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浙江省2014年度教育影响力人物”,曾获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应邀赴台湾、北京等各地执教研究课、讲座四百余节次。

中华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出版专著《打磨课堂》《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和孩子聊书吧》,编著《小学生老舍读本》《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1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语文在线”有专门介绍),即将出版《和孩子一起写作吧》《和孩子一起读诗词》等。

在不同版本语文教材的选文中,散文占的篇目比例毫无疑问是最多的。

同样,语文考卷里的阅读材料,散文也少有缺席的时候(这种现象甚至引起了“语文学习怎么成了散文学习”的质疑)。

与散文在语文教材中的突出地位相比,人们对散文阅读教学规律的研究总结却很有限,既缺乏关于散文这种文类的核心知识,又缺少大家都认可的教学模式。

散文到底是指哪些文章什么样的文章称为散文,一直有争论,莫衷一是。

散文真的是个大箩筐。

散文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只是在文学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

(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原理》)“散文”的定义,向来用排除法,例如除去“小说、诗歌、戏剧”等纯文学,以及“实用文章”,凡是在文体上说不清、道不明的,就会被放进“散文”这个框里。

在当代,“散文”的地盘被进一步挤压,凡是形成了文类规范、能指明文学特征的文章,逐渐从“散文”中分离出去,比如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报刊言论文章、传记、演讲词、科普小品、寓言、童话、儿童故事等。

有些亚文类,例如回忆录、采访、序言、杂文等,尽管依然“赖”在“散文”这个框子里,但因其文类规范和特征越来越明朗,往往也被当作散文中的另类来看待。

散文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散文”这种文类都还没说清楚,散文研究,尤其是散文教学就更欠缺了。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要点。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提高自我认知和思维深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为高考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散文概述1.1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了解散文的来源、起源、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2 散文的发展历史。

教师介绍散文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代散文的发展状况,并带领学生阅读相关散文。

2. 散文阅读2.1 散文课外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作者代表作品,了解散文的类型、特点及阅读方法。

2.2 散文课内阅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内提供的散文文本,并掌握阅读方法,注意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

3. 散文写作3.1 散文写作基础。

教师讲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包括确定写作方向、构思、选题、思考和分析、写作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

3.2 散文写作实践。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散文写作,并在课堂上展示。

三、教学方法1.讲授与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结合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相关知识点。

2.讨论式教学方法。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集体讨论、分组研讨活动,以促进学生对散文的深入思考。

3.写作实践式教学方法。

通过设定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散文写作,并在课堂上展示并互评。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不同类型散文的阅读要点。

3.散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1.阅读报告。

要求学生在课后写阅读报告,分析散文的阅读方法、阐述思想反应等方面。

2.散文写作。

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写作实践,完成一篇散文,并进行课堂展示和互评。

3.课堂参与与表现。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资源1.讲义和教材。

提供散文阅读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点以及散文选读材料。

2.电子屏幕和笔记本电脑。

用于呈现教材、辅助教学及作业展示。

七、小结本教学案重点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及提高其阅读速度,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掌握散文写作的技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素材和文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文体知识,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理解散文中作者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导入: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散文家们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二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作者简介(1)严文井,原名严文锦,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2)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思想性。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

明确:《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了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②这两篇散文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永久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

《我为什么而活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4.研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1)分析《永久的生命》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高中语文备课教案:散文阅读与评析教学目标:1. 了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评析散文的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准确把握散文的主题、情感和意义。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按照教学进度选择一篇适合的散文作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

2. 阅读材料与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散文主题相关的素材和阅读练习题,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讨论散文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欣赏散文。

二、散文阅读(15分钟)1. 分发散文作品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阅读,了解散文的主题和情感。

2. 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主题情感?三、散文评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重要内容和主题,并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谈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互相评析散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3. 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解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并纠正错误的理解。

四、散文写作(30分钟)1. 提供一些相关素材,让学生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写作时注重情感表达,同时要求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和良好的篇章结构。

3. 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互相交流和评析,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散文赏析(10分钟)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欣赏,展示出色的作品,并对其进行评析,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以及对散文阅读与评析的认识提升。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每周都阅读一篇散文作品,并写一篇评析文章。

2. 定期开展散文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和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教学的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教学的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教学的方法探析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艺术特色较多,可以涉及叙事、抒情、议论等多方面。

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导散文教学需要兼顾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审美体验,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散文教学方法的探析: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注重基础人文素养的培养,散文作为文学世界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效的散文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领略语言之美,还能促进其情感体验、审美能力和文字鉴赏力的提升。

目标设定散文教学的目标应当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知识目标是理解散文的基本元素、各类文体的区分与特点;能力目标则集中在语言运用、观察能力、审美判断力的培养;情感态度目标则指向培养学生的思考、想象和感受能力,激发其对文学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教学策略1. 初步感知·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资源构建文字与声音、图像相融合的情境,通过比较阅读、故事引入等方式,创设与作品主题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初步接触并感知散文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情感氛围。

2. 焦点解读·结构分析引导学生细致阅读,通过字词梳理、情感线索追踪、主题分析等方法,解析散文的结构特点和情感内涵。

在此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作者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视角,增加文章理解的立体感。

3. 情感共鸣·人文印象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演绎等方式,与文本进行情感互动,引发情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其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促进人文素养的内化。

4. 创作探索·实践锻炼通过仿写、续写、创编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其运用所学散文写作手法,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培养创作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结尾与延展散文教学结束时,应总结所学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与写作中,激发持续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通过举办读书会、改编课本剧、写作竞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领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延展。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散文诗两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散文诗两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对所有一切的爱,是何其博大! 资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泰戈尔 设计意图:此环节修改,介入资料一、二,①意为
帮助学生更加深入解读文本,更加深刻体会诗人内心情 感。②让学生在体会世界伟人博大胸怀的同时,得到情 感心灵的熏陶和陶冶,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 验。
(五)拓展抒写 1、结合实际,谈谈感悟:你从诗中悟到了什么, 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2、真情表达,借物抒情:以“假如我”句式,写 一句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把学习与生 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生活体验来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 解,并水到渠成进行情感体验和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 感受到母爱犹如春风细雨随时沐浴着我们的身心,只是 平时缺乏感受。 ②以“假如我_____________”句式写话,为了读 写结合,以读促写,及时运用文中所学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业延伸 1、学做诗人,请把课堂上所写的这句话,拓展成
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旧的山村小学,一位年轻
的老师正在昏黄的灯光下,批改着学生的作文。作文题
目是《我的愿望》。孩子们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
教学过程 的说长大要当解放军,有的说要当老师,有的说要当大
老板……突然,一行字闯入老师的视线:“我的愿望是
当一条狗。”老师又惊奇又好笑,接着往下看:“我爸
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山村的夜很黑,听
2、指明个别朗读,读后点评。(哪句话或哪个词 读得好,哪句话或哪个词读得不够好,请说出理由,并 试着朗读。)
语言品味重点语句参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却一声儿不响。 ——句中妈妈的话语要读出焦急的心情。从“暗 暗”、“匿笑”中体味孩子的调皮、可爱。 ②……我便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 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句中“突然”表现孩子调皮、可爱的个性,同 时表现要给妈妈带来惊喜的心情。“求”表现孩子撒娇 的天性和恋母、爱母的情感。 ③“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句中“坏”字读出母亲又惊喜又嗔怪的语气, 贬词褒用,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爱。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 ——句中“不”字拉长读升调,读出孩子的撒娇、 调皮、天真、得意的语气。) 3、听录音精彩片断朗读,对比再点评:录音读得 好,还是学生自己读得好,说出理由。 (这环节有条件可尝试一下,鼓励学生说真话,敢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大青树下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大青树下的》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默读的学习的合理分配组织,注意使用适合的、恰当的教学
策略,以有效地进行各教学内容的教学。
教学策略选
采用多种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
择与设计 课文,在读中悟,悟后学会表达
学习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鲜”,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划出有新鲜感的句子,教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 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 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 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 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 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 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
6.想象画面。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把‘爱读书’种植在孩子们心 里”的作家吴然,这是一篇构思巧妙、语言朴实优美、 画面和谐、情感真挚的儿童散文。
构思巧妙表现在短短的四百多字,蕴含了丰富的信 息:这是一所多民族融合的边疆小学;写了学生们上学、 上课、课间等多个特定的景象;结尾自然,借景抒情, 令人回味。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长句,很长的句子, 却没有给人冗长的感觉,它像是一个自然变换的镜头, 镜头随着不同方向远景的移动向同一个近景聚焦,让读 者跟着文字看清楚了从不同方向走来的小学生属于不 课例研究综 同的民族。这句话为后面的内容做足了铺垫,也给读者 述 带来了阅读期待: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后面的内 容正是循着这个思路展开的。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 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课堂太安静。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 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 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 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 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 《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 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 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
字 , 的非 常传神 。 用 春天到 了各 种花儿 竞相开 放 , 蜜蜂 也赶 来“ 嗡嗡 地 闹着 ” 这 “ 就是 作者 的传神妙 笔 。 。 闹” 通过 蜜蜂采 蜜时的 “ 声 , 闹” 读者 自然 而然地 觉得春 的浓郁 醉人 。
四 、 略散 文的意境 魅力 领
文 有“ 文眼 ” 文 的“ ” 。 眼 实质 上就 是关 键词 和语 句 , 因此 , 语文 关键词 教学 。 散文 的 阅读教 学 中尤 为重 要 。现 代著 名作 家 老舍 在
散文之 门的钥 匙。 散 文的阅读 教学过 程 中 , 在 我们 可 以引导学 生反
1 在 朗读 中初 品语 言 .
复朗读 . 味赏析 , 文人情 , 开 想 象 , 到 自己的情 感体 念 , 品 披 展 得 并
从 中获得 对 自然 、 社会 、 生的有益 启 示。 人

阅读散 文想要 在朴 实 自然 的语言 中读 出蕴 涵的丰 厚 的底蕴 和 雅 致的趣 味 , 先就要 重视 朗读。 首 比如 品读《 荷塘月 色》 文描绘 的 一
术 精 品。在教 学 中 , 了让 学生体 会本 文感人 至深 的人 间真情 。 为 也 就 是文 章的主 旨, 引导学 生反复 阅读 “ 要 买橘送 别 ” 段课 文 。 找 一 并 出父亲 买橘过 程 中一 系列 的动词 和作者 看到 父亲举 动 时的表现 的 语 句 ,联 系上 下文 写出 自己的感 触 ,便很 容 易感 受到文章 抒 写的
2 在精 读 中细品语 言 .
标题 是文章 的眼 睛 , 抓住 标题 , 我们就 可 以从 中看 出文章 的写
作对象 和作者 可能 的情感倾 向 。 如 , 0 6年北 京卷 的“ ‘ 例 20 给 书虫 ’ 当夫人 ” 以“ 虫” 比喻 , , 书 作 突出丈 夫的 书多 、 书 、 爱 爱读 书的特 点。

让美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散文赏析“三步教学法”案例设计

让美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散文赏析“三步教学法”案例设计

让美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散文赏析“三步教学法”案例设计第一次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夏感》一文,我试图把这篇精美的散文教给我的学生,我深情地读,我细致地讲,两节课下来,全心投入的我问同学们感觉怎样。

所有的同学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是我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还是同学们的感觉出了故障?这样美的散文怎么就没有一点感觉昵?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走进梁衡的《夏感》,重新设计我的教案: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散文赏析“三步教学法”即(调动学生发现美;引导学生欣赏美;鼓励学生创造美)。

3 教学重点:巧妙设计练习引导突破。

4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 在横线上填写叠音词:细草,绿烟,春日,秋波。

(2) 填空组成四字短语,春( )秋( )、( )情( )致、( )飞( )舞、( )前( )后,细( )慢( )。

(3) 找出文中比喻句,拟人句、引用句.对比句。

(4) 划分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二)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练习完成情况。

第(1)(2)题同学们在文中找到了答案,“芊芊细草”、“谈谈绿烟”、“春日融融”、“秋波澹澹”;“春华秋实”或“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轻飞曼舞”、“承前启后”、“细滋慢长”。

作者大量运用叠音词和四字短语,使语言音韵和谐,节春明快,呈现音乐的韵律之美。

第(3)题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比喻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作者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变化过程,拟人句“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

作者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夏天景象的热烈。

引用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作者在这里引用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中的诗句表现出夏天旋律的紧张,对比句“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我们发现了几个可行的策略,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写作等。

这些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引言:现代散文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当前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研究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散文作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二、多样化教学资源策略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提供丰富的散文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现代散文作品,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内容选择与分析策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散文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选定的散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拓展。

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四、讨论与写作参与策略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散文作品的理解,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文学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所学散文创作相关文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总结出了几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写作等。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2.明确考纲要求,了解命题特点、考查形式、考查重点。

3.把握常考题型,学会规范组织答案,不遗漏要点。

4.加强训练,练中参悟、巩固、提高。

(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及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起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如何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新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的教学为例

如何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新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散文的教学为例

写作之窗这几名学生能联系整篇文章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具体分析这些景物描写的特别之处,非常难得。

胡添抓住了露水由少积多的状态变化,沈渝洁抓住了这一变化中的具体画面,孟泽缘则把蚂蚁的情态、动作变化与作者的人生经历联系起来。

他们都获得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我们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交流,并进行“批注式微写作”,能很好地丰富其阅读体验与情感体验,培养其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式微写作”在散文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式微写作”,有利于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例如,《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必修上册)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史铁生先生双腿瘫痪,接着患肾病,后来发展为尿毒症,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命运不断捉弄他,但他不愿听任命运摆布,最终成就了自己。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200字以内。

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和课文的内容,学生确实很容易得出:史铁生经历了很多磨难。

这些磨难磨练了他,让他能够坚强地活下来,并成就了自己。

由此自然而然地会得出: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但是,这道题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下面请看几名学生的微作文:我赞同这种观点。

史铁生在人生最狂妄的年纪忽然“残废了双腿”。

这使他深陷迷茫和痛苦之中。

地坛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在地坛中,史铁生弄明白了“为什么要出生”和“怎样活”的问题。

他知道“母亲”希望他能找到一条独立自强的路,明白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正是因为这些苦难,史铁生才拿起了笔,成为了作家,在文坛上闯出了一条路。

虽然苦难会给人带来沉重的打击,但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苦难,就能将其变为人生的财富。

(顾财芳)我赞同这种观点。

“苦难是一种财富”,换一种说法,即苦难是鼓励人们奋斗的另一种力量。

只不过这种力量相比较其他力量来说更为残酷。

意志不太坚定的人往往会步入更糟糕的境地。

意志坚定的人则会在苦难中越挫越勇,创造出生命的价值。

2024年《背影》课堂教学总结(通用篇)

2024年《背影》课堂教学总结(通用篇)

2024年《背影》课堂教学总结(通用篇)《背影》课堂教学总结 1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让学生走进深深的父爱,学会感恩身边给予我们关爱的每一个人:(一)抓住背影、朗读圈划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

“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所以,我通过反复朗读、圈划,欣赏歌曲,引导学生体会了父亲无微不至的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课外拓展、体会写法“细微之处见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多次展开描写”,这是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

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呢?然后小结:抓住细节描写能达到艺术视角的创新,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并且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随后,我发了一片课外阅读《父亲的巴掌》,此文与《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是抓住“父亲巴掌”这一细节来体现父亲对我的爱。

在课堂中,我紧紧抓住细节描写这一主线,贯串整个教学,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课内学习、课外拓展,学习的容量增加了,所学的知识也及时得到了巩固。

(三)连接生活、畅谈心声不同的父亲,爱的方式各有不同。

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畅谈心声,说说在自己的经历中,父亲的哪些细节令人难忘。

通过小组讨论,推选1-2人上台演讲,全班交流,预期使全课达到高潮。

但可惜,下课的铃声已响起,只能把这一精彩的环节放在第二节课,继续讨论。

最后,我告诉大家: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

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

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

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散文《春》为例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散文《春》为例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以散文《春》为例■蔡兴华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六中学 233500)【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打造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发展提供了努力方向。

本文将以散文《春》为例,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从鉴赏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行文结构,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感受文章意境能力,强化学生的境界感知能力三个方面展开关于打造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174-01 新课程的推进带动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持续变革,一定程度上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持续冲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受其影响较大。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

例如散文《春》在语言表现力上颇为突出,行文结构鲜明,意境深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以此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一、鉴赏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初中课文而言,语言表达是最基础的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从文章的语言开始入手。

陌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是学生需要拿下来的基本内容,而这只是学生鉴赏课文的前提。

想要进一步鉴赏课文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鉴赏角度,语文教师可以从修辞手法为学生鉴赏课文的语言特色。

《春》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着颇为出色的表现,例如课文开头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格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盼望”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给人一种期待已久的渴望,让人不禁能够感觉到迫切性的气息。

而“脚步”以此将春天进行了拟人化,这使得春天的形象可视化,作者通过“脚步”一词充分利用了读者的想象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教学
——语文教学总结
散文在古代是指与“韵文”相对的文体。

在古代除了诗、词、曲、歌、谣、赋、骈文等文体外,其他所有文种都可称“散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散文,是与小说、诗歌、剧本并列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语言优美的文章。

这种文章,不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包含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散文作品可分三类,一是叙事性散文,如游记、传记、速写、特写、文艺通讯、报告文学等;二是抒情散文,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三方面的文章;三是议论性散文,如小品、杂感、漫谈、随笔等。

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

通过散文教学,可以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丰富他们的词汇,锻炼并提高他们对文章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一句话,散文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何教好散文呢?我们认为一要有基本要求,二要有恰当方法。

一、散文教学的要求
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散文题材广泛,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大至国内外风云变幻,小至涓涓细流,绵绵丝雨,都可信笔挥洒,点染成篇。

散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1、把握“形散神聚”
“形散神聚”是散文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形散神聚”就是指散文形式(取材、结构、手法等)的灵活性、自由性与散文主旨的鲜明性、集中性。

散文教学应首先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精巧的构思、明晰的思路、“形散而神不散”的基本特点。

以秦牧散文《土地》为例,作者紧紧围绕“土地”,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浓笔抒写:王子得土——帝王争土——土人爱土——华侨藏土——义士保土——战士守土——农民惜土——人民改土。

这篇散文作者联想自由,旁证博引,通贯古今,纵横驰骋,开合自如,鲜明典型地体现了散文的“形散神聚”的基本特征。

又以高土其的《笑》为例,作者以“笑”为线、为中心,围绕笑抒写了笑的比喻——笑的艺术——笑的辩证法——笑的哲学——笑的医学——笑的心理学——笑的政治学——笑的教育学。

真可谓典型的“红线串珍珠”。

2、理解脉络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指穿结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筋节”。

散文线索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物线索、事件线索、实物线索、感情线索、认识线索等等。

弄清行文线索,才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理清思路,才能把握作品的艺术构思。

所谓“脉络”,是指文章内部勾连全篇的“情意”。

脉络是文章内在的“线索”,线索是文章外在的“脉络”,两者一内一外,有密切的关系。

以朱自清《春》为例,文章抒发“我”对春的热爱和追求,寄寓了“我”向往光明、热爱生活的美丽感情,这是全文的“脉络”,是贯穿于全文的“情意”线索;而“春”则是文章外在的“线索”:春暖大地——春草柔绿——春花吐艳——春风迷人——春雨喜人——春景动人。

又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以“漫步观赏”为线索,先后写了:夜深离家——观看荷塘环境——欣赏荷塘荷花——享受荷塘月色——想起江南采莲——记起《西洲曲》——回到家中。

作者这样的线索结构是藉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来组织、关联的。

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所以要去荷塘,寻求精神超脱;由于觉得今晚“很好”,于是就尽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获得精神解脱,在原来丝丝的哀愁中得到了淡淡的喜悦;由于这种宁静自由的生活如同梦一般短暂,终了“我什么也没有”,所以就惦念起江南采莲的乐事,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对人生价值执着追求。

3、体味情感意境
“强烈的抒情”是散文的又一特征。

纵观古今中外优秀散文可以发现:凡是能打动读者的美文,都饱含着强烈感情。

吴周义在《画出抒情的“波澜”》中说:“感情是散文内在线索之一,支配着人、事、景、物的抒写,漾出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人物画。


散文写作篇篇有“我”,所以散文抒情往往抒发“我”之情,教学散文应始终抓住文中的“我”,引导学生注意“我”之所见、所闻、所历、所作、所思、所感,使学生接触作者的心灵,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深层的思想感情,把握文
章主旨。

散文抒情的方法往往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抒情,即事抒情。

散文写作还讲意境。

意境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是指“意”(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与“境”(作者描绘的生活画面)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是主观情与客观景的有机结合,是形神兼备,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的统一。

散文教学,教师应披文入情,深挖作者所见所闻中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心驰神往,受到艺术的感染。

4、学习优美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练、生动、形象、含蓄,富有音乐美。

散文作者善于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叠词、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多变的句式,使散文语言形象比、生动化。

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质朴淡雅,有的绚丽多姿,有的优美,有的隽永,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含蓄凝重……它体现了作家各有的艺术情趣和艺术追求。

散文并没有小说那样动人的情节,缺乏剧本那样的尖锐的冲突,又不像诗歌那样韵律鲜明,但散文却有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动人心弦。

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字、词、句,赏析语言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散文语言的能力。

二、散文教学的方法
1、情境显示法
这一方法,要求学生认识“物”(或景),感受“情”,了解“理”,从而发展“智”。

所谓情境显示,主要是创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探求这一特定的生活图景与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产生的艺术境界。

比如有的教师上《听潮》一课时,根据作者对课文中“伟大乐章”的精巧构思,整理出前奏、梦幻、奏鸣、狂想、回旋五个乐段,然后精选出理查德《海边的阿狄丽雅》、舒曼的《梦幻》、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圣桑的《回旋曲》、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五个乐段,录制后配合课文讲解穿插播放,使学生随着动人的音乐声,在脑海中重现大海变幻的美景,深入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2、吟诵品味法
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有时得靠吟诵来品味欣赏。

有人说,散文的“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但我们可通过各种诵读形式,深入品味散文的音韵和情韵,
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很有好处。

如《荷塘月色》的作者要突出表现的生活画面是塘之“荷”与月之“色”。

反复吟诵,你会感到塘中荷叶的姿态是那样舒展、自然,荷花的容貌是那样娇羞、璀灿,荷花的清香是那样淡雅、袭人;而塘上的月色竟如此柔丽而恬静,朦胧而清幽,以至于光和影的韵律美妙得“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再三品味,你会进一步悟到,作者把天、地、我三者融为一体,化成一个弥漫着“荷香”与“月色”的天国,而作者正是要超脱到“另一世界里”去,以抛开“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去享受独处的“自由”,去“受用这无边荷香月色”。

如此吟诵品味,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在描绘“荷塘月色”的画面中通过“淡淡的月色”、“淡淡的云”、“薄薄的青雾”、“脉脉的流水”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寻求精神的解脱而又不能解脱的矛盾苦闷心情,从这“淡淡的喜悦”中深刻领会开篇所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意蕴了。

3、讲解析疑法
讲解是教师的解义析疑,重在“解惑”。

散文写法灵活,有的旨意深刻,学生难以领悟。

采用边读边讲边议边析疑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化难为易。

例如《风景谈》一文,由六幅画面构成,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每一画面的意义及画面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采用读一“画面”讲一“面画”议一“画面”的办法,先“各个击破”,后“融会贯通”,最后达到使学生理解文章题旨的目的。

4、抒情朗读法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精练、优美的语言。

散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抒情朗读,自己去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并启发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再造形象,体味诗情,理解文意。

又以鲁彦的《听潮》为例。

该文写了两幅风貌各异的大海图景,一幅温柔美丽,一幅雄浑壮美。

朗读前一幅大海图景时,指导学生节奏声韵要舒徐缓慢,换气要弱微,体现一种静美,温柔的气氛。

朗读后一幅图景时,提示学生声音由低到高,由轻而重,节奏由缓慢到急聚、强劲而有力,感情要激越慷慨,似是一幅雄壮的交响乐,有前奏,有过渡,有高潮,有尾声。

要读出大海的灵性、情感、动作、刚性、气势,要读出由轻柔到明快、雄健的旋律,沉醉于美丽悦耳的旋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