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认同视域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

合集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

对策建议一: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
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 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和认同。
丰富教育内容
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等方式,丰富政 治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对政治认同的兴趣和参与度。
对策建议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的政治素养
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使其能够 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认同。
家庭的教育氛围、父母的政治 态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大学
生的政治认同产生影响。
学校因素
学校的政治教育、教师的人格 魅力、校园文化等对大学生的
政治认同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的政治氛围、舆论环境、 媒体报道等对大学生的政治认
同产生影响。
网络媒体因素
网络媒体的传播内容、传播方 式、互动性等对大学生的政治
01
02
03
认同程度总体较高
大学生普遍对国家政治制 度、政治秩序、政治价值 观及其合法性持认可、赞 同和遵从态度。
存在差异性
不同性别、专业、地区的 大学生,对政治认同的认 知和态度存在差异。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 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的政 治认同产生影响。
影响因素探究
01
02
03
0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家庭因素
要点二
政治认同培育的影响 因素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 人经历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政治 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给政治认 同培育带来了挑战。
要点三
政治认同培育的方法 和途径
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政治认同 培育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包括 课堂教育、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 等。这些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帮助他们更好 地融入社会。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者,大学生群体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群人。

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也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努力将这些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本文将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角度展开,探讨大学生在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对人民内心深处的共同追求和普遍共识进行了提炼和概括,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旨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1.从学习与实践角度认同大学生在高校接受着系统的教育培养,接触各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

这种学习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践行这些价值观。

大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和信仰。

在实践中,大学生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从道德与品行角度认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们在校园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行也是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人表现出了乐于助人、勇于创新、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热爱祖国等良好道德品行,这些正面的品格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3.从价值观念与情感认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他们在接受这些价值观的也在深入参与到这些价值观的弘扬之中。

大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情感,比如通过演讲比赛、文化节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来呼吁更多的人信仰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会积极参与到相关宣传和鼓励活动中去。

价值视阈中的政治认同:一个基本的分析视角

价值视阈中的政治认同:一个基本的分析视角

属于 ‘ 客观阶级 ’ 的意识 , 而是属 于‘ 同阶级 ’ 认 的意识 ,
[ 稿 日期 ] 2 1 — 0 — 2 收 02 8 6
[ 金项 目] 本 文 系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善 地 方 政 府 与 民众 之 间 的 民 意 表 达 机 制 研 究 ” 1C Z 1 ) 陕 西 师 范 大 基 完 (0 Z 04 、
研 究。

害” 的理性选择 , 片面强调政治 体系对 主体 的利益 的满 足, 而忽视 了政治认同对主体 自身存 在的意义 , 忽视 了
主体在政治认 同建构 中的责任 。政治认 同不 是利益一 认 同的单 向模 式 , 而是 主客体 之间 的 良性互 动 。利益
冲突的原 因是 对利 益受损 的不满 , 而非 直接 利益 冲突 是对社会 的公平公正基本价值观念 的不满 。如果是 利 益直接相关 的事件 只要处 理好利 益分配 就可 以了 , 可

戴 均
( 西师范大学 陕 政 治 经 济 学 院 , 安 7 0 6 ) 西 1 0 2
[ 摘 要 ] 目前 学界 对 政 治 认 同 的研 究 主 要 采 用 利 益 分 析 法 , 利 益 分 析 方 法 面 临 认 同 客体 性 与 主 体 问性 的 冲 突 、 性 但 理 与 情 感 层 面 的 碰 撞 、 元 利 益 博 弈 、承 认 的 政 治 ” 的 挑 战 。本 文认 为 , 值 是 政 治认 同 的 核 心 变 量 , 多 “ 等 价 多元 价 值 冲 突是 现 代 政 治 认 同 困 境 发 生 的 根 本 原 因 。政 治 认 同 困境 的消 解 呼 唤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重 构 , 政 治 认 同 归 根 结 底 是 对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观 而 的 认 同 。因 此 , 价 值 视 角 审 视 政 治 认 同 有 利 于 对传 统政 治认 同分 析 路 径 的反 思 , 于政 治 认 同重 构 提 供 了方 法 论 的意 义 。 从 对 [ 键 词 ] 政 治认 同 ; 益 分 析 ; 值 分 析 关 利 价 [ 图分 类号 ] 0 9 中 D 8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 3 4 0 (0 2 0 —0 1 —0 文 10— 3721)5 00 5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报告院系: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专业:播音与主持专业5班姓名:张兰青学号:**************王一琳 20201512090014陈祉含 20201512090027目录前言 (2)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报告 (3)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3)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3)三、建议(或对策) (10)四、结尾 (12)五、附录 (12)附件一:问卷调查表 (13)附件二: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 (15)前言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作为当代知识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个特殊的群体,无疑给这个时代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

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他们步入社会后对整个社会的引导;直接决定着他们能否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直接决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以及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因此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此次调查报告通过网络问卷抽样调查和实际近距离调查走访两种形式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得到,调查时间共计一周,具体进展情况和内容报告当中进行了详细的论分析论述。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调查报告张兰青王一琳陈祉含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揭示四川外国大学在校本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以及他们对国家、社会、公民等三个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从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分析并提出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1. 本文概述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个体的价值观塑造,更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涵、现状、挑战及其对策。

文章将明确政治认同教育的概念,分析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接着,本文将审视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地,文章将探讨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多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教育方式、个体差异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定义与重要性:介绍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强调其在个人政治认同形成中的作用。

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巩固其政治认同。

理论概述: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特别是与政治认知相关的内容。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应用:讨论如何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有效的政治教育方法。

理论核心:解释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启示:探讨如何通过增强集体认同感来促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文化研究的视角:引入文化研究的相关概念,如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等。

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及如何在教育中考虑这些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关键概念:介绍教育心理学中与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等相关的重要概念。

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实践:讨论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

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阐述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多样性、促进包容性等。

对政治认同教育的贡献:探讨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政治认同教育。

对实践的建议:提出基于理论基础的实践建议,以指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

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探析

政 治认 知认 同是指 “ 政治行为主体对各种政 治现象 的认 识和理解 , 包括关 于政 治象 征 、 治制度及其作 用和运行程 政 序、 政治人的权利和 义务等知识 的认识 、 理解 和掌握 ” 即。一 方面大学生具备 比较正确 的政治认 知 , 在诸如 台湾 问题等一
些 敏感 问题上具 有较强 的政 治敏感度 ; 另一方 面 , 大学生对 于 一些深层次问题 的认知存在认识偏差 , 譬如很多大学生仅 把关心政治行为理解为关心 国内外大事 和学 习专业知识上 ,
Ke wo d : o e e s d n ; o t M i e t c t n s t s u ;a t r; o n e me s r y r s c  ̄ g u e t p f c n f a o ; t u o fco c u tr au e t s i i d i i i和 家庭、 学校等社会环境影响 因素的分析 , 寻求提 高大学
生政 治认 同 的对 策 。
关键词 : 大学生; 治认 同; 政 现状 ; 影响 因素 ; 策 对 中图分 类号 : 1 文献标识 码 : G4 A 文章编号 : 9 3 5 (0 )2 0 0 — 2 10 — 9 8 2 1 0 — 0 1 0 0 1
Ab t c: l g u e t p l cld n f ainrfr neo b ln iga dakn f m oinc migo t ftd nssca f. s r t Col es d ns oi a ie t ct esoas s f eo gn n ido e t o n u su e t o i le a e t ' i t i i o e t e o o ’ li
Expl a i or ton le t ofCo l ge S ude s nt’Po ii a de ii a i n ltc lI ntfc to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综述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综述

针对 大学 生政治认 同问题 , 不少 学者做 出了不 同角 度和侧 面的分
治认 同。张爱芳认为 ,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在 某些方面表现 较好 , 但 向研究 。毛玉美在 《 国成人教育》 中 发表 《 大学生 民族精神认 同感 的 论 其政治知识结构存在着片面性 , 对直观的形象 的政治象征认识 较清晰 , 缺失与培育》 一文 , 着力分析政治认 同中民族精神认 同这一侧 面的相关 对重大的 、 偶发的社会政治 事件给与 较多 的关注 , 对常 规性 、 定性 问题 , 但 稳 指出大学生 的民族精神不 同程度上 的缺 失及其原 因, 并探讨加强 的具体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知之甚少。田毅等 通过问卷调查 后分析指 大学生 民族精神认 同感 培育的途径 , 这为研 究大学 生政治 认同 提供必 出, 当代大学生知识不全面 、 不系统 , 于政治 文明建 设的 科学 内涵和 要 的参考 。顾晓英的《 对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中对大 学生的主
的领导 、 政府工作是信任和支持 的。同时, 由于其现在 生活的社会背 景 中, 定性分析了认同的现状 , 归纳 出 四大 方面 : 治价值 认 同的坚定 性 政
及 自身 的特性 , 其政治认 同体现 出前所未有 的复杂性和 矛盾性 , 存在 不 与迷茫性相结合 ; 政治实体认同的忠诚 性与困惑性相 伴 ; 政治工 具认 同 的务实性与理 想性 并存 ; 政治 效能认 同 的肯 定性和 质疑 性相 交错 等。 可忽视 的消极现象 。
维普资讯
关于当 代大学生的 政治认同 研究综述
政 治 与 法 律
关 于 当代 大 学 生 的 政 治 认 同 研 究 综 述
刘 颖 郎 翠 艳
( 大连 民族学院文法学 院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一、大学生价值观认同路径错位的深层原因探析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大学生价值选择路径的“视野融合”是构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强大牵引力把传统社会的同构差序格局解构成领域分离的市场整合模式。

但是,价值观培育仍然是基于较为封闭、单一的社会结构而建立起来的路径模式。

在这种路径模式下下,路径依赖的惯性忽视了人都有一个潜意识世界,其间的变化是靠接受者自身完成的。

理论和实践表明:“动机和行为的自我调节是通过内部标准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反应实现的”。

在变化的形势面前,价值观培育的传统路径难免会显现路径错位的消极影响。

我们认为,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价值观培育主体差序格局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实践中体现为以下具体的矛盾形态:1.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主体性相对缺失与大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之间的矛盾从价值观认同的效果来看,在学生喜欢不喜欢、认同不认同中折射出一个核心问题,即大学生的主体性在价值观培育路径中能否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尊重与张扬。

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者多基于集体选择的目标而做出路径安排,甚至以集体代替个体进行选择,将教育对象自我选择的部分自由让渡给集体,而集体的选择未必就是个体的选择。

在这种“单子式”的模式下,教育习惯于在课堂上灌输价值理论与道德知识,而不是寓核心价值观于人文、社会以及自然学科课程的教学之中;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善于形成集体舆论、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居高临下从社会的需要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心理分析并引导学生。

2.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拓展能力不足与对象性关系生成能力提升之间的矛盾核心价值观培育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所在组织的力量来完成,其路径拓展能力取决于所在组织的社会状况和完成任务的自觉程度。

当下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削弱了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拓展能力。

这使得价值观培育路径自身的应对能力发展陷于尴尬境地。

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
采取切实可行 的方 式方 法, 使 大学生们认知、 认 同、 践行社 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 是将 社会 主义核心价 值观 落到实处 的路径选择 。
[ 关键词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认 知; 认 同; 践行; 思想政 治教育 [ 中图分类 号] G 6 4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6 4 9 ( 2 0 1 5 ) 0 3- 0 0 6 3一 o 4

( 陕西工运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8 6 )
【 摘
要】 认 知、 认 同、 践行 以“ 三个倡 导” 为主 要 内容 的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 , 是 一个理 性科 学、 符合 逻辑 、 循序 渐
进 的三部 曲。认知是前提 , 认 同是深化 , 践行是 目标 。将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 大学生 的思想政治教 育体系 , 并
L i h u a n
( S h a a n x i L a b o r C o l l e g e, X i ’ a l l , 7 1 0 0 0 3 )
A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r e v a l u e s o f s o c i li a s m .wh i c h i s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o f he t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lu a e s ,i s a r a t i o n l, a l o g i c l a a n d o r d e r l y t i r l o g y .C o g n i t i o n i s t h e p r e mi s e,r e c o ni g t i o n i s t h e d e e p e n i n g ,p r a c t i c e i s t h e g o 1 .W e a s h o u l d p u t t h e s o c i a l i s t c o r e v lu a e c o n c e p t i n t o t h e s y s t e m o f I d e o l o g i c l a a n d p o l i t i c l a e d u c a t i o n o f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a n d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健康心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体制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套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

在当前中国社会,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具有一定的特点。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待深入。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理解上,没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不十分明确,对于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主张存在一定的犹豫和疑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的提高。

二、政治体制认同政治体制认同是指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体制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并不很高,甚至存在一定的质疑和否定。

这主要是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够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所致。

三、价值观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价值认同.doc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价值认同.doc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价值认同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摘要:价值认同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

价值冲突在大学生身上不仅在历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出现了断裂,而且在共时性上与现代核心价值产生了冲突。

思想政治教育是超越矛盾的重要途径,价值认同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

作为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诉求必须以人性为基础和逻辑起点,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旨归。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问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争论的焦点。

从万能论到有限论再到无用论,挑战和质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合理性的话语一直不断。

实践证明,以人为对象和出发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其价值诉求不以人性为逻辑起点和实现途径,就必然流于虚妄,而其科学追问如果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关注,也必然会迷失自身的价值方向。

所以,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性的真正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性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以兑现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庄严承诺。

一价值认同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同时主体的多元化和需求的多样化也决定了价值认同丰富的内涵。

价值认同在本文中是从狭义来理解的,主要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对社会核心价值从内心深处产生的认同,是社会核心价值认同化的过程,是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的保证。

价值认同具有主体性、互动性和生成性等特征。

价值认同是个体认同体系的核心和灵魂。

认同一般指由客观的同一性衍生出的相应的作为主观态度的认同,是多维和多层的有机系统。

价值认同是认同的内核和基石,决定着个体认同体系中其他类型或层面认同的选择和内化。

当然,价值认同与其他认同也不是单向的,相反,在个体的认同体系中它们是相互支持与互补的。

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对于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而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政治素质,只有政治素质过硬,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因此,在大学阶段,无论院校,还是教师,都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进而提高人才的输出率。

本文中,笔者就阐述了政治认同,尤其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概念,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站在大专院校的角度,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近几年,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也大幅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各个领域各类人才的付出和奉献,而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将成为主干和中坚力量,其政治素质和政治认同感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爱国意识的高低,由此可见,作为大专院校而言,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培养其政治认同的意识和态度。

一、政治认同的概念和特点在政治认同的认知方面,我国《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曾作出解释,简而言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认同属于归属感的一种,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人们所获得或者产生的一种意识;二是政治认同和心理活动紧密相关;三是政治认同是人们站在自己现有的阶级、政党或者参与方式的角度上用以规范个人政治行为的标准和准则。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将政治认同的概念总结为公民选择并认同某种政治理论或者政治制度,然后将其作为行为规范和准则,产生政治生活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同时自愿参与其中的过程。

而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笔者认为,应当是从内到外地认知并认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我党的领导方针政策,并在此基础上自愿关心国家发展,投身国家建设,认同国家政治,自觉履行政治义务的过程。

二、新时代下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因素(一)大学生在政治理论和价值观方面相对不足长期以来,虽然我国各大专业院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并且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工作,但是,在大专院校的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依然是枯燥的理论传授方式,从而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在理解和吸收方面存在难度,不能真正掌握政治理论知识,从而影响政治认同感的形成;三是应试教育依然存在,大专院校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认同感,而非应对考试,这种目的的偏离会造成学生缺少政治参与的意愿和兴趣。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调研报告系部:文化产业管理系专业: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年级:2010级姓名:何梦玲早在19世纪末,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战友奥古斯特·贝尔就曾说过:“目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种种丑恶现象,目睹宗教唯灵论和金钱拜物论对群众的腐蚀,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多么渴望有朝一日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逐步地、全面地、系统地实现我们的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正努力实践着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者所追求的这一宏图目标,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支撑起发展兴盛的民族大厦。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重要地位。

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背景概况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从宏观的社会大环境来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改变了经济模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

正是由于这一重大转变,使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参差不齐。

至此,针对当代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富有意义的调研。

二、关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调研的要点概括“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政治立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政治立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人民论坛 / 2019年09月上95—— 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民族振兴的希望。

作为文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对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发展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研究并掌握大学生政治认同与政治立场的现实状况,具有迫切而紧要的价值。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与政治立场紧密衔接、彼此促进、相得益彰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归属。

对当下大学生而言,政治认同主要包括对国家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党和政府的社会治理认同,等等。

政治立场指认识和处理政治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持的态度。

立场强调的是方位、眼光和选择,大学生的政治立场要求一心向党、一心爱国、一心为民,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自觉担当公民责任和义务;严于律己、发奋学习,甘于奉献青春和才华。

政治认同乃大学生坚守政治立场的基础。

从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出发,政治认同是政治立场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强调政治思想的认知、政治感情的培育、政治意识的建构,通过政治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强化。

政治立场是政治认同的结晶和成果,关注政治地位的确立、政治方向的选择、政治态度的规正。

与此同时,青年的政治立场形成后反过来又能影响其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可进一步推动政治立场的完善和优化。

两者紧密衔接、彼此促进、相得益彰。

部分大学生政治关注度低、参与性弱,政治情感冷漠、政治信仰松动政治认同和政治立场关涉人的政治认知心理和个性特征。

分析大学生政治态度、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政治行动的现实情况,可以发现不少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部分大学生政治关注度低,漠视时政新闻,且伴有性别上的程度差异。

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习和研究乃大学生的根本任务,在此过程中,必然涉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资讯。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研究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研究分析
义核心价值认 同研究分析
李 ( 西 安文理 学院 敏 钱晓 萍 陕 西西安 7 1 0 0 6 5 )
【 摘 要 】 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教 育研 究 已成为热点 问题 , 而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认 同研 究具 有理论层 面和 实践层 面的 必要 性。基于实证性研 究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认 同研 究内容 架构应 包括 大学生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认 同状况与影响 因素、“ 认 同水平”测量体 系的构建和提 高认 同水平对策等 内容 。 【 关键词 】 社会主 义; 核 心价值体 系; 大学生; 核 心价值认 同; 必要 性 ; 研 究 内容 ; 架构
的 实质性 转换 , 将教 学 内容 立足 对大 学生 群体 “ 认 同 ”状况 评价 与 分析 的科 学规 范 的实证 性研 究 和对大 学 生群体 “ 认 同 ”的 特征 、 动 研 究现 状概述 力、 规律 以 及 “ 认 同 ”建构 机制 等学 理性 分 析 。通过对 大学 生认 同 尽 管 目前关 于大 学 生 社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教 育研 究 已经 成 规 律研 究和认 同 水平评 价 指标 体系 和可 操作 , 性方 法的 建构 , 发展 并 为 热点 问题 ( 8 0 0余篇 论 文 ,C N K I 2 0 0 7 -2 0 1 3 年) 。口 课 题 组 在 完 善大 学生 社会 主义 核心价 值 体系 认 同理论 , 丰 富社会 主义 核心 价 对 现 有 相 关研 究 成 果 梳理 的 过 程 中 , 却发 现 从 大 学 生认 同视 角 研 值体 系建设 理论 , 拓展 一般认 同理 论的研 究维 度 。 2、 实 践 层 面 的 必要 性 究社 会 主 义 核 心价 值 体 系 的 成果 明 显 不 够 ( 4 0 余 篇 论 文 ,C N K I 2 0 0 7 -2 0 1 3 年 )[ 4 1 且 挖掘 不深 。其主 要观点 梳理如 下 : 从思 想政 治 教育 教学 的实 践层 面 , 实现大 学 生对 社会 主义 核心 1 、 全球 化背景 下的价 值认 同与价值 观 冲突 价 值体 系认 同是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的中心 任务和 终极 目标 。大学生 揭 露 了 西 方发 达 国家 采 取 “ 超 越 遏 制 战略 ” 、 用 “ 普世 价 值 ” 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认 同研 究 以大学 生 为主体 进 行研 究 , 实现 了 以“ 引诱 认 同 ”的方式 将非西 方国 家纳入 西方价 值体 系的企 图 ( 汪 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教育研 究视 角 的转 化 。首先 , 通过 对大 学 生 信砚 ) , 阐述 了大学 生社 会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认 同 ( 简称“ 认同” ) “ 对 社 会 主义核 心价 值体 系认 同状 况 的实证 调查 , 有 助于 发现 大 学生 社 人与 人 、 人 与社 会 的和谐 发 展 具有 重要 作用 ”( 邱仁富 ) 、 认 同 的本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教 育 中的 问题 , 提供 切实 可行 的解 决对 策 。其 质体 现为 以道德认 同为 核心 的政 治认 同 ( 郭 建新 ) 。 次, 通过 自我 提升 、 教育提 升和借鉴 儒 家文 化普 及经验 达到 提高大 学 2 、“ 认 同”状况及 影响 因素 生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认 同水 平 目的 , 拓 宽大 学 生社 会主 义核 心 “ 政治 面貌 、 父 亲文化 水平 、 思 想政 治理论 课 教学 效果 ”等个 人 价值体 系教育路径 , 提高大学 生社会 主义 核心价 值体 系教育实效性 。 特征、 家 庭 和学 校 环 境 对 其 发挥 正 向 影 响 ( 梁 英等 ) , 而 “ 西 方 的 三、 大 学生社 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认同研 究 内容架构 文 化战 略渗透 、 社 会政 治经济 环境 负 面影响 、 大学 生价 值观 的偏 差 ” 由于 “ 认 同 研究 ”的 目标 是 实现 高 校 核心 价 值体 系教 育效 果 等 是造 成 “ 认 同缺失 ”的 主要 原 因 ( 吴 细玲 、 刘侠 等 ) , 存在 “ 认 知 的 最大 化 , 使 其能 激 发大 学 生 自身 发展 需 要 , 提升 自 身思 想 道德 素 认同、 情 感认 同与 行为认 同不 一致 ”等问题 。 质与 核 心价 值体 系相 一致 的 内在 自觉的 推动 力 ; 形 成来 自 于外 部 良 3 、“ 认 同”的途径 好 的教 育环 境与 文化 氛 围熏陶 的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体 系 的导 向力 : 情感 因素 和外 部环 境不 良 影响 的 主要 有 将 社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体 系贯 穿 于大 学 生思 想 政治 教 育 减少来 自接 受 主体 内部思 维惯 性 、 6 所 以大 学 生社 会 主义 核 心价 值 认 同研 究 应包 含 如 下完 全 过程 : 即思 想 政治理 论课 教学 、 校 园文 化建 设等 ; 根据 大学 生心 理 阻滞 力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价值认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取向:价值认同
.要 取 向 : 值 认 同 价
李 银 霞
( 东药 学 院 食 品 科 学 学 院 , 东 广 州 广 广 摘 要 : 值 认 同指 在 实 践 基 础 上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来 的 个 价 体 对社 会 核 心 价值 从 内心 深 处 产 生的 认 同 .是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5 00 1 0 6)
文 中 是 从 狭 义来 理 解 的 . 要 指 在 实 践 基 础 上 形 成 和 发 展 起 主 来 的 个体 对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从 内心 深 处 产 生 的认 同 ,是社 会 核 心 价值 认 同 化 的 过程 , 个 体 发 展 与 社 会 和谐 的 保 证 。价 值 认 是 同具 有 主体 性 、 动 性 和 生 成 性 等 特 征 。价 值 认 同是 个 体 认 同 互 体 系 的 核 心 和灵 魂 。 认 同一 般 指 由客 观 的 同一 性 衍 生 出 的 相 应 的作 为 主 观态 度 的认 同 。 多 维 和 多层 的 有 机 系 统 。价 值认 是 同 是认 同 的 内 核 和 基 石 .决 定 着 个 体 认 同体 系 中其 他 类 型 或 层 面 认 同 的 选 择 和 内 化 。当然 , 值认 同 与其 他 认 同也 不 是 单 价 向 的 , 反 , 个 体 的 认 同 体 系 中 它 们是 相 互 支 待 与 互 补 的 。 相 在 价 值认 同 作 为 认 同 体 系 的核 心 问题 , 当代 国家 、 会 和 在 社 个 人 发 展 中 更 显 示 出 其 不 可 替 代性 。首先 , 值 认 同是 增 强 国 价 家 软 实 力 的 本 源 。 一 个 国家 综 合 国力 通 常 是 由 硬 实 力 与 软 实 力 这 两 个 相 辅 相 成 的 要 素 构 成 的 。软 实 力 与 价 值认 同 是 密 切 相关的 。 “ ” “ ” 是 源 与 流 的关 系 。软 实 力 的要 素是 价值 认 同 的外 在 表 现 , 值 认 同是 软 实 力 实 现 的本 源 。在 后 工 业 时 代 来 临 的 价 今 天 , 实 力 越 来 越 成 为 衡 量 一 个 国家 综 合 国力 的重 要 指 标 。 软 世 界 主 要 大 国 在 努 力 增 强 硬 实力 的 同 时 ,更 加 重 视 增 强 自身 的 软 实 力 。其 次 . 值 认 同 是 社 会 和 谐 发 展 的 根 基 。社 会 核 心 价 价 值 是 最 基 本 的 内 核 . 映 了社 会 主 义 基 本 的 、 期 稳 定 的社 反 长 会 关 系 及 价 值 追 求 .所 以社 会 核 心 价 值 的 认 同 所 形 成 的 向心 力 是 社 会 和 谐 发 展 的 动 力 源 最 后 , 值 认 同也 是 个 体 良好 发 价 展 的 前 提 人 就 其 现 实 性 而 言 , 一 切 社 会 关 系 的 总 和 . 个 是 一 人 的 发 展 绝 不 能 脱 离 他 以 前 的 或 同 时 代 历 史 。一 个 人 与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观 相 一 致 . 发 展 可 以得 到 社 会 的 支 持 . 反 个 人 的 其 相 发 展 必 然 受 到 社 会 的制 约 。 息 通 过 加 密 技 术 处 理 . 立 不 良信 息 过 滤 器 , 用 互 联 网监 设 利 控 软 件 对 信 息 系 统 的 数 据 和 程 序 进 行 实 时 监 控 ,剔 除 不 良 信 息 , 制 学 生 调 阅 网络 上 有 害 内容 。其 次 , 法 纪 上 筑 好 限 从 “ 火 墙” 防 。通 过 各 种 方 式 向 学 生 宣 传 我 国 有 关 网 络 管 理 规 定 , 《 算 机 网 络 国 际 联 网 管 理 暂 行 规 定 》 《 算 机 信 息 如 计 、计 系 统 安 全 保 护 条 例 》 法 律 法 规 。可 以通 过 各 种 教 育 活 动 , 等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道 德 观 、 值 观 、 络 观 , 高 A身 鉴 价 网 提 别 是 非 美 丑 的 能 力 . 强 抵 制 不 良 信 息 侵 蚀 的 免 疫 力 .A觉 增 遵 守 网络 道 德 , 理 利 用 网 络 资 源 , 明 上 网 , 到 不 制 作 、 合 文 做 不浏 览 、 传播有 害信 息 。 不 一 网络 时 代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教 育 必 须 在 国际 和 国 内大 的背 景下 , 现前瞻性 、 予 时代性 、 强针 对性 、 握规律 性 、 体 赋 加 把 增 强 实 效 性 。 结 合 大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规 律 和专 业 特 点 , 索 出 受 要 探 学 生 欢 迎 的行 之 有 效 的 新 方 法 、 思 路 、 途 径 , 要 坚 持 教 新 新 既 育学 生 、 导学生 、 励 学生 、 策学生 , 引 鼓 鞭 义要 坚 持 尊 重 学 生 、 理 解 学 生 、 心 学 生 、 助学 生 。此 外 , 想 政 治 工 作 者 也 应 该 关 帮 思 主动 提 高 自己运 用 网 络 技 术 的 能 力 ,培 养 自身 较 强 的信 息 意 识 、 息 能 力 和 良好 的信 息 道 德 , 信 只有 具 备 了较 强 的信 息 意识 和最 大 限度 获 取 信 息 的 能 力 并 将 其 运 用 于 教育 和 管 理 工 作 中 去 , 能 增 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吸 引 力 和 感 染 力 , 终 达 到 才 最 培 养 人才 的 目的 参考文献: [ ] 欣 . 络 使 用 对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状 况 的 影 响 [ ]临 1刘 网 J. 床 心 身疾 病 杂 志 , 0 83, 2 0 . VOL 4, 2 . 1 () [ ] 光 慧 . 网络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创 新 [] 中 国 成 2 张 谈 J. 人 教 育 ,0 9, 1 . 20 ( )

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与改进

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与改进

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与改进随着国家发展的步伐,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国家认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大学生中,培养和增强国家认同感,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

目前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改进和完善。

一、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不足1. 教育内容单一化当前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主要以政治课程为主,而且传统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单一,长期以来国家认同教育内容主要以历史、政治、地理等单一学科为主,课程设置缺乏多样性和综合性。

2. 教育方式呆板化目前,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方式相对呆板,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

学校在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面对面讲授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教育效果不明显尽管政治课程以及一些国家区域研究类课程在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缺乏对学生国家认同认知水平的有效评估,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难以确定教育效果。

二、改进思路和措施1. 丰富教育内容要使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应该在教育内容上进行调整和改革。

不仅仅是政治、历史等学科应该成为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例如语言学、文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也都可以作为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

这样做不仅能够丰富教育内容,还能够增加学生对国家的多样化认识,提高国家认同感。

2. 创新教育方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开设国家认同教育主题的活动、课程等形式,丰富教育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讨论、辩论、实践等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认知的热情。

3. 加强评估手段要使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

完善多元化评估方法,不仅可以通过课程考核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效果,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实现科学评估。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公正
制度公平合理,社会正义得到伸 张。
法治
社会治理依法治国,法律得到有效 实施。
爱国
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 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服务社会。
诚信
诚实守信,信誉度高,值得信赖。
友善
待人友善,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育体制的不足
当前教育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 知识轻德育、重成绩轻素质等,导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不佳 。
03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 路径与方法
通过教育体系强化认同
01 0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应通过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理解和认同。
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功的认同案例既重视理论教育,又注重实践操作,将价值观教育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多元化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如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 教育效果。
发挥朋辈引领作用
利用优秀毕业生的榜样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认同。
教育方式的单一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 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教育效果不 佳。
实践环节的缺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脱节,缺乏有效的实践 环节,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体验其内涵和意义。
挑战背后的原因分析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探要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探要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探要张 丽摘要:现代性的发育成熟过程中孕育了“后真相”,从“前真相”到“后真相”,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时间跨度,显现的是一定的阶段差异,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借助于新媒介诱发的普遍征候。

“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知被解构,价值判断受误导,价值底线再降低。

为消弭“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困境,无论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还是大学生群体自身当坚持开放思维、培养批判思维、守住底线思维,引导大学生认同主流价值观,警惕西方意识形态变相植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品位,从而规避“后真相”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21-0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

近年来,伴随着主观让步于客观,情感先于真实,质疑多于共识的“后真相”时代到来,部分大学生价值认同浅表化,其价值观念可塑性、主观情感易渲染等特征给予了“后真相”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主流价值认同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

为此,探要“后真相”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是当下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灌输与认同的紧迫课题。

一、透视“后真相”时代的含义及其本质“后真相”,顾名思义,相对于“前真相”的概念。

从“前真相”转化为“后真相”,意味着认识与价值观念自“前”向“后”发生了某种转变。

最初,“后真相”运用于哲学层面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价值论中。

在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经特朗普成功逆袭入住白宫、朝韩关系两极逆转,再到英国脱欧公投等此类“黑天鹅”事件频繁发生,各种与事实相左,与传统相背离的“网红式”政治屡见不鲜,尽显国际形势的风云诡谲,“后真相”得以发酵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核心,价值冲突必然导致政治认同的弱化。

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需要核心价值观的重构。

而价值多元化则弱化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情感,利益分化则是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制约,西方价值观的传播也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此,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情感认同,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育手段及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等措施,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认同;政治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57-02大学生政治认同度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政治安全。

大学生政治认同是指其在政治生活中产生的对政治价值、政治体制、政治机制、政治效能的认知度与归属感。

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受价值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以及西方价值观的碰撞与冲击,他们的政治认同度有所降低。

要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要以培育他们的价值认同为抓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一、价值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内在关系(一)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基础政治认同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价值认同问题,价值在本质上是一切利益关系的最高和集中的反映和体现,价值认同是认同主体对政治体系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政治原则的认同。

价值认同是政治认同的最高层次。

“政治认同在本质属性上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趋近、趋同的过程。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自身的政治价值和政治愿望在政治体系中的映象,是对一定的政治体系的价值认可、赞同和确信。

主导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更是政治认同的价值基础,它是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政治认同和合法性的基础和根源,它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提供学理性阐释。

核心价值观通过培育人们对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认可,从而使政治权威得以形成、政治秩序得以维护。

因此,价值认同是人们政治认同的思想基石,政治认同的构建要从价值认同的根基出发,在建构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深化与固化。

(二)价值冲突导致政治认同的弱化社会转型的突出表现就是价值冲突,社会中存在的其他冲突背后都依稀能看到价值冲突的影子。

同样,政治认同的弱化其根源也在于价值的冲突。

价值冲突的结果是产生价值认同危机,集中表现为主导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危机。

核心价值体系冲突是社会失序的思想根源,它从根本上削弱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信任、对社会共同体的认可,进而引发了共同体成员的思想混乱和个体行为的冲突。

在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新旧价值观念的碰撞、中外文化思想的交锋是引起社会成员价值冲突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也必然投射到大学生这个群体。

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他们政治观念更具个性化特点,“在任何发达工业社会里,都可以找到解释青年日趋异化的许多根源。

共同的结构根源使青年人越来越早地抛开身上‘组织性铠甲’的约束。

”大学生的叛逆人格使他们不愿接受来自社会观念的束缚,他们总在追求变革,在生活方式上是如此,在政治追求上也是如此。

因此,提升他们政治认同的难度比较大。

二、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价值因素分析(一)价值多元化弱化了大学生政治认同情感社会转型不仅让人们的价值观念经历深刻的嬗变,而且各种价值矛盾和价值冲突会以异常激烈的方式加以凸显,这势必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多元化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价值冲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此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中既包含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积极因素,也包含逐利、拜金等消极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多种所有制的并存、阶层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关心和维护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利益,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利益和感受,并以此作为价值评判尺度,好坏优劣皆依主体自身加以判断。

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不可避免。

另外,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不断向纵深拓展,各种文化思潮涌入我国,客观上也为多元价值取向的滋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文化价值观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使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和淡化。

(二)利益分化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制约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的一个突出特征。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由市场经济引发的利益群体分化直接导致社会的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利益的冲突等等。

在社会利益多样化和价值观多元化格局的主导下,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也从理想型向世俗化转变,他们的人生目标呈现出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政治态度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摇摆,政治人格也从依附型向独立型转变。

”利益作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是社会成员一切政治行为的根本动因。

因此,社会转型所引起的利益分化成为政治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最有特征的表现形式和转型时期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所在。

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权威、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同样受到利益分化的影响和强烈冲击,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危机。

(三)西方价值观的传播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冲击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时,也要面临全球化带来的价值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同他们的商品一道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势地位,使大学生在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方面出现了巨大困惑。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巨变,使社会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也被削弱了。

借此机会,西方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帜,以“民主”与“宪政”为口号,以“颜色革命”为手段,以多种途径加强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企图以西方式的宪政民主来取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当前,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向纵深化、多样化、隐蔽化发展。

首先,从学理方面入手,散布社会主义终结论,诸如哈耶克把社会主义视为“通往奴役之路”,丹尼尔?贝尔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等。

受他们的蛊惑,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在我国肆意泛滥。

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试图通过其学术化的理论论证和貌似客观的现实描述,赢得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信服和认同,从而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三、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价值观培育途径(一)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价值观的认同是人们在价值传承与建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价值客体的认知,在认知过程中将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体对价值客体能否形成科学理性的认知是形成价值认同的基础。

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教育。

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能深刻理解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能深入领会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发展脉络、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

在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升华为理性认知。

使他们能领悟核心价值观建设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关系;能理解核心价值观构建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西方合理价值内核的逻辑关系;能明了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关系。

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有了全面的认知以后,在逐步建立价值认同过程中,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从而实现从政治自信到政治认同的转化。

(二)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认同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是认知认同的深化,同时又是行为认同的感情基础。

由于情感认同是主体把价值观内化于心的过程,它加入了正面的情绪因素,所以它一经形成,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因素,控制和调节着对价值观的认同。

政治制度是政治价值在制度层面上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集中体现。

政治认同建立在政治价值认同基础上,政治价值能否在政治制度上得到全面的体现是政治认同的关键。

政治价值的核心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是与我们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一致的。

因此来讲,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育政治价值的情感认同过程,是提升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情感认同要关心他们的现实生活,从生活细节入手,把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体现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尤其是涉及他们个人利益的事情,诸如评优评先以及入党等都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充分体现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原则。

(三)畅通大学生政治表达与政治参与的渠道公民的政治认同仅有政治价值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丰富多彩的政治实践活动。

“政治参与的轴心原则是表达,原则是参与。

”政治表达与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实践的主要表现形式。

首先,要建立大学生政治表达与政治参与的各种渠道。

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帮助和引导他们进行价值判断和政治选择;其次,在价值观和政治观教育过程中,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建立民主公平的师生对话机制;其三,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政治实践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中增加社会实践课的分量,让他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使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