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的规范化使用12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保护公众健康,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确保抗菌药物的持续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等涉及抗菌药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由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为制定和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负责。
第四条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应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用药的原则,避免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第二章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第五条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科学方法,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使用。
第六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避免使用对患者不适宜的抗菌药物。
第七条医务人员应按照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和药品的适应症进行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疗效情况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规定,不得私自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患者受到伤害。
第十一条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信息,包括药品名称、使用剂量、疗程等相关信息,以便日后的用药评估。
第三章抗菌药物供应管理第十二条药品生产企业应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安全。
第十三条药品零售企业应按照药品管理法规的规定,合法销售抗菌药物,不得违法销售抗菌药物。
第十四条药品零售企业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十五条药品零售企业应记录抗菌药物的销售信息,包括药品名称、销售数量、销售对象等相关信息,以便监管部门的检查。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第十七条对于发现滥用抗菌药物的单位和个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进行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单环类 曲南抗菌谱为革兰阴性菌,对阳性菌无效,不适合社区感染。对铜绿假单孢菌的作用低于头孢他定,与庆大霉素相近;对于质粒传导的β内酰胺酶本品较三代头孢菌素稳定,建议用于对β内酰胺类过敏的阴性菌感染患者。 意事项: 品对肝脏毒性不大,但对肝功能已受损的患者应观察其动态变化。2、本品与头孢西丁在体外与体内起拮抗作用。
外毒素是一种蛋白质,由活菌产生,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大部分为革兰氏阳性菌生成。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叫做脂多糖。脂多糖对宿主是有毒的。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所以叫做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奈瑟氏球菌等
不合理使用抗菌素: 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量不足或过大;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产生耐药菌二重感染时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
思考题:
抗菌素的作用机理? 革兰氏染色? 外毒素,内毒素? 1—4代头孢菌素的作用范围? 氨曲南的适应症? 硝基咪唑类使用禁忌症?
添加标题
磺胺类 磺胺嘧啶,增效联磺片
01
添加标题
硝基呋喃类 呋喃西林、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02
添加标题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 金霉素
03
添加标题
酰胺醇类 氯霉素
04
添加标题
抗结核类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05
添加标题
抗真菌类 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06
肛肠科常见的感染 痔疮等疾病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变形杆菌。肛周脓肿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霉菌。肛瘘患者手术部位菌群分布占前三位的是大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霉菌。 肛肠疾病肛周菌群随疾病种类不同而改变,手术后菌群和菌量都发生了变化,此与切口感染有一定关系。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及管理规定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1、选用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适应症:(1)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尽可能早地多次按操作规程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按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或修正原使用的抗菌药物。
药敏结果获知后调整用药应以经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主。
(2)病情急、危、重者或细菌培养失败者,可按血清学诊断或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用相应的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除因掌握其抗菌谱外还必须明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及其毒副反应、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及其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等。
(4)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广谱药物和抑制厌氧菌的抗菌药物,以防止宿主自身菌群失调而造成外来细菌的定植和耐药菌株的生长。
(5)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与降低抗菌效力或增强毒性的其它非抗菌药物联用。
(6)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应酌情选用抗菌药物及调整给药方案,并定期做好临床监测。
(7)抗菌药物的疗效因不同感染而异,一般宜继续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氏杆菌病、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结核病等不在此列。
(8)急性感染如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不明显,在48—72小时内应考虑改用其他药物或调整剂量(血清杀菌效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9)病毒性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使用抗菌药物。
2、病毒性疾病或估计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菌药物。
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响病原体的检出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病情严重同时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虽然细菌培养阴性仍可有针对性的选用抗菌药物,否则均按最近药敏试验的情况指导用药。
4、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尤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得使用。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抗菌素是治疗感染病的重要药物,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减少感染并发症。
但是过度使用抗菌素会导致菌种的抗药性增强、细菌片段的产生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是一些抗菌素应用的指导原则。
1. 严格遵循抗菌素的适应症:不同的菌类有着不同的敏感度,应选择适当的药物。
同时,在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反之则不应该滥用抗菌素。
2. 注意抗菌素的药效:应选取广谱抗菌素还是窄谱抗菌素,取决于感染症状的具体表现。
广谱抗菌素可以杀死多种病原体,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应当尽力避免滥用,同时合理使用窄谱抗菌素。
3. 限制抗菌素的使用频次和时长:抗菌素的使用时间应该严格执行给药时间和疗程标准。
疗程中应根据病情检测和评估治疗效果,定期调整治疗方案。
4. 重视抗生素联用:联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菌素的耐药性更强,降低疗效。
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时,应仔细选择,并严维护每个抗生素的最佳使用条件,仅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联用。
5. 合理选择抗菌素途径:抗菌素的使用方法有外用、口服、注射、滴注等多种方式。
用途方便、更能保护肠道内的有益菌形似更加重要,应尽可能地采用口服治疗。
在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妥善保管各种药品,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同时,也要学习和掌握抗菌素的药理学知识和患者的个人情况,比如药物过敏、肝损伤等患者需要在使用时进行特殊的注意事项。
总之,抗菌素是一种强有力的药物,应该仔细考虑,并仅在必要时才使用。
抗菌素应用指导原则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参考。
医疗卫生人员应注意药品管理和患者安全保护,全面加强抗菌素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安全护航。
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引言抗菌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的情况日益严重,导致了抗菌素耐药性的问题加剧。
为了合理使用抗菌素并有效地管理其使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
抗菌素分级使用原则1. 根据临床需要,将抗菌素分为不同的等级。
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线药物:适用于常见且易感染的细菌引起的疾病,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 二线药物:适用于少数特殊情况下的感染,或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时使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菌作用,但毒副作用较高。
- 三线药物:适用于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或对其他抗菌素耐药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抗菌作用和高毒副作用。
2. 合理使用抗菌素。
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素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菌素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病原菌易感的药物,避免无效治疗。
- 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
- 严格掌握使用时机和使用时长,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
- 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菌素,除非确实需要。
抗菌素分级管理原则1. 建立全面的抗菌素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明确医务人员在抗菌素使用中的职责和义务。
2. 提供医务人员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抗菌素使用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素。
3. 引入严格的使用监测和审查机制。
建立抗菌素使用的统计和监测系统,定期对抗菌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4. 加强科学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和公众宣传抗菌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防止抗菌素滥用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的意识水平。
5. 加强合作与沟通。
医务部门、药学部门和微生物学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制订抗菌素管理的策略和方案,确保抗菌素的合理使用。
结论抗菌素分级使用及分级管理原则的制定是为了减少抗菌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发生,提高抗菌素使用的效果。
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
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前言抗菌素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对于控制和治疗细菌性感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菌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为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素,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我们编写了这本《抗菌素最新管理手册2024年版》,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提供最新的抗菌素管理策略和应用指南。
本手册适用于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临床医生、药师、感染控制人员等,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参照本手册的要求,共同做好抗菌素的管理工作。
---第一章抗菌素基本概念1.1 抗菌素的定义抗菌素是指一类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人工合成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等。
1.2 抗菌素的分类抗菌素按照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抑菌剂、广谱抗菌剂等。
1.3 抗菌素的用药原则1. 严格掌握抗菌素的使用指征,合理选择抗菌素品种和给药方案。
2. 优先选择针对性强、耐药性低的抗菌素。
3. 遵循抗菌素联合用药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4. 注意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
5.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第二章抗菌素耐药性监测与管理2.1 抗菌素耐药性监测的意义抗菌素耐药性监测是评估细菌耐药性发展态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制定抗菌素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
2.2 抗菌素耐药性监测方法1. 收集和分析细菌分离株:包括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和重点监测菌。
2. 进行抗菌素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3. 收集和分析耐药性数据:及时上报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2.3 抗菌素耐药性管理策略1. 加强感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耐药性问题的认识。
2. 制定严格的抗菌素使用和管理制度,落实抗菌素临床应用指南。
3. 实施抗菌素分级管理,合理使用限制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素。
医院诊所抗菌素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素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一、以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疑似病毒性疾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源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
三、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估计的病原选择抗生素。
四、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注意避免青霉素、头孢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局部应用。
五、尽量避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使用时表现严格指征抗生素应用的指征是在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炎等)、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等,以二联为宜。
六、抗生素的使用应注意配伍禁忌及合理用药,静脉滴注时,注意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药物之间配合禁忌或相互作用的发生,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按其给药浓度和作用而定。
七、药房应定期统计各种抗生素的消耗量及使用类型,按规定对某些抗生素实行限制性使用,并购进本院常见耐药菌株的耐药情况调整用药,以保证抗生素的疗效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的以光谱抗生素作用预防感染的手段,外科手术的预防用药应有严格的针对性。
九、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72—96小时后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72小时临床疗效怒明细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的抗菌药物。
十、为预防抗生素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类抗生素前,要咨询有无过敏史反应,并作皮内过敏试验。
2024年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含围手术期用药)培训考试题答案
2024年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含围手术期用药)培训考试题答案单选题:(每题5分,共100分)1、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需考虑()[单选题]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作用特点D.以上3项均是(正确答案)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目的()[单选题]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正确答案)D.患者需要3、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天用量[单选题]A.1(正确答案)B.3C.7D.154、治疗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时可选用的药物()[单选题]A.头孢哌酮舒巴坦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C.多粘菌素D.万古霉素(正确答案)5、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先选用()抗菌药物[单选题]A.非限制性使用(正确答案)B.限制性使用C.特殊使用D.以上都对6、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是()[单选题]A.青霉素B.红霉素C.四环素D.氟喹诺酮(正确答案)7、获得抗菌药物处分权的医生在开具“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时,应具有()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单选题]A.住院医师B.主治医师(正确答案)C.副主任医师D.主任医师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单选题]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正确答案)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术后2小时9、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单选题]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正确答案)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1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指证不包括()[单选题]A.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B.需要较长时间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C.合并病毒感染者(正确答案)D.联合用药以减少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的剂量11、预防用药抗菌药要有效覆盖整个手术过程。
一般不需术中追加的是()[单选题]A、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正确答案)B、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C、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D、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E、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12、预防用抗菌药时,如果患者头孢菌素过敏,选用错误的是()[单选题]A、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B、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C、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D、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E、针对革兰阳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正确答案)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统计的数据包括()[单选题]A、全身用抗真菌药(正确答案)B、各种含抗菌药和抗真菌药的外用制剂C、植物成分的抗感染药物及制剂D、抗结核药、抗麻风药E、抗寄生虫药14、不适宜处方中用法、用量不适宜不包括()[单选题]A、选用溶媒不适宜(溶媒种类和溶媒量)B、输注浓度不适宜C、用药时机不适宜D、用药疗程不适宜E、给药途径不适宜(正确答案)15、预防用药维持时间错误的是()[单选题]A、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B、清洁-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为48小时(正确答案)C、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D、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E、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16、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单选题]A、二甲胺四环素B、红霉素C、青霉素D、甲硝唑(正确答案)E、环丙沙星17、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单选题]A、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B、DNA螺旋酶(正确答案)C、核酸合成D、胞浆膜的通透性E、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18、与强利尿药配伍用,会造成听神经和肾功能的不可逆损害的药物是()[单选题]A、氨基糖苷类(正确答案)B、β内酰胺类C、大环内酯类D、四环素类E、氟喹诺酮类19、下列药物具有较严重肾毒性的是()[单选题]A、头孢曲松B、氨苄西林C、两性霉素B(正确答案)D、罗红霉素E、甲硝唑20、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单选题]A、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正确答案)B、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C、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D、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E、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规定在临床医疗实践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其滥用与不合理使用也是存在的问题。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同时减少药物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规定和指导。
1. 适应症的明确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原体类型,抗菌药物的作用谱以及药敏试验结果。
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2. 合理的药物选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除了考虑病原体的敏感性外,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用药。
3. 限制使用时间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反应随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定期评估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以根据病原体的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
4. 预防交叉感染在医院环境中,预防交叉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对于存在传染风险的患者,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消毒措施,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抗菌药物,必要时进行过敏试验,避免严重的过敏反应的发生。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规定是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预防药物滥用导致的耐药性问题。
医护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
引言
本规范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标
1. 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错误使用。
2.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3. 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规范制度
1. 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
-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流程。
- 鼓励医务人员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治疗。
- 鼓励采用最少、最短的抗菌药物疗程。
3.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评估
-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 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
- 提供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资料和教育资源。
5. 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宣教
- 宣传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和后果。
- 教育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
本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和管理医疗机
构内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保证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范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办法1、成立“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二2、制订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争取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够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30DDDs以下。
3、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确定院内三线药物(见表1),实行分线分级使用。
4、每月统计分析全院及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用量,停用有异动情况的药,争取抗菌药物占药品消耗比例在10%以下。
5、开展多重耐药菌的检测,每季度公布全院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6、建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淘汰疗效差和不良反应大的药。
7、不定期检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不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
医师和药师须经医院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9、实行奖罚制度,与科室、个人挂钩。
院感科、医务科、药剂科等参与考核管理。
10、结合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做到100%点评,将点评结果院内网公示,对不合格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处理。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1、抗菌药物用于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病毒性感染者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时,应以窄谱、不良反应少、价廉者优先。
3、感染病人在抗菌治疗前应先正确采样作病原学检查,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力争有样可采送检率达到60%以上,使用三线药物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不低于80⅜o 未获结果前或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根据临床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先进行经验治疗。
4、掌握抗菌药物的给药剂量、用法,对时间依赖性药物如青霉素等B-内酰胺类应每日数次按时按量给予,对浓度依赖性药物如阿米卡星等氨基糖甘类宜每日一次全剂量给予。
抗菌素分类及使用原则
抗菌素分类及使用原则抗菌素分类及使用原则一、抗菌素的定义抗菌素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膜、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学过程来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二、抗菌素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抗菌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3.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土霉素、多西环素等,主要作用于细菌核酸合成过程,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4.磺胺类抗生素:如甲氧苄啶、磺胺嘧啶等,主要作用于细菌叶酸代谢过程,对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链球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5.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主要作用于细菌DNA合成过程,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三、抗菌素使用原则1.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素。
不同类型的细菌对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
2.按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药敏试验是指将分离出来的病原体与各种抗生素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其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
在治疗感染时应优先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
3.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治疗时间”原则。
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剂量和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滥用,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4.避免交叉感染。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在医院等高风险场所中,应加强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5.注意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产生不良影响。
6.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感染或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时,可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产生。
《抗菌素合理使用》课件
四环素、土霉素等,作用于细菌蛋白 质合成,静止状态下的细菌几乎不吸 收该类药物,细菌对药物暴露时间越 长,敏感性越高。
抗菌素的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达到杀菌或抑 菌作用。
增加细菌壁自溶酶的活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增加细菌壁自溶酶的活性,使细菌自溶或细胞壁 水解。
《抗菌素合理使用》 ppt课件
目录
• 抗菌素简介 • 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原则 • 抗菌素在各系统的应用 • 抗菌素的副作用及处理 • 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展望
01
抗菌素简介
抗菌素的定义
抗菌素: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 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 活性的一类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 化学物质。
浪费医疗资源
大量使用抗菌素增加了医 疗成本,浪费了医疗资源 。
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滥用抗菌素可能增加不良 反应的发生率,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抗菌素合理使用的建议与展
05
望
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菌素的认识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育 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抗菌素合理 使用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 平。
通过监测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03
抗菌素在各系统的应用
呼吸系统感染的抗菌素应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菌素
详细描述
对于常见的呼吸道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选择对革兰氏 阳性菌敏感的抗菌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 型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应选择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抗菌素。
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及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及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某某医院举办了一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以下是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1.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以下哪项不正确?A。
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
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菌药物。
C。
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使用抗菌药物。
2.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A。
三查七对。
B。
三查十对。
C。
四查七对。
D。
四查十对。
3.MRSA菌株是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下列哪一种抗菌药耐:A。
万古霉素。
B。
甲氧西林。
C。
XXX。
D。
氯霉素。
4.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A。
48小时。
B。
24小时。
C。
术后1周。
D。
用至患者出院。
5.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
克林霉素。
B。
亚胺培南地XXX。
C。
庆大霉素。
D。
青霉素。
6.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良好抗菌作用的药物是:A。
头孢唑啉。
B。
庆大霉素。
C。
青霉素G。
D。
甲硝唑。
E。
链霉素。
7.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A。
20%。
B。
30%。
C。
40%。
D。
50%。
8.抗菌药分三级管理是为了:A。
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
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
C。
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
D。
患者需要。
9.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A。
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
长期用药预防。
C。
晚期肿瘤患者。
D。
风湿热复发。
10.有些抗生素应用之后,即使抗生素浓度降低到低于MIC,也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这种现象称为抗生素的:A。
协同作用。
B。
后效应。
C。
增强作用。
D。
拮抗作用。
11.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A。
革兰阳性菌。
B。
革兰阴性菌。
C。
真菌。
D。
支原体。
12.厌氧菌感染不可以选:A。
亚胺培南。
B。
头孢西丁。
C。
甲硝唑。
D。
克林霉素。
13.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
阿奇霉素。
B。
XXX。
C。
氨苄西林/舒巴坦。
D。
环丙沙星。
14.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A。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
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或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甚至出现了一些多药耐药的细菌株。
因此,正确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为抗生素使用的一些规范。
首先,使用抗生素前应进行必要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细菌培养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而药敏试验则可以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样可以选择出最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滥用的风险。
但对于急救病例,可以在等待结果时首先使用广谱抗生素。
其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杀菌机制和敏感性,因此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严重感染可以选择广谱抗生素,而轻微感染可以选择狭谱抗生素。
此外,还应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如年龄、肝肾功能等,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第三,遵守抗生素的使用周期。
抗生素使用周期的长短应根据治疗的细菌种类和感染部位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感染,使用7到10天的疗程就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然而,对于某些慢性感染或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守医生的建议,不得自行停药或过早停药。
第四,严禁滥用和重复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和重复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滥用包括错误的选择抗生素、不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以及将抗生素用于病毒感染等不适应症。
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风险。
最后,加强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的措施。
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治疗感染,因此,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是减少抗生素使用的关键。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避免与有感染的人接触、加强环境清洁等。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应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还可以减少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带来的问题。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素
合理使用抗菌素一何谓抗菌素抗菌素俗称消炎药,医学上称抗生素,是由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物,能干扰其它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及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微生物是指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菌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中提取物以及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二抗菌素的种类1-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丰姿结构中含有-内酰胺环2-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3-酰胺醇类,氯霉素,甲砜霉素.4-大环内酯,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5-多肽类抗菌素.万古霉素,去加万古霉素.6-替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7-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其他抗菌素,林可霉素可令霉素. 8-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其他抗菌素,多粘菌素,磷霉素,利福平等.9-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10-抗肿瘤抗菌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阿霉素等11-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菌素,环孢霉素等.13-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抗菌素的杀菌原理一一直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二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三干扰蛋白的合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四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抗菌素的私用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以外,患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及疗效的关系.2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除外),应抗生素使用后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除,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3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菌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感染并无疗效,如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有害无益,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引起的,因此,除肯定为细菌感染外,一般不宜使用抗菌素.4皮肤,粘膜尽量避免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而导致耐药反应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5,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
抗菌素使用规定
上海富华医疗美容医院
手术预防用药及抗菌素使用规定
目的: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污染手术野细菌的药物浓度,安全、经济、合理地使用抗菌素,预防医院感染。
1、手术时间短(〈2小时)术前用药1剂即可。
2、接受清洁至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
必要时延长48小时。
3、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
对手术前已存在感染
者,抗菌药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单睑、眼袋切除术:可不采用术前预防用药,术后口服头孢氨苄胶囊2日常规量。
吸脂、隆胸术:术前0.5 ~ 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预防用药1剂:术前0.9%氯化钠250ml+头孢呋辛钠1.5g 静脉点滴,术后第二天, 0.9%氯化钠250ml+头孢呋辛钠1.5g 静脉点滴1次,第三天口服头孢氨苄胶囊2日常规量。
清洁―污染(经窦、鼻、口咽部、妇科手术)手术:术前
0.5 ~ 1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药,预防用药1剂:术前0.9%氯化钠250ml+头孢呋辛钠 1.5g甲硝唑0.5g 静脉点滴,术后第二天, 0.9%氯化钠250ml+头孢呋辛钠1.5g+甲硝唑0.5g静脉点滴,第三天口服头孢氨苄胶囊2日常规量。
抗菌剂使用规范制度
抗菌剂使用规范制度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抗菌剂使用的规范制度,以确保在使用抗菌剂的过程中遵守科学、安全、合规的原则。
目的- 确保抗菌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保护公众免受抗菌剂滥用导致的潜在危害;- 提高抗菌剂的疗效,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生。
适用范围本规范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抗菌剂的医疗机构、药房、实验室和个体医生。
规范要求1. 合理使用抗菌剂合理使用抗菌剂- 在使用抗菌剂之前,确保明确的诊断结果、病原体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支持使用抗菌剂的必要性;- 优先考虑选择有效性高、毒副作用低的抗菌剂;- 限制最低有效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 定期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滥用和误用的防控滥用和误用的防控- 禁止使用抗菌剂预防或治疗不需要的病情,如普通感冒、轻微发热等;- 严禁自我用药,医生必须遵守准确的处方流程;-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抗菌剂的正确使用的认识。
3. 抗菌剂管理抗菌剂管理- 配备专职药学人员,负责抗菌剂的审批、采购、保管和使用;- 建立抗菌剂使用统计制度,监测抗菌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 定期进行抗菌剂的库存盘点和药品品质检查,确保抗菌剂的质量和有效性;- 加强抗菌剂使用的风险评估和控制。
4. 抗菌剂耐药性监测和报告抗菌剂耐药性监测和报告- 建立抗菌剂耐药性监测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监测抗菌剂耐药性的发生和趋势;- 及时报告强耐药和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附则本规范制度的实施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对于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以上为抗菌剂使用规范制度的内容,希望能确保抗菌剂在医疗领域合理、科学、安全地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加率
科主任签名
2013年门诊院感知识培训登记表
时间:201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月05日
地点
口腔科
主持人
主讲人
职称
培训内容:抗菌素的规范化使用
参加人员签名:
培训摘要:
1、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答: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临床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3)污染(Ⅲ类)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5、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如何选择?如何给药?
答:(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考虑手术部位及该部位的常见病原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特点等。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且价格低的品种。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药物一般不宜用作预防用药。
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哪些因素来制订?
答: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结果、患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特点来制订,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什么?
答: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4、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什么?
答:根据不同类型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是:
(1)清洁(Ⅰ类)手术:一般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感染后果严重、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以及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考虑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清洁-污染(Ⅱ类)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