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
常见症状评估
二、评估要点(临床特点)
3.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及
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 围不超过1℃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 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 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第四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 发热
二、评估要点(临床特点)
4.痰的颜色、性状和量 白色黏液痰常见于急性 支气管炎等;黄色脓性痰见于呼吸系统化脓性感 染,伴恶臭则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如肺脓肿; 红色血性痰见于肺癌、肺结核等;粉红色泡沫痰 见于急性肺水肿;铁锈色或褐色痰见于肺炎球菌 肺炎、肺梗死;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 杆菌肺炎。痰量少者仅数毫升,痰量多时可达数 百毫升如支气管扩张症。痰液静置后出现分层现 象即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浆液或浆液脓性,下层 为坏死组织,见于支气管扩张症和肺脓肿
第四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 发热
第二节 疼 痛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二、评估要点(临床特点)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第四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一节 疼痛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疼痛: 是指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 的痛觉反应,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第四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二节 疼痛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1. 头痛 常见病因有颅内病变、颅外病 变、全身性疾病及其他 2. 胸痛 主要由胸部疾病所引起。常见 病因有胸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 统疾病、纵隔病变及其他 3. 腹痛 多由腹部脏器病变引起,分为 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包括腹腔脏器急性 或慢性炎症、腹内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 消化性溃疡、腹腔脏器扭转或梗阻等
第四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五节 呼吸困难
一、病因及发生机制
(一)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换气功
发热评估内容
发热评估内容发热评估是通过对患者患病前的疾病史、病情调查和有关的检查,以及对患者当前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发热情况。
下面是一个发热评估内容的简要介绍:1. 病史调查: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感染的迹象,如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同时了解患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是否有接触过有传染性疾病的人或动物。
2. 体温测量: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患者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一般情况下,正常体温在36.5℃~37.5℃之间。
超过37.5℃可以被认为是发热。
3. 身体状况观察: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潮红或苍白,皮肤是否发热或出现任何疹子。
检查患者的呼吸是否困难,是否有胸闷感或咳嗽。
4. 询问疼痛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头痛、肌肉疼痛或关节疼痛等不适感。
5.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感染。
6. 检查症状:除了询问患者的症状外,也要检查患者的咽喉是否红肿、扁桃体是否肿大、腹部是否有压痛等。
这些症状可以指导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
7. 检查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等。
这些指标能够提供患者身体内炎症反应的信息。
8. 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胸部X光、脑脊液检查或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因。
通过以上的发热评估内容,医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同时,这些评估内容也能够帮助医生区分出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健康。
常见症状问诊 发热、疼痛
– 心绞痛发作——可在劳力或精神紧张时诱发,
休息后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 而对心肌梗死所致疼痛则服上药无效。
– 食管疾病——多在进食时发作或加剧服用抗酸
剂和促动力药物可减轻或消失。 – 胸膜炎及心包炎的胸痛——可因咳嗽或用力呼 吸而加剧。
腹 痛
(abdominal pain)
• 临床极为常见症状。多由腹部疾病引起,
(二)发生机制
痛觉传导途径
(头面)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丘脑束
(躯干)外周神经
(内脏)交感神经 (气管、食管)迷走神经 脊髓后根
脊 髓 丘 脑 束
大 脑 皮 质 第 一 感 觉 区
(三)分类★
1、根据部位及传导途径分为
(1)皮肤痛:来自体表、定位明确
双重痛感:先刺痛 后烧灼痛
(2)内脏痛:内脏器官 机械牵拉、扩张、痉挛、炎症、化学性 刺激等 时间-缓慢而持久 性质-钝痛、烧灼痛或绞痛 位臵-定位不清 伴随症状-恶心和呕吐
细胞致热源(leukocytic pyrogen)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 干扰素
交感神经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散热
发热
运动神经 骨骼肌紧张性增高或寒战 产热
发生机制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颅脑外伤、 出血、炎症等; ②引起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 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③引起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心力衰竭、 广泛性皮肤病等。
• 1.
致热源性发热 是主要原因,
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
(1)外源性致热源(exogenous pyrogen): 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 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 中性嗜酸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 细胞系统
常见症状评估
临床分度
低热: 37.3-38度 中等度热:38.1-39度 高热: 39.1-41度 超高热: 41度以上
发热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 表现:疲乏无力、皮肤苍白、肌肉 酸痛、无汗、寒战 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平衡 表现:皮肤潮红、呼吸深快、出汗 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发热 表现:多汗、皮肤潮湿
正常人体温
体温稍高: 昼夜:下午>早晨 年龄:婴幼儿>青壮年>老年人 性别:女>男(0.3) 运动:剧烈运动、劳动 其他:进餐后、高温、情绪激动等
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 节中枢功能障碍,并使使产热增多 ,散热减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 围,称为发热
体温过高
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患儿,男,3岁,
TOF,中央性青紫(+)
患儿,女,5岁
单心室、单心房,
中央性青紫(+)
根治手术治疗前后
周围性发绀
周围性发绀 是由于静脉血流缓慢、淤滞、组织氧耗量增加所 造成的发绀。 1. 淤血性:体循环瘀血、血流缓慢。如右心 功能不全 2. 缺血性:循环血量不足,肢体动脉闭塞。 如休克、雷诺氏病、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表现:发绀位于肢体下垂部分及周围部位, 皮肤冰冷,按摩或加温后消失
临床表现
分层痰
上层——泡沫粘痰 中层——浆液 下层——脓及坏死组织
护理评估要点
1. 咳嗽、咳痰的相关病史与诱因 2. 咳嗽、咳痰的特点 3.伴随症状 (1)咳嗽伴发热 (2)咳嗽伴胸痛 (3)咳嗽伴呼吸困难 (4)咳嗽伴咯血 (5)咳嗽伴大量脓痰 (6)咳嗽伴有哮鸣音 (7)咳嗽伴有杵状指(趾) (8)咳痰伴高热 (9)咳痰伴胸痛 (10)咳痰者长期接触有害粉尘史时应考虑相应的尘肺 4. 咳嗽与咳痰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5.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健康评估考试重点
健康评估考试重点
健康评估考试的考试重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一般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2.常见症状的评估:评估患者的常见症状,如发热、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
评估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3.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健康评估的重要环节,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皮肤、淋巴结、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异常体征,为进一步诊断提供依据。
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5.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内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6.功能评估:功能评估包括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这些评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7.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包括对患者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睡眠质
量等方面的评估,这些评估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以上是健康评估考试的重点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地进行健康评估。
常见症状的评估
肩、颈部 食管纵隔疾病:胸骨后
25
2.性质: 带状疱疹:持续刀割样、烧灼痛 肋间神经痛:阵发、刺痛、灼痛 心绞痛、心梗:压榨样、窒息感 自发性气胸、干性胸膜炎:撕裂痛 食管炎:灼热痛 肿瘤:闷痛
26
3.影响因素及持续时间 自发性气胸:屏气、剧咳、用力诱发, 持续性 胸膜炎:深呼吸、咳嗽加剧,持续性 食管炎: 进食时加重,持续性食管炎 服抗酸药可缓解 心绞痛:劳力加重,阵发性 心肌梗死:持续性
• 发热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系统疾病。 • 发热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泌尿系统疾病。 • 发热伴有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关节痛→血液系统、
结缔组织疾病。
17
而产生的痛觉反应。 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强烈、持久的疼痛可致生 理功能紊乱,甚至导致休克。
21
2、头痛部位: 单侧:偏头痛 全头痛:全身性疾病或颅内感染
3、头痛程度与性质 剧烈: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征 轻、中度:脑肿瘤 搏动性:高血压、血管性头痛 电击样痛或刺痛:神经痛 紧箍感:肌肉紧张性头痛
22
4、头痛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 清晨加重:颅内占位病变、鼻窦炎 晚间发作:丛集性头痛 脑肿瘤头痛:持续性
4
常见症状-发热
致热源分: • 外源性致热原(exogenous pyrogen):
各种病原体,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抗原抗体 复合物。 • 内源性致热原(endogenous pyrogen):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5
外源性致热原
产生致热原细胞 内源性致热原
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组织巨噬细胞
9
医院感染的常见症状及诊断
医院感染的常见症状及诊断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治疗或接受护理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新的感染。
这种感染往往有许多常见的症状,识别并及时诊断医院感染对于预防其传播至关重要。
一、常见症状1. 发热:发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时,特别是超过38摄氏度持续两天以上,就应该进行医院感染的诊断。
2. 皮肤红肿与疼痛:感染部位附近的皮肤出现红肿和疼痛,常见于切口、导尿管插入部位等。
患者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这些症状,以便及时进行处理。
3. 呼吸困难:医院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方面也很常见。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4. 尿频与尿急: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常见类型。
患者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并可能伴有尿色改变。
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
5. 变化的血液指标:医院感染往往导致患者的血液指标发生变化。
这包括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包括住院时间、手术史、治疗方案等。
同时,医生还会仔细检查患者的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2. 实验室检查: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分析、呼吸道标本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
3. 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便评估感染部位的情况。
这对于诊断和治疗决策非常重要。
4. 心电图和超声检查:针对与心脏有关的感染,如心内膜炎等,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心电图和超声检查,以帮助确诊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三、预防与控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良好的手卫生:医生和护士应经常洗手,并正确使用消毒剂。
患者及家属也应加强个人的手卫生。
2. 使用正确的防护设备:医护人员在与感染患者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手套、防护镜等相关设备,以避免交叉感染。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疼痛
五、临床表现----头痛
1.头痛 (1)疼痛部位: 高血压所致头痛常集中于额部或整个头部。 (2)疼痛程度与性质: ①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 ②脑肿瘤多为中度或轻度头痛。 ③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所致的头痛多为搏动性。 ④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 ⑤紧张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量钳夹样痛。
四、病因----腹痛
1.多由腹部脏器疾病引起,亦可由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 疾病引起。
临床上一般将腹痛按起病缓急与病程长短分为急性腹痛 与慢性腹痛。
四、病因----腹痛
2.急性腹痛:常见病因 ①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 性胆囊炎等; ②腹内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蛔虫症、胆道或泌 尿系结石梗阻等; ③腹内脏器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卵巢囊肿蒂扭转、肝或脾破 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小时候,每次痛感,都伴随着哭泣,不高兴。
本节知识点分散,标记为红色的均为主要
护 资
考点。
不再单独标记。
二、发生机制
痛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 种物理、化学刺激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受损部 位的组织释放出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胺、酸性代谢 产物及P物质等致痛物质,痛觉感受器收到致痛物质的刺 激后发出冲动,经上行传导系统传至大脑皮质,产生痛 觉及情绪反应。
五、临床表现----头痛
1.头痛 (3)疼痛出现与持续的时间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头痛多于清晨加剧; ②鼻窦炎所致头痛亦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 ③丛集性头痛常于晚间发生; ④女性偏头痛多与月经周期有关; ⑤脑肿瘤所致头痛多呈慢性进行性加重。
五、临床表现----头痛
1.头痛 (4)诱发与缓解因素 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 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 紧张性头痛可因活动或按摩颈肌缓解; 偏头痛可于应用麦角胺后缓解。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健康评估课件)
营养失调:
与长期发热代谢增高有关;与营养物质摄入
03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不足有关。
04
口腔黏膜受损
与发热所致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练一练
请描述案例患者的发热类型、发热程度。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评估要点
1、测量体温,观察体温曲线,判断发热程度、热型及热期; 2、观察伴随症状:有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寒战、感 染性休克、惊厥等; 3、观察发热的身心反应; 4、诊疗与护理经过。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护理诊断
01
体温过高
02
体液不足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 障碍有关。
体温正常范围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正常体温波动 影响因素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病因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细菌及其内毒素、 病毒等
外源性 致热源
体温调节 中枢
内源性 致热源
体温调定点 上移
散散热热 减减少少
肌肉 运动
代谢 增加
发病机制
产热 增加
发热
非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产热过多疾病(甲亢)等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03 Part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目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ONTENTS
1 概念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热度、热期、热型 5 评估要点 6 护理诊断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 功能障碍时,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为发热。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
腋温:测量时间一般为10分钟,正常范围36-37 ℃ 口温:测量时间为5分钟,正常范围为36.3-37.2 ℃ 肛温:测量时间为5分钟,正常范围36.5-37.7℃
流感症状评分标准
流感症状评分标准流感症状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流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流感症状评分标准通常包括症状的种类、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持续时间等因素。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流感症状评分标准的详细介绍:一、症状评分流感症状评分通常根据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常见的流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肌肉疼痛、头痛、喉咙痛、全身乏力等。
每个症状都会根据其严重程度被赋予一个分数。
例如,轻度发热可能得1分,而高热可能得3分。
二、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时间也是评估流感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说明患者的病情可能越严重。
通常,症状持续时间在几天到一周之间被认为是轻度流感,而持续时间超过一周或症状恶化则可能被认为是严重流感。
三、并发症流感可能会引发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
这些并发症的存在通常会增加症状评分,因为它们表明患者的病情更为严重。
四、风险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疾病、免疫状态等因素也会影响流感的严重程度。
年轻健康的人可能会有较轻的症状,而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或有免疫系统问题的人可能会有更严重的症状。
五、评分标准具体的评分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医疗体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评分标准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来划分病情的严重程度,如轻度流感、中度流感、重度流感等。
评分较高的症状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被归类为更严重的病情。
六、治疗建议根据症状评分,医疗工作者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只需要对症治疗,如服用退热药、保持充足水分等。
而对于症状较重或评分较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如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等。
七、监测和随访对于评分较高的患者,医疗工作者会建议定期监测和随访,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这可能包括体温、呼吸频率、血常规等指标的监测。
流感症状评分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评估流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症状健康评估
症状健康评估症状健康评估是一种评估个体身体状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各种症状,可以帮助医生或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症状健康评估的示例,包括了常见的一些症状及其评估方法。
首先,对于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询问一些常见症状来了解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例如:1. 头痛:询问个体头痛的频率、强度、伴随的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等),以及是否有诱发因素,可以帮助判断头痛的原因是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颈椎病等。
2. 发热:询问个体的体温变化情况,伴随的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咳嗽等),以及是否有接触传染源的可能,可以帮助判断发热的原因是感冒、流感、细菌感染等。
3. 咳嗽:询问个体咳嗽的持续时间、干咳还是有痰、痰的颜色和量,伴随的其他症状(如胸痛、气短等),可以帮助判断咳嗽的原因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4. 呕吐:询问个体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颜色和量,伴随的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等),以及是否有食物中毒或消化道问题的可能,可以帮助判断呕吐的原因是胃炎、食物中毒、胃溃疡等。
此外,还可以询问个体的饮食情况、排便情况、睡眠情况、情绪状态等,以了解个体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其次,对于评估个体的精神状况,可以通过询问一些常见的心理症状来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例如:1. 焦虑:询问个体焦虑的程度、频率,以及焦虑的诱发因素和伴随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呼吸急促等),可以帮助判断焦虑的原因是一般焦虑症、恐慌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2. 抑郁:询问个体抑郁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如失眠、食欲改变等),可以帮助判断抑郁的程度和可能的抑郁症。
3. 失眠:询问个体失眠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可能的导致因素(如焦虑、抑郁、睡眠环境等),可以帮助判断失眠的原因是原发性失眠还是继发性失眠。
最后,根据个体的症状和评估结果,医生或健康专家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或建议。
例如,如果个体出现了头痛和发热,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病因,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如果个体出现了焦虑和失眠,可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症状。
常见症状评估ppt课件
四、相关护理诊断
1. 意识改变 2. 潜在并发症 3. 个人/家庭应对无效
第十五节 意识障碍
一、病因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一、病因
(一)感染性因素
1. 颅内感染 2. 全身严重感染
一、发生机制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三、护理评估要点 四、相关护理诊断
一、发生机制
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 量增加所致。当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还原血红 蛋白量超过50 g/L时,即可出现发绀。
发绀是缺氧的表现,但临床上所见发绀, 并不能全部确切反映动脉血氧下降的情况, 如重度贫血时,患者即使有严重缺氧也不出 现发绀。
二、病因与临床表现
(一)全身性水肿
1. 心源性水肿 2. 肾源性水肿 3. 肝源性水肿 4. 营养不良性水肿 5. 其他
(二)局部性水肿
三、护理评估要点
(一)水肿发生的部位及特点 (二)水肿的程度 (三)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四)诊疗及护理经过
四、相关护理诊断
1. 体液过多 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 潜在并发症
(1)内源性致热原 (2)外源性致热原
2. 非致热原性发热
三、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二)发热的过程
1. 体温上升期 2. 高热期 3. 体温下降期
(三)热型
1. 稽留热 2. 弛张热 3. 间歇热 4. 波状热 5. 回归热 6. 不规则热
四、护理评估要点
(一)发热的程度、热期和热型 (二)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三)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三、护理评估要点
(一)相关病史 (二)恶心、呕吐的特点 (三)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型态的影响 (四)诊断、治疗和护理经过
疼痛的评估内容有哪些
疼痛的评估内容有哪些疼痛的评估内容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工具来评估病人的疼痛状况,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位置、持续时间以及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程度等方面。
以下是疼痛的评估内容的详细介绍:1. 疼痛的程度:评估疼痛的程度是疼痛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疼痛评分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面部表情评分法等。
通过让病人用一个数值、表情或者图形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可以客观地了解疼痛的强度。
2. 疼痛的性质:评估疼痛的性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疼痛的类型,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疼痛性质有刺痛、钻痛、胀痛、酸痛等。
3. 疼痛的位置:评估疼痛的位置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疼痛的起源,并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疼痛的位置可以用病人自己指出,或者通过观察病人的生理反应或者检查结果来确定。
4. 疼痛的持续时间:评估疼痛的持续时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疼痛的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间歇性疼痛等。
5. 疼痛的影响:评估疼痛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对日常活动、睡眠、情绪以及社交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评估疼痛对病人生活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疼痛对病人的功能和心理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6. 疼痛的伴随症状:评估疼痛的伴随症状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疼痛的原因和病因。
常见的疼痛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
7. 疼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评估疼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疼痛的特点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疼痛诱因包括活动、压力、寒冷等,缓解因素包括休息、药物、热敷等。
8. 疼痛的过去史:评估疼痛的过去史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疼痛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疼痛的过去史可以包括病史、手术史、外伤史等。
总之,疼痛的评估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疼痛程度、性质、位置、持续时间、影响、伴随症状、诱因和缓解因素以及过去史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疼痛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规则热
不规则热:体温变化 无一定规律。
临床意义: • 结核 • 癌性发热 • 风湿热
补充:波状热
波状热:体温逐渐上 升达39℃或以上,数 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 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 次。
临床意义: • 布鲁菌病
补充:回归热
•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 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 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三)伴随症状
1、寒战 2、意识障碍 3、肝、脾、淋巴结肿大 4、皮肤、粘膜出血 5、皮疹
三、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
体液不足 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 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代 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口腔黏膜完整性受损 与发热所致的口腔黏 膜干燥有关。
潜在并发症 惊厥、意识障碍。
第二节 疼痛
疼痛概念:是人体正常的一种防 御功能,是由于机体受到伤害性刺 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
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强烈、 持久的疼痛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 甚至引起休克。
回归热:体温急骤上 升至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 至正常水平,数天后 又骤然升高,如此规 律性交替出现。
临床意义: • 回归热 • 霍奇金病
•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 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 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 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 不规则热型;
素会影响体温变化,但不会超过1℃.
女性生理期体温变化
• 月经正常的情况下,女性排卵期是从下次月经第 一天开始算,倒数14天为排卵日,排卵日的前5天
和后4天加一起成为排卵期。
发热
病因与发病机制 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常见病因 1、感染性发热(主要)
提问:哪一种病原体引起 的发热最为常见? 2、非感染性发热
免疫性疾病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某些皮肤病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
(二)发病机制
1、致热源性发热(最主要因素) 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等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 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等通过 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阈)上升,
疼痛分类
按病程分类
按程度分类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微痛 轻痛 甚痛 剧痛
按性质分类
钝痛 锐痛 跳痛 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疼痛分类
按
发
生
皮肤痛
组 织
躯体痛
器
内经痛
导
途
假性痛
径
按部位分类
头痛 胸痛 腹痛 腰背痛 关节肌肉痛
一、头痛
• 定义:是指额、顶、 颞及枕部的疼痛,临 床可见于多种疾病, 大多数无特异性,但 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头 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 疾病所致。
症状:是个体患病后对生理功能异常的 自身体验和感觉,如发热、疼痛、呼吸困 难、咳嗽与咳痰、乏力食欲减退等。
症状是健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 病情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出护理诊断 的一项重要依据。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 熟悉常见症状的护理诊断。 • 能正确认识常见症状在建立准确的护理诊
(二)身体状况评估
3、热型
概念:将发热病人的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 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把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 来的曲线称为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状称 为热型。
常见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不规律则热
稽留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 39-40℃,达数天或数 周,24小时内体温波 动不超过1℃。
• 1.发热分度 • (口腔)
(二)身体状况评估
体温上升期 2.发热过程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发热对病人的影响
体温每升高 1 ℃ ,心率增加 18 次 / 分; 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便秘和腹胀等消 化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嗜睡、谵语和幻觉等神经系 统症状。 出汗是一种速效的散热反应,但大量出汗 可造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应注意补充 水和电解质。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发热:又称发烧。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
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而引起的调节性 体温升高。
正常人体温状况
• 相对恒定 • 不同部位会有差异 • 腋下36~37 ℃ 平均36.5℃ • 口腔36.3~37.2 ℃ 平均37℃ • 直肠36.5~37.7 ℃ 平均37.5℃. • 年龄、性别、运动、饮食、药物等内外因
断中的作用。 • 具有根据常见症状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第一节 发 热
案例引导
• 1、该患者出现的是何种热型? • 2、该患者目前有哪些护理诊断?
知识整合(护基)
• 1.呼吸(R):成人16~20次/分,儿童30~40 次/分,儿童的呼吸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逐渐到成人的水平。呼吸次数与脉搏次数 的比例为1∶4。 2.体温 (T) 腋下36--37°C 3.脉搏(P) 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 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 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 120~140次/分。 4.血压(BP) 理想血压为120/80mmhg
临床意义: • 伤寒高热期 • 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
弛张热:又成败血症 热型。体温在39℃以 上,24小时内体温波 动超过2℃,但均在正 常水平以上。
临床意义: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炎症 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 高峰后持续数小时, 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 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2、非致热源性发热
(二)发病机制
为什么会发热?
一、发热
外
内体温
源 性
白
源 性
温 调
阈
致 热
细
致 热
节 中
上
源胞源枢升
代谢增加 肌肉运动
产热增多
皮肤血管、 竖毛肌收缩
散热减少
发热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
询问有无传染病密切接触史、饮食不洁 史、手术史及相关疾病如免疫性疾病、甲 亢、皮肤病病史等
(二)身体状况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