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先进国家,其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本文将从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经验出发,探讨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现状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培养主要由师范学校和大学来负责。
这些学校会根据职业院校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育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往往包括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行业实践等内容,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而且,德国的教师培训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地接受进修和专业培训,以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参与实际工作,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和技术发展动态,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相关技能。
1. 强调实践经验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注重实践经验,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很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这导致了一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应该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
2. 加强教师培训德国的师资培养体系注重教师培训,这对我国高职教育也有借鉴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师培训体系相对薄弱,缺乏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
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为高职教育的教师提供专门的师资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3. 推动教学与行业结合德国职业教育与行业结合紧密,教师需要不断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动态,这使得德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我国,高职教育也应该倡导教学与行业的结合,鼓励教师参与实际工作,积累行业经验,保持与行业的良好联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4. 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是高度受尊重的职业,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很强。
德国职业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及经验借鉴
农 业 等 行 业 。 生 可 以 根 据 自己 的 兴 趣 选 择 适 合 的 学 校 。 学 按 照 德 国 《 业 教 育 法 》 规 定 , 业 教 育 的 学 制应 职 的 职 不 少 于 两 年 .但 不 超 过 三 年 ,具 体 由 所 学 专 业 的 性 质 决 定 课 程 安 排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一 年 学 习 与 职 业 相 关 的行 第 业基 础 知 识 , 二 年 和第 三 年是 专 业 学 习 。 三 阶段 是毕 第 第
人 接 受 相 当 于 中 国 高 中层 次 的 职 业 教 育 。德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在 整 个 教 育 体 系 中 占据 重 要 地 位 , 是 基 础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及 就业 之 间 的桥 梁 。
德 国的 职业 教育 学 校 共有 五 种 : 业 学校 、 业 专科 职 职
学 校颁 发 执 照 和进 行监 督 。
在德 国 .职业 教 育受 到 关注 的程度 甚 至 高 于普 通 教
育 和 高 等 教 育 。据 中 国 驻 德 使 馆 教 育 处 所 作 的 调 研 报 告
显示 , 目前 德 国 1 — 9 年 龄 组 的 青 少 年 中 , 0 一 0 的 6 1岁 6% 7%
学 校学 习 , 余 l%的学 生在 另 外 三类 学 校学 习 。 国法 其 2 德
律 强制 规 定 : 一个 青 少 年都 必 须经 过 一年 的职 业 培训 。 每
德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_武婧
中图类分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01-0044-05
职教师资是集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实践能 力于一身的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高层次人才。职 教师资培养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教学的质 量。德国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 其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渐成 熟完善。
2. 硕士学习阶段。本科阶段考试结果至少为 “满意”的学生才能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硕士阶 段共 4 个学期的学时,论文和考试包括在内。总学 分为 120 学分,其中,第一专业 12 学分,第二专业 25 学分,职业教育学 30 学分,专业教学法 33 学分, 毕业论文 20 学分。[3]可选的专业范围与本科阶段 相同,不同的是学分的分配。硕士阶段较本科阶 段而言,第一专业学分降低很多,第二专业学分基 本不变,职业教育学与专业教学法的比重增大,这 也说明,此阶段的培养重心是与职业教育教学相 关的知识,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有资格进入职业学 校教师预备服务期。
2017 年第 1 期
段和见习期,其中大学教育阶段又分为本科学习 阶段和硕士学习阶段。下文以德国马德堡大学职 教师资专业为例介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具体过 程。
(一)大学教育阶段 1. 本科学习阶段。本科学习阶段为 6 个学期, 包括考试和论文的时间。总学分为 180 学分,其中 第一专业 100 学分,第二专业 40 学分,职业技术教 育学 30 学分,毕业论文 10 学分。[3]可供职教师资 的学生选择的第一专业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中: 建筑技术、制造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金属与 机械技术、电气工程技术、化学工程技术、运输工 具(汽车)技术、木材、印刷与媒体技术、经济与管 理、纺织、服装与染料技术、室内装修设计、健康与 护 理 、身 体 保 养 、营 养 与 家 政 、农 业 和 社 会 教 育 等。从以上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德国职教师资的培 养不仅涉及了理工科类的专业,还有很多是与生 活息息相关的专业领域,如家政、健康、身体保养 等,这些领域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在德国却把它们 也作为一个专业来培养专门的人才,而这些专业 正是最贴近就业的,可见其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此外,职教师资的学生还要选择一个第二专业,即 普通教育科目,主要是一些文化基础课如:德语、 英语、历史、政治、数学、物理、宗教和体育等。之 所以还要学习第二专业是因为职业学校的理论课 教师除了负责专业课的讲授外还要负责一门文化 课,这就要求职教师资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要选学 两门专业,所以职教师资的学生大学课业负担较 重,学习内容较多,学习压力较大。但从另外一面 也反映了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高要求、高规格,从 而保证职教师资队伍的质量。 课程设置方面由第一专业课程、第二专业课 程和教育学课程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课时比例 约为 2∶1∶1,第一专业课是本科阶段学习的主要内 容,旨在让学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所有课程均采用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并配合演讲 课、研讨课和训练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其中, 讲演课就是教师传授讲解理论知识的课;研讨课 即注重研究、讨论,让学生作专题报告,教师指出 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训练课就是通 过学生亲身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即运用理论知 识的能力。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的教学形式不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作者:熊睿刘英超王芳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21期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在其双元制教学模式中, 师资培养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超强动力。
本文从分析德国职教老师培养入手, 总结其优势所在, 再结合我国现有情况,探讨我国职业教育在有些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国教师培养模式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60个。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堪称模范,被称作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
德国职业教育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 其教师培养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培养1. 高收入吸引人才德国的公务员分为四个等级,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最高级别。
原则上不得被解聘,无需交纳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金和比较优厚的工资待遇。
据了解,德国教师收入在四万到五万五欧元之间,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荷兰。
而科长级的公务员年薪为三万欧元远低于一般教师待遇。
2. 高门槛严把质量关国家文化教育常委会与1972年制定并与1995年修订了职业教师从业资格条例, 全国职业教育培训课程遵照此条例执行。
在决定成为职业教育教师之前,申请人必需接受13年的普通教育和一年的工厂实习教育。
之后申请人才能参加职业教育从业教师的培训。
该条例规定了教师培训所必需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申请人必须在大学完成9学期共计160周的学业。
在拿到国家一级考试证书并通过高等教育入门资格考试后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二个阶段为教师上岗培训阶段,通常是在公立教师培训学校或培训学院进行的。
通常是24个月,现在缩减为18个月。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的两次考试, 它不是单纯的考试而是包括多方面的考察。
就以第二此国家考试为例。
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关于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或教学法等方面的论文。
2 一次关于教学理论教育法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测试。
浅谈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启示
浅谈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世界一流,助推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世界领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师资水平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学习和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因此,该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它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上从大学开始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打造了一支素质高、结构稳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双元”分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学习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和学生具有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身份。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目前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现有的职教师资资源,借鉴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探索有效的职教师资培训途径,是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1.完善的法律法规。
立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前提条件。
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大法,详细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义、内涵、适用范围,也规定了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资格、国家机构和经济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作用。
2005 年以来,德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教育法案,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促进法》《职业训练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职业教师从业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等,这些法规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明确了教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进修培训制度,保障了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益。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是一个有着高度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目前拥有近4000所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果,职业教育的师资教育也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之一。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也需要更加重视师资培养问题。
因此,从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和成果中,我们可以引得一些启示,加强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建设。
第一,教师必须具备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拥有5-10年以上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职业教育行业的深刻认识。
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课堂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具实用性。
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应该采用类似的模式,注重教师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培养,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第二,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非常丰富,学生可以在学校中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在实习期间也会得到实际应用方面的锻炼。
与此同时,德国的职业教育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培训和资格认证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技能,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我国高职教育方面,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职业技能训练,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第三,建立规范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学校和教师都有着严格的教学评估机制,这些评估机构会对教师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估和监督,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除此之外,德国职业教育还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进行测试和评估,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我国高职教育方面,应该建立更加规范的评估体系,评估教师和学生的教育表现和职业技能水平,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机制是值得我国高职教育借鉴的一个很好的经验。
通过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以及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与市场的衔接,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浅析德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
学校来培养 。己建成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示
范 系 ( 业 或 班 ) 省级 培 训 基 地 及 中等 职 专 , 业 学校 设立 的实 习指 导教 师 的培 养 点 的三
资格 及业 绩 , 服 务年 限无 关 。使 得 许 多 与 年 轻 人脱 颖而 出 。一 般 情 况 下 因 事 设 岗, 高 一 级 职 位 的 设 置 是 由于 工 作 性 质 而 决 定 能 力 。 在 学 历没 有 改 变 的情 况 下 , 人 个
组, 该小组获得各项资源 并承担起组织、 工
作策 划 、 课 准 备 、 习 效 果监 督 、 续 教 授 学 继 育、 知识 与技 能 传授 、 调等 责任 。 协
…
■■
’4' , ,5I●々 tBz I ■ J e
一
、/: , 、 rDJ :
1健 全 职 业 教 育 师 资 培 养 体系 . 中国职 业 教 育师 资主 要 依托 普通 高 等
1高 收 入 吸 引人 才 . 德 国 的公 务 员 分 为 四个 等 级 , 从 事 而 职业 教 育 的教 师 享 受 公 务 员 待 遇 的 最 高 级别 。原 则 上 不 得 被解 聘 , 需 交纳 失业 无 保 险 和 医 疗 保 险 金 和 比较 优 厚 的 工 资待 遇 。据 了解 , 国教 师 收 入 在 四 万 到 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五欧元之 间, 居世 界第三 , 次于卢森 位 仅 堡 和荷 兰 。 科 长 级 的公 务 员 年 薪 为 三万 而 欧 元 远低 于 一 般 教 师 待 遇 。 2 高 门槛 严 把 质 量 关 . 国 家 文化 教 育 常 委 会 与 17 制 定 9 2年
人能力 , 资格 , 成绩 及工作情 况等多方面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经验和借鉴
高等职业教育
21 ‘ ・ 0 1N 2 O
德 国职 业 教 育教 师 培 训 模 式 的经 验 和 借 鉴
高慧云 温 艳
摘 要 : 德 国职 业教 育教 师培 养 有 一套 非 常严 密的体 系 , 邦 、 联 州政 府 制 定相 应 的教 师培 训 标 准 , 州政府 设 立 的教 师进 修 学 院进 行 具体 的执 行 , 既重 视教 学理论 的进修 , 重视 实践 进修 , 对我 国职 业教 叉 这 育师 资培 养具 有很 好 的借 鉴 作 用 。我 国应确 立教 师培 训标 准 , 建立 系统 的 独 立 于高等 院校 教 师 的培 养体 系 ; 分 利 用 专业 师 资培 训 基地 , 立教 师的 继 续教 育机 制 ; 立 职 业 院校教 师培 训 队伍 ; 计 系统 的具 充 建 建 设 有职 业教 育特 色的教 师培训 内容 。
( )平 时 课 程 成 绩 : 准 , 同时 各 州 根 据 自己 经 济 发 展 情 况 也 制 定 了 考 试 形 式 和 分 值 分 配 是 : 1 本 州 的教 师 培 训 标 准 。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培 养 教 师 6 %; 2 毕 业 论 文 : 1 %; 3 听 2节 课 : 别 0 () 占 0 () 分 不 仅 要 满 足 国家 的 教 师 培 训 同标 ,还 要 满 足 本 r 1 % ; 4) 0 ( 口试 ( 1个 小 时 ) 0 考 试 委 员 会 1 %: 州 的标准 。 准 备 题 目 , 5分 钟 ~ O分 钟 的论 述 , 后 答 辩 。 1 2 然 3对 不 同 的 学 生 进 行 整 体 E评 的 能 力 . 通 过 以 上 2年 的学 习 ,就 可 以 通 过 政 府 的 卡 塞 尔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在 教 育 部 干J 森 州 标 认 证 ,取 得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资 格 证 书 ,证 书 上 有 f 准 的 基 础 上 同 时 提 出 了 培 养 的 教 师 要 能 够 对 入 考 试 成 绩 。 经 过 培 训 的 教 师 找 到 一 个 学 校 职 位 学 的学 生 要 进 行 评 估 , 以 帮 助 教 师 r斛 学 生 的 后 ,工 作 满 3年 校 长 对 其 进 行 履 职 考 核 通 过 起 点 , 据 学 生 的 情 况 组 织 下一 步 的 教 学 。 根 后 , 式 成 为终身公 务员 。 正 4 具 有 制 定 计 划 , 自己 的 水 平 进 行 砰 估 . 对 ( ) 师 进 修 学 院培 训 教 师 的 来 源 四 教 的 能 力 德 国 职 业 院 校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的 教 师 通 常 是 卡 塞 尔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很 重 视 教 师 的 自我 评 教 师 进 修 学 院进 行 招 聘 ,定 出 招 聘 条 件 , 自 由 估 能 力 , 教 师 要 能 够 对 自 己 的 教 学 质 量 负 责 , 应 聘 ,大 部 分 来 源 于 各 职 业 院校 经 验 比较 丰 富 能 够 进 行 自我 教 学 质 量 评 估 和 改 进 。 这 与 中 国 的 教 师 ,一 般 在 此 任 职 的教 师 基 本 上 是 兼 职 教 教 师 教 学 质 量 主 要 靠 外 部 评 价 和 督 促 形 成 了 强 师 。 烈 的反 差 。 同 时 工 厂 中 的 高 级 技 师 也 可 以 到 教 师 进 修 ( ) 师 培 训 的 内容 二 教 学 院 任 教 ,这 种 教 师 属 于 技 术 性 教 师 ,他 们 可 卡 塞 尔 教 师 进 修 学 院 根 据 教 师 培 训 的 标 准 能 没 有 经 受 过 大 学 教 育 , 但 也 可 以 申 请 该 职 位 ,然 后 参 加 上述 2年 的 教 育 后 ,就 可 以 成 为 来 安  ̄ } 应 的课 程 。 其 课 程 安 排 是 : lH b 总 学 习 时 间 2年 ( 4个 学 期 ) 每 个 学 期 是 这 里 的 教 师 了 ,这 种 教 师 大 部 分 就 是 全 职 教 , 6个 月 。 整 个 教 学 也 类 似 于 双 元 制 教 育 : 2天 在 师 。 教 育 学 院学 习 教 育理 论 , 3天 去 各 职 业 学 校 承 担小 部分教 学工 作 。 二 、 国职 业教 育教 师培 养对我 国 高等职 业教 德 1理 论 课 的 教 学 内 容 . 育的启 示 第 一 学 期 是 引 入 学 期 ,主 要 是 观 察 学 员 的 整 体 水 平 ,属 于 了 解 阶段 。课 程 包 括 :观 察 方 ( ) 立教 师 . @ 标 准 。 立 系 统 的 独 立 一 确 - l t I g - 建 法 、 法 和 媒 介 的 使 用 、 估 、 测 、 学 传 授 。 于 高等院枝教 师 的培 养体 系 方 评 评 教 主 要 目的 是 培 养 教 师 未 来 评 估 学 生 的 能 力 。 目前 在 我 国 高 教 系 统 ,制 定 了很 明 确 的 高 第 二 学 期 重 点 培 养 教 师 的 传 授 能 力 ,课 程 校 教 师 岗 前 培 训 细 则 , 教 师 只 有 通 过 学 习 高 等 包 括 : 1 教 学 法 ( 向 于 专 业 ) ( ) 化 课 的 教 育 法 规 、高 等 教 育 学 、高 等 教 育 心 理 学 和 高 () 倾 ;2 文 讲 授 ( 学 、 语 等 如 何 教 授 ) 3 如 何 传 授 知 等 学 校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基 础 知 识 , 然 后 经 过 考 数 英 () 识 、 何 考 核 ; 4 如 何 对 学 生 进 行 辅 导 和 建 议 试 ,才 能 取 得 高 校 教 师 资 格 。 与 德 国 教 师 培 训 如 () 第 i 学 期 重 点 培 养 教 师 的学 生 管 理 和 撰 写 相 比较 , 以下 几 点 差 别 : 有 教 案 能力 , 程包 括 : 1 专业 课 的教 学 方 法 ; 课 () 1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培 训 独 立 于 高 等 教 育 . ( 如 何 辅 导 建 议 ; 3 关 于 教 案 和 板 书 ; 4 完 教 师 培 训 2) () ()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培 训 有 一 套 完 整 的 体 成论 文 。 第 四 学 期 是 考 试 学 期 。 在 各 个 学 期 中 ,均 有 选 系 ,法 律 制 定 教 师 准 入 资 格 ,教 师 培 训 学 院 对 修课 。理论 课 上完 后 完成 专业 单 元 的设 计 , 对 “ 教 师 ” 行 培 训 和 考 核 。其 培
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培养“双师型”教师
师 范 专 业 学 习 ,因 此 他 们 也 能 胜 任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教 师的工作 。 小 管 是 通 过 哪 种 途 径 进 入 职 教 师 资 队 伍 ,都
还 要 不 断 地 学 习 和 提 高 。因 为 德 国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中 国培 #10 1 第 1 1 1年 2 期
借鉴德 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培养 “ 双师型"教师
口 汪 哲能
经过一 定时 间的i t 实 践 和 学 校 或 自学 的 文化 课 , q业 补 习 , 进 入 专 门 培 养 I, 师 资 的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冉 p教
学 院 。职 业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通 常 设 在 综 合 性 大 学 之
以 “ 元 制 ”为 标 志 的 德 国 职 业 技 术 教 育之 所 双 以 成 效 显著 、 世 闻 名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得 力 干 拥 有 举 高 素 质 的 职 教 师 资 。在 德 国 ,要 成 为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的 教 师 并 非 易 事 ,其 培 养 过 程 大 致 分 为 两 种 途 径 。 首 先 ,有 志 干 成 为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专 职 教 师 的 年 轻 人 ,在 上 完 九 年 级 或 是 十 年 级 后 ( 当 于 我 相 国 的 初 中 毕 业 ),首 先 必 须 经 过 三 年 半 的 “ 元 双 制 ”i 业 技 能 培 训 ,并 获 得 岗 位 资 格 i 书 ,然 后 t q , J E
办 的 教 师 实 习学 院 , 过 两 年 的 教 学 实 习期 ; 这 度 在
两 年 里 ,三 分 之 二 的 nl 在 相 应 的 职 业 学 校 里 由 ,问 : - 导 师 带 领 进 行 教 学 实 习 ,三 分 之 一 的 时 间 须 接 受 更 高 层 次 的 师 范 教 育 , 习 掌 握 教 育 理 论 ;顺 利 完 学
论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启示
论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启示德国“双元制”教育是德国二战后兴起一种创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为德国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且对提升国民素质、产品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标签: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教育机构与企业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教育,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条件和优势,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种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对提升德国劳动者的素质、产品的质量,以及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要实现之一重大转变,各个学校都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是兴教的关键因素。
笔者认为,就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水平的现状而言,如何加强和提升我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与能力,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德国“双元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及其特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的方式,突出职业学校与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或企业作为两个责任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在个人的能力上达到“双师”素质,而且在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上实现互补和优化,达到“双师”结构。
由此可见,我国“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理论是根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1.先进的理念与做法1969年德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1973年德国文化部正式颁布职教师资培训统一规范,使得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走上了规范化的途径。
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具有鲜明的特点,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非常重视他们在职业界的实际工作经历。
论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及其启示
1 双师型” . “ 教师 培养制度 有待完善 。建立一套行之有
效“ 双师型” 教师培养制度是 做好职教 师资培养的关键 , 目 宁波及其各地教育主管部 门没 有出 台“ 双师型 ” 教师培 而学校则是企 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 的思想库 。一方 前 , 据对奉化 、 宁海等地成职教 院校的调查 , 认为院 面, 各类企业都非常乐意为师资培训提供 实习场地 。另一 训的制度 ,
是 其 核 心 目标 。无 论 是 实 训 教 师 、 业 学 校 的实 践 课 教 师 职 还是职业学校的理论课教师 , 都必须经过严格 的专业资格 脱 产 进 修 一 次 , 立 严 格 的 进 修 制 度 , 将 进 修 与 物 质 利 建 并 益挂钩 , 进修后 可提高工资待遇 , 可改变教 师职务等 , 这一
训” 的继续教育。根据联邦各州的法 律规定 , 职业教师参加
科学 的考评制度 。 1以“ . 双师型 ’ 职业教育师资为培养 目标 。 在德 国, 虽然 进修培训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最后 , 没有明确提出“ 双师型” 教师 的定义 , 但是从德 国职业 教育 为了确保 职业 教育师资质量 , 国形 成 了成熟 的职教 教师 德 职 教师的任职资格可以看 出 , 养具有双师素质 的职教 教师 的考 核 与 评 价 制 度 。德 国规 定 , 业 教 育 教 师 每 两 年 必 须 培
学 ★ ★ 理 ★ ★ 论
校没有 建立相关 培养 制度 , 没有 建设与 企业合 作培养 也
德国职业 教育独特 的模式 , 为德 国的经 济腾 飞作 出了 不可磨灭 的贡献 , 对保证 德国劳 动者 的高 素质 、 品的高 产 质量 , 以及德 国国民经 济在国际上 的持久竞 争力发挥 了非 常重要 的作用 。宁波市正在进行产业 结构 的调整 , 实现经 济转 型升级 , 提升产业 的国际竞争 力 , 实现这一 重大转 要 变, 要求 宁波各职 教院校培养出企业满意 、 社会认 同 、 适应 宁波经济社会发展 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 , 如何加强和改善 宁波职教师资 的培养职教 院校 面临的难题 , 必须引起高度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之一,在职业教育领域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师资培养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并探讨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善,职业院校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其教育质量的保障。
在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职业经验丰富: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数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他们曾在各个行业从事过实际工作,因此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
2. 专业技能过硬: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先进的职业技能,能够向学生传授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知识。
3. 持续教育与培训: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重视自身的持续教育与培训,他们经常参加行业研讨会、学术交流和企业实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导师制指导: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建立起师生之间良好的师徒关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教育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结合行业需求培养教师: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曾在各个行业从事过实际工作,因此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我国,高职教育也应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行业经验,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深入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
2. 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我国高职教育也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结语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给我的启发
设步伐,应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
的有利时机,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 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给我的启发
作者: 作者单位: 高宇斌 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 海南 海口 5711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721327.aspx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类
人才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社会财 富的直接创造者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执行 者。因此,这类人才除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 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综合能 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 标,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 求,他们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 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 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这是 由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 如果说足够的场所和先进的设备是职业院
习,因此也能胜任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工作。
随着现代装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机电一 体化是现在企业岗位的需求方向,培养出能文 能武的机电一体化师资是满足企业用工需要的 基本保证。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存对机械方面熟悉
的不懂电、对电气方面熟悉的不懂机械。紧迫需
要解决的是通过开发机电一体化项目、课题带 动教师有针对性的完成对机械和电气知识的融 合和衔接,保证机电一体化师资的快速成长。
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作为其学生必须掌握的两种 基本能力,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 “双证书制”。其他很多高等院校的学生对本 专业技能基本上还只是停留在“见习”的层次 上;有的院校虽然实施了“双证书制”,但对 技能的要求比较低,无法达到“双师型”教师 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有的院校虽然要求学生毕 业时应获得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证,但却不是 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的,这类院校的毕业生很 少以教师为职业。 3.行业收入的差异带来了“双师型”教 师的流失风险 虽然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 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各地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
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①德国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经验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德国职业院校注重师资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导师制度,其特点是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教师具备实践经验、教师职业化水平较高等。
这些特点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是德国职业院校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实践紧密结合。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具有实践经验,他们不仅仅是在校内教授理论知识,他们还会与企业和社会保持联系,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得教学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这种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特点,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求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不断了解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具备实践经验。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教师往往需要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实践经验。
这样的要求使得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可以借鉴这一经验,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求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带给学生更加实践性的教育。
德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化水平较高。
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通常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持续进修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职业化水平较高的特点,使得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培养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吸取,改进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职业化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行业的发展。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德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大国,其职业教育体系一直备受关注。
与中国相比,德国的职业教育具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借鉴的地方,有助于提高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围绕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启示展开讨论。
一、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德国的职业教育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培训。
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实际工作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还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创新实践解决问题和提高技能水平。
这种注重实践和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三、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在德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技工学校、行业学院等。
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都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培养,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不同职业教育路径的发展和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
四、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在德国,职业教育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并且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工人和技术人才,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这种社会地位和价值的观念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倡导和支持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道路,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借鉴的地方,包括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路径、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等。
我国应该不断借鉴和吸收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和模式,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工匠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超越
曹睿亮
【期刊名称】《继续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2
【摘要】作为新时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里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们国家职业教育领域遇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怎样才能完备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体系以及形成一个教师素养高的团体.历经数载进步之后,德国现在已经发展为具备全方位体系的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先进国家,这方面的优秀经验值得我们效仿及参考.如果能在参考基础上融入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自身情况,讨论出完备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体系的相应对策方案,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
【总页数】3页(P109-111)
【作者】曹睿亮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59.3
【相关文献】
1.借鉴与超越:论德国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
2.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3.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特点及借鉴
4.借鉴德国职
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提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水平5.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研究及借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 养高的团体 。历 经数载进步之后 , 德 国现在 已经发展 为具备 全方位 体 系的职 业教 育教 师资质培 育先进 国家, 这方 面
中图分类号 : G 4 0 - 0 5 9 .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9 - 4 1 5 6 ( 2 0 1 6 ) 1 2 —1 0 9 — 0 3
拥有一个领先的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团体, 是德国能够 但是这 种培 育体系和巴 伐利亚、 普鲁士区域的 培育体系大 成功发展职业教育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德国完备的职业 相径庭, 以 培训班的方式呈现, 职业教育教师必备实战操
教育教师资质培育体系是构成这个教师资质团 体的依靠 作体验, 这一培训由起始的一年慢慢演变成两年时间。 三
力量。探索与研习德国在任教师资质精英有利于填充我 是 1 8 1 9 年 后的 部分文 科教育 学研究者主张教育应该和后 们国家在这一范畴的空缺, 然而同一时间也不得不正面应 来的工作生涯与社会发展紧紧相连, 并践行于职业院校和 对我们国家在这一范畴遇到的现实情况, 聚焦我们国家借 教育院校中。侧重于教育科学与社会科学 , 职业教育教师
作能力的教师精英队伍。除此之外, 在德国, 职业教育教 强, 缺乏科学的指导。以上的要素都造成职业教育教师教 师资质的在任培育系统同样非常完备, 例如, 设立专业 的 学实力的欠缺, 为了补足这一缺失之处, 必须抓紧时间致 职业教育教师培育部门, 职业教育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建 力于开拓和研发与任教教师资质培育一致的培育计划及 立的教师培育部门, 职 业教育教师动员会, 高校的教育院 科目 容量。建立细节明确的职业教师资质培育部门, 必须 校、 院校和院校间的、 社会各个单位和院校间携手的培育 切实迈人社会单位及院校, 知晓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 以及教师真实需要的境况, 规划 出指 向明确、 适宜性强、 部门等。
继续教 育研 究
2 0 1 6 年第 1 2 期
德 国职业教 育师资 人 才培养模式的借鉴 与超越
曹睿 亮
( 内蒙古农业大学 职业技 术学院 , 内蒙古 包头 0 1 4 1 0 9 )
摘要 : 作为新时代教 育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 职业教 育在 国 家经 济建设和社会 进 步的里程 中发挥 至关重要 的作用。
的优秀经验值得 我们效仿 及参考。如 果能在 参考基础 上融入我 国职业教 育教师 队伍 自身情 况 , 讨论 出完备 我们 国家
职业教 育教 师资质培 育体 系的相应 对策方案, 就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 国职业教 育教师资质培育。
关键词 : 德 国; 职 业教 育师资 ; 人才培养模式 ; 借鉴 ; 超越
培育体系的独特之处是联合当地工业实际情况, 在职业进 程中发扬出正面的效应。这一区域在职业院校教师资质 培育中的领先位置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此后还展 开高等教育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这一体系的
二、 德 国职 业教 育师资 人才培 养 的特点
( 一) 完备的培育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教学教师在德国是一类 自主的、 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质精英培育特征是着力于职业和区域的独特需求。 非常高的行业 , 并且早就发展成规模式的随本科过渡到硕 二是 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的手工业研习院校成为职业教育 士, 乃至于博士培育的专门设立。 本科和硕士层次的培育 至关重要的部门, 这一体系为普鲁士一巴伐利亚体系。普 方向相互不同, 然而能够轻松地完成连接, 科 目间的衔接
年, 普鲁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特意培育与聘任本职职业教育教师师资, 备实践时 期、 两次国家考核相得益彰, 相辅相成, 严格规范
一
系列的培育阶段。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不 培育一致的培育计划及科 目容量。现阶段我们 国家教师
仅掌握所学课程的学科内容, 还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确 资质培育科 目 带有强烈的普通教育色彩, 适宜职业技术教 保准备阶段的教师同样拥有职业教育教师资质要求的理 育专门化的培育科 目匮乏, 单方面对教师一贯理论教授起 论和实践实力, 培育出更多同时具备过硬的理论与实践操 着指引性影响。与此同时, 科 目培育的设立任意性 比较
、
德 国职 业教育 师资 人才培 养模 式的 形成
根一汉堡体系。 想要入学的学生必须拥有高校入学资历
形成基本的 三类职业教育教师资质培育体系: 一是由全 于1 9 2 8 年颁布。在教学安排中拟定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 面技术院校教育成长而来的自主、 完善的大学文凭培育的 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 课程, 专业课程容量依照目 标确 职 业教育被 称为巴 登一符腾堡式体系, 这一教师资质精英 定, 包括食品、 建筑、 财经、 木材加工、 金属技术等。
鲁士于 1 9 0 5 年 设立皇家国家职业处, 在其呈报里提到培 性好。 专业知识和 专业实战 是本科层次的 研习内容, 普通
育职业院校的任教教师是手工业研习院校的工作焦点, 教 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的研习是硕士层次的研习内容。除 育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助力, 并且职业教育教师资质成为职 此之外, 呼吁各个机构、 各个机关之间通力携手培育职业 业院校持续前行的主要环节, 因此, 必须把着力点放置于 教师 , 比如, 不同大学间的配合培育、 教师研修院校与职业 提升教师资质的职业涵养及职业身份上。起始于 1 9 1 3 院 校互相间的配合培育等。大学时期的研习和之后的准
鉴德国经验的适宜性事宜。
一
资质的培育在图林根与汉堡地域被置人大学开展, 即图林
以 及两年或两年以 上的 职业实践工 作体验, 并且已 经实现 德国职业院校崛起和迅猛发展于 1 9 世纪到 2 0世纪 学徒培训, 在技术院校里开展各种各样的技术专业 的研
初期 , 这段时间亦是现阶段德国的“ 双元制” 职业教育教师 习。教育科学、 社会科学与专业科学是职业教育教师资质 通过《 图林根高等教育法》 精英培育体系渐渐产生发展的时代。鉴于这一阶段, 德国 考试规定中的三个方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