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影响
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BMCB细胞
关键 词 : 系统 性红 斑 狼 疮 ; B淋 巴细胞 刺 激 因子 ; L I : 周 血 单 个 核 细 胞 I- O 外
中 圈 分类 号 : 5 32 R 9.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5 (0 7 0 - 04 o 17 — 54 2 0 )10 5 — 5
32 ± .7 P .0;.9-9 8 . : . ,<00 1。 ④ 直 接免疫 荧光 法检 测外 周血 单个 核细 胞膜 结合 型 . 0 , <00 1 7  ̄ .1v 5 t 8 P . ) 4 5 5 0 4 5- 3 0 0 By 蛋白显示 , - 0刺激后 By 表达增强 。【 ls I 1 L ls 结论 】 I 1 I, 0可上调系统性 红斑狼疮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 细胞 By - ls
Y u j , I G Lu qn XU H n si A G X u yn Z N Z o g pn , I N F n Y N P id E Y -i LAN i— i, a -h ,Y N i- a , HA h n - ig LA a , I e- a n
( eat n h u ao g ,h it4 ia dHopt ,U a snU ie i , un zo 10 0 C ia) D pr t f B em to yT eFr , lt a ilS N Y t e n rt G a gh u5 0 8 , h me o l s f ie a - v sy n
Ro e o n e l u i l fI t re k n-1 n pr s i n o 0 o Ex e so fB m ph c t tmul t r i Pe i he a Ly o y eS i a o n rp r l Bl o M o o uce l fSLE te s o d n n lar Cel o s Pa int
B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M eh d T e e p e s n o l swa a u e y f w c tmer n P MC r m 5 h at y c n r l a d f m a in s to s h x rs i f y s me s r d b o y o t o B o B l y sf o 2 e l o t s n r p t t h o o e
应 用流式 细胞仪技术 , 测 5 检 0例 S E患者 ( 中活动期 和稳定期 各 2 L 其 5例 ) 外周血 单个核 细
胞上 By 的表达 , 2 健康献血人 员作 比较。并分析 S E患者外周血单 个核 细胞上 By ls 与 5例 L ls的表达 与病情 活动、 其他 实验指标及 自身抗体的 关系。结果 S E患者 外周 血单个核 细胞上表达 By L l s的百分 率上调 ( 0 0 1 , P< .0 ) 活 动期和稳 定期 S E患者 By 的表达率均高 于健康对 照组 ( 0 0 1和 P<0 0 ) 其 中, L ls P< .0 .5 ; 活动期 和稳 定期 S E患 L 者 比较 , 活动期 患者 By l s的表达更 高( 0 0 ) L P< . 5 。S 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 By 的表达 水平与 S E A 评分 ls LDI
呈 正相 关( = .0 , 0O 1 , r 0 7 2P< .0 ) 与免疫球蛋 白 IG、 M 呈正相关( = . 9 , 0 O 1 r . 5 , g I g r 0 6 5 P< .0 和 =03 6 P<0 O ) 与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IFN-α、IL一10、TGF—β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 1 两 组血 清 中 IN 、L1 、 G — 水 平 比较 . F — I一 T FB 0 见表 1 L 。S E患 者 组 血 清 中 ,F 一 和 I一0水 平 呈 IN 仅 L1 正 相关 ( =0 8 , 0 0 ) I —0和 T F p水 平 呈 r .0 尸< . 5 ,L l C— 负 相关 ( 一 . 5 P<0 0 ) IN 和 T FB水 r= 0 4 , . 5 ,F — C— 平 无相 关性 ( = 一 . 1P> . 5 。 r 0 3 , 0 0 )
活 动 期 低 于稳 定 期 ( 0 0 ) S E组 血 清 及 P MC 中 的 IN 0 I一0及 其 mR A 呈 正 相 关 ( = . 0 0 7 , 均 P< .5 ;L B s F 【 L1 、 N r 0 8 、. 5 P
< .5 , 一0 T FB及其 m N 00 ) I 1、G - L R A呈 负相关 ( =一0 4 、 . 5 P均 <00 ) IN d T F B及 其 m N r . 5 一0 2 , .5 , — 、 G . F R A无相 关 性。S E组血清及 P MC 中 IN 、L1 、 G — L B s F — I-0 T FB与其相应 的 m NA呈正 相关 ( = .0 0 8 、. 1P均 <00 ) R r 0 9 、.2 0 9 , .5 。
摘要 :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 L ) S E 患者外周 血中 o干扰素(F . ) 白介 素 1 (L1 ) 转化生长 因子 B 【 IN o 、 【 0 I一 、 0 采用双抗体夹心 E A法检测 9 HS 8例 S E患者 ( L L S E组 ) 5 及 5例健 康
(G -) T FB 的表达变化 , 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T FpmR A。结果 G ・ N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拮抗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RSI
B淋 巴细 胞 刺 激 因子 及 拮抗 剂 与 系统性 红 斑狼 疮 的研 究进 展
相关 的配 体 1 ( T NF a n d a p o p t o s i s l i g a n d — r e l a t e d l e u k o c y t e —
e x p r e s s e d l i g a n d 1 , T AL L 一 1 ) , TNF家 族 的 B细 胞 活 化 因 子
烈的促 增 殖 和 刺 激 分 泌 免 疫 球 蛋 白 的作 用 。将 B L y S按
1 B L y S及 其 受 体
1 . 1 B L y S的 生 物 学 特 性
2 mg / k g 的剂 量 注射 入 小 鼠 腹 腔 内 , 血清 中免疫 球蛋 白 I g M 和I g A的量分别升高 5 倍 和 2倍 , 而I g G没有改变_ 】 ] 。B L y S 可 促 进 脾 脏 T1 B细胞 向 T 2 一 B细胞 及成 熟 B细胞 的发 育 。 对 于 休 眠 B细 胞 , B L y S虽 然 不 能 独 立 激 活 使 之 进 入 细 胞 周 期循环 , 但 通 过 上 调 细胞 表 面 的 抗 凋 亡 蛋 白 b c l 一 2 、 b c l — x l 的大
( B c e l l a c t i v a t i o n f a c t o r b e l o n g i n g t O t h e TNF f a mi l y ,
表达可达到最大值 , 其中 , 。I I 一 4引起 B L y S表 达 水 平 降 低 , 起负性调控作用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基因表达谱研究
细胞 的 基因 芯片 研究 分析 显示 ,S E L 易感 基 闪能 够通 过 改变 细胞
凋亡 、信 号传 导影 响 淋 巴细胞 和粒 细胞 的凋亡 ,参 与 S E L 的发 病
1 .. 数据 分 析 :首 先 使用 Q at ry 0 0 件将 扫 描 的图像 , 15 3 unAr 4 0 软 a 信 息 转 化为 数 据 ,并 进 行 标 准 化 ,进 一 步 将 得 到 的原 始 数据 使
【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候选基 因;基因表达谱;荧光实时定量P R C
CD”
系统 性红 斑狼 疮 ( ytm cL p s rte tss L 是 S s i uu yhma u ,S E) e E o
一
、
C 免疫磁珠分离T 淋 巴细胞亚群 ,用于T 淋巴细 D 、B 、B
种 涉及 到多器 官 的 自身免 疫性 疾病 ,尽管 人们 已对 S E 生 的 L发
G n S r gMi or yA a s o wa Slo eec ) 行 eepi c a a nl i Sf r n r r y s t e( icnG nt s 进 i i 表达 差异 和聚类 分析 等 。 1 . 实时荧 光定 量P R 选 、鉴定差 异 表达基 因 。 .2 3 C筛 1 . 1c N .2 D A的准备 :提 取5例 患者 及正 常对 照外周 血及T、B 3. 5 淋
胞亚 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因芯 片研究 。
分子 机制 进 行 了一些 研究 ,但 目前 仍 不清 楚 [ 因此筛 选 与 S E 】 】 。 L 相 关 的致病 基 因 ,不 仅 有助 于 阐明S E L 的分 子 发生 机制 ,而 且更
有利 于 S E L 的诊 断 和治疗 。近年 来 ,基 因芯 片技 术 能从基 因组范 围上 进 行基 因表达 的筛选 和 鉴定 。Mad l e g a n 等对 S E 者骨 髓 e L患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B细胞脂筏表达变化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刘世林;廖艳霞;董光富【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脂筏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对B细胞脂筏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LE患者(SLE组)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B细胞亚型(CD5)及脂筏的表达.分离B细胞,地塞米松(DEX)干预培养活动期SLE患者B细胞1h,流式细胞仪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细胞脂筏及其调控蛋白F-actin.同时记录受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LE组外周血B细胞脂筏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活动期 SLE 组高于缓解期SLE组(P均<0.01).与健康对照组对比,CD5 +B细胞比例未见异常,但SLE组CD5 +B细胞脂筏表达增多.活动期SLE患者脂筏呈荧光强度增加及异常聚集,F-actin表达下调.同时,B细胞脂筏表达率与狼疮活动积分(SLEDAI)呈正相关.地塞米松干预后,B细胞脂筏表达率及荧光强度均明显下降(P均<0.05),伴随着F-actin表达的增加.结论脂筏异常表达和分布可能对B细胞过度活化具有重要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活动期SLE B细胞脂筏的表达存在一定的下调作用.%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lipid rafts (LRs) of the peripheral B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SL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on LRs expression.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were obtained from 22 active and 11 inactive SLE patients , and 11 female healthy volunteers.B lympho-cytes were isolated by positive selection from PBMCs.Membrane staining for LRs was achieved with FITC -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B (CTB).CD5 +B cells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LRs were studied by flow cytometryand confocal microscopy.In an in vitro examination, the effect of dexamethasone (DEX) on LRs in B lym-phocytes from SLE was analyzed.Analysis of enumeration data was performed using ANOVA or paired -samples T test. Correlation was examin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Results The number of CTB -binding lipid rafts in B cell from S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B cell from healthy controls (P <0.01).Al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pression of CD5 in B cells between SL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 a higher percentage of B cell an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LRs in CD5 +B cell were observed in SLE patients.Confocal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MFI of LRs in B cell from patients with SLE was increased and the MFI of F -actin was reduced.The LRs was found to be ir-regularly distributed and had more clusters.The number of CTB-binding LRs in B cell from SL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LEDAI score (R=0.435, P=0.008).Furthermore, in vitro results showed that DEX treatment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LRs in B cell from SLE patients.Conclusion Aberrant expre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ipid raft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ctivation of B lymphocytes in SLE , and modulation of LRs may play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SLE.【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8(039)012【总页数】4页(P1815-1818)【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B淋巴细胞;脂筏;糖皮质激素【作者】刘世林;廖艳霞;董光富【作者单位】萍乡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西萍乡337000;萍乡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西萍乡337000;广东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脂筏概念最先由Brown和Rose在1992年提出,而Kai Simons及Elina Ikonen在1997年观察到了其结构并在《CELL》杂志上提出了“脂筏”的概念[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目的对比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收集SLE初发患者14例,所有患者SLEDAI 评分均大于10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收集血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PBMCs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
同时,纳入1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
结果治疗后14例SLE患者SLEDAI评分均低于10分,病情稳定,SLE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PBMC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0.05)。
患者组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PBMC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
结论SLE患者PBMCs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主要作用是调节B淋巴细胞的功能。
新近发现的BAFF第三种受体BAFF-R,是BAFF的特异性受体,两者结合后,参与调节B细胞内稳态失调。
本课题研究SLE患者治疗前后BAFF与BAFF-R的表达,探讨BAFF与BAFF-R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为SLE的病情发生、发展及治疗后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评价指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解放军二六四医院风湿科住院SLE患者14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13例,年龄18~44岁,平均(32.05±12.42)岁。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L l N Y i , C H E N We n . D e p a r t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o h o r a t o r y , F u j  ̄n P r o v i n c i l a Ho s p i t l a , F u z h o u 3 5 0 0 0 1 . C h i n a .
疗 具 有 重要 意 义
关键词: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T细胞 亚 群 ; B淋 巴细 胞 ; N K 细胞 : 流 式 细 胞 术
中 图分 类 号 : R 3 5 9 . 2 4 1 。 R 4 4 6 . 1 1 l , R 4 4 6 .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1 1 2 9 ( 2 0 1 4 ) 0 2 — 0 1 4 2 — 0 2
・
1 4 2 ・
匡堂 2 堡
篁 鲞笠 2 塑 垦 卫
! n d
r a
鱼
: 2 , ! : 2 , : 2
・
实验研究 ・
系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患者 外 周 血 淋 巴细胞 亚 群 分 析
吴文 冰 , 林一, 陈 雯
( 福 建 省 立 医 院 检验 科 ,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1 )
w 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C D 4 , C D 4  ̄ / C D 8 , B a n d N K c e l l s i n a c t i v e p h a s e S L E p a t i e n t s ( P < 0 . 0 5 ) , a n d n o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C D 8 c e l l s i n a c t i v e p h a s e S L E p a t i e n t s( 尸 > 0 . 0 5 ) . T 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C D 3  ̄ , C D 4  ̄ , C D 8 , C D 3 一 C D 1 6 C D 5 6 ( N K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BR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BR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水平与BR3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将SLE患者40例作为病例,健康对照40例,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BLyS和IL-1、BR3水平,并与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SLEDAI)比较。
结果SLE组BLyS、IL-1、BR3水平(123.79±68.80、123.79±68.80、123.79±68.80)μg/L和对照组(64.25±13.76、64.25±13.76、64.25±13.76)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研究方法以ELISA检测SLE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BlyS和IL-1表达水平,RT-PCR检测BR3水平,并与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SLEDAI)比较,研究两组差异。
1.2.1 仪器与试剂酶标光度仪(美国Sigma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SANYO);BLyS、IL-1试剂盒(德国TECAN公司);柠檬酸盐缓冲液、PBS 缓冲液等(美国R&D公司);722分光光度计(武汉万达实验仪器公司);RT-PCR 仪(美国MJ公司)。
1.2.2 实验方法清晨、空腹抽取SLE患者和对照肘静脉血10 mL,5 mL按说明书进行ELISA实验,其余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进行RT-PCR。
引物长度519 bp,上游5’-GGAAGACCCAGGAACCAC-3’,下游5’-AAGGCAAGCACACCAAA-3’,反应产物以2%琼脂糖凝胶分离,EB染色定量。
1.3 统计学分析所获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软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时行t检验,方差不齐进行校正的t检验;计数资料按实际发生数表示,SLEDAI评分与BLyS、IL-1水平关系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BR3与BLyS、IL-1水平关系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张志方;张春艳;周毅;梁柳琴;杨岫岩;张彤;付涌水;潘敬运【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02(018)009【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方法:收集22名SLE患者和14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LyS+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和CD19+CD38+淋巴细胞显著增加,BLyS+淋巴细胞增加与CD19+CD38+淋巴细胞增加呈正相关(r=0.43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19+ B淋巴细胞表达CD38均显著增加,且二者增加呈正相关.【总页数】3页(P1098-1100)【作者】张志方;张春艳;周毅;梁柳琴;杨岫岩;张彤;付涌水;潘敬运【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风湿科,广东,广州,51063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广东,广州,51008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广东,广州,510089;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广州血液中心,广东,广州,510095;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R593.24+1【相关文献】1.HC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38的变化 [J], 戴列军;谢玉桃;谭德明;熊清芳;陈海鸥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 [J], 杨淑珍;孙文铸;宋玉国3.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38的表达 [J], 刘翠杰;刘华昌;尹格平4.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BLyS和CD86的变化 [J], 张志方;张春艳;杨岫岩;周毅;梁柳琴;潘敬运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J], 刘小军;茹晋丽;李小峰;张少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刘小军;茹晋丽;李小峰;张少然【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3(020)024【摘要】目的对比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SLE初发患者14例,所有患者SLEDAI评分均大于10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收集血液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LE患者外周血PBMCs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同时,纳入1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治疗后14例SLE患者SLEDAI评分均低于10分,病情稳定,SLE患者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PBMC BAFF和BAFF-R mRNA 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患者组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相比PBMC BAFF和BAFF-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 SLE患者PBMCs BAFF和BAFF-R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可以作为疾病活动性指标.【总页数】3页(P43-44,46)【作者】刘小军;茹晋丽;李小峰;张少然【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河南新乡453000;解放军第二六四医院风湿科,山西太原030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省医学会,山西太原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相关文献】1.阿托伐他汀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干预后Toll样受体2、Toll样受体4的表达变化研究 [J], 毋静;梁婉怡;邓家鑫;曲源;于清宏2.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2、4和髓样分化因子88在胸腺肽α1治疗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 [J], 吴健锋;唐朝霞;陈娟;欧阳彬;陈敏英;管向东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与病情发展相关性研究 [J], 宫奇林;孙涛;林梅青4.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IL-21受体表达及意义 [J], 兴华5.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IL-21受体表达及意义 [J], 司方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研究杨曙梅;鞠少卿;倪红兵;王惠民【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年(卷),期】2006(6)21【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 I)的关系。
方法:检测缓解组(14例)和活动组SLE患者组(23例)血清BLyS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以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
结果:SLE患者BLyS、穿膜蛋白活化物(TAC I)和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
结论:SLE患者BLyS、TAC I和BAFF-R 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 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总页数】3页(P4102-4104)【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免疫学;肿瘤坏死因子/遗传学;膜蛋白质类/遗传学;受体,细胞表面/遗传学【作者】杨曙梅;鞠少卿;倪红兵;王惠民【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031【相关文献】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水平 [J], 王金湖;倪红兵;王旭东;浦江;杨剑虹;鞠少卿2.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BAFF-R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何志翔;蔡小燕;林小军;许艳丽;唐莼;叶静华;秦曙光;傅君舟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BAFF-R的表达 [J], 李东升;王玮蓁;孙春艳;戴明;朱林学;段逸群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和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J], 刘小军;茹晋丽;李小峰;张少然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BR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吴南辉;许赤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略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略谈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 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检测及意义2保定市第一医院,河北省保定,071000摘要:目的:本次课题主要针对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检测,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疾病诊断工作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方法:以随机选取的方式,选取45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及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样本,使用ELISA法检测对患者的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进行检测以及对比。
结果:从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结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病淋巴细胞活化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过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检测该项指标可以很好的判断系统性,伙伴狼疮得预后治疗方案并且通过应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拮抗剂的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改善。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当中,B淋巴细胞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B淋巴细胞的存活,分化,成熟乃至免疫反应的调节都与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本次课题研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它在发病的过程当中与B淋巴细胞的异常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了解非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实际情况,对该疾病的发生进行调控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次课题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的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疾病活动性以及损伤预后关系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在2019年到2020年期间,研究过程使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方法,样本量为90名,患者年龄范围在23岁到57岁之间,研究组患者在进入我院展开疾病治疗之前,均进行了疾病诊断工作,并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对后期的治疗方案制定针对性的操作方案,医疗工作者需要对所有患者的身体状态进行严格的分析,按照他们的意愿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比较6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60例身体健康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的差异。
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CD3-CDl6+CD56+)明显偏低;而CD8+、CD19+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检测,能为其病情的判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标签: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全身性、弥漫性的免疫功能异常疾病,影响到身体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1]。
其发病原因医学界目前还未完全了解,只是发现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其中包括一对共刺激信号CD40-CD 40L的调节异常,淋巴细胞的功能失衡、异常活化等。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液检测中可发现患者身体抗体和免疫学异常,因此通过对患者外周血的检测,就能初步了解患者病情[2]。
该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间60例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的检测资料,主要分析其外周血中CD3+、CD4+、CD8+、CD19+等几种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淋巴细胞的指标变化,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这些指标的关系,以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60例处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来自于该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57岁,平均33.6岁,所有患者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诊断标准。
对照组选择同期60例年龄相近身体健康的女性体检者作为比较对象。
1.2 检测方法检测仪和分析试剂均来自BD公司的产品。
用真空采血管取检测者早晨空腹静脉血1 mL,轻轻混匀。
向A、B 2支试管中各加入50 μL混匀的抗凝血;将10 μL CD3/CD8/CD45/CD4抗体加入到A试管中,将10 μLCD3/CDl6+56/CD45/CDl9抗体加入B试管中,涡旋混匀,然后在室温避光环境下放置15~20 min;加入450 μL溶血素,充分混匀,再避光放置15~20 min;于24 h内上机获取15000个细胞进行检测分析[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李冬梅;李向培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年(卷),期】2008(2)2
【摘要】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分泌抗体,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起着关键性作用.Blys缺陷或过量表达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Blys mBNA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Blys拮抗剂为SLE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127-132)
【作者】李冬梅;李向培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合肥,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4
【相关文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杨京新;谢础能;杨璞
2.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拮抗剂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J], 温斯健;林有坤
3.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家族相关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J], 陈恒悦;王畅;肖黎明
4.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与BR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J], 吴南辉;许赤多
5.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相关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 [J], 王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杨京新;谢础能;杨璞【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4(8)13【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serum B lymphocyte stimulator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disease activity. Methods Selected 29 newly diagnosed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Blood samples were drawn and SLEDAI was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 ELISA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serum Blys, IgG and anti-dsDNA antibody.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Blys and SLEDAI, serum IgG, anti-dsDNA antibody were analyzed. Results Serum Bly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ADI, serum IgG and anti-dsDNA antibody in SLE patents before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 serum Blys was markedly decreased;the change of serum Bly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 of SLEADI. Serum Blys in active group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active group. Conclusion Serum Blys in SLE patient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immunosuppression treatment, which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LEDAI.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rum Blys might be a new item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LE disease activity andevaluation of therapy.%目的:观察免疫抑制治疗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变化与疾病活动的关系。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前后外周血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和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前后外周血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和意义钱齐宏;张学光;於葛华;周照华;李进芳;冯雪梅;王江方;周静芬【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年(卷),期】2004(33)2【摘要】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CD28分子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中双标记CD4+CD28+、CD8+CD28+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1),4-1BB分子表达显著增高(P<0.01);②患者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与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分别为P<0.01、P<0.01、P<0.05),4-1BB分子与SLEDAI呈正相关(P<0.01);③患者治疗后CD28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随病情缓解而上升(P<0.01),4-1BB分子随病情缓解而下降(P<0.01)。
结论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D28分子、4-1BB分子、CD4+CD28+及CD8+CD28+T细胞对监测病情活动和判断疗效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84-86)【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共刺激分子;病情活动指数【作者】钱齐宏;张学光;於葛华;周照华;李进芳;冯雪梅;王江方;周静芬【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苏州大学医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R392.32【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量变化及其意义 [J], 王琳;赵春楠;祁松楠;彭群新;史进方;顾国浩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B7家族mRNA的表达及意义 [J], 史进方;赵春楠;周志英;沈怡敏;蒋敏;彭群新;王琳;顾国浩;姚美娟3.诱导共刺激分子和诱导共刺激分子配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胡筱涵;安竞男;沈宇;蒋觉安;武剑;刘翠平;张学光4.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J], 吴杰儒;呙阳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孙孟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i d a n t e eso mmu o lb l s c mpe n sa d B y , F 俚,L 6 i ls r a t o y, d t e e lv l ft e i b n h h h n go ui 。o lme t l S TN - I - n pa ma wee n n
戴莉 萍 叶志 中 尹 志华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1 07 20 ) - 2- 10 - 5 (080 0 4 0 9 43 3
抽取 3 6例 S E患者外周血 , L 每例外 周
[ 中图分类号] 5321 R9 .4
[ 摘要] 目的 利 用体外 细胞 培养技术研究抗 B淋 巴纲胞刺激 因子 ( l ) 克隆抗 体对 系 B S单 y
h n5 8 4 C ia e 1 0 0, h n
[ b t c] Obet e oivsgt tee et o tBy ool a at oyo eepe- A s at r jci T etae h f c f ni 1 m n o l i d nt xrs v n i s a - S c n b n h
统性红斑狼疮 ( E 患者外周血 中相关 因子的影 响。方法 S E)
血分成等份分别不加或加入抗 By l S单克隆抗体分组培养 , 检测 比较培养后 各组血浆 中的免疫球 蛋 白、 补体和多种狼疮相关细胞 因子含量的差异 。结果 狼疮组 加入抗 By l S单克 隆抗体培 养后 , 血 浆 中的 IG、 M水平均 比未 加单抗 组培养后的水平低 , A水平仅有下 降趋 势 ; S I g I s 血浆补体 C 水 C
so ne fco si ep rp e a lo a e t w t y t mi p se yh mao u n vt . e h d in o s l t r n t e h rlb o d o p t n i s se c l u rt e ts si i o M t o s f o a h i f i s h u r T e p r h rlbo d fo 3 L a e t wa n u ae i o w t n t o t t- l S mo o l n l h i e a lo m 6 S E p t ns sic b td i v t h a d w h u iB y n c o a e p r i n r i i n a
r h rl lo f L p t ns i ea bodo S E a e t p i DI A ,E Z i o g YN Z iu . eotetfR em tl y Y h h n ,I hha Dp, r o h u a o , z r t m og t fuhPol’ o i l S E Z E F t nhsil h ot e e s s t H N H N,ui o t e p h p ao f a pa t G ag ogMei lC lg ,hn- o u n dn d a oe eSez c l
[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 狼疮 ; B淋巴细胞刺激 因子 ; 抗 By 单克 隆抗体 ; 肿瘤坏死 因 l S
子- ; 白细胞介素- 俚 6
T e e e to n ir y n do a n io y o h x r s i n o o e r lt d f c o s i h e a f c fa t- s mo o n la t d n t e e p e so f s m ea e a t r n t e p - a b
平较未加单抗组高 ; 且血浆 中狼疮相关细胞 因子 By 、 lS 肿瘤 坏死 因子- ( N . 和 I- 俚 T F俚) L6水平均较未 加单抗组低。结论 抗 By l S单克隆抗 体在 体外 能够抑制 狼疮患者外 周血 中的免疫球蛋 白过度升 高和补体的下降 , 以及 狼疮 相关损害因子偏高 。
n iBlS mo o l n l i d e h n nt ru i h u a i B y a t- y n c o a a t o i t a i h e go pw t o t t- l Smo o ln la t o is Co cu i n n b s n n o a n i de . n l so s c b A t my n ln la t o is i i o c r d w - g l t e e pe s n o n - S mo o o a i d e n vt aI o n r uae t x rs i i i c n b r e h o f mmt go ui sa d l p s z - mo l b l u -℃ n n u
m aue dcm a dbtent og u sR s t T el e fh muolbl s I IM) esr a o pr e e et op . er s h vl o tei ng ui (S g , dn e w h w r d es m o n G, By ,N - , - w r w r dtelvl o ecmp m n ( 3C )w r i e eg u t lST Fo I 6 eel e e ft o l et C , 4 e h h r nt r pwh LL o a h 资讯
・
3 4・ 2
临床 内科杂志 2 0 0 8年 5月第 2 5卷第 5期
J l ne d Ma 0 8 V 1 5 N . i It nMe . c 0 . o. . o5 Cn r 2 2
・
论著 ・
抗 B淋 巴细 胞 刺激 因子 单克 隆抗 体对 系统性 红 斑 狼疮 患者 外周 血 表 达 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