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教材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教材第24页到第28页的内容:
活动意图
通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24页到第28页的图片、表格、阅读角以及小贴士进行小组交流、问题探究、自主设计表格,让学生学会从细节处观察爸爸妈妈,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
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爸爸妈妈的一天,学会发现爸爸妈妈的辛苦。跟着爸爸妈妈去工作或者对把爸爸妈妈进行访问,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并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加深对父母辛苦的理解和感恩。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③法治观念:学会从细节处去观察父母、发现父母的变化,感受父母的辛苦。
④健全人格:让学生懂得管理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就是爱父母的表现。
2.学习重点难点:
1、了解体谅父母的辛劳,管理好自己,用自己的行动体贴父母。
2、体谅父母的辛苦,感恩父母的付出
5.作业设计
1、每位学生观察父母生活细节填写教材25页表格(5分钟)
1、整理28页访问实录与父母谈谈自己的感受,为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活(5分钟)
6.板书设计
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第一课时
1、在家里的辛劳
2、工作上的辛苦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3.教学准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提问导入。
学会从细节处观察爸爸妈妈,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
学生活动:
1、学生组内进行小组交流
活动意图
教师课前预设问题,让学生从细节处观察爸爸妈妈的辛苦;学生间通过小组交流,加深学生对父母工作的了解让学生懂得管理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议论文”,掌握写作议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2. 激发学生探究生活、发现生活、总结生活、传递生活的思维惯。
3.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运用于议论文中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议论文,掌握写作议论文的结构、段落、语言技巧等,初步对议论文有了初步的叙述和写作技能。
2. 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用生活中的小事来展开议论。
3.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意语言修辞方法的运用,提高写作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认真听、会听、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准确呈现、准确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 如何让学生注重语言修辞方法能够提高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新授法与引导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提倡合作研究,提高交际效果。
2. 观察法、概括法、练法相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美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本课主要是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导入环节可以提出一个小问题:你们家做饭的时候,碗筷是永远不够的,你们家附近的餐馆卖的“一次性筷子”你会选用吗?为什么?2. 热身学生们都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商量2-3分钟后,由班上几个学生讲述自己的看法,学生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加上一些消极的影响。
3. 提出认识首先,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接触、经验中,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寻找答案。
4. 操作教师首先让学生们研究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手段、结构等,明确其主要特点,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接触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出对某现象、某物等的看法,并进行自己见解的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织文章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展开议论,并注重语言修辞方法的运用。
5.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议论文,学生们通过课堂活动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小事来展开议论,并且注重语言修辞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出自己的作品。
普通版教材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普通版教材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
级教学设计)
普通版教材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密云县穆家峪中心小学张秀荣)
小学语文第八册1-2单元教材介绍
第一单元
一、教材的编排及其特点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我们的军长》《鸬鹚》及两篇阅读课文:《爸爸的老师》《在大海中永生》和练习1。
二、本单元重点的教学要求
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继续积累词语;同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建议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写出了“我”的联想。
表达了“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即升旗仪式的过程即“我”的联想。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 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周围的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口语交际策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环境问题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录音设备,用于记录学生的口语交际过程。
3.准备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围绕环境问题进行讨论和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的活动。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让他们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你觉得弗雷德里克是一只怎样的田鼠?
板书:懒情
二、阅读质疑
1.抛砖引玉:“费雷德里克,你是个诗人!”你是怎样理解这向话的?读
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
“是谁将雪花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
“是谁让天件变验?又是谁让阳光船是?
“是谁使鲜花开满大地?是谁送走了白天?又是谁使月亮放出光华?
“是住在地洞里的四只小田鼠,四只小田鼠……就像你和我
四.学习前三个自然段。 1.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得到了启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过渡:要想揭开其中的奥秘,我们要先来学习第 3 自然段。 3.重点学习第 3 自然段。 (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讲段意。 (3)对于蝙蝠在夜间飞行,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为什么? (4)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 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 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有能在夜间飞行而且不会有危险的本领。 模拟体验:你想试一下在夜里飞行吗?让学生闭上双眼,在教室走一圈, 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 说感受。 ④指导朗读:蝙蝠的本领真让人佩服,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段 话?(赞叹、佩服) 五.结束语 我们人类是靠什么来判断有没有障碍物的?(眼睛)那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 飞行,它靠的是不是那双像猫头鹰一样锐利的眼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3.查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5 小田鼠弗雷德里克
【执教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熟练快速地读写三位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三位数的认识和书写。
2. 教学难点
•能够快速书写和认读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广角》第1部分。
•学生课前需要复习前几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口头练习)请学生大声朗读前几课的数字,提高熟练度。
2.(示范展示)教师展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试着读出来。
第二步:讲解
1.(板书示范)在黑板上书写一个三位数,解释每位数的意义。
2.(操练练习)学生自己写下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3.(互动检查)学生相互交换作业,检查对方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三步:练习
1.(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册上做相关练习题。
2.(个别辅导)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总结
1.(概括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的指导。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复习和巩固。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激趣导入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单位的知识,但是对于面积单位的大小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灵活运用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片。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校园、公园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场景的面积大小。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顷和平方千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块公顷和一块平方千米的实地,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公顷和平方千米进行换算?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面积单位卡片,让学生进行换算练习。
例如: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公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关系进行解答。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1 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屹、昂”等12 个生字;会写“潮、剧、堤”等15个生字;理解“笼罩、屹立、人声鼎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习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多种方法理解课文词语;懂得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
【教学方法】想象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海涨潮时的情形吗?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潮水》。
3.你们喜欢吗?你们知道潮水形成的原因吗?课件出示补充资料:潮汐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潮水一般出现在日出和日落时, 是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增大, 导致海水受到引力影响,然后出现涨潮。
想不想去看更多的更精彩的大潮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课。
(板书课题:1.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带音生字:罩、屹、鼎、沸、贯、崩、恢(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罩”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3.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山崩地裂恢复(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相关词语: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第一单元_第03课时 有关0 的运算(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有关0的运算教学设计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算一算”,既让学生复习了关于0的运算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将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5+0 = 75-0 = 69 + 0 =45 - 45 = 567-0 = 336-336=325×0 = 0÷28 = 72×0 =2.回顾刚才的比赛活动,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的是关于0的计算,有的结果等于0,总之,都和0有关。
3.揭示课题: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有关0的运算。
(板书课题)学习任务一:探究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1.将上面的口算分类。
2.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具体描述一下这些运算。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2)全班交流。
预设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
例如:0+568=568,99-0=99。
预设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例如:128-128=0。
预设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例如:0×78=0,29×0=0。
预设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例如:0÷76=0。
(“非0”用得好,表达很准确。
)(3)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学习任务二: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设计意图:】本环节借一个非0的数除以0与0÷0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例子的讨论获得“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
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1.在除法里规定除以非0的数是什么意思?(0不能作除数)如果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呢?2.小组讨论:0能不能作除数?3.举例解释:5÷0和0÷0(引导学生从除法的意义和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预设1:5÷0不可能得到商。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精品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教材是以“历史人物”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为精读课文,《故事二则》为略读课文。
编排本单元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人物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兴趣。
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
4.《口语交际》要求把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听,讲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5.《习作》要求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
3.《口语交际》要求把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讲给同学听,讲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4.《习作》要求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王戎不取道旁李》1 课时西门豹治邺》2 课时故事二则》2 课时口语交际》1 课时习作》1 课时语文园地》1 课时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本课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告诉他们李子是苦的故事。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可范读课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韵律和节奏,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电子备课
八单元教学计划
1、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故事两则》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从故事中明白道理。
2、本单元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精典故事,体会人物形象,只有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人物身上的精神。
王戎从小就聪明过人,善于观察,动脑思考;西门豹的才智过人,将计就计,破除迷信;蔡恒公自我中心,刚愎自用,扁鹊,乐于助人;纪昌的学习是得其精髓,又不失创新的,飞卫让徒弟去真正地得到摸索的机会,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独特的感受。
3、本单元课时安排: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2课时
26《西门豹治邺》 2课时
27《故事二则》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习作 2课时
语文园地 2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备课(人教版)第二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
2、通过揣摩品读文章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得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对文章的理解。
5、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单元教学重点:1、在初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狮识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每篇课文并理清每篇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3、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句子的感情。
4、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1、通过揣摩品读文章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得描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受人物的感情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对文章的理解。
单元教学课时:10课时《中彩那天》:2课时《万年牢》:1课时《尊严》:2课时《将心比心》:1课时《语文园地一》:4课时中彩那天教学目标:1、利用识字方法,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并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句子的感情。
4、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利用识字方法,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新词。
2、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识字方法,让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并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并让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1约突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
正确读写“树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观察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的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体验,感受大泉和小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路突泉的教学挂图,或购突泉的风光资料片、幻灯片。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搜集或上网查找有关购突泉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旅游环境,引导学生人情入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旅游胜地游(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乘上高速列车,到山东济南著名的前突泉去看一看好不好?”玩?”(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播放火车高速行驶场面后切入的突泉的画面。
)二、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说一说购突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全文,思考:现在你就是一名导游,请自己设计游览的突泉的线路图:的突泉公园西门→桥→大泉→小泉。
3.小组交流。
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设计的路线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这一环节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统一,只要学生设计合理即可。
)4.全班汇报。
(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路线设计。
要求学生解说时注意要有一定的顺序,语言简单明了。
)三、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理清了游览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的突泉大泉和小泉各自的特点,从而感受跄突泉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称职的导游,你将怎样介绍大泉和小泉并能吸引住游客?作为一名游客,你喜欢大泉还是小泉,为什么?你会向导游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趵突泉的美丽。
3.小组合作学习。
各小组可设导游一名,游客若干名,(角色可以互换)讨论课后“思考·练习”2:看图,读课文,说一说从大泉和小泉涌出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第二单元)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第二单元)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1课《我们班四岁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回忆三年的集体生活,感受自己在集体中的成长与快乐。
2、发现班级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热爱班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做贡献。
【教学重点】1、回忆三年的校园生活。
2、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教学难点】发现班级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年龄庆祝班级生日,开启回忆之旅教学过程描述:1.教师请学生猜猜班级的年龄,举办四岁生日会。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想2.课题导入。
设想说明:以猜猜年龄的方式激趣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开启班级生活的回忆大门。
二、展礼物回顾成长历程,感受与班同在研究环节1礼物一:一张照片回顾班级组建教学过程描述:教师展现来自班主任的第一份礼物(进入小学第一天的一组照片和班主任寄语等),引导学生回忆当天的情形和心情。
设想说明:通过第一份礼物,引导学生重温一年级入学时的心情,为接下来回顾班级成长历程打下情感的基础。
此处可以根据班级实际,选择、调整相应的图片、音频。
研究环节2礼物二:一条红领巾回顾中队建立教学过程描述:1.教师展现第二份礼物(一条红围巾),引导学生交流入队时的情形和心情。
2.教师小结: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一步,建立中队是班级成长的关键一步。
3.教师展示小队活动照片,学生交流收获。
4.教师小结:在活动中,每一个队员都有收获,都在进步,中队也越来越优秀。
设想说明:通过第二份礼物,唤醒学生入队时的记忆,回顾小队活动,重忆加入XXX的光荣时刻,感受自我的成长。
此处可以根据中队活动实际,选择合适的照片。
研究环节3礼物三:一张奖状回顾收获的成绩教学过程描述:1.教师展现第三份礼物(一张声誉证书),启发学生回忆获得这一声誉的过程,并思考班级取得声誉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版教材第八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设计(密云县穆家峪中心小学张秀荣)小学语文第八册1-2单元教材介绍第一单元一、教材的编排及其特点本单元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天安门广场观升旗》《我们的军长》《鸬鹚》及两篇阅读课文:《爸爸的老师》《在大海中永生》和练习1。
二、本单元重点的教学要求教学这一单元,要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继续积累词语;同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文中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明确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的方法,提高阅读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建议《天安门广场观升旗》课文简介:课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记叙了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写出了我的联想。
表达了我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部分,即升旗仪式的过程即我的联想。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设想:1.抓住课题理清结构本文的课题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点明了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因此,我们可以以课题为切入口,理清课文大的段落结构,落实本单元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这一训练重点。
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定会谈到写了天安门广场观升旗这件事。
教师点明:也就是课题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看课题,既然是写观升旗,那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在教师引导下请学生说出并板书升旗前,升起时,升旗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文,按这三部分将课文分成三段。
2.抓住课后题,引领重点段的学习课后习题往往能够体现编者的意图,显现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因此,备课时课后习题可以作为我们撰写教学设计的一个参考。
本课课后一题: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紧紧围绕文章重点段第二部分提出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运用此课后习题做如下设计:教师依据课后习题设计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并分发自学展示题卡(见下表),启发学生围绕阅读理解的重点,任选一种方式认真自学。
(学生自学中,教师深入其间,观察、询问、倾听、启发。
)一、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思考: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自学方式(任选一种):1.表格式。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2.标画式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3.文字叙述式。
4.其它方式。
在学生充分自学、小组交流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抓住学生的学习成果,再次启发学生认真咀嚼、品味课文,既理解文中作者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又领悟文章通过看到、听到、想到的描写将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导读品味说起读,似有些老生常谈。
因为我们的广大教师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读对于感受和理解语言文字,对于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领悟文章表达形式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听到了书声琅琅。
然而不得不承认,这些所谓琅琅书声中真正有效的读并不是很多。
为读而读、漫无目地的读、毫书层次的读比比皆是。
学生们甚至读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然而,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许还停留在课前的水平。
文章要读,但却又不要傻读,如何使读真正收到实效,深入人心呢?就本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抓字词品位抓住文中重点句段,精工细做,大至内容,小到标点,比较体会,品读感悟。
深入理解内容的同时,以实现课堂教学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结构。
如下面这段文字:广场上,华灯还在闪亮,但已云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有首都的市民,有来自南疆北国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还有穿着彩色服装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一些外国客人也来到这里,有的还举着摄像机,准备把这庄严的场面拍下来。
教学中,可抓住云集一词,通过换词比较在读中品味这段话的含义,体会来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人多。
首先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云集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学生会将它换成聚集,那就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读,体会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词都有许多人集中到一起的意思,但聚集往往是在某种命令下的一种活动,而云集则是一种自发的活动。
云集比聚集更多了一份主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都有哪些人自发的在天还没亮时来到了天安门广场呢?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有有还有也这个句式,体会人多,此时,对成千上万一词的理解已经水到渠成。
(2)改写语句品位文中有一反问句我怎能不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可先引导学生改写句子,改成陈述句,然后在对比读中体会反问句表达语气的坚定,强烈。
(3)联系实际品位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
例如: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
这句话写出了我在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真实感受。
从未有过指的是从来没有过,生平第一次。
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体会到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第一次同成千上万的观众一起看,第一次参加真正由国旗班武警战士升国旗的仪式。
因此我又怎能不激动兴奋?在理解中还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是怎样的感觉,该怎样读?在此基础上,再读,激动兴奋的心情自然能够体会和表达。
4.积累词语本文中出现了()的()这一形式的词语,首先应依据课后三题,引导学生填空,积累文中词语。
在此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积累的词语形式,可以作如下处理:洁白的手套可以说成手套洁白,闪亮的步枪可以说成步枪闪亮,再读文,到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这样说说?学生在读文过程中找词语、进行改写练习,既积累了文中原有的词语形式,又在变换说法的过程中丰富了词语的积累。
5.读写结合抓住重点段落中的空白点、发散点,启发学生想像、发散,进行阅读性的小练笔(以课文内容为练笔内容),以练笔促阅读,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结合,能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阅读的效率。
本文,也可以抓住文中升旗过程中想到的部分,运用课文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练笔。
在学文的基础上可出示句式: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我仿佛看到了。
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我们的军长》课文简介: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军长的一个小故事。
赞扬了陈毅军长平易近人,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陈毅军长受到小赵阻拦后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学习陈毅军长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全文及有关资料,理解那就更没错了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对陈毅军长的爱戴、敬佩和赞美之情。
教学设想:1.这篇课文的最大特点是对话多,通过对话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且故事情节清楚,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多读书少分析。
教学时,可以通过自读、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理解人物语言中表达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好品质。
如对小赵的语言描写谁也不行!这是我们的制度!上后台也要从外边绕。
联系文中对他的介绍,只有14岁,参军才半个月,读出孩子气和认真劲。
对军长语言的描写既然人家有制度,我们就不要破坏,引导抓住关联词语,体会陈毅军长自觉遵守制度的好品质。
2.想像写话,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段落中的空白点、发散点,启发学生想像、发散,进行阅读性的小练笔,将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这两项重要的语文基本训练结合,有助于极大的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
本文中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描写:小赵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会儿,又摇摇头,说:不对,我拦住他,他不但没发脾气,还表扬我呢!教学时可以抓住此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老张说来的人正是陈毅军长,可小赵想了想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文中只对小赵的语言进行了描写。
那么小赵当时又会想到了什么,你能发挥想象,写下来吗?同时出示句式:小赵吐了吐舌头,愣了一会,想于是他摇摇头,说:不对,我拦住他,他不但没发脾气,还表扬我呢!3.课外拓展,加深理解文章结尾那就更没错了一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对更没错了是指陈老总所特有的,是他一贯的作风有更深刻的体会,更真切地感受呢?教师这时就可以引入一些课外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体会。
如:1949年5月10日。
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的一间简陋的会场里,陈毅司令员正在向部属讲话。
他声色俱厉地批评一些干部战士目无纪律的行为,声称要是到了上海,二次再犯纪律,可别怪我陈毅不客气!教师可将这些补充介绍给学生,也可提供阅读资料供学生自己阅读,还可根据学生家中情况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交流理解。
4.抓住题目,创设悬念,感悟写法题目为《我们的军长》,可文中对军长直接描写的语句并不多,只有这么几处:既然人家有制度,我们就不要破坏小同志,劳你驾,请把这个交给你们杜队长。
小鬼,你执行命令很认真,这很好嘛!刚才是我们不了解情况。
文中大部分笔墨都用在写两次的对话场面上,一是陈毅军长和小杨小赵的对话,一是小赵和杜队长、老张的对话。
因此,因该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两种不同的描写方法,前者为正面描写,后者为侧面描写。
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题为我们的军长,可文中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小赵,这是不是跑题了?当然也可以在学文后引导学生质疑:读了可文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老师再杀个回马枪,把问题抛出来引导思考讨论。
5.练习分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几部分。
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鉴于本文特点,我觉得还是将这一训练放在理解课文之后。
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在学文过程中又知道写了两处对话场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读文分段,更有针对性,更能有的放矢。
《鸬鹚》课文简介:课文记叙了在美丽的环境里,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应该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热闹情景,感受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弄清渔人、鸬鹚、湖面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想:1.板书课题,补充资料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共同点,也就是都有鸟字旁,由此引出鸬鹚是一种水鸟,并可出示关于鸬鹚的相关介绍资料,在学文前对鸬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激发读文兴趣。
2.抓住关键词,理清段落结构引导学生读文,抓住最后一句天色渐渐暗下去,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理解恢复一词的含义,就是回到了原来的样子,从而由现在湖面的平静得出湖面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不平静又到平静的过程,以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段,也就是按照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的顺序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然后再引导学生逐段细读。
3.运用课后习题中的表格,引导自主读文教学时,运用课后习题中的表格,让学生边读文边填表,在读文过程中填表,在填表过程中思考,真正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表格如下:捕鱼过程渔人动作、神态鸬鹚动作湖面情况捕鱼之前捕鱼之中捕鱼之后自主阅读填表后,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