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综述】
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朱瑞熙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200234
)
关键词:中国;王安石;变法;研究
摘 要:2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宋代改革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等几个时期。清末,学者开始运用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其开拓者是梁启超。民国时期,这一研究逐步受到重视。1950至1965年,大陆学者高度评价王安石,充分肯定其变法的历史作用;“文革”期间,研究实际上已经停止,并且被肆意歪曲,成为“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工具;“文革”后,研究步入正轨,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大有进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图分类号:K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2003)02-0151-15Researches on Wang Anshi and his reform thro ughout the 20th century
ZHU Rui -xi (Ancient Book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University ,S hanghai 200234,China )Key words :China ;Wang A nshi ;refo rm ;research
A bstract :T his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researches on Wang A nshi and his reform throughout the 20th century have undergone a deepgoing process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 nasty ,Liang Q ichao opened up a new method to study it guided by w estern historical theory .In the period o f Republic of China ,it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1950to 1965,scholars inland thought hig hly of W ang and approv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reform .During the period of Cultural Revolutio n ,the study was distorted and was used as the tool by the Four Gangs .A fter that ,the study bacame normal and mo re achievements w ere made .
(上)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50年,社会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术界对于王安石及
其变法的研究逐步深入,尽管学者的研究方向和观点不甚相同,甚至在大陆“文革”十年内还遭到歪曲。
一、清代末年
清代末年,中国大地正酝酿着一场推翻清朝专制制度的革命,人心思变。同时,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渐传入中国。宋代的改革家王安石及其领导的变法的研究开始被人关注,并且运用西方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
这一研究的开创者便是梁启超。1908年,撰成中国历代人物传记之一《王荆公》①。该书在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改名《王荆公传》。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在印制《王临川集》时,又将此传附在卷首,改名《王安石评传》。
梁启超在该书《例言》中提出,王安石是“中国大政治家”、“大文学家”。在《自序》中,他说为王写传的目的是“欲考熙丰新法之真相,穷极其原因、结果,鉴其利害、得失,以为知来视往之资”,“以示伟人之模范,庶几百世之下,有闻而兴起者。”该书共22章,分为叙论、荆公之时代、荆公略传、执政前之荆公、荆公与神宗、荆公之政术、荆公之武功、罢政后之荆公、新政之成绩、新政之阻挠及破坏、荆公之用人及交友、荆公之家庭、荆公之学术、荆公之文学等。最后附有“王安石年表”和“王氏世系表”。
*收稿日期:2002-12-20
作者简介:朱瑞熙(1938-),男,上海嘉定人,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
著有《宋代社会研究》、《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辽宋西夏生活史》(第一作者)、《
城集》等。
① 李喜所,元清:《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538页。
第31卷第2期Vol .31№.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Anh ui Norma l U niversity (Hum .&Soc .Sci .)2003年3月
M ar .,2003
DOI :10.14182/j .cn ki .j .an u .2003.02.007
152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1卷
敦伯而允许同时再版。两书稍有不同,在于:一、关于内容。《王安石》文字言简意赅,内容略少;《王安石评传》则较详,且增加了“经学”、“用人之贤不肖”、“变法之争议”、“史传之失实”等章,“哲学”章中增加了“安石与老庄学说”、“安石与杨墨学说”、“安石与佛学”三节。二、关于对王安石的评价。《王安石》没有明确评价王安石的提法;《王安石评传》则提出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有数之大政治家”,王安石在中国“蒙冤千载”。对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三代以下一完人”的说法,作者认为属于“极端崇拜之论”,“骤亦未能论定”,不过王安石“政治思想及执政时之设施,具有相当之价值,信为不可磨灭。”三,关于两书的性质。从两书的内容及论述的深度看,《王安石》是普及读物,《王安石评传》则是研究著作。
佚名《王荆公政事、学说辑要》,1935年由江西南昌印记印刷所出版。该书前有“王荆公遗像”,正文有言行录、变法本末纪事、学案、熙丰知遇录以及“附录”(包括“荆公著述”、“序记”两部分及实录考)。编者显然受梁启超的影响,从肯定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角度,编纂有关王安石的政事和学说方面的史料,自己的观点通过史料透露,而没有直接表达。“言行录”部分,分段摘录《温公琐语》、《温公日录》、《涑水记闻》、《邵氏闻见录》、《东轩笔录》、《荆公语录》、《郑介夫言行录》等原文。“变法本末纪事(上)”作者署名为陈梦雷,从熙宁元年至九年逐步叙述各项新法的实行情况,所据史籍为《宋史》和《文献通考》。“变法本末纪事(下)”,作者署名陈邦瞻,时限与上篇相同,全部照编《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条。“学案”部分,照编《宋元学案》卷九八《荆公新学略》。“熙丰知遇录”,作者署名为“江右新城杨希闵铁佣”,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撰。据杨自序,他获得李焘《北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150卷钞本,因而在《熙丰知遇录》中大量引述。杨在引述时,不断以“闵案”方式表达己见,为王安石及其新法辩护,认为王安石“独来独往,大是人杰”,是“古来热血当事之人”。杨希闵当是引用《长编纪事本末》研究王安石的第一人。“附录”部分精选王安石的一些札子、论、书、记等以及陆九渊等人评论王安石的文章。“实录考”,作者为蔡上翔,分上、下,转录《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五的全部内容。该书似为有关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资料汇编,其中杨希闵在《熙丰知遇录》中所加按语较有见地,其水准似在蔡上翔之上。
熊公哲《王安石政略》,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专门探讨王安石的新法,肯定王安石的“立法之意”,但又认为王安石在实行过程中“激于一念急切之情,事多失序,恤农之政,竟流烦苛”,即实际效果不好(自序)。
此外,有关王安石的著作有施闲《王荆公之政治思想》,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出版。郑行《王安石生活》,1930年世界书局出版。卢芷芬《王安石》,1935年开明书店出版。赵启人《王安石大政治家》,江西世界书局1943年出版。这些著作均从正面评述王安石及其变法,其观点明显受了梁启超的影响。
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中国史学家不约而同地编写大型中国通史类的著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周谷城《中国通史》、钱穆《国史大纲》、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等。这些著作中对王安石及其新法作了论述。
周谷城《中国通史》,1939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该书第四篇第二章之三《宋之变法图强》、之四《因变法引出党争》,提出王安石是“变法图强运动的主要人物”,是“大政治家,有新见识,且亟欲贯彻其新法的主张”。变法的“动因”是“一曰外部的压迫,二曰内部的贫弱”。各项新法“针对着当时财政的窘状,及人民的苦况”。可分为:一、“救济农村”,为青苗和农田水利法;二、“整理财政”,为方田均税法;三、“兼顾农村与财政”,为募役和市易、均输法;四、“整饬军备”,为置将、保甲、保马法及设军器监。该书全面肯定王安石的各项新法。至于新法失败的原因,是“新党处境如彼其难,而同党内的倾陷又如此其烈”,神宗死后,“旧党司马光便出而为相”,“旧党得势,尽去新法,复旧法”。
钱穆《国史大纲》,1940年出版。该书的第六编第三十二章《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之三《熙宁新法》,及第三十三章之一《熙宁新党与南人》,专论王安石及其变法。该书首先将“熙宁新政”与“庆历变法”对比,认为反对范仲淹的,“全是当时所谓小人”,反对王安石的,则“大多是当时的所谓君子”。宋仁宗“比较温和,因朝臣反对即不坚持”;宋神宗则“乾纲独断,亻尽人反对,依然任用”。王安石“并不十分注重”范仲淹所提十事中的前几项,青苗、均输等法“大抵相当于范仲淹十事之六七八诸项”。范仲淹的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安石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对于王安石的
153
第2期 朱瑞熙:20世纪中国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