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四下)
四下语文基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1课《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教学主题:热爱自然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四语教研组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的古诗词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太困难,但通过搜集写作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当时写诗的初衷,以突破学习难点。
3.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热爱自然”主题中的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通过感悟古诗词的韵律,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书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下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古诗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钟)
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怎样的。(完
成目标二)
(评价目标 一)
小组合作学 习,派代表 发言。 (评价目标 二)
活动六
多种形
第二自然段属于故事情节的内容吗?那写 式读诗:指
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读一遍。(学生读 名读—同位
环节四 课文,交流文章内容。)在这里写这一段 读—小组读
理解第二 有没有用?
任务一:会说出小海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任务二: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探析向导的行为。 任务三:会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
学习过程
评价要 点
环节一 温习 知“道”
1、出示课文生字新词,巩固生字新词识
指名
记情况。
读,派代表
2、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我们看到一只幼 发言。
(完成目标三)
整体感 知,初步了 解课文内 容。 (评价目标 三)
环节二 活动2
1、指名认
自读课文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 读、开火车
(6分 读懂这篇课文呢?
读、全班齐
《9 自然之道》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第二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单元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课 时: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惠济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 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使用硬笔熟 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 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 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写作 对学生来说,写作文是难点,苦于没有素材,苦于表达的单调和枯 燥。在平时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生活的素材,可以对 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 头巷尾的见闻,用笔写下来。 2.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 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 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 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文章通过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 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 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生具有强烈 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
四年级下册基于标准语文教学设计
《三顾茅庐》教案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教学主题:识字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李婷婷金水区龙子湖第三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学会本单元字词,熟记成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历史人物及优秀品质,了解“三国”故事。
背诵课文《三顾茅庐》三、四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组记述古代人物的课文,其中《三顾茅庐》是本单元的首篇, 起到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亲自三次到隆中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事情。
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求才若渴,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
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3.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处在中高年级交汇,他们知识的掌握有自己的方法,有一定的知识量,但缺少对古代文学的深入了解。
需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2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任务一: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任务二:书写生字,大致说出课文讲内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文1.读过或看过《三国演义》吗?相机简介当时群雄纷争的局面,喜欢谁?为什么?(相机学习生字:诸葛)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4.《母鸡》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续走近老舍 , 学习他的另一篇作品——《母鸡》 。 设计意图 : 谈作者 , 联系已学文章 , 引入新课。 【思路 2】
1. 课件出示儿歌导入新课: 母鸡
老母鸡 , 真能干 , 会捉虫 , 会生蛋 , 数一数 , 几个蛋 , 一二三 , 写个蛋 , 老母鸡 , 把歌唱 , 咯咯嗒 , 咯咯嗒。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 看看在他的眼中母鸡是怎样 的。
2. 板书课题 ,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 扫清字词障碍
1.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 , 验收预习作业。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讨厌 田坝 疙瘩 欺侮 忠厚 可恶 毒手 成绩 聋人 孵出 警戒 歪着头 咕咕 啄 汤圆 掘地 伏在地上 哼 啼叫 凄惨 4. 指名读词语。 5. 再读课文 , 要求读正确、通顺。 三、理清脉络 , 尝试分段 1. 找一找。 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 并以此为依据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 评议。 ( 从作者的情感入手 ,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 感知写作线索 ) 3. 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4. 《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母鸡》是老舍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 , 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 , 表达了
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 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 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 后半部分则 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 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 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1. 本文内容浅显 , 学生很容易理解。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 感受母 鸡伟大的母爱。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授课年级:四年级设计者:授课时间:11 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诵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6)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2.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一次口语交际“转述”,一篇习作“我的乐园”,一个“语文园地”。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情景和场景。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充满浓厚兴趣,源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之处,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进行背诵。
3.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5.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6.大胆积极发言。
【评价任务】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5.发言积极,听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本单元大约需要几课时,每课时学习内容及目标)本单元大约需要11课时:第1、2课时:学习《古诗三首》,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郑州市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四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方案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主题:江山如画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
读读写写23个词语;读读记记24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
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习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使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优美的篇或段要背诵。
理解作者写作的特点,尝试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使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四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
“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会有条理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为园地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但学习按游览顺序描绘事物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以突破学习难点。
目标1.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准确认读6个生字,书写13个生字。
准确读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并积累使用。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实行表达的写作方法。
通过“导游介绍”等活动复述“双龙洞”景象。
评价任务1.书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14个词语。
2.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基于标准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基于标准教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一、单元专题:走遍千山万水二、课程标准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是识字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默读,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有《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古诗词三首》表达了古代是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桂林山水》表达了热爱祖国锦绣和善的思想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歌颂了祖国的大河河山。
《七月的天山》表达了对天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课文外,还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描摹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收集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
通过这些语文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四、学情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五、课时安排:11课时1.《古诗词三首》 3课时2.《桂林山水》 2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课时4.《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一》 3课时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并背诵古诗。
3、我能清晰的说出古诗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我会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板书设计螺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会认识本课的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
四下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模板
课题我的自画像
学校:适用年级:
设计者:课时:(共几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1.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2.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2.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写《我的自画像》,重点是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如外貌、性格、爱好、可以加入事例介绍自己,完成后读给大家听,分享自己的作品,再根据他人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3.学情分析
学生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并能跟同学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3.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介绍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
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第一课时
学习 1.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能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
2.初步领会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长相、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一、3.在自我观察和相互提示下,写一段介绍自己的话,注意抓住特点,按一定顺目标
二、评价任务
学生抓住特点,介绍自己,并能跟同学分享和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教学活动设计
四、板书设计。
河南省郑州市四小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乡下人家教案1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
20 乡下人家学习目标①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③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④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课前准备有关田园风光的图片、文字。
第一课时●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乡间那充满温馨和诗意的田园生活吗?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自由读文,整体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②同桌互读课文,并交流生字新词的读音。
教师重点指导“巢”字的音和形;“冠”“率"的音、形、义.③指名分段读文,教师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想一想,乡村生活给了你怎样的感受?④组内互读课文,交流个人感受。
⑤仔细观察插图,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课文描写最美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联系课文想想自己的理由,可以在书的空白处写出来。
●教师小结,再现全文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写写生字,记记新词cháo shì mì tǎng1.归()装()()食()若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导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能否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一同来感受美、品味美。
●品味语言①组内品读,交流感受.②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觉生动、自然)b.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的手法使人感觉别致生动、亲切可爱)c。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课文分六个部分叙述:第一部分讲雨来的游泳本领高。
雨来生活的芦花村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
芦花村旁有一条还乡河,雨来每到夏天就到河里游泳,所以练就了游泳的本领。
第二部分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夜校跟着老师轻声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三部分讲雨来掩护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
在战斗形势异常紧张的关头,生活在革命家庭中的雨来,在危急的情况下毫不慌张,勇敢地掩护李大叔,并机智地把敌人引开。
第四部分讲雨来和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雨来机智地回答敌人的盘问,拒绝了敌人的哄骗和利诱,在敌人的威胁、毒打下也没有屈服。
第五部分讲芦花村的人们误以为雨来牺牲了。
第六部分讲雨来并没有死。
本文的故事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体会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但文中的小故事十分精彩,小主人公雨来和学生的年纪相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一种亲切感。
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但要求其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的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学建议1.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
教学时,首先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
其次在自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
最后组织学生讲故事。
2.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3.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这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每一部分时,提出时间要求,促使学生提高阅读速度。
对于每部分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加标题的形式予以落实。
对加小标题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学生基本上概括了每一部分的内容,语句通顺即可,不必强求一致。
四语下教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组单元主题:乡村生活课时:共3课时,第1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宋丽玲/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基于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能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用硬笔书写成段文字,做到书写美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能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能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诵读优秀古诗文。
能借助注释,了解古诗文大意;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基于写作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能发挥想象,写一种神奇的事物,并新编故事;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能自己修改和互相修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养成修改的习惯。
2.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一组中的第一课第一首古诗,本组的主题是“乡村风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语文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语文方法,在学习古诗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四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古诗下面的注释,自行解读古诗的大意。
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_《语文园地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语文园地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自然科技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韩丽萍/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1)基于识字写字:中年级依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依据学生状况进行分类指导。
(2)基于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3)基于口语交际: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基于语文园地文本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2.学情分析(1)基于识字写字:中年级依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依据学生状况进行分类指导。
(2)基于阅读: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但还不够熟练。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还需要培养。
(3)基于口语交际:大部分学生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语言表达还不够规范,认真倾听的习惯还需要继续培养。
(4)基于园地文本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3.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版块的内容,“交流平台”以学习伙伴的交流,明确遇到不懂的问题如何去解决的多种方法。
“识字加油站”通过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新字。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认识近几十年出现的词语,理解一些词语的新含义;第二题学习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把一个事物介绍清楚。
通过注意加点的部分所用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体会其作用,再仿照例句学习运用。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四下语文第3课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3 天窗学校:刘井小学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课时:(共2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天窗》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抒情散文。
阅读文章,要学会抓住表现作者情感和想法的关键语句,通过想象画面、品味重点词句、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感情真挚、文笔生动、流畅,写作时间久远。
课文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刻,对于现代儿童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4.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二、评价任务1.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三、教学活动设计三、板书设计3 天窗慰藉卜落锐利河滩帐子闪烁蝙蝠霸气猫头鹰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四下语文第4课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4 三月桃花水学校:刘井小学适用年级:四年级设计者:课时:(共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
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人沉醉。
这篇散文由7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
开篇由两个比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地回应了开篇的问题。
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胸臆,这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
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
3.学情分析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
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学生要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二、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评价任务1.学生要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回旋应和纤细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四、板书设计4 三月桃花水什么声音?竖琴沉醉喜爱和赞美什么光芒?明镜。
四下语文基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1课《古诗词三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内容来源:四年级《语文》(下)第一组教学主题:热爱自然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四语教研组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默读时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敢于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
(3)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的古诗词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古诗词的理解不太困难,但通过搜集写作背景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当时写诗的初衷,以突破学习难点。
3.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热爱自然”主题中的的一篇精读课文。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一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通过感悟古诗词的韵律,学会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并默写。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书写“敬亭山、洞庭、潭面、青螺、谙达”等词语。
评价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会背诵三首古诗词,会默写前两首。
评价任务三.按照课下注释,根据小组讨论,理解古诗古诗《独坐敬亭山》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四下语文园地一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
课题:园地一
学校:刘井小学
适用年级:四年级
设计者:
课时:(共1课时)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标分析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梳理、总结作者表达情感或想法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首先通过读词语,让学生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其次读语段,选择一幅图画依照语段写一写。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毛泽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3.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感情丰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领悟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能在交流中进行总结。
同时能边读诗词边想象画面,为体会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打下基础。
学生还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够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仿写。
二、学习目标
1.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能
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仿照语段选一幅图画写一写。
3.读背诗词,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三、评价任务
1.感知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2.通过观看图画,感知语段的构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诗词特点和其中渗透的感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
(要求:写明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
四、板书设计
园地一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小学四语文下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22课
小学语文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模板课题古诗三首学校:适用年级:设计者:课时:(共3课时)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标分析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2.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中通过动作描写,写出车胤勤奋学习的精神,《铁杵成针》通过对老婆婆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描写,明白了坚持不懈的品质。
3.学情分析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二、评价任务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三、教学活动设计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二、评价任务三、教学活动设计四、板书设计第3课时《墨梅》▶课时目标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语文(下册)第六组
教学主题:识字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许睿
郑州市上街区中心路小学王小翠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
读读写写23个词语;读读记记24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
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学习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用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优美的篇或段要背诵。
了解作者写作的特点,尝试把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景物的各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对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四下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
“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一组第三篇课文,本篇文章的学习是训练学生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通过感悟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会有条理叙述这种表达方式,为园地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三篇课文学习中已建立一定的学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太困难,但学习按游览顺序描绘事物并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以突破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读字卡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6个生字,书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词语,并积累运用。
2.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3.通过画游览路线示意图,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通过“导游介绍”等活动复述“双龙洞”景象。
评价任务
任务一:书写“拥挤、孔隙、稍微、蜿蜒、突兀森郁”等14个词语。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会背诵第五段。
任务三:按照游览顺序画出游览路线示意图,画后会解说示意图,会复述洞内景象。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