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实验5

合集下载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

实验五 PCR引物设计及评价【实验目的】1、掌握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并熟悉使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进行引物搜索。

2、掌握使用软件oligo6.0对设计的引物进行评价分析。

【实验原理】一、引物设计原则聚合梅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 序列的方法,故又称基因的体外扩增法。

PCR技术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手段之一,而引物设计是PCR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使用不合适的PCR引物容易导致实验失败:表现为扩增出目的带之外的多条带(如形成引物二聚体带),不出带或出带很弱,等等。

现在PCR 引物设计大都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可以直接提交模板序列到特定网页,得到设计好的引物,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引物设计专业软件。

引物设计原则如下:1、引物应在序列的保守区域设计并具有特异性。

引物序列应位于基因组DNA的高度保守区,且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

这样可以减少引物与基因组的非特异结合,提高反应的特异性;2、引物的长度一般为15-30 bp。

常用的是18-27 bp,但不应大于38,因为过长会导致其延伸温度大于74℃,不适于Taq DNA聚合酶进行反应;3、引物不应形成二级结构。

引物二聚体及发夹结构的能值过高(超过4.5kcal/mol)易导致产生引物二聚体带,并且降低引物有效浓度而使PCR反应不能正常进行;4、引物序列的GC含量一般为40-60%。

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引发反应。

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5、引物所对应模板位置序列的Tm值在72℃左右可使复性条件最佳。

Tm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按公式Tm=4(G+C)+2(A+T);6、引物5'端序列对PCR影响不太大,因此常用来引进修饰位点或标记物。

可根据下一步实验中要插入PCR产物的载体的相应序列而确定。

7、引物3’端不可修饰。

引物3'端的末位碱基对Taq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较大的影响。

5 胚胎诱导

5 胚胎诱导

(H.Mangold)
这一结果说明:移植的背唇(即未来的脊索中胚层) 能诱导盖在它外面的外胚层改变发育方向而形成 神经组织,这一现象就是胚胎诱导(embryonic induction).因为背唇自我组成脊索,体节等结 构,并能诱导外胚层分化能为神经管,背唇被称 为组织者(organizer) .它建成了胚体的中轴结 构,并为此后的器官的形成奠定了胚胎发育的基 础.
芥子气的学名为二(茁-氯乙基)硫醚 , 具有大蒜或芥末的气味,芥子气进入体内 后可以与体内DNA,RNA和某些蛋白质起 烃化反应,使得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发生障 碍,产生变性,炎症和坏死.
另外,同一异源诱导者在不同浓度或不同时间处 理时,将对发育产生极其不同的影响.
浓度增加100倍或即时处理
肌肉和神经 表皮 血液
必须具有感受性(competence),才能接受诱导者的刺激, 从而发生分化的变化.
老师

学生
在动物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和连续的 小学老师 诱导作用,它们对胚体的建成是至关重要的. 原肠胚的脊索中胚层诱导其上方的外胚层形成神 有没有四级 经系统这个关键的诱导作用,传统地被称为初级 有没有四级 胚胎诱导 胚胎诱导 学生 胚胎诱导.初级胚胎诱导的产物又可以作为诱导 者对其他组织进行次级胚胎诱导.次级胚胎诱导 大学老师 中学老师 的产物又可以作为诱导者继续三级胚胎诱导. 中胚层——视杯——晶状体——角膜.
可能是由于 外胚层中存 在一种弱的 中胚层化倾 向,只有在 锂抑制了其 神经化的倾 向以后,中 胚层化才能 表现出来.
中 外胚 胚 层 层 化
LiCl
血 液
前 肾
肌 肉
第三节 异源诱导者
异源诱导者(heterogeneous inductor)的定义 : 指能诱导原肠胚外胚层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具有 区域性诱导效应的组织 .

实验5 牛蛙外形和内部解剖(两栖纲)

实验5 牛蛙外形和内部解剖(两栖纲)

实验5 牛蛙外形和内部解剖(两栖纲)
牛蛙是蛙类的一种,也是现在家庭饲养的蛙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属于两栖类动物。

牛蛙的外形多少有点像牛,因此又被称作牛蛙,它的特征是有十二根根短粗的脊椎,有一
对大耳,脑袋略有方方正正的形状。

牛蛙的眼睛也比较明亮,眼睛上有着一条贯穿全身的
皱纹,以及一道白色的斑纹,花纹十分独特,很容易让人喜爱。

牛蛙的背部多数是灰色的,中间布满着绿色斑纹,特别是七八绿色斑斑、点点的斑纹,看起来特别地美观。

从牛蛙的内部解剖上来说,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头部、躯干和髋部,它的头部包括
一对大角蝰蟊状的耳朵,一对带有色素的大眼睛,鼻孔常常嵌在眼睛之间,一张可以把食
物抓住的嘴,以及连接到大脑的脊髓。

头部的背面还有一片细胞棘,被称为甲状腺,可以
调节饥饿和身体温度。

牛蛙的躯干部分由肋骨、胸骨、尾部和腹部四个部分构成,肋骨是
支撑牛蛙全身的骨骼架构,而胸骨是保护内脏的重要骨骼,尾部有着一条体表灵活的肌肉,可以推动牛蛙的前进,腹部则是牛蛙的消化、代谢和营养转移部分。

牛蛙的髋部和其他爬
行动物相似,两侧各有一对腿脚,腿跟十分灵活,能够适应大跳和短跳,两条腿四掌类似,有助于它攀爬和抓取小鱼,鱼虾等小动物。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就快。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表15
年月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9、弹力
实验名称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7根、钩码、直尺、挂钩、铁架台、实验记录表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7、 运动的快慢 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秒表、米尺等
1、A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
2、B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
实 验
方 3、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验 3、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有飞行、奔驰、航行等运动 方 形式。

与 4、河水流动与云朵飘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月亮虽然 步 看似不

动,但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东升西落。
1、人在走路、马在奔跑、鱼在游泳;
2、竹笋钻出土壤、花朵绽放、植物幼苗生长;
实 3、飞机飞行、火车奔驰、轮船航行;
验 现
2、小朋友荡秋千,秋千围绕一个点前后摆动;尺子的振动也 是围绕

一点上下振动;所以秋千的摆动和尺子的振动都是曲线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 动。
现 3、拉磨的毛驴围绕磨盘绕圈;陀螺围绕中轴旋转;铁圈围绕 象 中心点
滚动,这些都是曲线运动。
行进中的车辆是直线运动;荡秋千、振动的直尺、毛驴拉 实验结论 磨、

输尿管和输精管

输尿管和输精管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其主要部分为一对发达的肾脏(kidney)。

从低等种类到高等种类,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肾脏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即前肾(pronephron),中肾(mesonephron)和后肾(metanephros)。

后肾的排泄小管末端只有肾小体,肾口已完全消失。

各肾小管运送尿液汇入的总管道,就是后肾导管(前肾导管,中肾导管和后肾导管,通常亦泛称为输尿管)。

此管是由中肾导管生出来的一对突起,向前延伸成管,各和一个后肾连接。

后肾发生后,中肾和中肾导管都失去了泌尿的机能而转成生殖系统的组成部分,中肾导管完全成为输精管,遗留下来的中肾排泄小管则形成副睾等构造。

编辑本段结构后肾是脊椎动物肾脏中最高级的类型。

就哺乳类而言,它的后肾是一对常呈豆形的主要的排泄器官,滤出尿液,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而排出体外。

如果沿正中线将肾脏纵剖为两个对称的部分,然后在切面处作从外向内的观察,就可以看到三层结构;外层为皮质部,是肾小体密集的地方,中层为髓质部,是许多排泄小管汇集的地方,内层为肾盂(renal pelvis),是输尿管在肾内的膨大部分,为暂时储存尿液的地方。

编辑本段工作过程肾小体中的血管球是一丛动脉微血管,接受来自肾动脉的血液,并把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之外的一切水溶性物质都随水滤入肾球囊中。

这样的滤液称为原尿(crude urine)。

原尿中几乎不含蛋白质,其它成分及含量都和血浆基本相同。

当肾小球发生炎症,缺氧或中毒时,其通透性增大,原来不能滤过的物质如红血球,蛋白质等也可以大量滤出,这就出现了血尿和蛋白尿。

原尿从肾球囊流向排泄小管,先后经过近曲小管、髓襻(亨氏襻)、远曲小管,然后汇入集合管成为终尿,通过输尿管等结构而排到体外。

终尿的成分与含量和原尿有很大的区别。

这是因为原尿在流经近曲小管、髓襻和远曲小管等处时,其中的某些物质(例如葡萄糖)被小管的上皮细胞重新吸收,送入周围微血管的血液中运走,而小管上皮细胞又能分泌某些物质(例如氨、钾等)加到原尿中去,因此终尿和原尿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体格检查5脊柱与四肢检查

1.颈部活动度的检查 (1)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站立位,检查 者用手固定其两肩,嘱其头部居正中位,两眼平 视前方,依次做下列动作检查。 1)屈曲:嘱被检查者用颏部触其前胸,从而估计 颈椎的活动度,正常颈椎可屈曲约45度。 2)后伸:嘱被检查者尽量向后仰头,正常人能后 伸约45°。
附:正常人直立、臂部固定的条件下,颈段及腰 段的活动范围见表1-3-7 表1-3-7推及腰的活动范 部位 前屈 后伸 左右侧弯 旋转 颈椎45 45 各45 60°-80 腰椎45 35 各30° 45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 检查方法是嘱被检查者取端坐位,身体 稍向前倾。检査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 脊椎辣突及椎旁肌肉,若某一部位有压痛,则以 第7颈椎棘突为骨性标志,计数病变椎体位置。正 常情况下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若有压痛多 表示相应的脊椎或肌肉有病变,如脊椎结核、, 椎间盘脱出、脊椎外伤,腰背肌纤维炎或劳损等 。
1.关节变形 常见疾病如下 1)腱鞘滑膜炎: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和掌面,关 节部位呈结节状隆起,触之柔软,有压痛,多影 响关节活动。常由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病变引起 。 2)腱鞘囊肿 多发生在腕关节背面或桡侧,为圆 形无痛性隆起,触之坚韧。推之可沿肌腱的垂直 方向稍微移动。
(3)腱鞘纤维脂肪瘤 多在腕关节背面。为圆形 无痛性包块,触之柔软或柔韧,推动肌腱时可随 之移动。 (4)其他:腕关节及其附近的软组织炎症、外伤 与骨折等等,均可使关节外形发生改变。
3)侧屈:嘱被检查者用右耳触碰右肩,左耳触碰 左肩.正常两耳至同侧肩峰的距离相等,侧屈约 为45“,事先须注意其两肩要等高,动作时肩不 可抬起。 4)旋转:嘱被检查者用颏部分别去接触左、右肩 ,但不能抬高肩部去触颏部。正常的旋转每侧为 60°-80

脊椎动物教案导学案 (5)

脊椎动物教案导学案 (5)

第 2 课时1.重点:说出脊椎动物类群常见的种类和特征。

2.认识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比不同脊椎动物类群的特征,强化生物进化观点,体会动物物种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大约有2200多种,体表覆盖着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呈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鱼类可以制成药品、饲料、皮革等。

知识点二:两栖动物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有许多是农业害虫的天敌;②有的可供人食用;③还有许多两栖动物是多种药物的来源。

知识点三:爬行动物1. 结构特点:真正的陆生动物,生殖过程离开水,在陆地上生活和繁殖。

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上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

2.种类:恐龙、蛇、扬子鳄、壁虎等。

知识点五:鸟类1.适应空中飞行的特点:2.生殖特点:卵一般较大,胚胎发育过程在卵内完成。

3.种类:现存9000多种,我国是世界上鸟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如花头鹦鹉、鸳鸯、苍鹰、原鸡等。

知识点六:哺乳类1.结构特点:体表一般有体毛,胎生,哺乳。

大脑发达,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基本相似,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

2.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为人类提供肉食;②还有的是优质的药材;③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的作用;④人类的过度捕杀和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导致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1. 观察鲫鱼体型图,讨论问题:(1)鱼的体色和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鲫鱼背面颜色较深,腹面呈白色,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

体形呈梭形,体表有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鳍是运动器官。

胸鳍、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3)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环节动物实验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环节动物实验

示范标本
多毛纲:能自由游动,头部发达,咽能翻出, 咽端具颚,全部体节具疣足。如沙蚕、背鳞沙 蚕、日本沙蚕。管居,头部退化,咽无颚,不 能伸出,后部疣足常退化。如毛翼虫(磷沙 蚕)、龙介虫。
蛭纲:无疣足,一般没有刚毛,体节数目一定, 身体前后端具吸盘,如蚂蟥。
作业与思考
绘蚯蚓横切图
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挟住蚯蚓浸制标本的 前端,拇指和其余两指拿着标本的下部,
用解剖剪,在标本后端的1/3处剪断(因为蚯 蚓30节之后结构相同),
然后沿背中线略偏一点,一直向前剪。
注意剪子尖略向上挑,以免剪破内脏。
剪开体壁后,将体壁展开,用大头针固定于 蜡盘上。并观察其膈膜、背腺、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 。
无脊椎物学实验5
环节动物实验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教研室
Email:saidaojian@
目的
观察蚯蚓的形态和构造,掌握环节动物门 的主要特征,掌握解剖蚯蚓的基本技能 和方法。
材料与用具
蚯蚓、蚯蚓横切片、沙蚕疣足装片、环 节动物标本、蜡盘、解剖器械、显微镜、 解剖镜。
背孔:在虫体背面中央,约自12~13节间沟起,每个体 节与下一个体节之间的节间沟中, 都有1个小孔,这 就是背孔。
刚毛:除围口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节的中部都有 一圈刚毛。刚毛是坚硬的刺状物,但很小,而且平时 都缩入体内,不易看清。若用手指在浸制标本上来回 触摸,会感觉到粗糙不平,这就是刚毛。
内部解剖:
实验的内容
观察环毛蚓, 沙蚕疣足装片, 及其标本。
实验的方法步骤与观察思考
观察环毛蚓 外形:环毛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前端略尖,后端
钝圆。背面颜色较深,腹面颜色较浅,前端有口, 后端有肛门。

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生化实验报告 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

生化实验报告实验5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生化实验报告实验5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化实验b实验日期:班级:姓名学号:血红蛋白凝胶过滤一、背景及目的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

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些无脊椎动物血液和豆科植物根瘤中。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均成球状,内部有一个血红素。

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可以可逆的与氧分子结合,起到运输氧气的作用。

当携带氧气时,血红蛋白呈鲜红色,无氧时为暗红色。

凝胶过滤法又称凝胶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主要就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为蛋白质的质量展开拆分和提纯。

层析柱中的填料就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就是交联的聚糖(例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相同展开拆分。

通常就是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

凝胶过滤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

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影响拆分效果的因素主要存有以下几点:1.基质的颗粒大小、均匀度2.筛孔直径和床体积的大小3.洗脱液的流速4.样品的种类等,5.缓冲液的ph6.而最轻易的影响就是kav值的差异性,kav值差异性小,拆分效果不好;kav值差异性大,则拆分效果很差,或显然无法分离。

影响凝胶过滤的因素主要有:1、层析柱的挑选:短的层析柱分辨率必须比长的高,但层析柱长度无法过长。

2、加样量:加样过多,会造成洗脱峰的重叠;加样过少,提纯后各组分量少、浓度较低。

3、凝胶柱的鉴定:凝胶柱填装后用肉眼观察应均匀、无纹路、无气泡。

4、洗脱速度:洗脱速度应保持适中。

目前凝胶过滤器技术的应用领域主要就是以下几点:1、脱盐2、用于分离提纯3、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4、高分子溶液的浓缩5、蛋白质的复性二、实验原理层析法就是基于相同物质在流动阴之木紧固二者之间的分配系数相同而将混合组分拆分的技术。

5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5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5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4)神经系统 脑 、围咽神经 、咽下神经节 、腹神经链






二)环毛蚓的横 切面观察 1 体壁 : 角质膜、表皮 层 、环肌、纵 肌、体腔膜、 刚毛、背孔 2 肠壁及肠腔 上皮细胞 、纵 肌、环肌、体腔 膜、黄色细胞、 盲道





3 体腔 4 其它结构 背血管 腹血管 腹神经索(节) 神经下血管 肾管 背腺




三)其它环节动物示范标本观察 1 多毛纲 锐足沙蚕(足、整体标本) 巢沙蚕 背鳞沙蚕 2 寡毛纲 湖北环毛蚓 3 蛭纲: 宽体金线蛭 日本医蛭 4 螠虫门:叉螠 5 星虫动物门:方格星虫
三 作业 绘环毛蚓外形图,注 明结构名称。






2 环毛蚓的内部结构 1)解剖方法 2)内部结构观察 (1)消化系统 口、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盲肠


(2)循环系统 背血管 、心脏、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3)生殖系统: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囊和精巢、 贮精囊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卵漏斗、 输卵管、受精囊
实验六 环毛蚓及其它环节动物 一 实验目的 了解环毛蚓的形态特征、结构以及环节动物的 一般特征。
二 实验步骤 一)环毛蚓的解剖 二)环毛蚓的横切面观察 三)其它环节动物示范标本观察 三 作业

一)环毛蚓的解剖 1 环毛蚓的外形 体形、环节、节间 生殖环带、刚毛、 背孔、受精囊孔、 雌孔、雄孔、肛门

脊椎动物的骨骼

脊椎动物的骨骼

样章第一部分基础必修实验Ⅱ、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实验实验6 脊椎动物的骨骼[目的要求](一)比较观察鲤鱼(鲫鱼)、蜥蜴、蟾蜍(蛙)、家鸽(鸡)和家兔等脊椎动物各主要纲代表动物骨骼标本;(二)了解脊椎动物各纲骨骼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差异;(三)掌握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演化规律及其意义。

[材料和器具]脊椎动物各纲代表动物整体骨骼标本及部分骨骼模型。

[实验内容](一)观察鱼类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由中轴骨和附肢骨组成。

1.中轴骨:由头骨和脊柱组成(1)软骨鱼类的头骨:观察星鲨的头骨标本。

头骨终生保持软骨状态,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

脑颅为一个完整的软骨匣,保护脑部及嗅、视、听觉器官。

脑颅最前端为吻骨。

吻骨基部两侧为鼻囊。

鼻囊后方两侧的大窝为眼窝。

眼窝后方两侧的突起为耳囊。

吻骨基部背面有一较大的孔为囱门,其上覆以结缔组织形成的纤维膜。

脑颅后端有一孔为枕骨大孔。

咽颅由7对咽弓组成:第1对称颌弓,背部的左右两块为腭方软骨,构成上颌;腹面的左右两块为麦氏软骨,构成下颌。

第2对称舌弓,支持舌部,共由5块软骨组成,最背方的1对为舌颌软骨。

舌颌软骨由结缔组织与脑颅相连构成下颌的悬器,将颌弓连雨脑颅上(舌接型)。

其余5对为鳃弓,支持鳃;每对鳃弓均由5部分组成,由背向腹依次为:咽鳃软骨、上鳃软骨、角鳃软骨、下鳃软骨和基鳃软骨。

(2)鲤鱼头骨(图1、2):鱼类头骨骨片数目多,也分为脑颅、咽颅两大部分。

①脑颅:包括4个骨化区。

筛骨区:位于最前端,环绕鼻囊的区域。

主要有中筛骨1块、前筛骨1块、侧筛骨1对。

蝶骨区:紧接筛骨区的侧面,环绕眼眶四周。

主要有组成眼眶内侧壁的翼蝶骨和眶蝶骨各1对,基蝶骨和前蝶骨各1块。

耳骨区:前接蝶骨区,围绕耳囊四周。

包括前耳骨1对,蝶耳骨1对、翼耳骨1对、上耳骨1对。

枕骨区:由围绕枕骨大孔的4块骨片组成。

包括位于头骨后端中央的1块上枕骨;枕骨大孔两侧的1对外枕骨;以及脑颅腹面后端正中的1块基枕骨。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无脊椎动物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点;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无脊椎动物的器官结构;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4.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操作技巧;3. 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观察技巧;2.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显微镜及显微镜片;2. 无脊椎动物标本或图片;3. 实验操作工具(如镊子、刀片等);4. 实验记录表格。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无脊椎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标本,引导学生关注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主要特点,重点讲解无脊椎动物的器官结构,为学生实验观察打下基础。

3. 实验操作(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无脊椎动物的器官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

4. 结果分析(20分钟)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方面的收获。

教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记录表格,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2.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4. 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实验一:观察蚯蚓【教学目标】1. 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蚯蚓;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脊柱半切实验报告

脊柱半切实验报告

脊柱半切实验报告介绍脊柱是人体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由24个椎骨组成,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骨。

脊柱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保护脊髓和神经根,以及使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

脊柱的疾病和损伤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脊柱半切实验,通过对脊柱进行解剖和观察,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组织。

实验目的1. 理解脊柱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脊柱解剖的基本操作。

3. 观察和研究脊柱的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人体脊柱标本- 解剖刀- 钳子- 实验平台方法1. 将脊柱放置在实验平台上。

2. 使用解剖刀沿着脊柱的背侧,从头部一直切割到骶骨处,形成脊柱的半切面。

3. 将切割后的脊柱上下两部分分离开,并使用钳子将神经根剪断。

4. 仔细观察并记录脊柱的内部结构,包括椎体、椎间盘、椎弓、椎间孔以及脊柱内的神经等。

实验结果通过脊柱半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脊柱由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椎骨组成,它们由椎间盘连接在一起。

2. 椎体是脊柱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堆叠在一起形成了整个脊柱结构。

3.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起到缓冲和支撑的作用。

4. 椎弓与椎体相连,形成了椎管,保护脊髓和神经根。

5. 椎间孔是相邻的椎弓之间的空隙,神经根通过这些空隙从脊髓走出。

6. 脊柱内的神经根与各个器官和组织相连,形成了人体神经系统。

实验结果清晰地呈现了脊柱的内部结构,我们通过观察和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脊柱组织的理解。

实验讨论脊柱是人体重要的骨骼结构之一,对人体的功能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脊柱的损伤和疾病会导致背部疼痛、神经压迫和瘫痪等严重后果。

通过脊柱半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脊柱的内部构造和组织,进一步研究和预防相关疾病。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使用的标本可能来自于已故的人体,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

在进行类似实验时,我们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标本的合法和道德使用,并对标本进行妥善保存和处理。

此外,脊柱半切实验只能提供对脊柱内部结构的静态观察,对于脊柱的运动和功能可能无法全面了解。

解剖脊椎实验报告

解剖脊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脊椎的基本结构、形态和功能。

2. 掌握脊椎的解剖学位置和毗邻关系。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脊椎是人体重要的骨骼系统之一,由脊椎骨、椎间盘和连接椎骨的韧带、关节等组成。

脊椎具有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缓冲和连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通过解剖脊椎,可以深入了解脊椎的结构、形态和功能。

三、实验器材1. 实验用脊椎标本2. 解剖刀、剪刀、镊子、解剖针等3. 实验显微镜4. 解剖图谱、解剖学教学课件等四、实验方法1. 观察脊椎标本,了解其大体结构。

2. 分离脊椎骨,观察椎体、椎弓、椎板、椎间孔、椎间盘等结构。

3. 解剖椎骨的韧带和关节,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4. 利用显微镜观察脊椎骨的微细结构。

五、实验步骤1. 观察脊椎标本,了解其大体结构,包括脊椎骨的数量、形态和排列方式。

2. 分离脊椎骨,观察椎体、椎弓、椎板、椎间孔、椎间盘等结构。

(1)椎体:椎体是脊椎骨的主要部分,呈圆柱形,分为前、后两部。

前部称为椎体,后部称为椎体后部。

椎体内部有椎管,脊髓位于椎管内。

(2)椎弓:椎弓是脊椎骨的后部,由椎板、椎棘和横突组成。

椎板是椎弓的两侧部分,椎棘是椎板的上端,横突是椎板的外侧部分。

(3)椎间孔:椎间孔是脊椎骨之间的空隙,脊髓和神经根通过椎间孔。

(4)椎间盘:椎间盘是脊椎骨之间的弹性垫,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

纤维环是椎间盘的外部,髓核是椎间盘的内部。

3. 解剖椎骨的韧带和关节,观察其形态和功能。

(1)椎骨间的韧带:椎骨间的韧带包括椎间盘前纵韧带、椎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等。

这些韧带具有连接和固定椎骨的作用。

(2)椎骨间的关节:椎骨间的关节包括椎间盘关节、椎间关节等。

这些关节具有缓冲和连接身体各部分的功能。

4. 利用显微镜观察脊椎骨的微细结构。

(1)观察椎体和椎弓的骨小梁结构。

(2)观察椎间盘的纤维环和髓核结构。

六、实验结果1. 脊椎骨的数量和排列方式。

2. 椎体、椎弓、椎板、椎间孔、椎间盘等结构的形态和功能。

马骨骼实验报告

马骨骼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马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3. 观察马骨骼标本,熟悉其形态特征。

二、实验用具1. 马骨骼标本2. 解剖盘3. 解剖镊4. 研究笔记5. 纸和笔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概述2. 马骨骼系统的分类3. 马骨骼标本观察四、观察步骤1. 骨骼系统概述(1)介绍马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讲解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2. 马骨骼系统的分类(1)中轴骨:观察马的脊椎、胸骨、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2)四肢骨:观察马的四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跗骨等,了解其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3. 马骨骼标本观察(1)观察马脊椎骨:观察脊椎骨的形态、数量、椎间盘和椎间孔等特征。

(2)观察马胸骨:观察胸骨的形态、数量、肋骨的连接方式等特征。

(3)观察马肋骨:观察肋骨的形态、数量、与胸骨的连接方式等特征。

(4)观察马骨盆:观察骨盆的形态、数量、与脊椎骨的连接方式等特征。

(5)观察马四肢骨:观察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跗骨的形态、数量、相互关系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马骨骼系统由中轴骨和四肢骨组成,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和储存等功能。

2. 马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命名马骨骼系统分为中轴骨和四肢骨,其中中轴骨包括脊椎、胸骨、肋骨和骨盆,四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跗骨。

3. 马骨骼标本观察结果(1)脊椎骨:马有7个颈椎、13个胸椎、7个腰椎和1个骶椎,椎间盘数量为23个。

(2)胸骨:马有1个胸骨,与肋骨连接形成胸廓。

(3)肋骨:马有18对肋骨,与胸骨连接形成胸廓。

(4)骨盆:马有1个骨盆,与脊椎骨连接,支持体重。

(5)四肢骨:马四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跗骨,支持马的运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马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了马骨骼系统的分类和命名。

八年级生物上册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提升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提升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上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提升篇)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分析回答(1)从体型来看,绝大多数动物身体呈__对称,这种体形使其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能更好的捕食和御敌.(2)从体表来看,与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A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B类动物的体表具有__,D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__.(3)从呼吸方式来看,鱼生活在水中,用__呼吸;D类动物用__呼吸,鸟具有__辅助呼吸.(4)从生殖和发育来看,D类动物摆脱了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与此相适应的特点有:体内受精,陆上产卵,卵表面有__.与D类动物相比,E类动物最重要的繁殖特征是__.(5)从分类等级来看,脊椎动物的五个类群所处的分类等级都是__.(6)从进化过程来看,在我国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具有鸟类和D类动物的一些特征:被覆羽毛,具有和鸟翼一样的前肢,但前肢上长着3个爪;上下颚没有牙齿,有角质喙,据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E类动物由__类动物进化而来,并且E类动物的牙齿有__齿、犬齿和__齿的分化.(7)动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各样的动物在维持__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循环;能帮助植物传粉等.2.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1)观察A动物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______。

(2)观察C动物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2]______。

(3)鸟类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______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4)为探究B的呼吸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由密布着______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高,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普通动物学实验》实验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课程编号:实验学时:60 实验学分: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动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验证、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动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独立从事动物学教学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

二、本实验课的基本理论普通动物学实验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分类的一门实验科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基本理论是形态、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原则理解和掌握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而发生进化和变异,从而使生命从低级向高级、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和变化。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采用理论讲解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动物学的理论和知识要点,要求学生能根据理论学习自觉地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功能。

采用标本识别、实物观察、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装片观察和标本制作等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和透彻。

1.基本实验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学生应能熟练使用光学显微镜、解剖镜等仪器,学会常用药品的配制及常见动物的采集、制作方法。

通过各纲代表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分类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和分类方法。

2.实验报告普通动物学实验的实验报告主要包括绘图和观察结果描述,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表达的、分析的能力。

绘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每个学生应认真对待。

绘制科学的图因以精确为主,因此要求学生首先要认真观察标本,然后按要求绘图。

除绘图外,实验报告还包括解答实验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记录等,并应把它写在笔记本上。

实验报告是记录个人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内容和对观察的解释,不可照抄实验指导和教材中的内容。

3.教学时数分配根据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系的实际情况,本大纲安排有20个实验,每个实验基本为3学时,共约66学时,机动6学时;野外实习15天。

2.2.2脊椎动物-+两栖和爬行动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2脊椎动物-+两栖和爬行动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Fra bibliotek精讲领学
➢ 青蛙和蝌蚪的比较
生活环境
蝌蚪 水
呼吸器官 鳃
运动方式 游泳
青蛙 水、陆地
肺 (皮肤辅助呼吸)
游泳、爬行、跳跃
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精讲领学
➢ 两栖动物能够完全适应陆地环境吗?
初步适应 基本上解决了陆地运动、呼吸、感官等问题。
不完善性 呼吸功能不完善(肺结构、呼吸方式); 无法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湿润的皮肤会造成失水); 无法在陆地上繁殖(水中受精、幼体水中发育)。
精讲领学
➢ 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 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 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毒腺 蟾蜍(chán chú)
眼睛后方有一对大型毒 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 成中药蟾酥
大鲵(ní)(又叫娃娃鱼) 蝾螈(róng yuán)
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终生 终生有尾,生活在清冷
辅助呼吸。
(6)放实验回结适束宜后生,存你的认环为如境何中处理这些青蛙比较合适?

常见 种类
常见 种类
蜥蜴、龟、鳖、蛇、 鳄等
主要 特征
两栖 动物
爬行 动物
主要 特征
①体表覆盖角质的 鳞片或甲 ②用肺呼吸 ③在陆地上产卵, 卵 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与人 类生 活的 关系
爬行动物是真 正适应陆地环 境的脊椎动物
与人 类生 活的 关系
①人工养殖的鳖可以 食用 ②鳖甲可以入药,蛇毒 能治病 ③避役能捕食害虫 ④危害: 毒蛇能伤人
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说出两类动 物的代表物种。 2、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 3、形成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与其生活习性、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蛙的内部结构(骨骼系统)
一、实验目的:
观察蛙的骨骼系统,了解两栖动物由水生发 展到陆地生活,在骨骼支持结构和运动机能上所 表现的适应特点。
二、实验内容:
1、头骨 脱离了肩带பைடு நூலகம்骨片愈合、膜骨成分减少
头骨背面骨片减少:
(1)头骨变得短而扁,眼眶很大 (2)脑颅小、骨化不全或未骨化 (3)内鳃消失、鳃弓退化为支持喉和气管的软骨 (4)自接型(舌颌骨游历,经方骨连接) (5)舌颌骨变为耳柱骨
荐椎
尾杆骨
前胸突
剑胸突 前胸骨
胸骨
蛙的脊柱
3、四肢骨:
(1)肩带和胸骨 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上乌喙骨 (2)前肢骨:肱骨、桡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3)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4)后肢骨:股骨、跗骨、跖骨、趾骨
上乌喙骨 锁骨 上肩胛骨
乌喙骨 肩胛骨
指骨
掌骨
肱骨 桡尺骨
与鱼的区别:
头骨
蝶筛骨 鼻骨 枕骨大孔 前颌骨 上颌骨 下颌骨(软骨) 眼窝 眼窝 外枕骨 方骨 翼骨 额顶骨 鳞骨 枕髁
方轭骨
2、 脊柱
9个脊椎骨和1个尾杆骨
—颈椎、躯椎、荐椎、尾椎
(1)出现颈椎和荐椎
颈椎:和头骨相连 荐椎:和腰带髂骨相连 (2)椎体前凹或后凹 (3)无肋骨、无胸廓
寰(颈)椎
枕髁 躯椎
腕骨
脱离了与头骨的连接
----增加头部活动性 ----扩展前肢活动范围
蛙的肩带和前肢骨
蛙-固胸型
蟾蜍-弧胸型
髂骨
尾杆骨
股 胫腓 跖 跗
坐骨 耻骨
蛙的腰带和后肢骨

、、
三、作业及思考题:
1、绘蛙(或蟾蜍)的肩带胸骨和腰带。 2、预习:实验六 两栖纲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