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调查(123)第三章统计整理(123)

合集下载

第2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统计学-湖北经济学院,李智)

第2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统计学-湖北经济学院,李智)
单位分开,从而正确地认识事物 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2.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
⑴ 类型分组
揭露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反映各类型的特点。

单位:亿元
类 型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农业 14 106.2 13 873.6 14 462.8 14 931.5
林业
886.3 936.5 938.8 1 033.5
单项数列见例如下:
某厂第二季度工人平均日产量
工人平均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人)
2
10
3
15
4
30
5
40
6
20
合计
115
二 组距数列的编制
组限 组距两端的数值。分为上限和下限。
组距 某一组的上限和下限的距离,分等距
和异距。 组距=上限-下
全距 分组数列中最大限值的上限与最小值的 组中值 下限组之的差上。限等和距下数列限的的组中距间 全值组距数。R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
1.确定调查的目的
—— 即调查些什么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 即向谁做调查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 即调查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调查单 位所组成的。 作为调查单位乃是进行登记的标志表现的直 接承担者。
3.拟订调查提纲和制定调查表
—— 即用什么方法调查
拟订调查项目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普查为全面调查,后三者为非全面调查。
普查:为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用来 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现象的总量。 重点调查:对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 单位指的是这些单位数占总体的很少部 分,而研究的标志总量占绝大部分(或 绝大比重)。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 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第三章统计整理

比重(%) 6
10 17 28 22 17 100
二 变量数列的种类
(二)组距变量数列
当变量值较多,变量值变动的范围也比较大时,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会使 分组数过多,总体单位过于分散,不便于分析问题,这时应当采用组距 变量数列。
组距变量数列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后,用变量值变动的一定范围(即组 距)代表一个组所形成的数列(见表3-4)。
审核
(四) 编制统计表或绘
制统计图
(一) 设计和编制统计
资料整理方案
(三) 对原始资料进行统 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02 PART TWO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 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是根据所研究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一标志将统计 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统计总体的这些组成部分称为 “组”。通过统计分组,使同一组内的各单位性质更加相同,不同组的各单 位性质更加相异。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差异 性”特点决定的。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一方面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标志上 具有相同的性质,可以结合在同一性质的总体中;另一方面,又在其他一些 标志上具有彼此相异的性质,从而又可以被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个组成部 分。例如,在工业企业这个总体中,我们可以按照企业的生产规模将工业企 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四个组。每一组内各 企业的生产规模相近,组与组之间的企业的生产规模差异较大。
统计学 原理
(第七版)
01 第一章 总论
02 第二章 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
03 第三章 统计整理
04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05
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06
第六章 动态数列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七章 动态数列分析
本章主要讲授动态数列的意义和种类、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现象变动的趋势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动态数列的作用、编制原则及动态数列趋势分析的意义;了解指数曲线趋势的测定方法;掌握动态数列的概念、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四种水平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四种速度指标的计算方法;掌握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之间、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影响现象发展变化的因素,掌握修匀法和数学模型法测定和分析现象变动长期趋势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季节变动的概念及测定与分析方法。知道运用动态分析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动态数列影响因素的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能熟练运用四种水平指标和四种速度指标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熟练运用修匀法和数学模型法对现象变动的长期趋势进行测定和分析,能够用按月(季)平均季节指数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
1.教 材:傅智端,2009.1,统计学基础,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参考书1: 刘枚莲,2009.7,统计学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参考书2:陈仁恩,2006.9,统计学基础,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4.参考书3:顾晓安,朱建国,2005.3,统计学实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5.参考书4:赵振伦,2005.12,统计学:理论、实务、案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作用;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了解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掌握总量指标按内容、时间和计量单位等标准的分类方法;熟练掌握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六种相对指标及平均指标的计算和运用;学会通过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结合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的方法;学会利用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本章学习要点(一)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各个体的标志表现)的活动过程,也包括搜集次级资料。

统计调查是对总体认识的起点,是统计整理与分析的前提。

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三个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通常就是普查。

非全面调查则是对研究对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主要是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按调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算。

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和网上调查等几种。

(二)统计调查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问卷是依统计研究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问题、项目、备选答案及说明所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在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和民意测验中被广泛采用。

问卷按是否由被调查者自填可分为自填式问卷与代填式问卷两种,前者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后者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

问卷一般由引言和注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问题和答案、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问题设计是问卷设计的关键。

根据所搜集资料的内容不同,问题可分为事实性问题、意见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根据回答的方式不同,问题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问题设计的原则有: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多;必须是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的;避免直接提禁忌的或敏感性的问题;不能有诱导性或倾向性;内容要具体单一;用语要标准规范易懂;排列要讲究逻辑性等等。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点归纳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点归纳

2013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点归纳总论第一节统计的相关概念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1、统计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部分。

统计学最早的萌芽:公元前2200年,大禹“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九州表是统计学最早萌芽。

2、统计的发展(1)古典统计学。

17世纪初,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

(2)近现代统计学(引入概率论的统计)。

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二、统计的涵义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统计工作(识记),即统计实践活动,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统计资料(识记),是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有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和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识记),是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是统计工作成果和经验的理论概括,是研究统计工作规律和方法的科学,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原则。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领会):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统计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个体(一)总体总体(识记):又称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某种共性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

例如,要研究北京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北京市所有工业企业就是一个总体。

各个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共同性(同质性)是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

如,同一性别、同一国家等。

是一项具体统计工作的研究范围。

(二)个体又称总体单位(识记),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精品PPT课件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精品PPT课件

三、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 1、概念: “分”: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不同的总
体单位分配到不同的组里,突出组与组 之间的差异性。 “组”:就是把同一总体中性质相同的总 体单位归并到同一组里,突出组内的同 质性。
2、统计分组的原则:
• 穷尽原则:就是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 都应有组可归。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目的:
普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底 数,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 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 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 善覆盖全国的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 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督、 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 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 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
2、确定用哪些统计 指标来说明总体
(1)、对所有调查项目全部进行汇总
(2)、根据统计分析研究的需要对调查项目 有选择地加以汇总。
• 根据汇总方案,对各个调查项目的资料 进行汇总。
• 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描述整理的结果。
(二)、数据整理的程序
• 统计资料的审核 • 资料的分组和汇总 • 编制统计图表 • 统计资料的积累和保管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1 统计调查方案 §2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3 统计分组 §4 分配数列 §的意义和要求 目的 科学的调查方法
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式
1、直接向调查对象收集反映调查 单位的统计资料(原始资料)
2、收集已经加工、整理过的、说 明总体现象的资料(次级资料)
规律。
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 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根据样本的数据 对总体做出具有 一定可靠程度的 推算。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答案)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答案)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判断题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推算整个调查总体的指标,认识总体的目的。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6.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7、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二、单项选择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在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方法是(B )。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6.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B )。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7.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

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大纲一、《统计学原理及实务》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统计学原理及实务(二)开课对象:10金融与证券专业(三)课程性质:统计学原理及实务就是金融与证券专业开办的一门专业课外。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回去搜集、整理经济及管理方面的数据资料,并通过特有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适当的统计数据指标去叙述所研究现象总体的总规模、水平、速度、比率关系,运用科学推测原理由样本去推测总体数量特征,从而达至重新认识现象数量发展变化规律的目的。

该课程的送出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之后。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为自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展开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提供更多数量分析方法。

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自学专业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课程打下理论和方法基础。

(四)教学目标:通过《统计学原理及实务》教学课堂教学,建议学生具备较低的专科统计数据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掌控统计数据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整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综合变异指标、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数据指数、样本推测、有关分析等技术。

达至能运用统计数据计算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规律。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数据的含义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二、统计研究的方法第三节统计数据工作的任务一、统计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二、统计工作的任务第四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总体单位二、标志和指标三、变量和变量值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要求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建议二、统计调查的种类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四、调查时间和期限五、调查的空间标准六、调查的非政府实行计划第三节统计报表一、统计数据报表的意义二、统计数据报表的种类1三、统计数据报制度四、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第四节专门调查一、普查二、典型调查三、重点调查四、抽样调查五、问卷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步骤一、计整理的概念二、统计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数据分组的概念二、统计数据分组的促进作用三、统计数据分组的方法四、统计数据分组体系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配孰劣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闪崩数列的基本建设第四节统计表一、统计表的意义与形成二、统计表的种类三、统计表宾词指标的设计四、设计统计表的基本原则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意义与促进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四、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五、总量指标的计算原则第二节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第三节排序和应用领域相对指标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正确选择对比基数二、严苛维持两个指标的可比性三、相对指标和相应的绝对值要结合运用四、相对指标和分组法结合运用五、各种相对指标要结合运用六、应用相对指标要结合经济内容第五章平均指标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一、平均指标的意义二、平均指标的促进作用第二节平均指标的种类和计算方法一、算术平均数二、调和平均数三、几和平均数四、众数和中位数2第三节平均指标的应用领域一、平均数只能在同质总体种计算二、用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三、用变量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第四节标志变动度一、标志变动度的概念和作用二、测定标志变动度的方法第六章时间数列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一、时间数列的概念二、时间数列的种类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值发展水平三、增减量四、平均增减量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二、增长速度三、平均值发展速度与平均值增长速度四、快速增长1%的绝对值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与分析一、时期不断扩大法二、移动平均法三、最轻平方法第七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数据指数的概念和种类一、统计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作用三、统计指数的种类第二节总指数的基本建设一、综合指数二、平均指数三、指数数列第三节平均指标对照指数一、均指标对比指数的一般公式二、平均指标对比指数的分析方法第四节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二、总量指标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三、总量指标指数体系与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的结合应用第五节指数分析法的应用领域一、物价指数二、股票价格指数三、生产指数第八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意义和促进作用一、抽样调查的意义和特点二、抽样调查的应用三、抽样调查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抽样原理和抽样误差3一、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二、抽样误差和样本平均误差三、影响样本平均误差的因素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有关关系的概念和种类一、相关关系的概念二、相关关系的种类三、有关分系的主要内容第二节相关表、相关图与相关系数一、有关表二、有关图三、相关系数第三节回归分析一、重回分析的概念二、重回分析的种类三、一元直线重回第四节估计标准误差一、估算标准误差的概念二、估算标准误差的测量三、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四、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十章统计调查报告第一节统计调查报告概述一、统计调查报告的概念二、统计调查报告的特点三、统计调查报告的种类和作用第二节调查分析研究一、调查与研究的关系二、研究的方法三、研究的种类第三节编写统计调查报告一、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的重要性二、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三、撰写书面调查报告的格式第四节案例分析(六)学时数及具体内容分配:学时数:32学时(五号宋体字)学分数:2学分(五号宋体字)学时数具体分配(五号宋体字):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五章平均指标第六章时间数列第七章统计指数第八章抽样调查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十章统计调查报告理论学时22111222224实践学时211122222合计2422244444(七)教学方式:讲授、训练。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 统计调查
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
三、调查对象:
上述调查范围内被抽中法人企业的企业家(负责人)。
四、调查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法人单位名称、代码、地址,法人代表姓名、联系
电话,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代码、上年主营业务收入等;
<统计学原理>主编 张海平 孟泽云
8
§2.2 统计调查方案 (实 普查
1.普查的意义
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它主要用来搜集不适宜于用全 面统计报表方式搜集的统计资料。
2.普查的组织方式和具体工作
一、统计报表
(一) 统计报表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是指按照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的表格形 式、统一的指标和内 容、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逐 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 业务指导而建立的统计报告制度。
<统计学原理>主编 张海平 孟泽云
11
§2.3 统计调查方式
5。按调查范围分类 统计报表按调查对象中实施全面性程度分,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
报表
<统计学原理>主编 张海平 孟泽云
12
§2.3 统计调查方式
二、专门调查 (一) 普查 (二)重点调查 (三) 典型调查 (四) 抽样调查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统计学原理>主编 张海平 孟泽云
13
§2.3 统计调查方式
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采用怎样适当的方法,制定出切实 可行的调查方案、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采用什么搜集资料的方法呢?这 就是本章要学习的内容。
<统计学原理>主编 张海平 孟泽云
3
§2.1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_(1)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_(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即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

6.职工的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

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

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二、判断题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

( T )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

( F )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

( F )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T )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

( F )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

( T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

(T )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

( F )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

( F )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

( F )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F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调查目的要求:1. 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

2.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3. 明确统计调查组织形式及专门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授课要点:1. 方法:演绎启发法、引例法、思考练习法。

2. 重点:统计表的编制以及应用。

3. 难点:恰当应用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技巧,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原则一、统计调查意义统计调查,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按照统计设计所确定的统计分组,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大量原始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是基础环节,只有做好统计调查,打下良好基础,才能对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免产生错误的结论,而造成错误的决策和计划。

二、统计调查原则1、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2、及时反映,及时预报;3、数字与情况相结合。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一、统计数据搜集的基本理论1、定义:⏹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数字资料。

⏹从过程的阶段性看,统计数据的搜集处于统计工作过程的基础阶段。

2、搜集数据的方法:实验与调查3、搜集的统计数据有两种:⏹一种是原始资料,又称为初始资料;⏹另一种是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1、确定调查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该总体是由许多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的。

P29 ⏹调查单位:是指所要调查的具体单位,它是进行调查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

P29⏹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亦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不一致。

P293、确定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是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即调查单位所承担的基本标志,它由一系列品质标志(或称质量标志、属性标志)和数量标志所构成。

P294、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调查表: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对象中随机选择或有意识地确定调查单位,以书面文字或表格形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调查者自愿、自由地回答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

P30-31.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

⏹调查期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规定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2010年11月10日以前完成普查登记,则调查时点为11月1日零时,调查期限为10天。

6 、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包括调查机构、调查步骤、人员及组织训练、经费等问题。

三.选择调查方法(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1.直接观察法⏹2.报告法⏹3.采访法(询问法和通讯法)⏹4.网上调查法⏹5.登记法⏹6.实验设计调查法⏹7.其他调查法(卫星遥感法)⏹详见P25-28。

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一、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P19⏹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二大类。

1、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一一进行调查。

如人口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都属于全面调查。

2、非全面调查是取被研究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如调查家庭收支情况。

⏹1)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它主要是用以调查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普查有主要特点:⏹第一,它是一次性(非连续性)的调查。

如调查时点总量。

⏹第二,它是专门组织的一种全面调查,可获得大量详细、全面的资料。

P19-20⏹2)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有关法规,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P23-24⏹全面统计报表的实施范围,是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均要填报。

⏹统计报表的主要特点:⏹第一,资料的来源是各个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第二,逐级上报和汇总的。

⏹第三,属于经常性(连续性)调查,调查项目相对稳定。

2、非全面调查⏹1)抽样调查。

是在全部调查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结果,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

P20⏹A)特点:⏹第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第二,根据部分调查的实际资料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推算。

⏹第三,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

⏹B)适用范围:⏹第一,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现象。

⏹第二,对普查资料进行必要的修正。

⏹C)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有关定理。

⏹D)抽样调查对数据的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随机变量。

⏹E)抽样调查应遵循的原则:⏹第一,随机原则。

⏹第二,最大抽样效果原则。

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范围内,只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P20⏹重点单位: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而言,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只是一部分,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所研究现象的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重点调查⏹3)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在对所研究的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非全面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P21⏹有人也认为它是“目的抽样”,以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为样本。

二、定期报表形式与专门调查⏹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1、定期统计报表制度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和内容,定期地向各级领导机构报送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

P23⏹2、专门调查是为了一定目的,研究某一专题所组织的专项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普查。

三、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统计调查按登记事物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性(经常性)和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两大类。

⏹1、连续性(经常性)调查:是指随着调查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调查登记。

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

如统计报表制度。

⏹2、不连续性(一次性)调查:是指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事物的变化进行一次性调查。

用以了解事物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

如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统计调查形式示意图四、统计调查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少量的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普查和全面报表都是全面调查,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抽样调查虽然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它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抽样调查调查单位少,调查项目就可以多一些,以便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统计时效性的要求。

所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是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如果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基本情况,而现象总体中又有部分单位能比较集中地反映研究项目的数量特征,则可采用重点调查。

在统计调查体系中,适度地采用了科学的推算方法。

五、现有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1.统计年鉴⏹2.有关期刊⏹3.有关网站思考练习题:P36第三章统计整理目的要求:1. 明确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

3. 掌握分配数列的编制方法。

4. 掌握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编制方法。

授课要点:1. 方法:演绎启发法、引例法、思考练习法。

2. 重点: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编制方法。

3. 难点:恰当应用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语言技巧,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统计整理的概念一、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组和汇总的工作过程。

⏹对已整理过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进行再加工也属于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整个统计工作和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是积累历史资料的必要手段。

二、统计整理的程序⏹1 )统计调查资料的全面审核。

⏹2 )资料的分组(分类)和汇总。

分组即根据研究目的要求和统计分析需要,对资料按其性质和特点,选择整理的指标,并进行划类分组,汇总,加总计算形成各项统计指标。

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是整理的中心工作。

⏹3 )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4 )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

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分组概念⏹1、统计分组概念⏹1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需要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2 )分组的性质:兼有分和合双重含义。

⏹2、统计分组的原则⏹穷尽原则: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应有组可归,或者说各分组的空间足以容纳总体所有的单位。

⏹互斥原则:在特定的分组标志下,总体中的任何一个单位的只能归属于某一组,而不能同时或可能归属于几个组。

(二)统计分组的种类⏹1)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类:⏹简单分组:就是对研究现象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

P42-43⏹复合分组: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即先按一个标志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第二个标志分小组,又再层叠地按第三个标志分成更小的组,这称为复合分组。

P443、统计分组的种类⏹2)按分组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类:⏹品质分组(或称属性分组):按品质(或属性)标志进行分组。

一般不能用数量表示。

品质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品质数列。

P42表3-1⏹数量分组(或称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变异性体现在它不断变动自身的数量上,故也称为变量分组。

变量分组所形成的数列称为变量数列。

P43表3-3⏹3)按分组的作用和任务不同分类:⏹类型分组:把复杂的现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部分,就是类型分组。

P42 表3-1 ⏹结构分组:在对总体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组对总体的比重,借此研究总体各部分的结构,即结构分组。

P42 表3-2⏹分析分组:为研究现象之间依存关系而进行的统计分组即分析分组。

P43 表3-3二、统计分组的方法⏹1、品质分组的方法⏹按品质标志分组,有些分组比较简单,分组标志一经确定,组的名称和组数也随之确定。

P42表3-1。

⏹2、数量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应注意如下两个问题:首先,分组时各组数量界限的确定必须能反映事物质的差别。

其次,应根据被研究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适当的分组形式,确定相宜的组距、组限。

P43表3-3。

1)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A)单项式分组:用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形成单项式变量数列。

P42表3-2。

⏹变量值又称标志值。

按数量标志分组,数量标志的表现,就是变量的取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