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水而居
傍水而居
第三课傍水而居(教案)第一课时水乡孕育的城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理解“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
理解住在水乡的人们的生产特点和日常生活特色。
从太湖流域的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为典型事例,联系学生自己的家乡—三垟湿地的发展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从人地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设想。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水乡和水的密切关系,设计紧扣教学主线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求取结论,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解决家乡的保护环境的办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的生活、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努力付诸于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理解水对水乡的“孕育”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太湖流域城镇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情画卷,引导学生探究太湖流域的城镇兴起、发展的原因,让学生从城镇的起源、发展、民居角度深刻理解“水”对水乡的“孕育”作用。
并且由此拓展到家乡三垟湿地的保护问题,树立和谐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设计(一)课前小调查。
1)喜欢旅游的同学有多少?2)为什么喜欢旅游?学生:旅游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老师: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一饱眼福,还可以一饱口福,吃遍各地的名小吃,名特产。
老师也是一个特别喜欢旅游的人,今年暑假,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游玩了两个地方,觉得是大有收获。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里――提示一:出示照片(太湖夕照)提示二:这个地方所在的流域是盛产大闸蟹――出示第二张图片太湖蟹提示三:这个地方有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泊――太湖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问:1)太湖位于哪个省境内?(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2)让我们再来近距离认识太湖流域有着怎样的特色?活动环节:火眼金睛――从这张图中,我发现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从学生的回答中,抓住城镇多和水多,谁能数一数有多少个城镇,多少条河流呢?回答略。
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
浙江嘉兴——乌镇
浙江嘉兴——西塘
江苏苏州——同里
上海市——朱家角镇
甪直
江苏苏州——甪直
江苏吴江——盛泽
日本渔港的分布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四面 环海的岛国。
◇日本主要由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四个岛屿组成。 海岸线崎岖,多优良港口。
◇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最大的渔场, 其附近暖寒流交汇(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渔业资源 丰富。
冷库
鱼肉加工
日本渔业生产
鱼市场
以海洋捕捞业为主
水上都市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
•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 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是一座美丽的水上古城。 是意大利北部的主要港 口,人口37万。该城 座落在威尼斯泻湖的 118个小岛上,177条 大小运河相通,有样式 各异的桥梁401座。城 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为船。
每年雨季到来,威尼斯的主要公共集会场所——圣马克广场 总是洪泽一片,人们只好在平地上架起临时的木桥以便通行。
海水倒灌与水位上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建筑物和堤岸, 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威尼斯为何因水而生、因水而美、 因水而兴、因水而忧?
• 因水而兴:威尼斯原来是由亚德里来海的100多 个小岛组成的岛屿群,后来威尼斯的祖先在此建 造家园,使岛屿相连形成城市,以水为通道。 • 因水而兴:地处意大利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 贸易中心,从此日益兴起。 • 因水而美:其美就美在独特的水城风光。在威尼 斯,水为道路舟为车,沐浴在海风中的古老建筑 以其无穷的魅力让人怀旧,让人遐想,此番美景 吸引了各国游人。 • 因水而忧:主要是水淹威尼斯。如水位上涨、海 水灌,经常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侵蚀建筑物, 甚至影响到城市的结构。
傍水而居课件
• 太湖为什么被喻为“鱼米之乡”? 太湖为什么被喻为“鱼米之乡” • 太湖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太湖流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 • • • 密集的灌溉系统 湿润的气候 肥沃的土壤 充足的灌溉水源
蓝藻危机
蓝藻又称蓝绿藻, 蓝藻又称蓝绿藻,由于 污染严重, 污染严重,水体严重富 营养化, 营养化,常于夏季大量 繁殖, 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 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 浮沫,称为“水华” 浮沫,称为“水华”, 加剧了水质恶化, 加剧了水质恶化,太湖 蓝藻多了会杀死水里的 微生物, 微生物,导致鱼群大量 死亡。人误食了蓝藻水 死亡。 就会恶心呕吐, 就会恶心呕吐,严重者 会立刻休克。 会立刻休克。
在我国什么要实行“休渔期”的政策? 在我国什么要实行“休渔期”的政策?
休渔期是国家为了渔业的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鱼类的繁殖生 长期内暂停捕鱼的时期。 长期内暂停捕鱼的时期。
马可波罗的故乡
说说水与威尼斯的关系。 说说水与威尼斯的关系。 因水而生 因水而兴 因水而美 因水而忧
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的 西北岸, 118个弹丸小岛 西北岸,由118个弹丸小岛 组成, 400座石拱桥 座石拱桥, 组成,有400座石拱桥, 177条水道 总长45 条水道, 45千米的 177条水道,总长45千米的 运河,2300条水巷 条水巷, 运河,2300条水巷,只有 西北角有一条4 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 1846年建造的铁路 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 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 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 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6.9平方千米的市区 平方千米的市区, 在6.9平方千米的市区,有 10多万城区居民 多万城区居民( 10多万城区居民(加上郊区 36万 36万) 。
傍水而居的意思
傍水而居的意思1. 引言傍水而居是一个常见的词组,它描述了一个人或某个地点紧靠水源而建的居住环境。
傍水而居的意义和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一般意义、历史背景、文化影响以及环境效益。
2. 傍水而居的历史背景傍水而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水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都是建立在河流或海洋附近的地区。
河流提供了人们饮用水、灌溉农田、交通运输和捕鱼等生活必需品。
在这些古代文明中,人们学会利用水资源创造出繁荣的经济和文化。
例如,尼罗河是古埃及发展农业和贸易的关键。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周期性洪水灌溉沿岸农田,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系统。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是在印度河流域发展起来的。
3.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傍水而居不仅仅是基于生存的考虑,也与文化和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联系。
对许多文化而言,水是一种神圣的元素,代表着生命、纯净和宁静。
因此,傍水而居的地区往往被人们视为宝贵的天赐之地。
在很多宗教中,水是一种净化和重生的象征。
例如,基督教洗礼仪式就常常在水体旁进行,象征着一个人的信仰转变和新生命的开始。
而印度的恒河是印度教信徒们朝圣的目的地,他们相信洗礼在恒河中可以洗净他们的罪恶。
傍水而居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艺术和文学中。
许多文学作品描绘了傍水而居的美景和人们与水的亲密关系。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歌中经常描绘山水之间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4. 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傍水而居的环境效益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水源的近距离提供了可持续的水资源,满足了人们的饮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傍水而居的地区还有利于发展渔业和水上交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然而,傍水而居也存在一些环境挑战和威胁。
例如,过度开发和污染可能对水体造成损害,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傍水而居的地区还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水和海啸。
因此,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以确保傍水而居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安全性。
体现傍水而居的诗句
体现傍水而居的诗句1.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周邦彦《渡江云·晴岚低楚甸》2.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
--郑燮《道情十首其一》3.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韦庄《夏夜》4.傍水添清韵,横墙露粉颜。
--贺铸《南歌子(二之二)》5.穿林傍水几平章,合有春风到草堂。
--戴复古《灵洲梅花》6.繁根傍水生先合,翠色通门望更深。
--韩维《陪晏相游楚家园赋四题其二竹》7.短竹编篱人几家,野扉傍水碧阴斜。
--戚继光《春野》8.傍水楼台,满城钟鼓,又是黄昏。
--吴潜《柳梢青》9.傍水几家初饮马,入春三月未闻鹃。
--戴表元《火后》10.见傍水梅开,一枝三四。
--杨无咎《玉烛新》11.傍水与登山,悠然有深诣。
--释智圆《松下自遣》12.四面阑干都傍水,倒看云影度天光。
--董纪《屏风画意二首其二》13.本学多情刘武威,寻花傍水看春晖。
--吴融《上巳日》14.柳下夕阳收,傍水重游,花茵上、雪回襟冷。
--黄裳《洞仙歌》15.投林倦鸟暮知还,傍水人家户半关。
--瞿佑《至松江》16.闻结茅亭傍水边,几时同泛钓鱼船。
--边贡《和泛池三首其二》17.夜寒庭露泣空阶,荒冢西湖傍水涯。
--曾仕鉴《谒鄂王祠墓》18.傍水无家无好竹,卷帘是处是青山。
--陆游《故山四首其一镜湖》19.溪路随花入,柴门傍水开。
--王英《题龙氏龙州书馆》20.江雨夜生苔,柴门傍水开。
--李东阳《便面小景二首其二》21.虚亭林木里,傍水着栏杆。
--唐寅《水亭幽居图》22.篱根傍水知鱼乐,屋角邻花鸟自归。
--辛愿《题游彦明林园三首其三》23.笔砚图书且暂停,寻芳聊傍水边行。
--李昌祺《晚春郊外七首其七》24.数声鸡犬柴门里,知是谁家傍水浔。
--朱诚泳《幽居》25.侵云天柱笼朝雾,傍水清阴弄晚风。
--刘过《洞霄宫》26.争似依山傍水,数椽外、二顷良田。
--吴潜《满庭芳(春感)》27.开帘片月上,傍水一萤流。
--张正蒙《立秋夜溪闻笛有怀程孺文》。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傍水而居》同步练习-教学文档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傍9水而居》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渔业资源丰富②工业基础雄厚③优良港湾众多④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威尼斯的旅游业和日本的渔业都是 ( )A. 靠海而兴B. 靠商贸起家C. 靠捕鱼发家D. 靠航海而兴旺3.目前威尼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人口过多B. 资源缺乏C. 环境污染D. 海水倒灌,水位上涨4.被称为“水上都市”的威尼斯位于 ( )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德国5.每位游客在威尼斯都必须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 汽车B. 船C. 飞机D. 火车6.我国每年 6-9 月在不同海域都会实行“禁渔期”,这是为了 ( )A.保障渔民的休息B.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C.减少居民的鱼类消费D.加强文化教育7.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是 ( )A. 圣马克广场B. 圣马克教堂C. 叹息桥D. 凤凰歌剧院8.关于日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群岛国家,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B.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 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快D. 多民族国家,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色9.秦阳利用暑假的时间和父母到日本东京旅游,他所写日记中其中不可信的是 ( )A. 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用筷子吃饭B. 东京港口的货船很繁忙,每天有大量的木材被装船运往国外C. 在东京的街头,有穿和服的,也有许多穿现代服饰的人在逛街D. 在日本,有许多古代风格的建筑,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城市10.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亚洲大陆相比( )A.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B. 年较差大,降水多C. 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D. 年较差小,降水少11.威尼斯重新焕发兴盛的原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B. 发展了旅游业C. 加固了大堤D. 加固了大堤二、材料分析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
七下地理——傍水而居简介在地理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概念——“傍水而居”。
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类聚居地靠近水源的情况。
水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还能带来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美丽的风景。
本文将探讨傍水而居的优势以及一些著名的傍水城市。
傍水而居的优势丰富的水资源傍水而居的人们可以直接获取到丰富的水资源,用于饮用、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还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水资源丰富时,人们可以选择从事农业、渔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
便利的交通条件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具有优越的交通条件。
水源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交通通道,方便人们进行货物运输和人员交流。
在傍水城市中,人们可以利用船只进行远距离的贸易和旅行。
此外,水源还可以建设桥梁和渡轮等交通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流动性。
美丽的环境傍水而居的城市往往以其独特而美丽的环境而闻名。
水的存在赋予了城市自然的美景,例如江河、湖泊和海洋等。
这些美丽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了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傍水城市通常也会发展水上运动和水上娱乐等项目,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著名的傍水城市威尼斯,意大利威尼斯是一座以其水道而著名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城”。
这座城市建立在117个小岛之上,通过400多座桥梁连接起来。
威尼斯的运河和古老的建筑使其成为世界级旅游景点。
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威尼斯独特的水上交通方式。
阿姆斯特丹,荷兰阿姆斯特丹是荷兰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了水道和运河的城市。
这座城市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它的运河充满了魅力和历史。
阿姆斯特丹的运河系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水上巴士或乘船游览这座美丽的城市。
香港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同时也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城市。
它位于中国南方的海岸线上,拥有世界级的港口。
《傍水而居作业设计方案》
《傍水而居》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描写“傍水而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1.了解《红楼梦》中“傍水而居”的描写:让学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傍水而居”的生活场景,包括建筑结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描写。
2.分组讨论“傍水而居”的意义: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傍水而居”所代表的意义,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3.创作“傍水而居”场景描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创作一段描述“傍水而居”场景的文学片段,可以是散文、诗歌或小说形式。
4.展示作品并互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互相评判和讨论,从中进修他人的创作经验和观点。
三、作业要求:1.认真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理解其中“傍水而居”的描写;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3.创作作品时要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节描写,展现“傍水而居”场景的美感和意境;4.展示作品时要自大大方,接受他人的建议和评判,不息完善自己的创作。
四、评分标准:1.对《红楼梦》中“傍水而居”的描写理解深刻,能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2.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能够提出奇特见解和观点,与他人进行深入交流;3.创作作品具有奇特性和创新性,情感表达真挚,细节描写丰富生动;4.展示作品时表现自大大方,能够接受他人的评判和建议,不息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五、作业时间:本次作业设计为一个课时,包括阅读、讨论、创作和展示环节,全程约90分钟。
六、作业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傍水而居”的描写,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增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合作认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3-3 傍水而居
(3)节日:有划船比赛、水城狂欢节等传统节日
8、威尼斯面临的危机 ——因水而忧
海水倒灌、水位上涨
威尼斯在年复一 年地下沉,而亚得里 亚海的海平面却在不 断上升。随着涨潮更 加频繁,著名的圣马 克广场每年冬天都要 被海水淹没约60次。
日本“鱼宴”
刺身
鱼豆腐
鱼豆腐
5、日本“鱼文化 ”对日本的影响:
(1)影响工业生产: 渔业生产。 (2)影响日常饮食: (3)影响精神文化:
习俗 文化、 节日
此外,在盛产不同水产品的各地,渔民们每年 都会举行相应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丰收,如“鲍鱼 祭”“虾祭”“螃蟹祭”“海胆祭”等等。
鱼 拓
用一次性筷子 做的鱼雕塑
第三课 傍水而居
日本
是指依靠科技进步,合理开发 利用浅海滩,发展海水养殖业。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四 面环海,是一个地域狭小, 人口众多的岛国。
2、国土组成部分及特征:
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国四个岛组成。 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丰富的渔业资源
3、日本的自然条件
(1)地形:
工业的支持
科技的发展
耕海牧渔
1、位于日本的世界知名渔场是( ) A、北海渔场 B、舟山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秘鲁渔场
2、日本有着悠久的捕鱼历史,在长期人与大 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独特文化是( ) A、鱼文化 B、水文化 C、吃文化 D、茶文化
3、日本拥有发达的渔业的原因有( ) ①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海道, 是世界知名的渔场 ②造船业发达,所造船只性能优良 ③发达的纺织业,织就了优质的渔网 ④先进的电子工业,为渔业提供了技术 和装备 ⑤近海海域鱼类的增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 ⑤
傍水而居的古诗句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
唐·杜光庭
(其一)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
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
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其二)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
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
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其三)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
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
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第三课 傍水而居
丰富的物产 通过水路 出现以从事商业 和手工业为生的人 汇聚到码头 出现小城镇
出现店铺、街道、 简单的手工作坊乌镇ຫໍສະໝຸດ 乌 镇一角周庄水乡图
周庄风光
小桥 流水 人家
中国第一村
•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县,1996
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 镇企业,全村共有80户,1520人, 面积0.96平方公里。 华西村是全国 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1998 年三业总产值超过25亿元,利税超 2.8亿元,农民家庭存款最少的20 多万元,多的200多万元。每户住 房450平方米,家庭资产最少的也 有100多万元。
休渔期:
国家为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在鱼类 的繁殖生长期内暂停捕鱼的时期。
威尼斯风光
因水而生:
威尼斯是在亚得里亚海沿 岸的100多个岛屿上兴建的 城市,岛以桥连,水为通道, 水城兴起。
因水而兴:
地处地中海东北部,优越的 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西方商品 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从而日益 兴起。
因水而美:
其美就美在独特的水城风光。 在威尼斯,水为通道舟为车,沐浴 在海风中的古老建筑以其无穷的魅 力让人怀旧,让人遐想。此番美景 吸引了各国游人。
因水而忧:
主要是水淹威尼斯,如水位上 涨,海水倒灌,经常影响人们的日 常生活,并侵蚀着建筑物和堤岸, 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总结和思索
• 课文描述了三种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活,
请归纳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水对傍水而居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哪些 有益的影响?水又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的 影响? • 学了这节课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与体会。
城镇化(城市化):通常指人 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 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浙江省松阳县古市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傍水而居》课件
──出现以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为生的人──出现小城镇。
三
三、水乡城镇的特色
、
水
乌镇水乡图
乡
城
镇
的
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
周庄水乡图
周庄水乡图
比较这两幅景观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 、 新 型 城 镇 的 悄 然 兴 起
四、新型城镇的悄然兴起
思考1.水乡城镇化给当地人民的生产
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2.你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吗?
农村 农民
--- 城市 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
--- 居民 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思考? 1.漫画中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 2.面对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 太湖流域
农业及其乡镇企业的发展 城镇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建筑与居民生活的“城市化”
南宁
广州
太湖
台北
海口 海南
一、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在农业生产发 展中的作用?
1.说说太湖流域的范围。 2.你们认为太湖流域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3.各小组找一下太湖流域大约有多少条河流, 多少个湖泊?
湖泊众多,河网稠密的特点
4 .讨论:水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
总结:由于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所以灌溉便利,加上气候 温暖湿润和渔业的生产和发展,,有利于农业和渔业的生产和 发展因此这里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第三课 傍水而居
乌鲁木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 西藏自治区
拉萨
黑龙江 哈尔滨
长春
吉林
甘
呼和浩特
河北京 北 辽沈宁阳
《傍水而居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
《傍水而居》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傍水而居》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傍水而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 分析《傍水而居》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干系。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傍水而居》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陶渊明(AD 365-AD 427)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的闻名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桃花源中人”。
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淡雅、自然清丽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二、作品背景《傍水而居》是陶渊明的一篇田园诗作,描述了他倾慕自然、追求简朴生活的理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傍水而居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倾慕和尊重。
三、作品内容《傍水而居》描绘了陶渊明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他在清晨起床,走出门外,看到柳绿桃红,感叹大自然的美好。
他与家人一起在水边游戏,享受着宁静和快乐。
陶渊明通过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倾慕,呼吁人们遥离尘世的烦恼,回归自然。
四、人与自然的干系《傍水而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陶渊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亲密干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在摩登社会,人们常常轻忽了与自然的联系,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我们可以从《傍水而居》中进修到如何尊重自然、珍惜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导学练习:1. 请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宁文学成就。
2. 你认为《傍水而居》中的傍水而居象征着什么?为什么人们倾慕这种生活方式?3. 你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干系?在摩登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傍水而居》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干系。
陶渊明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的热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从他的作品中汲取智慧,珍惜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湖流域的人民生活、生产及城镇的发展与水的密切关系。
难点: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努力付诸于行动。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研讨法,主动探究学习法;情境形式:分组合作、小组讨论;
当地的政府领导又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
(学生按我发现的水问题是 ,我的对策是 思路交流,老师鼓励评价和适当总结)
探究要点:洪水问题(渍水问题略) 对策:加固堤防,保证行洪等。
填湖,湖面减少问题 对策:立法保护,政府政策等
水污染,水质下降问题 对策:惩罚措施、江湖连通等
因此,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这些城镇,它是“因水而生”。明清时期城镇最为兴盛,今日城镇焕发新的活力。
(四)水乡居民的生活、生产特色:因水而美 因水而兴——因水而优
[过渡]那大家能不能举出太湖流域著名的一些城镇(比如著名的旅游城镇)
——有乌镇、周庄、南浔、西塘等。有人赞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最美是周庄”。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第二个地方水乡――周庄走一走,看一看,了解水乡的风土人情,了解那里“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景。
第三课 傍水而居
第一课时 水乡孕育的城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学生进一步理解傍水而居人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状态;
2、了解人们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收集太湖流域的相关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板书:水乡孕育的城镇
“孕育”如何理解,为何不用“河流边的城镇”?水乡是怎样孕育出城镇的呢?水又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太湖流域
1、读图说出太湖流域在我国的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安徽三省)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她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小调查,导入新课
(1)喜欢旅游的同学有多少?
(2)为什么喜欢旅游?
老师:我们班喜欢旅游的同学可真多,那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们为什么喜欢旅游呢?
学生:旅游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老师: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一饱眼福,还可以一饱口福,吃遍各地的名小吃,名特产。老师也是一个特别喜欢旅游的人,今年暑假,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游玩了两个地方,觉得是大有收获。
因此太湖流域最大的特色是:水。是水孕育了乡、孕育了城镇
(二)、水孕育了乡
那么水乡人们的生产特色是怎样的呢?
师: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这里是著名的粮仓。
师:那么太湖流域成为天下的粮仓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
通过看图、讨论归纳如下:
(提示 地理位置,地形,灌溉,气温,降水——副板书)——出示图片
2、通过观察各种图片、地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对太湖及太湖流域的描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水乡城镇的柔美,从热爱家乡的水到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展示自己,学会与人合作;
3、了解水乡城镇的生产、生活特色,确立人和自然的和谐观,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追问:城市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呢?——城镇大多在河流、湖泊的沿岸。
这些城市的分布纯属巧合吗?那么这些城镇的兴起和发展,与密布的水网有没有联系?有着怎样的联系?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83页的内容,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太湖流域,这么多的城镇在当时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最初因为水资源丰富、肥沃的土壤、雨热同期气侯→鱼米之乡、交通便捷→商品丰富、交易频繁、人口增多→出现店铺、街道、手工作坊→出现从事工商业为主的居民→逐渐形成小城镇。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水乡和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进行探究,求取结论,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解决家乡的保护环境的办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理解“水”同人们的生活、生产是息息相关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通过学习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努力付诸于行动。
爆发原因
蓝藻爆发成因为富营养化。过量的养分主要来自于以下这些源头:1. 化肥流失 2. 生活污水 3. 畜禽养殖4. 工业污染 5. 燃烧矿物燃料
看了这些图片,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结:
关于水乡城镇化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分正面和负面两方面影响,负面影响主要指水资源遭到污染(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柴油机动船等)水质破坏、水荒。
师:这里人口众多,交通发达,人们充分利用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优势,加上辛勤的劳动,使这里成为了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些丰富的物产,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繁荣昌盛。)
(三)因水而生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太湖流域图”图,除了河流、湖泊多,什么也很多?(结合城市与省级行政中心的图例)——城镇也很多,四个字:城镇云集
三、联系温州、情感升华
忆江南 风景旧曾谙
[忆温州,水乡旧曾谙]温州也是一个傍水而居的城市,曾经的温州人都是枕河人家。
图片:《温州河流》,了解水乡温州的过去
我们温州曾提出“一港三城”战略(打造温州“东南沿海大商港、国际性轻工城、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和滨海山水文化名城这“一港三城”),说山水是温州的自然条件。“三城”中的“一城”,就是要把温州建设成为“滨海山水文化名城”。
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分别是?
五大淡水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那太湖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2、观察“太湖流域图”图,说说太湖流域包括哪些省(直辖市)?
汇总、简介、补充课外资料: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大小岛屿48个,山水相依,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地形中以平原为主,占68%丘陵和河湖各占16%,是全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太湖流域耕地2400万田,占全国0.17%,人口3400万,占全国3.1%,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10%—12%,财政收入占全国13%—14%,被誉为祖国的“金三角”。
(五)城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水乡古镇也发生了新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今日水乡的图片。
今日的水乡城镇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跟以前相比)
(从建筑、交通、街道、公共设施、生活情景等方面)
建筑——更多的水乡村落建起成片的新式楼房。
交通——出现了柴油机动船、有了现代化的立交桥
水乡城镇化除了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积极的影响,还带来óu)
蓝藻的危害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河网总长度达12万千米、总人口:3611万(相当温州5倍)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温州2.5倍)
3、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
师:对于太湖流域湖泊与河流的数量,老师也没有具体数过,但是我们能得出他们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呢?——一个字:多。十二个字: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
出示:河流的特点:河流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
【板书设计】:孕育
生
城镇 水 美 优(生活、生产)
兴
忧
街道——宽阔了
公共设施——有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
生活情景——人们生活更加富裕、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相当多的居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这一切都说明水乡村落、城镇正在经历怎样的过程?——城市化
2.你知道什么是城市化吗?
—— 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对策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
最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上课所学内容或说出你的感受!
最后点出:水乡孕育了城镇,孕育了繁华,也孕育了水乡人。保护水乡,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这是正在正在建设中的塘河小区规划图,很美对吧。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结束本堂课:让“生命之水”常流,让“水之故乡”常青!
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这里――
提示一:出示照片(太湖夕照)
提示二:这个地方所在的流域是盛产大闸蟹――出示第二张图片太湖蟹
提示三:这个地方有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泊――太湖
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和“水”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我们已经与山为邻,成为了仁者,我们再傍水而居,做一回智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水乡孕育的城镇”,去了解傍水而居的生活。
(1)位置---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2)灌溉—河湖众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3)降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4)气温—一月气温在0°C以上,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
(5)地形——平原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问:你们觉得这样的自然条件会对太湖流域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