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高架车站_商业地产开发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站结构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火车站站结构设计

苏州轨道交通苏州⽕车站站结构设计苏州轨道交通苏州⽕车站站结构设计【摘要】介绍了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苏州⽕车站的结构设计特点,探讨了新型的国铁车站与地铁车站合建时所采⽤的施⼯⽅法、结构⽅案的合理性,成果对多层轨道交通交汇点设计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基坑;逆作法;地下连续墙;垂直承载1、车站概况苏州轨道交通苏州⽕车站,为2、4号线的换乘站,两线垂直相交,“T”型换乘。

整个车站均位于新建沪宁城际铁路苏州⽕车站城际站房正下⽅,与国铁车站同期建设。

2号线东西向沿国铁北站房布置,位于北站房下⽅,外包总长为118.30 m,标准段外包总宽为28.7 m;4号线南北向垂直国铁站场布置,外包总长为124.2 m,外包总宽为26.4 m。

车站总平⾯图见图1。

根据建筑⽅案,国铁车站与地铁车站采⽤⽆缝对接,以做到零距离换乘:地下⼀层为国铁车站的出站厅及城市通道、2号线苏州⽕车站的站厅层;地下⼆层为2号线的站台层及4号线站厅层;地下三层为4号线站台层。

地下⼀层基坑深约9.6 m;地下⼆层(2号线)基坑深约17 m,地下三层基坑深约23.4 m。

剖⾯关系见图2。

2、车站范围内⼯程地质及⽔⽂地质概述根据地质详勘报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层主要为⼈⼯填⼟、③1层硬~可塑粘⼟、③2层软~可塑粉质粘⼟、④2层软~流塑粉质粘⼟、④3层稍~中密粉砂夹粉质粘⼟、④5层软~流塑粉质粘⼟及⑤1层粘⼟;围护结构插⼊⼟层为⑥3层粉质粘⼟夹粉⼟或⑦2层粉质粘⼟。

根据埋藏特征,可将地下⽔分为孔隙潜⽔含⽔层、微承压含⽔层、承压含⽔层。

2.1 孔隙潜⽔含⽔层据区域⽔⽂资料,年⽔位变幅为1.00 m。

历年最⾼潜⽔位标⾼2.63 m,最低潜⽔位标⾼为0.21 m。

2.2 微承压含⽔层微承压⽔含⽔层由晚更新统沉积成因的⼟层组成,主要为④3粉⼟夹粉质粘⼟,其透⽔性及赋⽔性⼀般~中等,是对车站施⼯影响较⼤的含⽔层。

该含⽔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潜⽔和地表⽔。

勘察期间,微承压⽔埋深在0.92 m~2.06m。

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项目名称: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委托方(甲方):苏州市规划局相城区人民政府承担方(乙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方(丙方):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事业法人代码: 40001083—0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021001)院长: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总规划师:杨保军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院规划设计成果专用章:规划设计编制完成时间: 2007年10月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所主管所长:尹强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主任工:邓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杨一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朱郁郁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硕士项目参加人:董珂高级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肖礼军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赵权助理城市规划师李艳钊助理城市规划师桂晓峰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崔琪助理城市规划师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硕士王乾助理城市规划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学士周小新助理城市规划师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学士曾芝琼(Quinn Tang)UClA 城市规划硕士编制单位: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院长:钮卫东高级城市规划师主管总工:俞娟高级城市规划师分管所长:虞林洪城市规划师编制人员名单:项目负责人:徐惠珍高级城市规划师施进华高级城市规划师项目参加人:梅晓红高级城市规划师黄征洋城市规划师袁佳助理城市规划师邹新忠注册城市规划师潘铁工程师田浩助理工程师斯格(Gretchen)美国南加州大学城市规划硕士苏州市相城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相城区发展定位与策略 (2)第三章四区划定 (4)第四章区域协调 (5)第五章人口与用地规模 (6)第六章城乡统筹 (7)第七章城乡空间发展指引 (9)第八章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11)第九章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第十章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一章城乡空间设计指引 (15)第十二章城乡旅游发展规划 (17)第十三章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8)第十四章城乡安全系统规划 (21)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24)第十六章实施策略与机制 (25)第二篇相城区中心城区分区规划 (27)第一章总则 (27)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27)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27)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28)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9)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9)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30)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30)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 32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3)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36)第十三章附则 (37)第三篇相城区北组团规划 (39)第一章总则 (39)第二章职能与规模 (39)第三章规划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 (39)第四章居住用地规划 (40)第五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40)第六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41)第七章分区划分及控制指标 (41)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42)第九章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43)第十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4)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47)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建议 (48)第一篇相城区城乡协调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标1.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苏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木渎站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I-TS—01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木渎站主体结构施工图1。

2我公司在以为城市地铁施工中积累的经验及对地铁施工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1。

3《木结构设计规程》GB50005-2003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1。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991。

7《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1.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1.9《建筑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其它相关施工书籍资料、现行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规定等二车站主体结构概述2。

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I-TS—01标木渎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主体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厅层,站厅层由公共区、设备管理用房区组成。

公共区布置在车站中部,设备管理用房区布置在车站两端.地下二层为站台层,站台层中部为80m长、10m宽的有效站台区,有效站台东西两端为设备区。

车站主体结构外包尺寸长256.2m,内净长254.6m,宽18.7~24。

9m,净宽17.3~23.3m,车站主体埋深16.05~17。

9m.顶板覆土厚度约为3。

1m.车站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二层双跨(局部三跨)箱形框架结构。

整个车站包括主体结构及五个出入口、三组风亭、一个紧急疏散出入口。

车站两端区间隧道采用盾构工法施工。

西端盾构工作井设计为盾构调头功能,东端盾构工作井设计为盾构接受及始发功能,施工阶段顶、中板均开有盾构吊装孔.结构设计:主体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防分类为乙类,抗震等级为三级,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2。

2结构尺寸端头井结构侧墙厚800mm,标准段结构侧墙厚700mm;端头井底板厚1100㎜,标准段底板厚1000mm,底板梁1000㎜×2000㎜;标注段底板梁1000㎜×2200㎜、1000㎜×2000㎜;中板厚400㎜,中板梁800㎜×1000㎜、800㎜×1100㎜;顶板厚800㎜,顶板梁900mm×1600mm、900mm×1800mm;站厅层中柱700㎜×1100㎜,700mm×1200mm,高度4550㎜;站台层中柱700㎜×1100㎜,700mm×1200mm,高度6200㎜站台板宽10000㎜,厚20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题目的括号内)1.在值班站长的领导下,车站落实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的关键岗位是()。

A.站长B.值班员C.站务员D.售票员2.目前,轻轨交通是高峰时单向客运量在()的中等容量的轨道交通系统。

相对地铁来讲,因其车辆轴重较轻和对轨道施加的荷载较轻而得名。

A.3〜5万人次/h .B. 2〜4万人次/hC.2〜3万人次/hD. 1〜3万人次/h3.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oA.北京B.上海C.广州D.天津4.隧道的大小和桥梁的宽窄都是根据()来确定的。

A.通行能力B.限界C.列车尺寸D.载重负荷5.当车辆出入线与正线发生交叉时,宜采用()方式。

A.平面交叉B.过渡线连接C.立体交叉D.联络线连接6.AFC设备作为面向乘客的服务设备,主要设置在()。

A.站台层B.车站入口C.站厅层D.车站出口7.在沿地铁方向设置站外路引标志,设置范围为距车站()。

A.100-300 米B. 300-500 米C.500- 800 米D. 600-900 米8.()主要用于地铁列车、运输车辆及无动力轨道车辆的牵引、调车或救援作业,是理想的首选动力设备。

A.蒸汽机车B.调车机车C.内燃机车D.轨道车9.注意减速运行,即信号处于有条件的开放状态,使用()信号色。

A.红色B.绿色C.黄色D.蓝色10.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市中心一般为()km/h。

A.35-40B. 40-45C.45-50D. 55-60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允,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题目的括号内,多选少选不得分)11.售票员的岗位职责有()oA.监督违规行为B.车站车票出售C.车站异常车票处理D.与客运值班员结算.E.协助班组长工作1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和设备运营要求,限界可分为()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发改基础〔2022〕203号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报的请示》(苏发改基础发〔2021〕1011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总体情况为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支持城市优化发展,原则同意对《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简称《规划》)方案进行调整。

二、主要调整内容(一)对2号线、4号线和7号线北段实施延伸工程:2号线北延段起于爱格豪路站,终于骑河站,长约4.7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2.67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22.48亿元。

4号线北延段起于观塘路站,终于龙道浜站,长约7.42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45.42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2.47亿元。

7号线北延段起于春丰路站,终于莫阳站,长约7.44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50.96亿元,其中直接工程投资31.80亿元。

(二)规划期延长至2026年。

除上述调整外,其余规划方案仍按《规划》原批复要求执行。

三、资金安排建设期苏州市政府及有关区政府财政出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低于40%,计51.62亿元,剩余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市场化融资方式解决。

四、下阶段工作(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把握建设规模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二)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2号线-002-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2号线-002-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2.1 苏州市经济与财力分析2.1.1 历史与现状(一)历史沿革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1981年2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将苏州市同北京市、杭州市、桂林市一起列为全国4个重点环境保护城市。

1982年2月,苏州市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85年5月,国务院批准苏州市和所属6县(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3年4月,苏州市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2000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至2010年)》,确定苏州的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二)区划范围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北纬30°46′~32°02′,东经120°11′~121°16′。

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傍无锡,北依长江。

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

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

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苏州为江苏省辖市,下辖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5个县级市,市区下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5个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苏州工业园区。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10.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24.43万人、暂住人口585.8万人;市区常住人口424.0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5.30万人,暂住人口188.71万人,城市化水平为65.6%。

(三)城市特色苏州古城始建至今已有2500多年,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换乘车站方案设计

收稿日期:20201215基金项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开发课题(单轨-研2020-3-11)㊂作者简介:岳文豪(1991 ),男,2014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化专业,文学硕士,工程师㊂文章编号:16727479(2021)03012806跨座式单轨交通高架换乘车站方案设计岳文豪(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㊀100055)㊀㊀摘㊀要:跨座式单轨是一种以高架敷设为主的中运量轨道交通制式,其换乘车站多采用高架形式设置在公共空间之中,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㊂为优化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的功能流线布置,减小车站体量,实现标准化㊁轻量化设计目标,从跨座式单轨制式独有的灵活度高㊁适应性强的特点出发,采用总结归纳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㊂首先,对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用的高架车站换乘方式进行归纳;再结合近期项目实例,对同车站换乘车站及通道换乘车站的方案演变㊁优劣比选㊁适用范围进行研究,并对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的设计原则进行总结归纳㊂在统一设计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合理的车站站型选取以及因地制宜的周边分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的设计目标㊂关键词:跨座式单轨;高架换乘车站;同车站换乘;通道式换乘;方案研究中图分类号:TU248.1;U232㊀㊀文献标识码:ADOI:10.19630/ki.tdkc.202012150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Design of Elevated Transfer Station of Straddle MonorailYue Wenhao(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55,China)Abstract :The straddle monorail system is a medium volume rail transit system which mainly laid overhead.Its transfer stations are mostly set in the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an elevated mode,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urban landscape.In order to optimize functional streamline,reduce station volume and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and lightweight,the method of summary induction and case analysis were adopted based on thecharacteristics of straddle monorail system including high flexibility and strong adaptability.Firstly,theinfluence factors of straddle elevated transfer st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commonly used transfer methods were summarized.Moreover,combined with project cases,the evolution,quality comparison,scopeapplication of the one-station transfer mode and channel transfer mode were studied,an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traddle elevated transfer station were summarized.Under the guidance of unified design principle,thedesign goal of straddle elevated transfer station can be achiev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through reasonableselection of station type and peripher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Key words :straddle monorail;elevated transfer station;one-station transfer;channel transfer;schematicdesign㊀1㊀研究背景及方法1.1㊀研究背景及意义换乘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线网各条线路的交汇节点,是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逐步发展,换乘站发挥的中转换乘作用愈发重要,目前各大轨道交通成网的城市,换乘站客流占全网的50%以上[1]㊂换乘车站往往位于城市重要节点位置,周边环境复杂,人流量大,控制因素多㊂尤其对于高架设置的换乘车站,其庞大的建筑体量会对城市空间和道路景观造成较大影响㊂如何在满足车站日常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2],提升旅客换乘体验,并优化车站景观效果,是高架换乘车站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㊂目前,关于轨道交通换乘车站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传统钢轮钢轨制式领域,张丙昌对地下车站之间的换乘方案进行研究[3];陈小飞探讨了高架车站与地下车站之间的换乘关系[4];罗景华对高架车站与周边的建筑和环境的有效融合进行研究[5],刘宝对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设计进行探讨[6]㊂然而,对于高架式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亟待进行系统性总结㊂1.2㊀研究方法及目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座式单轨制式的独有特点出发,结合近期的众多设计实践,以总结归纳和案例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换乘车站的设置原则㊁制约因素㊁换乘方案㊁车站布局进行系统性研究,并对车站与城市空间的结合方式进行探索,以期达到跨座式换乘车站使用功能便捷化㊁车站体量轻量化㊁周边结合紧密化的设计目标[7-10]㊂2㊀高架换乘车站影响因素分析高架换乘车站设置于地面以上城市空间之中,其影响因素也有别于传统制式地下换乘车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㊂2.1㊀线位方案在工程设计中,轨道线路和换乘车站为 线 和点 的关系㊂根据线路交汇方案不同,车站可分为平行式和垂直式两种,具体布置形式如图1㊁图2所示㊂图1㊀双线平行式布置㊀图2㊀双线垂直式布置㊀当两线平行敷设时,两车站可在相同高度贴临或结合一体;当两线呈垂直交叉时,若线路存在高度跨越关系,两车站可分别独立设置于路口一侧,再通过换乘通道㊁连桥等形式连接㊂2.2㊀建设时序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资大㊁周期长,普遍存在规划㊁建设分期实施的情况㊂对于建设时序不同的项目,应采取不同设计策略㊂同期建设的换乘车站,应优先考虑双线车站的一体化设计实施,从而最大程度方便旅客乘降及换乘㊂对于不能同期实施的换乘车站,在考虑换乘便捷性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分期建设的建设时序㊁投资分匹㊁接口预留等因素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换乘方案㊂2.3㊀客流组织换乘车站多位于城市重要节点,周边客流规模较大,容易造成拥堵㊂在车站内,对旅客通行影响较大的站台宽度㊁换乘通道宽度㊁进出站闸机数量㊁扶梯数量等指标,应按照远期高峰小时最大客流量进行测算,以满足旅客使用需求㊂换乘车站内部各类人群相互汇集,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人流走行路线的独立性,确保进出站流线,换乘流线,商业开发㊁工作人员流线均相互独立,以减少干扰㊂2.4㊀周边环境及规划换乘车站多数设置在城市核心区域,此类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建筑密集,人流量大㊂车站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对周边地块的相关上位条件及指标,并满足车站与周边建筑的消防㊁节能㊁日照等相关距离要求㊂换乘车站设站方案应与市政道路和周边环境统一考虑,并着重考虑车站及天桥与人行道㊁车行道㊁周边建构筑物的相对关系,出入口应尽量靠近周边主要客流集散点,以减少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㊂条件允许时,车站主体及出入口应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有机结合,为旅客带来便捷乘降体验,以及为周边区域注入活力㊂3㊀高架换乘车站的设计分类结合上文所述,高架换乘车站的受控因素存在多样性㊂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及边界条件,也应采取相应的换乘方案设计策略[11-13]㊂根据划分标准不同,高架换乘车站的换乘方案主要分为如下几类㊂3.1㊀按照换乘部位分类按换乘部位分类,换乘方案分为非付费区换乘和付费区换乘两种㊂非付费区换乘多用于不同制式及票制的轨道交通之间换乘,在同制式轨道交通中,多采用付费区换乘的形式㊂付费区换乘又细分为站台换乘㊁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㊂站台换乘最为便捷,站厅换乘次之,在两线同期实施并满足其他外部条件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站台㊁站厅相结合的换乘方式㊂通道式换乘设置灵活,适用于两线车站站位距离较远或分期建设的情况,当采用通道换乘时,应合理布置换乘线路,避免流线过长引起旅客通行不便㊂3.2㊀按照车站类型分类根据车站相对关系不同,高架换乘可分为同车站换乘和通道式换乘两大类㊂根据线路高差关系㊁换乘方式㊁车站布置的差异,又可细分为如图3所示多种类型㊂图3㊀换乘车站站型分类4㊀同车站换乘方案比选在两线同步实施,且周边环境及线路走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双线并站的同车站换乘方案㊂车站合二为一能够最大程度方便乘客换乘,便于日常运营维护管理[14-15]㊂根据线路关系不同,该类车站又细分为一岛两侧车站㊁双岛车站和叠岛车站3种㊂4.1㊀一岛两侧车站当两条线路在同一高程,平行且不交叉敷设时,可采用一岛两侧车站形式㊂该站型设置1座岛式站台和2座侧式站台,站台下方设置共用站厅层㊂该站型换乘部位属于站厅与站台结合式,其中一个方向可实现同站台换乘,其他方向需通过站厅层进行换乘,剖面布置如图4所示㊂该站型多见于传统钢轮钢轨制式换乘车站设计中㊂主要优点为换乘流线较短,站厅集中设置,便于换乘㊁乘降和运营管理㊂车站两侧区间线路平顺无交叉,墩柱布置较为规整,景观效果较好,车站及两侧区间布置如图5所示㊂该方案不足之处在于车站宽度较大,需占用较多道路及路侧空间,且需根据市政道路宽度及线路敷设位置综合确定车站布局和柱位布置㊂图4㊀一岛两侧车站剖面示意㊀图5㊀一岛两侧车站鸟瞰示意㊀4.2㊀双岛车站当两条线路在同一高程,平行且局部交叉敷设时,可采用双岛车站形式㊂该站型同高程设置2座岛式站台,站台下设置共用站厅层㊂该站型换乘部位属于站厅与站台结合式,其中2个方向可实现同站台换乘,其他方向需通过站厅层进行换乘,剖面布置如图6所示㊂图6㊀双岛车站剖面示意㊀该站型换乘流线最短,乘客换乘与乘降最为便捷㊂然而,车站两侧区间线路存在交叉跨越,墩柱布置不规则,景观效果不佳;车站宽度相对较大且需占用较多道路及路侧空间(见图7)㊂4.3㊀叠岛车站当道路宽度条件受限时,可充分利用跨座式单轨爬坡性能优良的特点,将两条线路在不同高程敷设,此图7㊀双岛车站鸟瞰㊀时换乘车站采用叠岛车站形式㊂该站型上下设置2座岛式站台,站台下设置共用站厅层㊂该站型换乘部位属于站厅与站台结合式,其中2个方向可实现同站台换乘,其他方向需楼扶梯及站厅层进行换乘,其剖面布置如图8所示㊂图8㊀叠岛车站剖面示意㊀该站型能够有效减少车站宽度,占地面积较小,且换乘流线较短便于旅客乘降及换乘㊂然而由于站台上下布置,换乘流线与进出站流线相互交叉,容易造成楼扶梯处人流拥堵;且车站两侧区间在两个不同高程敷设,墩柱设置复杂,实施难度大,车站及区间效果如图9所示㊂图9㊀叠岛车站鸟瞰㊀5㊀通道式换乘车站方案比选虽然同车站换乘方案有诸多优点,但其受到外部条件制约因素较多,存在车站体量大,用地要求高㊁车站需同期实施等问题㊂当要求无法满足时,应考虑选择通道式换乘车站方案㊂通道式换乘车站的优点是两换乘车站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车站通过付费区换乘天桥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换乘功能㊂在建设过程中,可先期实施近期车站,并预留换乘通道接入条件,可有效减少工程投资和建设规模㊂根据线路关系不同,通道换乘车站分为双线平行通道换乘和双线垂直通道换乘两种类型,具体站型分类如下㊂5.1㊀双线平行式通道换乘双线平行式通道换乘车站主要适用于两条线路平行敷设的情况,根据两车站相对位置关系的差异,又分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和平行并列式通道换乘㊂(1)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车站该站型双线车站交错布置,通过端部换乘通道连接两车站付费区,从而实现站厅层换乘㊂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车站常用于线路平行设置且道路条件较为狭窄的情况,可最大程度减少换乘站所占用的用地宽度㊂图10为淮南轨道交通淮南站,为1号线/4号线换乘站㊂该站所在位置市政道路狭窄,红线宽度仅35m,周边建筑拆迁困难㊂为最大程度压缩所占道路宽度,车站采用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方案,在两站站厅层端部的付费区通过换乘通道相互连接,从而实现换乘功能,换乘距离仅为15m,平面布置如图11所示㊂图10㊀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车站鸟瞰㊀图11㊀平行交错式通道换乘车站平面示意㊀(2)平行并列式通道换乘车站平行并列式通道换乘车站常用于线路平行设置且两线间距较大的情况㊂该站型两线车站并列布置,通过换乘通道将两车站站厅层付费区相连,从而实现站厅换乘㊂此种布置方式在保证两车站的相互独立性同时,又将换乘距离压缩至较短的范围内,如图12㊁图13所示㊂图12㊀平行并列式通道换乘车站鸟瞰㊀图13㊀平行并列式通道换乘车站平面示意5.2㊀双线垂直式通道换乘当线路交叉布置时,可采用双线垂直式通道换乘㊂为满足线路互相跨越时的高差要求,需将2个车站的轨道梁和站台设置在不同的高度上,根据车站相对位置及轨道梁高度不同,可细分为三㊁四层车站通道换乘;站厅站台上下交错式通道换乘;二㊁三层车站通道换乘等三种形式㊂(1)路中三㊁四层车站通道换乘跨座式单轨路中高架车站一般为三层布局,即架空层㊁站厅层及站台层,当两线路交叉时,可通过增加换乘层的方法抬升其中一座车站,从而满足线路的高差要求,形成三㊁四层车站通道换乘㊂以淮南轨道交通洞山路换乘站为例,2号线车站为路中高架三层站,由下至上为架空层㊁站厅层㊁站台层,1号线车站为路中高架四层站,由下至上分别为架空层㊁换乘层㊁站厅层㊁站台层㊂付费区换乘通道连接1号线换乘层和2号线站厅层,1号线换乘乘客需经站台下至换乘层后再经由换乘通道行至2号线站厅层,如图14㊁图15所示㊂图14㊀路中三㊁四层站通道换乘方案剖面㊀图15㊀三㊁四层站通道换乘方案㊀此换乘方案的换乘通道可实现无高差设置,换乘相对便捷,然而,换乘层的设置会导致车站体量增大,高度提高,投资也相应增加㊂(2)路中厅台交错式车站通道换乘当换乘车站设置在路中时,为避免车站高度过高,也可通过站厅层与站台层倒置的方法来满足线路高差要求,即站厅站台上下交错式通道换乘㊂仍以洞山路换乘站为例,1号线/2号线洞山路站均为路中高架三层车站,其中,1号线车站站厅层位于二层,站台层位于三层;2号线车站站台层位于二层,站厅层位于三层㊂两车站站厅层通过付费区换乘通道连接,通道高差为7m,具体布置如图16所示㊂图16㊀站厅站台上下交错式通道换乘方案剖面㊀该换乘方案两个车站建筑体量与标准站一致,建筑高度统一㊂但2号线车站站厅站台倒置,容易造成旅客流线迂回曲折,不利于日常使用及紧急疏散㊂且换乘通道存在高差需额外加设楼扶梯,会对乘客换乘带来不便㊂(3)二㊁三层车站通道换乘当通道换乘车站的其中一座有条件设置于路侧空地时,可采用二㊁三层通道换乘方案,并考虑与周边地块综合开发进行结合,在缩短换乘距离的同时为路侧地块引入活力㊂以德州轨道交通恒大站为例,1号线为路中高架三层站,3号车站为路侧高架二层站㊂两车站站厅层通过付费区换乘通道相连,从而实现换乘,剖面布置如图17所示㊂其中3号线车站与地块内的商业综合体结合设计,并设置连桥相连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地块的经济价值,周边开发效果如图18所示㊂图17㊀二㊁三层车站通道换乘方案剖面图18㊀二㊁三层车站通道换乘方案鸟瞰㊀6㊀结论跨座式单轨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车站体量小等特点,故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布置方案相较于传统钢轮钢轨制式有更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㊂当换乘车站并站统一设置时,可结合周边城市空间和道路条件,灵活地选择一岛两侧㊁双岛或叠岛换乘方案㊂当换乘车站分站设置或分期实施时,应综合考虑上文所述限制因素及工程实际条件,选择最匹配的通道换乘方案㊂在跨座式高架换乘车站深化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㊂(1)车站方案设计应着重考虑缩短旅客换乘走行距离,减少换乘高差,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同车站换乘方式㊂(2)换乘旅客流线应与进㊁出站旅客流线分开设置,避免相互交叉干扰㊂(3)车站需分期实施时,应在满足近期车站使用需求及远期加建可实施性的基础上,尽量缩小近期建设规模和投资㊂(4)车站方案设计应与周边规划㊁市政道路紧密结合,合理确定出入口及换乘通道的布置㊂(5)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将换乘车站与周边综合开发结合设置,为周边城市空间注入活力㊂参考文献[1]㊀罗小峰.枢纽型高架车站设计方案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68-70.[2]㊀李玉书,孙越,万衡,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通道客流压力的评估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1):106-109,144.[3]㊀张丙昌.地铁车站换乘形式的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247-248.[4]㊀陈小飞.谈换乘方式之高架站与地下站换乘[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3):119-120.[5]㊀罗景华.高架车站建筑设计思路的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9):15-16.[6]㊀刘宝,张小燕.岛式与侧式车站换乘建筑设计探讨[J].低碳世界,2018(2):272-273.[7]㊀赵薇.城市密集区多线换乘车站设计探索 轨道交通16号线龙阳路站设计回顾[J].建材与装饰,2019(18):219-220.[8]㊀于海.城轨高架换乘站建筑防火设计实例研究 以上海罗山路站为例[J].中外建筑,2018(10):167-168.[9]㊀苏珊山.建筑学设计审美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浙江建筑,2018,35(8):12-16,34.[10]余群涛.对轨道交通路中高架车站方案布置形式探索[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8):63-64.[11]许乙弘,李晓况.地铁车站换乘空间体验优化设计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21(7):10-14.[12]皮雁南,郭建媛,马骁,等.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多方式客流控制模型[J].都市快轨交通,2020,33(3):72-76,84.[13]张浩,尤建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和托宾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9):1306-1311.[14]沈晓阳.重庆市跨坐式单轨交通的建设和运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8-13.[15]杨宏伟.铁路客运枢纽站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5.。

(完整版)车站内部结构施工(站台板、轨顶风道)方案

(完整版)车站内部结构施工(站台板、轨顶风道)方案

苏州轨道交通Ⅱ-Y—TS—02标土建工程尹山湖中路站车站内部结构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中铁四局集团苏州Ⅱ—Y-TS—02标项目经理部二О一四年五月二十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2。

1工程概述 (1)2.2主要工程数量 (4)3、工程重难点分析 (4)4、施工进度计划 (4)4.1施工总体目标 (4)4.2施工总体安排 (5)4。

3施工准备情况 (6)5、施工工艺技术 (6)5。

1施工工艺流程 (6)5。

2施工方法 (6)6、资源配置 (19)6.1劳动力资源配置计划 (19)6.2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0)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0)7.1钢筋加工与安装 (20)7.2模板安装与拆除 (21)7。

3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21)8、技术组织措施 (21)8.1工期保证措施 (21)8.2质量保证措施 (21)8.3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23)9、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3)9.1安全保证体系 (23)9。

2安全保证措施 (24)10、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6)11、附件 (26)1、编制依据⑴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8月印发的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土建施工项目(Ⅱ-Y—TS—02标)招标文件。

⑵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4月印发的尹山湖中路站车站结构(内部结构)设计图和2013年9月印发的尹山湖中路站轨顶结构风道施工图。

⑶国家和苏州市及建筑行业有关地铁、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验收、安全生产、行业管理的规范、规程、文件。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8)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和构造详图(11G101—1~11G101-3)9)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0)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1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13)钢筋焊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J104—2001)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工程概况2。

轨道交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之间的联系

轨道交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之间的联系

轨道交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之间的联系中国的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第二个机动车量飞速的增长,改善城市交通的需求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迫切。

城市机动车量增长的速度,不包括摩托车在内,从1995年每千人只有九辆,到2010年每千人57年,到2020年每千人162辆,速度增长是非常之快的。

2020年是1995年增长17倍,2000年也是1995年的2倍多。

城市交通的模式,实际上就决定了城市规划的形态。

我个人认为,一个城市是什么样子,很关键的就取决于交通的规划,交通的模式,你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模式?城市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比如说,我们在传统的步行的城市,人口密度很高,城市的范围很小,步行的城市那就是很小的范围,基本上密集在这个区域里边,用途可以有多种,另外它完全是有组织的小的城市,不可能是很大的。

第二种形态,公共交通的城市。

这种城市有多种人口的密度,有的地方很密有的地方不是很密,用途也有多种,另外有网络的基础,而且形成若干个中心,中间那一块就是城市的市区,从市区开始用轨道交通项四面辐射,交通辐射出去以后,沿着这些轨道交通又是若干个小范围的步行区,这些区位都是电车可以通达的郊区,也就是说轨道交通可以到达的,这是公共交通的城市。

第三种就是依赖小汽车的城市。

城市范围扩展得更大了,光是公共交通可能不太行,人口的密度比较低,有各种专门的用途,从城市的市区向外面,除了辐射的轨道交通意外,同时还有其它的小汽车行走的路线。

所以,一个城市要覆盖的范围很大,而且轨道交通不发达的话,必然是依赖于小汽车的城市,铺得很大。

中国交通发展的原则是什么呢?我认为有这样几条,第一个交通是输送人和物,而不是车辆,有好多交通车辆看起来在那儿走,没有人,效率不高,是什么呢?目的都失去了。

所以道路应该根据输送人和物的效率优先安排交通运营。

比方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应该优先,特别是公共交通的优先。

每一个小汽车驾驶员就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干什么?输送车辆的,好几个人是输送人和物,根据输送人和物的效率优先安排。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35个站名公示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35个站名公示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及延伸线35个站名公示本次公示的2号线及延伸线车站站名原则如下:一、用与线路行进方向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来命名;二、用车站周边相对稳定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物或设施来命名;三、用车站所在的大区域或片区主地名来命名。

经与市地民办开会讨论并结合1号线经验, 2号线及延伸线各车站站名(含英文翻译)初步方案如下:另附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中英文译法一号线交通标识1范围适用于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标识的中英文翻译。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GB/T18574-2008《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识》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 17733.1-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中国地名委员会、民政部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中地发【1992】4号GB/T15565.1-2008《图形符号术语》第一部分通用GB/T15565.2-2008《图形符号术语》第二部分标识及导向系统GB/T15565.1-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一部分总则GB/T15565.3-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三部分铁路旅客车站GB/T15565.4-2007《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四部分公共区交通车站GB/T10001.1-2006《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3 其他城市地名中英文翻译原则(参照北京、青岛、成都地方标准)(1)中国地址翻译成英文的翻译基本原则是:音译。

用汉语拼音拼写,参考《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但不用标记调号。

(2)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基本模式一般为:地名专名(音译)+地名通名(音译)专名的音译和通名的音译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的全部小写。

(注:有的城市存在音译字母全大写根据相关资料对比属于不规范情况)(3)双语标志的英文译法应符合国际通用惯例,遵循英语语言习惯,同时考虑汉语地名命名的特殊性。

苏州高铁方案

苏州高铁方案
2.社会效益:高铁项目将提高市民出行效率,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环境效益:高铁项目采用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本方案旨在为苏州市高铁项目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建设方案,以期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为苏州市民提供优质的高铁出行服务,促进苏州市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第2篇
苏州高铁方案
3.提升苏州市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三、项目内容
1.高铁线路规划
(1)线路走向:规划苏州市区内高铁线路,串联主要交通节点,如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等。
(2)设计标准: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3)线位选择: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因素,确保线路安全、经济、环保。
(2)加强高铁沿线绿化、景观、照明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3)完善高铁沿线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等。
4.高铁运营与管理
(1)采用先进的高铁运营管理系统,确保高铁安全、准点、舒适运行。
(2)制定合理的票价体系,满足不同层次旅客需求。
(3)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2.高铁站点建设
(1)站点布局:新建及改扩建苏州市区内高铁站点,提高站点容纳能力和服务水平。
(2)站点设施:站点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体现苏州地域文化特色,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
(3)交通衔接:站点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无缝对接,提高市民出行便利性。
3.高铁配套设施建设
(1)停车场、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与高铁站点相配套的停车场、公交站点等设施,方便市民换乘。
(3)线路设计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
2.高铁站点建设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站名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车站站名

苏州轨道交通号线及延伸线个站名公示
本次公示的号线及延伸线车站站名原则如下:
一、用与线路行进方向垂直相交的道路名称来命名;
二、用车站周边相对稳定的标志性公共建筑物或设施来命名;
三、用车站所在的大区域或片区主地名来命名。

经与市地民办开会讨论并结合号线经验,号线及延伸线各车站站名(含英文翻译)初步方案如下:
另附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中英文译法
一号线交通标识
范围
适用于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标识的中英文翻译。

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铁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标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牌城乡
中国地名委员会、民政部关于重申地名标志上地名书写标准化的通知中地发【】号《图形符号术语》第一部分通用
《图形符号术语》第二部分标识及导向系统。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

历史沿革
2014年4月,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2号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同年4月 10日至12日,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同年5月,苏州市环境保护局对环评报告 书进行审批,批复为《关于对苏州高新有轨电车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2号线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 审批意见》(苏环建92号); 同年7月2日至4日,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初步设计通过专家审查; 同年12月1 日,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开工建设。
2017年3月30日,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首段轨道通过验收。
线路站点
苏州有轨电车2号线起于龙康路站,途经太湖大道口东、普陀山路,穿过苏绍高速转北于其平齐,继续向北延 伸到达通浒路,沿通浒路延伸,后向南到达文昌路,到达支线终点站文昌路站。主线随之向东北方向继续延伸, 沿风杆路、苏浒路,最终到达主线终点站苏州新区火车站。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走向示意图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设有车辆基地。车辆基地按满足厂架修、定修及以下的修程进行设计,整个车辆基地 由运用库、联合检修库、材料库、综合维修中心等组成。运用库为本线配属车辆停放、运用的场所,由停车列检、 月检、洗车等生产库房及辅助房屋组成。检修库为本线配属列车进行定期检修的场所,由定修、厂架修、镟轮等 生产库房及辅助房屋组成。综合维修中心为本工程供电、通信信号、自动化设备、机电和土建等设施的维护和管 理单位,由维修中心、材料库、综合办公楼等组成。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2号线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线路
01 历史沿革
03 运营情况
目录
02 线路站点 04 设备设施
05 主要工程
07 价值意义
目录
06 文化特色 08 票务信息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

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研究蒋文【摘要】The suburban rail transit in Suzhou municipal region is a rapid transit system between regional rail and urban rail transitsystems,providing quick contact service for the domain-wide peripheral groups,important urban and town centers.It adapts the "multi-center,multi-group" spati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of Suzhou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zhou urban development,the goal of constructing a sub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is proposed,and a reasonable scale of sub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is comprehensively calculated from aspects of traffic demands and service areas.Finally,by using the representative "point-line-surface"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e basic framework of suburban rail transit network and a reasonable planning for Suzhou City are recommended.%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是介于区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间的一种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服务于苏州市区与外围各县市区(组团)以及各县市区(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适应苏州多中心、多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发展特征,提出构建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的发展目标.分别从交通需求和服务范围两个方面,对苏州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进行综合匡算.通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点、线、面”要素分析法,构筑了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基本构架,进而提出较为合理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7(020)005【总页数】6页(P15-19,62)【关键词】苏州市;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作者】蒋文【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处,430063,武汉【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1苏州是江苏省经济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4章高架车站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第4章高架车站

B主体钢筋混凝土
B4预应力钢绞线 高架车车站盖梁常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
钢绞线。
C防水工程
防水工程根据防水等级利防水部位的不同,设计做法有 很大差异,如屋面常采用隔气层,地下室常采用多层复 合防水形式。常见施工流程: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 保护层。
找平层是防水、保温层的基层。地面或屋面找平层一般 采用最薄处20mm厚水泥砂浆的找坡做法,墙面一般采 用防水砂浆抹面。
“先房屋后附属”的基本原则和“先地
下后地上”、先士建后安装”、先结构
后装饰”的次序进行施工。附属房屋、
天桥等车站附属建筑配合车站主体工程 同步进行。
4.1高架车站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架车站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主要由基础工程主体钢筋混凝 土施工、防水工程、砌筑工程 及措施工程等施工工序组成。
A基础工程
用作钢结构 的钢材有钢板、 钢带、型钢(工字 钢、槽钢、角钢) 、钢管和钢铸件 等。
钢带
工字钢
钢板
槽钢及角钢
钢管
1 构件制作拼装
钢结构构件制作一般在工厂进行,包括放样、号料
、切割下料、边缘加工、弯卷成型、折边、矫正和防腐与
涂饰等工艺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箱型柱
吊车梁

钢 桁 架 钢管柱
轻钢结构的构件
H型钢
蜂窝梁
Z型钢
C型钢
彩色压型钢板
预 埋 锚 栓
钢楼承板
2 连接与拼装
构件的拼装
受运输、吊装等条件的限制,钢构件可按部件组装、构件组装 后出厂,对于复杂构件为验证其安装质量,还要进行工厂预拼装。
除管结构为立体预拼装,并可设卡、夹具外,其它结构一般均 为平面拼装,且构件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得强行固定。

苏州地铁2号线延长线信号系统安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地铁2号线延长线信号系统安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标段号 SRT2-2-1(Y))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述------------------------------------------------------------------------- 22.2工程范围------------------------------------------------------------------------- 22.3工程特点------------------------------------------------------------------------- 32.4施工难点及应对措施--------------------------------------------------------------- 32.5主要工程数量--------------------------------------------------------------------- 4三、施工进度安排-------------------------------------------------------------------- 53.1概述----------------------------------------------------------------------------- 53.2进度计划安排原则及说明----------------------------------------------------------- 53.3计划开、竣工日期----------------------------------------------------------------- 63.4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63.5施工总体进度计划横道图----------------------------------------------------------- 7四、施工组织安排-------------------------------------------------------------------- 74.1施工准备------------------------------------------------------------------------- 74.1.1施工调查--------------------------------------------------------------------- 74.1.2施工进场--------------------------------------------------------------------- 84.1.3施工技术准备----------------------------------------------------------------- 84.1.4材料、设备准备--------------------------------------------------------------- 94.2资源配置计划--------------------------------------------------------------------- 94.2.1项目部组织机构--------------------------------------------------------------- 94.2.2项目人员安排---------------------------------------------------------------- 104.2.3项目组织机构职责------------------------------------------------------------ 124.2.4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74.2.5施工现场驻地建设------------------------------------------------------------ 174.2.6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及技术装备---------------------------------------- 194.3“首件定标”工程计划------------------------------------------------------------ 214.4设备、材料管理计划-------------------------------------------------------------- 224.4.1设备材料的采购-------------------------------------------------------------- 224.4.2设备材料的包装、运输和仓储-------------------------------------------------- 224.4.3到货检验及开箱检查---------------------------------------------------------- 234.4.4维护保养-------------------------------------------------------------------- 23 4.5施工程序------------------------------------------------------------------------ 234.5.1正线信号系统施工程序-------------------------------------------------------- 244.5.2停车场信号系统施工程序------------------------------------------------------ 254.6轨行区施工组织方案-------------------------------------------------------------- 264.6.1轨行区作业要求-------------------------------------------------------------- 264.6.2施工防护要求---------------------------------------------------------------- 304.6.3轨行区成品保护措施---------------------------------------------------------- 324.7施工联络、协调及配合------------------------------------------------------------ 334.7.1施工联络-------------------------------------------------------------------- 334.7.2施工协调-------------------------------------------------------------------- 344.7.3施工配合-------------------------------------------------------------------- 344.8与其它系统接口管理方案---------------------------------------------------------- 364.8.1与通信专业的接口管理方案---------------------------------------------------- 364.8.2与动力照明的接口管理方案---------------------------------------------------- 364.8.3与牵引供电的接口管理方案---------------------------------------------------- 374.8.4与安全门接口管理方案-------------------------------------------------------- 374.8.5与FAS及BAS接口------------------------------------------------------------ 374.9对成品设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374.9.1组织措施-------------------------------------------------------------------- 374.9.2设备保护措施---------------------------------------------------------------- 374.9.3机房设备防尘措施------------------------------------------------------------ 384.9.4线路及外部设备保护措施------------------------------------------------------ 38五、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技术措施--------------------------------------------------- 395.1正线信号系统安装阶段------------------------------------------------------------ 395.1.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395.1.2技术措施-------------------------------------------------------------------- 395.2正线信号系统调试阶段------------------------------------------------------------ 405.2.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05.2.2技术措施-------------------------------------------------------------------- 405.3停车场信号系统安装阶段---------------------------------------------------------- 415.3.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15.3.2技术措施-------------------------------------------------------------------- 41 5.4停车场信号系统调试阶段---------------------------------------------------------- 415.4.1重点、难点环节分析---------------------------------------------------------- 415.4.2技术措施-------------------------------------------------------------------- 41六、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26.1正线信号系统施工工艺及方法------------------------------------------------------ 426.1.1光、电缆线路工程------------------------------------------------------------ 446.1.2箱盒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486.1.3计轴设备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06.1.4轨旁无线接入单元(AP)及天线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76.1.5 S700K电动转辙机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666.1.6信号机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06.1.7应答器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46.1.8电缆接续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786.1.9光缆接续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836.1.10室内设备安装工艺及施工方法------------------------------------------------- 866.1.11站台设备安装-------------------------------------------------------------- 1006.2停车场信号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046.2.1电缆线路工程--------------------------------------------------------------- 1056.2.2箱盒安装施工工艺及方法----------------------------------------------------- 1066.2.3 ZD(J)9型转辙装置安装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076.2.4单轨条50HZ相敏轨道电路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1116.2.5信号机施工工艺及技术标准--------------------------------------------------- 1126.2.6车辆段室内设备安装的施工方法----------------------------------------------- 113七、进度管理---------------------------------------------------------------------- 1147.1进度控制----------------------------------------------------------------------- 1147.2进度分析及保证措施------------------------------------------------------------- 1157.2.1进度分析------------------------------------------------------------------- 1157.2.2进度保证组织机构----------------------------------------------------------- 1177.2.3进度计划的实施与控制------------------------------------------------------- 1187.2.4进度保证体系--------------------------------------------------------------- 1207.2.5进度保证措施--------------------------------------------------------------- 1218.1安全管理目标------------------------------------------------------------------- 127 8.2安全管理方针------------------------------------------------------------------- 127 8.3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要求----------------------------------------------------- 127 8.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28 8.4.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28 8.4.2安全管理部门及人员安全的安全目标及主要职责--------------------------------- 129 8.5安全保证体系------------------------------------------------------------------- 131 8.6安全管理制度------------------------------------------------------------------- 132 8.6.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132 8.6.2安全保证计划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133 8.6.3资格审查备案制度----------------------------------------------------------- 134 8.6.4特种设备准用许可制度------------------------------------------------------- 134 8.6.5安全事故申报制度----------------------------------------------------------- 134 8.6.6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134 8.6.7安全防护用品、器材及工具管理制度------------------------------------------- 135 8.6.8班前点名安全讲话制度------------------------------------------------------- 135 8.6.9周末安全例会制度----------------------------------------------------------- 136 8.6.10安全操作挂牌制度---------------------------------------------------------- 136 8.6.11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136 8.6.12干部盯岗制度-------------------------------------------------------------- 137 8.6.13奖惩制度------------------------------------------------------------------ 137 8.7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37 8.7.1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37 8.7.2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138 8.7.3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139 8.7.4电缆施工安全措施----------------------------------------------------------- 139 8.7.5交叉施工作业的安全保证措施------------------------------------------------- 139 8.7.6冬、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40 8.7.7轨行区施工安全措施--------------------------------------------------------- 140 8.7.8临时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141 8.7.9防排洪措施----------------------------------------------------------------- 141 8.7.10治安、防火保证措施-------------------------------------------------------- 1429.1总则--------------------------------------------------------------------------- 143 9.2质量方针----------------------------------------------------------------------- 143 9.3质量目标----------------------------------------------------------------------- 1439.4质量保证体系------------------------------------------------------------------- 1439.5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449.5.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 1459.5.2主要质量管理职责----------------------------------------------------------- 1459.6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1489.6.1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1489.6.2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1499.6.3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509.6.4设备、器材检测试验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 1519.6.5各种接续线焊接的质量保证措施----------------------------------------------- 1529.6.6设备配线端头的压接--------------------------------------------------------- 1529.6.7设备安装调试的质量保证措施------------------------------------------------- 1539.6.8冬雨季等特殊情况的质量保证措施--------------------------------------------- 153十、环境管理及文明施工------------------------------------------------------------ 15410.1环境管理---------------------------------------------------------------------- 15410.1.1环境保护目标-------------------------------------------------------------- 15410.1.2环境保护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5410.1.3本工程对环境保护有影响的可能因素------------------------------------------ 15610.1.4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15610.1.5环境保护措施-------------------------------------------------------------- 15710.2文明施工---------------------------------------------------------------------- 16010.2.1文明施工目标-------------------------------------------------------------- 16010.2.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6010.2.3文明施工制度-------------------------------------------------------------- 16110.2.4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16210.2.5开展文明施工的措施-------------------------------------------------------- 164 十一、职业健康安全---------------------------------------------------------------- 16711.1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目标---------------------------------------------------------- 16711.2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 16711.3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16811.3.1劳动保护措施-------------------------------------------------------------- 16811.3.2定期体检措施-------------------------------------------------------------- 16811.3.3实行劳逸结合-------------------------------------------------------------- 16911.3.4医疗卫生保障措施---------------------------------------------------------- 16911.3.5 职业病防治措施----------------------------------------------------------- 169 十二、应急预案-------------------------------------------------------------------- 1701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17012.2事故的分类及基本处理方法------------------------------------------------------ 17012.3应急救援预案------------------------------------------------------------------ 17112.3.1触电应急救援-------------------------------------------------------------- 17112.3.2停电应急预案-------------------------------------------------------------- 17212.3.3焊接中毒应急救援---------------------------------------------------------- 17312.3.4食物中毒应急救援---------------------------------------------------------- 17312.3.5中暑应急救援-------------------------------------------------------------- 17312.3.6机械伤害应急救援---------------------------------------------------------- 17412.3.7高空坠落应急救援---------------------------------------------------------- 17512.3.8灾害性天气应急救援-------------------------------------------------------- 17512.3.9烧、烫伤处理-------------------------------------------------------------- 17612.4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177 十三、调试方案-------------------------------------------------------------------- 17713.1.室内设备上电测试------------------------------------------------------------- 17713.2室外设备单送电试验------------------------------------------------------------ 17813.3车载信号设备测试-------------------------------------------------------------- 17913.4子系统调试-------------------------------------------------------------------- 17913.4.1联锁设备功能试验---------------------------------------------------------- 17913.4.2 ATP/ATO车站和地面设备功能试验:------------------------------------------ 18913.4.3 ATP/ATO车载信号设备功能试验:-------------------------------------------- 18913.4.4 ATS设备功能试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9013.4.5试车线功能试验:---------------------------------------------------------- 19113.4.6培训设备功能实验:-------------------------------------------------------- 19213.4.7信号维护监测子系统功能实验:---------------------------------------------- 19213.4.8电源设备的功能试验:------------------------------------------------------ 19213.4.9贯通测试------------------------------------------------------------------ 193 13.5信号动车测试(系统联调) ----------------------------------------------------- 193 13.6144小时试验------------------------------------------------------------------ 195 13.7开通试运行 ------------------------------------------------------------------- 196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延伸线工程信号系统项目SRT2-2-1(Y)标招标文件;《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9-200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78-201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现场踏勘所掌握的资料;我公司的《综合管理手册》;我公司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1.2编制原则本着精心组织、科学统筹、强化管理、规范施工、优质高效、节约投资,确保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原则,编制本项目实施方案。

苏州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苏州地铁:线网规划详解

苏州地铁:线路图背景资料 苏州地铁,是苏州市已确定在“十五”期间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这一工程的前期准备从1997年就拉开了序幕,并于去年6月份正式委托法国索非图公司编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详细规划。

经过二轮专家审查后,最终报告于近日正式形成。

线路规划苏州地铁1号线 过近一年的筹备终于正式动工。

首期开工建设的轨道交通一号线,总投资达到126亿元,是苏州市投资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工程,也让苏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地级市。

预计2012年,苏州市民和外地旅客就可坐上轨道交通畅游姑苏天堂。

工程概况 24站全部建在地下 25公里行驶43分钟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明保向记者介绍说,苏州市区轨道交通网络由4条线路组成。

先期开工的东西向轨道交通一号线,属于交通疏导型线路,位于苏州城区的东西向轴线。

一号线的总工期从昨天开始,到2012年6月26日结束,全长25.739公里,共设24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

全线平均站间距为1094米,最大站间距从工业园区星港街站至会展中心站,要穿越金鸡湖,间距为2498米;最小站间距仅700米,为华池街站至星湖街站。

站点密度很高,以方便沿线市民搭乘。

据了解,一号线起点位于苏州吴中区木渎站,终点为工业园区钟南街站,横跨苏州6个区。

全线共设换乘站4处,与三号线在苏州乐园站、星塘街站换乘,与二号线在广济路站换乘,与四号线在人民路站换乘。

另外,一号线还设天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处;设苏州乐园和星塘街2座变电站;控制中心则设在广济路站。

其他20个车站兼为标准车站,地下一层是站厅层,提供旅客问讯、购票、检票、进站等服务,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提供旅客候车和上、下车服务。

到2012年一号线通车后,市民和旅客就可以乘坐轨道交通游苏州了。

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表示,预计一号线的旅行速度为35.03公里/小时。

列车以正常速度在全线行驶,含停站的总时间约为43分钟。

而如果从路面走,则起码需要2小时。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管线迁改实施细则(暂行)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管线迁改实施细则(暂行)

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管线迁改实施细则(暂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管线迁改的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迁改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转,根据国家、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及《苏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跟踪审计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管线迁移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组织体系与职责第二条管线迁移实行在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以管线权属单位为主”的模式,由管线权属单位负责所属管线的临时迁改及永久恢复。

第三条市指挥部负责总体协调和管理,主要职责为:(一)根据土建施工的围挡要求和工程进度,下发计划任务书;(二)负责组织对管线迁改综合规划图及施工方案的审定;(三)负责工程数量的审核、工程费用的支付与控制;(四)协助权属单位办理工程审批手续;(五)牵头协调各管线的施工关系;(六)协助处理施工期间的各种矛盾;(七)负责制定对各权属单位的考核办法,对管线迁改情况进行通报。

第四条管线权属单位作为管线迁改项目的代业主,主要职责为:(一)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数名专职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至少一名固定的内业资料员),统筹迁改工作;(二)负责具体管线迁改实施单位(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确定,抓好日常管理;(三)负责设计方案的把关;(四)负责办理工程审批手续;(五)负责工程进度、费用的控制;(六)负责协调施工期间的各种矛盾;(七)组织管线迁改,抓好现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八)负责质量及竣工验收工作;(九)配合市指挥部做好最终结算评审及审计工作,并对竣工资料负责。

第五条市指挥部内部处室分工详见附件1。

第三章工程管理第六条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公司)代表市指挥部,与管线权属单位签订框架协议。

管线迁改工程签订的框架协议,是指在管线迁改前,轨道公司与各管线权属单位就整个轨道交通工程需要迁改的管线工程而签订的协议书,框架协议书主要约定双方职责及义务,工程内容将按照轨道公司的工程进度安排,由若干计划任务书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