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解析集萃之二

合集下载

上海语文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整理+翻译

上海语文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整理+翻译

上海,语文,七年级,上,古,诗文,整理,翻译,上海,上海版初一上半学期古诗集萃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稚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路人想问路,小儿向路人招招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小松【唐】杜荀[xún]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杂诗(其二)【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著花:著(zhu),开放;著花,开花。

你从故乡来, 该知道故乡的事. 请告诉我,你来时, 我窗前的梅树, 是否已经开花?描写的是诗人遇到了来自家乡的旧友,勾起了思念的情绪.向游人询问家中寒梅花是否开了.自己的一片思乡之情就这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又呈吴郎【唐】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任:放任、不拘束。

宁:岂,怎么。

亲:亲善。

征求:指税赋征敛[liǎn]。

敛:收拢,聚集。

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古诗意象集萃

古诗意象集萃
个 人 的一 点 看 法 。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 、 动脑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而且能激 发学 生运用 所学 知识
服 务 社会 的 意 识 , 而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兴 趣 。 从 例如计算利润和利润率 的问题一直是学生较难理解 的问题 , 在教学 时 , 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 可 活 动 , 全体 学 生 集体 购买 一批 钢 笔 , 照 购 买 价 的 由 按 8 %定价 , 0 然后全班学 生分 组进行销售 , 至打折销 直
改编教学素材 课本 中所选取 的素 材面 向全体 学生 , 我们 在教 学 的过程 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 将学生不熟悉 的素 材改编为与学生密 切相关 的素材进 行教 学 , 样不 这 仅可 以减少学生对 不熟悉 素材 的过 多思 考 , 降低学 习难度 , 而且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 体 会学 习数学 的价值 , 激发 学生学 习数学 的信心 和兴 趣。 二 、 展 游 戏 活 动 开 在教学 中可 以精 心设计 一些 数学游 戏活 动 , 将 抽象的数学 问题变得直 观 、 容易理解 , 以提高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数 学 游 戏 活 动 不 仅 能 够 活 跃 学 生 的 思 维, 而且能使课堂生动有趣 , 增加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 趣。
和羁 旅 伤 感 。 如 “ 闻 归 雁 生 相 思 , 人 新 年 感 物 夜 病 华 。 ( 阳修《 ”欧 戏答元稹》 ) 1. 4 乌鸦 借表 衰败凄 凉 、 恐怖 惊惶 。如 “ 于今腐 草无萤火 , 终古垂杨有暮鸦 。( ”李商隐《 隋宫》 )
霏霏 。 (诗经》 ”《 ) 6 菊喻傲霜 坚强 , . 隐逸 高洁 , 清高脱 俗 。如 “ 不 是花中偏 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元稹《 菊花》 )

古诗解析集萃

古诗解析集萃

古诗解析集萃李白(701—762)字太白,凉武昭王九世孙,蜀人。

天才奇特,游长安,贺知章见其文曰:“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见,论当世事,诏供奉翰林,眷遇甚优。

因忤杨贵妃,放还。

永王迫致之府,起兵,白逃回。

坐永王府僚当诛。

先是尝救郭子仪,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

诏长放夜郎,赦还。

客当涂令李阳冰所。

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其诗纵横变化,凌云百代,所谓天授,非人可及。

特天性不羁,故放浪于诗酒间。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①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东面博望山,西南梁山,两山夹峙长江如门,形势险要。

总名天门。

②楚江:长江流经春秋时楚国疆域的一段。

③“两岸”二句: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舟中行进时望天门山,描写景物极富动态。

“日边”,指水天相接处。

[鉴赏提示]李白的《天门山》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可能是他出蜀漫游时的作品。

开头两句,诗人以自己奇异的感觉,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壮美的江山胜景图;末尾两句则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悠远的情趣。

全诗意境开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

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塞下曲:唐代乐府曲名。

②天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③折柳:即《折杨柳》,古乐府《横吹曲》的曲调名。

这两句意思说,只是听到了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就使人想到杨柳轻扬的春天;但在寒冷的天山脚下,却看不到春天的景色。

④金鼓:以金为饰的战鼓。

⑤直:径自,一往直前的意思。

楼兰:汉西域部族名,所居故地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一带。

汉武帝时,派遣使者通西域,楼兰王勾结匈奴单于,杀汉使者多人。

元凤四年(前77)汉昭帝派平乐监傅介子用计杀死楼兰王,威慑西域。

唐代诗歌中,常以“破楼兰”代指平定边患。

这里指用这个典故,描写边防战士杀敌立功的愿望。

[鉴赏提示]这首诗从描写艰苦的边塞生活中,显示边防将士不畏艰苦、勇敢共敌的英雄气概,歌颂他们忠勇为国的高尚品质,实际也是诗人以身许国政治豪情的反映。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

古代诗词意象意境集萃古诗词赏析首先要理解整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接下来才能更好的把握具体的字词含义。

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意象意境,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意象意境(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1132-1169,宋豪放词人)(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又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再如,“(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气)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确立了杨柳意象的原型。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易错剖析及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兔丝元稹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

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

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

翳荟①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

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

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①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1)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八下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此都寂,但余钟音。

译文: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地方,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诵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

佛门即空门。

佛家说,出家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方便品》),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

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洪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了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禅()籁()磬(馨、磐、罄)【理解记忆】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天光、山色、水波不仅使鸟儿欢悦,而且令人杂念顿消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佛寺禅院曲径幽静、花木掩映的著名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万里征。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 宋词解析2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  宋词解析2

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古代闺阁中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

词人用写生的妙笔,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仕女图,而美丽的春光则是它的背景。

景色是那么鲜明,人物是那么生动,全篇充满着青春欢乐气息。

这在古代描写妇女生活的作品中是不多的。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都是受压迫的,就是上层社会中的妇女也不例外,因而她们的苦难是特别深重的。

许多作品反映了她们悲惨的遭遇和坚决的反抗,也就显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理想的向往。

而少女们又是特别富有乐观精神的,尽管在重重压迫和束缚之下,其青春活力也不会完全被封建礼教势力所窒息。

这首词通过日常生活的描绘,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词以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它以一联对句开头,写景而兼点明季节。

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两个节日。

社日是祭社神—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是在春分前后的戊日。

古代上层妇女是不劳动的,但平常也要做针线活,从事游玩。

所以张籍的《吴楚歌词》说:“今朝社日停针线。

”清明在春分后十五日,是古代上坟祭祖的日子,也是妇女们可以出门踏青挑菜的日子。

从春社到清明,都是春光最好的时候。

词人将人物安排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就已经使读者感到春气的融和与春景的绚烂,仿佛置身于暖洋洋的春光中,看到燕子飞翔、梨花飘落一样了。

如果我们对古代上层妇女在封建礼教压迫之下深闭幽闺的生活有所了解,体会她们乍从闺阁走向园林、走向大自然的怀抱时,对于春天的美好和新鲜的感觉,以及得到暂时的精神解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那么我们就能够分享词中少女们的欢乐了。

《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时,不也是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样充满惊喜的口吻开始么?三、四两句仍用对偶,描绘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园子来。

园中有个小小池塘,池边疏疏落落地点缀着那么几点青苔。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这种体验,是对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其意义乃是长青的。

《杂诗》第二首与第五首,所写光阴流逝、自己对生命已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之忧患意识,就具有此种意义。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阿者,山丘。

素者,白也。

荡荡者,广大貌。

景通影,辉与景,皆指月光。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

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

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

而荡荡辉景,光明澄澈,此幅廓大光明之境界,实为渊明襟怀之体现。

由此四句诗,亦可见渊明笔力之巨。

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

西阿不曰西山,素月不曰明月,取其古朴素淡。

不妨比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虽然境界相似,风格则是唐音。

那“明月”二字,便换不得“素月”。

“风来入房户,中夜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上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

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

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

以不能够成眠,才体认到黑夜之漫长。

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和念去声,此指交谈。

挥杯,摇动酒杯。

孤影,即月光下自己之身影。

欲将悲怀倾诉出来,可是无人与我交谈。

只有挥杯劝影,自劝进酒而已。

借酒浇愁,孤独寂寞,皆意在言外。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大约即是从陶诗化出。

不过,陶诗澹荡而深沉,李诗飘逸而豪放(诗长不具引),风味不同。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此二句,直抒悲怀,为全诗之核心。

光阴流逝不舍昼夜,并不为人停息片刻,生命渐渐感到有限,有志却得不到施展。

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诗歌经典的集萃

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诗歌经典的集萃

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诗歌经典的集萃古诗十九首——中国古代诗歌经典的集萃古代中国诗歌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既是对自然美的歌颂,也是表达人情世故的媒介,更是情感的抒发与思想的传递。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九首中国古代诗歌经典的集萃。

1. 《登鹳雀楼》——唐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的《登鹳雀楼》表达了登高远望的壮丽场景和壮志凌云的意境,启发人们努力向上、永不停步的精神。

2.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之一,以朴素而富有情感的文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明月清辉的仰望。

3.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的《春晓》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朝气蓬勃和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4. 《静夜思》——唐杜甫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甫草长莺飞的《静夜思》中借景抒怀,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的景色和人的孤寂,演绎出一种浓烈的离愁别绪。

5. 《江城子·密州出猎》——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豪情万丈的语言描绘了狩猎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和为友情义举而英勇奋斗的精神。

6. 《登高》——唐王之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之涣的《登高》以壮丽的意象描绘长江壮丽景色,表达了胸怀壮志和对时代前景的憧憬。

7. 《早发白帝城》——唐杜牧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牧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长江美景和壮丽的旅途,表达了对家乡和亲友的别离之情。

8.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以琴酒为线索,通过对友情的思考引出了人生哲理和对快意人生的追求。

古诗词解析集萃20篇

古诗词解析集萃20篇

古诗词解析集萃20篇01岁月有爱,一路繁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秦观《鹊桥仙》木心说:“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

爱,把时间凝固,化作天长地久,一切便永恒如初。

面对茫茫未知的旅途,因为有爱,在人世间互相扶持,彼此温暖,携手前进。

02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登乐游原》一天最美的时刻,莫过于清晨的山风和傍晚的云霞。

一生最美的时刻,莫过于新生和暮年。

新生的孩子,朝气蓬勃;暮年的老人,和蔼沉稳。

所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03存一分美好,少一分遗憾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容若在妻子去世后,想起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他感叹道,这么美好的时光,在当时看来,却也只是寻常而已。

不止纳兰容若,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经普通的生活,现在却止不住的追忆。

我们总要尝遍酸甜苦辣,才更懂得相知相守的可贵;历尽沧海桑田,才更珍惜相依相偎的平淡。

04芳华留不住,岁月已白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芳华,是如歌的青春岁月,人生的黄金时代。

芳华已不再,岁月已白头。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05人生何处不相逢,缘聚缘散且随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闷十二首(其二)赏析

解闷十二首(其二)赏析

解闷十二首(其二)赏析【原文】解闷十二首(其二)赏析作者:杜甫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解闷十二首(其二)字词解释:①,忆上西陵故驿楼②。

为问淮南米贵贱③,老夫乘兴欲东游④。

(此欲去夔而游吴也。

【朱注】时有胡商下扬州,来别,因道其事。

西陵驿楼,公少游吴越时所登。

)①《洛阳伽蓝记》:“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隋炀帝诗:“言旋旧镇下扬州。

”②【钱笺】《水经注》:浙江又北径固陵城北,今之西陵也。

有西陵湖,亦谓之西城湖。

《会稽志》:西陵城,在萧山县西十二里,谢惠连有《西陵阻风献康乐》诗,吴越改曰西兴,东坡诗“为传钟鼓到西兴”是也。

又,白乐天《答元微之泊西陵驿见寄》诗:“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

”则西陵旧有驿耳。

③《晋书》:王述,年三十未知名,人谓之痴。

导以门第辟之,既见,唯问江东米价,述张目不答。

④《越绝书》:秦皇帝东游,之会稽。

《会稽志》:晋宋人指会稽、剡中皆曰东,如《谢安传》“海道还东”是也。

解闷十二首(其二)赏析:这一组诗从社会民情国家个人等多方面来描绘现状,是比较完整的描绘了当时国家的情形,发人深省,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怀。

作者资料: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语文八年级古诗词理解与赏析之课外古诗词五首

语文八年级古诗词理解与赏析之课外古诗词五首

语文八年级古诗词理解与赏析之课外古诗词五首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懊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课外古诗词五首知识点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析版汇编含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①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①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首《野望》(王绩)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首《野望》(王绩)

[作品介绍][注释][译文][作者介绍][赏析一~~赏析二]【古风泊客一席谈】野望【初唐·王绩·五言律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拼音版:dōng gāo báo mù wàng ,xǐ yǐ yù hé yī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shù shù jiē qiū sè ,shān shān wéi luò huī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mù rén qū dú fǎn ,liè mǎ dài qín guī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xiàng gù wú xiàng shí ,zhǎng gē huái cǎi wēi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品介绍]《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 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 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注释]⑴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 楚辞·天问 》:“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⑵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楚辞 · 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的余光。

中学生应知应会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词赏析

中学生应知应会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词赏析

中学生应知应会古诗词赏析_课外古诗词赏析诗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学生应知应会古诗词赏析,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赏析1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1]闻人语响。

返景[2]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1]但:只,只是。

鹿柴:“柴”通“寨”,“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

[2]返景:夕阳照出的影子。

“景”通“影”。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后期所作山水诗的代表作,是《辋川集》二十首诗中的第四首,描写的是傍晚时分鹿柴附近的幽静景致,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厌倦官场的感情。

“空山不见人”,可见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没有障碍地看见山林的概貌,而且没有看见一个人。

此句具体地描写了山的空寂和清冷。

“但闻人语响”写的是,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有时又能听到说话声,不知道这声音是从哪儿传过来的。

诗人用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描绘出了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别有一番新意,给人一种犹如身临其境的新奇感受。

其中,“响”字与“空山”遥相呼应,反衬山的空旷和幽静。

因为,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

第三、第四句描写的是夕阳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落到青苔上的场景。

深林原本就幽暗,而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显了深林的不见阳光。

这时,夕阳却反射进了深林里,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让整个深林有了一点儿生机。

这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幽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深林的幽暗。

而且,反射过来的阳光会转瞬即逝,接踵而来的就是漫长的幽暗。

这两句用光亮来反衬幽暗,结果使幽暗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从总体上说,《鹿柴》的色调是幽冷、空寂的,也许和诗人的消极情感有关。

古诗词赏析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长啸:发出类似于口哨声的长而清脆的声音。

【赏析】这首小诗写的是隐居者闲适的生活情趣,它也是《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全诗格调幽静闲适。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 其二赏析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 其二赏析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赏析】1. 前言《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欧阳修的深切思念和赞美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展开赏析,揭示其内在意义和美学价值。

2. 文学意境诗中“丝雨重茸牛走”“钿车争向著杨花”“画屏题名梁上燕”等意象,构成了极富诗意的意境,使人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奈。

这种细腻的描绘和仔细选用的意象,烘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言表的情感。

3. 结构与表达这首诗构思精巧,行文流畅,表现出苏轼高超的诗词艺术。

每一个词句都凝聚了诗人的深情和眼泪,为诗歌的表达增添了情感的厚重和气息。

4. 情感与人生从整首诗的描写和抒发来看,苏轼所表达的是一种寄托和怀念,是对友人情谊的珍惜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生活的感慨和珍惜。

这种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使这首诗成为经典之作。

5. 个人观点《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这首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它不仅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诗歌艺术,更传达了诗人对友情、岁月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这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深刻而真挚,使得这首诗永远闪耀在我国文学史的光辉之中。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及了《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这个主题文字,对这首诗的意境、结构、情感和个人观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赏析。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苏轼在《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退居述怀二首其二》中表达了对友人欧阳修的深切思念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不仅贯穿于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中,并且与诗人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紧密相连。

在我看来,这首诗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深度,不仅值得我们欣赏和品味,更值得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从诗中的意境和结构来看,苏轼巧妙地运用了丝雨、钿车、画屏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氛围。

这种意境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更能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解析集萃之二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卦(今陕西渭南县)人,初为谏官,因强鲠敢言,遭到贬斥。

后为苏、杭等州刺史,所在都有政绩建树,受到当地百姓好评。

官至太子宾客、太子少傅。

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后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唯歌生民病”的《新乐府》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亦为后世传诵,一些抒情写景的小诗,也写得流利、优美。

但晚年祟尚佛学,思想上转向消极,作品也就失去了光彩。

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两首小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

《夜雪》中“时闻”既显示了雪夜的寂静,又突出了诗人的思绪万千,难以入寐,彻夜无眠。

用“讶”与“冷”,表明气温急剧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惊讶,并暗示夜间下了一场大雪,紧扣题目。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

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

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两首诗形式一样,均为五绝,对仗工整,用物比较;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

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永丰: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秾华:盛开的花朵。

③拂舞筵:拂,轻轻掠过。

是说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飘扬,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飘然的舞姿。

④乐游苑:又称乐游原。

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

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⑤清秋:说秋色已深,环境更加凄凉。

[鉴赏提示]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

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

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明白晓畅,有如民歌。

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晚唐诗人中,吴融作为温(庭筠)、李(商隐)诗风的追随者,其最大特色在于将温、李的缛丽温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

他的《杨花》,前两句描写杨柳可爱的风姿以及不与百花争春的品格。

后两句托物言志,通过与百花的比较,赞美了杨花的优秀品质。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

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①。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②。

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③。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④。

[注]①望海楼:作者原注:“城东楼名望海楼。

”东楼在凤凰山上,离州衙不远,是白居易喜爱的去处。

护江堤: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

②伍员庙: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员庙”。

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被疏远,最后被杀害。

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苏小家”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楼楚馆。

③红袖:指织绫女子。

柿蒂:指绫的花纹。

青旗:代指酒店。

梨花:语意双关。

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

”④湖寺:指孤山寺。

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

[鉴赏提示]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

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

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

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

常建,长安(今西安市)人。

公元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

曾任盱眙尉。

一生仕途不得志,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误。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近似王维、孟浩然一派。

他善于运用凝炼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深的意境,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月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注]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江苏常熟县虞山北麓。

禅院:指寺院。

"竹径"二句:此二句系千古名句,常被后人引用。

意思是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山光”二句: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万籁:指一切声响。

钟磬:寺院中诵经、斋供的信号,动用钟,止用磬。

[鉴赏提示]这首诗记在破山寺后禅院的所见所闻。

笔调古朴,描写省净,兴象深微,意境浑融,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读后有使人身临其境之感。

元稹(779一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洛阳市)人,十五岁明经及第,元和初对策第一,任左拾遗,以遇事敢言著称,后任监察御史,因反对权臣宦官遭到贬谪。

但晚年依附宦官,获致高官显爵,为舆论所轻。

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提倡者,对诗歌理论和创作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并称“元白”。

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丛丛的秋菊。

陶家:陶渊明的家。

东晋陶渊明最爱菊花,家中遍植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名句。

[鉴赏提示]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他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写诗人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孟郊 (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县)人,年四十六始中进士,做过溧阳尉等小官,一生穷愁潦倒。

孟郊和同时的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孟郊说“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惊”,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苦吟”到了何等程度。

又因他们的作品中都用意刻划穷愁之状,饥寒之态,所以历来又有“郊寒岛瘦”之说。

孟郊语言朴素,感情深挚。

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龌龊:指处境之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与今北方方言“窝囊”义近。

放荡:意谓自由自在,无所拘束,与“旷荡”“放达”义近。

但不同于现代的“放浪”的意思。

[鉴赏提示]这首诗当写于他四十六岁进士及第那年,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新生面,风云际合,龙腾虎跃一番了,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中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看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所熟知。

“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放荡”,意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这里无贬义。

“昔日”句和“今朝”句对比,突出诗人进士及第时觉得一下子超脱苦海,登上欢乐之巅的狂喜之情。

“春风”两句是神来之笔,情与景会,意到笔至,将诗人策马奔驰在春花烂漫的长安大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极其生动鲜明。

全诗狂喜之情迸奔而出,一泻无余,于直率中显出明朗畅的风格。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岁暮到家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寸草心:比喻儿女的心力像小草那样微弱。

三春晖:比喻慈母对儿女的恩情像春天的太阳光对植物起的伟大作用。

这两句说,谁能说短短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阳光的伟大恩情呢?(意思是说:谁能说我这样一个无用的儿子能够报答得了慈母的深恩呢?)及辰:及时。

低回:徘徊。

[鉴赏提示]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游子吟》这首诗是作者把母亲接到溧阳(现在属江苏省)时作的。

游子是出门在外的人。

诗中亲切而真挚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岁暮到家》写的是蒋士铨与其母亲经过远别而团圆时那种惊喜与伤感交加的真实场景。

乾隆十一年(即蒋士铨二十二岁那年)春,蒋士铨出游,登匡庐及饶、赣诸山,还铅山应童子试,又过庐陵、抚州、建昌等地,风尘仆仆,于岁暮赶回江西居地鄱阳。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

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北京市附近)人。

早年出家做和尚,法名无本,后因诗成名,还俗应进士试,曾官长江主簿。

贾岛以穷愁苦吟著称,与孟郊齐名,但作品中多抒写个人感受,缺少社会内容。

贾岛作诗虽刻意推敲,但他摈弃奇崛、浓艳,追求平淡、朴素,很少用典,更不用华丽的词藻,所以韩愈称他“往造平淡”。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鸟宿”一联:这两句有个传说,据《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下九行《刘公嘉话》: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鼻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作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新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后世遂称斟酌字句、反复考虑为“推敲”。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出”,故称石为云根。

[鉴赏提示]这首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