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兽医学哲学基础1
中兽医各章要点
中兽医学习题绪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整体观念;(2)简答题: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问答:举例说明中兽医学发展史中4个主要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代表性著作、人物和事件等。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生克制化;(2)解答题:阴阳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相互关系;(3)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脏腑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藏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焦;(2)简答题:脏腑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与肢体器官的联系各有哪些?六腑及其主要功能各有哪些?(3)问答题:五脏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六腑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气血津液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气、气机、血、津液;(2)简答题:气的生成和分类;气的功能;血的功能;津液的功能;气血津液的病理各有哪些?(3)问答题: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经络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经络;十二经脉;奇经八脉;(2)简答题: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和流注次序;(3)问答题:举例说明经络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五章病因病机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病因、外感、疾病;正气;邪气;病机;六淫;疫疠;内伤;痰饮;瘀血;(2)简答题:六淫各自的特性及致病特征;病机包括哪几个方面;(3)问答题:内伤分成哪几类,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正气和邪气各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各类病因?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六章诊法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四诊;四诊合参;望诊;察口色;闻诊;切脉;脉象;(2)简答题:四诊的基本内容各包括哪些?察口色的方法及各种病色及其主证;切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六要脉及其主证;(3)问答题:举例说明四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第七章辨证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2)简答题:简述八纲辨证中八纲含义及其主证;中兽医学中常用的辨证方法及其意义;第八章防治法则习题要点:(1)名词解释: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扶正、祛邪、治标、治本、正治、反治、同治、异治、内治八法、三因制宜;(2)简答题:预防的原则包括哪些;治疗的原则包括哪些;内治八法的基本含义;(3)问答题:举例说明中兽医学防治法则在畜牧生产和疾病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1部分】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第一章基础理论【01】中兽医学:①指导思想:阴阳五行学说。
②特点:辩证论治和整体观念。
③主要治疗手段:针灸、中药。
【02】阴阳的特点: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03】阴阳的相互关系:①阴阳对立。
②阴阳互根。
③阴阳消长。
④阴阳转换。
【04】相互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制约。
【05】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
【06】阴阳转换: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属性互换的关系。
【07】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
邪气:包括阴邪和阴邪。
【08】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09】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0】五行相乘: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11】五行相侮: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2】相乘:过度克制。
【13】相侮:反向克制。
【14】母病及子:如肝(木)病传心(火);病情较轻。
【15】子病犯母:如脾(土)病传心(火);病情较重。
【16】相乘为病:如木旺乘土;病情较重的。
【17】相侮为病:如“木侮金”;病情较轻。
五脏功能总结:【18】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主汗、开窍于舌。
【19】肺的生理功用:主气、司呼吸、宣降、通调水道、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20】肝的生理功能: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
【21】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
【22】肾的生理功能:藏精、主命门之火、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司二阴。
【23】脏腑学说包括三个方面:①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②经络。
③气血津液。
【24】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25】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与肝相表里。
【26】胃的生理功能: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
【27】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分别清浊;与心相表里。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资料(精简版)
中兽医学复习参考资料绪论(时间紧迫,仅供参考)1,中兽医学, 是研究中国传统兽医理论与方法,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科学,又称中国传统兽医学。
2,秦: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厩苑律》汉: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汉:最早的外感病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唐:最早的畜牧兽医高等学府-太仆寺唐:最早的兽医学教科书-《司牧安骥集》-----李石唐: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宋:最早的动物病院-牧养监元:诊断学独树一帜-《痊骥通玄论》明:综合兽医学典籍-《元亨疗马集》---喻本元、喻本亨明:划时代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3,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是从整体出发,研究事物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的思想方法。
以不损及机体统一性、完整性和关联性为前提,从整体水平、结构关系及功能动态上研究其生理功能、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
(2)辨证论治: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对动物疾病进行检查、分析、归纳,辨别其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变化趋势及正邪消长,从而建立病症诊断,确定防治法则,采取适当方药实施预防和治疗的过程,即为中兽医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哲学基础第二节阴阳学说1,所谓阴阳,是指事物内部或一事物与他事物间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彼此间既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与相互依存,并在一定范围内消长进退,在一定条件下运动转化,成为宇宙万物存在、运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2,阴阳的属性代表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阴阳具有质的规定性,这就是阴阳的属性。
阴阳既然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代表了事物两种相反的属性。
一般认为,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概括起来,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壮的均属于阳,而凡是向下的、静的、有形的、寒凉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弱的均属于阴。
阴阳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
①中兽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阳:是指对畜体具有温煦、生化、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所以,严格规定的阳发生病理变化时, 太过则会产生“阳盛则热”。不足时则会产生“阳虚则寒”。临 证所见的各类实热证,都为“阳盛”所致。而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如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皆属于此。治疗中所用的 温阳之法亦是针对于此。
阴阳的特性
A 阴阳的普遍性: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B 阴阳的特殊性:阴阳虽包括万事万物,但任何事物的内部
又都包含有阴阳,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中的阴阳各有其特殊 性
C 阴阳的可变性:阴阳的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而是相对的,常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既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一切即对立而又统一的事物,均可用阴 阳来表示。
起源: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 生活观察:日光向背 向日,光明 温暖为阳
背日,阴暗 寒凉为阴 生产实践阴阳的互根互用
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 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 也就无所谓上。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 件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2012.09
第一单元 基础理论
一
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
整体观念为特点(治未病),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
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阴
阳
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
五
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
行 石。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病的本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 4)治疗方面:
阳 A、确定治疗的原则:“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因此“泻
五
行
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学 B、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诊用药:药物的性味功能可用阴阳加
面。( “克我” 、“我克”所胜、所不胜关系)次序如下: 木→克 土→克 水→克火→克金克→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一
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 3)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阳 C、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是事物之
五
行
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 “太过” 、“不及” )次序
阴
两种不同的属性。
阳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五
行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之
学
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说
1)阴阳互根说明了阴阳双方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
中兽医学15%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辩证论治第一章阴阳五行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含义(二)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2、阴阳的互根3、阴阳的消长4、阴阳的转化二、五行(一)五行的概念1、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2、五行相克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相乘:(1)五行相乘:相乘即指相克得太过(2)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
第二章脏腑一、五脏|:心,肝,脾,肺,肾(一)心1、心主血脉2、心藏神3、心主汗4、心开窍于舌:心血充足,舌体柔软红润,运动灵活;心血不足,舌色淡而无光;心血瘀阻,则舌色青紫,心经有热,则舌质红绛,口舌生疮。
(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4、肺开窍于鼻。
(三)脾1、脾主运化2、脾主统血3、脾主肌肉及四肢。
4、脾开窍于口:脾有湿热,口唇红肿,脾经热毒上攻,口唇生疮。
(四)肝1、肝藏血①肝血不足,血不养目,发生目眩、目盲,血不养筋,筋肉拘挛或屈伸不利②肝不藏血,引起精神不安或出血。
2、肝主疏泄(1)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2)保持精神活动正常3、肝主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四肢拘急,或萎软无力,伸屈不灵;或角弓反张4、肝窍于目(五)肾:肾为先天之本1、肾藏精2、肾主命门之火肾阴虚----内热肾阳虚----形寒肢冷3、肾主水4、肾主纳气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肾阳不足,尿频繁、阳萎;肾阳不足阳虚火衰落,便秘或便溏等。
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第三章气血津液一、气气指维持生命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力。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它的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气的功能:具有生化、推动和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推动脏腑,经络的活动等。
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常见的气病有:气虚证(四君子汤),气陷证(补中益气汤),气滞(橘皮散),气逆证(旋覆代赭汤)二、血血是一种含有营气的红色液体,通过气的推动,循着经脉运行周身,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章 阴阳五行
5
1.1.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1)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它 们的内部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属 性,这种对立状态是以阴阳相互制约和阴阳相互斗 争而存在的。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 是对立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立是两者之间相反的 一面,统一是两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1
1.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对立统一理论 ,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中兽医学运用阴 阳学说,成功地指导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1.1.1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两个相互对立 的方面。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借 以说明万物的构成和变化。
7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相互滋生的过程中,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此消彼 长的动态变化。动物机体这种阴阳消长是在一定的 范围内相互交替进行的,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 ,体现了动物机体动态平衡的一个量变的生理过程 。如果“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关系超过 了一定界限,相对平衡即被打乱,阴阳消长“失调 ”,使一方消长太过,以致另一方偏盛或偏衰。
第1章 阴阳五行
本章导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兽医 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阴阳、五行的各 自属性及其相互联系的法则为理论指导,以脏腑 、经络等作为客观依据,以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去分析、研究、归纳、解释动物机体生理活动 和病理变化。学习时要求了解阴阳五行的基本含 义、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动物疾 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8
中兽医学
肺热咳喘 多因外感风热或因风寒之邪入里郁 而化热,以致肺气宣降失常所致。见于咽喉炎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等病。 主证 咳声洪亮,气促喘粗,鼻翼扇动,鼻涕 黄而粘稠,咽喉肿痛,粪便干燥,尿液短赤, 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苔黄燥,脉洪数。 治则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阴阳之间关系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物极必反”。
一、基础理论
1.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属性及其运动 和变化。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 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 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涵木。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即相克太过。 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 ,即反克,又称“反侮”。
① 白苔
② 黄苔
③ 灰黑苔
主里证、热证。
主热、主寒湿。
舌形
是指舌体的形状,包括老嫩、胖瘦。
一、环境与健康 2.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分类:按污染物性质分类,主要分为生
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在 对环境产生危害的 在
二、辩证施治 1.诊法—切脉
五脏的含义及特点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器
官,共同功能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前人把心包列入 又称六脏,但心包位于心的外廓,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其 病变基本同于心脏,故习惯上把它归属于心,仍称五脏。
中兽医学基础.ppt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The conception of the organism as a
whole: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 然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将四诊收集
阴
寒凉
酸苦咸
降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2、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
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
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行归类表
五 五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味色气季脏腑体窍志
木酸 青 风 春 肝 胆 筋 目 怒
火苦 赤 署 夏 心 小 脉 舌 喜 肠
土甘 黄 湿 长 脾 胃 肌 口 思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3、抑强:主要用于相乘为病,抑制所不胜, 使被克方易于恢复,如抑木培土。
4、扶弱:主要用于相侮为病,扶助弱方, 如补土制水。抑强扶弱多同时应用,如佐 金平木。
夏
肉
金辛 白 燥 秋 肺 大 皮 鼻 悲 肠毛
水咸 黑 寒 冬 肾 膀 骨 耳 恐 胱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相侮 :相侮指恃强凌弱,以下犯上, 即“反克”。顺序及方向与相乘和相克相反
成因:a.所胜方过强 b.所不胜方自身虚弱 c. 二者皆有 如“木侮金”(木火刑金)。
中兽医课件
绪论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三篇中药及方剂第四篇针灸第五篇病证防治绪论 1 中兽医学的概念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中兽医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1 中兽医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治手段的传统兽医学(P1)。
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2.3 指导个人保健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A 治疗学上适应现代医疗观B 治疗的疾病谱广泛,方法独特,效果明显C 中西医药结合,优势互补,创新潜力无穷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大家畜(牛、马)疾病中药防治中小家畜(猪,羊)疾病中药防治家禽(鸡,鸭,鹅)疾病中药防治宠物(狗,猫)疾病针灸、中药防治做个合格的兽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中西兽医结合(于船)2.3 指导个人保健SARS-中医药介入*显著改善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时间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1 整体观念3.2 辨证施治3.1 整体观念3.1.1 家畜本身的整体性3.1.2 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家畜本身的整体性脏- 腑- 官窍- 形体- 系统心-小肠- 舌 - 脉 - 心系统肺-大肠- 鼻 - 皮 - 肺系统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现代化畜牧业四大技术支柱主要是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畜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
其中前三项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以及环境管理等人为的缺陷,以致优良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诱因、穷于应对,难以控制。
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 辨证论治3.2.1 病、症、证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2012.09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特点(治未病),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石。
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1904年保定北洋马医学堂的建立,标志着西兽医系统传入中国,才有了中、西兽医之分。
随之畜牧学也逐渐分离为单独的学科。
此前,中国的畜牧兽医都属于中兽医的范畴。
第一单元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一●概念:阴阳指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所既有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1)阴阳互根说明了阴阳双方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2)对立是阴阳最普遍的规律,双方通过对立制约而取得平衡;3)阴阳消长和相互转化是阴阳运动的最基本形式,阴阳消长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则取得动态平衡;否则,便出现阴阳的转化,出现病态。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应用1)生理方面:A 、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均根据其所在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等各相对部位以及相对的功能活动特点来概括,并进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B 、说明动物体的生理: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以维持动物体的生理活动;否则,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精气就会竭绝,生命活动也将终止。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应用2)病理方面:A 、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疾病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引起的动物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B 、说明疾病的发展:即阴证和阳证的相互转化。
表现为由表入里、由实转虚、由热化寒和由寒化热等变化。
中兽医理论基础知识1
一、阴阳的概念, 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阴阳的概念: 是代表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是一切事物和现象冲突双方的概括。
识别阴阳的属性是以上下, 明暗, 大小, 前后, 动静等为准则。
阴阳的相互关系: 1, 阴阳的对立2, 阴阳的互根3, 阴阳的消长4, 阴阳的转化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1, 在畜体组织结构方面: 机体部位上为阳, 下为阴;脏为阴, 腑为阳;经属阴, 络属阳;血为阴, 所为阳;营气在内为阴, 卫气在外为阳。
2, 在生理方面: 物质为阴, 功能为阳,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3, 在病理方面: 阴阳失去平衡, 导致疾病发生, 阴盛则阳病, 阳盛则阴病, 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二、4, 在药物方面:四气五味, 升降沉浮;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盛者泻之, 虚者补之三、5, 在病证防治方面:阴阳为八纲的总纲, 脉象的阴阳之分, 数, 洪,浮, 大, 滑为阳, 迟, 小沉, 细, 涩为阴。
四、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兽医学上的应用。
1、五行相互关系:2、五行相生: 木→火→土→金→水→木。
3、五行相克: 木→土→水→火→金→木。
4、五行相乘: 木→土→水→火→金→木。
五行相侮: 木→金→火→水→土→木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1, 在生理方面: 按五行的属性以分别脏器的特性及相互联系, 以生克制化的关系, 说明脏腑器官相互滋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
畜体就是依靠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 来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 在病理方面:用五行生克规律说明脏腑疾病的传变。
依据五行的生克关系, 任何一行都有生我, 我生, 克我及我克的关系, 用这四行进行了联系。
五行配五脏以后, 也从这样的四个方面来固定一个脏与其他四个脏的联系。
如以肝为例, 生我者为肾, 我生者为心, 克我者为肺, 我克者为脾。
在病理上, 肝病传脾, 称为“木克土”, 肝火犯肺, 称为“木火刑金”。
3, 在疾病传变上:在疾病的传变上, 肝病传脾, 称为“木乘土”, 脾病传肝称为“土侮木”, 肝脾也可同病(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肝病传心(母病及子), 传肺(木侮金), 传肾(子病及母)等, 都可用五行生克乘侮来说明。
中兽医补充笔记
中兽医补充笔记1.汉代出现我国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2.唐代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为我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兽医学古籍,也是最早的一部兽医学教科书。
3.明代喻本元、喻本亨兄弟于1608年编著了《元亨疗马集》。
4.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动物本身的整体性;动物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辨证论治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阴阳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使。
”3.阴阳的识别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壮的均属于阳;而凡是向下的、静的、有形的、寒冷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虚弱的均属于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交感相错2.阴阳的对立制约3.阴阳的互根互用4.阴阳的消长平衡5.阴阳的相互转化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的特性《尚书·洪范》中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2.五行的归类3.五行的相互关系A. 五行的相生、相克和制化(1)五行相生生:资生、助长、促进。
木火土金水木五行中的相生关系称为母子关系(2)五行相克克:制约、抑制、克制。
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制化1.是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
2.《类经图翼·运气上》:“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B.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1)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
木土水火金木(2)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木金火水土木(3)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第二章脏腑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五脏一.五脏是动物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中兽医哲学基础
中兽医中的哲学理论基础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和体系,即研究世界观的学问,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离不开理论思维,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
所以,哲学和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特殊和普通的辩证关系。
医学研究生命运动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
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健康与疾病的运动规律,医学就必须以先进的哲学思想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兽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中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系统中一个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普遍的范畴。
气一元论,又称元气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普通系统论,和阴阳学说一样,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着眼于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从事物的结构关系及其行为方式,探索自然界物质运动动态平衡的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世界的本原。
它以气为最高哲学范按着气——阴阳——五行的逻辑系统,揭示了世界万物包括生命的本质,阐明了世界运动变化。
中兽医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用以阐明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关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措施等,建立了中兽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是中国古代的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在探索人体生命运动规律时,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属于自然哲学形态。
中兽医学——精选推荐
中兽医学名词解释:阴阳:是⽤以表⽰⼀切事物对⽴⽽⼜统⼀的两个⽅⾯的代名词。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对范畴,含有对⽴统⼀的意思。
阴阳是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事物。
五⾏:是指⽊、⽕、⼟、⾦、⽔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
五⾏制化:五⾏学说认为事物中有⽣有克,克中有⽣,⽣中有克,才能维持事物间的相对平衡,这种⽣克的配合称为五⾏制化。
脏腑:为藏象。
藏即内脏,象即形象或征象。
指内脏的机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是维持动物体⽣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脏腑组织机能活动的动⼒。
经络:是动物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它密切联系周⾝的组织和器官,是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指动物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
邪⽓:指⼀切致病因素。
致病特点:邪⽓还是要通过损伤机体的正⽓⽽发⽣作⽤。
切脉:⼜叫脉诊,是⽤⼿指切按患畜⼀定部位的动脉,根据脉象了解和推断病情的⼀种诊断⽅法。
中医辨证⽅法:⼋纲辨证,腑脏辨证,⽓⾎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营⾎辨证。
⼋纲:表⾥寒热虚实阴阳⼋纲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搜集到的各种病情资料进⾏分析综合,对疾病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等加以概括,归纳为⼋个具有普遍性的证候类型。
寒热错杂:指在同⼀患畜⾝上,既有寒证⼜有热证,虚实错杂:是指⼀个患畜⾝上同时存在着虚证与实证两种症候。
正证:是动物健康⽆病的状态。
邪证:泛指动物体的疾病状态。
腑脏辨证:根据脏腑⽣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对疾病证候进⾏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因病机,判断病位,病性和正邪盛衰等状况的⼀种辨证⽅法。
风热犯肺: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以致肺⽓宣降失常所致。
燥热伤肺:由感受燥热之邪,在表未解,⼊⾥伤及肺脏所致。
⾷积⼤肠:多因过饥暴⾷,或草料突换,或久渴失饮,或劳逸失度,或⽼畜咀嚼不全,致使草料停于肠中,⽽成此病,见于结症。
炮制: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照辨证⽤药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项传统制药技术,包括对药材的⼀般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